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代西方非主流服饰发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妍[1](2019)在《“嬉皮士”风格在当今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嬉皮士”风格发展至今已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以其独特的外貌特征在当今服饰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嬉皮士”风格美学理论以及设计表现手法为基础,分析其风格在当今服饰设计中的运用,文章对“嬉皮士”风格的来源以及在当今服饰设计中的表现形式、表现特征两方面进行了重要的研究与分析。论文还论述了“嬉皮士”风格对当下流行服饰的影响以及在未来服饰设计中的发展趋势,并对其在设计美学中的审美影响进行了相应总结。第一章对“嬉皮士”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包括相关概念的界定,针对其服饰发展以及流行因素进行了主要论述。第二章从款式造型、色彩面料、图案要素和材料肌理四个方面,分析了“嬉皮士”风格在当今服饰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总结归纳出其设计要点和设计规律。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针对当今服饰设计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数据等发现,这四个方面在兼备美学与实用功能的基础上,颠覆了传统服饰的设计理念,传达了当今服饰的个性美与时代美。第三章针对“嬉皮士”风格在当今服饰设计中的美学表现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分析出其在服饰设计中的个性美表达和文化美表达,同时对不同“嬉皮士”风格服饰设计的手法进行一定解析。第四章以当下流行服饰设计为基础,结合笔者个人审美观点,分析了“嬉皮士”风格对当下流行服饰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服饰元素的个性化、服饰配件与装饰的多样化以及整体造型的趣味化这三个特点。第五章、第六章研究内容基于前面的综合分析后,着重研究了“嬉皮士”风格在未来服饰设计中的发展趋势,结合“嬉皮士”风格的发展特点以及笔者对未来流行趋势的见解,进行了部分趋势模拟和毕业设计创作。
韦宝宝[2](2017)在《波普艺术影响下的街头风格服饰设计表达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波普艺术影响下的街头风格服饰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波普艺术、街头风格服饰等概念的界定,从产生发展、设计流变、精神内涵与消费受众等方面进行分析,以青年亚文化的角度阐述、剖析其审美内涵与象征内涵。通过对此类服饰相关品牌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以设计风格为切入点,从表现形式、设计手法等方面研究了波普艺术在街头风格服饰中的设计表达。并通过网络问卷与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此类服饰的主要消费群体进行了深度的市场研究,立足真实数据,着重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与消费者对于波普艺术在街头风格服饰中的设计偏好,力求将波普艺术影响下的街头风格服饰这一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论研究。由此,总结归纳出此类服饰的设计原则、设计规律与设计方法,为国内相关服装品牌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杨斯典[3](2017)在《摇滚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摇滚乐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于50年代开始以颠覆性的姿态冲撞进西方大众的视野中,并且迅速风靡全球。历经60多年的洗礼,摇滚已不再只作为音乐一种形式继续存在和发展,它是一种艺术形式,更形成了一种文化,引导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伴随着西方社会中各种文化运动的开展,其影响力逐渐扩大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和价值观。于是,传统的服装样式被摒弃,被个性另类、标新立异的服饰所代替。服装作为摇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承载了摇滚乐表达的情感和精神诉求,是音乐内在最直观的表达工具。与摇滚乐有着多种类型一样,不同风格的摇滚乐手在进行表演时,整体造型的装扮也是风格各异,这是受到不同年代特定的社会背景和乐手们的生存环境等种种影响而造成的。因此,摇滚风格服装顺势而生。从服装史的角度来审视人类着装风格的变革我们会发现:服装风格的变化是物质和精神双重作用的结果,它是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人文思潮的体现载体。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来,西方青年人在数次打破传统的文化运动下,摇滚风格服装以自下而上的姿态从“非主流”“惊世骇俗”的边缘地带走上了时尚的天桥。随着时代、社会的变化前进,人们的审美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和设计师加入到这个曾经只属于亚文化的摇滚风格行列中来,创造性地设计出新时代的摇滚风格服饰。本文以摇滚文化的形成发展作为研究背景,分析在亚文化思潮的影响下20世纪60-90年代摇滚风格的出现和演变,剖析其特点,解读当代摇滚风格服装品牌实例,进而将此项课题的研究成果用于设计的探索与实践。本次毕业设计选择了摇滚风格中的重金属摇滚风格,以黑色安息日乐队的歌曲《God is dead》为灵感来进行设计创作。通过对摇滚文化和摇滚风格服装的研究,结合亲自设计制作,对摇滚风格有了更深刻及系统地认识,也为摇滚风格在服装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文化内涵和更加丰富的创意。
