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芝生产漆酶及其在染料脱色中的应用:(一)分批和重复分批生产漆酶

云芝生产漆酶及其在染料脱色中的应用:(一)分批和重复分批生产漆酶

一、Production of laccase by Coriolus versicolo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ecolorization of dyestuffs: (Ⅰ) Production of laccase by batch and repeated-batch processes(论文文献综述)

汤中勋[1](2021)在《稀土元素对栓菌产漆酶的影响及其酶的固定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孙英[2](2021)在《灰树花漆酶发酵工艺优化及其协同益生菌降解木质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田嘉慧[3](2021)在《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 GC. u01漆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来源广泛,在有氧条件下可以直接催化酚类等氧化还原电动势较低的化合物的分解,且不产生其他副产物,是一种绿色高效的催化剂。本文以从格鲁吉亚引进的可以降解木质素的白腐菌为实验菌株,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及木质素降解能力研究,并对该菌株的粗酶液进行分离纯化,对获得的单一酶蛋白进行酶学性质研究以及常见染料降解的应用分析。首先,对引进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木质素降解能力的研究。菌种鉴定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菌种形态学进行鉴定,主要是观察其菌落及菌丝形态;第二部分是对菌种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主要是以该菌基因组为模板进行18S r DNA PCR,将测序后得到的碱基序列进行BLAST比对,根据比对结果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Phylogenetic tree),确定该菌株为一色齿毛菌,并将其命名为Cerrena unicolor GC.u01。通过平板显色反应确定该菌株可以产木质素降解酶,并检测上述酶酶活,然后将该菌株接种分别接种到以玉米、水稻、小麦为底物的发酵培养基中,通过差重法测各秸秆木质素降解量,结果表明:该菌在以玉米秸秆为底物液态发酵7天后,漆酶酶活最高可达8395.66 U/L,对玉米、水稻、小麦秸秆中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26.2%、34.3%、24.3%。其次,对GC.u01液态发酵后得到的粗酶液经过(NH4)2SO4分级盐析、疏水层析(Phenyl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层析(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凝胶层析(TSK gel G2000SWxl)的步骤将漆酶分离纯化,经SDS-PAGE验证后为单一条带,将其命名为Lac T-1。该酶分子量约为65 k Da,比活力为41.31 U/mg,回收率为6.57%,纯化倍数为21.86。最后,对Lac T-1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并利用该酶降解甲基橙、酸性红1、刚果红、活性黑5、考马斯亮蓝R250、孔雀石绿、结晶紫、溴酚蓝这8种常见的染料。实验结果表明,Lac T-1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 H为4.8,在0-40℃和p H 5.4-8的条件下较为稳定;Na+、Cu2+、三氯乙酸(TCA)可以促进Lac T-1活性;Lac T-1以ABTS为底物的Km为0.075 mmol/L,Vmax为250000 m mol/(L·min);在以ABTS为介体的条件下,Lac T-1对孔雀石绿和结晶紫的降解率均达到90%以上,对甲基橙、酸性红1、活性黑5、考马斯亮蓝R250和溴酚蓝的降解率为70%以上,刚果红的降解率也有48.59%。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该酶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陈中维,杨锐,李宁杰,兰琪,刘洁[4](2021)在《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漆酶优化培养及其对刚果红的脱色降解》文中研究说明以白腐真菌模式菌株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为研究对象,探讨培养条件、重金属和芳香族化合物对产漆酶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漆酶对刚果红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P.chrysosporium产漆酶最适培养条件: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碳氮比为90。培养8d后,漆酶酶活为911.1U/L;Mn2+严格地控制着P.chrysosporium产漆酶,而Cu2+对其影响不大,在添加4.0mmol/L Mn2+时,漆酶酶活为2 001.7U/L;芳香族化合物中藜芦醇(veratryl alcohol,VA)、4-香豆酸、香草醛和香草酸对菌体产漆酶能力均有促进作用,最高可提升至1 459.1U/L,而咖啡酸对菌体产漆酶稍有抑制。100U/L漆酶粗酶液可降解40mg/L刚果红,降解率为24.0%;而当介体物质VA存在时,该降解效率可提升至87.7%。

