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创造性直觉思维教学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王晴[1](2021)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张红娟[2](2021)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文中认为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帮助学生扩大阅读视野,快速学习诗词知识,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研究认为古诗词群文阅读是一种以训练学生独立性、探究性阅读能力为主的阅读范式,它充分利用较为有限的语文教学课堂时间,合理呈现与某个议题相关的古诗词文本,增加学生阅读数量,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扩大学生阅读范围,丰富学生阅读主体,使学习者更多、更快、更广、更活地获得古诗词知识及提升其语文能力。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则是建立在“古诗词群文阅读”及统整课程与互文性理论基础之上,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实现“精神成人与知识成才”的教学目标,师生双方根据教学议题择优选取一组古诗词文本开展整体性、探究性的集体阅读,进而构建科学的阅读理念并取得共同认知视角的教学过程。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具有整合性、开放性、互文性和迁移性等特点。本论文认为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是有利于学生积累与整合诗词知识、培养古诗词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诗词素养。须聚焦“教学流程”探究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程序。在诗词群文议题的确定上,须秉持“以课标为纲、以学情为主、以教材为基”的主要依据,并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诸方面阐述科学设置议题的基本要求等;在诗词文本的组织上,须理应遵循“议题聚焦群文化、组文体现异质化、内容难易适度化、课内课外勾连化”的基本原则,立足议题并联系高中语文新教材古诗词文本进行具体的组文呈现等;在教学时间的设定及其容量的把握上,要求教师应在规定的单位时间内完成古诗词群文课堂教学任务,并对其课堂教学容量有一个清晰的把握等;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集体课堂建构”上,须建构立足议题、植根文本、师生互动、教学共生、以读促写、学思并进为一体的集体课堂;在学法迁移上强调古诗词知识的运用,须做到“举一反三”、总结反思而提升古诗词群文阅读能力;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上,应树立科学的评价理念、制定适宜的评价标准、确定合适的评价内容、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做到扬长避短而客观辩证,精益求精而有效提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水准等。为确保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还应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即合理设计学习清单,为学生提供自学指导和教师反馈教学情况创造条件;创设情境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巧设问题引导,激励学生答疑解惑培养理解力;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习者深入解读文本而提升思维能力。此外,笔者还认为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落实理应注意一些相关问题,即须在了解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熟悉新教材的选编情况、洞察当下高考古诗词考点命制趋向及掌握学情精准设议的基础上,构建“单-群-整”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体系,为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田艺[3](2020)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贵阳市观山湖区P学校为例》文中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注重提升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思维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话题。科技快速发展时代下的创新思维训练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双重背景对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挑战。遵循课程改革理念,本文尝试将创新思维相关理论运用于语文课堂实践,为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奠定基础。义务教育课程与思维培养相结合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十分必要。本文以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现状为前提,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论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其重要性表现在创新思维对当代社会科技、经济、教育的发展有重大影响;阅读教学是创新思维的载体,创新思维推动阅读教学的发展;阅读文本内涵丰富,促进想象、联想、求异等创新思维要素的提升。笔者从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层面进行论述,尝试把创新思维相关内容运用于阅读教学课堂,其在教学运用中以小组竞赛、层级教学、巧搭台阶等为路径;以师者先行、打破思维定势、类比中出新意、多种思维协同发展等为方法,从多向角度对论题进行阐释,为当前语文阅读篇目的教学提供了范例。创新要素与阅读教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为一线课堂注入了活力,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训练学生各类思维,对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显着的意义。