张腾[4](2016)在《20世纪10年代中西方女装结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10年代是传统女装向现代女装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女装的造型和结构清晰反映了中西方文化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战争、经济、教育、文化变迁等主客观因素也影响了中西女装的发展方向。本研究以20世纪10年代中西方女性日常穿着的主要服装品类为研究对象,将女装这一大的范畴分为内衣、连属服装、分体服装、裤装等品类,并从中选取肚兜与紧身胸衣、袍服与连衣裙、袄裙与套装、中国传统女裤与西方女裤等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文章梳理了20世纪10年代中西方女装发展的社会背景、中西方文化相互影响下的整体服装文化特征。通过对大量的实物进行测量、分析,归纳总结了20世纪10年代中西方女装各品类的发展过程、服装形制、结构特点、以及服装结构中包含的技术美。每一章节最后分析比较了中西方女装结构相似性与差异性,多角度探讨影响双方女装发展的主客观因素。文中选取《Patterns of Fashion2》中的成衣进行复制,深入剖析了西方结构背后的真实动机,形成关于现代女装发展过渡时期中西方结构本质特征的基本理论体系。研究发现,整个20世纪10年代的中国女装基本为十字型整一平面结构,西方女装为曲线分片立体结构。战争期间,中西方女装相互借鉴,中国女装造型趋于窄身曲线形,西方女装则向直线形发展,但二者结构本质基本未发生变化。通过对中西方服装裁剪方式、关键部位结构的理性考量及开合方式等方面的分析比较中体会中西方女装结构中的智慧。本研究基本达到对20世纪10年代中西女装追本溯源、知己知彼,明晰中西方女装结构根本差异的目的。望对中西女装比较系统提供理论部分的补充,同时也希望为传统服装传承与创新提供借鉴。
蒋建辉[5](2015)在《中国服饰文化的伦理审视》文中研究说明服饰毋宁是与伦理紧密相连的存在物。因服饰自身“真”的价值的蕴含,伦理观念“善”的价值的灌输,服饰也就有了美的万千形态,成为伦理的理想之器,审美的应然之物。我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中,因儒、道、墨法等伦理支脉的各异,以及伦理观念的发展变异,在不同时期,不同阶级(层),不同群体,对服饰则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和善恶原则,从而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服饰伦理观念。总的来说,易学位处中华文化之端,确立了传统服饰的主体思想和精神指向,服制有了基本的框架,服饰的价值被赋予了人文主义的色彩。儒家学说因尊崇礼仁,从而使传统服饰(尤其是官方礼服)具有了等级含义和道德意义;道家因主张“道法自然”、“人性自由”,从而使传统服饰开始有了形式与内容的分野;墨法因具有极端的功利主义精神,因而将传统服饰逼向了狭隘的物欲一隅。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服饰在审美及伦理指向上,追求真善为美,和谐共生,实现了伦理与审美的价值合一。但因维护社会统治的需要,传统伦理又不得不采取了提倡共性,压抑个性的“护礼”方式,使伦理与审美走向了价值分离。作为伦理的形象外展,服饰的形貌毋宁是随着伦理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的。传统服饰因一直未能打破天对人的束缚,一直沿着“娱神”和“娱人”、“合礼”和“合理”的矛盾斗争路线不断前进,故而服饰在有关形貌和礼仪上,衣袖或宽或窄,色彩或明或暗,礼仪或丰或简,出现了“娱神性”与“娱人性”共存,“合礼性”与“合理性”同在,“华夏服饰”与“夷狄服饰”混搭这样的多元局面。但是,总的来说传统服饰并未突破“护礼”的禁区,而是将人的价值贬损于天的价值之下,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想之器。这种情况直到近现代伦理的转型才发生彻底的改变!伴随近现代伦理的转型,人的主体性地位得以确立,天的道德含义逐步褪去,天与人沿着主客二分的路线各自发展,人的价值日益丰满,服饰的审美意味也就日渐浓厚。当代服饰,因伦理与政治生活的剥离,日益脱离传统的价值方向,沿着个性主义的发展方向位移。于是,传统服饰的保守风格不见了,多的是个性的随意、风格的多元。服饰所具有的礼仪精神不见了,多的是个性的洒脱和功能的实用。服饰对人的束缚不见了,多的是个性价值的表露和审美价值的超越。这种个性化潮流的出现,虽为服饰开辟了个性审美的新风尚,却也为服饰传统的扬弃带来了隐忧。如何在继承传统优秀伦理道德的基础上,批判吸收西方平等、自由的理性精神,指导人们树立健康、科学的服饰伦理观,成为当前我国伦理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刘文[6](2014)在《近代西方非主流服饰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西方社会中各种文化运动的开展,其影响力逐渐扩大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观。于是,传统的服装样式被摒弃,被个性另类、标新立异的非主流服饰所代替。本文首先介绍了非主流服饰的概念,然后从哈雷、嬉皮、朋克三种服装形式上,介绍了近代西方非主流服饰的发展情况。
李橙[7](2014)在《亚历山大·麦昆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亚历山大·麦昆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十分具有代表性和个性的英国先锋时装设计师,他是时尚圈不折不扣的艺术鬼才。麦昆在自己传奇又短暂的一生中,不仅开创了自己的时尚帝国,而且引领了时尚潮流的走向。亚历山大·麦昆的设计总是妖异出位,充满天马行空的创意,极具戏剧性,可谓“衣不惊人死不休”。麦昆惊人的艺术才能和超凡的时装艺术作品震撼着观众的心灵,其华丽壮观的形式以及形式背后发人深思的设计思想使人深深地感动。本文以亚历山大·麦昆的时装作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图像资料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对他的设计进行了学术性的研究。