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行业市场应对策略

电视行业市场应对策略

一、电视产业市场应对攻略(论文文献综述)

冯艳[1](2020)在《中国电视剧在昆明高校缅甸留学生中的传播现状与效果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网络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脑、手机在缅甸留学生中全面使用,缅甸留学生观看中国电视剧越来越便利。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缅甸国家电视台相继引进中国电视剧,同时缅甸民间音像市场大量租售中国电视剧光碟等音像制品(现逐渐消失),许多中国电视剧作品在缅甸深受观众喜爱。缅甸留学生大多数从小就有接触到中国电视剧,比起其他欧美国家的电视剧更有一种文化接近性和明显的亲切感。电视剧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据笔者调查发现,留学在中国的缅籍学生更喜欢选择观看中国电视剧这种轻松、娱乐的方式来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2016年中缅两国的首次澜湄合作,到2020年中缅建交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缅甸。目前是中缅两国最友好的时期,两国之间的交流逐步增多,合作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近年来,电视剧因为播放的方便和低成本,比电影更容易传播和实现中国形象的正面建构。从中缅文化交流的层面来看,中国电视剧是搭建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而缅甸留学生是实现中国电视剧对缅甸传播的有效中介。缅甸留学生作为缅甸的知识分子,在对缅甸未来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本研究的主题涉及中缅两国文化,本文将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考察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的传播现状与效果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焦点小组、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缅甸留学生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从中缅的地缘相近性、文缘相通性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紧密交流,缅甸留学生观看中国电视剧的心理动因来梳理出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跨文化传播的基础;第二章从调研学校的选择和介绍以及具体从七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的传播现状;第三章从缅甸留学生观看中国电视剧后的认知、态度、行为三个方面结合研究方法来分析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传播的效果;第四章则基于笔者围绕此次关于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传播的调查研究后所得出的一些启示,如:提升中国电视剧传播能力,扩大缅甸受众群体;加强中缅影视文化交流,建构中国国家形象。整个研究围绕这几个部分进行。

胡晓琪[2](2020)在《南通红木文化产业综合体整合营销传播方案》文中指出南通的红木产业一直以精细的雕刻技艺、优良的材料品质在红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南通红木品牌未有其创意性、辨识性和独特性,难以在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长久发展,因此南通市政府与南通金鼎龙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筹建南通红木文化产业综合体项目,将其建设成为红木文化艺术旅游胜地,打响南通高端红木品牌,使其成为红木行业的领导标杆、南通市的文化名片。首先,笔者对红木家居产业市场和文化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发掘出红木家居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南通红木市场的竞争优势,结合当下文旅市场发展趋势以及潜在游客偏好分析为文旅品牌建设提供思路。接下来笔者从南通红木文化产业综合体项目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项目规划及产业资源总结出项目创新与亮点,通过与市场同类型竞争品深圳光明红木小镇、衢州龙游红木小镇和中山大涌红木小镇进行分析比较,得出项目竞争策略,并依据以上分析制定品牌定位。其次,根据品牌SWOT分析依次划分三个阶段的目标市场,以商业交易——中高消费客群、工匠大师——名师学者客群、文化旅游——中低消费客群为主要目标客群,将南通红木文化产业综合体的品牌核心定位确立为“中国红木艺术朝圣地”,以“天下红木看南通”为红木产业的核心品牌口号,以“中华红木文化度假区”为文旅品牌定位,构建完善的品牌体系。最后,为达成整合营销传播策划目标,笔者先搭建立体化的传播矩阵,联合个性化信息推送、多元化的营销模式、创意化文创设计、重视社会效益策略,构建相应的营销活动与传播规划,从主动出击引起兴趣、到日常活满足需求、再到深度体验扩大影响,逐步提升南通红木品牌影响力,同时制定了相关切实有效的效果监测方案。

袁方杰[3](2020)在《新媒体环境下西藏“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在各行各业都引起了巨大的变革,旅游业也不例外。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建设和传播旅游目的地品牌就显得尤为重要。《2019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地球第三极”整体旅游品牌,提升该品牌的传播力、影响力对促进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一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从品牌传播学理论入手,对“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概况、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运用内容分析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媒介以及传播效果。第二章对“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进行了环境分析,总体来看,宏观环境有利于品牌的传播,但在品牌持有者、受众、竞品等微观环境上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劣势。第三章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品牌传播发生的巨大变革:PGC和UGC逐渐成为生产和创造传播内容的两种常见模式;消费者行为模型发生新变化;技术思维和社群思维的应用为品牌传播带来新的可能,短视频和网络直播也已经成为现阶段的主流信息产品形式,以网红经济、粉丝经济为代表的新互联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了经济增长,也为品牌传播提供新思考。这些变革在各个领域都掀起了轰动效应,对旅游品牌传播的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传播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第四章基于前文分析提出新媒体环境下的“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传播对策:要整合传播主体和内容,整合社会化媒介运营,搭建智慧旅游平台、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运用社群打造口碑,寻找代言人提高品牌知名度。

耿慧聪[4](2020)在《哈尔滨市冰雪文化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策划》文中认为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来临之际,全国正刮起一波“冰雪热”。哈尔滨作为老牌冰雪旅游城市,其冰雪品牌形象曾在民众心中占据一定地位。但随着国内多区域纷纷加入到冰雪旅游市场的瓜分中,哈尔滨市冰雪旅游市场正面临一场挑战。在此大背景下,结合省委省政府设定的将“龙江品牌”升级为“国际品牌”这一发展目标,以及当下所处的“万物互联”时代,本文以整合营销的视角,对哈尔滨冰雪旅游市场进行新的策划。首先,本文从国内整体冰雪旅游市场背景入手,进而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冰雪旅游现状展开分析。并分别从冰雪景观类、冰雪乐园类、民俗文化类三个角度,依据实际情况选取同类市场竞争者进行比较。结合以上分析,最终将本次哈尔滨冰雪旅游定位为以“北纬45°丨雪蕴民风丨你的城市季候”为主题的“冰雪文化游”。目标客群则以“扩充本地游客数量,带动国内外游客”为原则,面向国内外,分别设定三级目标客源地,进行哈尔滨冰雪文化旅游品牌策划与传播。其次,本次策划把冰雪旅游和城市文化有机融合,秉承“以冰雪为载体,以文化为内核,以享受为目的”的“ICE”原则,凝练三个关键词“积淀”、“想象”、“鲜活”,将哈尔滨城市文化中的“历史感”、“浪漫感”、“民俗感”得以表现。最后,将结合上述产品定位和潜在消费者特征,对“2020年哈尔滨冰雪文化游”进行年度整合营销传播策划。本次策划围绕“看中东铁路上的哈尔滨”、“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冰雪梦”、“来哈尔滨,感受不一样的冰雪风”三大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别采取体验营销、IP营销、节庆营销的策略开展线下系列冰雪营销活动。同时以构建新老媒体矩阵的方式,配合微博、微信、抖音等全媒体平台进行品牌年度传播。

