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8例的护理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8例的护理

一、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护理8例(论文文献综述)

胡玮[1](2021)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例和观察组8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功能状态(KPS)评分,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KPS评分分别为(94±6)分和(8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生存率为88%;对照组生存率为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手术对椎体转移瘤患者造成创伤较小,操作简便,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将其与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方法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抗肿瘤作用,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席敏,张银素[2](2021)在《精细化护理在脊柱转移瘤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脊柱转移瘤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陕西省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根据入院时间编号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感染、压疮)。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疼痛程度、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d,术后1个月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后1个月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1%)低于常规组(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给予精细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可更好地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田士林[3](2021)在《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临床与生物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椎体转移瘤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率约为50%~70%,其中约一半的患者可出现椎体破坏。目前对于椎体破坏的转移瘤患者主要的介入手段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即在影像引导下,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来保证椎体的稳定性。但椎体后缘不完整的患者,行PVP治疗时骨水泥容易经椎体后缘渗漏至脊髓腔内,对脊髓产生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前期研究表明,热消融如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或微波消融治疗其它肿瘤时,术中实时影像学检查发现在肿瘤周边会形成一层低密度带或毛玻璃样改变的细密结构。由此联想到,对椎体转移瘤行热消融后,是否也可在椎体转移瘤周边同样形成一层低密度带,即一层生物膜屏障。这层生物膜屏障是否具有阻挡骨水泥外渗的功能,使RFA联合PVP治疗可达到更好的疗效。为验证这一设想,本实验构建椎体后缘破坏动物模型,利用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证实对椎体转移瘤进行消融术后该生物膜屏障的存在,探究生物膜屏障是否可阻止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从而减少对脊髓的损伤,并对比不同组别术后生存期差异,证实RFA联合PVP治疗椎体后缘破坏的椎体转移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另外,本实验收集部分椎体转移瘤患者,分为单纯PVP组与RFA联合PVP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程度、术后疗效等差异,验证RFA联合PVP治疗椎体后缘破坏的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研究对象与方法:1.动物资料:本实验采用7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济南西岭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雄性,体重3.0kg-3.5kg。在CT引导下构建VX2转移瘤(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致兔椎体后缘破坏的动物模型,成功建模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组为:A组(RFA联合PVP组);B组(单纯行PVP组);C组(单纯行RFA组);D组(空白对照组)。术后第3、4周分别作CT及MRI检查,影像学证实为动物接种转移瘤后椎体后缘呈现骨质不连续性则表示建模成功。动物记录与随访项目:①椎体转移瘤进行微波消融术(RFA)过程中,通过实时CT扫描确定肿瘤消融周边是否存在一层低密度带;②不同组别动物在椎体成形术过程中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③利用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方法,检测消融术后肿瘤边缘是否存在一层生物膜屏障,并观察骨水泥向椎体内渗漏程度;④剩余兔子统计并分析各组生存期差异。2.临床资料:临床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椎体转移瘤伴椎体破坏患者45例。所有患者严格遵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其中25例接受PVP治疗(PVP组),20例接受RFA联合PVP治疗(RFA+PVP组)。