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绘图是解决身体问题的有效措施

正确绘图是解决身体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正确作图是化解物理难题的有效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孙立婷[1](2020)在《基于“5E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概念转变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概念在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只有对物理概念产生明晰精准的认识,才能顺利开展后续内容的学习。掌握物理概念需要经历一个从前概念到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顺利实现这种转变才能掌握科学的物理概念,足见实现概念转变是物理概念教学成功的必备要素。概念转变的研究内容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国外学者从儿童迷思概念出发,探讨了概念转变特征与规律,随着研究的推进,波斯纳为首的众多学者深化了该理论。基于该理论的“5E教学模式”更是被国外科学教育界普遍推崇,该教学模式分为“引入”、“探究”、“解释”、“迁移”、“评价”五个教学步骤,因为体现了新课改中倡导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概念教学”等理念,自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后,开始被中国的学者和教师研究与应用。从概念教学的现状来说,我国学者在物理概念转变上的研究依旧偏少,对“5E教学模式”的研究更是大多聚焦国外理论的引用和模式的套用,应用还不够广泛,剖析也不够深入。基于上述问题和现状,本文首先通过对物理概念转变教学理论以及“5E教学模式”基本内容的梳理与分析,建构出它在概念转变教学中各环节的实施策略,从而给接下来的研究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其次,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创新建构出“5E循环教学模式”、“5E单元教学模式”、三种“5E+”组合教学模式,结合案例为落实5E模式在初中物理概念转变教学的应用提供了一整套的方法策略工具。最后,选择八年级下册《摩擦力》一节进行实践研究,在实验班选择新建构的基于“5E教学模式”的这一整套初中概念转变教学的方法策略开展教学,在对照班选择常规方式开展教学,对比两个班级的教学成效,利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证明5E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概念转变的有效方式。期望为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促进学生科学概念转变提供科学有效的实施工具。

张莎[2](2020)在《可视化教学在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了许多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力学,是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最先接触的物理知识,也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和核心,而可视化教学是时代进步和教育更新下的产物,对于提高力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有一定帮助,它涉及到的教学方式新颖,教学资源多样,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十分容易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本研究针对如何在高中物理力学课堂中有效结合可视化教学方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利用问卷法、访谈法,调查当前高中物理力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发现主要问题有:力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可视化教学普及较少。同时基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于学科的要求,在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情境教学理论以及脑科学等理论指导之下,归纳出高中物理力学可视化教学的主要形式,分别是:建立物理模型;科学实验探究;多媒体及现代信息技术。并提出五大应用原则:科学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原则、过程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以及反馈性原则。接着将可视化教学渗透到力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新课导入、重难点知识讲解、归纳总结等课堂环节将可视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别制定应用策略,以“冲量”、“力的合成”、“牛顿运动定律”为教学主题,撰写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最后通过设置对照班与实验班的方式展开教学实践,用传统教学和可视化教学两种方式分别在选取的班级内进行教学,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访谈,了解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通过课堂检测分析学生成绩的变化,以表格及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检验,对研究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研究目的:探索可视化教学在力学课堂中的应用,促进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改进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研究结论:实践教学前后,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课堂小测成绩以及学期综合测试成绩都优于对照班。在力学课堂中运用可视化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在力学课堂中应用可视化教学初步取得成效。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利用编制的问卷调查当前课堂现状并检测了可视化教学在力学课堂中的成效;选取优势较大的可视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实践;针对教学环节提出实用性较高的课堂应用策略并制作相关案例。

张莹[3](2019)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现状研究》文中认为物理学起源于证据的确立,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是物理学科实证性的必然要求。证据意识作为一种物理意识,贯穿于物理研究和学习的全过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就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概念要分清楚,对象要弄明白,思维要有逻辑,步骤要有条理,说话要有证据。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概括了证据意识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归纳了前人在物理证据意识方面取得的成果,指出了培养学生物理证据意识的重要意义。在对证据意识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将证据意识划分为四个水平,以信息加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物理证据意识培养的可行性。通过对三所学校的问卷调查和对教师的访谈发现,初中生物理证据意识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例如,学生对物理证据了解不够、搜集证据的主动性不强、难以从多角度搜集证据、难以对物理证据进行甄别和运用、部分教师不注重证据意识的培养等等。文章的最后,基于物理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现状,从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深度备课,精心预设、在探究活动中强化证据意识、有效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教授学生证据运用的方法五个方面提出了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建议。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一线物理教师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借鉴。