郎亚平[4](2020)在《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和实践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小学第一学段指的是小学一二年级,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本研究主要论述了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当前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和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本研究的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分析了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本研究选取文献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四种研究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全文除绪论与结语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概念界定和研究基础。本章首先对小学第一学段和口语交际两个概念进行界定;同时阐述了研究基础,包括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学说、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第二章是小学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本章分析了小学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包括直觉思维活跃、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对人际交往有较强的期待和注意力稳定性不够。本章梳理出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具有四个方面的价值,其一是提高学生语言初步体验、积累和运用的能力;其二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感受性语言思维能力;其三是增进学生对口语交际的美感体验;其四是感受语言文化的历史和时代魅力。第三章是当前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章通过分析教学案例、访谈一线教师和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整理出当前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五个问题,其一是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认识不够;其二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专项训练;其三是教师没有将思维养成融入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设计中;其四是教师对口语交际过程中学生的美感体验关注度不足;其五是教师没有注意到口语交际教学内涵的文化影响。本章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其一是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知识性单一理解影响教学价值的实现;其二是教师没有将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紧密联系纳入到教学设计中;其三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中缺乏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养成的认识;其四是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审美因素缺乏认识;其五是教师对母语的文化内涵缺少根本认识。第四章是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策略。本章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应然价值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一共有四个方面的策略,其一是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成果运用到口语交际的语言实践中来,具体表现为五个步骤:一是引导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二是加强倾听能力的示范和训练,三是通过语文活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四是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语言材料的积累,五是引导学生树立口语交际的自信;其二是激活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思维养成的兴趣和期待,具体表现为两个步骤:一是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兴趣、习惯,二是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其三是将口语交际和学生生活关联起来体验口语交际过程的美,具体表现为两个步骤:一是开展丰富的口语交际活动体验形式美,二是建构口语交际与真实生活的关联平台体验情感美;其四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母语的文化魅力,具体表现为三个步骤:一是引导学生对母语的文化发展产生兴趣,二是将必要的文化知识渗入到口语交际实践中,三是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运用中国优秀诗文。
梅馨月[5](2020)在《基于图文生成为目的的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研究》文中提出美术学科的教学对象主要是绘画图像,语文学科的教学对象主要是语言文字,但都是基于人文学科的基础下,有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图像和语言文字二者是互相补充的关系,图像具有直观性,需要语言的逻辑思维做陈述和补充,语言文字具有概括性,在表达和记忆时,又离不开图像思维的建构。本研究基于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学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小学低年级美术与语文跨学科教学实现图文生成的教学目标,研究用图像和语言文字共同建构起儿童认知世界、观察世界、表达世界的方式。结合具体教学案例,研究在低年级课堂中,学生是如何运用色彩、图像、图形、文字、表述等手段认识对象和表达情感的。期于模糊美术和语文的学科界限,用图文生成的方式为研究低年级美术课提供新的探索路径和教学方式。
王雪[6](2020)在《中学现当代审智散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散文,是文学宝库中耀眼的组成,是中学语文教育重要的体裁。散文有限的篇幅,可描写世间万物,抒发无尽的情感,其中还流淌着作家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审视的智慧。孙绍振教授对百年散文理论探微,从理论的高度,以审美价值和情感特征为角度对散文进行分类,使散文的分类实现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其分类中的“审智散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的多样性。”[1]与此指导相符的是,现当代审智散文反映现实生活的人情世态,对于中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生与散文在时间上的阻隔,使得他们可以深入文本体验。审智散文具有情感相对内敛,颠覆或更新学生的观念,传递智慧的观念、理念的特征,对于教学而言,可以挖掘审智散文的教学价值,增加语文教学的深度;孙绍振教授在进行分类时,也没有将审美与审智作出明确的分裂。相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审智教学注重的是思维的提升,和审美教学一样,都是核心语文素养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审智散文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以及对世界认知的丰富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中学教学中,审智散文的教学远远不及它应产生的教学成效。