程宁[5](2020)在《黄曲霉A5p1脱色多类型染料的研究》文中认为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等各个工业领域,我国每年排放的含染料工业有色废水将近7×108吨。因产品特性、外观颜色以及工艺流程的不同,含染料的工业废水组成十分复杂、水质参数波动范围极大。大多数染料是结构复杂的芳香族化合物,对水生动植物具有强烈毒害作用,并且化学性质稳定,对光、水和氧化剂具有非常强的抵抗作用,一旦释放到环境很难去除。微生物脱色技术是处理工业有色废水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传统的脱色微生物用于实际废水处理时,通常存在脱色底物单一、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差等共性问题,导致无法满足实际的工艺需求。因此,寻找具有广泛的脱色底物谱且适应条件广的脱色微生物,可以为染料废水的生物治理奠定前期基础。本文以课题组自行筛选并保藏的一株黄曲霉菌株A5p1(保藏号CGMCC.4299)为生物材料,研究对偶氮染料Direct Blue 71(DB71)、酞菁染料Direct Blue 86(DB86)和蒽醌染料Reactive Blue 19(RB19)的脱色特性,同时通过构建生物反应器探讨了该菌的实际应用潜能,并采用现代化分析手段对染料的脱色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黄曲霉活菌体脱色染料的基本特性。以15种不同类型的染料为脱色对象,考察黄曲霉A5p1对染料的脱色广谱性。结果显示,黄曲霉A5p1对染料的脱色效率为61.7%-100.0%,表明该菌具有一定的脱色广谱性。以偶氮染料DB71、酞菁染料DB86和蒽醌染料RB19为模型底物研究染料的脱色机制,结果显示,黄曲霉A5p1对偶氮类染料和酞菁类染料的脱色机制以生物吸附为主,对蒽醌染料则以生物降解作用为主;在酸性条件下,黄曲霉对染料的生物吸附作用占主导地位,在碱性条件下,生物降解则是主要的脱色机制;当染料浓度高于500 mg/L时,偶氮染料和酞菁染料的脱色以生物降解作用为主,染料浓度低于500 mg/L时,生物吸附则发挥关键作用,这些结果表明,黄曲霉A5p1能够根据染料的种类、p H和染料浓度启用不同的脱色机制,脱色机制十分灵活。黄曲霉A5p1的广谱性和灵活性,反映了该菌能够适应条件多变的实际废水处理要求,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2)黄曲霉活菌体对染料的降解机理研究。在振荡条件下黄曲霉A5p1对高浓度的偶氮染料DB71(100-1000 mg/L)显示出较高脱色率(100%-75.8%),最佳p H为7.0,最佳温度为40℃。经气相质谱仪(GC-MS)和液相质谱仪(LC-MS)分析获得偶氮染料DB71的降解产物主要为萘胺、萘重氮、2-羟基-6-乙二酰基-苯甲酸和1-萘酚。酶分析实验表明,锰过氧化物酶(Mn P)、漆酶(Lac)和葡萄糖氧化酶(GOD)与该菌株降解偶氮染料相关。对于浓度为100-2000 mg/L的酞菁染料DB86和蒽醌染料RB19,该菌的脱色率分别为100%-80%和100%-50.8%,最佳p H均为7.0,最佳温度为40℃。酞菁染料DB86的降解产物为邻苯二甲酰亚胺,蒽醌染料RB19的降解产物主要为邻苯二甲酸和2-氨基-1-苯酚-4-磺酸。酶分析实验发现,Mn P、Lac和GOD酶参与染料DB86的降解过程,Mn P和GOD酶是染料RB19的脱色关键酶。(3)黄曲霉活菌体用于生物反应器脱色染料的效果研究。构建并运行工作体积为250 m L的填充床式生物反应器,连续处理模拟染料废水进行放大实验。生物反应器处理单一成分的染料废水,系统运行20 d,出水脱色率保持在90%以上,处理模拟混合染料废水系统运行30 d,出水脱色率保持在80%。在进水染料浓度为300 mg/L、p H 5.0的条件下,逐步提高反应器的进水浓度至500 mg/L,或逐步提高p H值至9.0,或缩短水力停留时间至24 h,生物反应器仍可长效运行至50 d,出水脱色率为70%左右,并且反应器内菌体细胞仍具有降解活性,展示了系统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和菌株的实际应用潜力。(4)黄曲霉非活性菌体对染料的吸附机理研究。首先对黄曲霉生物吸附剂的吸附特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该菌对染料不仅具有显着的吸附能力,而且还可以耐受较高的环境温度(40℃),三种染料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34.1 mg/g(DB71)、139.8 mg/g(DB86)和43.9 mg/g(RB19)。通过电位滴定和FTIR对官能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吸附剂表面的氨基是负责菌体与染料结合的关键基团。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研究结果显示,黄曲霉生物吸附剂对DB86的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对RB19以化学吸附为主,对DB71则是两者的结合,表明黄曲霉生物吸附剂对三种染料的吸附机理存在差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MS)、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证实染料DB86主要被吸附于菌体表面,染料DB71和RB19可以通过薄弱的细胞壁进入细胞内部发生吸附,该结果说明染料DB71和RB19在吸附剂表面完成快速的物理吸附后,还可以在胞内获得更多的吸附位点继续发生吸附反应,吸附过程成多样性和复杂性,而对于染料DB86,因吸附剂表面吸附位点的有限性,该染料只能在细胞表面进行以物理吸附作用为主的简单吸附过程。因此,染料在吸附剂上吸附位置的差异性,可能是黄曲霉A5p1对不同染料产生不同吸附机理的原因。

