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苗专家被质疑疫苗的安全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王盼盼[1](2021)在《美国生物防御科研项目梳理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人类面临新发再发传染病、生物恐怖袭击和生物技术谬用等严重生物威胁,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造成了巨大挑战。我国亟需加强生物防御能力建设。科技支撑对于生物防御能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生物防御科研项目对国家生物防御能力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美国高度重视生物防御研究。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不断加强生物防御研究,启动了大量生物防御科研项目;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和炭疽邮件生物恐怖事件以后,美国大幅度加强生物防御研究经费投入,发布了多项生物防御相关的国家战略及科研计划,逐渐形成了强大的生物防御科技支撑体系。此外,近些年美国部署的部分生物防御项目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其生物安全风险的担忧。目前,国内尚缺乏美国生物防御科研项目的系统梳理与分析。美国资助和开展生物防御研究的主要机构有卫生与公众服务下属的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生物医学高级研发管理局(BARDA)和国防部下属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国防威胁降低局(DTRA)等机构。系统梳理美国生物防御科研项目部署情况及研究特点,分析其部分项目可能引发的生物安全风险,可为我国生物防御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本研究基于情报调研、文献计量、案例研究、专家咨询和综合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了美国NIH、BARDA、DARPA和DTRA等机构的生物防御项目部署情况,分析了部分项目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此外,还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了中美COVID-19的研究布局。一.NIH生物防御及冠状病毒相关科研项目分析NIH是美国资助和开展生物防御研究的重要机构。本研究基于情报调研梳理了NIH 2009-2018财年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从项目经费投入、承担机构分布、主要资助领域等角度分析了NIH生物防御科研项目资助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我国生物防御科技支撑的5项建议;梳理了NIH冠状病毒相关科研项目,分析了NIH冠状病毒相关研究的特点以及美国科技政策对NIH冠状病毒研究的影响。二.BARD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分析BARDA是美国生物防御相关医学应对措施高级研发的主要机构。本研究基于情报调研梳理了2005~2018年BARDA资助或管理的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合同,从经费投入,机构分布和主要研究领域等方面分析了BARDA生物防御研究的特点;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BARDA科研项目的论文发表情况。三.DARP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及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分析美国国防高级研究研究计划局(DARPA)是美军重要科研项目资助与管理机构。上世纪90年代开始,DARPA着眼影响美国国家安全与军事安全的重大生物威胁,聚焦生物防御相关领域前沿技术,部署了一系列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本研究基于情报调研梳理了DARPA生物防御科研项目;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了DARPA生命科学相关科研项目的论文发表情况;基于综合分析和案例研究分析了DARPA部分科研项目的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四.DTRA生物防御相关项目及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分析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DTRA)是美军重要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应对机构,也是美军生物防御和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的核心部门和主要协调机构。自1998年成立以来,DTRA通过生物威胁降低项目和国防部化学与生物防御计划科学与技术研究类项目进行了大量生物防御工作。本研究基于情报调研梳理了DTRA生物威胁降低项目及DTRA管理的国防部化学生物防御计划(CBDP)科学与技术类项目;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了DTRA生命科学相关科研项目的论文发表情况;基于综合分析和案例研究分析了DTRA部分项目的潜在生物安全风险,五.COVID-19研究的文献发表情况及中美研究比较分析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大量相关文献在期刊发表或提交到预印本平台。在本研究中,我们检索了已正式发表并被Web of Science(Wo S)数据库收录或提交到bio Rxiv、med Rxiv、Preprints和SSRN预印本平台的COVID-19相关文献。通过对文献数量、作者机构、国家和研究类别的统计,分析了全球COVID-19研究的热点与趋势。结果表明,美国发表的文献最多,其次为中国;Wo S收录文献中,美国在非药物干预、治疗和疫苗等研究类别发表的文献最多,中国在临床特征与并发症、病毒学与免疫学、流行病学等研究类别发表的文献最多。