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篦麻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赵国权[1](2021)在《液体肥料对工业大麻生长及大麻素含量影响》文中研究表明
习嘉民,谭施北,郑金龙,习金根[2](2019)在《浅析剑麻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要分析了剑麻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展望研究剑麻高产栽培理论基础、探索剑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始终是剑麻产业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禄,谭施北,习金根,陈河龙,阮耀礼,方石桂,吴伟怀,郑金龙,黄兴,梁艳琼,贺春萍,易克贤[3](2019)在《山地剑麻高产栽培技术探析》文中指出为总结山地剑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和生产经验,促进剑麻高产稳产,以广西国有农垦东方农场为研究对象,从种苗繁育、麻田开垦与定植、田间管理与施肥、病虫草害防控、叶片收获与加工、废弃物利用和行间间作7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认为: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繁育健壮种苗、开垦梯田、小行麻渣覆盖施肥、严格防控病虫草害、适时割叶、充分利用废弃物等,剑麻高产栽培主要存在部分种苗质量差、山地机械化施肥困难、粉蚧防控难、缺乏收割机械问题。
佘玮,崔国贤,杨瑞芳,揭雨成,邢虎成,欧阳西荣[4](2018)在《浏阳苎麻高产示范基地“369高产创建工程”实施报告》文中研究说明"369高产创建工程"是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提出的高产要求,是促使我国麻类科研人员培育出高产、优质的苎麻,促进我国麻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简述了浏阳苎麻高产示范基地对中苎1号实施"369高产创建工程"的相关情况,讨论了我国苎麻产业中间环节尚存在的问题,针对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结果表明:中苎1号全年纤维产量达到345.5 kg/667 m2,干麻叶产量达560.9 kg/667m2,干麻骨产量达1 095.8 kg/667 m2,完成了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369高产创建工程"的任务要求。
李莉,杨智,廖东海,向平,黎绣凤,董国云[5](2017)在《武陵山区山坡地苎麻高产高效栽培示范总结》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苎麻副产物饲料化和麻骨食用菌基质化等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对苎麻的栽培提出了新的要求。2011年起,张家界苎麻试验站在张家界市永定区后坪镇荷花村山坡地开展苎麻高产栽培示范,2014年经现场测产验收,原麻、麻叶、麻骨产量分别达到231.77、474.08、709.10 kg/667 m2,分别达到"248"测产目标的115.88%、118.50%、88.64%,基本达到预测目标产量。结果表明,苎麻适合在武陵山区山坡地种植,并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
魏国江,郭梦桥,王晓飞,程薪宇,肖宇,关向军,徐海军,潘冬梅,刘淑霞[6](2017)在《盐渍化土壤汉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文中指出2014年开展了"盐渍化土壤汉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的研究。试验在大庆市星火牧场进行,土壤为盐渍化土壤,试验以优良品种"火麻一号"为前提,以当地自然条件为依据,对传统技术和创新技术进行优化与集成,开展大面积示范和对比试验,分析汉麻主要生物性状、生长动态和产量,并进行栽培模式研究,建立了盐渍化土壤汉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为盐渍化土壤汉麻高产、稳产、高效栽培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许峰[7](2014)在《抗战时期贵州山地农业开发研究》文中认为贵州平均海拔1100米,主要由低山、宽谷和浅盆组成;贵州“地无三里平”,山原、山地约占贵州全省总面积的87%,丘陵占10%,盆地(坝子)、河谷台地和平原仅占3%。山地多而平地少,历史上粮食产区主要集中在农业条件较好的平坝地区,耕地面积有限,“八山一水一分田”。贵州高原植被和土壤类型多样,为发展多种农林业经营提供了条件,但由于长期以来自然和人为因素水土流失、土性偏劣、熟化程度不高等现象较为普遍。尽管明代以来贵州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改进耕作制度与耕作技术,推广牛耕,改进农具,兴修水利、引进和推广新的作物品种等方面,但到了清末民初,西方现代农业科技传入中国,加快了中国农业近代化的步伐,然而在偏远的贵州山区,生产工具及技术继续维持原状,农业处于基本停止状态。同时,分析为什么贵州农业会在抗战时期迎来发展“黄金期”。一是国民政府和本省政府从政治的角度考量,特别重视战时农业的开发,为之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经费支持和人才支持,二是前方战事的“军需”和内迁人口的“民用”对贵州农业提出了严峻要求,三是本省工矿业的发展对原材料的需求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开发体系的建立和农业普查的开展。