主要记录与随访临床项目:①患者临床资料与原发疾病详情;②患者不同组别术前与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与功能状态评价(KPS)评分变化;③患者不同组别骨水泥渗漏程度。动物研究数据分析采用SPSS 24.0软件及Image J进行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总体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数据均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连续变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且采用Wilc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动物实验4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15/15)。A组和C组术中CT扫描见肿瘤消融周边存在一层低密度带,术后经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证实这层低密度带具有生物膜屏障功能。B组骨水泥渗漏率100%,A组骨水泥渗漏率2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生存期平均为16.72±0.93天、B组术后生存期平均为7.26±0.75天、C组术后生存期平均为7.80±1.30天、D组术后生存期平均为3.84±1.24天,A组的术后生存时间与其他三组明显不同(P<0.05)。另外,相对于D组,B组和C组术后生存时间均与之有差异(P<0.05)。但是,B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不显着(P=0.27)。临床资料显示PVP组与射频消融术后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RFA+PVP组)均有不同程度骨水泥外渗情况,PVP组骨水泥外渗8例,百分比率为32%,RFA+PVP组骨水泥外1例,百分比率为5%,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PVP组手术前与手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5(4~6)和2(1~2),术前术后有明显差异(P<0.01)。经皮锥体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RFA+PVP组):术前VAS评分为5(4~6),术后VAS评分为2(1.25~3),与PVP组相似,术前术后评分同样呈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功能状态评价(KPS)可对于肿瘤患者的功能进行评估。对两组的KPS评分分别进行术前与术后1月比较,PVP组的术前KPS评分平均为60(55~70),术后KPS评分平均80(70~90),术前术后变化较大且P<0.01,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RFA+PVP组的术前KPS评分为60(50~68.75),术后KPS评分为80(62.5~90),与PVP组相似,同样呈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依据动物实验数据初步得出RFA后可在肿瘤消融边缘形成一层致密生物膜屏障,可阻止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减少骨水泥对脊髓的损伤。临床数据显示RFA+PVP可以显着降低骨水泥的渗漏比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初步推测RFA联合PVP治疗对于椎体破坏的肿瘤患者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彭光泽[4](2021)在《明胶海绵在减少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比PVP术中是否添加明胶海绵及添加不同形态的明胶海绵是否具有减少骨水泥渗漏的疗效,探讨明胶海绵在PVP术中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8年06月-2020年06月收治的97例患者(97个椎体),他们都因OVCF需行PVP手术。根据骨水泥注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骨水泥注射组(A组)、预填充棒状GS注射组(B组)及预填充颗粒状GS注射组(C组),A组作为空白对照组,B、C组为观察组。传统骨水泥注射组(A组):共37例,男性9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71.97±6.44岁,受伤椎体分布胸腰椎比例为18/19;预填充棒状GS注射组(B组):共31例,男性11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71.16±8.00岁,受伤椎体分布胸腰椎比例为17/14,;预填充颗粒状GS注射组(C组):共29例,男性8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72.72±7.55岁,受伤椎体分布胸腰椎比例为13/16。三组术后患者随访6~30个月。三组病患术前、术后都给予宣教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伤椎分布、骨水泥注入量、术前和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VAS评分和ODI评分;分析各组各项评价指标的变化、骨水泥渗漏情况及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处理。结果:传统骨水泥注射组(A组):骨水泥注入量4.81±0.70ml,骨水泥渗漏例数17例,渗漏率约为45.95%。预填充棒状GS注射组(B组):骨水泥注入量5.13±0.72ml,骨水泥渗漏例数5例,渗漏率约为16.13%。预填充颗粒状GS注射组(C组):骨水泥注入量4.90±0.90ml,骨水泥渗漏例数6例,渗漏率约为20.69%。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伤椎分布以及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前与术后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各时间段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致死案例。结论:(1)两种形状的GS均能有效减少骨水泥漏;(2)不同形状GS均能起到增加骨水泥粘度、充当机械屏障的作用。