窦金启[5](2019)在《镜像中国 ——新时期中国影视“走出去”盘整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中国要继续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看出,从十六大期间开始提出的文化走出去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软实力体系建设的战略指导方针。而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产业,其也必然要以此为其发展依据,从而形成影视“走出去”布局。影视“走出去”其实是在文化“走出去”整体战略下形成的影视产业对外传播的体系,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影视国际传播与交流的一种具有中国时代理论特色的理论。其既涉及硬性的影视产业“走出去”,也包含软性的影视文化“走出去”,但所有这些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文化的对外传播,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以此,向国际社会展示良好而积极的国家形象。其实,在新世纪初,我国的影视行业就开始不断探索“走出去”的方式和方法。本文采用面相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展开,以影视“走出去”为本体,通过对《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实施细则(试行)》颁布以来到现阶段,我国的影视行业的“走出去”的理论形成,影视“走出去”构成内容的盘整与分析,影视个案及产品的调查与研究和影视“走出去”对我国国家形象体系构建的影响等几方面作为论述和研究的对象,梳理和盘整出我国影视“走出去”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得出影视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进措施及方法。影视对外传播理论的不断创新是形成影视“走出去”的根本。本文的第一章,侧重探讨文化“走出去”战略与影视“走出去”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优势特性。通过对十七大到十九大期间关于影视“走出去”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影视工作指导意见的梳理,可以得出,影视“走出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组成之一,是在其理论指导之下所形成的。并且在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其形象性、时效性和导向性的特征,进而对文化“走出去”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第二、三章,以影视“走出去”的内容构成为研究对象,通过把影视“走出去”及对外影视体系中的主要构成内容—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这四种艺术形态,在新世纪“走出去”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盘整和梳理,进而得出:我国影视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虽然取得了成绩,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型和推广的方式和方法。影视“走出去”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要配合国家外交方针及政策。本文第四章,以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方针为语境,分别从大国、周边、“一带一路”、以及中非“战略合作伙伴”这四个角度,对我国影视产业在这四种对外交往策略中的重点国家的“走出去”现状进行梳理,从而得出我国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同时,综合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关于提升我国影视产业整体“走出去”的可行性路径。无论是影视产业“走出去”,还是影视文化对外传播,其在实现经济目的的同时,最高级的目标是要实现我国国家形象的良好表达,树立积极的国家形象。所以,本文最后一部分就影视“走出去”对于国家形象构建体系的丰富和提升进行研究,并认为,影视“走出去”无论从内容还是方式上都已经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所以,影视产业的对外发展在提升自身的品牌意识和影响力的同时,要自觉的肩负起对中华文化软实力体系建设和国家形象塑造的责任。

吴银鸿[6](2019)在《基于“粉丝经济”的泉州市旅游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新时期互联网背景下文化娱乐产业的高速发展与粉丝群体的不断增多,粉丝群体执着于其所追求的对象为了满足个人的情感需求而产生的一系列消费行为形成了广受瞩目的粉丝经济现象。随着年轻群体消费动机的多元化,粉丝产业较强的外延性与旅游业强关联性、综合性已出现交叉与互动现象,为粉丝经济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泉州市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历史遗存保存相对完整、文化旅游资源门类丰富、旅游发展本底条件基础良好,然而由于区位条件、旅游核心吸引要素欠缺等客观因素制约,导致了旅游产品竞争力不强、客源结构较为单一、游客过夜率较低等旅游发展不尽如人意现象。在粉丝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大型明星文化演艺活动在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旅游角色”是生成新的旅游吸引物,同时对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粉丝经济背景下泉州市举办的若干场大型明星文化演艺活动时产生的旅游效应现象为研究案例,以粉丝经济理论、消费社会理论、推拉理论、产业融合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采用质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大型明星文化演艺活动期间官方媒体公开发布的新闻资料、相关旅游企业的访谈内容以及粉丝群体的旅游体验游记进行深入的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挖掘粉丝经济现象对泉州市旅游发展的助推作用机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1)粉丝群体在到泉州参与明星文化演艺活动时转变为游客,角色转变的动力是明星演艺活动的举办和泉州市的旅游价值以及粉丝潜在旅游需求动机共同作用;(2)粉丝群体转变为游客的方式有自我成长型、外界催化型、复合型转变三种;(3)粉丝群体转变为游客后对泉州市的旅游发展正效应有生成旅游吸引物、活跃旅游经济,改善泉州市旅游传统客源市场结构等等,但同时也出现了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不足、粉丝经济现象带来的旅游效应持续时间较短等不容忽视的负效应。最后基于上述结论,从明确管理体制、优化市场运行方式、创新营销等角度对泉州市基于粉丝经济背景下的旅游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进泉州市粉丝文娱产业与旅游业朝着更进一步融合发展,创造出良好的产业融合叠加效应。

