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转化法解排列组合问题(高三)(论文文献综述)
谯可[1](2020)在《基于结构思想的高中数列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知识碎片化、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结构与体系把握不到位、课程结构较为松散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进行校正.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无论学习任何学科,既要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结构,也要掌握其基本态度或方法.通过对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笔者确定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本文主要的理论基础.将结构思想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观点由来已久,数学教育家、一线教育工作者们都在研究如何使得两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以解决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达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本文针对结构教学的相关理论展开探讨,即结合结构教学、数学结构教学、最近发展区、有意义学习、整体性学习等知识教学理论以及变式教学、脚手架理论等解题理论研究数学教学的要素,寻找理论之间对接弥补的生长点,尝试杂揉于结构教学中,优化教学设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出了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并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列,从教学设计与解题分析两个层面研究了结构思想如何充分地融入具体的教学案例,旨在帮助一线教师根据数学知识结构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基于结构思想自主学习的效率.通过文章的分析,笔者提出了基于结构思想的高中数学教学的五条重要策略,即(1)抓主线,聚核心(2)悟本质,重过程(3)学思想,用方法(4)重应用,抓变式(5)建联系,组结构,并且在这五条重要数学教学策略的指引下,结合数列这一具体教学案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具体分析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抓住了学习等比数列的生长点,类比等差数列的学习思路设计了等比数列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结构主义应用于实际教学案例的理解.
王超[2](2020)在《高三三角函数二轮复习解题错误与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一定的错误是正常而自然的,正视解题错误,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并进行有效地纠正,是十分重要且具有教育价值的.本研究以三角函数为载体,研究高三二轮复习阶段学生解题错误与教学策略.本研究中提及的三角函数包含三角函数以及解三角形两部分内容,笔者在进行文献梳理的时候发现很多文献都采取这种方式,这两部分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为:(1)在解决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时,高三二轮复习阶段学生主要出现哪些类型的错误?(2)导致这些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如何有效地纠正这些解题错误?本研究采用的是实地调查的方法,具体包括:学生作业(试卷)的分析;问卷调查;错误矫正案例分析.主要研究工具包含一份学生测试卷,一份课堂练习卷,两份学生调查问卷,一份教师调查问卷.本研究从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策略性错误,以及疏忽性错误四个方面分析学生的解题错误.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学生的错误类型最主要的是知识性错误,如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等;其次为疏忽性错误,如计算错误等;策略性错误也偶有出现,主要为没有理解题目意图.学生提及到的出错原因主要为运算错误、知识性错误、题意理解不清楚、粗心大意导致的疏忽性错误等.除此之外还有个别同学提及到态度、情绪方面的原因.教师认为学生出现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为相关知识没有掌握,其次为计算错误,也有粗心、不认真,题意理解不清楚等原因,还有教师认为这与学生的理解能力差、缺乏练习等有关.对于思想方法掌握不理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学生在学习时没有总结思想方法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也不够.本研究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对学生的解题错误进行矫正:呈现错误;分析错误;回顾总结;巩固练习;评估矫正;反思矫正过程、完善矫正方案.通过分析课后问卷与课堂练习卷解答情况可以发现:基于“解题错误”的纠错课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石双贵[3](2019)在《例析解排列组合问题的“16字方针”和“12个技巧”》文中研究说明排列组合问题是中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可以全方位地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此同时,排列组合问题因自身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会给学生造成不小的麻烦。所以,创新排列组合问题的教法,成为数学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解析排列组合问题的"16字方针"和"12字技巧",希望能给广大中学数学教师提供借鉴。