文章先对麦昆的人生历程及设计背景进行了全面梳理,将其创作阶段划分为灰暗叛逆的早期、浪漫复古的中期和折衷百变晚期,并深入分析了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归纳总结出了他的设计语言和设计思想。然后又从其设计的“艺术性”这一角度出发,结合时代背景和艺术思潮,对比同时代的其他先锋时装设计师,反思先锋时装设计,为麦昆设计的研究者提供借鉴与参考。纵线上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和横线上以艺术风格为基准的划分,从一纵一横的两条主线对麦昆时装设计作品进行分析,为时装设计师人物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杨林声[8](2013)在《反叛与美—二十世纪西方摇滚着装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摇滚乐是诞生于50年代的美国,它是关于真实情感表达的音乐和艺术形式,在这一极富表现性、感染性音乐和艺术行为中,服装是承载其意图指向的重要工具。摇滚中的服装和装饰物品,早已超越了服装的物质性,而直指其精神性,并且与每个时期的青年亚文化思潮联系紧密。西方摇滚乐着装的历史,是西方主流服装发展史之外一条边缘服装发展轨迹,且对于主流服饰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本文第一部分阐明了摇滚乐和摇滚乐着装的定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其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了青年亚文化的概念和历史发展,以及摇滚乐和亚文化的关系。第三部分以摇滚乐产生后的发展进程、风格划分为主线,通过对摇滚服装和与其相关的文化事件、现场演出、文学作品、纪录片等的呈现,探寻在摇滚乐中,服装和装饰物被赋予意义的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态;第四部分探寻了摇滚乐着装的设计应用,包括摇滚着装发展史中的设计,以及现代设计中应用摇滚着装元素及风格的设计实例,并浅析了其应用规则。
郭随时[9](2012)在《朋克元素在现在奢侈品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现今的环境中,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品牌以中国市场为目标,完善着他们的设计和经营。当我们关注流行趋势时,可以发现,在众多国际奢侈品服饰品牌的设计中,朋克元素有着极高的出境率,并且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追捧。朋克这种代表叛逆、颓废的服饰风格是如何和代表高贵与品质的奢侈品服饰结合在一起,这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从研究中国市场环境下奢侈品服饰的范畴入手,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界定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现代奢侈品服饰的范畴,并且以此背景为依托,研究中国消费者对于现代奢侈品服饰的着装心理,最后研究其发展特点。其次,通过文献分析法,研究朋克的兴起、朋克文化的形成与朋克风格服饰的兴起,并且从款式、色彩与图案、材质、装饰元素和配饰的角度总结朋克元素,进而分析朋克风格服饰的流行演变。本文重点研究朋克元素在现代奢侈品服饰中的设计意义和设计原则,遵循两者结合的设计原则,寻找朋克元素和奢侈品服饰结合的最佳契合点,归纳出朋克元素与奢侈品服饰结合点。笔者通过举例分析的方法对朋克元素在现代奢侈品服饰的造型、材质、色彩、图案和装饰细节中的设计方法进行重点分析、研究。文章的最后,通过市场调研的方法,研究消费者对于朋克风格奢侈品服饰的接受度。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应用提出设计方法,以中国奢侈品市场作为背景,以设计假设的手法,将朋克元素添加到Bottega Veneta男装的设计中去,为设计方法的提出给予实践意义。希望本文的研究在中国这个奢侈品消费的大环境中,给中国的奢侈品服饰设计加入非主流元素给以更多的灵感,提供一些建议。
夏婧[10](2012)在《英伦元素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认为英伦元素秉承英国人所特有的高贵与叛逆,在潮流瞬息万变的时尚界里,彰显着忠于自我的自信。通过对英国服装历史与英伦文化的研究,学习英伦民族服饰文化、提炼服饰文化精髓、追溯英伦元素起源。从传统英伦文化与当代英伦文化两条主线进行分析,具体总结特定历史文化氛围下所产生的服饰风格,包括其造型特点、款式细节特点、材质应用等。通过分析验证,这些英伦元素都和英伦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英伦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却是相互协调而又相互对峙的,就如传统优雅的英伦元素与随意激进的当代英伦元素之间的关系。元素作为服装的物质承载者,元素的性质和状态决定了服装的形态,在充分理解了英伦文化后,将这些散落的元素进行规整,按照:造型元素、结构元素、色彩元素、图案元素、材质元素、配饰元素等进行细分、研讨、总结。分析了解这些建立在不同风格下的传统元素,有助与设计者掌握其的显着特征,发掘其可借鉴的优势。通过对英伦元素从形成到确认到发展的过程的认知,了解到并无自始至终一成不变的元素,所有的元素都是随不同的时间、环境氛围的转变而加以转变。他们不会一成不变的出现在别的时间结点,而是会以更时尚、更适合这个时代生活的面貌再次出现。品牌英伦元素不论是应用于高级成衣品牌还是快速时尚品牌,经过对两者商品和所产生的文化以及商业价值比较,总结分析得出,二者都是成功的。前者的成功在于始终坚持传统英伦文化精神,将英伦文化融入品牌文化中,提炼典型英伦元素,并将这些提升改进后的英伦元素转化为品牌标识,具有很强的品牌和民族识别性。在之后漫长的品牌发展中,传统英伦元素的文化底蕴为高级成衣品牌提供了永不枯竭的设计源泉。快速时尚品牌的成功则在于坚持以时尚潮流为主导,根据不同的市场需要,对英伦元素做出正确的选择与筛选。且提升其的可流行性,以最简单易被消费者接受的服饰形式,赢得最大化的效益。对流行规律的分析,有助于了解英伦元素在21世纪女装设计中的流行传播方式与意义,证明英伦元素在信息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今女装设计应将流行的英伦元素融入到现代生活理念中,以符合潮流的样式、线条、色彩等新面貌重新演绎。这些经过删选、吸收、借鉴、提炼的英伦新流行元素,将与其他元素组合构成新的流行元素群,具有更普遍的应用性,有更好市场前景。