孙悦[6](2020)在《蜡质裸脚菇胞外漆酶纯化、介体系统、纳米固定化及染料脱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漆酶(Laccase EC 1.10.3.2)是一类隶属于铜蓝氧化酶家族的多酚氧化酶,通常以分子氧为受体催化底物进行单电子氧化,是一种高效的绿色催化剂。通过与一些小分子介体物质构成漆酶介体系统(LMS),可进一步拓宽漆酶作用范围。通过纳米固定化技术,可提高漆酶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在环境污染物及木质素降解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裸脚菇属(Gymnopus)真菌是小皮伞科的重要类群,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分解者作用,其种类繁多、系统发育关系复杂,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在系统分类方面,而木质纤维素降解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采集并分离自云南楚雄的裸脚菇子实体为材料,开展分离鉴定、菌丝最适培养条件、胞外木质素降解酶活性、Cu2+诱导产漆酶活性、胞外漆酶分离纯化、漆酶介体系统、纳米二氧化硅固定化漆酶制备,以及对染料脱色应用等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采用形态学和转录间隔区(ITS)鉴定确定YAASM5159菌株为蜡质裸脚菇(Gymnopus luxurians)。采用单因子实验确定该菌株菌丝最适培养条件包括:碳源为淀粉,氮源为酵母浸粉、胰蛋白胨、牛肉膏,C/N比范围50-60/1,生长因子VB1,温度范围26-28℃,pH 6.5。添加0.25 mmol/LCu2+的PD培养基、10%(V/V)接种量、28℃、150 rpm震荡培养7 d,漆酶活性达到18.73 U/mL,是同时刻空白对照组的3.17倍。2、以液体发酵粗酶液,采用三步离子交换层析和一步凝胶过滤层析获得纯化胞外漆酶(GLL),回收率为42.04%,纯化倍数为41.22倍,比活性为306.73 U/mg。结合FPLC和SDS-PAGE,确定GLL是分子量为64 kDa的单亚基蛋白。采用Edman降解法获得N-末端部分序列AIGPVTDLHI,与香菇、珊瑚状猴头菌、革耳等漆酶蛋白相似性为100%。以ABTS为底物的条件下,GLL的最适反应温度范围为55-65℃,最适pH值为2.2。1.25-10 mM的K+、Na+和Mg2+能够显着提高漆酶活性,而Cu2+、Mn2+、Ca2+、Cd2+、Co2+和EDTA对漆酶具有抑制作用,在37℃、pH 2.2、以ABTS为底物的条件下,漆酶的Km和Vmax 分别为 539.07 μmmol/L 和 3.12 μmol/min。3、利用7种常见小分子介体和GLL(0.45 U/mL),筛选对14种染料最佳的漆酶介体系统(LMS)。结果表明,GLL最适介体为乙酰丁香酮(AS)和丁香醛(SA),在25℃、pH 4.0、介体浓度为0.1mmol/L的条件下,2种LMS对考马斯亮蓝、孔雀石绿、活性黑和曲利苯蓝具有良好的脱色能力。进一步确定2种LMS染料脱色的最适反应条件为:最适温度为25-60℃,pH为4.0,介体浓度为0.1 mmol/L,反应4 h后,对4种染料的脱色率均达到 50-90%。4、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改性剂,以磁力搅拌油浴加热法,对商品化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进行氨基修饰,获得SiO2-H纳米粒子,进一步以SiO2-H纳米粒子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对目标漆酶(0.03 U/mL)进行固定化,制备纳米固定化漆酶SiO2-H-GLL。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GLL通过氨基与载体结合。进一步优化固定化条件为:戊二醛浓度为1%、交联时间为40 min、GLL添加量为0.04U/mL、固定化时间为2 h,此时固定化效率为91.81%。以愈创木酚为底物,SiO2-H-GLL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为2.2,温度稳定性显着提高,并对孔雀石绿具有良好的脱色能力及重复使用率,4 h时脱色率最高可达到91.18%,重复4次时脱色率依然维持在90%左右,重复8次时脱色率为40%左右。本研究首次获得了纯化的裸脚菇属真菌漆酶蛋白GLL,成功制备纳米SiO2固定化漆酶SiO2-H-GLL,建立漆酶介体系统,对孔雀石绿等染料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在环境污染物生物降解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李佳琪[7](2018)在《漆酶介体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小分子天然介体挖掘和血红蛋白介体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真菌能够通过分泌漆酶降解木质素,并从中获取碳源,然而纯化后的真菌漆酶降解木质素的能力却极低。一些小分子介体,如ABTS、HBT及TEMPO等,能够介导漆酶催化氧化反应,提升漆酶的催化能力。但这些介体具有环境成本高、催化过程中易产生毒性物质等缺点,因此寻找性质稳定、成本低廉、毒性较低的漆酶介体一直是环境保护和生物质能源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首先利用萃取方法提取杏鲍菇内可溶性化合物,通过快速漆酶介体体系(laccase-mediator system,LMS)动力学实验确定其对漆酶催化氧化反应的促进或抑制能力,进一步利用HPLC-MS和代谢组学差异分析的方法从最高活性萃取液的柱层析组分中挖掘潜在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杏鲍菇栽培料中可能含有活性漆酶介体成分;生物信息学XCMS代谢产物组分析揭示,介体活性最高的CET05分离组分中富含的代谢产物,涉及到软木脂单体合成、香豆素合成、丁香油酚或异丁香油酚合成等代谢途径。最后讨论了11种潜在的天然介体分子物理化学性质,其中4种为已有文献报道的天然介体分子。虽然对小分子介体在LMS体系中的作用和功能已有了较深的认识,对于漆酶与具有血红素的蛋白质在木质素酶系中的协同作用,我们尚不清楚。因此,本论文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等温滴定量热法、凝胶渗透色谱、拉曼光谱、2D-NMR和HPLC-MS等实验手段,表征漆酶和漆酶-血红蛋白催化体系对木质素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血红蛋白不仅与木质素存在物理的相互作用,而且能够改变漆酶催化氧化木质素的产物谱,表明血红蛋白在反应中具有蛋白质络合、底物吸收、氧气运输和过氧化物歧化等作用。最后,我们检测了漆酶和漆酶-血红蛋白体系降解酚类、苯胺等多类化合物的反应速率,证实了漆酶-血红蛋白体系在污染物治理中的潜在可能性。