为了使得此类文本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更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围绕中学现当代审智散文教学现状及问题原因、审智散文特点、中学现当代审智散文篇目解读分析及教学指向、审智散文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案例及反思这四大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作出教学结果分析,将中学现当代审智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表现概括整理为三点。第一,师生思维上的固化:偏重审美,忽视审智。第二,师生尤其是学生体验上的缺失:缺乏体悟,哲思空洞。第三:理解上的偏差:保守或曲解。究其主因,在于中高考对现当代审智散文考察所占的比重,此外,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教师解读文本能力不足、单调的教学方式引不起学生兴趣等方面也影响着此类文本的教学成效。本文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对初中部编本教材、高中人教版、苏教版和部编本教材中选取现当代审智文本进行篇目分析和教学指向解读,在教学设计方面提出了此类文本的教学策略:唤醒感觉,深化体验;抓住脉络,层层深入;探究主题,追问激疑;群文阅读,点亮智慧。最后一章结合现当代审智散文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反思,旨在为当前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些许启发。
顾茵之[7](2020)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说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叙事类文本中的艺术典型——小说,是我们日常阅读的重要对象,小说阅读在带给读者审美体验的同时,也包含着很多值得思考的契机,优秀经典小说作品,无不渗透着丰富深刻的思辨力量。运用思辨的元素及思辨的阅读方式进行小说作品的阅读,不可或缺,这需要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实践与不断改善。小说的思辨阅读对于学生建构小说的阅读图式,优化知识经验的构成要素以及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也将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以小说作品的思辨性阅读为关注点,立足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及相关理论和实践加以研究。通过统计分析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状况、探析小说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聚焦语文学习任务群中的小说思辨性阅读教学,深度提炼和总结相关原则策略,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探索和反思。本文认为,学习任务群中的小说思辨性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全局眼光,树立整合意识,创设引发学生深度实践参与的学习情境,设计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同时也要关注小说特点与把握思辨性阅读的本质,精选小说理论知识,围绕学习任务精心安排学习活动,并合理协调不同学习任务群,促进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希望在学习任务群的实践中,将思辨要素融入小说文本的阅读,能为推进当下和未来的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王青青[8](2020)在《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及策略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历来是重视诗歌的国度,诗歌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当前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增加现代诗歌的篇目,诗歌题材范围有所变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对不同学段的现代诗歌教学提出相应的要求。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诗歌文本解读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等问题。因而,关注现代诗歌教学现状及问题,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近现代以来的现代诗歌教学发展历程和当前的教学状况对小学现代诗歌教学进行总体分析。研究中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首先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小学现代诗歌教学逐步趋向于关注诗歌的艺术特点,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体验。其次,对当前教科书中的现代诗歌编排特点进行梳理。从诗歌的篇目分布和题材变化两方面对统编版和原人教版教科书进行对比,从而发现统编版教科书中对现代诗歌的关注度提升,诗歌篇目在各学段的分布更为均衡,注重对学生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意趣的培养。此外,通过问卷调查和课例分析对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状况进行剖析,根据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认知、态度、学习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调查的同时,从现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对教学内容的引导、现代诗歌的情感来源对教学内容的引导以及学生认知特点对教学内容的影响这三个维度,对七节小学现代诗歌教学课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近现代以来现代诗歌教学发展历程,发现当前小学现代诗歌教学中存在着诗歌诵读缺乏针对性;背景分析缺乏贯通性;诗歌多元解读难以实现等问题。据此,从涵泳品读,强化诗歌形象;多元解读,关注独特体验;整合资源,关注认知特点三个方面提出相应改进策略。
