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角色模型软件工程方法的MOPSS分析与设计

基于角色模型软件工程方法的MOPSS分析与设计

一、基于角色模型软件工程方法的MOPSS分析与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管青[1](2021)在《沙盘模拟式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学生社会经历少和动手能力薄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团队协作的沙盘模拟式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特点和优势、教学评价方法。

黄振华,刘翠焕,张波,张丽娟,张鹏绚,刘萌[2](2021)在《基于软件工程过程的模拟实践教学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软件工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核心课程。基于SimSE游戏的软件工程过程与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应用以满足《软件工程》的实战化授课需求,也为后期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必要的支撑和参考。

宋宇航[3](2021)在《基于Flink的信贷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6年普惠金融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国以来,中国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在政策上推进普惠金融战略的发展,逐步落实各项优惠措施,力求建立起为社会上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方便、平等的金融服务体系。尽管我国普惠金融战略的推进非常迅速,但受到金融资本固有的趋利特性的影响,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对于普惠金融重点关注对象,相关信用体系大部分缺失,并且建设较为困难;同时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客户为大中型企业,面向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业务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导致以往的信贷风险评估规则不适用于当前形式下的信贷业务。在上述背景下,本文结合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了经典集成学习模型在普惠金融背景下的信贷风险评估应用场景的缺陷和不足,然后本文将信息熵理论和代价矩阵引入Stacking集成模型,提出了适用于普惠金融信贷风险评估场景的EC-Stacking模型以及信贷风险评估过程中代价矩阵的计算方法。随后本文采用LendingClub公司2016和2017两个年度共约90万条的信贷数据作为样本,计算和对比与其他模型在相关性能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EC-Stacking模型通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少量牺牲对正常样本的判别性能,即可大幅度提高对违约样本的判别性能,能够有效降低信贷业务中因违约造成的损失,验证了 EC-Stacking模型在面向信贷风险评估场景的有效性。而后本文针对普惠金融的“体量大”、“延迟低”的需求特点,基于Flink实时计算引擎和EC-Stacking模型设计并建立了能够实时评估信贷违约风险的大数据服务架构,并以此按照软件工程的流程设计实现了一个信贷风险评估系统。本文对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对系统整体架构进行了设计并划分出了数据管理、模型管理、风险评估和用户管理四个模块,并对每个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和实现,最后从功能和性能两个方面对信贷风险评估系统进行了测试,确认系统功能完整,并且有着良好的性能和较好的操作性,满足普惠金融背景下信贷风险评估系统的应用需求。

胡滨[4](2021)在《L公司呼叫中心系统项目的需求过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企业信息系统相关的软件开发项目中,软件需求的相关工作贯穿着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始末。需求开发的质量和需求管理的效率对于每个软件开发项目是否成功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软件需求的概念及其在软件开发项目中的作用。其次,本文以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需求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需求工程的现状加以了解,对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的理论做了整理,对需求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加以总结,并着重分析了质量管理五要素之一的“人”在需求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再次,通过L公司呼叫中心系统项目的需求过程的实施,对该项目中发现的典型需求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优化实践。最后,对L公司呼叫中心系统项目的需求过程研究进行总结,提出对L公司IT项目管理的改进建议,并以此来提高和完善L公司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的等级。在L公司呼叫中心系统项目的需求过程的改进方面,本文首先依据需求工程的理论研究,通过对L公司以往软件开发项目的需求流程的调查分析,从用户问卷的反馈结果中,找出L公司当前需求实践中的典型问题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然后,本文对L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的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过程提出了改进意见,包括:需求获取前期的沟通准备和知识构建工作、需求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需求优先级的分析和应用、需求评审的规范化、需求变更和需求跟踪的优化等。最后,本文对呼叫中心系统项目的应用系统的需求过程加以优化实践,验证理论研究的可行性。