王科峰[8](2017)在《变色栓菌产漆酶和多糖的发酵过程调控》文中提出变色栓菌,又名云芝,是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蘑菇真菌,其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液态发酵培养中,变色栓菌主要产生两种代谢产物:漆酶和多糖。漆酶属于蓝色多铜氧化酶,被称为绿色环保型催化剂,在环境保护、纺织工业、生物检测、有机合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多糖又分为胞外多糖和胞内糖肽。胞外多糖和胞内糖肽均属于β-D-葡聚糖,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免疫调节、降血糖、保肝护肝等生理活性,在食品和医药等行业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漆酶和多糖的生产主要存在产率低、成本高的问题,这大大限制了漆酶和多糖的大规模应用。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论文首先利用芳香族酚类化合物——香草酸促进变色栓菌发酵产漆酶,并用磁性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从发酵液中直接捕获漆酶,制备磁性漆酶催化剂,探究其催化氧化HMF的能力;然后利用真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一法尼醇调控变色栓菌的菌丝形态和刺激漆酶的生物合成,通过同时促进漆酶合成与分泌进一步提高漆酶产量;利用法尼醇调控菌丝形态促进漆酶分泌的作用,探究法尼醇对变色栓菌胞外多糖生产的影响,并对生产的胞外多糖进行理化性质定性和抗氧化、抗肿瘤活性分析;另外,利用真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酪醇能够促进DNA复制的特性,调控变色栓菌的细胞生长和胞内糖肽的生产,并对生产的胞内糖肽进行理化性质定性和抗肿瘤活性分析。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在变色栓菌发酵培养中,80.0 mg/L香草酸在发酵第2天添加到培养体系中,发酵6天后,漆酶产量和蛋白含量分别达到581.8 U/L和96.7 mg/L,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 80.4%和46.1%。用5 L搅拌式发酵罐进行放大培养,漆酶产量和蛋白含量分别达到740.2 U/L和130.0 mg/L,相比摇瓶培养分别提高了 27.2%和34.4%。随后用磁性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从除去菌丝体的发酵液中直接捕获漆酶,制备出磁性漆酶催化剂。以TEMPO为介体,该磁性漆酶催化剂具有催化氧化HMF生成FDCA的能力。在最佳反应条件(pH5.5,35℃,100mg磁性漆酶催化剂,24.0 mM TEMPO)下,磁性漆酶催化剂-TEMPO系统可以催化HMF转化生成90.2%的FDCA,重复使用6次后,磁性漆酶催化剂仍保持84.8%的初始催化活性,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用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变色栓菌的漆酶发酵水平和生产强度,探究了法尼醇对变色栓菌的菌丝形态和漆酶生产的影响。法尼醇能够通过调控变色栓菌的菌丝形态和生理状态,显着促进漆酶生产。在最佳诱导浓度(4.0 mM)作用下,发酵6天后胞外漆酶产量和蛋白含量分别达到2189.2 U/L和145.0 mg/L,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 5.8倍和1.2倍。在5 L发酵罐放大培养中,发酵液中漆酶产量和蛋白含量分别为3064.8 U/L和196.5 mg/L,相比摇瓶培养分别提高了 40.0%和35.5%。凝胶电泳显示,法尼醇主要促进三个漆酶同工酶的生物合成,漆酶在变色栓菌分泌的胞外蛋白体系中的含量显着提高,这有利于漆酶下游的分离纯化。由于法尼醇处理使变色栓菌细胞处于高水平氧化应激的生理状态,导致漆酶基因表达水平显着提高,从而促进大量漆酶的生物合成。同时,法尼醇通过调控菌丝形态发生相关基因的表达,使变色栓菌形成了菌丝较短、顶端膨大的超支化形态,,这种菌丝形态能够显着促进胞内漆酶的分泌。进一步研究了法尼醇对变色栓菌胞外多糖生产的调控,0.8 mM法尼醇在发酵第2天添加到培养体系中,发酵9天后胞外多糖产量达到2.56 g/L,相比对照组提高了 1.7倍。在5 L发酵罐进行放大培养,胞外多糖产量达到3.20 g/L,相比摇瓶培养提高了 25.0%。法尼醇通过促进多糖生物合成和调节菌丝形态,显着提高了胞外多糖产量,且生产的胞外多糖含有更多的糖醛酸、葡聚糖和高分子量多糖组分(134 kDa,85.0%),这些理化性质使其具有更高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酪醇能够促进二型态真菌DNA复制,利用此特性刺激变色栓菌的细胞生长和胞内糖肽的生产。在最佳诱导浓度(5.0 mM)作用下,变色栓菌胞内糖肽产量达到390.0 mg/L,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 95.0%,发酵周期缩短了 1/3。在5 L发酵罐放大培养中,胞内糖肽产量达到450.0 mg/L,相比摇瓶培养提高了 15.4%。酪醇通过促进变色栓菌的细胞生长和胞内糖肽的生物合成来提高胞内糖肽产量,且生产的胞内糖肽具有更高的蛋白质和葡聚糖含量,这使其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胞内糖肽的抗肿瘤机制与胞外多糖相同,均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捕获S期细胞)和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安琪,司静,戴玉成[9](2018)在《不同诱导培养基对糙皮侧耳液体发酵产漆酶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利用1株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栽培菌株为材料,研究添加碱性木质素或者配合简单碳源或氮源后对其液体发酵产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诱导培养基对糙皮侧耳漆酶活性具有极显着的影响(P<0.001),而且不同诱导培养基对糙皮侧耳菌丝生物量也产生了极显着的影响(P<0.001)。此外,只利用碱性木质素或者是再添加碳源葡萄糖均有利于糙皮侧耳产漆酶,既包括产漆酶酶活性的提升,同时也包括产漆酶时间的提前,但只利用碱性木质素诱导不利于菌丝生物量的积累;而富含简单碳/氮源的诱导培养基,无论是否含碱性木质素,均有利于菌丝生物量的积累,其中,富含简单碳/氮源的培养基中再添加碱性木质素后的菌丝生物量和漆酶活性均高于不添加碱性木质素时的菌丝生物量和漆酶活性。相比而言,含碱性木质素的培养基中测得的漆酶活性大部分时间下都要高于不含木质素的简单碳/氮源培养基,含碱性木质素的培养基对糙皮侧耳菌株产漆酶的诱导作用更强。