二、近代西方非主流服饰发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近代西方非主流服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嬉皮士”风格在当今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研究现状 |
五、课题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嬉皮士”概述 |
第一节 “嬉皮士”相关的概念 |
一、“嬉皮士” |
二、“嬉皮士”运动 |
三、“嬉皮士”文化 |
四、“嬉皮士”风格服饰 |
第二节 “嬉皮士”风格服饰的发展 |
一、60年代“嬉皮士”风格服饰 |
二、70年代“嬉皮士”风格服饰 |
三、90年代“嬉皮士”风格服饰 |
四、21世纪“嬉皮士”风格服饰 |
第三节 “嬉皮士”风格服饰流行因素分析 |
一、个人因素 |
二、社会因素 |
第二章 “嬉皮士”风格在当今服饰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
第一节 款式造型的表现形式 |
一、服装廓形设计 |
二、局部造型设计 |
三、整体搭配设计 |
第二节 色彩面貌的表现形式 |
一、非洲色彩面貌的设计 |
二、波西米亚色彩面貌的设计 |
三、印第安色彩面貌的设计 |
四、扎染色彩面貌的设计 |
第三节 图案要素的表现形式 |
一、图案风格的多样化 |
二、图案形式的创新性 |
第四节 材料肌理重构的表现形式 |
一、材料的印染设计 |
二、材料结构的再造设计 |
三、材料的装饰性设计 |
四、材料的组合设计 |
第三章 “嬉皮士”风格在当今服饰设计中的美学表现 |
第一节 “嬉皮士”风格服饰设计的个性美 |
一、遵循个体审美差异需求的表现 |
二、满足个性心理需求的表现 |
第二节 “嬉皮士”风格服饰设计的文化表达 |
一、遵循不同人群文化信仰的表达 |
二、遵循时代变迁下文化需求的表达 |
第三节 “嬉皮士”风格服饰设计的手法解析 |
一、不同“嬉皮士”元素的表达手法 |
二、不同“嬉皮士”主题的设计手法 |
第四章 “嬉皮士”风格对当下流行服饰设计的影响 |
第一节 服饰元素的个性化 |
一、拼贴元素设计 |
二、牛仔元素设计 |
三、流苏元素设计 |
第二节 服饰配件装饰的多样化 |
一、服饰配件设计 |
二、发型妆容设计 |
第三节 整体造型的趣味化 |
一、反传统、怪诞的设计 |
二、破坏性设计 |
三、突出“性”元素的设计表达 |
第五章 “嬉皮士”风格在服饰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
第一节 不同风格的碰撞设计 |
第二节 打破传统模式的元素重组设计 |
第三节 强调文化语境的情怀设计 |
第四节 服饰手法创新设计 |
一、视错法 |
二、量式堆叠法 |
三、结构移用法 |
第六章 “嬉皮士”风格服饰设计实践 |
第一节 毕业设计理念 |
第二节 毕业设计作品分析 |
第三节 毕业设计作品陈列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片来源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所获奖项 |
附录 |
致谢 |
(2)波普艺术影响下的街头风格服饰设计表达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1章 波普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
1.1 波普艺术的产生背景 |
1.2 波普艺术的发展过程 |
1.3 波普艺术的风格特征 |
1.4 波普艺术的文化内涵 |
第2章 街头风格服饰的兴起及设计流变 |
2.1 青年亚文化影响下的街头风格服饰 |
2.2 街头风格服饰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特征 |
2.3 当代街头服饰的多元风格表现 |
第3章 消费者对波普风街头服饰需求的市场调研分析 |
3.1 调研概述 |
3.1.1 调研意义 |
3.1.2 调研内容 |
3.1.3 调研方法 |
3.2 调研结果分析 |
3.3 调研小结 |
第4章 波普艺术在街头风格服饰中的设计表达 |
4.1 波普艺术在街头风格服饰中的风格表现 |
4.2 波普艺术在街头风格服饰中的设计手法 |
4.3 波普艺术在街头风格服饰中的设计内涵 |
4.4 波普艺术与街头风格服饰的相关性及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图片来源 |
附录 2:调查问卷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情况 |
硕士期间获得荣誉情况 |
致谢 |
(3)摇滚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
1.3.1 国内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1.3.2 国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摇滚文化概述 |
2.1 摇滚文化的概念和嬗变 |
2.1.1 摇滚文化的概念 |
2.1.2 摇滚文化的嬗变 |
2.2 摇滚文化的表现形式 |
2.2.1 主要外在表现 |
2.2.2 主要内在表现 |
2.3 摇滚文化的发展现状 |
第三章 20世纪60—90年代摇滚风格的出现和演变 |
3.1 布鲁斯摇滚的着装风格及其表现形态 |
3.2 华丽摇滚的着装风格及其表现形态 |
3.3 朋克摇滚的着装风格及其表现形态 |
3.4 重金属摇滚的着装风格及其表现形态 |
3.5 另类摇滚的着装风格及其表现形态 |
3.6 英伦摇滚的着装风格及其表现形态 |
第四章 摇滚风格的当代演绎 |
4.1 摇滚风格服装流行发展的原因 |
4.1.1 社会思潮的变动和亚文化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 |
4.1.2 摇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的促进作用 |
4.1.3 主流时尚与摇滚风格的相互影响 |
4.2 摇滚风格服装的发展轨迹 |
4.3 摇滚风格在服装设计要素中的体现 |
4.3.1 款式造型 |
4.3.2 面料材质 |
4.3.3 色彩搭配 |
4.3.4 图案配饰 |
4.4 当代摇滚风格服装品牌实例 |