熊壬浩[5](2020)在《知识驱动的软件模式识别》文中提出由于软件系统的复杂性,理解现有软件已成为软件生命周期所有阶段中最昂贵的任务之一。据统计,理解软件系统花费了软件工程中多达60%的工作量。从遗留系统中恢复设计信息是一项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即使对于70K到280K源代码行的中型项目,也需要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平均花费100个小时来创建准确的架构。识别软件模式(software pattern)是理解软件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架构模式(architectural pattern)和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在内的软件模式总结了软件系统的设计或实现中特定的、重复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软件模式的识别提供了一种了解系统设计背后原理的有效途径。识别出的模式实例揭露了开发人员的意图,为维护人员提供了系统结构及其内部特征的深刻见解。软件模式本身提炼了有经验的专家从实践中获得的设计知识;而从中理解软件系统的制品(artifact),也可以理解为关于软件系统的一种知识形式。尽管如此,现有方法较少从知识角度出发探索软件模式的识别。识别软件模式涉及多方面的领域知识,现有方法往往单一的利用领域知识的某一方面作为模式存在的证据,这往往不够充分而产生误报。技术领域的上下文不明确,设计与实现之间的映射便难以自动化进行,致使识别模式需要较大的人工工作量。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Java语言的上下文中利用惯用实现识别设计模式:构造了一组本体,用于描述设计模式的概念以及Java语言的构造;进而提出了一种实体及关系抽取算法,用于从源代码中构建知识图谱,并构造了22种GoF(Gang of Four,四人帮)设计模式的模式模板;最终在五个开源的基准系统上展开实验,并与三种其他方法比较,评估了识别的准确性及时间性能。(2)在此基础上,使用动态分析方法进一步区分结构上相似的设计模式实例:提出了一种测试脚本标记语言以及一个基于该标记语言的测试用例生成算法,用于驱动模式实例运行;描述了一种程序追踪方法,无需插桩即可监视程序的运行状态;进而在知识图谱中引入基于间隔的时序关系,构建了一种运行时行为的建模和规范方法;最终使用六个开源基准系统,针对五个GoF设计模式,实验验证了五种现有方法报告的466个实例,进一步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3)基于扎根理论整合多方面的领域知识,利用专家的经验知识进行架构模式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扎根理论的架构模式识别方法,即围绕案例分析,展开相关资料的调研,通过一种自顶向下的识别过程,构建出一个关于架构模式的“理论”;随之围绕两个开源系统,演示和分析了该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最终针对六个开源系统实验评估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及时间性能。(4)抽象了基于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以及扎根理论解决设计模式和架构模式识别问题的过程及实现方法,建立了一种知识驱动的模式识别框架:利用层次结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层次化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使用描述逻辑形式化定义了模式,将模式识别问题转换为概念的可满足性问题;最终定义了模式识别的核心过程和部件,将识别过程的可变部分封装为可插拔的组件,并基于该框架实现了一个原型工具。

马豪[6](2020)在《兼职实习劳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兼职实习劳务管理是集团重要的业务内容,传统的兼职实习劳务管理通常采用人工记录的方式,人工管理成本较高而且容易出错,效率低。因此根据调研分析,利用软件工程技术建立一套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综合管理的系统,提高该集团兼职实习劳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协助工作人员完成业务数据的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兼职实习劳务管理这项业务的主要内容是对兼职实习人员的管理和对兼职实习活动的管理,论文重点围绕这两项内容展开论述,其中兼职实习劳务管理主要包括对兼职实习活动设置与人员招聘,并在活动结束后对兼职人员进行薪资结算,在对兼职实习活动管理的过程中,以活动维度统计活动的相关数据,建立了有效的数据快速审查机制。论文采用软件工程的原理,经过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测试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针对兼职实习劳务管理系统的实际调研情况做出需求分析,系统应当对集团工作人员和兼职实习用户这两种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信息管理。系统分为后台管理端、兼职实习端和管理人员端三个子系统模块。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的结构,前端使用HTML、CSS、JS、uni-app结合的方式,后端使用较为成熟的Java EE,数据库技术选择开源的My SQL,系统框架使用Spring Boot框架结合Vue.js框架。论文论述了一个功能全面的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整个过程,并对系统进行了测试,验证了系统的良好状况。经过测试发现论文研究的兼职实习管理系统对数据处理速度快,大幅度增加了集团兼职实习劳务管理的效率,有效的避免人工管理的错误,降低了用人成本。系统经过测试上线试运行,完成了预期的设计开发目标。