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NIH、BARDA、DARPA和DTRA等美国生物防御研究主要机构部署的科研项目和中美在COVID-19研究中的侧重点,分析了美国生物防御研究的布局重点与研究特点以及部分项目的潜在生物安全风险,为我国生物防御相关研究人员和政策管理部门了解美国生物防御研究提供参考,为我国生物防御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韩超[2](2021)在《论产品缺陷的民事诉讼证明》文中认为从我国现阶段民事诉讼案件来讲,产品纠纷案件大多数是围绕着产品缺陷的侵权行为所进行的,而案件的焦点也往往集中在对于产品缺陷的认定及证明上。认定一项产品存在缺陷的标准是该产品有可能或者已经造成了人身或者财产上的损害,也就是说该产品存在法律意义上的“不合理危险”或者该产品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标准。产品因存在上述原因造成侵权,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就应当承担相应的产品侵权责任。产品缺陷的认定对于案件走向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对于产品缺陷的举证证明存在难题,特别是在证明妨碍规则下,因证据偏在,诉讼双方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原因可能导致双方不具有平等的诉讼地位,进而不利于法律公平的实现。本文通过对产品缺陷相关理论的整理分析,并结合民事诉讼证据证明理论,探析产品缺陷的民事诉讼证明问题方面的解决办法。本文除引言外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产品缺陷民事诉讼证明的现状与困境。本部分以润光公司与长生公司产品责任纠纷案为例,通过对产品缺陷与产品瑕疵的比较引申出产品缺陷的认定标准,并对产品缺陷证明举证责任进行分析,指出不同责任承担所造成的不同法律后果。引出产品缺陷证明中的困境,通过对缺陷产品信息、产品证据,直接证据以及证明标准的分析,指出产品缺陷证明所存在的证据信息失衡、证据的消失与缺乏以及认定标准模糊三个方面的困境。二、传统产品缺陷证据困难的克服方法。本部分针对上文所提出的证明困境讨论了现阶段我国在解决产品责任纠纷案件中常使用的法律方法,结合理论与实践,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包括:(1)举证责任转换的责任分配问题;(2)关于证明标准降低的相关规定不足;(3)表见证明的适用问题。三、产品缺陷证明方法的完善。本部分是在前俩部分的理论内容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对我国产品缺陷纠纷案中的产品缺陷诉讼证明制度特别是证明妨碍制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域外法的相关实践理论,得出适合我国借鉴的法律方法,进而提出证据协力义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针对我国产品责任诉讼中关于产品缺陷诉讼证明恰当和不足之处,并对如何完善我国产品缺陷诉讼证明制度提出自己的见解。
汪段泳[3](2020)在《PHEIC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基于2009年全球大流感的回顾与反思》文中研究说明2009—2010年甲型H1N1病毒引发了全球进入互联互通时代后的第一场流感大流行。为应对此次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本文对此次大流行及PHEIC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全面回顾,并主要从世卫组织角色定位与机制建设的角度提出若干反思。其一,疫情暴发具有高度的"可预测的不可预测性",尽可能提前做出准备仍是高效、低耗的最优应对手段,并且需要密切的国际合作,世卫组织在其中发挥的核心作用难以替代。其二,应对大规模流行疫病,就根本而言是考验社会治理能力,非医疗干预措施与医疗干预措施同等重要。各公共卫生管理当局在制定抗疫对策时往往需在社会成本与医疗成本之间相机抉择,世卫组织在宣布PHEIC、大流行,提出旅行建议和药物方案等决策时不得不同时考量多方因素,从而可能导致行动矛盾、影响效率。其三,世卫组织自身的定位时常会在专业咨询机构与国际政治组织之间游移,导致其业务表现有可能出现扭曲,机构形象模糊不清,公信力受到质疑。总之,当前人类社会所拥有的技术—经济条件及公众认识能力,与"完美应对"疫情的目标之间尚有不小差距。为世卫组织改革建立更为理性的外部反馈机制,推动相关国际合作向专业方向发展,方可切实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
全球化智库(CCG)[4](2021)在《拜登时代的中国与美国:趋势与应对》文中研究说明美东时间2021年1月20日,乔·拜登将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46任总统。在2017年1月19日,特朗普就职前一天,CCG发布了《特朗普时代的机遇、挑战与中国应对》。作为关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中外交往的国际化智库,全球化智库(CCG)对美国时局始终保持关注,积极开展调访研究。美国大选以来,CCG举办多场专题讨论,聚焦拜登时代研判未来双边关系及全球化发展走向。基于CCG会议成果和CCG专家学者近期就美国时政和中美关系趋势发表的观点和评论文章,本报告从拜登内政外交的国内考量–内阁组成、政治现状、制约因素入手,分析未来美国外部在全球治理、地区安全、贸易领域回归多边主义的趋势,以及中美关系的竞争-合作动态平衡。报告认为,拜登政府执政将利好重启全球化迈向更高步伐,同时为中国全球化提供新机会。拜登执政将面临多方面挑战,特朗普崛起的民粹主义基础还将在美国政坛持续发酵,虽然新政府仍将继续以大国竞争的视角处理中美关系,但其重心向内,以提高自身实力和重视外交、软实力的理性方式与中国展开竞争的趋势,与特朗普执政时期将有明显分野。在此背景下,中美在贸易、人文交流、全球治理领域的共同利益将成为拜登时代中美关系得到缓解的有利因素。