4.4.1 当代国内摇滚风格服装品牌实例 |
4.4.2 当代国外摇滚风格服装品牌实例 |
第五章 摇滚风格服装的设计探索与实践 |
5.1 调查研究 |
5.2 设计定位 |
5.2.1 市场定位 |
5.2.2 产品风格定位 |
5.3 设计构思 |
5.3.1 设计灵感来源 |
5.3.2 构思草图 |
5.3.3 设计方案确定 |
5.4 成衣制作及检查 |
5.5 设计总结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七章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4)20世纪10年代中西方女装结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20世纪10年代跌宕不拘的中西方女装 |
2.1 中西方文化差异性---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
2.2 文化的交谈---中国女装的兼收并蓄 |
2.2.1 意识觉醒的时代背景 |
2.2.2 中国女装基本样貌 |
2.3 史更迭---女性时代的删繁就简 |
2.3.1 惴惴不安的时代背景 |
2.3.2 西方女装基本样貌 |
2.4 20世纪10年代中西方女装 |
2.4.1 20世纪初期中西方对人体美的不同认知 |
2.4.2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女装与中国人眼中的西方女装 |
2.4.3 中西方女装在交流借鉴中共同发展 |
第3章 弃之敝屣,解放天性---肚兜和紧身胸衣 |
3.120世纪初期的肚兜和紧身胸衣 |
3.1.1 废止?摒弃与释放 |
3.2 外在“形”分析 |
3.2.1 肚兜常见典型款式 |
3.2.2 紧身胸衣典型款式 |
3.3 内在结构比较 |
3.3.1 典型肚兜结构分析 |
3.3.2 紧身胸衣结构分析 |
3.3.3 二维与三维的趋同与存异 |
3.3.4 形制之差,观念之异 |
第4章 外形迥然,形制连属---袍服与连衣裙 |
4.1 中西方裁剪方式差异 |
4.2 袍的形制与结构 |
4.2.1 袍服发展与款式特点 |
4.2.1.1 20世纪10年代女性袍服的发展 |
4.2.1.2 袍服与旗袍的关系分析 |
4.2.1.3 20世纪10年代袍服的主要特点 |
4.2.2 典型袍服的结构分析 |
4.2.2.1 铁灰色漳缎线镶绲元宝领长袖旗袍结构分析 |
4.2.2.2 蓝蝴蝶花卉纹暗花绸大襟女夹袍 |
4.3 20世纪10年代连衣裙结构分析 |
4.3.1 西方连衣裙种类 |
4.3.2 连衣裙结构分析 |
4.4 内衣的结构对外衣造型的影响 |
4.5 中西方连属服装结构比较 |
第5章 变化多样,形制分体---袄裙和组合套装(ensemble ) |
5.1 袄裙形制与结构 |
5.1.1 袄裙与“文明新装”的关系 |
5.1.2 袄的款式特征及其结构分析 |
5.1.3 马面裙、百褶裙与套裙结构 |
5.2 套装形制与结构 |
5.2.1 套装种类与形制 |
5.2.2 衬衫款式与结构 |
5.2.3 外套款式与结构 |
5.2.3.1 男装衣领结构借鉴 |
5.2.3.2 男装腰身结构借鉴 |
5.2.3.3 男装袖子结构借鉴 |
5.2.3.4 制服化与徽章的符号化 |
5.2.4 半裙款式与结构 |
5.3 袄裙与套装的整体造型结构比较 |
第6章 巾帼当先,男女同途---中西方女性裤装 |
6.1 20世纪10年代汉族女裤结构 |
6.1.1 20世纪10年代女裤款式 |
6.1.2 汉族女裤结构分析 |
6.1.2.1 裤腰起翘量与拼裆角度的关系 |
6.1.2.2 裤筒外侧折线加长的推测分析 |
6.1.2.3 桃红素缎女单裤拼裆结构分析 |
6.2 20世纪10年代西方女裤结构 |
6.2.1 西方女裤发展 |
6.2.1.1 宗教与禁忌 |
6.2.1.2 渴望与无助 |
6.2.1.3 尝试与发展 |
6.2.1.4 湮灭与斗争 |
6.2.2 西方女裤款式 |
6.2.3 西方女裤结构 |
6.3 20世纪10年代中西女裤结构比较 |
6.3.1 借鉴男裤 |
6.3.2 造型比较 |
6.3.3 结构差异 |
第7章 追本溯源,自新之路 |
7.1 20世纪10年代中西方女装结构中的技术美 |
7.2 中西方女装结构相同之中的“不同” |
7.2.1 连袖结构 |
7.2.2 有裆之裤 |
7.2.3 开衩分析 |
7.2.4 带子功能 |
7.3 和合共生,守正出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中国服饰文化的伦理审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本课题主要观点及创新点 |
四、本课题研究思路及结构 |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一章 “垂衣裳而天下治”——服饰、伦理及审美 |
第一节 礼仪之邦 服饰之国 服饰的概念、功能及价值 |
一、服饰的概念及历史 |
二、服饰的功能及价值 |
三、服饰的功能与伦理 |
第二节 驱寒保暖 防身护体 服饰的自然功能之真 |
一、何以为真 伦理视域中“真”的价值特性 |
二、保护身体 服饰的自然功能之真 |
三、真由善立 服饰之真与伦理的契合 |
第三节 遮身蔽丑 明辨身份 服饰的社会功能之善 |
一、何以为善 传统伦理中“善”的价值特征 |
二、人文之善 传统伦理的“四大善德” |
三、遮丑辨身 服饰的社会功能与伦理的契合 |
第四节 真善为美 和谐共生 服饰审美与伦理的价值合一 |
一、美与审美 实践性美学观 |
二、二维性存在 服饰的伦理性与审美性 |
三、真善为美 服饰审美与伦理的价值合一 |
第五节 提倡共性 压抑个性 服饰审美与伦理的价值分离 |
一、求善伦理 传统伦理的价值定位与实践途径 |
二、真善统一 服饰审美的超然目标 |
三、矛盾斗争 服饰伦理与审美的价值分离 |
小结 |
第二章 “乃服衣裳”——传统服饰的伦理之维 |
第一节 “卦取乾坤”与“和谐自然” 易学服饰文化的伦理之维 |
一、“卦取乾坤”与“取象比类” |
二、“天人合道”与“服通神明” |
三、“至中和合”与“和谐自然” |
第二节 “天人合德”与“人衣合一” 儒学服饰文化的伦理之维 |
一、“天人合德”与“比德思维” |
二、“仁礼一体”与“文质彬彬” |
三、“圣人君子”与“人衣合一 |
第三节 “道法自然”与“被褐怀玉” 道学服饰文化的伦理之维 |
一、“道法自然”与“被褐怀玉 |
二、“超脱义利”与“个性自由” |
三、“返朴归真”与“大美无言” |
第四节 “功利主义”与“功利之美” 墨法服饰文化的伦理之维 |
一、“人性自然”与“粗布麻衣” |
二、“尊贤谋德”与“重质轻文” |
三、“功利主义”与“功利之美” |