费汉明[7](2020)在《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首先对软件过程的主流技术统一软件过程RUP的思想、方法、技术进行了研究学习,然后基于RUP理论制定了大型复杂互联网系统的软件技术过程,并通过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实践。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结合互联网大发展大应用环境下的技术背景和铁路利用互联网+提升客运服务质量的业务背景,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基于统一软件过程的思想、理论、方法,制定针对大型复杂互联网系统的软件技术过程,并通过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实践。二、从软件工程层面循序渐进地对软件开发的思想、方法、技术进行了学习研究。研究了软件工程及其三大要素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工具和软件过程,进而从软件过程的需求日盛和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引出对目前的主流软件过程统一软件过程RUP。对统一软件过程RUP的三大核心思想、四个阶段、九个核心工作流、六条最佳实践、裁剪等特性进行了研究,从而引出RUP中的关键技术可视化软件建模。对软件建模的相关概念、技术以及可视化建模语言UML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基于RUP的大型复杂互联网系统的软件技术过程方法,并对软件技术过程涉及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三、以目标为导向对互联网订餐业务进行流程规划设计,层层驱动地对互联网订餐业务进行目标建模、过程建模和业务流程分析。在业务建模的基础上,对铁路12306餐饮系统进行功能性需求分析,以业务流程分析结果为驱动,在活动图中找出用例,并进行用例建模。对铁路12306餐饮系统进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主要从系统需求、安全需求、性能需求、网络需求、安全需求方面进行分析。四、在用例建模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建模理论,以实现用例,满足系统功能性需求为目标,进行系统对象的分析,并建立了系统对象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五、结合铁路信息化相关要求和铁路12306售票系统的建设经验,根据需求分析,对铁路12306餐饮系统进行架构设计。确定了技术路线,然后从网络架构、安全架构、系统逻辑、数据架构等角度进行了技术架构设计,最后,结合功能性需求分析进行了功能架构设计。六、基于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已开发了铁路12306餐饮系统。通过系统上线对系统的总体设计进行了验证。

毕瑶家[8](2020)在《高校学生能力评价模型的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人才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保障。目前中国正面临如何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并让人才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和转型的问题。在高端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的同时,我国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人才能力的评价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国家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为指导,完成了高校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在校数据和就业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取、整合、分析与研究相关的数据,建立了高校学生能力评价模型数据库;在总结前人对于学生能力评价的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了随机森林算法用于高校学生能力评价模型;根据系统分析设计完成了高校学生行为大数据系统,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新型的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家教育工程认证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文献资料和专家意见,选取了专业技术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知识学习能力、管理实践能力、综合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二级指标,构建了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提出了学生能力评价模型在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随机森林算法,并在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的学生能力评价模型。(3)完成了高校学生行为大数据平台可视化系统以springboot、mybatis、shiro为后端开发框架,实现了用户管理、角色管理、资源管理、成绩管理、课程管理、学生管理、模型管理等模块,较为完整的实现模型的管理和使用,进一步方便了学校使用学生能力评价模型。