张佳丽[9](2020)在《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学幽默是指教师用幽默风趣、耐人寻味和能启发智慧的表达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个性、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精神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一种教育手段。课堂教学中幽默的运用一直受到中外教育界和语言界学者的关注。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幽默策略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多年来,教师一直致力于寻求各种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各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而教学幽默的教育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幽默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外在表现,是每个教师应掌握的一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师生成教学幽默的自觉性,促进教师教学幽默风格的养成。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绪论部分首先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缘起,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需要教师具有教学幽默,课堂上沉闷的教学氛围也需要教师教学幽默的调节。其次本文对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在已有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现有有关教学幽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此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一部分,对教学幽默生成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和解读,对教学幽默引入课堂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幽默生成的乖讹论、优越论和神经认知理论奠定了教师教学幽默生成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教学幽默的内涵、构成、特点和价值。通过追溯幽默、教学幽默的内涵,界定出本文教学幽默的相关概念。教学幽默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在课堂上有准备的或者临时的建构教学幽默,并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在学生会心的微笑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效果的活动。从教学幽默生成的发展过程中可得教师教学幽默由教学幽默知识、教学幽默意识和教学幽默思维构成。另外,教师的教学幽默具有具有教育性、含蓄性、趣味性、启迪性、创造性、愉悦性的特点,对教师、学生和教学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第三部分,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条件。本文将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条件分为两个部分: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不断的努力,也需要学校为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教师教学幽默生成的内部条件体现在教师优良的个人特质上,具体包括教师良好的心态、渊博的学识、充满教学热情、机智灵活的思维、幽默的表达技巧;教师教学幽默生成的外部条件表现在良好的外部支持,具体包括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教师的教学幽默通过内部条件的培养,使教师的个人特质不断得到提升,通过外部条件的支持,为教学幽默的生成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第四部分,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过程。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过程是动态的,本文从幽默生成的乖讹-消解论入手,尝试分析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过程,将教学幽默的生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步骤。三个阶段依次是:积淀阶段(建构、传递)、重组阶段(整合、消解)以及外显阶段(即时反应、后续效应)。六大步骤分别是:建构-传递-整合-消解-即时反应-后续效应。第五部分,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原则和策略。本文分析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原则包括关联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和庄谐统一原则。根据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原则,本文探讨了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策略:首先教师需要正确的认识教学幽默;其次教师需要注重自身个性品质的塑造;再次,教师在积累教学幽默素材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幽默意识和思维,提升教师教学幽默的能力;最后教师需要建立学习共同体和加强教学反思,助力和完善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
熊梅[10](2020)在《小学高段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三个关键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儿童小说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兴趣品味,一直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是作为教科书的选文,还是作为课外书阅读,儿童小说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在当前重视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和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全面使用的背景下,学校、家庭和社会十分关注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但整本书阅读的导读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尚未解决。因此,本文就以小学高段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一经典儿童小说作为案例分析,对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必然面临的三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七章进行论述。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概念界定。第二章探讨了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价值和特点。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凸显儿童小说的文学价值、强化儿童小说的教学价值两个方面;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特点体现在阅读兴趣激发更为有效、阅读目标更贴近文本体式、阅读方法指导成为重点这三个方面。第三章阐述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必然面临的三个关键问题。