关炘[4](2019)在《使用构造法解数列问题的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构造法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解题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将问题进行合理地转化,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数列问题与函数、方程、不等式、导数等知识联系起来,频繁地出现在历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中,涉及的知识面广,对学生的逻辑推导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本文试图将构造法解数列问题的常见类型进行汇总整理,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拓展教学,制作量表来划分学生的数列解题能力,并且基于量表编制出有效的测试卷,测试学生在拓展教学后的数列解题能力处于何种水平并分析得到结论。笔者首先查阅了历年高考题和相关文献,对构造法,构造法解题,数列问题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其蕴含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对构造法解数列问题的常见类型进行了汇总整理。随后基于PISA2003对解题能力的等级划分以及SOLO的水平分类,听取多名数学教师的建议,将高中生的数列解题水平划分为三层次五水平,并制作成量表,基于量表编制测试题。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得出高三学生在解数列问题时主要的错误原因,针对学生们的解题策略使用不当,对层次较好的高三学生开设为期两个月的构造法解数列问题的拓展课教学,通过测试卷来了解他们的数列解题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结论,并给出教学建议。通过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构造法在针对某些类型的数列问题时,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主要类型有构造辅助数列求解数列问题,构造函数求解数列问题以及构造方程求解数列问题。2.通过问卷调查得出高三学生在解数列问题时主要的错误原因:基本知识掌握不牢,逻辑推理有误,解题策略使用不当。3.在经过两个月的构造法解数列问题的拓展教学后,实验班级的学生解数列问题的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且在解题策略上,能过进行思维转换的人数明显增加。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给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刘彰宇琛[5](2017)在《排列组合问题求解中的数学思想》文中研究表明排列与组合是目前发展较快的组合数学的最基本知识。它不仅应用广泛,为学习泛函、数论等高等数学的有关分支做准备,而且由于其解题方法的灵活性,也成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好素材。它的内容虽然相对独立,却基本涵盖了高中阶段的主要数学思想,如分类思想,对称思想,递推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等。就这个方面而言,非常值得我们去总结和领悟,以便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对这块知识的恐惧,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正确率,树立信心。本文采取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分别对排列组合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价值进行分析,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调查,总结出排列组合问题中所蕴含的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有效教学,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从中体会到数学美。
李玉虬[6](2013)在《闽鲁高考数学命题比较研究》文中认为闽鲁两省的省情相差不大,就高考的方式和内容而言,具有可比性.本学位论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采用“和而不同”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利用图表从知识内容、能力意识、思想方法三个方面对两省近年来的数学高考命题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而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1)闽版《考试说明》对考生的要求比鲁版《考试说明》,容易而具体.(2)闽试卷难度适宜,注重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置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克服了模式化,实现了开拓创新;鲁试卷注重应用意识的考查,计算量大,蕴含考查思维能力,“难度大”适合省情,凸显选拔,试卷形式固定,内容新.简言之,闽试卷有广度,鲁试卷有深度.(3)闽鲁试卷具有共同点,都提高了对三角函数的考查要求,都经常在导数积分试题上加深难度.基于上述分析,本论文针对闽鲁高考数学命题提出了建议:(1)增加对概率与统计考查的力度.(2)降低导数积分试题的难度.(3)加强对应用意识的考查(4)简化解析几何考查的运算量.
杨拴运[7](2003)在《数学教学效益问题的研究 ——来自宁县一中高中数学教学的案例研究》文中指出教学效益是学校的领导、教师研讨的主要问题,也是家长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学效益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教材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这一突出问题及甘肃省宁县一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观念陈旧,教法单一,数学教学效益低下的事实提出研究问题。在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高中数学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的特点,提出中学数学教师面临的新任务。对宁县一中高2004届三、四两班从高一第二学期初至高二第二学期末,历时一年半时间实施八种教学策略实践研究,通过对教学班,教学尝试前后数学学习兴趣、态度问卷调查,每学期统考成绩与平行班比较,发现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态度、数学成绩均有一定的提高。并分析了各教学策略实施后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特别是对中优学生数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张学文[8](2003)在《用转化法解排列组合问题(高三)》文中研究指明有些排列组合问题比较抽象,难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这时,可将其转化为等价的问题,有可能化难为易.