项文上[9](2020)在《基于功能点的软件项目预算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软件项目预算评估是软件工程活动过程中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一直是业界难题。合理的软件项目预算有助于项目管理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有效管理其开发过程,如制定软件项目开发计划、安排开发人员及工作任务等。如果在软件工程活动中,没有估算出合理的预算和工期,会导致项目延期或费用超支或两者兼有的情况。现有的软件项目预算评估主要采用功能点法或专家经验法为主,功能点法存在对需求完整性要求高、项目关键属性和调整因子难以确定等问题,专家经验法受专家个人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差异的影响较大。针对现有软件项目预算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功能点评估法,使用BP神经网络估算功能点数,并根据软件项目团队成员角色工作量的占比情况,确定软件项目团队成员角色的人数及工作量,分别评估工期和成本。利用改进的功能点评估法设计并实现一套软件项目预算评估系统。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改进的功能点评估方法。采用BP神经网络训练模型并评估项目的功能点数,以改进功能要素复杂度,解决功能点评估方法中出现缺省值无法处理、在边界值附近取值出现突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软件项目团队成员角色的评估方法,以改进功能点数转换为成本的计算,评估软件工程活动过程中各阶段的人员角色和工作量,从而依据各角色的人均费率来估算软件预算。(2)设计并实现一套软件项目预算评估系统,包括软件项目录入、调整因子设置、项目评估过程、评估结果导出、系统参数管理等功能。案例分析表明,采用改进的功能点评估方法对软件项目预算进行评估具有良好的精确度,且提供详细的成本组成、人员安排情况。设计实现的软件项目预算评估系统已应用于多个政府部门委托的软件项目预算评估,有一定的实用性。

黄亦柔[10](2020)在《软件行业技术人员能力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为了构建软件行业技术人员能力模型,基于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任务及目标,并结合了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及技术人员工作特征的分析,总结了前人关于能力评估模型的成果,从而得到软件行业技术人员所需能力要素,构建了软件行业通用的能力模型。为了细化能力模型,使其更具有针对性,本文同时对软件行业中岗位角色的职责做出了明确的划分与界定,使能力模型能够根据岗位角色分为各个子类,从而探讨不同能力对于不同岗位角色的重要性。采用招聘广告分析的方法,收集软件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职责和能力要求。面向软件行业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其对软件行业各岗位角色人员能力重要程度的评价,汇总得到各岗位角色所需能力雷达图。

二、基于角色模型软件工程方法的MOPSS分析与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角色模型软件工程方法的MOPSS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沙盘模拟式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教学现状及分析
2 沙盘模拟式项目驱动下的教学模式
    2.1 教学内容
    2.2 教学方法
    2.3 教学特点和优势
    2.4 教学评价方法
3 实施过程与教学效果
    3.1 实施过程
    3.2 教学效果
4 结语

(2)基于软件工程过程的模拟实践教学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实训平台研究与设计
三、结束语

(3)基于Flink的信贷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统计学方法的信贷评估方法
        1.2.2 基于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方法的信贷评估方法
        1.2.3 混合信贷评估方法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关键技术
    2.1 Flink实时计算框架
        2.1.1 Flink简介
        2.1.2 Flink架构模型
        2.1.3 Flink时间和窗口
        2.1.4 Flink容错机制
    2.2 Kafka消息中间件
    2.3 MySQL关系型数据库
    2.4 Redis内存数据库
    2.5 集成学习
        2.5.1 集成学习概述
        2.5.2 Bagging
        2.5.3 Boosting
        2.5.4 Stacking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贷风险评估模型
    3.1 引言
    3.2 基于信息熵与代价矩阵的EC-Stacking模型
        3.2.1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特征加权方法
        3.2.2 基于信息熵与代价矩阵的EC-Stacking模型
    3.3 基于信贷风险评估场景的代价矩阵的构造方法
        3.3.1 数据集简介
        3.3.2 代价矩阵的构造
    3.4 信贷风险评估模型的评价指标
    3.5 实验与结果分析
        3.5.1 数据预处理
        3.5.2 特征工程
        3.5.3 模型训练
        3.5.4 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贷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系统需求分析
        4.2.1 用户角色分析
        4.2.2 功能需求分析