首先分析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再分析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三个关键问题是什么以及三者在教学中的关系是怎样的。第四章详细论述第一个关键问题——“导读教学”中的“导”与“读”,这在本质上是师生关系的问题,即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要以师生合作为主体进行开展,具体阐述了师生合作中教师和学生分别应该怎样进行“导”和“读”。第五章详细论述第二个关键问题——“导读教学”中的教科书,即教科书在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这体现在教科书选文是开展“导读教学”的出发点、教科书推荐的课外书是“导读教学”选材的素材库两个方面。第六章详细论述第三个关键问题——“导读教学”中的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在当前阅读教学中使用较多,本章就阐述了学习任务单是什么、学习任务单怎么设计、学习任务单在“导读教学”应用中的优势和劣势这三方面的内容。第七章进行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案例分析。先阐述为何选择《汤姆·索亚历险记》作为案例,再通过一篇教案具体分析导读教学目标、导读教学内容、阅读方法以及如何处理这三个关键问题,并从该案例分析中得到思考和启示。
二、语文创造性直觉思维教学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文创造性直觉思维教学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 |
2.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 |
(二)研究意义 |
1.革新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理念 |
2.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 |
3.落实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三)相关研究及启示 |
1.群文阅读理论研究现状 |
2.群文阅读实践研究现状 |
3.已有研究对本文的启示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 |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 |
(一)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要素的整合性 |
(二)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
(三)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文本的互文性 |
(四)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路径的迁移性 |
三、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 |
(一)有利于积累与整合诗词知识 |
(二)有利于培养古诗词阅读能力 |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诗词素养 |
四、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 |
(一)确定群文议题 |
1.议题确定依据 |
2.科学设置议题 |
(二)组织诗词文本 |
1.遵循组文原则 |
2.诗词文本呈现 |
(三)设定单位时间 |
1.树立时间观念 |
2.把握教学容量 |
(四)营建集体课堂 |
1.李超老师的群词阅读课堂实录简介 |
2.李超老师的群词阅读集体课堂建构 |
(五)运用学法迁移 |
1.活用学法,举一反三 |
2.总结反思,提升能力 |
(六)建构评价体系 |
1.树立科学的评价理念 |
2.制定适宜的评价标准 |
3.确定合适的评价内容 |
4.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
五、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
(一)设计学习清单 |
(二)创设情境激趣 |
(三)巧设问题引导 |
(四)合作探究学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贵阳市观山湖区P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
(一)写作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三、研究对象、方法和主要观点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主要观点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现状调查 |
第一节 小学生语文学习创新思维能力现状调查 |
第二节 教师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情况访谈 |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问题归因 |
第二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
第一节 创新思维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
第二节 阅读教学与创新思维之间的关联 |
第三节 阅读教学对创新思维诸要素的促进 |
第三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
第一节 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原则 |
第二节 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路径和方法 |
第三节 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注意事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和实践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和研究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小学第一学段 |
2.口语交际 |
(二)研究基础 |
1.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 |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学说 |
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
5.《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二、小学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 |
(一)小学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心理 |
1.直觉思维活跃 |
2.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 |
3.对人际交往有较强的期望 |
4.注意力稳定性不够 |
(二)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 |
1.提高学生语言初步体验、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
2.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感受性语言思维能力 |
3.增进学生对口语交际的美感体验 |
4.感受语言文化的历史和时代魅力 |
