一、浮力产生原理演示器(论文文献综述)
姚成儒,李晓[1](2021)在《巧用自制教具灵动演绎物理实验——以“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改进为例》文中认为对于初中生而言,直观的演示实验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但教材中的个别实验设计和器材却存在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要求,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中的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存在记录数据多、多次测量产生误差等问题。为此,可利用改制的可移动刻度盘、弹簧测力计及升降台、溢水杯等材料自制一款"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实现对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李蒙[2](2021)在《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等为理论工具,研究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应该注意的事项,指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要注重“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和掌握物理技能”、“指导学生体验物理过程和学习科学方法”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提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必须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艺术性等四大原则;总结得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三大教学策略,它们是“引导互动交流,深化合作体验”、“科学组织实验,展开实践体验”和“解决生活问题,激励应用体验”。接着,重点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浮力》《乐音的三个特征》和《密度》等三个有效的体验式教学案例。在《浮力》教学设计案例中,利用自制的浮力演示仪和浮力方向演示器,构建体验式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感受浮力的存在和方向;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船和乒乓球等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存在和本质;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在《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案例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声现象,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发现乐音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性,并注重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在《密度》教学设计案例中,通过构建一系列体验式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把握物质密度概念的本质,并注重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美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心理上素质。同时,我们开发了一系列教学效果良好的物理教具,它们普遍具有效果明显、操作简单等优良特征。如浮力演示器和浮力方向演示器等,它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浮力的存在和方向,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最后,我们针对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和我们设计的教学案例进行了教育实践,实践发现:体验式教学能够很好地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达成,我们设计的体验式教学案例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习美玲,聂义友,揭小梦,陈懿珊[3](2020)在《“浮力的产生”实验教具的设计与教学演示》文中指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实验室没有直接探究这一知识点的教具,学生完全靠理论分析、推理理解这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困难。自制教具"浮力的产生实验演示器",突破了浮力的产生原因这一教学难点。
杨晓燕[4](2019)在《中学物理自制教具设计制作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制教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现阶段大多数自制教具方面的研究都比较宽泛,对自制教具的具体实践的研究较少,对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的自制教具的实践案例研究更少。本文给出了多种自制教具的设计制作方法。其中一部分自制教具的设计制作,如“无线同屏光传感器”、“无线同屏温度传感器”、“平抛运动演示仪”等的设计制作,结合了传感器技术、光电技术、单片机技术等三大现代较为前沿的技术。而另一部分自制教具的设计制作,如“小孔成像演示仪”、“反射定律演示仪”等的设计制作,遵循了制作成本低、材料简便易寻的原则,都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最常见的材料及一些废旧物品制作而成。最后给出了将这些自制教具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三个详细案例。本研究包含以下五个部分:第一,梳理国内外自制教具相关研究,阐述研究意义,确定本文研究内容。第二,阐述自制教具的相关概念、设计原则、对制作者及材料选取的要求。第三,梳理自制教具设计的一般程序,教具创新设计的出发点及注意事项等;结合自己实际设计制作的自制教具案例,介绍教具制作的常用方法及自制教具制作的具体步骤。第四,给出了五件自制教具详细的设计制作方案。每一件都分别从该教具的装置图、背景、工作原理、仪器特点及用途、设计制作的方法和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和分析。第五,将设计制作好的自制教具应用于教学实践,给出三个详细的案例。
李哲君[5](2018)在《在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中和谐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是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紧密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致力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达成,对中学物理教学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在行为主义、联结-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四种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建立在各个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具有的特点。