        4.2.3 性能需求分析
    4.3 系统概要设计
        4.3.1 系统结构设计
        4.3.2 系统模块设计
        4.3.3 数据库设计
    4.4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4.4.1 数据管理模块
        4.4.2 模型管理模块
        4.4.3 风险评估模块
        4.4.4 用户管理模块
    4.5 系统测试
        4.5.1 测试环境
        4.5.2 测试用例
        4.5.3 测试结果
    4.6 系统运行效果展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L公司呼叫中心系统项目的需求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需求工程研究现状
        1.2.2 国内需求工程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需求工程的理论综述
    2.1 软件需求
        2.1.1 软件需求的定义和分类
        2.1.2 软件需求对项目的影响
    2.2 需求工程
        2.2.1 需求工程概述
        2.2.2 需求开发的相关活动
        2.2.3 需求管理的相关活动
        2.2.4 需求工程的质量管理要素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L公司呼叫中心系统项目的需求问题
    3.1 L公司呼叫中心系统项目背景介绍
        3.1.1 L公司概况
        3.1.2 L公司呼叫中心的业务功能
        3.1.3 L公司呼叫中心系统项目成员
    3.2 L公司呼叫中心系统项目的需求问题
        3.2.1 L公司需求开发过程的研究
        3.2.2 L公司需求管理过程的研究
        3.2.3 L公司需求过程的问题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L公司呼叫中心系统项目的需求优化
    4.1 需求优化方针和改进流程
    4.2 需求过程的用户培训
    4.3 项目知识体系的构建
    4.4 系统需求的结构化标识
    4.5 按模块的需求优先级分析
    4.6 需求评审的规范执行
    4.7 需求跟踪的改进措施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L公司呼叫中心系统项目的需求实践
    5.1 L公司需求流程的用户培训
    5.2 L公司呼叫中心系统项目的相关专业知识
    5.3 L公司呼叫中心应用系统的结构化标识
    5.4 L公司呼叫中心应用系统的的需求优先级分析
    5.5 L公司呼叫中心应用系统的需求评审
    5.6 L公司呼叫中心应用系统的需求跟踪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1.1 需求过程的改进方案
        6.1.2 需求过程改进后的效果评估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知识驱动的软件模式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1.2.1 设计模式识别研究现状
        1.2.2 架构模式识别研究现状
        1.2.3 问题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背景知识
    2.1 软件模式
        2.1.1 架构模式
        2.1.2 设计模式
        2.1.3 惯用法
    2.2 知识处理和应用
        2.2.1 知识获取
        2.2.2 知识表示和知识图谱
        2.2.3 知识推理
        2.2.4 知识系统的构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惯用实现的设计模式识别
    3.1 引言
    3.2 设计模式的描述与识别
        3.2.1 设计模式的描述
        3.2.2 层次化知识图谱
        3.2.3 实体和关系抽取
        3.2.4 结构关系推理
        3.2.5 模式模板匹配
    3.3 实验评估设置
        3.3.1 上下文选择
        3.3.2 研究问题与度量指标
        3.3.3 实验设置
    3.4 评估结果分析
        3.4.1 识别模式实例的准确性
        3.4.2 与其他方法准确性的比较
        3.4.3 时间性能
    3.5 讨论
        3.5.1 命名约定
        3.5.2 语言学和动态扩展
        3.5.3 有效性威胁
    3.6 相关工作的比较
        3.6.1 相关技术
        3.6.2 相关工具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相似结构设计模式实例的区分
    4.1 引言
    4.2 基于ETA的相似结构模式实例区分
        4.2.1 测试用例生成
        4.2.2 运行时行为追踪
        4.2.3 时序关系推理
        4.2.4 相似结构模式实例的区分
    4.3 实验评估设置
        4.3.1 上下文选择
        4.3.2 研究问题与度量指标
        4.3.3 实验设置
    4.4 评估结果分析
        4.4.1 ETA改善现有方法准确性的表现
        4.4.2 ETA与基于动态分析的现有方法准确性的比较
        4.4.3 时间性能
    4.5 讨论
        4.5.1 增量的理解遗留系统
        4.5.2 实践中的SparT
        4.5.3 有效性威胁
    4.6 相关工作的比较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parGT的架构模式识别
    5.1 引言
    5.2 SparGT:一种自顶向下的方法
        5.2.1 扎根理论与REM方法
        5.2.2 SparGT方法
    5.3 案例研究——MVC模式的识别
        5.3.1 MVC模式的描述
        5.3.2 质性资料分析