三、当前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汇总 |
1.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汇总表 |
2.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汇总表 |
(二)当前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认识不够 |
2.教师缺乏对学生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专项训练 |
3.教师没有将思维养成融入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设计中 |
4.教师对口语交际过程中学生的美感体验关注度不足 |
5.教师没有注意到口语交际教学内涵的文化影响 |
(三)造成当前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中问题的原因 |
1.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知识性的单一理解影响教学价值的实现 |
2.教师没有将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紧密联系纳入到教学中 |
3.教师的教学理念中缺乏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养成的认识 |
4.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审美因素缺乏认识 |
5.教师对母语的文化内涵缺少根本认识 |
四、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策略 |
(一)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成果运用到口语交际的语言实践中 |
1.引导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
2.加强倾听能力的示范和训练 |
3.通过语文活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
4.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语言材料的积累 |
5.引导学生树立口语交际的自信 |
(二)激活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思维养成的兴趣和期待 |
1.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兴趣、习惯 |
2.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
(三)将口语交际和学生生活关联起来体验口语交际过程的美 |
1.开展丰富的口语交际活动体验形式美 |
2.建构口语交际与真实生活的关联平台体验情感美 |
(四)引导学生认识到母语的文化魅力 |
1.引导学生对母语的文化发展产生兴趣 |
2.将必要的文化知识渗入到口语交际实践中 |
3.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运用中国优秀诗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5)基于图文生成为目的的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理论价值 |
2.实践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美术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发展趋势 |
4.小学低年级美术与语文跨学科教学研究现状的反思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观察法 |
3.案例法 |
一、基于图文生成为目的的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 |
(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新的低年级美术课堂 |
1.小学美术学科目的的介入 |
2.小学语文学科目的的介入 |
(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 |
1.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
2.儿童绘画——言语发展的相关性 |
(三)语言思维与视觉思维的认知表现 |
1.语言思维与视觉思维 |
2.语言形式与美术表现形式 |
二、基于图文生成为目的的低年级美术课的实践可能 |
(一)小学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契合 |
1.语言文字与图像的互文性 |
2.语言文字与图像的功能性 |
3.语言文字与图像的创造性 |
(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表现 |
1.美术教学中诗词美的表现 |
2.美术教学中图文性的情感表现 |
三、基于图文生成为目的的低年级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
1.调查内容及目的 |
2.调查对象 |
3.问卷调查分析 |
(二)小学低年级美术与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教学设计 |
1.教学案例一:《灯泡的联想》的新授课 |
2.教学案例二:《古诗变画》的新授课 |
(三)小学低年级美术与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案例分析 |
1.《灯泡的联想》案例分析 |
2.《古诗配画》案例分析 |
(四)小学美术与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
1.实践效果 |
2.存在的问题 |
四、基于图文生成为目的的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反思 |
(一)教学反思 |
(二)研究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6)中学现当代审智散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支撑: 从课程标准到核心素养的提出 |
(二) 实践意义: 文学理论应用于教学的有效实践 |
三、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二) 国内关于审智散文研究综述 |
(三) 当下研究成果的不足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 不同维度的“散文” |
(二) 审智散文的界定 |
五、论文研究的方法 |
(一) 文献综述法 |
(二) 调查与实践研究法 |
(三) 案例分析法 |
第一章 中学语文现当代审智散文教学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
一、中学现当代审智散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
(一) 学生问卷调查过程与结果 |
(二)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二、中学现当代审智散文阅读教学的存在问题 |
(一) 思维上的固化: 偏重审美,忽视审智 |
(二) 体验上的缺失: 缺乏体悟,哲思空洞 |
(三) 解读上的偏差: 保守或曲解 |
三、中学语文审智散文阅读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
(一) 中学将考试奉为圭臬的导向 |
(二) 教师“守旧”教学观念的滞碍 |
(三) 低效教学资源对深度体悟的割裂 |
第二章 中学语文现当代审智散文特点及教材解读 |
一、审智散文特点 |
(一) 言语基调的多元指向 |
(二) 情感的相对“内敛” |
(三) 凸显逻辑与智慧 |
二、中学语文审智散文教材解读 |
(一) 中学语文现当代审智散文教学篇目分析 |