陈国权[5](2021)在《姑息性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观察和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背景:脊柱转移瘤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继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脊柱恶性肿瘤的95%以上,远高于其他脊柱原发性肿瘤。脊柱转移瘤易引起顽固性骨痛、椎体骨折塌陷及截瘫,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对于伴有症状的脊柱转移瘤患者,积极的姑息性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但转移瘤因原发灶异质性、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转移发生的部位差异,手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明显。目前常用的评分量表(tomita及tokuhashi评分)仅根据预估寿命长短提供手术与否,尚缺乏可以预测姑息性手术疗效的评分及预测标准。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案,收集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姑息性减压手术(Palliative Debulking Decompression Surgery)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回访患者的疗效并进行围手术期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明确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为提高临床外科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到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共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56例,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38例)、姑息减压手术(1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并进行电话随访,随访的内容为术后治疗措施、疼痛症状的缓解时间、术后生存时间。根据既往研究结论(脊柱转移瘤外科治疗指南,2019,中华骨科杂志)将PVP组患者根据症状缓解维持时间分为疗效良好及疗效不佳两组:(1)大于3月定义为疗效良好,(2)小于3月定义为疗效不佳。纳入以下指标作为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1)术前营养状况、(2)术前生活状态(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是否自理)、(3)是否低白细胞、(4)原发灶性质、(5)是否有靶向药物治疗、(6)是否为化疗期间出现的脊柱转移、(7)转移前是否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手术、(8)脊柱转移椎体数目、(9)是否脊柱外骨转移、(10)是否伴有脏器转移、(11)是否术后放疗。对以上因素进行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将减压组患者根据症状缓解维持时间分为疗效良好及疗效不佳两组:(1)大于3月定义为疗效良好,(2)小于3月定义为疗效不佳。纳入以下指标作为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1)-(11)同PVP组,(12)Frankel分级。对以上因素进行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随访及治疗情况38例接受PVP治疗的患者,34例接受了完整的信息随访。在这34例患者中,有79%(27/34)的患者术后缓解疼痛1个月以上,67%(23/34)的患者在术后缓解疼痛3个月以上。手术后82%(28/34)的患者存活超过3个月。82%(28/34)的患者存活超过3个月,26%(9/34)的患者存活超过1年。14%(5/34)的患者接受术后放疗。采用减压术治疗的18例患者中,全部获得完整的信息随访。83%(15/18)的患者术后缓解疼痛1个月以上,72%(13/18)的患者在术后缓解疼痛3个月以上。手术后77%(14/18)的患者存活超过3个月,16%(3/18)的患者存活超过1年。39%(4/18)的患者接受术后放疗。2.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1)PVP组中术前营养状态、术前生活状态、靶向药物治疗、化疗期间脊柱转移、脊柱外骨转移、内脏转移、术后放疗对手术疗效存在影响(P<0.05)。(2)减压组中术前营养状态、术前生活状态、靶向药物治疗、化疗期间脊柱转移、脊柱外骨转移、内脏转移、术后放疗、术前Frankel分级手术疗效存在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为:(1)术前营养不良(P=0.022)、术前生活状态不佳(P=0.035)、化疗期间出现转移(P=0.043)、缺乏靶向药物(P=0.013)、拒绝放疗(P=0.015)是PVP手术治疗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2)术前营养不良(P=0.032)、术前生活状态不佳(P=0.039)、化疗期间出现转移(P=0.028)、缺乏靶向药物(P=0.021)、拒绝放疗(P=0.009)、神经功能差(P=0.045)是姑息减压手术治疗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论1.总体随访结果表明,无论患者术前状态或术后治疗情况如何,两种姑息性手术方式(PVP手术(67%,23/34)和姑息减压手术(72%,13/18))均能使大多数的患者直接获益。2.手术疗效与原发灶器官和位置无明显相关性,原发灶的控制情况(是否具有靶向药物、是否化疗期间出现转移)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3.术前营养状况和生活状态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术前纠正低蛋白血症对提高手术疗效(即使是椎体成形术)有积极的帮助。另外,对于接受减压手术的患者,神经功能是术后疗效的重要预测因素。4.术后是否放疗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放疗可以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延长手术后疼痛缓解的维持时间,建议患者术后接受转移灶的立体定向放疗。

