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业协会报业印刷委员会2001年工作计划

中国报业协会报业印刷委员会2001年工作计划

一、中国报协报纸印刷工作委员会2001年工作计划(论文文献综述)

张炳旭[1](2021)在《民国时期新闻人任白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任白涛幼名洪涛,曾用笔名冷公、一碧,河南南阳人士,辛亥时期开始投身新闻事业,随后致力于新闻学术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实用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的着述者,也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论文以“新闻人”任白涛为中心,系统探讨了任白涛的新闻实践活动、新闻学术活动、新闻思想以及抗日新闻宣传等内容,力求客观、全面地将民国时期“新闻人”任白涛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来。同时,希冀这番探索能够对民国新闻史尤其是新闻人物史研究有所补益。论文按照总-分-总的逻辑顺序,内容主要涵盖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论文第一章,主要探讨任白涛的人生历程与社会环境。本章结合特定时代背景,以时间为轴线对“新闻人”任白涛的人生历程进行了总体概括。呈现了任白涛在南阳、开封、上海、东京、重庆、恩施等地的人生经历,着重揭示了任白涛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人生追求、理想信念以及促使他选择不同道路的内在动因。认为是在时代环境、家世背景、教育经历和个人性格特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任白涛才始终坚守着他的新闻人之路。第二部分包括论文第二、三、四、五章,是从横向上对新闻人任白涛展开的研究,分别对任白涛的新闻实践、新闻学术活动、新闻思想观念以及抗日新闻宣传四个方面作出考察。其中第二章系统梳理了任白涛的新闻实践历程。本章将任白涛的新闻实践活动划分为“在《民立报》时期”和“在《新湖北日报》时期”两个阶段。认为在辛亥革命前后,任白涛受到个人兴趣的驱使、民主自由社会风气的熏染及对军阀政府统治的不满,毅然投身新闻事业,期望通过“新闻”这一媒介来施展个人抱负并对社会进步有所助益。抗日战争期间,任白涛作为《新湖北日报》总编辑,在民族危亡时刻再次走上新闻职业工作,把担任《新湖北日报》总编辑作为践履其“新闻救国”理想的一种途径,这解释了他为何会以短暂的国民党体制内新闻人姿态出现在新闻界。第三章着重研究任白涛的新闻学术活动。本章从任白涛“在日本”和“在国内”两个层面对他的新闻学术活动进行展开,重点探究了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参加大日本新闻学会、创办中国新闻学社等重要活动,认为任白涛在力图构建一种体系化的新闻学,任白涛的新闻学术研究活动对中国早期新闻学科的建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第四章主要研究任白涛的新闻思想。本章主要从新闻业务思想、新闻教育思想、新闻伦理思想、新闻舆论思想四个方面对任白涛新闻思想展开重点考察,认为任白涛的新闻思想体现出了如下特征:一、中外结合,以本土化为追求;二、吸纳为起点,以立足体系创建为目标;三、强调记者责任,以服务公众为宗旨。任白涛的新闻思想既受到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精神的熏染,又对西方新闻学理论和思想进行了借鉴和吸收,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中体西用”色彩。第五章是对任白涛抗日新闻宣传的研究。任白涛的抗日新闻宣传研究是作为“新闻人任白涛研究”的一个重要面向。本章首先考察了任白涛从事抗日新闻宣传研究的历史背景。其次,对任白涛进行抗日新闻宣传研究的内在动因作出探析,认为根本动因是为挽救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险局面,直接动因是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新闻侵略。再次,重点研究了任白涛关于抗日新闻宣传研究的主要成果。在抗战期间,任白涛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华新闻宣传政策及行为尤为关注,并进行了细致研究,在日本对华施加的新闻宣传政策、战时国际通讯社的机构及其作用、抗战期间的对日新闻宣传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并以此作为他在抗战期间从事新闻活动的基本准绳。第三部分即论文第六章,在前五章研究和阐述的基础上对任白涛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及其评价展开探讨,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升华。任白涛一生钟情于新闻事业,既从事新闻学术研究,又投身于新闻实践活动。其中,从事新闻学术研究是任白涛人生当中的主要工作,在中国新闻学的一些领域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是民国时期追求新闻理想的典型新闻人之一。本章从政治与学术的视角出发对任白涛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历史贡献与地位作出阐述。与此同时,指出由于时代条件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与限制,任白涛的新闻实践、新闻学术以及新闻思想等也暴露出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以新闻人任白涛为镜,将历史经验与现实需要结合起来,可为当前中国新闻理论建设与新闻学科发展提供镜鉴。