(二) 审智散文主题解析及教学指向 |
第三章 中学现当代审智散文阅读教学策略 |
一、唤醒认知,深化体验 |
(一) 缝隙切入,抽丝剥茧 |
(二) 反复涵泳,语言去蔽 |
(三) 巧设主问题,由形入意 |
二、抓住脉络,层层深入 |
(一) 抓住意脉,追问激疑 |
(二) 抓住语脉,启发点拨 |
三、探讨主题,点亮智慧 |
(一) 多元探究,发展学生有声思维 |
(二) 联系生活,拓宽审智外延 |
四、群文阅读,精神成人 |
第四章 审智散文阅读教学实践案例 |
一、《我与地坛》教学实践 |
(一) 案例背景 |
(二) 案例呈现 |
(三) 案例评价 |
二、《拿来主义》教学实践 |
(一) 案例背景 |
(二) 案例呈现 |
(三) 案例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学现当代审智散文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
致谢 |
(7)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说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三 核心概念界定 |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一章 小说思辨性阅读教学意义与任务群实践价值 |
第一节 小说阅读价值 |
一 社会认知 |
二 精神成长 |
三 语言学习 |
第二节 小说思辨性阅读教学意义 |
一 理性追求 |
二 建构发展 |
三 品格养成 |
第三节 小说思辨性阅读教学在学习任务群中的价值 |
一 实现综合效应 |
二 探究深度实践 |
三 培育核心素养 |
第二章 小说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状态——以人教版、沪教版和统编版为例 |
第一节 小说文本的选编 |
一 选编的小说数量 |
二 选编的小说类型 |
第二节 小说的单元设置 |
一 小说的单元设置比较 |
二 小说的单元设置评析 |
第三节 小说的课后练习 |
一 理论依据及划分标准 |
二 小说的课后练习比较 |
三 小说的课后练习评析 |
第三章 小说思辨性阅读教学现状探析 |
第一节 小说阅读教学思辨意识缺乏 |
第二节 小说阅读教学思辨能力薄弱 |
一 教学内容僵化 |
二 教学方法单一 |
三 教学过程疏漏 |
四 教学方式片面 |
第四章 小说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
第一节 小说教学思辨意识建立发展 |
一 隐性培养 |
二 学科融合 |
第二节 小说思辨性阅读教学原则 |
一 服务任务群整体目标 |
二 文本细读与逻辑建构 |
三 及时更新文学理论 |
四 建构小说阅读图式 |
第三节 小说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
一 由抽象走向具体 |
二 由碎片形成整体 |
三 由现象深入本质 |
四 由认同转向对话 |
第一节 教学案例介绍 |
一 背景介绍 |
二 设计介绍 |
第二节 教学案例评析 |
一 成功之处 |
二 不足之处 |
第三节 教学案例反思 |
一 基于任务群顶层设计 |
二 基于文本聚焦与拓展 |
三 基于学情分析与把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红楼梦》思辨读写任务群学习设计 |
致谢 |
(8)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及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统编版教科书中增加现代诗歌比重 |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注现代诗歌教学 |
(三)现代诗歌教学应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现代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
(二)关于现代诗歌教学现状及问题的研究 |
(三)关于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第一章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概述 |
一、近现代以来小学现代诗歌教学发展历程 |
(一)清末民初 |
(二)民国时期 |
(三)新中国成立后 |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现代诗歌编排特点 |
(一)现代诗歌篇目分布 |
(二)现代诗歌题材分类 |
第二章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
一、小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调查结果分析 |
(一)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认知 |
(二)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态度 |
(三)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和途径 |
二、现代诗歌教学课例分析 |
(一)现代诗歌表达方式对教学内容的引导 |
(二)现代诗歌情感来源对教学内容的引导 |
(三)学生认知特点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
第三章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诗歌诵读缺乏针对性 |
(一)诗歌诵读目标迷失 |
(二)诵读评价缺乏针对性 |
二、背景分析缺乏贯通性 |
(一)背景介绍平面化 |
(二)背景分析脱离教学 |
三、诗歌多元解读难以实现 |
(一)诗歌解读难度较大 |
(二)诗歌题材范围受限 |
(三)诗歌解读过度拔高 |
(四)诗歌意象分析碎片化 |
第四章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改进策略 |
一、涵泳品读,强化诗歌形象 |
(一)呈现目标,明确诵读方法 |
(二)创设情景,强化诗歌形象 |
二、多元解读,关注独特体验 |
(一)重视感悟,培养直觉思维 |
(二)诗歌类比,提供教学支架 |
三、整合资源,关注认知特点 |
(一)结合单元主题,关注认知特点 |
(二)整合资源,进行迁移运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教学幽默生成的理论基础 |
(一)乖讹论 |
(二)优越论 |
(三)神经认知理论 |
二、教学幽默的内涵、构成、特点与价值 |
(一)教学幽默的内涵 |
1.幽默 |
2.教学幽默 |
(二)教学幽默的构成 |
1.教学幽默知识 |
2.教学幽默意识 |
3.教学幽默思维 |
(三)教学幽默的特点 |
1.教育性 |
2.含蓄性 |
3.趣味性 |
4.启迪性 |
5.创造性 |
6.愉悦性 |
(四)教学幽默的价值 |
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提升教师自身的形象 |
2.促进师生关系和谐,优化学生的个性养成 |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知识记忆 |
4.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推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
5.推动教学氛围的营造,促进教学评价的优化 |
三、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条件 |
(一)优良的个人特质:教师教学幽默生成的内部条件 |
1.良好的心态是教学幽默生成的前提条件 |
2.渊博的学识是教学幽默生成的基础条件 |
3.充满教学热情是教学幽默生成的动力条件 |
4.机智灵活的思维是教学幽默生成的有利条件 |
5.幽默的表达技巧是教学幽默生成的必要条件 |
(二)良好的外部支持:教师教学幽默生成的外部条件 |
1.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 |