陈念,李殷,练子荣[6](2021)在《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脊柱疾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脊柱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传统开放性手术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VAS评分、Oswestry评分。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着短于传统开放性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着少于传统开放性手术组(P<0.05),术后症状消失时间显着短于传统开放性手术组(P<0.05),脊柱功能恢复时间显着短于传统开放性手术组(P<0.05)。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患者手术后较手术前的VAS评分、Oswestry评分降低幅度均显着高于传统开放性手术组(P<0.05)。结论脊柱疾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较传统开放性手术高。

李海龙[7](2021)在《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探讨弯角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2)分析PCVP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至本院行椎体增强术治疗的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侧PVP组(n=56)、双侧PVP组(n=58)、PCVP组(n=65)。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骨水泥的注射量、骨水泥的分布、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前、术后3天、术后1个月)、骨水泥渗漏及术后再骨折情况。(2)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0月至本院行PCVP术治疗的101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水泥渗漏的发生与否,分为渗漏组与未渗漏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伤椎位置、椎体压缩程度、穿刺侧的选择、骨皮质完整性、骨水泥用量等相关指标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有统计学差异的观察指标再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手术用时方面,单侧PVP组(34.45±4.31)min与PCVP组(35.92±6.45)min用时相当(p>0.05),均较双侧PVP组(43.97±5.80)min用时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骨水泥用量方面,双侧PVP组(6.28±1.18)ml>PCVP组(4.69±1.10)ml>单侧PVP(3.88±1.05)m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骨水泥的分布情况,双侧PVP组与PCVP组之间相似(p>0.05),单侧PVP组相较于其他两组差(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3天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并且呈递减趋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骨水泥渗漏方面,双侧PVP组与PCVP组的渗漏情况相似(p>0.05),均较单侧PVP组的渗漏情况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再发骨折方面,单侧PVP组、双侧PVP组及PCV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果101例患者当中,30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29.7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椎体压缩程度、穿刺侧选择、骨皮质完整性、骨水泥用量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椎体压缩程度加重、骨水泥用量>4.5ml、骨皮质破损及轻侧穿刺是PC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p<0.05)。研究结论(1)PCVP术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节约手术时间,骨水泥分布情况良好,不增加术后再骨折情况(2)椎体压缩程度加重、骨水泥用量>4.5ml、骨皮质破损及轻侧穿刺是PC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

兰宇,李永成[8](2021)在《常规开放手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肿瘤所致病理性脊柱骨折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常规开放手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肿瘤所致病理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抚顺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因肿瘤所致病理性脊柱骨折的患者(200个椎体)。依据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50例患者纳入经皮椎体成形术组,采用常规开放性手术的50例患者纳入常规开放性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Cobb角、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和死亡情况。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为92.0%(46/50),高于常规开放性手术组的74.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患者手术后较手术前的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降低幅度均高于常规开放性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患者的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和致死率分别为20.0%(10/50)和8.0%(4/50),均低于常规开放性手术组的38.0%(19/50)和16.0%(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在肿瘤所致病理性脊柱骨折治疗中,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较常规开放手术好,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闫惠,王向丽,暴银素,张留巧[9](2020)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乳腺癌术后康复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乳腺癌术后恢复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纳入关于加速康复外科促进乳腺癌术后恢复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共1166例研究对象,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提高患肢恢复有效率[OR=7.79,95%CI(3.74,16.23),P <0.000 01];降低并发症发生率[OR=0.25,95%CI(0.17,0.35),P <0.000 01]。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可以有效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患肢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胡玮,王骏臣,余新林,李月春[10](2020)在《椎体转移瘤患者碘125粒子内放疗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缓解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近年来有研究将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碘125(I125)粒子植入用于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文中探讨椎体转移瘤患者I125粒子内放疗联合PVP后疼痛缓解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于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经I125粒子内放疗联合PVP治疗的220例椎体转移瘤患者临床及术后3个月、6个月的临床随访资料。观察患者I125粒子内放疗联合PVP后VAS评分、疼痛缓解率及缓解时间,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影响疼痛缓解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前患者VAS评分为(8.25±1.06)分,治疗后3个月时下降至(4.03±1.12)分,治疗6个月时下降至(1.14±0.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3个月时为89.09%(196/220),6个月时上升为99.09(218/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疼痛缓解时间的危险因素主要为疼痛缓解程度(P=0.001)和出现疼痛至接受放疗的间隔时间(P=0.011)。结论椎体转移瘤患者采用PVP和I125粒子植入联合治疗后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且疼痛缓解时间受疼痛缓解程度和疼痛出现时间至放疗间隔时间的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护理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护理8例(论文提纲范文)

