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寒花果兼用梅优良品种选育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蔡亚南,刘玉霞,赵靓,罗燕杰,肖思文,李庆卫[1](2019)在《北京地区梅花果实主要成分及活性研究》文中提出为探究不同品种梅花果实主要成分及活性差异,采用常规理化法、滤纸片法、DPPH法、ABTS法、FRAP法、铁还原能力及亚硝酸盐清除法测定了北京地区13个品种梅花果实的营养成分、抑菌及抗氧化活性,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梅花果实营养成分存在显着差异,其可食率、水分及可溶性固形物范围分别为83.65~94.13%、85.03%~91.98%、4.95%~12.50%;含酸量(3.80%~7.53%)远高于含糖量(1.01%~3.90%);‘飞燕宫粉’的总酚含量最高,为152.08 mg/100g,‘香雪宫粉’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83.72 mg/100 g。‘粉红朱砂’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为14.17 mm;‘飞燕宫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作用均达到最强,分别为17.67 mm、19.67 mm。‘矫枝’的DPPH·清除能力(27.40 mgTrolox/100g)、ABTS+·清除能力(155.75 mg Trolox/100 g)、亚硝酸盐清除能力(93.02 mg Trolox/100 g)及FRAP值(328.25 mg Trolox/100 g)均达到最高,‘香雪宫粉’的铁还原能力(444.92 mg Trolox/100 g)表现最强;从抗氧化活性综合(antioxidant potency composite,APC)指数法来看,‘矫枝’(96.10%)、‘香雪宫粉’(85.48%)、‘双碧垂枝’(82.18%)的抗氧化活性显着强于其他品种。研究结果为梅花果实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赵靓[2](2019)在《基于SSR标记的梅花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杂交育种》文中研究说明梅花(Prunus mume)是中国的传统名花,梅花的种质资源研究是梅花育种和应用研究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148份梅花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筛选出23对适用于该研究的SSR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群体结构进行分析,构建148份梅花品种DNA指纹图谱。同时从148份材料中选取了 12份材料作为亲本进行人工杂交育种,利用SSR标记鉴定F1代杂种的真实性,以期为梅花育种、种质资源利用和品种保护提供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8份梅花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98对引物中筛选出23对条带清晰、扩增稳定的多态性引物。用其对148份梅花材料进行扩增,检测到各引物的多态性条带数范围为2-18条,共计230个等位位点,观测等位基因数均值为10个,有效等位基因数均值为3.8204,Shannon信息指数均值为1.497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6649,期望杂合度均值为0.5419,观测杂合度均值为0.6038,多态信息含量均值为0.6360,说明所选标记多态信息含量较高,供试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2)通过对11个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遗传多样性从高到低排列为宫粉品种群>朱砂品种群>单瓣品种群>杏梅品种群>绿萼品种群>玉蝶品种群>垂枝品种群>跳枝品种群>黄香品种群>美人梅品种群>龙游品种群。(3)148个样品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是0.7588-0.9956;聚类分析将148个样品分为4类,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其分为4组,通过结构分析获得最佳的群体数目K=3,根据Q值水平对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亚群,分别包括39、47和54份材料,另有8份材料归为混合亚群中。(4)采用10对多态信息含量(PIC)最高的引物将148个品种完全区分,并构建了梅花种质资源SSR标记指纹图谱。(5)人工杂交的12个杂交组合共计杂交数为3992朵,获得F1代种子171粒,获得F1代植株60株,对F1代进行表型观测和SSR分子标记鉴定,所选的8对SSR引物中有7对可以鉴定出杂种F1代的真实性,共计真实杂种49株,真杂种率81.67%。