        5.3.3 设计规则抽取
    5.4 实验评估
        5.4.1 评估设置
        5.4.2 结果分析
    5.5 讨论
        5.5.1 识别上下文的选择
        5.5.2 动态分析的运用
        5.5.3 有效性威胁
    5.6 相关工作的比较
        5.6.1 架构模式描述
        5.6.2 模式驱动的架构恢复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KparF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6.1 引言
    6.2 KparF框架的总体设计
        6.2.1 KparF框架的组件
        6.2.2 KparF框架的过程
        6.2.3 KparF框架的冰点和热点
    6.3 SparT原型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6.3.1 模式识别子系统
        6.3.2 辅助分析子系统
        6.3.3 追踪管理子系统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兼职实习劳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本文组织结构
2 相关技术介绍
    2.1 MYSQL
    2.2 JAVA EE
    2.3 UML
    2.4 SPRING BOOT
    2.5 MYBATIS
    2.6 VUE.JS
    2.7 本章小结
3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分析概述
    3.2 系统管理员在后台管理端的分析
    3.3 管理员在管理人员端的分析
    3.4 兼职实习人员在兼职实习端分析
    3.5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5.1 易用性
        3.5.2 安全性
        3.5.3 可靠性
        3.5.4 可扩展性
        3.5.5 可维护性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设计
    4.1 系统概要设计
    4.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4.2.1 后台管理端
        4.2.2 管理人员端
        4.2.3 兼职实习端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E-R模型分析设计
        4.3.2 数据库信息表设计
    4.4 系统详细设计
        4.4.1 界面布局设计
        4.4.2 兼职实习活动管理功能设计
        4.4.3 数据检索查询功能设计
        4.4.4 评价功能设计
        4.4.5 权限控制功能设计
        4.4.6 薪资提现功能设计
        4.4.7 异常数据监管功能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实现
    5.1 后台管理端
        5.1.1 “活动管理”功能界面实现
        5.1.2 “兼职用户”功能界面实现
        5.1.3 “费用账单管理”功能界面实现
        5.1.4 “基础数据管理”功能界面实现
        5.1.5 “系统管理”功能界面实现
    5.2 管理人员端
        5.2.1 “活动管理”功能界面实现
        5.2.2 “人才库”功能界面实现
        5.2.3 “我的”功能界面实现
    5.3 兼职实习端
        5.3.1 “首页”功能界面实现
        5.3.2 “我的申请”功能界面实现
        5.3.3 “我的简历”功能界面实现
        5.3.4 “我的”功能界面实现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概述
    6.2 系统功能测试
        6.2.1 后台管理端
        6.2.2 管理人员端
        6.2.3 兼职实习端
    6.3 系统性能测试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7)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技术背景
        1.1.2 业务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业务层面的研究意义
        1.2.3 技术层面的研究意义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软件过程研究
    2.1 软件过程概述
    2.2 统一软件过程RUP
        2.2.1 RUP的四个阶段
        2.2.2 RUP的三大核心思想
        2.2.3 RUP的九个核心工作流
        2.2.4 RUP的 4+1 架构方法
        2.2.5 RUP的六条最佳实践
        2.2.6 RUP的裁剪
    2.3 软件建模综述
    2.4 建模语言UML及其扩展
        2.4.1 UML
        2.4.2 Eriksson-Penker业务扩展模型
    2.5 大型复杂互联网系统的软件技术过程
        2.5.1 大型复杂互联网系统开发的关键活动
        2.5.2 业务建模
        2.5.3 需求分析
        2.5.4 系统对象分析
        2.5.5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业务建模
    3.1 业务概述
        3.1.1 站餐预订
        3.1.2 车餐预订
        3.1.3 车餐实时购买
        3.1.4 扫码点餐
    3.2 业务目标建模
        3.2.1 目标模型的表示
        3.2.2 业务目标建模示例
    3.3 业务过程建模
        3.3.1 过程模型的表示
        3.3.2 业务过程建模示例
    3.4 业务活动分析
        3.4.1 活动图的表示