在拜登就职之际,CCG提出十二条政策建议:(一)中美适时恢复及创建双边高层次多渠道对话交流机制(二)中美欧可建立三方对话协调机制,并尽早召开全球疫苗峰会,推动全球抗疫合作及经济复苏(三)可在G7基础上增加中国、俄罗斯、印度,召开G10国家气候变化峰会(四)中美积极考虑加入CPTPP,促进全球高水平贸易投资开放和WTO改革,同时可邀请美国加入RCEP(五)中美可相互放宽企业准入及市场竞争限制,美方取消对华为、TIKTOK、腾讯、阿里巴巴、小米等中国企业打压,中方放宽谷歌、推特、脸书等美国高科技企业来华投资经营(六)中美应取消单边贸易关税,完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执行,并开启第二阶段经贸协议谈判(七)中美可重启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为中美企业双向投资提供便利(八)中美可加强基础设施合作,中国可发挥优势在美投资设厂助其基础设施建设,美能源产品也可更好出口到中国(九)中美可就"一带一路"开展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多边化发展,增进多边开发银行基础设施项目相关合作(十)中美可在友好城市框架下加强省州市地方政府间合作(十一)中美恢复并放宽留学、媒体等人文交流,并使其更具民间化、市场化特点(十二)举办朝核问题四方会谈,增进伊核问题多边协调,加强中美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安全合作
卢坤[5](2020)在《突发事件社会舆情风险研判与防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赖静睿[6](2020)在《新浪网HPV疫苗报道的框架研究(2017-2019)》文中认为近年来,中国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态势,发病人群日益年轻化,成为继乳腺癌之后女性群体的第二大健康杀手。科学研究表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宫颈癌都是由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所导致的。HPV疫苗的成功研发使得宫颈癌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预防,并有望彻底根除的癌症。2017年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的二价HPV疫苗“希瑞适”在中国内地正式上市,减轻了民众赴港或跨境接种HPV疫苗的负担。自HPV疫苗上市以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改变了信息内容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网络媒体成为公众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公众的风险认知和健康行为的改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媒体对HPV疫苗进行客观且全面的报道有助于唤起公众的健康诉求,宣传正确的接种观念,从而推动相关疾病预防工作的开展。本文以框架理论为研究基础,以新浪网2017年至2019年有关HPV疫苗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从高层次框架、中层次框架和低层次框架三个层面分析网络媒体HPV疫苗报道的特征和不足,并结合健康传播生态模型理论提出了优化网络HPV疫苗报道的对策。研究发现,在高层次框架方面,网络媒体HPV疫苗报道的主题和体裁较为单一;中层次框架方面,消息多数来源于政府部门且民众处于话语权弱势地位;低层次框架方面,报道的生动性和科学性不足,对恐惧诉求信息的使用还有待加强。研究从健康传播生态视角出发,从受众健康诉求、网络媒体传播能力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弥补现有报道存在的短板,进而提升HPV疫苗健康传播的效果。
李军莲[7](2020)在《基于共被引耦合与LDA模型的研究前沿识别方法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是科学研究中最新、最具前瞻性和引领性的研究方向,其作为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和新生长点,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全面实施以来。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研究如何及早、准确识别研究前沿,预测未来方向和重点,对更好服务国家科技宏观决策、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帮助科研工作者及时把握科学研究动态,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前沿识别主要有基于引用、基于内容以及二者结合的方法体系。相对而言,以引用分析为基础辅以内容分析的混合识别方法是现阶段研究前沿识别研究的热点,较常见的是将共被引分析、引文耦合与文本内容分析相结合,但结合主要聚焦在文献聚类与类簇描述层面,在聚类基础即信息域上并没有扩展,在内容语义分析方面还较浅表,识别出的研究前沿的“前瞻价值”和“学术准确性”常被质疑。鉴于此,为了更吻合科学家专业视野中的“研究前沿”,本文尝试从识别信息域(聚类基础)和识别语义深度两个层面对引用-内容相结合的研究前沿识别方法进行优化,基于多种学术引用关系研究构建更新颖、更高学术关联、更好覆盖度的研究前沿域,利用LDA主题模型从文本内容语义层面直接进行研究前沿识别,全面拓展深化引用-内容结合方法的信息域与语义深度,切实提高研究前沿识别的新颖性与准确性。本文综合采用文献调研、归纳分析、文献计量、文本挖掘、实证、专家咨询与评价、对比研究等方法,重点围绕科学研究前沿识别相关理论方法、共被引耦合-LDA法的设计、分析实验及效果评价开展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理论研究方面:基于对研究前沿概念发展演化的深入分析,归纳界定了其内涵特征:研究前沿是一组能够引领学科发展并在领域内具有较高活跃度、较高学术关注度的最新研究主题,活跃性、新颖性和关注度是其最基本的特征表现。(2)方法研究方面:从研究前沿信息域构建、基于PhraseLDA的主题抽取、基于“引用-内容”的研究前沿识别三方面展开。首先,研究提出了从学术引用维度、利用多种学术引用关系构建具有更好识别价值的研究前沿信息域的原则、思路和过程,籍此界定全新的“研究前沿信息域”;其次,研究设计了采用PhraseLDA模型进行研究主题抽取的具体方法和流程,包括抽取前的语料库构建、抽取过程中的参数设置等关键环节;第三,基于研究前沿“活跃性”、“新颖性”和“关注度”,设计构建了综合文献主题与引用特征的复合研究前沿识别指标——研究前沿量值。