刘玉霞,杨佳鑫,徐兴龙,李庆卫[3](2019)在《梅花果实品质及抑菌、抗氧化活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揭示不同品种梅花果实的品质及抑菌、抗氧化活性差异,从抗寒梅花中筛选果实品质优良的品种,为抗寒花果兼用梅的选育以及梅花果实综合利用提供依据。对8个品种梅花果实的品质(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性状、抑菌和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酚类化合物进行分离和检测,对果实品质性状与抑菌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梅花果实的品质性状差异显着,‘淡丰后’、‘粉靥丰后’、‘武藏野’和‘飞绿萼’等级评价较高;‘丰后’、‘武藏野’、‘飞绿萼’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较高,从3个品种中都分离出儿茶素、迷迭香酸、圣草酚、丁香酸、芦丁5种酚类化合物,梅花果实的抑菌和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存在相关关系。‘武藏野’和‘飞绿萼’是优良的抗寒花果兼用梅,果实品质性状较优,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或功能性食品进行开发利用。
周杰,庄淑琴,邹文东,徐坤,谢林秀[4](2017)在《青岛梅园花果兼用梅品种果实性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以青岛梅园已选的31个抗寒花果兼用梅品种果实的性状为对象进行分析,以果实的11个外在性状(包括果径、核径、单果质量、核质量、果肉硬度、色泽、生长势、果汁、单株结实量、风味、结果姿态)和4个内在性状(总糖含量、总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以及Vc含量)进行数据测定,首次对31个花果兼用梅品种果实的4个内在指标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认为花果兼用梅品种果实的产量、单果质量、口感等多个因素均可达到果梅的标准,可以作为果梅进行开发应用。青岛地区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均适合抗寒花果兼用梅生长,有利于新品种的筛选研究工作。此项研究为进一步选育抗寒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积累基础资料。
刘玉霞,徐兴龙,杨佳鑫,李庆卫[5](2017)在《不同梅花品种果实浸提液抑菌活性研究》文中认为对不同梅花品种果实浸提液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为梅花果实的开发利用以及花果兼用梅的选育提供依据。通过滤纸片扩散和十字交叉法测定抑菌圈直径;利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不同浸提方法及不同品种对抑菌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80%)乙醇和低浓度(30%)乙醇作为浸提剂对梅花果实浸提液抑菌活性有显着性差异,而不同浸提时间(30min、60mmin、90mmin)对抑菌活性的影响无显着差异;不同品种对两种菌株的抑制作用有所差异,‘美人梅’对两种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强,其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作用显着大于枯草芽孢杆菌,‘粉靥丰后’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显着大于副溶血性弧菌,‘江北朱砂’‘鹫峰丰后’‘淡丰后’对两种菌株抑制作用无显着差异;聚类分析将5个梅花品种分为2类,第一类包含‘美人梅’,第二类包含‘江北朱砂’‘鹫峰丰后’‘粉靥丰后’‘淡丰后’。
王虹妍[6](2017)在《梅花杂交育种与杂交亲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梅(Prunus mume),中国传统名花,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长江、珠江流域及西南地区,且具有悠久的栽培、应用历史。目前培育出的抗寒梅花品种中,多为白色和淡粉色,并缺失了典型梅香。本研究为培育抗寒、芳香、色彩艳丽、彩色叶梅花新品种,进行了梅花杂交育种及胚培养试验,对梅花远缘杂交及种系间的花粉管生长状况,坐果率动态变化,胚培养等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探究梅花杂交亲和性和培育梅花新品种,主要结果如下:1.梅花杂交育种采用‘香瑞白’、‘淡丰后’、‘美人’梅作为母本,远缘杂交父本7个,种系间杂交杂交父本26个,共有70个组合,授粉总数为22135朵;远缘杂交共16个组合,授粉7898朵,收获种子85粒,培育出1株杂交苗(‘淡丰后’ב白花山碧’桃);种系间杂交共54个组合,授粉14237朵花,收获种子1048粒,培育出328株杂交苗,其中包括以‘香瑞白’为母本的杂交苗48株,以‘淡丰后’为母本的杂交苗245株,以‘美人’梅为母本的杂交苗35株。