苏虹[4](2019)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结合物理器具制作开展STEAM教育实践 ——以静电起电机制作为例》文中提出高中通用技术课是培养学生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的学科,着重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并在“科技人文融合创新”专题中提出: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综合应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社会(简称STEAMS教育)等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以专题学习或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问题解决与科技创新。源于美国的STEAM教育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于一体的综合教育,旨在将多领域知识通过综合课程融合起来,发挥综合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中应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可见,我国的通用技术课程中涵盖了STEAM教育内容与相关课程目标,并且这两种类似的课程在实践中相对独立实施,均偏向于技艺和工艺制作学习,但与学生所学理科知识结合甚少,若各自独立开展教学活动需要占用大量课时,重复建设实验室,引进专业的指导教师,提高了课程实施的经济成本。笔者认为,物理实验器具的制作过程,是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过程,经过课程设计,该过程同时可以实现对学生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达成STEAM综合教育、基于项目学习的多维度教学目的。本研究以“静电起电机”制作项目为载体,旨在探索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结合物理实验器具制作开展STEAM教育活动的可行性和相关课程目标完成情况。实践研究中选取了高二年级三个理科班为研究对象,三个班学生在物理课学习了静电内容后进行前测,根据前测成绩分析对比发现三个班的学生对静电有关概念的理解没有明显差异。因此,选取三个班进行实践研究,两个班为对照班,一个班为实验班。实验班在通用技术课上以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静电起电机制作项目,一个对照班开展房屋、桥梁等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目标中建议的实践活动,另一个对照班只授受高中通用技术课必修一、必修二的理论知识,不组织学生参加制作活动。短期实践表明:高中通用技术课结合物理器具制作开展STEAM教育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选修3-1静电场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物理本质,促进通用技术课程与STEAM教育的融合,为通用技术课开展STEAM教育活动创设载体。

吕源[5](2019)在《基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国家的科学技术要得到持续发展,人才是根本保障,而高中教育对合格人才的培养既责无旁贷又举足轻重。进入21世纪,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是最近几年,提出了培养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在高中物理学科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习题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习题课不仅在高中物理总课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且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中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对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潮的影响,传统的习题课教学一是接受式学习,教师满堂灌,不给学生任何思考、讨论、合作学习、反思的机会;二是题海战术,让学生苦苦挣扎在频繁的解题练习之中。这些习题课是低效的课堂,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更不会有效地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如何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落实新课改理念,改变传统的习题课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一课题值得探究和实践。本课题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本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研读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了国内外对习题课教学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的理论,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2、通过对笔者工作的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部分学生和物理教师的问卷调查,并辅以部分物理教师的访谈,比较深入地了解到目前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归纳和剖析。3、依据调查的结果,在相关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笔者多年高中物理教学的经验,经过探索提出了一些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基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习题课教学策略。4、依据提出的教学策略,通过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践,经过检测证明实验班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班,佐证了相应策略的可行性。

万令文[6](2016)在《高中生物理学业成就两极分化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高中生物理学业成就两极分化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基于高中生历次考试的物理考试成绩,本文主要对烟台市某中学和济南市某中学的物理学业成就两极分化现象进行了对比研究。物理考试成绩是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质量结果的呈现。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从高中生物理解决问题质量影响因素着手,调查研究了影响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质量的主要因素。根据本文对高中生物理学业成就两极分化现象的实证研究,调查研究发现:一是高中生物理学业成就两极分化存在过度分化现象。二是高中生物理学业成就两极分化现象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存在增长期、稳定期、严重期等关键时期。三是物理知识水平整体较弱的班级两极分化现象更为显着。四是高一入学初期、高二初期是高中生物理学习成就两极分化现象发展的转折点。根据本文对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质量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一是实验观察能力强、实验积极性高、想象和抽象能力丰富的学生,其物理问题解决质量水平较高。但是多数学生的物理实验观察能力、想象和抽象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二是物理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主要障碍是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方面的障碍。三是物理的前认知概念和经验以及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是高中生物理解决问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四是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有着中等水平的兴趣。但就物理学习动机而言,物理知识水平程度不同的学生学习动机不同。物理知识水平程度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以通过高考为主;物理知识水平程度中下等水平的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以为父母争光为主。五是具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以及具有尊重学生、民主管理等特点的物理教师较受学生喜爱。本文针对高中生物理学业成就两极分化现象不同时期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1)开展班内互助小组。(2)优化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丰富作业形式——口头复述;创新物理学案——“课前+课后”。(3)优化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物理教学中注重课本后面的“科学漫步”“STS”等科学探究环节;物理教学中注重学生评价的多维度。(4)学校开设查缺补漏班。