(3)试验研究方面:选取免疫学领域对新提出的研究前沿识别方法进行分析试验,依据“研究前沿量值”并结合专家评价,最终识别出26个免疫学研究前沿主题,研究前沿主题识别准确率达86.7%;研究前沿主题的平均发表年均值为2017.6,新颖度比经典的共被引分析法(2016.3)有较大提高。本文的主要结论与创新:一是提出可实现引用-内容深度结合的研究前沿识别方法——“共被引耦合-LDA法”,有效拓展深化了混合方法的聚类基础和语义深度,不仅提高了研究前沿识别的前瞻性,同时提高了内容语义识别的准确性,识别结果直接以主题短语形式呈现,易于理解:二是设计构建了结合文献“引用-内容”特征的复合型研究前沿识别指标——研究前沿量值。该指标在主题模型框架下量化研究前沿的基本特征,包括“主题活跃度”、“主题新颖度”和“主题影响度”三个分项指标。相对单一指标而言,研究前沿量值结合各分项指标,不仅能综合反映研究主题的前沿程度,且能体现主题在活跃性、新颖性和关注度方面的具体表现,有利于提高研究前沿识别的准确性。本文提出的“共被引耦合-LDA法”,将研究前沿识别过程与具体呈现过程结合起来,能够直接高效处理大规模学术语料,为大数据时代科学识别研究前沿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借鉴,不仅在方法论上优化了相关情报分析方法,而且在实践上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地把握科技前沿动态的新视角。本论文包括图27幅,表21个,附录4个。
丁丽莹[8](2020)在《论我国疫苗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文中研究指明疫苗作为国家战略性、公益性产品,其内涵十分丰富,除了预防免疫作用外,一方面,疫苗安全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公共卫生和国家安全。轰动一时的“长春长生”疫苗事件调查结果的公布,以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疫苗安全问题备受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作为疫苗生产和使用大国,问题疫苗的出现不仅是产品质量的问题,而且事关全国几十亿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如何完善行政监管制度,使疫苗监管法律规范得到有效的实施,是当前进一步提升我国疫苗监管水平的重要任务。“山东疫苗案”和“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带给公众警醒的同时,也带来了反思:如何从行政监管方面提升我国疫苗监管水平,使疫苗质量和公民生命健康权得到有效保障。疫苗监管权作为一项公权力,应当具有正当性基础,既要在权力产生、内容和属性上具有权力设定的正当性,也要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受到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限制,具有权力行使的正当性。在监管权具有正当性基础的前提下,分析我国疫苗监管制度的构建历程,包括法律规范、监管机构以及监管的具体制度的演进。对比我国与美国、日本在疫苗监管法律规范、监管机构的设置以及履行监管职责人员的专业性,可以看出我国的法律规范相对完备和专业,但应当进一步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以及设置多元的监管主体。通过前述分析,发现我国存在监管主体单一、职责分配不明、对行政监管依赖过度、信息公开内容不明渠道缺失以及救济程序不完善等问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监管制度的完善:设置独立的监管机构、明确监管主体职责、保证信息公开渠道和内容的明确、明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标准、增加报告主体和鉴定主体,以保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公正性。面对当前情形,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疫苗监管制度;另一方面要呼吁疫苗监管机关、疫苗生产企业等主体遵守法律和行业规范,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和生产工作中,保障疫苗安全,维护公共利益。
贾圆媛[9](2020)在《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危机管理 ——以“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特征,既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拓宽了言论表达的渠道,又改变了社会力量的对比,改变了媒体格局、舆论态势和话语权。民众经互联网表达出来的态度、意见、情绪与行为倾向,形成无所不在的网络舆情,深刻影响着当前公共政策与突发事件,也对当前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出挑战。近年来公共事件网络舆情产生不断,期间信息真伪与传播动向难测,舆情“线上”发酵与处理失当往往扩大“线下”的不良后果,给政府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带来挑战。本文将以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为例,通过对该事件概况与政府舆情处置的分析,探讨舆情传播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为当前公共管理中政府的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提供建议。本文经过文献搜集、案例研究、数据分析发现,在该事件网络舆情的“孕育、扩散、变化、衰减”四个演变阶段中,网民群体、网络媒介和舆情内容这三个要素都发挥着一定作用。政府在此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经验有:舆情爆发阶段直面问题、反应迅速;舆情变化、衰减阶段不间断报道进展,报道回应关切且回顾作为等。存在的教训有:舆情孕育期信息公开不及时,留有隐患;舆情酝酿阶段官媒报道相较失利,且存在报道失真问题加重不信任等。本文基于实例研究就当前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危机管理提出如下策略:政府主导,协同参与,加强网络监管和治理;做好网络舆情预警及应急处置,建设长效机制;把握危机处置“及时、导向”原则;做好政务新媒体建设及运行,“网上走群众路线”;做好意见领袖、媒体、平台的沟通与引导工作。