2.梅花远缘杂交结实率普遍较低,结实率最高的组合是‘淡丰后’ב白花山碧’桃,仅为4.43%。以‘美人’梅为母本的远缘杂交组合未获得杂交后代,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不亲和性。3.梅花种系间杂交组合中,以‘香瑞白’和‘淡丰后’为母本的杂交结实率平均为15%左右,以‘美人’梅为母本的杂交结实率较低,平均为4.01%,但是不同组合的结实率有较大差异。筛选出优良的梅花杂交父本有:‘潮塘宫粉’、‘扣瓣大红’、‘米单跳枝’、‘粉台垂枝’、‘多萼朱砂’。4.通过荧光显微观察发现,梅花远缘杂交中存在的花粉生长异常的现象,如花粉管在柱头上缠绕、扭曲,花粉管末端膨大等。授粉后120h,远缘杂交组合的花粉管已经伸入子房,组合‘美人’梅ב单粉’桃呈现较好的亲和性,花粉管生长速度及伸入子房的比率高于其他组合。梅花种系间杂交组合的花粉管授粉后96h进入子房,但不同杂交组合的花粉管进入子房的比率具有差异。5.梅花杂交授粉后10d,远缘杂交组合与近缘杂交组合的坐果率差异不大,但是在授粉后10~30d,远缘杂交组合坐果率下降幅度高于近缘杂交组合,授粉后40 d的坐果率趋近于0。6.胚培养方法能够快速获得‘美人’梅实生苗,其最适培养基为2/3 WPM+0 mg/L 6-BA+0 mg/L IBA+1.0 g/L 活性炭。
庄淑琴,周杰,徐坤,张淑珍[7](2013)在《梅花半同胞家系优良单株选育研究初报》文中研究指明从‘粉皮宫粉’‘徽州檀香玉蝶’‘丰后’3个天然授粉植株中,实生选育出观赏性状特异的‘晚霞宫粉’‘雪轮玉蝶’‘大花玉蝶’‘崂山丰后’4个梅花优良单株。对4个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系观测调查,发现其抗性及特有的观赏性态均保持稳定不变,可作为新品种进行繁殖、推广。梅花天然授粉的半同胞家系中,个体变异丰富。这不仅为梅花基因的多样性提供了保证,也为梅花的遗传改良拓宽了空间。
庄淑琴,周杰,张淑珍,庄实传[8](2012)在《晚果抗寒花果兼用梅新品种选育》文中提出青岛梅园与北京林业大学经10年的实验研究,选育出‘寒露’、‘映秋青’、‘映秋淡丰’三个晚果熟期的抗寒花果兼用梅花新品种。新品种可在青岛地区露地栽培,均有果实成熟期极晚的特异性。经对无性系观察,表现出其特异的稳定性。
李彦,李冉馨,王佳,程堂仁,张启翔,吕英民[9](2012)在《青岛梅花新品种选育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对梅花种质资源以及梅花育种研究的总结,对梅花品种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得到270个梅花品种的详细性状信息;结合对花梅和果梅的性状研究分级,选出7个性状作为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根据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在山东青岛通过实生选育以及杂交育种等方式培育,并且通过芽变选种选出4个抗寒花果兼用梅新品种。
李冉馨,李彦,王佳,程堂仁,张启翔,吕英民[10](2012)在《花果兼用梅新品种选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云南、湖北、江苏、广东、山东、北京等地大型梅花品种资源圃以及果梅种植基地的梅花种质资源进行实地调查,选出花色、花径、花瓣数量、果实质量、可溶性固形物、总酸量、果实可食率7个性状作为花果兼用梅新品种选育的选择标准。根据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在云南丽江和山东青岛通过实生选育以及杂交育种等方式开展了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在云南丽江通过实生选育方式在所选的果梅优株中选育出‘江边7号’、‘拉市优4’、‘七河4号’、‘七河14号’、‘七河21号’5个花果兼用梅新品种,在山东青岛梅园通过芽变选种选育出‘黄绿萼’、‘彦文丰后’、‘舞丰后’、‘明晓丰后’4个抗寒花果兼用梅新品种。
二、抗寒花果兼用梅优良品种选育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寒花果兼用梅优良品种选育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地区梅花果实主要成分及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试验仪器 |
1.3 试验方法 |
1.3.1 营养成分测定 |
1.3.2 抑菌活性测定 |
1.3.2.1 梅花果实纯汁制备 |
1.3.2.2 菌株及其菌悬液制备 |
1.3.2.3 滤纸片测定抑菌圈 |
1.3.3 抗氧化活性测定 |
1.3.3.1 提取液制备 |
1.3.3.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1.3.3.3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1.3.3.4 还原能力测定 |
1.3.3.5 亚硝酸盐清除能力测定 |