孙海波[7](2016)在《初中物理学案导学模式研究 ——以新余一中初二年级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许多新的理念。当前的学校教育要求教师有意识地促进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很多新的教学方式由此应运而生。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一种极具典型性的教学方法。本文分为五个部分,主要以实验和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及该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第一部分提出研究该问题的背景及研究现状。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而在新课改要求下,很多教学模式被提出,学案导学模式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间合作交流开拓视野,挖掘潜能,提高创新能力。第二部分提出学案导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学案导学模式采取学生自学,课中探究讨论等方式进行,从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方面可为学案导学模式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对学案导学模式进行建构。首先是导学案的建构,导学案作为这一模式的核心,在编写和实施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导学案的编写要体现主体性、引导性、探究性、层次性、实用性和知识整体性,在使用中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查,有查必评的思想。其次是课堂教学的建构,用举案例的方式将新授课和复习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描述。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相互讨论、课堂展示、抢答等环节,形成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的模式,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做适当点评和补充,最后总结,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教师对课堂表现进行点评。整体课堂以自主学习为主,学会与他人合作,体现了教育的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第四部分是针对学生在教学实验前和试验后的问卷调查分析比较,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发现在导学案教学之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课堂表现力增强,对物理学习更有兴趣,班级物理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第五部分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反思。学案导学模式是学生用学案以导学的方式,课前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将不懂知识带到课堂上来,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通过导学案的教学实验研究,发现学案导学是一种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教学模式。导学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够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和行为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是,在实施导学的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班级学生太多,有些学生不能自觉完成导学任务;课堂规定时间内无法解决学生讨论的问题;导学设计和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变性加重教师负担,等等。这些问题还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和改进,才能是导学教学模式发挥长期有效的效果。

余泽远[8](2011)在《高二学生物理学习方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是影响学生物理成绩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学生物理学习方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实验学习到师生交流、问题意识、课外阅读等维度设计了学习方法调查问卷,对鲁山县200名高二学生进行物理学习方法的问卷调查;同时还对部分同学进行了访谈,以便更加详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现状;然后通过检查他们的课堂笔记和错题集,验证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执行情况。接下来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学生物理学习方法现状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论文结合高二学生在物理学习方法上存在的不同问题,提出了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时应遵循的几个策略,并且以具体事例对每个策略加以解释说明。本研究对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张敏[9](2011)在《体验式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同时明确提出了体验性目标的要求。所以,在今后的物理课堂中,体验式教学必将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以高中物理教学为研究对象,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角度对体验式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将分以下部分:第一部分综述本选题的背景,分析我国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新课程关于学生体验的要求。再介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体验式教学研究的现状,确立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第二部分探讨体验式教学的内涵、理论依据以及中学物理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意义。第三部分探讨物理教学中的体验分类。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层次把体验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审美体验,成功体验。第四部分结合理论与教学实例,探讨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主要是按照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探讨了体验式教学的具体设计,然后结合中学物理的学科特点,从体验情境的创设和课堂细节等方面提出了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的策略。第五部分进行中学物理体验教学实验。对两个平行班进行一个学期的实验,进行比对,以调查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在教学成果上的区别。结果表明: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调动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最后,对本研究的结论作了概括,同时指出了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对本文未涉及的研究领域作了展望。