侯顺[7](2019)在《中国网络影视产业研究》文中提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影视文化生产活动开始于1895年,经过了 100多年的发展,进入当下的网络时代,传统影视产业升级为网络影视产业,出现了新的产品和新的现象。网络影视产业是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结果,对其进行研究,既有艺术审美价值和理论意义,又有产业借鉴价值和实践意义。1995年,尼葛洛庞帝在《Being Digital》(《数字化生存》)中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趋势和应用,阐明了信息技术、互联网对时代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价值,并为我们描绘了一种新的思维及生活模式。1987年互联网进入中国,32年过去了,如尼葛洛庞帝预测的一样,互联网给人们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和生存方式,也对产业经济市场带来升级和变革。本文即是对网络影视产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引入历史学、影视学、传播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视角,采用原理演绎与比较分析、宏观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地梳理了网络影视产业从溯源、萌芽、诞生到发展、壮大的产业基础、时代背景、历史脉络、产业格局等;从具体的生产实践中比较、总结一般生产规律,总结归纳部分网络影视企业失败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对策。全文除绪论和结论外,重点研究内容主要分布在第二章至第七章中。其中,第二章对网络影视产业研究的逻辑起点、研究范畴等基本问题做了交代。第三、四章是历史研究,从历史学角度,追溯传统影视产业对网络影视产业的历史渊源,建构网络影视产业的历史进程。第五、六章是现实研究,主要对网络影视产业的现状格局、典型企业进行具体分析;第七章主要对网络影视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第一章绪论,明确研究的意义、现状、内容、理论、方法、基本概念及主要创新点等。绪论首先阐释了研究意义,网络影视产业作为网络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新兴业态之一,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和喜爱,将网络影视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来进行研究,对历史学、影视学、产业学、传播学等研究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对网络影视企业的分析、研究和总结对企业发展有重要的实践借鉴意义。其次,在对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论文的主体内容、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等。第二章是对网络影视产业研究的逻辑起点和问题阈进行分析,这是网络影视产业研究的基本问题。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影视产业是科技与文化结合的典型代表,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依赖的矛盾运动推动着影视产业往前发展。网络影视产业研究的逻辑起点可以追溯为科技与文化的深度关联性,具体的历史阶段表现为网络科技与影视产业的关联,这种关联是网络影视产业产生、发展的基础,也促使网络科技与影视产业的协同并轨发展,而与网络影视产业相关的活动及其规律都属于网络影视产业研究的范围。第三章是对传统影视产业历史发展的追溯,网络影视产业脱胎于传统影视产业,而且在网络影视产业出现之后,传统影视产业并未消亡,而是继续发展。本章主要通过追溯影视产业的历史渊源,阐明其艺术属性和科技属性等本源性问题。从时间轴来看,影视文化生产活动远早于文化产业概念的出现和网络技术的产生,在网络科技出现之前,影视艺术的生产活动、产业形态就非常丰富,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影视娱乐产品。随着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影视艺术的文化属性更加明显;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出现了网络影视产业活动,影视产业的科技属性又开始凸显,因此,对网络影视产业的研究要从研究传统影视产业开始。同时本章还分析了传统影视产业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情况。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资源,中国共有53处世界物质遗产,和40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这些遗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是具有高价值、稀缺、无法仿制、难以替代的宝贵财富,但是当下的网络影视产业对这些优质资源的利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第四章对网络影视产业的发展进度进行了全景性历史建构。通过考量影视文化活动、文化产业、网络技术的产生时间,提出是进入21世纪后,影视产业与网络技术交叉融合到一定程度,网络影视产业才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在2001年8月出现的网络VOD服务,可以视为网络影视产业的萌芽,之后陆续上线众多影视网站,虽然在后期的发展中,网站的盈利方式、业务重点各不相同,但影视制作依然在网站业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8年里,网络影视产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梳理我国网络影视产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过了野蛮生长期、行业调整期、行业发展期、快速成长期四个历史阶段。网络影视产业是影视产业发展到网络历史阶段的产物,网络大电影、微电影、微电视剧、网络直播等“网生”影视产品是对传统影视产品的发展。而且,随着网络技术与电影艺术的融合进入更深层次,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影视产品新形式出现。第五章是对网络影视产业市场格局的分析。在发轫之初,乐视、酷6等影视网站争先上线,快速抢占影视资源,经过多次洗牌之后,很多网站悄然退走,只有少数网站在互联网巨头BAT的支持下,得到了新的发展。从整体来看,中国网络影视产业在长视频领域形成了以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为主的“三国鼎立”格局;在短视频平台领域,则形成了以抖音、快手、秒拍等为主的“战国时代”状态,竞争也异常激烈。与此同时,长、短视频平台交叉布局,网络直播后来居上,传统影视文化企业发力突围,成为中国网络影视行业格局的变量。第六章是选取了网络影视企业的典型代表进行分析。优酷形成了围绕电商的泛娱乐生态、爱奇艺形成了围绕IP的泛娱乐生态、腾讯视频形成了围绕细分的泛娱乐生态、乐视视频形成了垂直发展的泛娱乐生态、芒果TV形成了网台融合的泛娱乐生态、快手与抖音短视频形成了围绕社交的娱乐生态,虎牙直播与斗鱼TV形成了围绕游戏的娱乐生态。第七章主要研究了网络影视产业发展的趋势和企业发展对策。当下,在经历了野蛮生长到跑马圈地的行业格局洗牌之后,网络影视企业开始全面竞争。在网络影视产业的后竞争时代,出现了内容主题趋向主流文化、生产制作趋向版权自制、传播渠道趋向多屏互动、赢利模式趋向多样付费等趋势。网络影视产业需要在内容制作上求精、资源利用上求深、商业模式上求变、产业格局上求新,才能在泛娱乐时代立于不败之地。1985年,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美国人尼尔·波兹曼出版了他媒介批评三部曲之一的《娱乐至死》,书中解析了美国社会由印刷统治转变为电视统治,得出了由此导致社会公共话语权的特征由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一切公共话语以娱乐的方式出现的现象,表达了自己的预见和担忧,以此来告诫公众要警惕技术的垄断。在该书中,波兹曼深入剖析了以电视为主的新媒体对人思想认识、认知方法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趋向的影响,令人深省。34年过去了,当时的观众并没有“娱乐至死”,而当下,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又将“娱乐”推向了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征程上,尼尔·波兹曼所担忧的电视时代已过去,但是新的娱乐载体电脑、平板、手机,甚至网络电视,又相继出现,而网络影视生产内容,网剧、微电影、网络大电影、网络综艺、直播节目等也的确是在推动着人类的娱乐进程,历史似乎依然朝着波兹曼先生设想的“至高至死”的方向发展,娱乐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但“娱乐至死”依然需要避免。因此,尼尔·波兹曼的警示在当下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网络影视产业的发展也要预防这种可能。