(1)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2组患者KPS评分对比:
    2.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4 2组患者随访结果:
3 讨论

(2)精细化护理在脊柱转移瘤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3)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临床与生物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创新点与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明胶海绵在减少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方法
        2.2.1 手术器械
        2.2.2 手术方法
        2.2.3 术后治疗及随访
        2.2.4 观察指标
        2.2.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3.2 手术资料对比
        3.2.1 术中资料(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例数及渗漏部位)
        3.2.2 手术疗效指标(术前术后 Cobb 角、vas 评分、ODI 指数)
    3.3 典型病例
第四章 讨论
    4.1 PVP并发症及其诊疗
        4.1.1 轻度并发症
        4.1.2 中度并发症
        4.1.3 重度并发症
    4.2 明胶海绵特性及研究结果分析
    4.3 治疗
        4.3.1 保守治疗
        4.3.2 手术治疗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预防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漏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姑息性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观察和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资料收集
    3.随访方案
    4 疗效相关因素的制定
    5.数据处理及统计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手术治疗情况
    3 随访结果
    4 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
讨论
    1 PVP治疗脊柱转移瘤
    2 减压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3 术后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治疗
    4 影响因素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外科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应用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6)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传统开放性手术组
        1.3.2 经皮椎体成形术组
        1.3.3 术后处理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Oswestry评分比较
3 讨论

(7)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
        2.2 临床效果相关指标对比
        2.3 手术并发症对比
    3.讨论
        3.1 OVCF的解剖基础
        3.2 PVP对 OVCF的治疗
        3.3 PCVP对 OVCF的治疗
    4.结论
第二部分 PCVP术治疗OVCF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两组围术期资料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方法
    2.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 2)
        2.2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见表 3)
    3.讨论
        3.1 骨水泥的用量
        3.2 椎体骨皮质完整性
        3.3 伤椎的压缩程度
        3.4 穿刺侧的选择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椎体增强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的 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常规开放手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肿瘤所致病理性脊柱骨折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9)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乳腺癌术后康复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1.1 试验设计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1.5 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上肢功能恢复有效率
        2.3.2 术后并发症
    2.4 风险偏倚评估
3 讨论
    3.1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3.1.1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3.1.2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术后上肢水肿、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影响
    3.2 不足和局限性

(10)椎体转移瘤患者碘125粒子内放疗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缓解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I125粒子植入术
        1.2.2 PVP手术
        1.2.3 多发病的处理
    1.3 资料收集及术后随访
    1.4 疗效评定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及治疗情况
    2.2 I125粒子内放疗联合PVP治疗前后VAS评分及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
    2.3 影响I125粒子内放疗联合PVP后疼痛缓解时间的单因素分析
    2.4 联合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的影响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3 讨 论

四、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护理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疗效观察[J]. 胡玮. 实用医技杂志, 2021(12)
  • [2]精细化护理在脊柱转移瘤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效果[J]. 席敏,张银素.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11)
  • [3]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临床与生物学机制研究[D]. 田士林. 山东大学, 2021(09)
  • [4]明胶海绵在减少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疗效研究[D]. 彭光泽. 大理大学, 2021(09)
  • [5]姑息性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观察和影响因素分析[D]. 陈国权.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6]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J]. 陈念,李殷,练子荣. 当代医学, 2021(12)
  • [7]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D]. 李海龙.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常规开放手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肿瘤所致病理性脊柱骨折的疗效观察[J]. 兰宇,李永成.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02)
  • [9]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乳腺癌术后康复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 闫惠,王向丽,暴银素,张留巧. 中国医药科学, 2020(23)
  • [10]椎体转移瘤患者碘125粒子内放疗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疼痛缓解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J]. 胡玮,王骏臣,余新林,李月春.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0(10)

标签:;  ;  ;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8例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