湖北省黄冈市试题研究小组[9](2002)在《2001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模拟试题评析——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文中提出
二、用转化法解排列组合问题(高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转化法解排列组合问题(高三)(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结构思想的高中数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程标准提倡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内容主线 |
1.1.2 2019 年高考考试大纲(数学)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结构 |
1.1.3 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
1.3.2 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与逻辑推理素养 |
1.3.3 提高教学有效性 |
1.3.4 对教材编写提供建议 |
1.3.5 对自身教育素养的培养 |
1.4 研究过程与方法 |
1.4.1 研究过程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研究框架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结构教学 |
2.2 数学教学理论 |
2.2.1 数学结构教学 |
2.2.2 最近发展区 |
2.2.3 有意义接受学习 |
2.2.4 整体性教学 |
2.2.5 聚焦核心概念 |
2.3 数学解题理论 |
2.2.1 变式教学 |
2.2.2 脚手架理论 |
2.4 数列教学研究 |
三、结构观点下的高中数学知识教学理论研究 |
3.1 影响结构教学的因素 |
3.1.1 内部因素 |
3.1.2 外部因素 |
3.2 形成学习思路 |
3.2.1 知识的过程性:来龙去脉,发生发展 |
3.2.2 思维的过程性:数学思维过程的揭示和暴露 |
3.3 构建数学知识网络 |
3.2.1 知识的系统化 |
3.2.2 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纵向加深) |
3.2.3 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横向加宽) |
3.4 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 |
四、结构思想下的高中数学解题理论研究 |
4.1 解题思路分析 |
4.1.1 试题考查内容 |
4.1.2 对知识常考题型的掌握 |
4.1.3 解题过程分析 |
4.2 题目变式研究 |
4.2.1 何为变式 |
4.2.2 试题变式维度 |
4.3 变式教学 |
4.4 注重反思总结,形成解题结构 |
五、高中数学结构教学策略研究 |
5.1 高中数学结构教学策略遵循的原则 |
5.1.1 针对性原则 |
5.1.2 整体性原则 |
5.1.3 学生主体原则 |
5.2 高中数学结构教学策略 |
5.2.1 抓主线,聚核心 |
5.2.2 悟本质,重过程 |
5.2.3 学思想,用方法 |
5.2.4 重应用,抓变式 |
5.2.5 建联系,组结构 |
六、结构观点下高中数列教学案例研究 |
6.1 数列的重要性及结构分析 |
6.1.1 数列的重要性 |
6.1.2 数列结构分析 |
6.1.3 数列的应用 |
6.1.4 数列常见解题方法分析 |
6.2 高中数列教学案例 |
6.2.1 等差数列 |
6.2.2 等比数列 |
6.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
6.2.4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
6.3 数列试题的变式教学研究 |
6.3.1 数列试题的变式 |
6.3.2 数列的例题教学 |
七、总结与思考 |
7.1 总结 |
7.2 思考 |
附录 |
参考文献 |
(2)高三三角函数二轮复习解题错误与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三角函数在高中数学中的作用与地位 |
1.1.2 二轮复习的重要性及现状 |
1.1.3 数学解题错误的基本特点与错误分析的教育价值 |
1.1.4 教师对学生的解题错误认识不足 |
1.2 研究意义 |
1.2.1 为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与学起到指导作用 |
1.2.2 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数学学习理论 |
1.3 研究问题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基于一般层面的数学学习(解题)错误的分类与归因研究 |
2.2 基于特殊内容的解题错误、归因、策略相关研究 |
2.2.1 基于三角函数解题错误、归因、策略研究 |
2.2.2 高三三角函数有效复习相关研究 |
2.2.3 基于其他特殊内容的解题错误、归因、策略研究 |
2.3 关于数学学习(解题)错误矫正研究概述 |
第3章 研究方法 |
3.1 主要研究方法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3.1 《三角函数测试卷》 |
3.3.2 《高三学生三角函数学习问卷》的编制 |
3.3.3 《高三三角函数教师问卷》的编制 |
3.3.4 纠错课《高三三角函数课堂练习卷》的编制 |
3.3.5 《高三三角函数课后调查问卷》的编制 |
3.4 主要分析框架 |
3.4.1 数学解题错误的分析框架 |
3.4.2 数学解题错误矫正的基本流程 |
第4章 高三二轮复习三角函数解题错误调查研究 |
4.1 基于学生问卷的分析 |
4.1.1 《高三学生三角函数学习问卷》简介 |
4.1.2 调查对象 |
4.1.3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4.2 基于教师问卷的分析 |