卢胜亚[8](2019)在《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国内冰雪场馆的数量不断增加,冰雪旅游人数逐渐增长。因此,冰雪旅游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成为众多城市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然而不同城市的营销情况各异。哈尔滨市是我国首个推出冰雪旅游的城市,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由于我国冰雪旅游产业起步较晚,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落后于欧美和日韩等地区内发展冰雪旅游产业较早的城市。因此,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亟需科学的营销理论和观念做进一步推动。将冰雪旅游产业视作整体进行营销分析,旨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增加竞争优势,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产业营销理论从产业发展前景、产业竞争优势以及产业营销策略三个层面构建研究框架,通过论述欧洲、北美以及亚太地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从而剖析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前景。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现状,以此为基础,挖掘产业竞争优势和存在问题。结合客观实际情况提出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营销策略,促进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耿蕊[9](2010)在《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娱乐产业以及数字内容产业的重要板块,作为无资源消耗的绿色产业,在二十一世纪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纷纷作为优先发展的“朝阳产业”进行推进。目前,在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产业集群经济。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国动漫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揭示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现实困境与主要问题,结合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实际,借鉴国外动漫发达国家发展动漫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寻找中国基于动漫产业基地/园区为现实载体推动动漫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与现实路径,探析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与方向,研究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为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低集中度、过度竞争、缺乏规模经济是中国动漫产业的基本现状。从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中国这种“小、散、弱”的动漫产业组织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也无法适应目前文化产业的全球化趋势。特别是2009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明确了包括动漫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的重要地位,使得如何发挥后发优势,积极赶超动漫强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在调整产业结构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国内产业环境下,我国大力建设动漫产业基地/园区,旨在以动漫产业基地/园区作为动漫产业集群的现实载体和区域动漫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动漫产业基地/园区的极化效应,集聚动漫企业、整合动漫资源、提升产业集中度,由此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集群发展。本文以长沙动漫产业基地为例,从地域分布、专业化、社会化协作、网络化、产业规模、产业链、根植性、投资主体八个指标进行考察,指出我国动漫产业“集而不群”是不争的事实。另外,动漫产业基地内动漫企业的OEM运营,“世界工厂”的现象成为现阶段我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现实困境和主要问题。我国动漫产业在落后的现实情况下,单纯地依靠市场的力量,经过长期的自动选择,最终形成动漫产业的集群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借鉴国外动漫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模式、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根据后发优势理论,本文认为,“国家主导”是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动漫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对经济活动保持着强有力的干预和指导,由此推动中国动漫产业集群的形成。“国家主导”的模式既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一脉相承,又符合中国动漫产业小、弱、散的现实景观,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体现了中国发展动漫产业集群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同时也是一种在不断完善、丰富和演进着的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在“国家主导”模式下,积极培育动漫龙头企业和完善动漫产业链,由此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动漫集群和动漫产业链集群是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思路和可行方案。在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本文认为“自主”与“创新”是中国动漫产业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的关键。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经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动漫品牌,不仅是动漫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独特之处,更是中国动漫产业获得国际竞争优势、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关键节点。只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自主品牌,中国的动漫产业才能走出“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加工制造环节,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品牌和营销环节迈进,才能提升中国动漫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中国的动漫产业集群才能避免“空洞化”、“边缘化”风险,集群竞争优势才能从“低成本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型。也只有这样,中国的动漫产业集群才能一石二鸟,一箭双雕,在获得集群经济效应的同时,获得文化品牌效应。另外,创新对于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而言,是内在动力和核心优势。对于我国而言,中国动漫产业集群从廉价的“低成本优势”向高附加值的“品牌优势”发展,从“低端道路集群”向“高端道路集群”转型的关键就在于“创新”。总之,培养动漫创意型人才,鼓励动漫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自主创新,改善动漫产业集群的创新环境,推动中国动漫产业由“劳力型集群”向“创新型集群”转变,是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动漫产业集群是世界动漫产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现实取向。本文认为,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动漫产业不仅具有地理集群的产业特质,而且还具备虚拟集群的独特品质。动漫产业的地理集群是以“地理接近”而形成的集群,动漫产业的虚拟集群是以“组织接近”而形成的集群。前者注重的动漫产业集群的“现实空间”,后者凸显的是动漫产业集群的“虚拟空间”。动漫产业的虚拟集群拓展了地理集群的空间范畴,是信息时代新的产业组织形式,更是对地理集群的一种补充和超越。而动漫产业的地理集群是虚拟动漫集群的基础和保证。动漫产业的虚拟集群,只有在动漫产业地理集群的现实空间基础上借助信息网络,才能实现更大范围的动漫资源、动漫功能以及动漫服务和动漫产品的整合优化,以及跨区域的动漫企业间的合作。基于此,本文认为,对于动漫产业而言,现实空间的地理集群是一种发展战略,虚拟空间的网络集群也是一种发展思路。

金兑炫[10](2010)在《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现代经济蕴含着巨大的文化内容,文化本身也在通过各种形式和服务被用来进行公司生产和市场交换以创造价值,这种趋势可以被描述成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问题,早在1998年,韩国就提出了“设计韩国”战略,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确立了“文化立国”的国家方针。从国家高度明确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向。为此,韩国政府开始追求把文化艺术创作作为社会核心资源的战略思想。在针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方面,很多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范式,构建了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的同时,还专门分析了针对韩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对全球化背景下的韩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文中指出,虽然韩国文化产业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无论在市场规模、运营结构、经营环境,还是优势要素以及创意产业的发展方面,都是相对落后的。本文还以韩国CJ集团为例,对韩国主要媒体企业在全球文化产业竞争力中的状况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同时,针对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分别从政府角度、产业角度和企业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