何峰[10](2015)在《白腐真菌Ganoderma sp.En3漆酶同工酶的性质及其对染料和多环芳烃降解研究》文中提出白腐真菌是一类能将木材腐烂成白色海绵状团块的真菌,能够在纯系培养中有效地将木质素彻底降解为CO2和H2O。漆酶是白腐真菌产生的一种具有巨大应用价值和潜力的木质素降解酶,主要以同工酶的形式在胞外分泌。白腐真菌Ganoderma sp.En3是本实验室分离的一株能够高效降解染料污染物的菌株,其降解能力与漆酶紧密相关。本论文以Ganoderma sp.En3为材料,对其分泌表达的三种漆酶同工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漆酶同工酶的性质及其差异性,探究了不同漆酶同工酶对不同结构类型的合成染料及不同化学结构的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利用响应面优化法对Ganoderma sp.En3液体发酵漆酶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经过响应面优化,Ganoderma sp.En3最优产酶条件为葡萄糖46.468g/L,酵母浸膏6.490g/L和CuSO4 3.572mM。在这一条件下,经实验验证得到的最高漆酶酶活为11.69±1.84U/mL,较优化之前提高了47.23%。在以铜离子为诱导物的GYP培养基中,Ganoderma sp.En3能够分泌产生4种漆酶同工酶,分别被命名为En3-Lac-1,En3-Lac-2,En3-Lac-3和En3-Lac-4。利用丙酮沉淀和多种层析手段,成功纯化得到了三种漆酶同工酶En3-Lac-2,En3-Lac-3和En3-Lac-4,比活分别为329.03,382.73以及192.35U/mg Pr,总酶活回收率为22.94%,分子量分别为74,72和56 kDa。对三种漆酶同工酶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分离得到的三种漆酶具有相似的最适反应pH和温度,En3-Lac-2和En3-Lac-3的最适底物都是ABTS,而En3-Lac-4则对DMP具有最高的亲和力。En3-Lac-2在三种漆酶同工酶中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En3-Lac-2对各种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的耐受性也较其它两种同工酶更强。利用纯化的三种漆酶同工酶开展了对不同类型染料的降解研究,发现不同漆酶同工酶对于不同结构类型染料的降解能力存在差异。En3-Lac-2对于三苯甲烷和靛蓝类染料具有更强的降解能力,而En3-Lac-4对于偶氮和蒽醌类染料降解作用较好。en3-lac-3是三者之中降解能力相对最弱的漆酶同工酶,仅能降解甲基绿等少数几种染料。染料降解的动力学研究表明,不同的漆酶同工酶具有不同的底物特异性。en3-lac-2对靛蓝类染料靛蓝胭脂红(ic)的降解效率最高(kcat=4.03s-1),en3-lac-3和en3-lac-4则分别对甲基绿(mg)(kcat=2.58s-1)和雷玛唑亮蓝(rbbr)(kcat=1.26s-1)具有最高的降解效率。与en3-lac-2和en3-lac-3相比,en3-lac-4具有更宽的底物范围,对于所选择的十种染料,除酸性品红(af)和活性蓝5(rb5)外都有较好的降解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工酶对染料的降解效果,比较了不同介体对en3-lac-4降解酸性品红(af)的促进作用,发现丁香醛具有最好的介导作用,可以使en3-lac-4降解af的降解率提高118倍。当丁香醛作为介体添加到降解体系中,多数染料的降解率都达到或超过90%。添加丁香醛后,各个同工酶之间降解染料能力的差异性也被大大消除,降解时间曲线趋于一致。本研究分离得到的三种漆酶同工酶中,en3-lac-3自身对染料的降解能力较差,但是与其它两种漆酶en3-lac-2和en3-lac-4存在明显的协同降解作用,能够促进二者对偶氮染料的降解。这种协同效应与同工酶之间的比例关系密切,同时en3-lac-3与en3-lac-4之间的协同作用效果更强。进一步探究了三种漆酶同工酶对不同化学结构的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en3-lac-3和en3-lac-4对五种多环芳烃蒽、荧蒽、芴、菲和芘都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24小时降解率都在85%以上。en3-lac-2对于几种多环芳烃的降解能力都要弱于其它两种漆酶同工酶,en3-lac-2对芘的降解能力最差,24小时降解率不足10%。三种漆酶同工酶对于多环芳烃的降解都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比较一级反应参数k0值发现,en3-lac-2对几种多环芳烃的降解容易程度依次为荧蒽、芴、菲、蒽、芘,en3-lac-3和en3-lac-4则大致为荧蒽、菲、芘、蒽、芴。综上所述,本研究纯化得到ganodermasp.en3三种漆酶同工酶,en3-lac-2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en3-lac-2对各种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的耐受性也较其它两种同工酶更强。不同漆酶同工酶对于不同结构类型染料的降解能力存在差异。不同漆酶同工酶对偶氮染料的降解具有协同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漆酶同工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更好地将白腐真菌及其漆酶应用于环境污染物降解等领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Production of laccase by Coriolus versicolo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ecolorization of dyestuffs: (Ⅰ) Production of laccase by batch and repeated-batch processe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roduction of laccase by Coriolus versicolo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ecolorization of dyestuffs: (Ⅰ) Production of laccase by batch and repeated-batch processes(论文提纲范文)

(3)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 GC. u01漆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漆酶简介
        1.1.1 漆酶的来源
        1.1.2 漆酶的结构特征
        1.1.3 漆酶的催化机理
        1.1.4 产漆酶真菌
        1.1.5 漆酶的分离纯化
        1.1.6 漆酶酶活的影响因素
    1.2 漆酶的应用
        1.2.1 漆酶在造纸工业上的应用
        1.2.2 漆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1.2.3 漆酶在脱色处理上的应用
        1.2.4 漆酶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
        1.2.5 漆酶在生物监测上的应用
    1.3 一色齿毛菌
        1.3.1 一色齿毛菌简介
        1.3.2 一色齿毛菌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本文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白腐菌菌种鉴定及降解木质素能力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
        2.1.2 实验试剂
        2.1.3 培养基
        2.1.4 主要仪器
        2.1.5 引物合成
    2.2 实验方法
        2.2.1 菌种鉴定
        2.2.2 菌株产木质素降解酶种类的测定
        2.2.3 菌株产木质素降解酶能力及降解木质素能力的研究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菌种鉴定
        2.3.2 菌株产木质素降解酶种类的测定
        2.3.3 菌株产木质素降解酶及降解木质素能力的研究
    2.4 小结
第三章 GC.u01 漆酶的分离纯化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菌株
        3.1.2 实验试剂
        3.1.3 培养基及缓冲液
        3.1.4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蛋白含量的测定
        3.2.2 粗酶液的制备
        3.2.3 (NH_4)_2SO_4分级盐析
        3.2.4 疏水层析(Phenyl Sepharose Fast Flow)
        3.2.5 离子层析(DEAE Sepharose Fast Flow)
        3.2.6 凝胶层析(TSK gel G2000SWxl)
        3.2.7 脱盐
        3.2.8 SDS-PAGE电泳
    3.3 实验结果
        3.3.1 (NH_4)_2SO_4分级盐析
        3.3.2 疏水层析(Phenyl Sepharose Fast Flow)
        3.3.3 离子层析(DEAE Sepharose Fast Flow)
        3.3.4 凝胶层析(TSK gel G2000SWxl)
        3.3.5 SDS-PAGE验证
        3.3.6 纯化效率
    3.4 小结
第四章 漆酶酶学性质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最适温度和温度稳定性
        4.2.2 最适pH和pH稳定性
        4.2.3 离子对漆酶活性的影响
        4.2.4 化合物的影响
        4.2.5 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4.2.6 对染料的降解作用
    4.3 实验结果
        4.3.1 最适温度和温度稳定性
        4.3.2 最适pH和pH稳定性
        4.3.3 不同金属离子对Lac T-1 活性的影响
        4.3.4 化合物对Lac T-1 活性的影响
        4.3.5 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4.3.6 对染料的降解作用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