王晗啸[10](2020)在《疫苗安全议题中媒介间显、隐性议程网络关系研究 ——基于第三层次议程设置理论》文中研究表明疫苗安全关系到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健康,疫苗事故的发生极易引发社会的群体性恐慌。恐慌的背后,除了暴露出政府疫苗安全监管本身的问题,社交平台上各类主体发布的信息,也加剧了相关事故的危机。危机所可能导致的疫苗接种率下滑,无论是对国内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还是整个疫苗行业的正常运营都会造成巨大影响。因而,比较各方主体有关疫苗安全议题信息发布的异同,分析相关信息对公众的传播效果显得尤为重要。议程设置理论作为媒介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经过五十余年,已发展出了第三层次议程设置、媒介间议程设置等方向,研究方法日趋科学化与精细化。其中,第三层次议程设置有关媒介效果研究的深化——议程网络的显、隐性研究,被相关领域的学者定为议程设置研究的新方向,它从过往的有意识认知研究,开始向无意识认知研究进行探索与转变。本文在国内外有关议程设置理论与疫苗安全议题研究的基础之上,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显、隐性议程网络分析方法进行改进。以“山东疫苗案”与“长生生物疫苗事件”这两起近些年影响最大的疫苗安全事故为例,从显、隐性关系两个方面,对政务微博、官方媒体、商业媒体、意见领袖以及公众这几个微博社区的主要参与主体的议程网络展开分析,并对其他各主体与公众间的议程引导关系进行因果推断。结果显示,在议程框架与议程主题上,除了“科普辟谣”“因果背景”“对策建议”“新闻事实”以及“道德判断”这五个基本框架,还发现了与其他几起疫苗安全事件相关的主题,并将其独立命名为“关联事件”框架。同时,相关主体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围绕“科普辟谣”框架下相关信息的缺失;在显性议程网络方面,各主体均能将“问题疫苗的流向”置于网络的中心位置。相较于“山东疫苗案”,“长生生物疫苗事件”中政务微博和官方媒体等,在发布问题疫苗流向信息的基础之上,同时强调了接种问题疫苗后的续种补种措施,这是在疫苗安全事故信息发布上的一大进步。二者间的相关性,相较于“山东疫苗案”有了一个明显的上升,表明宣传部门对于媒体有关疫苗安全事故的报道,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在隐性议程网络方面,所得结果与显性议程网络有较大区别:居于隐性议程网络中心的,多是一些带有情感表达以及涉事主体的词汇,说明对于这类词汇,尽管共现频次可能不高,但它们却具有较强的传递性,拥有较高的隐性语义强度。但是,官方话语与公众话语的情感特征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官方的话语情感属于聚集性的,强调总体形势的可控性,即除个别流入地之外的疫苗都是安全、可靠的。公众所诉诸的情感更具抗争性,认为事故背后更多体现的是疫苗监管漏洞等制度性问题;在议程引导关系上,政务微博所努力想与公众产生的“共情”,并没有能够有效传递给公众。而公众对其他主体存在反向议程设置,但这种反向议程设置的发生仅存在于部分与官方利益并不冲突的主题,回应的尺度和边界,依然由官方决定。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在理论上对显、隐性关系给出了明确的界定,从过往以要素间的共现距离为判断标准,到重新定义以“共现性”与“传递性”作为二者划分的依据,并在研究方法层面赋予了具体的测度方式。研究对象上将政务微博与意见领袖纳入到议程设置的研究范围,并将媒体细分为官方媒体与商业媒体。所得结论对于相关主体特别是政务微博与官方媒体的建议是,要明确信息供给与传播效果间的区别,信息策略的选择得当并不代表一定能够传递给公众,因而要重视和回应公众的议程。此外,还要警惕“关联事件”框架下的主题,以及避免过度“蹭热点”行为。相关结论也为议程设置领域的学者厘清第三层次议程设置理论下QAP相关性分析与格兰杰因果分析间的关系、格兰杰因果分析的单位选取等可能存在的疑惑,提供了参考。
二、疫苗专家被质疑疫苗的安全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疫苗专家被质疑疫苗的安全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生物防御科研项目梳理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NIH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分析 |
第一节 NIH2009~2018 财年生物防御科研项目梳理与分析 |
第二节 NIH冠状病毒相关科研项目分析 |
第二章 BARD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分析 |
第一节 BARD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梳理与分析 |
第二节 BARDA资助科研项目文献计量分析 |
第三章 DARP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分析 |
第一节 DARP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梳理与分析 |
第二节 DARPA生命科学相关科研项目文献计量分析 |
第三节 DARP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分析 |
第四章 DTRA生物防御相关项目分析 |
第一节 DTRA生物防御相关项目梳理与分析 |
第二节 DTRA生命科学相关科研项目文献计量分析 |
第三节 DTRA生物防御相关项目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分析 |
第五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文献计量分析 |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六章 分析与讨论 |
1 美国生物防御研究主要特点 |
2 美国生物防御相关部分项目存在潜在生物安全风险 |
3 对我国生物防御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NIH2009~2018 财年生物防御科研项目(经费数前100) |
附录 B NIH冠状病毒相关科研项目(经费数前50) |
附录 C BARDA生物防御科研项目资助合同列表 |
附录 D DARPA2000 年以来主要生物防御科研项目简介 |