前者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农业政策的制定。我们可以称之为农业开发的顶层设计。后者则是为了掌握贵州山地农业的基本状况,所进行的摸“家底”行动,这是技术本土化的重要前提。本文特别对省农改所的人员及其构成作了简要考察。平原型的农业技术“拿来”到山地型的贵州后,肯定有一个“水土不服”的过程。这就需要根据调查的结果对引进的改良种子进行区域试验,将适宜、高产、少病害的种子选出来。本章分别从粮食作物的育种试验、经济作物的育种试验和病虫害防治试验三个方面来展开。本文重点考察了如何把优选出来的良种送到乡下并被农民接受,这一过程称为“技术下乡”。这主要依靠农业推广人员尤其是县农业推广所的推广人员去完成这项工作。因此,首先就要完成推广员的训练和任用工作,试图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推广员队伍。紧接着考察农业推广员所采取的主要的推广方法。再次,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试图回到推广现场去看看各推广主体在其间的心态和行为。至此,农业改进的“三部曲”已走完,这一流程表明,贵州传统的“经验型”农业开始向现代“实验型”农业转型。基于农业推广对土地资源提出的新要求,贵州省采取多种措施来增加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推广冬耕是以“时间换空间”,即提高复种指数,把冬季闲置的田地充分利用起来,种植冬作,如小麦、油菜等。垦荒则是扩大种植面积的传统手段,不过已经摆脱了过去“刀耕火种”式的垦荒。乡镇造产则是以增加乡镇财力推进新县制为目的的一种行为,一般有垦荒、春季造产(春耕)、冬季造产(冬耕)等形式。减糯增籼是将舍低产作物改种高产作物的一种方式,主要针对是黔东南民族地区的糯稻区。虽然少数民族爱吃糯食,但因糯稻产量低,故政府强制推行用籼稻替代糯稻,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解决灌溉问题,贵州省还进行了农田水利建设。这一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有几个特点:第一,虽然多河流,多地表水,却因喀斯特地貌而留不住水,因此,贵州的农田水利设施绝大部分是为灌溉而建,因排洪而建者极少;第二,贵州高原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农田分布的分散性,决定了贵州兴建大型农田水利设施的难度太大,故贵州的农田水利建设以小型水利工程为主,如筑堤、筑堰、挖塘、推广龙骨车水车等;第三,战时贵州修筑的几个大型农田水利工程,是贵州第一次采用现代工程技术,依据科学原理,遵循科学程序而建成的。农村合作金融为贵州农业开发所提供的资金支持。从机构上,建立了从中央、省、县、乡、(联)保的五级金融网,依托这一网络,将农贷资金输送到农民手中,用于生产性事业如赎地、购买农具、购买耕牛、购买种子、购买肥料等。这些低息的农业贷款资金流向农村,对缓解贵州农村金融枯竭、维持农业的简单再生产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高利贷的猖獗。但是,农村合作金融受益者大多为中等以上的家庭,而最需要贷款的低收入家庭,则较少或较难享受到合作金融的好处。最后,总结战时贵州山地农业开发的绩效与不足。通过案例和数据说明:这一时期贵州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业发展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农民生活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这种这种高歌猛进的跨越式增长,是脆弱的增长,尤其是随着战事结束,人员、资金、技术的回流,对贵州农业造产重大挫折,故这一时期的农业开发对贵州摆脱农村经济的困境没有起到根本作用。
潘其辉,刘上信,高海军,龚秋林,陈勇玲,王富强,陈晓蓉,林敏荣,欧阳爱平,刘灵燕[8](2014)在《宜春苎麻试验站2013年苎麻高产高效种植示范与多用途效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苎麻高产高效种植是以多用途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有别于传统的苎麻以收获韧皮纤维为主的种植模式。通过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实施,提高单位面积苎麻纤维产量、苎麻嫩茎叶产量和麻骨产量,开发苎麻嫩茎梢叶青贮喂肉牛、麻骨麻屑栽培食用菌的用途,大幅度提高苎麻生产的经济效益。
林婉玲[9](2014)在《福建省农户采用麻菜新品种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福建省农户采用麻菜新品种—福农1号的意愿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概述国内外关于黄麻和农户采用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接着利用问卷调查法和入户访谈法等方法了解福建省麻菜新品种推广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使用农业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知识评价麻菜新品种福农1号的经济效益,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介绍,以此来评估推广麻菜的市场前景。在确保推广麻菜具有市场前景的基础上,根据已往所学的农业推广理论知识对可能影响福建省农户采用麻菜新品种—福农1号的因素进行推测,主要从农户个人因素、家庭因素、新品种层面因素和推广层面因素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为更全面、准确地找出影响农户采用麻菜新品种的因素,本文将上述四大类影响因素细化为21个特征变量。