施俊芳[10](2000)在《正确作图是化解物理难题的有效措施》文中指出

二、正确作图是化解物理难题的有效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确作图是化解物理难题的有效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5E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概念转变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概念转变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5E教学模式的研究
第三章 基于5E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概念转变教学分析
    第一节 5E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第二节 5E教学模式各环节促进概念转变的具体策略构建
第四章 基于5E教学基本模式的模式再构建
    第一节 构建“5E循环教学模式”促进概念转变
    第二节 构建“5E单元教学模式”促进概念转变
第五章 “5E+”组合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概念转变教学中的构建
    第一节 “5E+认知冲突”组合模式促进概念转变的构建
    第二节 “5E+类比”组合模式促进概念转变的构建
    第三节 “5E+概念图”组合模式促进概念转变的构建
第六章 以《摩擦力》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
    第一节 《摩擦力》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第二节 《摩擦力》教学测量及评价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后续研究展望
附录一 :初中生摩擦力调查问卷
附录二 :《摩擦力》测试题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四 :教师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可视化教学在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概念界定
        1.3.1 可视化
        1.3.2 可视化教学
        1.3.3 物理可视化教学
    1.4 研究意义与方法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概况
        2.1.1 国外可视化研究概况
        2.1.2 国外可视化教学研究概况
        2.1.3 国外物理教学可视化的研究概况
    2.2 国内研究概况
        2.2.1 国内可视化研究概况
        2.2.2 国内可视化教学研究概况
        2.2.3 国内物理教学可视化的研究概况
第3章 有效开展可视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3.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3.2 现代教育理论
    3.3 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
    3.4 情境教学理论
    3.5 脑科学
第4章 可视化教学在高中物理力学课堂中的调查
    4.1 调查设计
    4.2 调查对象与实施
    4.3 调查目的与内容
    4.4 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
        4.4.1 调查数据
        4.4.2 调查结论
第5章 高中物理力学可视化教学课堂的特点和原则
    5.1 高中物理力学体系分析
    5.2 高中物理力学可视化教学课堂的主要形式
        5.2.1 建立物理模型
        5.2.2 科学实验探究
        5.2.3 多媒体及现代信息技术
    5.3 高中物理力学可视化教学课堂设计的要点
    5.4 高中物理力学可视化教学的原则
第6章 高中物理力学可视化教学课堂的应用探究
    6.1 可视化教学在力学新课导入中的应用探究
        6.1.1 传统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
        6.1.2 可视化教学在力学新课导入中的应用策略
        6.1.3 可视化教学在力学新课导入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6.2 可视化教学在力学重难点中的应用探究
        6.2.1 传统课堂对重难点的处理方法
        6.2.2 可视化教学在力学重难点学习中的应用策略
        6.2.3 可视化教学在重难点学习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6.3 可视化教学在力学归纳总结中的应用探究
        6.3.1 传统课堂归纳练习的方法
        6.3.2 可视化教学在力学归纳总结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6.3.3 可视化教学在力学归纳总结中课堂的应用案例分析
    6.4 可视化教学应用于力学课堂的检验
        6.4.1 检验对象的确定
        6.4.2 实践情况调查
        6.4.3 实践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部分访谈记录
    附录4 反馈调查问卷
    附录5 课堂小测习题
    附录6 对照班及实验班期末物理测试成绩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3)初中物理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证据意识的概念界定
        2.1.1 证据
        2.1.2 意识
        2.1.3 证据意识及物理证据意识
    2.2 判断证据意识强弱的四个方面
        2.2.1 能否意识到证据的重要性
        2.2.2 能否从多种途径搜集证据
        2.2.3 是否有判断证据质量的意识
        2.2.4 能否运用证据去解决问题
    2.3 证据意识培养的心理学基础
        2.3.1 信息加工理论
        2.3.2 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证据意识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3.1 调查问卷的编制
    3.2 调查对象的选择
    3.3 调查过程的实施
    3.4 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第四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证据意识培养现状的访谈研究
    4.1 访谈提纲的拟定
    4.2 访谈对象的选择
    4.3 访谈的过程
    4.4 访谈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建议
    5.1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5.2 深度备课,精心预设
    5.3 在探究活动中强化证据意识
    5.4 有效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
    5.5 教授学生证据运用的方法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成果展示
    6.2 不足与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士论文
致谢