附录 E DARPA生物防御科研项目资助合同列表 |
附录 F DARPA生命科学相关主要科研项目简介及发表论文数量 |
附录 G DARPA生物技术办公室项目经理基本信息及所管理项目 |
附录 H DARPA资助生命科学领域科研项目顶级期刊发文情况 |
附录 I 美国生物防御科研项目主要承担机构地理位置及官方网站地址 |
附录 J DTRA资助生命科学领域科研项目顶级期刊发文情况 |
附录 K COVID-19 研究顶级期刊发文情况 |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性 |
个人简历及学术成果 |
致谢 |
(2)论产品缺陷的民事诉讼证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内容 |
1.5 创新点 |
第2章 产品缺陷民事诉讼证明的现状与困境 |
2.1 产品缺陷证明的现状——以润光公司与长生公司产品责任纠纷案为例 |
2.1.1 产品缺陷与产品瑕疵的区分 |
2.1.2 产品缺陷的认定标准 |
2.1.3 产品缺陷举证责任承担之法律后果 |
2.2 产品缺陷证明的困境 |
2.2.1 产品缺陷证明困境之证据信息失衡 |
2.2.2 产品缺陷证明困境之证据的消失 |
2.2.3 直接证据的缺乏 |
2.2.4 产品缺陷认定标准模糊 |
小结 |
第3章 传统产品缺陷证明困难的克服方法 |
3.1 产品缺陷证明之举证责任转换 |
3.2 产品缺陷证明之证明标准降低 |
3.3 产品缺陷证明之表见证明 |
小结 |
第4章 产品缺陷证明方法的完善 |
4.1 域外法对于产品缺陷的界定及启示 |
4.1.1 域外法对于产品缺陷的界定 |
4.1.2 域外法产品缺陷的界定对我国的启示 |
4.2 证据协力义务的提出与适用 |
4.2.1 证据协力义务的概念 |
4.2.2 证据协力义务在产品缺陷证明中的完善与适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PHEIC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基于2009年全球大流感的回顾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事件时间线梳理 |
(一)宣布PHEIC |
(二)大流行开始 |
(三)从减缓到结束 |
二疫情损失评估 |
(一)人口卫生损失:众说纷纭的估算 |
(二)次生灾害:经济损失及其全球传导 |
三医疗干预措施 |
(一)何以解疫?唯有疫苗 |
(二)从研发到上市:争分夺秒的迟到 |
(三)口惠而实难至的国际援助 |
四非医疗干预措施 |
(一)国际商旅限制 |
(二)疫源地的自我设限 |
(三)世卫组织对商旅限制的立场 |
五公信危机 |
六对疫情防控的反思 |
(一)不可预测,必须准备 |
(二)治理与治疗并重 |
(三)世卫组织的角色与作用 |
结语 |
(4)拜登时代的中国与美国:趋势与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一、拜登时代民主党执政底色 |
1.拜登内阁的组成 |
1.1“多元化”内阁成员,民主党传统“平权”理念回归 |
1.2专业团队,奥巴马政府精英重返决策中心 |
1.3经验丰富的中国智囊 |
2.美国政治现状 |
2.1选民对立,两党分歧,政治社会极化,民粹主义困局短期难以扭转 |
2.2疫情下拜登的“治愈”之路短期内难以矫正贫富差距 |
3.拜登政府面临特朗普对华旧政影响 |
3.1特朗普卸任前进一步塑造“中国挑战”,为对华关系进行框限 |
3.2政府交替前夕频繁出台针对中国企业的制裁 |
二、拜登时代对外关系展望 |
1.全球治理 |
2.地区安全 |
3.多边贸易 |
三、拜登时代,中美关系的下一站 |
1.对华政策趋于理性 |
2.贸易谈判有望重启 |
3.多边合作领域扩宽 |
4.人文交流预期恢复 |
四、对策与建议 |
(一)中美适时恢复及创建双边高层次多渠道对话交流机制 |
(二)中美欧可建立三方对话协调机制,并尽早召开全球疫苗峰会,推动全球抗疫合作及经济复苏 |
(三)可在G7基础上增加中国、俄罗斯、印度,召开G10国家气候变化峰会 |
(四)中美积极考虑加入CPTPP,促进全球高水平贸易投资开放和WTO改革,同时可邀请美国加入RCEP |
(五)中美可相互放宽企业准入及市场竞争限制,美方取消对华为、TIKTOK、腾讯、阿里巴巴、小米等中国企业打压,中方放宽谷歌、推特、脸书等美国高科技企业来华投资经营 |
(六)中美应取消单边贸易关税,完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执行,并开启第二阶段经贸协议谈判 |
(七)中美可重启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为中美企业双向投资提供便利 |
(八)中美可加强基础设施合作,中国可发挥优势在美投资设厂助其基础设施建设,美能源产品也可更好出口到中国 |
(九)中美可就“一带一路”开展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多边化发展,增进多边开发银行基础设施项目相关合作 |
(十)中美可在友好城市框架下加强省州市地方政府间合作 |
(十一)中美恢复并放宽留学、媒体等人文交流,并使其更具民间化、市场化特点 |
(十二)举办朝核问题四方会谈,增进伊核问题多边协调,加强中美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安全合作 |
(6)新浪网HPV疫苗报道的框架研究(2017-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关键词阐释 |
1.2.1 HPV疫苗报道 |
1.2.2 健康传播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新浪网HPV疫苗报道研究设计 |
2.1 理论基础 |
2.1.1 框架理论 |
2.1.2 健康传播生态模型理论 |
2.2 研究设计与信度检验 |
2.2.1 样本选择 |
2.2.2 类目建构 |
2.2.3 信度检验 |
3 新浪网HPV疫苗报道框架分析 |
3.1 高层次框架分析 |
3.1.1 报道主题不平衡 |
3.1.2 报道体裁固定化 |
3.1.3 主流媒体为主要新闻来源 |
3.2 中层次框架分析 |
3.2.1 消息多数来自政府 |
3.2.2 救助框架和困境框架共鸣 |
3.2.3 报道完整度趋于完善 |
3.3 低层次框架分析 |
3.3.1 报道缺乏生动性 |
3.3.2 报道倾向以中立为主 |
3.3.3 文本语义网络各阶段同中有异 |
3.3.4 恐惧诉求信息使用不当 |
3.3.5 报道品质有待提高 |
4 网络媒体HPV疫苗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网络媒体HPV疫苗报道存在的问题 |
4.1.1 报道同质化现象突出 |