(2)探讨了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目标和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提出现代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此三个维度上做到和谐达成;指出现代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应该遵循六个基本原则,它们分别是: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带领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诱导学生养成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3)重点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三维教学目标和谐达成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了三个教学效果优良的教学案例,并开发了一系列深受学生欢迎的物理实验和本土物理课程资源,它们分别是:“认识浮力”的教学设计案例。作者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构建了一系列有趣的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实例“体验浮力”、“认识浮力”和“应用浮力”,注重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设计案例。作者通过设计一系列有趣的物理实验和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物理知识实现同步发展。“超重和失重”的教学设计案例。我们利用一系列有趣的实践体验活动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建构和理解“超重与失重”的知识,并注重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论文的创新工作是设计了三个优秀的教学案例,开发了一系列深受学生欢迎的物理实验和本土物理课程资源,对应的研究成果已经全部以四篇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国家级物理教学专业期刊上,它们都已经被广泛地用在中学物理课堂上,受到了中学师生一致赞美。
陈玫[6](2018)在《自制浮力教具与提升科学素养》文中指出以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浮力"为例,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开发和利用一系列的物理自制教具,让学生利用自制教具操作实验和体验浮力规律的本质特性,并在此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李哲君,陈玫[7](2017)在《浮力原因演示器的制作及其教育功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们设计和制作的"浮力原因演示器",具有直观形象、现象明显等优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和讨论,很好地把握浮力产生的原因,使抽象难懂的浮力来源问题变得浅显易懂。
李素娟,李新乡[8](2016)在《基于课程标准的“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的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任务分析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的特点,所设计的初中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节教学源于课程标准的6条教学目标;根据评价活动设计先于教与学活动设计的理念,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由8个问题、3个作业题目组成的评价活动;贯彻"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理念,利用问题引导与任务驱动等教学法设计了10项教与学的活动。根据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难点的需要,设计与制作了"潜水艇沉浮演示器"与"浮沉子"等教学用具,利用自制的教具所安排的演示实验,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毕浩杰[9](2015)在《液体压强和浮力综合演示器》文中认为关于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浮力的方向,一般通过受力分析即可以得出,教材上并没有给出演示实验。为了直观显示以上原理,本文讨论制作液体压强和浮力综合演示器的原理。
毕善强[10](2013)在《浮力演示器的改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初中物理教学中,"浮力产生的原因"我们通常采用浮力原理演示器进行教学。目前,图1的实验装置是实验室中大量配备的一种装置。对于这种演示器笔者认为它本身的设计存在缺陷,要想用它需进行改进。1仪器设计初衷通过实验演示证实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二、浮力产生原理演示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浮力产生原理演示器(论文提纲范文)
(2)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从教师角度探讨体验式教学 |
2.1.2 从学生角度探讨体验式教学 |
2.1.3 从教法角度探讨体验式教学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2.1 体验式教学的早期研究 |
2.2.2 体验式教学的当代研究 |
第3章 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 杜威“从做中学”的学习理论 |
3.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4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
第4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目标、原则和策略 |
4.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目标 |
4.1.1 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和掌握物理技能 |
4.1.2 指导学生体验物理过程和学习科学方法 |
4.1.3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
4.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教学原则 |
4.2.1 科学性原则 |
4.2.2 可行性原则 |
4.2.3 创新性原则 |
4.2.4 艺术性原则 |
4.3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
4.3.1 引导互动交流,深化合作体验 |
4.3.2 科学组织实验,展开实践体验 |
4.3.3 解决生活问题,激励应用体验 |
第5章 体验式教学设计案例 |
5.1 《浮力》教学设计 |
5.2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
5.3 《密度》教学设计 |
第6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教育实践 |
6.1 教育实践 |
6.2 教师问卷调查 |
6.3 数据分析及改进 |
6.3.1 试卷分数分布 |
6.3.2 学生问卷调查数据 |
6.3.3 教师问卷调查数据 |
6.3.4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和改进 |
6.3.5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
6.3.6 测试结果和分析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附录一 初中物理课堂问题体验式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二 初中物理课堂体验式教学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三 乐音的三个特征测试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4)中学物理自制教具设计制作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自制教具的重要性 |