二、电视产业市场应对攻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视产业市场应对攻略(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电视剧在昆明高校缅甸留学生中的传播现状与效果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广泛传播
    二、学术研究综述
        (一)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概况
        (二)中国电视剧在东南亚国家传播的研究概况
        (三)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的传播研究概况
        (四)缅甸留学生的研究概况
    三、研究价值和意义
    四、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研究理论和方法
        (二)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传播的跨文化基础
    第一节 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传播的原因分析
        一、中缅地缘相近性
        二、中缅文缘相通性
        三、中缅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来往更加密切
        四、中缅影视合作交流增多
    第二节 缅甸留学生观看中国电视剧的心理因素分析
        一、认同心理
        二、移情心理
        三、娱乐心理
        四、好奇心理
第二章 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传播的现状
    第一节 调研地点的选择及介绍与受调研者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地点的选择及介绍
        二、受调研者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中国电视剧在昆明高校缅甸留学生中传播情况调研分析
        一、观看中国电视剧的基本情况
        二、对中国电视剧明星的了解情况
        三、对中缅合拍电视剧的了解情况
        四、观看中国电视剧的媒介使用情况
        五、观看中国电视剧类型及语言类型情况
        六、观看中国电视剧的内容认同情况
        七、观看中国电视剧与其他国家(地区)电视剧时间情况
第三章 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传播的效果
    第一节 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一、更加了解中国文化
        二、改变对中国的刻板印象,重新建构中国形象
        三、推动中国文化在缅甸的传播,增进中缅的交流
    第二节 推动缅甸留学生行为变化
        一、语言变化:汉语熟练程度的加深
        二、社交行为:乐于与华人交友、恋爱
        三、外形外貌:穿衣打扮趋于华人学生
第四章 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传播的启示
    一、提升中国电视剧传播能力,扩大缅甸受众群体
    二、加强中缅影视文化交流,建构中国国家形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调查问卷)
附录 B(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南通红木文化产业综合体整合营销传播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来源
    1.3 选题目的与意义
    1.4 选题策划思路
    1.5 选题研究方法
第二章 市场分析
    2.1 红木家居产业市场分析
        2.1.1 宏观红木家居市场行情
        2.1.2 南通红木家居市场态势
    2.2 文化旅游市场分析
        2.2.1 政策背景
        2.2.2 文旅市场分析
    2.3 文化旅游市场偏好分析
        2.3.1 江苏及南通游客画像
        2.3.2 红木文化旅游偏好分析
第三章 项目概况
    3.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3.1.1 地理位置
        3.1.2 交通条件
    3.2 项目规划及产业资源
        3.2.1 项目规划
        3.2.2 产业资源及特点
    3.3 项目竞品分析
        3.3.1 深圳光明红木小镇—特色文化街区
        3.3.2 街州龙游红木小镇—国学文化注入
        3.3.3 中山大涌红木小镇—文商旅齐发展
        3.3.4 项目竞争策略
第四章 品牌定位
    4.1 品牌SWOT分析
        4.1.1 优势(Strength)
        4.1.2 劣势(Weakness)
        4.1.3 机会(Weakness)
        4.1.4 威胁(Threats)
    4.2 目标市场定位
        4.2.1 市场定位
        4.2.2 目标客群划分
    4.3 项目品牌定位
        4.3.1 品牌形象定位
        4.3.2 品牌形象设计
第五章 整合营销传播策划
    5.1 整合营销传播策划目标
    5.2 整合营销传播策划策略
        5.2.1 搭建立体化传播矩阵
        5.2.2 个性化的信息推送
        5.2.3 主业营销模式多元化及红木文创产品创意化
        5.2.4 重视社会效益,提升美誉度
    5.3 营销活动与传播规划
        5.3.1 主动出击引起兴趣
        5.3.2 日常活动满足需求
        5.3.3 深度体验扩大影响
第六章 效果评估
    6.1 效果评估项目
    6.2 效果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新媒体环境下西藏“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旅游品牌传播的研究
        (二)关于新媒体与旅游品牌传播相结合的研究
        (三)关于西藏旅游品牌传播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研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问卷调查法
    五、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
第一章 “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现状
    第一节 “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发展现状
        一、“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概况
        (一)“地球第三极”内涵
        (二)“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识别
        (三)“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定位
        (四)“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实施目的及意义
        二、“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发展历程
        (一)历史积淀:肇始于改革开放
        (二)品牌初创期:2017 年——2018年
        (二)品牌成长期:2019 年——至今
    第二节 “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传播现状
        一、传播主体:政府主导,企业负责
        (一)政府主导下的品牌推介
        (二)企业负责下的多方参与
        二、传播内容:旅游推介为主
        三、传播手段:多元整合
        (一)广告
        (二)公共关系传播
        (三)宣传促销传播
        四、传播媒介:多渠道融合
        (一)品牌自有传播媒介
        (二)品牌借助传播媒介
        五、新媒体环境下“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传播效果考察
        (一)“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认知度考察
        (二)“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认知渠道分析
        (三)“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认可度分析
        (四)“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传播效果分析
第二章 “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传播环境分析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优越
        二、经济环境态势良好
        三、社会环境复杂
        (一)自然文化资源丰富
        (二)地理环境限制旅游发展
        (三)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
        四、技术环境日新月异
    第二节 微观环境分析
        一、品牌持有者:品牌传播意识薄弱
        二、受众:依赖新媒体
        (一)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旅游特性分析
        (二)新媒体对受众旅游行为的影响
        三、竞品:特色明显
第三章 新媒体环境下“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传播变革
        一、内容生产变革:PGC+UGC
        二、受众消费行为模式变革:从AIDMA到 ISMAS
        (一)传统媒体时代:AIDMA
        (二)传统互联网时代:AISAS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ISMAS
        三、品牌传播思维变革:技术思维、社群思维
        (一)技术重构传播场景
        (二)社群连接消费者
        四、品牌传播手段变革:短视频、网络直播
        (一)短视频发展态势强劲
        (二)网络直播领域不断拓宽
        五、互联网产业变革:粉丝经济、网红经济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一)社交平台为品牌传播提供均等机会
        (二)传播技术助力智慧旅游
        (三)用户自产口碑信息,受信任程度高
        二、挑战
        (一)传播主体多元化,统筹难度加大
        (二)技术更新迭代,专业人才匮乏
        (三)舆情危机事件频发,品牌声誉风险大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传播对策
    第一节 增强整合品牌传播意识
        一、整合品牌传播主体,加强联动协作
        二、整合品牌传播内容,讲好品牌故事
        三、整合社会化媒介运营,积累品牌社交资产
        (一)“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社交平台布局
        (二)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互动化传播
        (三)注意受众反馈
    第二节 搭建智慧旅游平台
        一、开发“地球第三极”智慧旅游APP
        二、智慧旅游APP场景化应用
        (一)精准传播信息,链接消费场景
        (二)定制服务实现个性化旅游
        (三)沉浸式体验增强品牌认同感
        三、智慧旅游APP助推品牌升级
    第三节 社群旅游打造口碑
        一、社群聚合目标受众
        二、KOL推广引流
        三、分众传播品牌信息
        四、把握节点实现口碑裂变
    第四节 寻找品牌代言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哈尔滨市冰雪文化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策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选题概述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价值
    1.3 策划思路
第二章 市场分析
    2.1 宏观市场分析
        2.1.1 政策法律环境
        2.1.2 经济环境
        2.1.3 社会文化环境
        2.1.4 技术环境
    2.2 行业市场分析
        2.2.1 冰雪旅游市场分析
        2.2.2 市场客群及偏好分析
        2.2.3 群体对哈尔滨冰雪旅游认知与旅游意愿调查
    2.3 市场竞争者分析
        2.3.1 冰雪景观类——牡丹江雪乡、吉林长白山景区
        2.3.2 冰雪乐园游玩类——棋盘山冰雪大世界、深圳世界之窗阿尔卑斯冰雪世界
        2.3.3 特色冰雪文化类——松原查干湖
第三章 哈尔滨冰雪旅游概况及营销传播现状
    3.1 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概况
        3.1.1 区位条件
        3.1.2 冰雪资源条件
        3.1.3 文化资源
    3.2 哈尔滨冰雪旅游营销传播现状
        3.2.1 营销活动
        3.2.2 传播分析
第四章 定位策略
    4.1 哈尔滨冰雪旅游swot分析
        4.1.1 优势分析(strength)
        4.1.2 劣势分析(weakness)
        4.1.3 机会分析(opportunity)
        4.1.4 威胁分析(threat)
    4.2 目标市场定位
        4.2.1 目标客源地划分
        4.2.2 目标消费群体划分
    4.3 冰雪旅游品牌定位
        4.3.1 冰雪旅游形象定位
        4.3.2 品牌视觉识别系统
第五章 2020年度哈尔滨冰雪文化旅游整合营销传播方案
    5.1 营销策略及营销活动安排