        3.4.2 业务流程分析示例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4.1 用例的表示
        4.1.1 用例图
        4.1.2 用例描述
    4.2 用例获取
        4.2.1 获取用例的方法
        4.2.2 用例获取示例
    4.3 用例描述
        4.3.1 用例描述方法
        4.3.2 用例描述示例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5.1 系统需求
        5.1.1 可扩展性
        5.1.2 适应性
        5.1.3 可靠性
        5.1.4 可用性
        5.1.5 易用性
    5.2 性能需求
        5.2.1 并发需求
        5.2.2 数据存储能力
    5.3 网络需求
    5.4 安全需求
        5.4.1 系统访问控制
        5.4.2 客户信息安全
        5.4.3 数据通信安全
        5.4.4 软件容错
    5.5 本章小结
6 系统对象分析
    6.1 系统对象模型的表示方法
        6.1.1 静态模型表示-领域模型
        6.1.2 动态模型表示-时序图
    6.2 系统对象静态建模
        6.2.1 静态建模方法
        6.2.2 系统静态建模示例
    6.3 系统对象动态建模
    6.4 本章小结
7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7.1 技术路线
    7.2 技术架构设计
        7.2.1 网络架构
        7.2.2 安全架构
        7.2.3 系统逻辑
        7.2.5 数据架构
    7.3 功能架构设计
        7.3.1 运营管理
        7.3.2 商品管理
        7.3.3 餐饮预订
        7.3.4 订单管理
        7.3.5 交易对账
        7.3.6 支付结算
        7.3.7 统计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系统的实现
    8.1 系统的总体实现
        8.1.1 系统开发架构
        8.1.2 系统功能实现
    8.2 系统的关键实现
        8.2.1 订单状态迁移的实现
        8.2.2 扫码点餐的实现
    8.3 本章小结
9 总结与展望
    9.1 系统的应用
    9.2 本文研究总结
    9.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高校学生能力评价模型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
    1.6 论文组织与结构
2 相关概念和方法概述
    2.1 主要方法介绍
        2.1.1 主成分分析法
        2.1.2 随机森林算法
        2.1.3 随机森林算法的改进
    2.2 系统开发技术介绍
        2.2.1 Spring Boot框架
        2.2.2 数据库介绍(MySQL)
        2.2.3 可视化系统介绍
    2.3 本章小结
3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3.1 研究对象概述
    3.2 数据采样及数据处理
        3.2.1 评价指标数据采集
        3.2.2 就业数据采集
        3.2.3 数据处理
    3.3 本章小结
4 学生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4.1 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4.1.1 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4.1.2 构建指标体系的难点
    4.2 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评价体系的划分
        4.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4.2.3 指标体系隶属度的确立
    4.3 高校学生能力评价模型
        4.3.1 评价模型的建立
        4.3.2 评价模型算法验证
    4.4 模型实现结果
        4.4.1 .评价结果
        4.4.2 关于提升学生能力的建议
    4.5 本章小结
5 高校学生行为大数据分析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5.1 系统概述
    5.2 软件运行环境
        5.2.1 服务器集群环境
        5.2.2 服务器软件环境
        5.2.3 服务器硬件环境
    5.3 功能介绍
        5.3.1 登录功能设计
        5.3.2 学生数据采集数据库系统主页面
        5.3.3 用户管理
        5.3.4 角色管理
        5.3.5 资源管理
        5.3.6 成绩管理
        5.3.7 课程管理
        5.3.8 模型管理
        5.3.9 学生能力管理
    5.4 学生就业信息功能
        5.4.1 就业分布信息
        5.4.2 专业学生就业分布
        5.4.3 高质量学生就业分布
        5.4.4 学生就业预测
    5.5 技术支持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基于功能点的软件项目预算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功能点评估方法概述
    2.1 功能点数估算
    2.2 工作量估算
    2.3 成本估算
    2.4 功能点评估方法优缺点
        2.4.1 功能点评估方法优点
        2.4.2 功能点评估方法缺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进的功能点评估方法
    3.1 功能要素复杂度的改进
        3.1.1 提取数据
        3.1.2 合并数据