本文的主体部分是针对影响福建省农户采用麻菜新品种—福农1号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列联表分析,找出影响农户采用麻菜新品种—福农1号的相关因素,剔除不相关的因素;然后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显着影响农户采用麻菜新品种—福农1号的因素进行研究,找出显着影响农户采用麻菜新品种—福农1号的因素。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优化推广麻菜新品种—福农1号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其要想推动麻菜新品种的扩散,需采取如下五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大对麻菜综合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麻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加大宣传,提高人们对麻菜的认知度;三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四是推动麻菜规模化种植;五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秦成[10](2013)在《探讨剑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文中指出剑麻,是一种常见的龙舌兰属植物,它是多年生叶纤维作物,也是当今世界用量最大,范围最广的一种硬质纤维。可广泛应用于渔航、工矿、运输等所需的各种规格绳索,同时剑麻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本篇文章主要对于剑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展开研究探讨,进一步了解认识到剑麻高产的重要意义所在。
二、篦麻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篦麻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2)浅析剑麻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剑麻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
2 剑麻栽培技术研究展望 |
(3)山地剑麻高产栽培技术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东方农场高产剑麻产量概况 |
2 剑麻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
2.1 种苗繁育 |
2.2 麻田开垦与定植 |
2.3 田间管理与施肥 |
2.4 病虫草害防控 |
2.5 叶片收获与加工 |
2.6 废弃物利用 |
2.7 剑麻行间间作 |
3 小结 |
(4)浏阳苎麻高产示范基地“369高产创建工程”实施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浏阳苎麻高产示范基地概况 |
2“369”高产创建工程的测产方法 |
2.1 取样点选择 |
2.2 种植密度调查 |
2.3 产量测定 |
2.4 经济性状调查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测产工作前期基础数据 |
3.2 中苎1号的产量性状 |
3.3 中苎1号的经济性状 |
4 讨论 |
(5)武陵山区山坡地苎麻高产高效栽培示范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
1.1 生产园地 |
1.2 土地整理 |
1.3 重施底肥 |
1.4 苗木栽植 |
1.5 肥水管理 |
1.6 及时破杆 |
1.7 病虫害防控 |
1.8 冬培管理 |
1.9 收麻剥麻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取样及测产方法 |
2.2.1 选点取样 |
2.2.2 产量测定 |
2.2.3 经济性状调查 |
3 测产结果 |
3.1 测产时间 |
3.2 产量测定结果 |
3.3 产量构成因素调查结果 |
3.4 原麻增产潜力 |
4 小结与展望 |
(6)盐渍化土壤汉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区基本情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3.1 大面积示范 |
1.3.2 大区对比试验 |
1.3.3 调查项目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大面积示范结果与分析 |
2.1.1 生育期 |
2.1.2 大面积示范的出苗和保苗情况 |
2.1.3 大面积示范的生长速度 |
2.1.4 大面积示范的室内考种结果 |
2.1.5 汉麻原茎和长麻产量 |
2.2 大区对比试验结果分析 |
2.2.1 大区对比试验生育期 |
2.2.2 大区对比试验出苗率、死苗率 |
2.2.3 大区对比农艺性状 |
2.2.4 大区对比试验产量结果 |
3 盐渍化土壤汉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
3.1 选择耐盐碱优良品种 |
3.2 选地、轮作与整地 |
3.3 种子精选和包衣处理 |
3.4 播种方式及播种 |
3.5 测土施肥 |
3.6 化学除草 |
3.6.1 封闭化学除草: |
3.6.2 苗后化学除草 |
3.7 生物及化控技术 |
3.8 合理的群体密度 |
3.9 汉麻种植的机械化 |