        5.1.1 体验营销——身临其境,感受冰雪文化
        5.1.2 IP营销——用优质内容,打造潮流IP
        5.1.3 节庆营销——借节日“痛点”塑造品牌形象
    5.2 传播推广方案设计
        5.2.1 传播目标
        5.2.2 传播策略
        5.2.3 媒介组合及执行
    5.3 特别策划:疫情下的营销传播策划备案
        5.3.1 借“公益”之手优化品牌形象
        5.3.2 开启“云旅游”篇章
        5.3.3 刺激“后疫情”时代消费
第六章 效果监测
    6.1 测量计划
    6.2 测量方法
        6.2.1 数据分析法
        6.2.2 问卷调查法
    6.3 可行性评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镜像中国 ——新时期中国影视“走出去”盘整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依据
    二、相关概念的厘清和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原则及方法
    五、研究意义及创新
第一章 影视“走出去”的文化理论支撑
    第一节 文化“走出去”语境下的影视对外传播
        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形成
        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指导意义
        三、文化“走出去”的方式
        四、影视对外传播结合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时代理论成果
    第二节 影视“走出去”的特征及其影响
        一、影视“走出去”的媒介特性
        二、中国影视“走出去”的影响力分析
        三、制约影视“走出去”影响力的因素
    第三节 影视“走出去”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一、影视艺术具有天生的文化责任
        二、影视媒介影响文化认同
        三、影视产品转变价值取向
第二章 影视“走出去”内容形态及问题分析(上)
    第一节 映像东方--国产电影“走出去”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利好的电影“走出去”政策
        二、国产电影海外推广与传播内容
        三、国产电影“走出去”的影响力及问题分析
    第二节 剧领天下--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的环境
        二、国产电视剧海外推广与发行内容
        三、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的问题分析
第三章 影视“走出去”内容形态及问题分析(下)
    第一节 纪录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国产纪录片及其“走出去”环境
        二、国产纪录片“走出去”的路径及内容
        三、国产纪录片“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多彩世界--国产动画片“走出去”及问题分析
        一、国产动画“走出去”的环境及利好政策
        二、国产动画片的海外销售与发行
        三、国产动画片的国际合作分析
第四章 影视“走出去”在外交语境中的个案分析与研究
    第一节 中国影视在欧美大国“走出去”影响力的提升
        一、美国
        二、法国
        三、俄罗斯
    第二节 中国影视在周边国家“走出去”影响力的扩大
        一、越南
        二、蒙古
        三、印度
    第三节 深耕“一带一路”的中国影视“走出去”
        一、匈牙利
        二、泰国
        三、埃及
    第四节 中国影视在非洲主流国家“走出去”得到巩固和发展
        一、中国影视业在非洲发展概况
        二、中国影视作品在非洲传播的优势
        三、中国影视在非洲传播的问题分析
    第五节 中国影视“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一、多途径调控生产要素,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
        二、主抓影视节目内容,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多元化传播渠道,建设基础化数字平台
        四、完善对外影视人才培养建构
        五、建立良性的监督反馈机制
第五章 影视“走出去”的国家形象研究
    第一节 文化形象与影视媒介
        一、文化形象与国家形象塑造
        二、西方映像中的中国形象
        三、影视“走出去”的国家形象生成
    第二节 影视媒介塑造国家形象的规律
        一、对外宣传让位于国际传播
        二、不断拓展对外传播平台
        三、持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四、影视创作要保持文化自觉
    第三节 影视创作表达国家形象的问题与不足
        一、文本创作方面,缺乏思想力量
        二、作品表达方面,缺乏视觉感染力
        三、推广发行方面,缺乏民族基础层面的统筹
        四、学术研究方面,缺乏正确的指引和批评
        五、文化消费方面,缺乏民族意识引导的力量
    第四节 影视“走出去”塑造国家形象的方式与原则
        一、影视媒介对于国家形象传播的优势
        二、影视作品塑造国家形象的手段
        三、其他的影视文化形式与国家形象塑造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实施细则(试行)
附录B 《中国电视剧(网络剧)出口联盟倡议书》
附录C 《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附录D 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获奖作品目录
附录E 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获奖名单一览
附录F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评优单元优胜作品
附表G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的对外影视节目一览
附录H 三大欧洲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电影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粉丝经济”的泉州市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粉丝经济现象带动旅游热,成为旅游发展新契机
        1.1.2 年轻群体消费动机多元化,旅游融合发展成趋势
        1.1.3 新时期泉州市旅游发展模式亟待新探索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案例研究法
        1.3.2 扎根理论
        1.3.3 内容分析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粉丝
        2.1.2 粉丝经济
    2.2 理论基础
        2.2.1 粉丝经济理论
        2.2.2 消费社会理论
        2.2.3 推拉理论
        2.2.4 角色理论
        2.2.5 产业融合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粉丝经济与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2.3.2 旅游者形成与旅游发展中角色转变研究综述
        2.3.3 节事活动与城市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第3章 泉州市旅游发展概况分析
    3.1 泉州市区域概况
        3.1.1 自然地理区位条件
        3.1.2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3.2 泉州市旅游发展进程分析
        3.2.1 旅游资源门类丰富,发展潜力较强
        3.2.2 旅游发展稳步增长,态势良好
        3.2.3 旅游要素结构合理,接待容量增加
        3.2.4 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智慧旅游服务水平提升
    3.3 泉州市旅游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3.3.1 旅游资源分散,缺乏核心吸引物
        3.3.2 旅游产业外延性弱,创新性融合不足
        3.3.3 新型旅游综合管理和服务人才相对短缺
        3.3.4 周边城市旅游遮蔽,旅游竞争力不突出
    3.4 泉州市旅游发展方向分析
        3.4.1 泉州市旅游全域化发展,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3.4.2 积极探索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3.4.3 注重城市旅游品牌宣传推广,创新营销方式
        3.4.4 泉州市知名度提升,渐成旅游打卡城市
第4章 “粉丝经济”:泉州市旅游发展契机
    4.1 研究案例选取缘由与概况
        4.1.1 案例选取缘由
        4.1.2 泉州市演唱会举办概况
        4.1.3 泉州市演唱会与旅游业互动现状
    4.2 研究设计与过程
        4.2.1 研究数据收集与处理步骤
        4.2.2 内容分析法——高频特征词统计和社会网络语义分析
        4.2.3 扎根理论分析——三级编码
第5章 由粉丝到游客:角色转变与旅游效应
    5.1 “粉丝游客”的形成
        5.1.1 “粉丝游客”的概念界定
        5.1.2 “粉丝游客”的形成动力
    5.2 由粉丝到游客的角色转变方式
        5.2.1 自我成长型转变
        5.2.2 外界催化型转变
        5.2.3 复合型转变
    5.3 由粉丝到游客角色转变后产生的旅游效应
        5.3.1 正面旅游效应
        5.3.2 负面旅游效应
第6章 基于“粉丝经济”的泉州市旅游发展策略
    6.1 明确管理体制,科学引导和监督规范
        6.1.1 创新综合管理方式,优化行业层级体系
        6.1.2 科学引导粉丝经济和旅游业互动与发展
        6.1.3 实施全方位监管,保障粉丝经济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环境
    6.2 优化市场运行方式,推动产业要素融合
        6.2.1 加强旅游企业与粉丝经济活动合作,提升旅游经济效益
        6.2.2 打造粉丝经济活动旅游功能,促进粉丝与游客的角色转变
    6.3 创新粉丝经济背景下泉州市旅游营销方式
        6.3.1 运用DMS原理整合粉丝经济与旅游业营销方式
        6.3.2 以明星偶像为吸睛点,提升泉州市旅游关注度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粉丝游记内容及开放式编码(节选)
附录B 旅游企业访谈大纲(节选)
附录C 旅游企业访谈笔记(节选)
附录C 泉州市旅游业与演唱会互动资料(节选)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中国网络影视产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二节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一、论文特色
        二、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四节 基本理论与相关概念
        一、基本理论
        二、相关概念
第二章 网络影视产业研究的逻辑起点和问题阈
    第一节 网络影视产业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历史关联
        二、网络科技与影视艺术的现实关联
    第二节 网络科技与影视艺术的互动融合
        一、“相加”: 影视资源的网络平移
        二、“相长”: 影视产业的全面变革
        三、“相融”: 影视产业的破壁融合
    第三节 网络影视产业的问题阈
        一、网络影视产业研究对象及范围
        二、网络影视产业研究本体
        三、网络影视产业特征
第三章 中国传统影视产业的历史追溯
    第一节 传统影视产业发展历程
        一、传统影视产业的史料梳理
        二、作为文化产业的影视产业
    第二节 传统影视产业对文化资源的利用
        一、传统影视产业对文化资源的利用现状
        二、传统影视产业在文化资源利用上的不足
    第三节 推进影视产业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一、资源基础论的基本观点
        二、借助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影视产业发展
第四章 中国网络影视产业的历史建构
    第一节 网络影视产业演进轨迹
        一、野蛮生长期(2001年一2007年):抢占市场
        二、行业调整期(2007年一2009年):优胜劣汰
        三、转型发展期(2009年—2014年): 资本入局
        四、快速成长期(2014年—至今): 破壁融合
    第二节 网络影视产品新形态的特征辨析
        一、网络大电影: 叙事结构多样化与游戏色彩
        二、网络直播: 社交媒体语境下的全景敞视
    第三节 中国网络影视产业的历史机遇
        一、国家推动科技发展
        二、VR技术带来的机遇
第五章 中国网络影视产业格局
    第一节 中国网络影视产业整体情况
        一、中国网络影视产业持续成长
        二、中国网络影视企业运营平台类型
    第二节 网络长视频领域的“三国鼎立”
        一、长视频平台概览
        二、长视频市场上的“三国鼎立”
        三、长视频市场形成“头部效应”
    第三节 网络短视频领域的“战国时代”
        一、短视频平台概览
        二、短视频市场“战国时代”
        三、短视频内容格局: MCN成新风口
    第四节 中国网络影视产业格局的变量
        一、长短视频平台交叉布局
        二、直播平台后来居上
        三、传统影视文化企业发力突围
第六章 中国网络影视企业典型分析