        3.1.3 使用BP神经网络训练
        3.1.4 数据集和训练结果
    3.2 功能点数转换为成本的改进
        3.2.1 原有转换方法的不足
        3.2.2 软件工程活动的过程以及分工
        3.2.3 基于开发团队角色的评估方法
        3.2.4 工期估算和人员分配方法的改进
        3.2.5 评估结果评判标准
    3.3 算法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评估案例分析
    4.1 案例简介
    4.2 软件项目信息
        4.2.1 功能模块信息
        4.2.2 数据对象信息
        4.2.3 功能操作信息
        4.2.4 非功能性需求信息
    4.3 功能点方法评估流程
    4.4 与现有功能点方法和专家判断法的评估结果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功能点的软件预算评估系统
    5.1 系统设计
        5.1.1 项目信息录入
        5.1.2 调整因子设置
        5.1.3 评估计算
        5.1.4 评估结果导出
    5.2 系统实现
        5.2.1 项目管理
        5.2.2 项目信息录入
        5.2.3 项目评估
        5.2.4 系统参数管理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4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软件行业技术人员能力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1.3.1 创新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软件行业技术人员的界定
        2.1.1 软件行业的界定及特征
        2.1.2 软件行业技术人员的界定及特征
    2.2 我国软件行业技术人员现状及存在问题
        2.2.1 我国软件行业技术人员现状
        2.2.2 我国软件行业技术人员存在问题
    2.3 能力概念界定及相关模型
        2.3.1 能力概念界定
        2.3.2 能力评估相关模型
    2.4 国内外软件行业人员能力综述
        2.4.1 国外软件行业人员能力综述
        2.4.2 国内软件行业人员能力综述
第3章 软件行业技术人员能力基础模型构建
    3.1 软件行业技术人员能力模型构建原则和思路
        3.1.1 软件行业技术人员能力模型构建原则
        3.1.2 软件行业技术人员能力模型构建思路
    3.2 基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能力需求分析
        3.2.1 软件生命周期及各阶段目标
        3.2.2 软件产品生产所需能力
    3.3 软件技术人员能力基础模型要素确认
        3.3.1 问卷设计与收集
        3.3.2 重要性与频率分析
第4章 基于岗位细分的能力模型研究
    4.1 岗位细分的必要性
    4.2 岗位细分的思路
        4.2.1 岗位细分的总体思路
        4.2.2 岗位的初步细分
    4.3 基于招聘广告的岗位分类
        4.3.1 分类思路
        4.3.2 招聘广告分析
        4.3.3 岗位细分的调整
    4.4 岗位对各类能力需求的研究
        4.4.1 研究方法
        4.4.2 调查样本构成
        4.4.3 岗位能力重要性差异分析
    4.5 基于岗位细分的技术人员能力模型
第5章 能力模型在企业中的应用
    5.1 A公司背景及组织结构
        5.1.1 A公司背景
        5.1.2 A公司组织结构
    5.2 A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5.2.1 人才招聘存在问题
    5.3 基于能力模型优化A公司招聘流程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四、基于角色模型软件工程方法的MOPSS分析与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沙盘模拟式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J]. 管青. 计算机教育, 2021(10)
  • [2]基于软件工程过程的模拟实践教学研究与应用[J]. 黄振华,刘翠焕,张波,张丽娟,张鹏绚,刘萌. 中国新通信, 2021(18)
  • [3]基于Flink的信贷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宋宇航.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4]L公司呼叫中心系统项目的需求过程研究[D]. 胡滨. 东华大学, 2021(01)
  • [5]知识驱动的软件模式识别[D]. 熊壬浩. 东南大学, 2020(02)
  • [6]兼职实习劳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马豪.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7]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费汉明.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8]高校学生能力评价模型的研究及应用[D]. 毕瑶家.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9]基于功能点的软件项目预算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D]. 项文上.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10]软件行业技术人员能力模型研究[D]. 黄亦柔.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基于角色模型软件工程方法的MOPSS分析与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