(4)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漆酶优化培养及其对刚果红的脱色降解(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1.2 菌株及鉴定
    1.3 菌株的培养
    1.4 不同因素对漆酶酶活的影响
        1.4.1 碳源:
        1.4.2 氮源:
        1.4.3 碳氮比:
        1.4.4 Mn2+、Cu2+:
        1.4.5 芳香族化合物:
    1.5 不同介体物质对漆酶降解刚果红的影响
    1.6 漆酶酶活的测定
    1.7 平行实验设置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鉴定
    2.2 不同碳源对黄孢原毛平革菌漆酶酶活的影响
    2.3 不同氮源对黄孢原毛平革菌漆酶酶活的影响
    2.4 碳氮比对黄孢原毛平革菌漆酶酶活的影响
    2.5 Mn2+和Cu2+对黄孢原毛平革菌漆酶酶活的影响
    2.6 芳香族化合物对黄孢原毛平革菌漆酶酶活的影响
    2.7 不同介体物质对黄孢原毛平革菌去除刚果红的影响
3 讨论

(5)黄曲霉A5p1脱色多类型染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染料废水概述
        1.1.1 染料简介
        1.1.2 染料废水的特点及危害
    1.2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1.2.1 物理法
        1.2.2 化学法
        1.2.3 生物法
    1.3 真菌活菌体脱色染料的研究概况
        1.3.1 降解特性研究
        1.3.2 降解机理研究
    1.4 真菌非活性菌体脱色染料的研究概况
        1.4.1 吸附特性研究
        1.4.2 吸附机理研究
    1.5 研究课题简介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黄曲霉活菌体脱色多类型染料的基本特性
    2.1 实验材料
        2.1.1 菌种来源
        2.1.2 培养基及模拟染料废水
        2.1.3 实验试剂及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活菌体对染料的脱色
        2.2.2 非活性菌体对染料的脱色
        2.2.3 粗酶液对染料的脱色
        2.2.4 不同初始p H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2.2.5 染料初始浓度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2.2.6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黄曲霉A5p1 脱色染料种类的广谱性
        2.3.2 黄曲霉A5p1 脱色染料的主要机制
        2.3.3 不同初始p H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2.3.4 初始染料浓度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黄曲霉活菌体对染料的降解机理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菌种来源
        3.1.2 培养基及模拟染料废水
        3.1.3 实验试剂及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染料脱色实验
        3.2.2 碳源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3.2.3 温度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3.2.4 脱色过程中的酶分析
        3.2.5 酶抑制剂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3.2.6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碳源对黄曲霉A5p1 降解染料的影响
        3.3.2 温度对黄曲霉A5p1 降解染料的影响
        3.3.3 黄曲霉A5p1 降解DB71 的酶系分析
        3.3.4 黄曲霉A5p1 降解DB86 的酶系分析
        3.3.5 黄曲霉A5p1 降解RB19 的酶系分析
        3.3.6 黄曲霉A5p1 降解DB71 的产物分析
        3.3.7 黄曲霉A5p1 降解DB86 的产物分析
        3.3.8 黄曲霉A5p1 降解RB19 的产物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黄曲霉活菌体应用于生物反应器脱色染料的效果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菌种来源
        4.1.2 培养基及模拟染料废水
        4.1.3 实验试剂及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菌株对混合染料的脱色
        4.2.2 菌体细胞的制备
        4.2.3 生物反应器的运行
        4.2.4 生物反应器稳定性考察
        4.2.5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黄曲霉A5p1 对混合染料的脱色
        4.3.2 生物反应器处理单一染料废水效果研究
        4.3.3 生物反应器处理混合染料废水效果研究
        4.3.4 进水负荷对生物反应器的影响
        4.3.5 水力停留时间对生物反应器的影响
        4.3.6 进水p H值对生物反应器的影响
        4.3.7 连续改变反应条件进对生物反应器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黄曲霉非活性菌体对染料的吸附机理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菌种来源
        5.1.2 培养基及模拟染料废水
        5.1.3 实验试剂及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生物吸附剂的制备
        5.2.2 吸附实验
        5.2.3 数学模型
        5.2.4 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生物吸附剂预处理方式
        5.3.2 温度对染料吸附的影响
        5.3.3 染料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5.3.4 溶液p H值对染料吸附的影响
        5.3.5 吸附机制
        5.3.6 吸附等温线
        5.3.7 吸附动力学
        5.3.8 热力学参数
        5.3.9 染料吸附位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A.1 染料的分子结构
    A.2 染料降解前后紫外可见图谱
    A.3 染料降解产物质谱图
    A.4 黄曲霉生物反应器
    A.5 生物反应器停止时黄曲霉菌体的脱色能力
    A.6 符号说明
    A.7 菌体表面孔径及比表面积