(7)抗战时期贵州山地农业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旨趣 |
二、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四、相关概念界定与重难点问题 |
五、框架结构与主要内容 |
六、主要史料及利用介绍 |
第一章 抗战时期贵州山地农业开发的背景分析 |
第一节 贵州山地自然条件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明代以来贵州农业发展概况 |
第三节 抗战军兴与贵州山地农业开发 |
第二章 健全农事机构,开展农业调查 |
第一节 贵州省农业改进所的成立 |
一、职责和任务 |
二、组织机构沿革 |
三、人员的构成和选任 |
四、经费来源 |
第二节 县农业推广所的设置 |
第三节 其他农事机构的设立 |
一、区农场 |
二、农会 |
三、省农田水利贷款委员会等 |
四、完备的农业推广体系——横向与纵向的比较 |
第四节 开展农业调查 |
一、调查的步骤 |
二、调查的内容 |
三、调查的特点 |
第三章 引进现代农技,提高农产质量 |
第一节 粮食作物的育种试验——以水稻、小麦为例 |
一、水稻育种试验 |
二、小麦育种试验 |
第二节 经济作物的育种试验—以烟草、棉花为例 |
一、烤烟育种试验 |
二、棉花育种试验 |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试验 |
第四章 加强农业推广,促进技术下乡 |
第一节 推广人员的训练与任用 |
一、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 |
二、训练之目的 |
三、人员的招考 |
四、训练的内容 |
五、训练人员之任用及待遇 |
第二节 农业推广的主要方式 |
一、培训式推广 |
二、示范性推广 |
三、竞赛式推广 |
四、合作式推广 |
五、走访式推广 |
六、传媒型推广 |
第三节 “技术下乡”的宏观观察——以小麦推广为例 |
第四节 “技术下乡”的微观观察——基层推广员眼中的推广现场 |
第五章 开发土地资源,提高利用价值 |
第一节 推广冬耕 |
第二节 号召垦荒 |
第三节 乡镇造产 |
一、乡镇造产及其异化 |
二、乡镇造产与农业开发 |
三、乡镇造产的流弊和式微 |
第四节 减糯增籼 |
第六章 兴修农田水利,开发水利资源 |
第一节 贵州自然灾害的特殊性 |
第二节 战时贵州农田水利事业概述 |
第三节 战时贵州农业水利工程的兴修 |
一、各县对兴修水利的态度及省农贷会的原则 |
二、大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 |
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 |
四、战时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局限 |
第七章 力促农贷事业,激活农村金融 |
第一节 战时贵州农村金融网的建立 |
第二节 贵州省农村合作金融与农业开发 |
一、合作社资金来源与经营情况 |
二、合作金融教育 |
三、合作金融如何下乡——一个农贷机构职员的观察 |
四、合作金融的几个特点 |
五、合作社借款用途 |
六、合作金库的汇兑业务 |
第三节 战时农村合作金融的衰落 |
一、贵州农村合作金融的显着成效和迅速衰落 |
二、贵州农村合作金融的弊端 |
第八章 抗战时期贵州山地农业开发的绩效与不足 |
第一节 抗战时期贵州山地农业开发的绩效评估 |
一、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 |
二、贵州农业发展质量的提高 |
三、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 |
第二节 抗战时期贵州山地农业开发的不足之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8)宜春苎麻试验站2013年苎麻高产高效种植示范与多用途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苎麻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 |
1.1 选择高产优质增产潜力强的“中苎1号”苎麻品种 |
1.2 设计高产高效种植方式与密度 |
1.3 采用苎麻嫩梢扦插快速繁殖技术 |
1.4 高产高效配套关键栽培技术 |
1.4.1 早管促早生快发、蔸壮苗健、平衡增产 |
1.4.2 科学施肥 |
1.4.3 应用4BM—260型苎麻剥麻机剥麻 |
1.4.4 灾害性气候的防护 |
2 苎麻高产高效示范的经济性状与产量 |
2.1 三季麻经济性状 |
2.2 三季麻产量 |
3 苎麻高产高效示范的经济效益分析 |
3.1 苎麻纤维增产的经济效益 |
3.2 苎麻的嫩茎梢叶作为蛋白质饲料利用的经济效益 |
3.3 麻骨麻屑用作食用菌培养基原料的经济效益 |
4 苎麻高产高效种植与多用途“369”模式将推动我国苎麻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
(9)福建省农户采用麻菜新品种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1.2.1 国内外对黄麻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对黄麻营养价值的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对农户采用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1.2.3.1 农户层面的因素 |
1.2.3.2 家庭层面的因素 |
1.2.3.3 新品种层面的因素 |
1.2.3.4 推广层面的因素 |
1.2.4 农户采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
1.3 本项目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