1.3.3.6 抗氧化活性综合评价分析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营养成分含量比较分析 |
2.2 抑菌活性比较分析 |
2.3 抗氧化活性比较分析 |
2.4 相关性分析 |
2.4.1 抑菌活性相关性分析 |
2.4.2 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3.1 营养品质方面 |
3.2 抑菌活性方面 |
3.3 抗氧化活性方面 |
(2)基于SSR标记的梅花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杂交育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梅花的演化分类和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
1.2 梅花育种研究进展 |
1.2.1 实生选种 |
1.2.2 杂交育种 |
1.2.3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1.2.4 其他方法 |
1.3 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
1.3.1 常见分子标记 |
1.3.2 分子标记在梅花研究中的应用 |
1.3.3 SSR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1.4.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2 梅花SSR引物的筛选 |
2.1 试验材料和药品 |
2.2 试验方法 |
2.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
2.2.2 DNA浓度与纯度检测 |
2.2.3 DNA质量检测 |
2.2.4 SSR-PCR引物的合成与扩增 |
2.2.5 荧光PCR引物的合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DNA纯度浓度与质量检测 |
2.3.2 SSR引物的筛选和多态性检测 |
2.4 讨论 |
2.4.1 DNA的提取 |
2.4.2 PCR扩增 |
2.4.3 电泳操作 |
2.4.4 SSR引物的筛选 |
2.5 小结 |
3.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梅花遗传多样性分析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
3.2.2 荧光SSR-PCR扩增体系的确立 |
3.2.3 扩增片段大小的确立 |
3.2.4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梅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3.3.2 梅花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分析 |
3.3.3 不同品种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
3.3.4 梅花种质资源的群体结构分析 |
3.4 讨论 |
3.4.1 遗传多样性分析 |
3.4.2 亲缘关系分析 |
3.4.3 群体结构分析 |
3.5 小结 |
4.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梅花指纹图谱的构建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
4.2.2 荧光SSR-PCR扩增体系的确立 |
4.2.3 扩增片段大小的确立 |
4.2.4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引物选择和片段对应编码的确定 |
4.3.2 梅花种质资源指纹图谱的构建 |
4.4 讨论 |
4.5 小结 |
5.梅花的人工杂交育种 |
5.1 试验材料 |
5.2 试验方法 |
5.2.1 亲本的选择与选配原则 |
5.2.2 花粉的采集贮藏与生活力测定 |
5.2.3 人工授粉及其管理 |
5.2.4 杂交种的播种繁殖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花粉生活力测定 |
5.3.2 梅花的种间杂交 |
5.4 讨论 |
5.4.1 亲本的选择 |
5.4.2 杂交结实率的影响因素 |
5.4.3 人工授粉及播种繁殖 |
5.5 小结 |
6 梅花杂种F1代的鉴定 |
6.1 试验材料 |
6.2 试验方法 |
6.2.1 杂种F1代的形态学性状观测 |
6.2.2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杂种鉴定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杂种F1代的形态学性状观测 |
6.3.2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F1代杂种鉴定 |
6.4 讨论 |
6.5 小结 |
7 研究结果与建议 |
7.1 主要研究结果 |
7.1.1 SSR引物的筛选 |