(6)蜡质裸脚菇胞外漆酶纯化、介体系统、纳米固定化及染料脱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漆酶研究进展
        1.1.1 漆酶的分类与功能
        1.1.2 真菌漆酶的结构与反应机理
        1.1.3 漆酶理化性质
        1.1.4 漆酶分离纯化方法
        1.1.5 漆酶基因克隆
    1.2 漆酶应用研究
        1.2.1 染料降解
        1.2.2 生物漂白
        1.2.3 生物脱毒
        1.2.4 食品加工
    1.3 漆酶介体系统
        1.3.1 漆酶介体系统的氧化机制
        1.3.2 介体类型
        1.3.3 漆酶介体系统作用机理
    1.4 漆酶固定化研究
        1.4.1 固定化材料
        1.4.2 固定化技术及分类
        1.4.3 固定化漆酶应用
    1.5 蜡质裸脚菇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云南野生裸脚菇的分离鉴定、培养条件与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分离与保存
        2.1.2 培养基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菌株分离与培养
        2.2.2 形态与分子鉴定
        2.2.3 菌丝体最适培养条件
        2.2.4 液体发酵与样品制备
        2.2.5 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
        2.2.6 Cu~(2+)对液体发酵产漆酶量的影响
        2.2.7 统计学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形态与分子鉴定
        2.3.2 菌丝体最适培养条件
        2.3.3 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
        2.3.4 Cu~(2+)对液体发酵产漆酶量的影响
    2.4 分析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YAASM5159菌株漆酶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
        3.1.2 培养基
        3.1.3 试剂
        3.1.4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漆酶粗酶液的制备
        3.2.2 漆酶分离纯化
        3.2.3 SDS-PAGE
        3.2.4 YAASM5159漆酶N-端测序
        3.2.5 YAASM5159漆酶肽段测序
        3.2.6 YAASM5159漆酶酶学性质
        3.2.7 统计学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漆酶分离纯化结果
        3.3.2 漆酶肽段测序结果
        3.3.3 N-端序列测序结果
        3.3.4 YAASM5159漆酶酶学性质
    3.4 分析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漆酶介体系统对染料脱色应用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漆酶
        4.1.2 介体
        4.1.3 染料
        4.1.4 实验试剂
        4.1.5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漆酶介体系统(LMS)的构建
        4.2.2 最适温度
        4.2.3 最适pH
        4.2.4 最适介体浓度
        4.2.5 最适条件下漆酶介体系统对染料的降解效果
        4.2.6 全波段扫描
        4.2.7 统计学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漆酶介体系统(LMS)的构建
        4.3.2 最适温度
        4.3.3 最适pH
        4.3.4 最适介体浓度
        4.3.5 最适条件下染料脱色效果
        4.3.6 全波段扫描
    4.4 分析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纳米SiO_2固定化漆酶的制备、表征及染料脱色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漆酶
        5.1.2 商品化纳米SiO_2粒子
        5.1.3 实验试剂
        5.1.4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SiO_2载体的制备
        5.2.2 漆酶固定化
        5.2.3 SiO_2载体及固定化酶的表征
        5.2.4 漆酶酶活及固定化效率测定
        5.2.5 SiO_2-H-GLL最适固定化反应条件
        5.2.6 SiO_2-H-GLL酶学特性
        5.2.7 固定化漆酶的染料脱色能力研究
        5.2.8 统计学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漆酶固定化及其表征
        5.3.2 载体及固定化漆酶表征分析
        5.3.3 最适固定化反应条件
        5.3.4 酶学特性
        5.3.5 固定化漆酶对染料的脱色能力研究
    5.4 分析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进一步工作
    6.1 全文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的YAASM5159菌株序列
附录2 GLL漆酶N-末端测序谱图
个人简介

(7)漆酶介体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小分子天然介体挖掘和血红蛋白介体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木质素合成与代谢途径
        1.1.1 木质素合成途径
        1.1.2 木质素代谢途径
    1.2 漆酶催化机理
        1.2.1 漆酶的结构
        1.2.2 漆酶的催化机理
    1.3 漆酶介体体系及可能机理
    1.4 漆酶催化氧化木质素的反应特征
    1.5 污染物降解
    1.6 血红蛋白的应用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方法与材料
    2.1 试剂与酶
    2.2 实验方法
        2.2.1 从杏鲍菇天然代谢产物中挖掘潜在漆酶介体
        2.2.2 探究漆酶-血红蛋白体系对磺酸木质素的影响
        2.2.3 漆酶-血红蛋白体系处理污染物
第三章 利用快速LMS酶学检测和代谢组学差异谱分析从杏鲍菇栽培料及菌体中挖掘漆酶介体小分子
    3.1 天然介体与人工介体简述
    3.2 材料来源和萃取溶剂优化
    3.3 介体分子富集分离
    3.4 代谢组学差异分析
        3.4.1 软木脂单体合成代谢通路
        3.4.2 香豆素合成代谢通路
        3.4.3 丁香油酚或异丁香油酚合成代谢通路
        3.4.4 质体醌醇合成代谢通路
        3.4.5 安息香酸合成代谢通路
        3.4.6 硫代葡萄糖苷合成代谢通路
    3.5 代谢小分子天然介体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探究血红蛋白在漆酶催化氧化木质素中协同作用
    4.1 木质素催化氧化简述
    4.2 血红蛋白对漆酶催化氧化阿魏酸的影响
    4.3 ITC探究木质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4.4 GPC 检测分子量分布
    4.5 拉曼光谱的表征
        4.5.1 拉曼表征木质素的化学修饰
        4.5.2 漆酶-血红蛋白体系的酶学特征
    4.6 2D-NMR的表征
    4.7 LCMS的表征
    4.8 讨论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利用漆酶-血红蛋白体系降解水污染物
    5.1 污染物降解简述
    5.2 紫外光谱检测 8 种污染物的降解
    5.3 HPLC检测双酚A降解水平
    5.4 模拟水环境的双酚A降解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6.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8)变色栓菌产漆酶和多糖的发酵过程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漆酶
        1.2.1 漆酶结构
        1.2.2 漆酶催化机制
        1.2.2.1 漆酶催化反应机理
        1.2.2.2 漆酶介体系统
        1.2.3 漆酶生物合成及分泌
        1.2.3.1 漆酶生物合成
        1.2.3.2 漆酶分泌
        1.2.4 漆酶生产
        1.2.4.1 漆酶发酵条件优化
        1.2.4.2 诱导剂对漆酶生产的影响
        1.2.4.3 漆酶基因异源表达
        1.2.5 漆酶固定化
        1.2.6 漆酶应用
        1.2.6.1 环境保护
        1.2.6.2 纺织工业
        1.2.6.3 生物检测
        1.2.6.4 有机合成
        1.2.6.5 造纸和食品等行业
        1.2.7 生物质平台化合物高值转化
    1.3 云芝多糖
        1.3.1 胞外多糖
        1.3.2 胞内糖肽
        1.3.3 多糖生物合成
        1.3.4 云芝多糖生产及制备
        1.3.5 云芝多糖应用
        1.3.5.1 抗肿瘤作用
        1.3.5.2 抗氧化作用
        1.3.5.3 抗病毒作用
        1.3.5.4 免疫调节作用
        1.3.5.5 其它作用
    1.4 真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
        1.4.1 法尼醇
        1.4.2 酪醇
    1.5 论文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第2章 香草酸促进变色栓菌发酵产漆酶
    2.1 研究背景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2 实验方法
        2.2.2.1 变色栓菌培养方法
        2.2.2.2 香草酸添加实验
        2.2.3 分析方法
        2.2.3.1 生物量测定
        2.2.3.2 漆酶活性测定
        2.2.3.3 蛋白质浓度测定
        2.2.4 磁性漆酶催化剂制备
        2.2.5 HMF催化氧化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香草酸处理对变色栓菌漆酶产量的影响
        2.3.2 5 L搅拌式发酵罐放大培养
        2.3.3 磁性漆酶催化剂制备及HMF催化氧化
    2.4 小结
第3章 法尼醇促进变色栓菌发酵产漆酶
    3.1 研究背景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2 实验方法
        3.2.2.1 变色栓菌培养方法
        3.2.2.2 法尼醇诱导实验
        3.2.3 分析方法
        3.2.3.1 生物量测定
        3.2.3.2 漆酶活性测定
        3.2.3.3 蛋白质浓度测定
        3.2.3.4 SDS-PAGE蛋白电泳
        3.2.3.5 Native-PAGE蛋白电泳
        3.2.3.6 胞内漆酶活性测定
        3.2.3.7 胞内ROS和GSSG含量测定
        3.2.3.8 菌丝形态观察
        3.2.3.9 实时定量PCR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法尼醇对变色栓菌漆酶产量的影响
        3.3.2 法尼醇对变色栓菌细胞生长和菌丝形态的影响
        3.3.3 法尼醇刺激漆酶生物合成和菌丝形态变化的机理初探
        3.3.4 5L搅拌式发酵罐放大培养
    3.4 小结
第4章 法尼醇促进变色栓菌发酵产胞外多糖
    4.1 研究背景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2 实验方法
        4.2.2.1 变色栓菌培养方法
        4.2.2.2 法尼醇诱导实验
        4.2.2.3 胞外多糖的提取和纯化
        4.2.3 分析方法
        4.2.3.1 生物量测定
        4.2.3.2 胞内ROS含量测定
        4.2.3.3 菌丝形态观察
        4.2.3.4 菌球孔隙率测定
        4.2.3.5 胞外多糖的总碳水化合物和糖醛酸含量测定
        4.2.3.6 胞外多糖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
        4.2.3.7 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4.2.3.8 胞外多糖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4.2.3.9 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分析
        4.2.3.10 胞外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法尼醇对变色栓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4.3.2 法尼醇对变色栓菌胞外多糖理化性质的影响
        4.3.3 EPS-F和EPS-C的抗氧化活性
        4.3.4 EPS-F和EPS-C的抗肿瘤活性
    4.4 小结
第5章 酪醇促进变色栓菌发酵产胞内糖肽
    5.1 研究背景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5.2.2 实验方法
        5.2.2.1 变色栓菌培养方法
        5.2.2.2 酪醇诱导实验
        5.2.2.3 胞内糖肽的提取和纯化
        5.2.3 分析方法
        5.2.3.1 生物量测定
        5.2.3.2 胞内ATP含量测定
        5.2.3.3 PDA平板培养
        5.2.3.4 胞内糖肽的总碳水化合物和蛋白含量测定
        5.2.3.5 胞内糖肽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
        5.2.3.6 胞内糖肽的单糖组成分析
        5.2.3.7 胞内糖肽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5.2.3.8 胞内糖肽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5.2.3.9 胞内糖肽的抗肿瘤活性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酪醇对变色栓菌胞内糖肽产量的影响
        5.3.2 酪醇对变色栓菌胞内糖肽理化性质的影响
        5.3.3 IPS-T和IPS-C的抗肿瘤活性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符号表
参考文献
附录A
    A.1 BSA标准曲线
    A.2 HMF标准曲线
    A.3 FFCA标准曲线
    A.4 FDCA标准曲线
    A.5 HMF氧化反应的液相色谱图
    A.6 漆酶基因序列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9)不同诱导培养基对糙皮侧耳液体发酵产漆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培养基
        1.1.1 供试菌株:
        1.1.2 培养基:
    1.2 培养方法
    1.3 酶活测定
    1.4 生物量测定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诱导培养基对漆酶活性的影响
    2.2 不同诱导培养基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3 讨论