(4)高中通用技术课结合物理器具制作开展STEAM教育实践 ——以静电起电机制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通用技术课与STEAM教育活动缺少融合
        1.1.2 我国以校开展STEAM教育活动缺少最佳载体
        1.1.3 学生缺少深入学习物理本质的机会
    1.2 研究意义
        1.2.1 促进通用技术课与STEAM教育融合
        1.2.2 有助于创设STEAM教育活动最佳载体
        1.2.3 促进学生对物理本质的学习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3.2 研究方法
2 核心概念界定
    2.1 STEAM教育
    2.2 STEAM素养
    2.3 物理器具制作
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4 理论基础
    4.1 STEAM教育理论
    4.2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
    4.3 发现学习理论
5 结合物理器具制作开展STEAM教育的设计及实践案例
    5.1 研究设计
    5.2 起电机设计及制作案例
        5.2.1 摩擦起电机设计及制作案例
        5.2.2 范格拉夫式起电机设计及制作案例
        5.2.3 滴水起电机设计及制作案例
6 实践研究结论及分析
    6.1 实验目的及假设
    6.2 实验假设
    6.3 研究对象选取及分析
        6.3.1 研究对象选取
        6.3.2 研究对象分析
    6.4 实验对象处理及研究测量
        6.4.1 实验对象处理
        6.4.2 研究测量
    6.5 实践方法和过程
    6.6 实践结果及分析
        6.6.1 前测结果分析
        6.6.2 后测结果分析
    6.7 研究结论
        6.7.1 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物理本质
        6.7.2 促进了通用技术课与STEAM教育融合
        6.7.3 为开展STEAM教育活动创设了载体
    6.8 实践建议及不足
        6.8.1 实践建议
        6.8.2 实践研究的不足之处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前后测试题内容
附录二:组内成员互评表和小组综合评价表
附录三:学生前测试题答案及正确率统计分析
附录四:学生后测试题答案及正确率统计分析
致谢