7.1.2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7.1.3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梅花指纹图谱的构建 |
7.1.4 人工杂交育种与F1代杂种鉴定 |
7.2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3)梅花果实品质及抑菌、抗氧化活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外观品质指标测定 |
1.3.2 食用品质指标测定 |
1.3.3 HPLC-MS鉴定酚类化合物成分 |
1.3.4 抑菌活性测定 |
1.3.4. 1 梅花果实纯汁制备 |
1.3.4. 2 菌悬浮液制备 |
1.3.4. 3 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 |
1.3.5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1.3.5. 1 样品制备 |
1.3.5. 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1.3.5. 3 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1.3.5. 4 亚硝酸盐清除能力的测定 |
1.3.5. 5 还原能力的测定 |
1.3.5. 6 梅花果实等级评价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品种梅花果实外观品质指标分析 |
2.2 不同品种梅花果实食用品质指标分析 |
2.3 酚类化合物鉴定分析结果 |
2.4 不同品种梅花果实的抑菌活性分析 |
2.5 不同品种梅花果实的抗氧化活性分析 |
2.6 相关性分析 |
2.7 梅花果实等级评价 |
3 讨论 |
(4)青岛梅园花果兼用梅品种果实性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青岛梅园花果兼用梅生长的自然条件 |
2 青岛梅园花果兼用梅的经济性状 |
2.1 单果的性状 |
2.1.1 单果质量 |
2.1.2 可食率 |
2.2 单株的经济性状 |
2.2.1 生长势 |
2.2.2 结果期 |
2.2.3 结果性能 |
3 青岛梅园花果兼用梅的品质特点 |
3.1 果实内含物成分测定 |
3.2 风味特点 |
3.3 适合于青岛梅园花果兼用梅特点的经济用途 |
4 结语 |
(6)梅花杂交育种与杂交亲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梅花概况 |
1.1.1. 梅花的分布 |
1.1.2. 梅花品种分类 |
1.1.3. 梅花生物学特性 |
1.2. 梅花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
1.3.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
1.3.1.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表现 |
1.3.2.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克服方法 |
1.4. 远缘杂交杂种胚败育研究进展 |
1.4.1. 远缘杂种胚败育类型及原因 |
1.4.2. 远缘杂种不活克服方法 |
1.5. 梅花胚培养研究进展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和技术路线 |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2. 技术路线 |
2. 梅花杂交育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杂交父本花粉萌发率 |
2.2.2. 梅花种系间杂交结实率分析 |
2.2.3. 梅花远缘杂交结实率分析 |
2.2.4. 梅花种系间杂交坐果率动态变化 |
2.2.5. 梅花远缘杂交坐果率动态变化 |
2.3. 讨论 |
2.3.1. 杂交父本花粉萌发率 |
2.3.2. 梅花种系间杂交结实率 |
2.3.3. 梅花远缘杂交结实率 |
2.3.4. 梅花杂交坐果率动态变化 |
2.4. 小结 |
3. 梅花杂交授粉后花粉管行为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梅花种系间杂交授粉后花粉管行为 |
3.2.2. 梅花远缘杂交授粉后花粉管行为 |
3.3. 讨论 |
3.4. 小结 |
4. 梅花杂交F1代培育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以‘香瑞白’为母本种系间杂交F1代沙藏播种 |
4.2.2. 以‘淡丰后’为母本种系间杂交F1代沙藏播种 |
4.2.3. 以‘美人’梅为母本种系间杂交F1代胚培养 |
4.2.4. 梅花远缘杂交F1代胚培养 |
4.3. 讨论 |
4.4. 小结 |
5. ‘美人’梅天然授粉种子培育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美人’梅天然授粉种子胚培养 |
5.2.2. ‘美人’梅天然授粉种子沙藏播种 |
5.3. 讨论 |