    第一节 长视频领域的“优爱腾”模式
        一、优酷: 围绕电商的泛娱乐生态
        二、爱奇艺: 围绕IP的泛娱乐生态
        三、腾讯视频: 围绕平台细分的泛娱乐生态
        四、“优爱腾”模式比较
    第二节 乐视视频与芒果TV模式
        一、乐视视频: 垂直发展的泛娱乐生态
        二、芒果TV:网台融合的泛娱乐生态
        三、乐视视频与芒果TV模式比较
    第三节 短视频和直播视频模式
        一、快手与抖音: 围绕社交的娱乐生态
        二、虎牙与斗鱼: 围绕游戏的娱乐生态
        三、主播之争与主播合伙人模式
第七章 中国网络影视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
    第一节 中国网络影视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一、管理机制不顺
        二、财政投入不足
        三、发展战略同质
    第二节 中国网络影视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家政策营造良性发展环境
        二、科技发展带来新增长点
        三、资本注入成为强大助力
    第三节 中国网络影视产业发展趋势
        一、内容主题趋向主流文化
        二、生产制作趋向版权自制
        三、传播渠道趋向多屏互动
        四、赢利模式趋向多样付费
        五、业务布局趋向融合跨界
    第四节 中国网络影视产业发展对策
        一、管理机制上求进
        二、资源利用上求优
        三、内容制作上求精
        四、商业模式上求变
        五、产业布局上求新
结语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网络影视产业是影视产业进入网络历史阶段的产物
        二、网络大电影等“网生”产品属于影视产品
        三、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是网络影视产业的优质资源
        四、优质网络影视企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五、网络影视企业发展需要求精、求深、求变、求新
    第二节 研究展望
        一、“泛娱乐”对网络影视产业的影响研究
        二、“大数据”挖掘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冰雪旅游
        2.1.2 冰雪旅游产业
    2.2 相关理论
        2.2.1 产业营销理论
        2.2.2 产业聚集理论
        2.2.3 产业组织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国外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我国产业前景分析
    3.1 国外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3.1.1 欧洲地区
        3.1.2 北美地区
        3.1.3 亚太地区
    3.2 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前景分析
        3.2.1 冰雪旅游资源富足
        3.2.2 国家政策扶持
        3.2.3 科学技术支撑
        3.2.4 北京冬奥会推动
    3.3 本章小结
4 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组织现状
        4.1.1 市场结构
        4.1.2 市场行为
        4.1.3 市场绩效
        4.1.4 政府行为
    4.2 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4.2.1 地理位置优势
        4.2.2 冰雪资源优势
        4.2.3 冰雪品牌优势
        4.2.4 冰雪旅游产业集聚优势
    4.3 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3.1 产业缺乏整体规划
        4.3.2 产业衔接度不强
        4.3.3 产品特色文化不突出
        4.3.4 宣传力度不高
        4.3.5 信息化建设不健全
    4.4 本章小结
5 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营销策略
    5.1 强化产业品牌形象
    5.2 开展绿色冰雪旅游产业
    5.3 加强产业集聚融合
    5.4 丰富产品类型
    5.5 提升产品文化内涵
    5.6 整合宣传推介
    5.7 建立大数据平台
    5.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力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研究方法
    五、可能的创新
第一章 产业集群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第一节 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
        二、产业集群的特征
        三、产业集群的类型
        四、产业集群的作用
    第二节 产业集群理论的几个经典命题
        一、集聚经济理论
        二、增长极理论
        三、竞争优势理论
        四、创新理论
    第三节 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进展
        一、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二、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创新
        三、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动漫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第一节 动漫产业的界定与特征
        一、动漫产业的界定
        二、动漫产业的特点
    第二节 动漫产业发展的国外研究文献
        一、动漫产业的国别研究
        二、动漫产业的国际化研究
        三、其他相关研究
    第三节 动漫产业发展的国内研究文献
        一、动漫产业的综合研究
        二、动漫产业的专题研究
        三、其他相关研究
    第四节 文献述评
        一、重要的贡献
        二、存在的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困境——以长沙动漫产业基地为例
    第一节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低集中度: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结构
        二、过渡竞争: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行为
        三、缺乏规模经济: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绩效
    第二节 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超常规战略
        一、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背景
        二、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现实载体——动漫产业基地/园区
        三、中国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了地域集中的发展格局
    第三节 "集而不群":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困境之一
        一、基于地域分布的非集群特征
        二、基于专业化的非集群特征
        三、基于社会化协作的非集群特征
        四、基于网络化的非集群特征
        五、基于产业规模的非集群特征
        六、基于产业链的非集群特征
        七、基于根植性的非集群特征
        八、基于投资主体的非集群特征
    第四节 "中国制造"非"中国创造":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困境之二
        一、外包生产加工集聚地:动漫产业的"中国制造"
        二、"原创"动漫繁荣的幻想:国内动漫市场供需仍失衡
        三、产量与效益失衡:动漫产品市场转化率低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外动漫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动漫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一、美国动漫产业集群的演进路径
        二、主要龙头企业
        三、高集中度与美国动漫产业的规模经济
    第二节 日本:围绕产业链打造的动漫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一、日本动漫产业集群的形成历程
        二、"漫画——动画片——游戏——衍生品"成熟的动漫产业链
        三、差异化竞争与日本动漫产业的繁荣
    第三节 韩国:凭借政府扶持的动漫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一、韩国动漫产业集群的发展背景
        二、政府扶持的主要政策与实践
        三、政府扶持与韩国动漫产业的后发优势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国家主导的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第一节 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国家主导
        一、世界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三种模式
        二、国家主导: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中国特色"
        三、基于国家主导的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安排
        四、国家主导下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思路
    第二节 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之龙头企业带动集群
        一、企业型动漫产业基地:中国动漫产业龙头企业带动集群的现实基础
        二、龙头企业带动集群的基本内涵
        三、"龙头"效应
        四、国家主导下动漫产业基地/园区培育龙头企业的实践探索——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
    第三节 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之产业链集群
        一、园区型动漫产业基地:中国动漫产业产业链集群的现实基础
        二、中国动漫产业产业链集群的基本内涵
        三、中国动漫产业产业链集群的三种战略
        四、国家主导下动漫产业基地/园区培育产业链的积极尝试——深圳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自主与创新: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重要命题:自主型经济与创新型社会
        一、文化的自主与创新
        二、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两个指向:经济效应与文化效应
        三、外包生产加工地:中国动漫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深层危机
    第二节 自主品牌: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核心
        一、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动漫产业集群
        二、自主: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内核
        三、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提升中国动漫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第三节 创新型集群: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
        一、创意经济视角下的动漫产业集群
        二、创新: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核心优势
        三、注重创新,从"劳力型集群"走向"创新型集群":中国动漫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
    第一节 地理集群: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现实空间
        一、动漫产业地理集群与空间集聚理论
        二、动漫产业地理集群空间分布的现实景观
        三、动漫产业地理集群的竞争优势
        四、影响动漫产业地理集群的要素分析
    第二节 网络集聚: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虚拟空间
        一、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虚拟动漫产业集群的发展背景
        二、虚拟动漫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
        三、虚拟动漫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四、推动动漫产业虚拟集群的发展思路
    本章小结
结语:主要研究结论及持续研究设想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持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后记