2.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 |
四、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过程 |
(一)积淀阶段:建构-传递 |
(二)重组阶段:整合-消解 |
(三)外显阶段:即时反应和后续效应 |
五、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原则和策略 |
(一)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原则 |
1.关联性原则 |
2.规范性原则 |
3.可接受性原则 |
4.庄谐统一原则 |
(二)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策略 |
1.正确认识幽默,奠定教师教学幽默生成的观念基础 |
2.注重幽默素材的积累,奠定教师教学幽默生成的知识基础 |
3.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 |
4.注重幽默意识的培养,提升教师教学幽默的能力 |
5.建立学习共同体,助力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 |
6.加强教学反思,完善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小学高段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三个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5 概念界定 |
2 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价值与特点 |
2.1 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价值 |
2.1.1 凸显儿童小说的文学价值 |
2.1.2 强化儿童小说的教学价值 |
2.2 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特点 |
2.2.1 阅读兴趣激发更为有效 |
2.2.2 阅读目标更贴近文本体式 |
2.2.3 阅读方法指导成为重点 |
3 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三个关键问题的确定 |
3.1 理论基础 |
3.1.1 格式塔学习理论 |
3.1.2 姚斯“期待视野”理论 |
3.1.3 佐藤学“学习共同体”理论 |
3.2 “导读教学”必然面临的三个关键问题 |
3.2.1 三个关键问题分别是哪些? |
3.2.2 何以成为关键问题 |
3.2.3 教学中三个关键问题之间的关系 |
4 关键问题一:“导读教学”中的“导”与“读” |
4.1 “导”什么与“读”什么 |
4.1.1 教师“导”什么 |
4.1.2 学生“读”什么 |
4.2 怎么“导”与怎么“读” |
4.2.1 教师怎么“导” |
4.2.2 学生怎么“读” |
4.3 “善导”与“善读” |
4.3.1 教师的“善导” |
4.3.2 学生的“善读” |
5 关键问题二:“导读教学”中的教科书 |
5.1 教科书选文是教学的出发点 |
5.1.1 长篇节选类儿童小说选文 |
5.1.2 短篇儿童小说选文 |
5.2 教科书推荐的课外书是教学的素材库 |
5.2.1 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推荐的课外书 |
5.2.2 统编版推荐的课外书 |
6 关键问题三:“导读教学”中的学习任务单 |
6.1 学习任务单的概念 |
6.1.1 学习任务单的一般概念 |
6.1.2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习任务单概念 |
6.2 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
6.2.1 学习任务单的已有设计 |
6.2.2 本研究中的学习任务单设计 |
6.3 学习任务单在“导读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与劣势 |
6.3.1 学习任务单在应用中的优势 |
6.3.2 学习任务单在应用中的劣势 |
7 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案例分析 |
7.1 何以选择《汤姆·索亚历险记》 |
7.1.1 典型性 |
7.1.2 丰富性 |
7.1.3 类推性 |
7.2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导读教学目标 |
7.2.1 基于“三维”课程目标 |
7.2.2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7.3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导读教学内容 |
7.3.1 初步感知整本书 |
7.3.2 精彩或重要片段赏析 |
7.3.3 激发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
7.4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阅读方法 |
7.4.1 阅读方法是什么? |
7.4.2 阅读方法有哪些? |
7.4.3 《汤姆·索亚历险记》导读教学对阅读方法的选择 |
7.5 《汤姆·索亚历险记》导读教学中三个关键问题的处理 |
7.5.1 “导”与“读”相辅相成 |
7.5.2 以教科书为基础拓展阅读 |
7.5.3 利用学习任务单让阅读结构化 |
7.6 《汤姆·索亚历险记》导读教学对同类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启示 |
7.6.1 唤醒学界对同类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重视 |
7.6.2 为同类儿童小说的整本书导读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语文创造性直觉思维教学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策略研究[D]. 王晴. 西南大学, 2021
- [2]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D]. 张红娟.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贵阳市观山湖区P学校为例[D]. 田艺.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4]小学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和实践策略研究[D]. 郎亚平.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5]基于图文生成为目的的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研究[D]. 梅馨月.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6]中学现当代审智散文阅读教学研究[D]. 王雪.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4)
- [7]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说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D]. 顾茵之.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及策略探究[D]. 王青青.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9]教师教学幽默的生成研究[D]. 张佳丽. 西南大学, 2020(01)
- [10]小学高段儿童小说整本书导读教学的三个关键问题研究[D]. 熊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