2 福建省麻菜新品种推广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2.1 福建省麻菜新品种推广现状 |
2.1.1 福建省麻菜新品种的种植主体是公司,散户种植少 |
2.1.2 福建省麻菜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力度增强 |
2.1.3 麻菜的销售途径多样 |
2.2 福建省麻菜新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 |
3. 麻菜新品种福农1号市场开发前景分析 |
3.1 从经济的角度看,麻菜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并具有良好的风险规避能力 |
3.1.1 麻菜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
3.1.2 麻菜具有良好的风险规避能力 |
3.2 从品种自身的角度来看,麻菜营养价值高并具有具有高产、易栽培和易管理的特点,市场前景广阔 |
3.2.1 麻菜的营养价值极高 |
3.2.1.1 麻菜的膳食纤维含量高 |
3.2.1.2 麻菜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丰富 |
3.2.1.3 麻菜的维生素含量高 |
3.2.1.4 麻菜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
3.2.2 麻菜具有高产、易栽培和易管理等特点 |
3.3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食品备受青睐 |
4. 农户采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及模型选择 |
4.1 影响因素及选取的变量 |
4.1.1 农户个人因素 |
4.1.2 家庭特征 |
4.1.3 新品种层面的因素 |
4.1.4 推广层面的因素 |
4.2 模型选择 |
4.2.1 r×c列联表 |
4.2.2 显着性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
5. 调查区域及样本基本情况 |
5.1 调查区域基本情况 |
5.2 样本基本情况 |
6. 福建省市农户采用麻菜新品种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6.1 农户采用麻菜新品种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6.1.1 农户个人因素相关性分析 |
6.1.2 家庭因素相关性分析 |
6.1.3 新品种层面因素相关性分析 |
6.1.4 推广层面因素相关性分析 |
6.2 显着性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7 促进农户采用麻菜新品种福农1号的建议 |
7.1 加大对麻菜综合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麻菜产品的附加值 |
7.2 加大宣传,提高人们对麻菜的认知度 |
7.3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素质 |
7.4 推动麻菜规模化种植 |
7.5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致谢 |
(10)探讨剑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剑麻生长以及收获的基本情况 |
2 剑麻高产栽培的推广重要意义 |
3 剑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
4 结语 |
四、篦麻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液体肥料对工业大麻生长及大麻素含量影响[D]. 赵国权.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浅析剑麻栽培技术[J]. 习嘉民,谭施北,郑金龙,习金根. 热带农业工程, 2019(06)
- [3]山地剑麻高产栽培技术探析[J]. 陈禄,谭施北,习金根,陈河龙,阮耀礼,方石桂,吴伟怀,郑金龙,黄兴,梁艳琼,贺春萍,易克贤. 热带农业工程, 2019(02)
- [4]浏阳苎麻高产示范基地“369高产创建工程”实施报告[J]. 佘玮,崔国贤,杨瑞芳,揭雨成,邢虎成,欧阳西荣. 湖南农业科学, 2018(02)
- [5]武陵山区山坡地苎麻高产高效栽培示范总结[J]. 李莉,杨智,廖东海,向平,黎绣凤,董国云. 中国麻业科学, 2017(05)
- [6]盐渍化土壤汉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J]. 魏国江,郭梦桥,王晓飞,程薪宇,肖宇,关向军,徐海军,潘冬梅,刘淑霞. 中国麻业科学, 2017(03)
- [7]抗战时期贵州山地农业开发研究[D]. 许峰.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1)
- [8]宜春苎麻试验站2013年苎麻高产高效种植示范与多用途效益分析[J]. 潘其辉,刘上信,高海军,龚秋林,陈勇玲,王富强,陈晓蓉,林敏荣,欧阳爱平,刘灵燕. 中国麻业科学, 2014(04)
- [9]福建省农户采用麻菜新品种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 林婉玲.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 [10]探讨剑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J]. 秦成. 农业与技术,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