(5)基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思路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方法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物理解题能力
        2.1.2 物理习题、习题课
        2.1.3 实践、教学实践
    2.2 习题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2.3 习题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
    2.4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4.1 杜威的教育理论
        2.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4.4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3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及分析
        3.1.1 调查的目的
        3.1.2 调查工具的制作
        3.1.3 调查的实施
        3.1.4 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3.1.5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情况访谈
    3.2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影响学生解题能力提高的主要问题
4 基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策略研究
    4.1 加强习题课教学的开放性
        4.1.1 加强习题选择的开放性
        4.1.2 加强习题课教学的开放性
    4.2 注重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4.2.1 注重审题训练的有效性
        4.2.2 注重不同题型相应解题策略运用的有效性
    4.3 凸显解题思维训练的经常性
        4.3.1 凸显解题建模训练的经常性
        4.3.2 凸显解题变式训练的经常性
        4.3.3 凸显解题思维方法训练的经常性
    4.4 强化习题教学反馈的及时性
        4.4.1 强化习题课堂反馈的及时性
        4.4.2 强化学生作业反馈的及时性
        4.4.3 强化考试评讲反馈的及时性
    4.5 增强习题课教学的艺术性
        4.5.1 增强针对性教学的艺术性
        4.5.2 增强赏识教育的艺术性
        4.5.3 增强课堂细节的艺术性
        4.5.4 增强现代教学手段的艺术性
    4.6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4.6.1 促进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解题习惯
        4.6.2 促进学生养成迎难而上的解题习惯
        4.6.3 促进学生养成注重规范的解题习惯
        4.6.4 促进学生养成总结反思的解题习惯
5 基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实践研究
    5.1 实验方案的设计
    5.2 实验过程
        5.2.1 《试卷评讲》习题课教学案例
        5.2.2 第一轮复习习题课《动能定理》教学案例
    5.3 实验效果分析
    5.4 实践的几点体会
6 结束语
    6.1 研究的收获
    6.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2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泰兴市第一高中2017-2018秋学期第一次阶段物理测试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高中生物理学业成就两极分化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问题
第二章 理论依据
    2.1 学生个体差异理论
        2.1.1 智力差异
        2.1.2 学习方式差异
    2.2 认知理论
        2.2.1 认知发展论
        2.2.2 物理认知理论
    2.3 学习动机理论
第三章 高中生物理学业成就两极分化问题及其现象分析
    3.1 概念界定
        3.1.1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3.1.2 物理学业成就两极分化
    3.2 研究方法及对象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3.3 高中生物理学业成就两极分化的问题与现象
        3.3.1 烟台市某中学14级整体学生物理学业成就两极分化情况
        3.3.2 烟台市某中学14级A类、B类、C类班级物理学业成就两极分化情况
        3.3.3 济南市某中学14级某A班物理学业成就两极分化问题与现象
第四章 影响高中生物理学业成就两极分化因素的调查
    4.1 问卷调查
    4.2 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对高中物理解决问题质量的影响
        4.2.1 有关高中生物理观察和实验能力差异的问题和现象
        4.2.2 有关高中生通过数学运算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差异的问题和现象
        4.2.3 有关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差异的问题和现象
        4.2.4.高中生想象和抽象能力差异的问题和现象
    4.3 高中生认知差异对物理解决问题质量的影响
        4.3.1 高中生物理认知前概念和经验差异的问题和现象
        4.3.2 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方法差异的现象和问题
    4.4 动机和兴趣对高中生物理解决问题质量的影响
        4.4.1 高中物理学习兴趣差异的问题和现象
        4.4.2 高中生物理学习动机差异的问题和现象
    4.5 物理学习障碍对高生中物理解决问题质量的影响
        4.5.1 高中生物理自信心差异的问题和现象
        4.5.3 高中生物理学习粗心大意、不注意隐蔽因素的问题和现象
    4.6 物理学习方法对高中物理解决问题质量的影响
        4.6.1 高中生物理学习方法差异的问题和现象
    4.7 教师教法和角色对高中物理解决问题质量的影响
        4.7.1 高中生物理教师教法调查
        4.7.2 物理教师角色的调查
        4.7.3 学生最喜欢的物理教师类型调查
第五章 缩小高中物理学业成就两极分化的对策
    5.1 开展班内互助小组
    5.2 物理学习方法
        5.2.1 创新高中物理学案——关注“课前+课后”
        5.2.2 丰富课后作业形式“口头复述”
    5.3 优化教师教学方法
        5.3.1 教学中关注物理课本后面的“科学漫步”“STS”等环节
        5.3.2 注重学生评价的多维度
    5.4 查缺补漏班
第六章 研究反思
    6.1 本论文的创新点
    6.2 本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7)初中物理学案导学模式研究 ——以新余一中初二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四节 文献综述
第二章 学案导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学案导学模式的概念
    第二节 学案导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初中物理学案导学模式的建构
    第一节 初中物理学案导学模式中“导学案”的建构
    第二节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第四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课堂实施效果分析
    第一节 实验的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法
    第二节 实验前、后调查问卷比较分析
    第三节 实验后学业成绩的分析比较
第五章 实施学案导学模式的体会及反思
    第一节 实施学案导学模式的体会
    第二节 反思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高二学生物理学习方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论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1.1 新课程标准对教育者提出的必然要求
        1.1.2 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1.1.3 教学现实的亲切召唤
        1.1.4 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
    1.2 学习方法研究的现状
        1.2.1 预习方法
        1.2.2 课堂学习
        1.2.3 复习与总结
        1.2.4 有关实验的学习
        1.2.5 师生及生生交流
        1.2.6 课外阅读与联系生活
    1.3 问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3.2 帮助教师实施更合理的教学
        1.3.3 有利于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4.1 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高二物理学习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学习及学习理论
        2.1.1 学习的定义
        2.1.2 学习的价值和功能
        2.1.3 学习理论概述
    2.2 学习方法的理论基础
        2.2.1 学习方法的含义
        2.2.2 学习方法的意义
        2.2.3 学习方法的特点
    2.3 物理学习方法概述
        2.3.1 物理学习方法的涵义
        2.3.2 物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第3章 高二物理学习方法研究的实施
    3.1 问卷调查
        3.1.1 调查对象的选取
        3.1.2 问卷的编制
        3.1.3 调查方法及步骤
    3.2 访谈
    3.3 实物收集
    3.4 调查和访谈结果及对策分析
        3.4.1 学习计划
        3.4.2 预习方面
        3.4.3 课堂学习
        3.4.4 课后复习
        3.4.5 有关实验的学习
        3.4.6 师生、生生交流
        3.4.7 问题意识
        3.4.8 课外阅读与联系生活
第4章 学习方法的指导策略
    4.1 学法指导要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
        4.1.1 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
        4.1.2 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进行指导
    4.2 学习方法指导方式要体现灵活性
        4.2.1 讲座式
        4.2.2 交流式
        4.2.3 治疗式
    4.3 理论指导要能在实践中运用
    4.4 学法指导要“少灌输,多引导”
    4.5 学法指导与教学改革必须同步
第5章 研究结论及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二物理学习方法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记录
致谢