5.4. 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版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7)梅花半同胞家系优良单株选育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选育试验地概况 |
1.2 材料 |
1.3 方法 |
1.3.1 繁育方法 |
1.3.2 观测 |
1.3.3 选择优良单株 |
2 优良单株性状 |
2.1 入选优良单株观赏性状 |
2.1.1‘晚霞宫粉’ |
2.1.2‘雪轮雨蝶’ |
2.1.3‘大花玉蝶’ |
2.1.4‘崂山丰后’ |
2.2 抗性及适应性观测调查结果 |
3 结论与讨论 |
(9)青岛梅花新品种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梅种质资源 |
2 梅花育种 |
2.1 育种目标 |
2.1.1 培育具有抗性的梅花新品种 |
2.1.2 培育枝姿新奇新品种 |
2.1.3 选育切花专用梅花品种 |
2.1.4 培育花果兼用品种 |
2.1.5 培育一年多次开花梅花品种 |
2.2 育种方法 |
2.2.1 引种驯化 |
2.2.2 选择育种 |
2.2.3 杂交育种 |
2.2.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2.3 花果兼用梅选择标准的研究 |
2.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3 花果兼用梅新品种选择标准 |
3.1 选择标准中所采用的性状标准 |
3.2 选择标准中必测性状标准的等级划分 |
4 花果兼用梅新品种选择育种 |
4.1 培育过程和方法 |
4.1.1‘黄绿萼’ |
4.1.2‘明晓丰后’ |
4.1.3‘舞丰后’ |
4.1.4‘彦文丰后’ |
4.2 花果兼用梅新品种性状表现 |
4.2.1 亲本性状 |
4.2.2 新品种性状特征 |
4.3 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的详细说明及适宜种植区域 |
5 结论 |
(10)花果兼用梅新品种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梅品种资源调查与收集 |
1.1 调查地点 |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
1.3 调查结果总结 |
1.4 梅品种资源收集 |
2 花果兼用梅新品种选择标准 |
2.1 花果兼用梅新品种选择标准制定 |
2.1.1 性状标准的选择 |
2.1.2 性状标准等级的划分 |
2.2 选择标准中观测性状的研究方法 |
3 花果兼用梅新品种选育 |
3.1 丽江地区花果兼用梅新品种选育 |
3.1.1 优株选择 |
3.1.2 花期性状观察 |
3.1.3 果期性状调查 |
3.1.4 优株的综合评价 |
1) 评价标准的建立 |
2) 总体评价 |
3.2 青岛梅园花果兼用梅新品种选育 |
4 结论 |
四、抗寒花果兼用梅优良品种选育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地区梅花果实主要成分及活性研究[J]. 蔡亚南,刘玉霞,赵靓,罗燕杰,肖思文,李庆卫.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04)
- [2]基于SSR标记的梅花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杂交育种[D]. 赵靓.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6)
- [3]梅花果实品质及抑菌、抗氧化活性分析[J]. 刘玉霞,杨佳鑫,徐兴龙,李庆卫. 食品科学, 2019(01)
- [4]青岛梅园花果兼用梅品种果实性状研究[J]. 周杰,庄淑琴,邹文东,徐坤,谢林秀.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S1)
- [5]不同梅花品种果实浸提液抑菌活性研究[A]. 刘玉霞,徐兴龙,杨佳鑫,李庆卫.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7, 2017
- [6]梅花杂交育种与杂交亲和性研究[D]. 王虹妍.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7]梅花半同胞家系优良单株选育研究初报[J]. 庄淑琴,周杰,徐坤,张淑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3(S1)
- [8]晚果抗寒花果兼用梅新品种选育[A]. 庄淑琴,周杰,张淑珍,庄实传.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2, 2012
- [9]青岛梅花新品种选育研究[J]. 李彦,李冉馨,王佳,程堂仁,张启翔,吕英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S1)
- [10]花果兼用梅新品种选育研究[J]. 李冉馨,李彦,王佳,程堂仁,张启翔,吕英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