小结 |
第三章 “以服明礼”——统服饰的道器之用 |
第一节 “君权神授”之冕服 |
一、冕服的形制及构成 |
二、冕服的伦理精神 |
第二节 “孝亲为仁”之丧服 |
一、丧服的类别及礼仪 |
二、丧服的伦理功能 |
第三节 “妻以夫贵”之女服 |
一、女服类别及其特点 |
二、女服的伦理特色 |
第四节 “上尊下卑”之官服 |
一、官服的形制及构成 |
二、官服的伦理之用 |
第五节 “贵贱有等”之民服 |
一、民服的类型和特点 |
二、民服的伦理色彩 |
小结 |
第四章 “反经合道”——服饰观念之于传统伦理之流变 |
第一节 从“以服通神”到“以服娱人”的认识之变 |
一、由皇冠到冕冠 |
二、由巫服到舞服 |
三、由五色到彩色 |
四、认识之变背后的伦理之辨 |
第二节 从“合乎礼规”到“合乎理性”的功能之变 |
一、由冠到巾(帽) |
二、由宽袖到窄袖 |
三、由裙裳到裤装 |
四、功能之变背后的伦理之变 |
第三节 从“峨冠博带”到“怪发乱服”的形式之变 |
一、衣冠楚楚与怪发乱服 |
二、峨冠博带与僧衣道袍 |
三、青黛素颜与浓妆艳抹 |
四、形式遽变背后的伦理之辨 |
第四节 从“正人心法”到“以俗为礼”的实践之变 |
一、三寸金莲与天然大脚 |
二、盛大冠礼与关门而冠 |
三、留头不留发与十从十不从 |
四、俗礼之辨背后的伦理之变 |
小结 |
第五章 “彰显个性”——近现代服饰的伦理转变 |
第一节 平等自由 服饰价值导向的转变 |
一、性别的平等 |
二、阶级的平等 |
三、身体的自由 |
四、服饰背后伦理基础的改变 |
第二节 肯定自我 服饰价值功能的转变 |
一、个性表达 |
二、自我肯定 |
三、时尚求美 |
四、服饰背后伦理精神的变革 |
第三节 简单实用 服饰价值标准的转变 |
一、实用为尊 |
二、简单为美 |
三、因人而宜 |
四、服饰背后伦理思潮的消涨 |
第四节 尊重差异 服饰伦理实践的转变 |
一、传统的保留 |
二、外来的吸收 |
三、创新的发展 |
四、服饰背后伦理共识的构建 |
小结 |
第六章 “时尚之辩”—当代服饰的伦理冲突及表现 |
第一节 何为时尚 传统与现代伦理观念的冲突 |
一、现象论述:从“帝王汤”说起 |
二、理论引申:传统与现代冲突中的时尚观 |
三、问题归结:封建主义的抬头 |
第二节 何为时尚 东方与西方伦理观念的交锋 |
一、现象论述:谈汉服的尴尬 |
二、理论引申:东方与西方交锋中的时尚观 |
三、问题归结:优秀传统的乏力 |
第三节 何为时尚 个性与共性的伦理博弈 |
一、现象论述:个性时尚之种种 |
二、理论引申:个性与共性相博弈的时尚观 |
三、问题归结:个人主义的滥觞 |
第四节 何为时尚 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对立 |
一、现象论述:我可以骚,你不可以扰 |
二、理论引申:公共与私人生活相对立的时尚观 |
三、问题归结:公共道德的缺失 |
小结 |
第七章 “道器合一”——当代服饰伦理的应然之维 |
第一节 尊重他人 服饰评价的“应然”之德 |
一、尊重着装对象的服饰传统 |
二、尊重着装对象的价值信仰 |
三、尊重着装对象的审美旨趣 |
第二节 彰显个性 服饰选择的应有之义 |
一、坚持人格独立原则 |
二、坚持自利利他原则 |
第三节 环保简约 服饰生产的适然之则 |
一、倡导环保的经营理念 |
二、推行简约的生活方式 |
第四节 以人为本 服饰设计的核心之道 |
一、坚持服饰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
二、坚持服饰风格与个人风格的统一 |
三、坚持服饰个体与整(群)体价值的统一 |
第五节 真善统一 服饰审美的永恒之理 |
一、以服饰的物质性基础为条件,以真见美 |
二、以服饰的“共善”精神为导向,“共善”育美 |
三、以真善合一为最高价值目标,实践求美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近代西方非主流服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非主流服饰概述 |
2 哈雷服饰的发展 |
3 嬉皮服饰的发展 |
4 朋克服饰的发展 |
5 结语 |
(7)亚历山大·麦昆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亚历山大·麦昆创作历程概述 |
1.1 生平研究 |
1.2 设计背景 |
1.2.1 回顾,让人重新发现时尚 |
1.2.2 时势,创造流行新势力 |
1.2.3 游戏,玩弄文化图腾 |
1.2.4 教育,孕育新生代设计 |
1.2.5 多元,丰富设计内涵 |
1.2.6 媒体,催化明星效应 |
1.2.7 置入,切进当代流行文本 |
1.3 创作阶段 |
1.3.1 早期创作——灰暗叛逆 |
1.3.2 中期创作——浪漫复古 |
1.3.3 晚期创作——折衷百变 |
1.3.4 “时尚来去匆匆,但风格永存” |
第二章 由亚历山大·麦昆代表作品探究其设计思想 |
2.1 亚历山大·麦昆的早期代表作品 |
2.1.1 毕业设计“开膛手杰克跟踪他的受害者”(Jack the Ripper Stalks His Victims) |
2.1.2 “包屁者” (bumsters)系列和“高原强暴”(Highland Rape)系列 |
2.1.3 “血魔”(The Hunger)系列和“但丁”(Dante)系列 |
2.1.4 “Bellmer la Poupée”系列和“弱肉强食的地方”(It's a Jungle Out There)系 列 |
2.2 亚历山大·麦昆的中期代表作品 |
2.2.1 纪梵希(Givenchy)时期的作品 |
2.2.2 唯美华丽的开端“No.13”系列和唯美哥特式的“VOSS”系列 |
2.2.3 由电影艺术启发下的“释放”(Deliverance)系列和“游戏而已”(It’s Only a Game)系列 |
2.2.4 巅峰之作“克洛登的寡妇”(Widows of Culloden)系列 |
2.3 亚历山大·麦昆的晚期代表作品 |
2.3.1 向伊莎贝拉·布罗 (Isabella Blow)致敬的“天使之翼”(La Dame Bleue)系 列 |
2.3.2 “自然的区别,非自然的选择”(Natural Distinction,Un-Natural Selection)系列与“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Plato’sAtlantis)系列对生命与生存的思考 |
2.3.3 忧郁美的怪诞呈现——2009-2010 秋/冬“丰收号角”(The Horn of Plenty) 系列 |
2.3.4 辞世“遗言”——2010 年秋/冬“天使与魔鬼”(Angels and Demons)系列 |
2.4 亚历山大·麦昆的设计语言归纳和设计思想总结 |