(10)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
        1.2.1 对文化产业涵义的研究
        1.2.2 对韩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状况研究
        1.2.3 对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标准问题的研究
        1.2.4 对提升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研究
    1.3 论文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
        2.1.1 比较优势理论
        2.1.2 竞争优势理论
    2.2 国际竞争力理论
        2.2.1 国际竞争力的涵义
        2.2.2 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2.2.3 国际竞争力与企业国际化
    2.3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标准
        2.3.1 关于竞争力理论模型的比较
        2.3.2 竞争力评价模型在韩国文化产业评价中的应用
第三章 文化产业的一般性考察
    3.1 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
        3.1.1 文化产业的涵义
        3.1.2 文化产业的特征及其发展的必要性
        3.1.3 文化产业的基本类型
    3.2 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3.2.1 世界主要国家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
        3.2.2 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文化产业
    3.3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3.3.1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
        3.3.2 韩国文化产业的国内市场发展状况
        3.3.3 韩国文化产业的企业及从业人员现状
        3.3.4 韩国文化产业的进出口现状
第四章 韩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制约因素分析
    4.1 韩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及其国际比较
        4.1.1 市场规模及运营结构
        4.1.2 经营环境及竞争能力
        4.1.3 优势要素及其差异性
        4.1.4 创意产业的环境
    4.2 韩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制约因素
        4.2.1 国家角度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制约要素
        4.2.2 产业角度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制约要素
第五章 案例分析—韩国CJ 集团在全球主要媒体企业中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
    5.1 全球主要媒体企业发展动态及竞争力分析
        5.1.1 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 Company)
        5.1.2 索尼集团(SONY Corporation)
        5.1.3 新闻传媒集团(News Corporation)
    5.2 韩国CJ 集团发展动态及竞争力分析
        5.2.1 韩国CJ 集团概况
        5.2.2 韩国CJ 集团核心经营战略
        5.2.3 韩国CJ 集团的(SWOT)竞争力分析
    5.3 全球主要媒体企业与韩国CJ 集团的差距分析
        5.3.1 净益与净销比率
        5.3.2 相关行业的现状及从业人员数
        5.3.3 海外销售比重
        5.3.4 全球性人才的利用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第六章 提高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6.1 政府角度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战略
        6.1.1 培养专门人才,开发文化产业新技术
        6.1.2 扩大投资,改善流通环境
        6.1.3 支持扩大海外出口
        6.1.4 强化法律制度和及支持体系的建设
    6.2 产业角度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战略
        6.2.1 强化电影产业竞争力战略
        6.2.2 增加唱片产业竞争力战略
        6.2.3 提高出版产业竞争力战略
        6.2.4 加强广播产业竞争力战略
        6.2.5 强化游戏产业竞争力战略
    6.3 企业角度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战略
        6.3.1 韩国文化企业的国际运营战略
        6.3.2 韩国文化企业的跨国收购战略
        6.3.3 韩国媒体企业的培育支持战略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后记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四、电视产业市场应对攻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电视剧在昆明高校缅甸留学生中的传播现状与效果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为例[D]. 冯艳. 云南师范大学, 2020(11)
  • [2]南通红木文化产业综合体整合营销传播方案[D]. 胡晓琪. 南京大学, 2020(02)
  • [3]新媒体环境下西藏“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传播研究[D]. 袁方杰. 西藏民族大学, 2020(08)
  • [4]哈尔滨市冰雪文化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策划[D]. 耿慧聪. 南京大学, 2020(02)
  • [5]镜像中国 ——新时期中国影视“走出去”盘整与研究[D]. 窦金启.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6]基于“粉丝经济”的泉州市旅游发展研究[D]. 吴银鸿. 华侨大学, 2019(01)
  • [7]中国网络影视产业研究[D]. 侯顺.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8]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营销策略研究[D]. 卢胜亚.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9(01)
  • [9]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 耿蕊. 武汉大学, 2010(10)
  • [10]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金兑炫. 吉林大学, 2010(08)

标签:;  ;  ;  ;  ;  

电视行业市场应对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