4.1.2 民众话语权处于弱势 |
4.1.3 报道科学性欠佳 |
4.2 网络媒体HPV疫苗报道存在不足的原因 |
4.2.1 采编能力限制 |
4.2.2 缺乏人文关怀 |
4.2.3 专业素养不足 |
5 优化网络媒体HPV疫苗报道的对策 |
5.1 唤起受众的健康诉求 |
5.1.1 合理使用恐惧诉求 |
5.1.2 平衡报道角度 |
5.2 提升网络媒体的传播能力 |
5.2.1 加强健康素养 |
5.2.2 提升报道表现力 |
5.3 促进社会参与 |
5.3.1 加强与专业组织合作 |
5.3.2 完善社会情感支持系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共被引耦合与LDA模型的研究前沿识别方法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标和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4.1 主要研究内容概述 |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论文的组织结构 |
1.7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引用关系网络 |
2.1.1 直接引用网络 |
2.1.2 共被引网络 |
2.1.3 文献耦合网络 |
2.2 主题模型 |
2.2.1 LDA主题模型 |
2.2.2 PhraseLDA主题模型 |
2.3 研究前沿及其识别方法 |
2.3.1 发展演进 |
2.3.2 内涵特征 |
2.3.3 识别方法 |
2.3.4 识别方法优化路径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研究前沿识别信息域构建 |
3.1 构建原则与思路 |
3.1.1 构建原则 |
3.1.2 构建思路 |
3.2 构建过程 |
3.3 构建结果 |
3.3.1 基本描述 |
3.3.2 特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PhraseLDA的主题抽取 |
4.1 语料库构建 |
4.1.1 语料选取 |
4.1.2 语料预处理 |
4.2 PhraseLDA模型参数设置 |
4.2.1 频繁短语挖掘参数 |
4.2.2 主题抽取相关参数 |
4.3 主题抽取流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引用-内容”的研究前沿识别 |
5.1 量值计算与指标解析 |
5.1.1 量值计算 |
5.1.2 指标解析 |
5.2 识别效果分析与评价 |
5.2.1 专家评价法 |
5.2.2 对比评价法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共被引耦合-LDA法”实证研究 |
6.1 免疫学研究前沿识别信息域构建 |
6.1.1 领域高被引文献获取 |
6.1.2 领域高共被引文献集合生成 |
6.1.3 共被引-施引文献集合生成 |
6.1.4 高耦合施引文献集合生成 |
6.1.5 共被引耦合文献网络生成 |
6.1.6 共被引耦合文献网络特征分析 |
6.2 基于PhraseLDA的免疫学研究主题抽取 |
6.2.1 语料库构建 |
6.2.2 数据预处理 |
6.2.3 研究主题抽取 |
6.3 基于“引用-内容”的免疫学研究前沿识别 |
6.4 方法评价 |
6.4.1 专家评价法 |
6.4.2 对比评价法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主要创新贡献 |
7.3 研究局限性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停用词表 |
附录2 研究前沿评价表 |
附录3 ESI免疫学研究前沿Top30 |
附录4 研究前沿识别程序代码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论我国疫苗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目的 |
二、选题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典型疫苗事件及反思 |
一、山东“庞氏”疫苗事件 |
(一)事件的经过 |
(二)事件原因及反思 |
二、“长春长生”疫苗事件 |
(一)事件的经过 |
(二)事件原因及反思 |
第二章 疫苗监管权基本理论 |
一、疫苗监管权设定的正当性 |
(一)监管权的产生 |
(二)监管权的内容 |
(三)监管权的属性 |
二、疫苗监管权的行使和限制 |
(一)疫苗监管权受到实体法限制 |
(二)行使监管权受到程序限制 |
第三章 我国疫苗安全监管制度的演进与特点 |
一、疫苗安全监管制度的构建 |
二、《疫苗管理法》的制度及与原有监管制度的比较 |
(一)进一步划分监管主体职责 |
(二)全面的监管程序 |
(三)多元的制度设计 |
(四)严格的惩处措施 |
三、我国疫苗监管制度的特点 |
(一)与美国FDA监管模式的比较 |
(二)与日本疫苗监管制度的比较 |
(三)域外疫苗监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四章 我国疫苗安全监管制度的问题与完善 |
一、疫苗安全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
(一)监管主体单一 |
(二)监管主体职责分配不明 |
(三)对行政监管依赖过度 |
(四)疫苗信息公开真实性缺乏保障 |
(五)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救济程序不完善 |
二、疫苗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措施 |
(一)设置独立监管机构 |
(二)明确疫苗监管主体的职权 |
(三)建立疫苗信息系统保证信息公开 |
(四)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危机管理 ——以“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学术价值 |
1.2.2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综述 |
1.3.2 国外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个案分析法 |
1.4.3 统计分析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网络舆情 |
2.1.2 公共事件 |
2.2 理论基础 |
2.2.1 危机公关 |
2.2.2 协同治理 |