2.4.1 设计语言归纳 |
2.4.2 设计思想总结 |
第三章 亚历山大·麦昆设计的艺术性特征 |
3.1 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判断 |
3.2 亚历山大·麦昆设计的艺术性的出发点 |
3.2.1 哲学式的艺术思考 |
3.2.2 叙事性的艺术创作 |
3.2.3 刺激型的艺术表现 |
3.3 亚历山大·麦昆设计中的艺术性的总体风格 |
3.3.1 挑战传统——大胆的“破坏”和“否定” |
3.3.2 看似矛盾的完美混搭 |
3.3.3 无处不在的创意设计 |
3.3.4 高科技要素和谐的艺术化设计 |
3.4 亚历山大·麦昆设计中的艺术性的表现主题 |
3.4.1 典型主题设计 |
3.4.2 表现主题的设计内容 |
3.4.3 小结——多样性的感官效果 |
3.5 亚历山大·麦昆设计中的艺术性的表现手法 |
3.5.1 超现实主义与解构主义的表现手法 |
3.5.2 浪漫主义与女性主义的表现手法 |
3.5.3 波普艺术与折衷主义的表现手法 |
3.5.4 小结 |
第四章 亚历山大·麦昆对时装设计发展的启示及思考 |
4.1 非传统的设计和引人争议的表现手法反击商业化的时尚产业 |
4.1.1 反传统的设计风格影响了整个时装界 |
4.1.2 戏剧化时装展示震撼了传统的时装展示 |
4.1.3 对本土文化的执着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
4.1.4 引领无数设计师创建属于自己的产品系列 |
4.2 高级时装街头化的有力推手 |
4.3 前瞻性的理念引领时尚走向 |
4.4 由亚历山大·麦昆延伸到时装设计界的极限畸形现状探讨 |
4.4.1 被畸形化的大众审美和时装设计目的 |
4.4.2 被忽略的设计责任和设计伦理 |
4.4.3 对畸形现状的反思 |
4.5 对先锋时装设计的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附录: 图片来源 |
致谢 |
(8)反叛与美—二十世纪西方摇滚着装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摇滚乐与摇滚乐着装的定义 |
1.1.2 摇滚乐与摇滚乐着装的关系 |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3.1 摇滚乐着装研究的意义 |
1.3.2 摇滚乐着装研究在服装设计中的借鉴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摇滚乐及其着装与青年亚文化的关系 |
2.1 青年亚文化的概念及发展 |
2.1.1 青年亚文化的概念 |
2.1.2 青年亚文化的发展演变 |
2.2 摇滚乐及其着装研究之于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意义 |
2.2.1 研究青年亚文化的意义 |
2.2.2 摇滚乐及其着装与青年亚文化的关系 |
2.2.3 摇滚乐着装研究对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意义 |
第3章 不同年代摇滚发展史及其着装研究 |
3.1 摇滚早年一一布鲁斯摇滚及其着装的意义研究 |
3.1.1 二十世纪60年代的社会背景 |
3.1.2 布鲁斯摇滚乐特征 |
3.1.3 布鲁斯摇滚的着装行为与形态研究 |
3.2 发光发热一一华丽摇滚及其着装的意义研究 |
3.2.1 二十世纪70年代早期的社会背景 |
3.2.2 华丽摇滚乐特征 |
3.2.3 华丽摇滚的着装行为与形态研究 |
3.3 黑暗的一代一一朋克摇滚及其着装的意义研究 |
3.3.1 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的社会背景 |
3.3.2 朋克摇滚乐的特征 |
3.3.3 朋克摇滚的着装行为与形态研究 |
3.4 永不言败一一重金属摇滚及其着装的意义研究 |
3.4.1 二十世纪80年代的社会背景 |
3.4.2 重金属摇滚乐的特征 |
3.4.3 重金属摇滚的着装行为与形态研究 |
3.5 颓唐之人一一另类摇滚及其着装的意义研究 |
3.5.1 二十世纪90年代早期的社会背景 |
3.5.2 另类摇滚乐的特征 |
3.5.3 另类摇滚的着装行为与形态研究 |
3.6 少年心气一一英伦摇滚及其着装的意义探宄 |
3.6.1 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的社会背景 |
3.6.2 英伦摇滚乐的特征 |
3.6.3 英伦摇滚的着装行为与形态研究 |
第4章 摇滚乐着装在设计中的应用 |
4.1 摇滚乐着装的设计应用 |
4.1.1 摇滚乐历史上的摇滚着装设计实例 |
4.1.2 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摇滚元素应用 |
4.2 摇滚乐着装应用于现代设计的规则浅析 |
4.2.1 作为元素的应用 |
4.2.2 作为风格的应用 |
第5章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朋克元素在现在奢侈品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论文研究内容 |
1.2.2 论文研究方法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难点 |
1.5 相关界定 |
1.5.1 奢侈品服饰的定义 |
1.5.2 朋克的定义 |
1.5.3 朋克元素的定义 |
1.6 研究框架及结构 |
2. 现代奢侈品服饰分析研究 |
2.1 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奢侈品服饰范畴 |
2.1.1 调研目的与方法 |
2.1.2 调研对象基本信息分析 |
2.1.3 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奢侈品服饰的范畴分析 |
2.1.4 调研结果分析 |
2.2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着装心理分析 |
2.2.1 设计的需求 |
2.2.2 材质的需求 |
2.2.3 制作工艺的需求 |
2.2.4 价格的需求 |
2.2.5 文化情感的需求 |
2.3 现代奢侈品服饰的发展特点 |
2.3.1 全面了解目标客户群 |
2.3.2 把握流行走向 |
2.3.3 提高保护环境资源的意识 |
2.4 本章小结 |
3. 朋克风格元素解析 |
3.1 朋克的兴起 |
3.1.1 朋克的概念 |
3.1.2. 朋克文化的形成 |
3.1.3 朋克风格服饰的兴起 |