4.2.1 《高三三角函数教师问卷》简介 |
4.2.2 调查对象 |
4.2.3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4.3 基于学生测试卷的分析 |
4.3.1 《三角函数测试卷》简介 |
4.3.2 测试时间、测试对象 |
4.3.3 学生的“解题错误”的统计与分析 |
4.3.4 学生思想方法运用情况分析 |
第5章 高三三角函数二轮复习解题错误矫正:基于实践的研究 |
5.1 数学解题错误矫正的基本流程 |
5.2 基于“解题错误”课堂教学矫正案例与分析 |
5.2.1 参与矫正的对象 |
5.2.2 基本矫正资料 |
5.2.3 基于“解题错误”的课堂教学矫正课堂实录 |
5.3 对“解题错误”课堂矫正过程的评价 |
5.3.1 《三角函数课堂练习卷》解答情况分析 |
5.3.2 《高三三角函数课后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5.4 基于“解题错误”的课堂教学矫正的总结与反思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高三二轮复习阶段学生主要出现的解题错误类型 |
6.1.2 导致高三二轮复习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 |
6.1.3 纠正高三二轮复习阶段学生的数学解题错误策略 |
6.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文文献 |
英文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三角函数课前测试卷 |
附录二 三角函数课前测试卷解析 |
附录三 三角函数学生问卷 |
附录四 三角函数教师问卷 |
附录五 三角函数课堂检测 |
附录六 三角函数课后问卷 |
致谢 |
(3)例析解排列组合问题的“16字方针”和“12个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一、相邻问题捆绑法 |
二、不相邻问题插空法 |
三、多排问题单排法 |
四、定序问题倍缩法(或空位法) |
五、定位问题优先法 |
六、有序分配问题分步法 |
七、多元问题分类法 |
八、交叉问题集合法 |
九、至少(至多)问题间接法 |
十、选排问题先取后排法 |
十一、局部与整体问题排除法 |
十二、复杂问题转化法 |
(4)使用构造法解数列问题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构造法解数列问题的研究 |
2.1.2 数列问题教学设计研究 |
2.1.3 数列解题的教学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最近发展区 |
2.2.2 PISA2003 的等级划分及PISA数学素养评价框架 |
2.2.3 SOLO的水平分类 |
2.2.4 水平划分 |
2.3 核心概念概述 |
2.3.1 构造法 |
2.3.2 构造法解题 |
2.3.3 数列问题 |
2.3.4 拓展型课程 |
2.3.5 数学教学设计 |
2.4 构造法解数列问题的解题步骤及优点 |
2.5 构造法解数列问题的原则 |
2.5.1 相似性原则 |
2.5.2 熟悉化原则 |
2.5.3 直观性原则 |
第3章 构造法解数列问题的类型划分 |
3.1 构造辅助数列求解数列通项 |
3.1.1 构造等差数列 |
3.1.2 构造等比数列 |
3.1.3 构造常数列 |
3.1.4 构造辅助数列求解数列综合问题 |
3.2 构造函数求解数列问题 |
3.3 构造方程求解数列问题 |
第4章 使用构造法解数列问题的教学尝试 |
4.1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4.1.1 调查研究对象的选取 |
4.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1.3 测试卷的设计 |
4.1.4 基于测试题的解题水平能力划分 |
4.1.5 调查研究的实施过程 |
4.2 构造法解数列问题的教学设计 |
4.2.1 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教学设计 |
4.3 数列综合课——使用构造法进行一题多变 |
第5章 问卷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
5.1 调查问卷的分析 |
5.2 访谈记录与分析 |
5.3 测试卷的结果与分析 |
第6章 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教学建议 |
6.3 对学生的建议 |
6.4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调查问卷 |
附录 B 学生测试卷 |
附录 C 访谈提纲 |
致谢 |
(5)排列组合问题求解中的数学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2.1 排列组合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 |
1.2.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
第二章 排列组合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
2.1 课程标准及高考对“排列组合”的要求 |
2.1.1 课程标准关于“排列组合”的要求 |
2.1.2 高考“排列组合”考点分布及命题趋势 |
2.2 高中生“排列组合”知识掌握的调查与分析 |
2.2.1 调查实施方法 |
2.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2.2.3 总结 |
第三章 数学思想在排列组合中的体现 |
3.1 分类思想 |
3.2 对称思想 |
3.3 转化思想 |
3.4 数形结合思想 |
3.5 递推思想 |
3.6 正难则反思想 |
3.7 列举教学实例 |
第四章 排列组合的进一步研究 |
4.1 数学思想的渗透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
4.1.1 逻辑性思维 |
4.1.2 创造性思维 |
4.2 数学竞赛中的排列组合题目 |