1.1.2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3 自身经历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理论依据 |
1.5 研究内容 |
第2章 对自制教具的认识 |
2.1 自制教具相关概念界定 |
2.2 自制教具的原则 |
2.3 自制教具对制作者及材料选取的要求 |
2.3.1 自制教具对制作者的要求 |
2.3.2 自制教具对材料选取的要求 |
第3章 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
3.1 自制教具的设计 |
3.1.1 教具的设计的一般程序 |
3.1.2 教具创新设计的出发点 |
3.2 制作自制教具的常用方法 |
3.2.1 仿制法 |
3.2.2 组合法 |
3.2.3 改造法 |
3.2.4 模拟法 |
3.3 自制教具制作的具体步骤 |
3.4 小结 |
3.4.1 自制教具的评价 |
3.4.2 自制教具的策略 |
第4章 中学物理自制教具设计制作的案例 |
4.1 无线同屏光传感器的设计制作 |
4.2 无线同屏温度传感器的设计制作 |
4.3 小孔成像演示仪的设计制作 |
4.4 反射定律演示仪的设计制作 |
4.5 平抛运动演示仪的设计制作 |
第5章 将自制教具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的实践案例 |
案例1 |
案例2 |
案例3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在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中和谐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关于教学设计和三维教学目标的研究综述 |
2.1.1 关于教学设计内涵的探讨 |
2.1.2 关于教学设计应该注意事项的探讨 |
2.1.3 关于教学设计作用的探讨 |
2.1.4 关于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和三维教学目标的探讨 |
2.2 国外关于教学设计与三维教学目标的研究综述 |
2.2.1 关于教学设计内涵的探讨 |
2.2.2 关于教学设计特点的探讨 |
2.2.3 关于教学设计步骤的探讨 |
2.2.4 关于教学设计与三维教学目标的探讨 |
第3章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依据 |
3.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3.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5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
第4章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
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4.1.1 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
4.1.2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
4.2 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目标 |
4.3 现代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目标 |
4.4 和谐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原则 |
第5章 和谐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案例 |
5.1 “认识浮力”的教学设计案例 |
5.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设计案例 |
5.3 “超重和失重”的教学设计案例 |
结语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6)自制浮力教具与提升科学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与“浮力”有关的自制教具 |
2.1“浮力消失”演示器 |
2.2 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 |
2.3 有趣的“浮沉子” |
2.4 神奇的“孔明灯” |
3 实践体会 |
(7)浮力原因演示器的制作及其教育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一、浮力原因演示器的制作 |
1. 所用材料 |
2. 制作方法 |
二、浮力原因演示器的使用 |
三、浮力原因演示器的优点 |
四、浮力原因演示器的教育功能 |
致谢 |
(8)基于课程标准的“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的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教学任务分析 |
2学情分析 |
3教学目标 |
4评价设计 |
5教具设计 |
5.1潜水艇浮沉演示器 |
5.1.1制作方法 |
5.1.2操作方法 |
5.1.3设计意图 |
5.2浮沉子 |
5.2.1制作方法 |
5.2.2操作方法 |
5.2.3设计意图 |
6教与学的设计活动 |
6.1利用趣味实验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
6.2利用实验转变前概念, 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 |
6.3利用任务驱动法, 探究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 |
6.4学习新科技,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
6.5自主学习, 了解常见物品的浮沉原理 |
6.6课堂练习, 内化新知 |
6.7课堂小结, 升华提高 |
6.8课外作业, 动手动脑 |
(10)浮力演示器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设计初衷 |
2 原始结构组成 |
3 使用方法介绍 |
4 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
5 失败原因分析 |
6 结构改进方案 |
7 改进后的优点 |
四、浮力产生原理演示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巧用自制教具灵动演绎物理实验——以“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改进为例[J]. 姚成儒,李晓.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1(12)
- [2]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蒙. 湖南理工学院, 2021
- [3]“浮力的产生”实验教具的设计与教学演示[J]. 习美玲,聂义友,揭小梦,陈懿珊.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0(26)
- [4]中学物理自制教具设计制作的案例研究[D]. 杨晓燕.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在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中和谐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研究[D]. 李哲君. 湖南理工学院, 2018(01)
- [6]自制浮力教具与提升科学素养[J]. 陈玫. 中学物理, 2018(10)
- [7]浮力原因演示器的制作及其教育功能[J]. 李哲君,陈玫. 物理教学, 2017(01)
- [8]基于课程标准的“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的教学设计[J]. 李素娟,李新乡. 物理教学探讨, 2016(05)
- [9]液体压强和浮力综合演示器[J]. 毕浩杰. 物理教学, 2015(03)
- [10]浮力演示器的改进[J]. 毕善强.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