3.2 朋克服饰元素解析 |
3.2.1 款式 |
3.2.2 色彩与图案 |
3.2.3 面料再造 |
3.2.4 装饰元素和配饰 |
3.3 朋克风格服饰流行演变 |
3.3.1 70、80年代朋克风格服饰 |
3.3.2 90年代以后的朋克风格服饰 |
3.4 本章小结 |
4. 朋克元素在现代奢侈品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4.1 现代奢侈品服饰加入朋克元素的设计意义 |
4.1.1 传播文化的意义 |
4.1.2 推动奢侈品服饰演化的意义 |
4.2 在现代奢侈品服饰中加入朋克元素的设计原则 |
4.2.1 依据市场对设计要素的关注点做重点设计 |
4.2.2 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 |
4.3 朋克元素在现代奢侈品服饰中的结合点 |
4.3.1 传承经典法 |
4.3.2 风格结合法 |
4.3.3 颠覆法 |
4.4 朋克元素在现代奢侈品服饰中的设计方法研究 |
4.4.1 造型上的设计方法 |
4.4.2 材质上的设计方法 |
4.4.3 色彩上的设计方法 |
4.4.4 图案上的设计方法 |
4.4.5 装饰细节上的设计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5. 着眼于中国奢侈品服饰消费市场的实际案例分析 |
5.1 市场接受度调研分析 |
5.1.1 调研内容 |
5.1.2 调研结论分析 |
5.2 朋克风格奢侈品服饰设计流程 |
5.3 以宝缇嘉(Bottega Veneta)男装为例加入朋克元素的设计假设 |
5.3.1 品牌介绍 |
5.3.2 设计假设的目的 |
5.3.3 设计提案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前景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录 |
(10)英伦元素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创新点 |
1.4.1 以文化为主线 |
1.4.2 对英伦元素概念的重新界定和思考 |
1.4.3 将英伦元素与当代女装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 |
1.5 课题研究方法 |
1.5.1 文献搜索法 |
1.5.2 图片资料分析法 |
1.5.3 实地考察 |
1.5.4 图释说明研究方法 |
2. 英伦文化综述 |
2.1 传统英伦文化综述 |
2.1.1 英国绅士文化 |
2.1.2 英国贵族文化之维多利亚时期 |
2.1.3 英国贵族文化之爱德华时期 |
2.1.4 苏格兰传统服饰文化 |
2.1.5 总结传统英伦文化 |
2.2 当代英伦"青年亚文化"综述 |
2.2.1 当代英伦"青年亚文化"之"特迪男孩"(TEDDY BOYS&GIRLS)形象 |
2.2.2 当代英伦"青年亚文化"之"摩登族"(MOD)形象 |
2.2.3 当代英伦"青年亚文化"之朋克文化 |
2.2.4 综述总结当代英伦"青年亚文化" |
3. 英伦元素的分析与应用 |
3.1 服装设计元素 |
3.1.1 设计元素的概念 |
3.1.2 女装设计元素的构成 |
3.1.3 女装设计中英伦元素的分类 |
3.2 英伦元素形态分类 |
3.2.1 造型元素 |
3.2.2 图案元素 |
3.2.3 材质元素 |
3.2.4 色彩元素 |
3.2.5 款式结构元素 |
3.2.6 配饰元素 |
3.3 小结 |
4. 英伦元素在当今时装中的应用现状 |
4.1 英国高级成衣品牌产品分析 |
4.1.1 典型英伦元素在品牌Burberry中的应用 |
4.1.2 典型英伦元素在品牌Vivienne Westwood中的应用 |
4.1.3 典型英伦元素在品牌Paul Smith中的应用 |
4.1.4 典型英伦元素在品牌Alexander McQueen中的应用 |
4.2 英国快速时尚品牌产品分析 |
4.2.1 典型英伦快速时尚品牌Topshop简介 |
4.2.2 英伦元素在品牌Topshop中的应用 |
4.3 英国高级成衣品牌与快速时尚品牌对英伦元素应用的异同分析 |
4.3.1 英国高级成衣品牌对英伦元素应用综述 |
4.3.2 英国快速时尚品牌对英伦元素应用综述 |
4.3.3 传统英伦元素在高级成衣品牌与快速时尚品牌中的差异对比(表4-1) |
4.3.4 当代英伦元素在高级成衣品牌与快速时尚品牌中的差异对比(表4-2) |
4.4 小结 |
5. 21世纪英伦元素的流行传播 |
5.1 流行理论 |
5.1.1 流行定义 |
5.1.2 流行的规律 |
5.1.3 21世纪流行出现的新特点 |
5.2 英伦元素在流行中的传播作用 |
5.2.1 传递流行信息 |
5.2.2 形成流行风格 |
5.2.3 确立流行样式 |
5.3 流行英伦元素的具体应用 |
5.3.1 吸收与借鉴 |
5.3.2 创新 |
5.3.3 风格化元素的应用 |
5.4 总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近代西方非主流服饰发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嬉皮士”风格在当今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杨妍. 苏州大学, 2019(04)
- [2]波普艺术影响下的街头风格服饰设计表达与应用研究[D]. 韦宝宝. 苏州大学, 2017(04)
- [3]摇滚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D]. 杨斯典. 天津科技大学, 2017(03)
- [4]20世纪10年代中西方女装结构比较[D]. 张腾. 北京服装学院, 2016(07)
- [5]中国服饰文化的伦理审视[D]. 蒋建辉. 湖南师范大学, 2015(04)
- [6]近代西方非主流服饰发展研究[J]. 刘文. 艺术科技, 2014(07)
- [7]亚历山大·麦昆的设计研究[D]. 李橙. 苏州大学, 2014(11)
- [8]反叛与美—二十世纪西方摇滚着装史研究[D]. 杨林声. 北京服装学院, 2013(04)
- [9]朋克元素在现在奢侈品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郭随时. 东华大学, 2012(07)
- [10]英伦元素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 夏婧. 东华大学,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