第三章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描述 |
3.1 事件的发生背景 |
3.1.1 “山东疫苗事件”余热未散 |
3.1.2 涉事公司已有“前科”但当时未引起较大反响 |
3.2 舆情演化:事件起因和舆情爆发 |
3.2.1 事件起因 |
3.2.2 舆情爆发 |
3.3 舆情演化:舆情扩散、波动和各方的反应 |
3.3.1 涉事方反应 |
3.3.2 与涉事方均为“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合格”的一方反应 |
3.3.3 《疫苗之王》所提有关方反应 |
3.3.4 政府反应 |
3.3.5 媒体反应 |
3.3.6 公众反应 |
第四章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网络舆情分析 |
4.1 网络舆情演化成因分析 |
4.1.1 网络舆情的演化机理 |
4.1.2 网络舆情演化要素分析 |
4.1.2.1 网民群体要素 |
4.1.2.2 网络媒介因素 |
4.1.2.3 舆情内容因素 |
4.2 政府在网络舆情应对中的经验与教训 |
4.2.1 网络舆情应对中的经验 |
4.2.2 网络舆情应对中的教训 |
第五章 当前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危机管理策略 |
5.1 净化环境——政府主导,协同参与,加强网络监管和治理 |
5.2 建设长效机制——做好网络舆情预警及应急处置 |
5.2.1 做好线上线下联动监测 |
5.2.2 做好部门舆情处置联动 |
5.3 把握危机处置原则——及时、导向 |
5.3.1 信息发布的及时性 |
5.3.2 信息发布的导向性 |
5.4 “网上走群众路线”——做好政务新媒体建设及运行 |
5.4.1 做好媒体融合 |
5.4.2 讲究舆情引导方式,尊重民意表达,网络走群众路线 |
5.5 以点带面——做好意见领袖、媒体、平台的沟通与引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疫苗安全议题中媒介间显、隐性议程网络关系研究 ——基于第三层次议程设置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内容及思路 |
六、研究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议程设置发展及其在中国语境下的检验 |
第一节 议程设置的起源与发展 |
第二节 第三层次议程设置——网络议程设置 |
一、研究假设及方法 |
二、研究进展 |
三、显、隐性议程网络关系 |
第三节 媒介间议程设置 |
第四节 议程框架与议程主题 |
第五节 议程设置在中国语境下的检验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疫苗安全议题与议程设置 |
第一节 中西方疫苗安全议题研究差异 |
一、西方:疫苗安全风险认知研究 |
二、中国:疫苗安全事故舆论引导研究 |
第二节 多元主体及其疫苗安全议程 |
一、多元主体分类与疫苗安全议题框架 |
二、政务微博及其疫苗安全议程 |
三、官方媒体与商业媒体的关系及其疫苗安全议程 |
四、意见领袖及其疫苗安全议程 |
五、公众及其疫苗安全议程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显、隐性议程网络关系研究方法改进 |
第一节 计算机辅助的文本分析与议程设置研究 |
第二节 显性议程网络关系 |
一、主题模型LDA |
二、基于LDA-U的显性议程网络测度 |
第三节 隐性议程网络关系 |
一、从单面关系到双重关系 |
二、词向量模型word2vec |
三、基于word2vec的隐性议程网络测度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案例选取 |
第二节 数据搜集与预处理 |
第三节 基于显性议程网络的媒介间议程关系及其影响 |
一、议程框架与议程主题 |
二、显性议程网络 |
三、格兰杰因果分析 |
第四节 基于隐性议程网络的媒介间议程关系及其影响 |
一、隐性议程网络 |
二、议程网络相似性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果讨论 |
第一节 议程框架与议程主题 |
一、关联事件框架的发现 |
二、科普辟谣框架的缺失 |
第二节 显性议程网络:疫苗流向为主 |
第三节 隐性议程网络:情绪传递居多 |
第四节 媒介间议程设置:公众存在反向议程设置 |
第五节 显、隐性议程网络分析方法比较 |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图表目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四、疫苗专家被质疑疫苗的安全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生物防御科研项目梳理与分析[D]. 王盼盼. 军事科学院, 2021
- [2]论产品缺陷的民事诉讼证明[D]. 韩超.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3]PHEIC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基于2009年全球大流感的回顾与反思[J]. 汪段泳. 云大地区研究, 2020(02)
- [4]拜登时代的中国与美国:趋势与应对[A]. 全球化智库(CCG). 拜登时代的中国与美国:趋势与应对, 2021
- [5]突发事件社会舆情风险研判与防控研究[D]. 卢坤. 湘潭大学, 2020
- [6]新浪网HPV疫苗报道的框架研究(2017-2019)[D]. 赖静睿.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7]基于共被引耦合与LDA模型的研究前沿识别方法优化研究[D]. 李军莲.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020(01)
- [8]论我国疫苗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D]. 丁丽莹.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9]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危机管理 ——以“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为例[D]. 贾圆媛. 济南大学, 2020(05)
- [10]疫苗安全议题中媒介间显、隐性议程网络关系研究 ——基于第三层次议程设置理论[D]. 王晗啸.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