(9)体验式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体验式教学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体验教学理论
    2.1 体验
        2.1.1 体验的涵义
        2.1.2 体验与经验的区别
    2.2 体验式教学
        2.2.1 体验式教学的涵义
        2.2.2. 体验式教学的特征
        2.2.3. 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2.2.3.1 体验式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2.2.3.2 体验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2.3 物理体验式教学
        2.3.1 物理教学可以采用体验式的理论依据
        2.3.2 物理学科中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2.3.2.1 体验式教学有利于确保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3.2.2 体验式教学可以简化知识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3.2.3 体验式教学利于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2.3.2.4 体验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第三章 物理教学中的体验类型
    3.1 感官体验
        3.1.1 实验是获得感官体验的主要途径
        3.1.2 多媒体技术能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
    3.2 情感体验
    3.3 审美体验
        3.3.1 物理的简洁美
        3.3.2 物理的对称美
        3.3.3 物理的和谐美
    3.4 成功体验
第四章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策略
    4.1 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设计
        4.1.1 学生、学习内容、课程标准的分析
        4.1.2 体验教学目标的确定
        4.1.3 体验教学情境和活动的设计
        4.1.4 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4.1.4.1 激发兴趣阶段
        4.1.4.2. 实践感受阶段
        4.1.4.3. 体验内化阶段
        4.1.4.4. 强化反馈阶段
    4.2 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策略
        4.2.1 广泛收集资料,创设生动情境
        4.2.1.1 从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的角度创设体验情境
        4.2.1.2 从解释社会新闻事件的角度创设体验情境
        4.2.1.3 通过实验创设体验情境
        4.2.1.4 通过组织活动创设体验情境
        4.2.1.5 利用物理学史中的小故事创设体验情境
        4.2.2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体验
        4.2.3 组织学生及时交流,加深体验
        4.2.4 及时评价反馈,成就学生的体验
第五章 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实验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假设
    5.3 实验程序
    5.4 实验对象
    5.5 实验材料
    5.6 实验变量控制
    5.7 实验选择的教学策略
    5.8 物理体验教学的实施案例
        5.8.1 案例一:静摩擦力
        5.8.2 案例二:超重与失重
    5.9 实验数据分析
        5.9.1 体验式教学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5.9.2 体验式教学能使学生学习物理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
        5.9.3 体验式教学能促进学生物理学业成绩的提高
    5.10 实验研究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四、正确作图是化解物理难题的有效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5E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概念转变教学研究[D]. 孙立婷. 青岛大学, 2020(01)
  • [2]可视化教学在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D]. 张莎.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3]初中物理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现状研究[D]. 张莹. 苏州大学, 2019(04)
  • [4]高中通用技术课结合物理器具制作开展STEAM教育实践 ——以静电起电机制作为例[D]. 苏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7)
  • [5]基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实践研究[D]. 吕源. 扬州大学, 2019(02)
  • [6]高中生物理学业成就两极分化的实证研究[D]. 万令文. 山东师范大学, 2016(03)
  • [7]初中物理学案导学模式研究 ——以新余一中初二年级为例[D]. 孙海波.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8]高二学生物理学习方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余泽远. 河南师范大学, 2011(06)
  • [9]体验式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敏. 辽宁师范大学, 2011(05)
  • [10]正确作图是化解物理难题的有效措施[J]. 施俊芳.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0(04)

标签:;  ;  ;  ;  ;  

正确绘图是解决身体问题的有效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