(10)白腐真菌Ganoderma sp.En3漆酶同工酶的性质及其对染料和多环芳烃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白腐真菌及其漆酶简介
    1.2 漆酶对合成染料的降解研究
    1.3 漆酶对多环芳烃污染物降解的研究
    1.4 漆酶同工酶的研究进展
    1.5 课题思路提出与设计
2 白腐真菌GANODERMA SP.EN3漆酶产酶条件的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3 白腐真菌GANODERMA SP.EN3漆酶同工酶的分离纯化和理化性质比较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白腐真菌GANODERMA SP.EN3漆酶同工酶对合成染料的降解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白腐真菌GANODERMA SP.EN3漆酶同工酶对多环芳烃的降解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染料降解过程的双倒数作图
附录2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Production of laccase by Coriolus versicolo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ecolorization of dyestuffs: (Ⅰ) Production of laccase by batch and repeated-batch processes(论文参考文献)

  • [1]稀土元素对栓菌产漆酶的影响及其酶的固定化[D]. 汤中勋. 安徽工程大学, 2021
  • [2]灰树花漆酶发酵工艺优化及其协同益生菌降解木质素的研究[D]. 孙英.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3]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 GC. u01漆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D]. 田嘉慧. 齐鲁工业大学, 2021
  • [4]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漆酶优化培养及其对刚果红的脱色降解[J]. 陈中维,杨锐,李宁杰,兰琪,刘洁. 菌物学报, 2021(06)
  • [5]黄曲霉A5p1脱色多类型染料的研究[D]. 程宁. 广西大学, 2020
  • [6]蜡质裸脚菇胞外漆酶纯化、介体系统、纳米固定化及染料脱色研究[D]. 孙悦. 北京农学院, 2020(02)
  • [7]漆酶介体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小分子天然介体挖掘和血红蛋白介体效应[D]. 李佳琪.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8]变色栓菌产漆酶和多糖的发酵过程调控[D]. 王科峰.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17(06)
  • [9]不同诱导培养基对糙皮侧耳液体发酵产漆酶活性的影响[J]. 安琪,司静,戴玉成. 菌物学报, 2018(03)
  • [10]白腐真菌Ganoderma sp.En3漆酶同工酶的性质及其对染料和多环芳烃降解研究[D]. 何峰.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5)

标签:;  ;  ;  ;  ;  

云芝生产漆酶及其在染料脱色中的应用:(一)分批和重复分批生产漆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