4.3 本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闽鲁高考数学命题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外考试命题的研究 |
1.2 国内考试命题的研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二章 高考数学试卷的命制依据 |
2.1 《课程标准》简述 |
2.2 《考试大纲》简述 |
2.3 基于考试的闽、鲁省情简介 |
2.4 闽、鲁版《考试说明》比较研究 |
第三章 基于“知识内容考查”的闽、鲁两省试卷比较研究 |
3.1 试卷的多项细目表对比研究 |
3.2 部分模块知识考查比较研究 |
第四章 基于“思想方法考查”的闽、鲁两省试卷比较研究 |
第五章 基于“能力意识考查”的闽、鲁两省试卷比较研究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闽版试卷特色 |
6.2 鲁版试卷特色 |
6.3 闽、鲁版试卷的共同点 |
6.4 对高考数学命题的建议 |
6.5 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建议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数学教学效益问题的研究 ——来自宁县一中高中数学教学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问题的提出 |
(一) 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 |
(二) 问题提出的实践需要 |
二、 文献综述 |
(一) 国内高中数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弊端的分析 |
(二) 目前国内数学教学改革现状的研究 |
(三)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的推出 |
三、 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结果 |
四、 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尝试 |
(一) 注重联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
(二)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通过暴露学生思维,达到集体思维共享,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能力 |
(三) 利用类比方法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 |
(四) 用化归思想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 |
(五) 反思课本例习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
(六) 联系生活常识,发现数学问题,例证教材例习题 |
(七) 发动学生提供优秀问题,实现教学相长 |
(八) 对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减少作业量,增写学习数学心得日记 |
五、 总结 |
(一) 对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态度方面的影响 |
(二) 对高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
(三) 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 |
(四) 实验中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展望 |
(五)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表一 |
附表二 |
致谢 |
(9)2001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模拟试题评析——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新题评析 |
1.1 注重综合 |
1.2 突出应用 |
1.3 推陈出新 |
2 命题趋势 |
2.1 稳定仍然是大局 |
2.2 创新必定是方向 |
2.3 应用依然是热点 |
2.4 能力毕竟是关键 |
3 试题集粹 |
四、用转化法解排列组合问题(高三)(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结构思想的高中数列教学研究[D]. 谯可.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2]高三三角函数二轮复习解题错误与教学策略研究[D]. 王超.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3]例析解排列组合问题的“16字方针”和“12个技巧”[J]. 石双贵. 新智慧, 2019(18)
- [4]使用构造法解数列问题的教学研究[D]. 关炘.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5]排列组合问题求解中的数学思想[D]. 刘彰宇琛. 西北大学, 2017(04)
- [6]闽鲁高考数学命题比较研究[D]. 李玉虬.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2)
- [7]数学教学效益问题的研究 ——来自宁县一中高中数学教学的案例研究[D]. 杨拴运. 西北师范大学, 2003(02)
- [8]用转化法解排列组合问题(高三)[J]. 张学文.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03(01)
- [9]2001年全国各地高考数学模拟试题评析——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J]. 湖北省黄冈市试题研究小组. 数学通讯, 2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