刘炎飞[2](2020)在《北洋政府时期民营报人新闻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时期,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变幻莫测的时局、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催生了媒体的发展与繁荣。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进一步发展,新的政治体制及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使媒介环境相对宽松,报纸结构比例开始发生变化,民营报纸逐渐超越官报和政党报纸,所占比例为三分之二,民营报业和民营报人成为此时中国新闻业的主力军。黄远生、徐宝璜、邵飘萍、任白涛、戈公振、林白水、胡政之、史量才、汪汉溪、黄天鹏、周孝庵为其代表人物。他们大都留学于欧美或日本,接受了西方文化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熏陶,也目睹了西方报纸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反观中国报纸“现多徘徊歧路,即已入迷途者,亦复不少。”于是,他们为改造中国社会和发展中国新闻事业,殚精竭虑、筚路蓝缕,在新闻实践、新闻学研究、培养新闻人才等方面开启艰难的探索,撰写了中国第一批新闻学专着,创办了中国第一批新闻学专刊,开启了中国的新闻教育,为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民营报人作为北洋政府时期新闻战线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新闻实践和新闻教育中,十分注重对新闻学的探讨和总结,在理论新闻学、实务新闻学和历史新闻学诸方面都创造了突出的成果,提出了新的思想见解,为中国新闻思想的宝库做出了新的贡献。民营报人们首次提出报纸是社会的公共机关,应以服务公众为目的,强调报纸以供给新闻为天职,全面客观代表公众意见,在社会普遍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基础理论方面,民营报人最早构建了新闻学体系,提出了以事实为本源,读者为中心的新闻观,建立了新闻价值的判定标准,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原则遵循。为保证报纸的“客观性”,民营报人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道德规范,强调了记者道德修养和品性培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言论自由是报纸生存外在条件,独立自尊是记者的核心价值观,客观公正是记者恪守的报道原则。民营报人全面阐述了报纸作为一个组织机构,在业务活动中的操作原理与方法。提出了倒金字塔式的新闻写作方式,以读者为本位的编辑宗旨,事实与意见分离的新闻范式,以事实为基础、力求客观公正代表民意的评论写作要求等经典业务理论。报刊经营方面,他们提倡经济独立,主张在广告和印刷等经营活动中,不能唯利是图,而要义利兼顾。民营报人关于新闻基础理论的阐释、新闻业务操作规范的建立、新闻伦理道德的构想,以及报刊经营的思考,体现了公共性、客观性的新闻理念,折射出民营报人对新闻业职业化、专业化的追求。这些思想是民营报人在北洋政府时期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基于自身的角色立场,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理论与中国新闻业实践相结合,建立起来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理论体系,使中国关于新闻“有学”还是“无学”之争,第一次得到正面肯定的回答,推动了中国新闻业的现代化、职业化转型,创建了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对中国新闻事业与新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陈朝辉[3](2019)在《民国时期上海报业工人研究(1912-1949)》文中认为报刊史研究虽然逐渐摆脱了见报不见人的冷清局面,但多集中于编辑、记者等精英式人物的新闻实践、新闻思想和历史贡献的介绍及评价,对于从事报刊排印工作的底层工人则缺乏应有的关照。考察民国时期的报业工人群体,对于更深层次地理解近代报业经营管理、近代工业、近代工人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仅有的几篇报业工人文献主要聚焦于劳资争议(劳资纠纷和罢工停业)的影响及表现,对于报业工人的群体特征、工作状况、生活境遇、组织形态、政党互动等其它方面却没有涉及,这难以再现这一群体的历史全貌,因而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选择上海作为研究地域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是,上海是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中心地区,汇聚了大量的报业工人。二是,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人运动的引领地区,报业工人是其中较早一批开展工人运动的群体。本文主要从以下两条线索展开:一是从历史的角度构建报业工人群体,展现出报业工人群体的本质特征;二是置报业工人群体于当时社会大变迁的时代背景下,考察报业工人群体如何与社会进行互动。具体行文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早期来源、招募方式、群体数量、群体特征四个方面梳理上海报业工人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从工作类型、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规章、职业流动五个方面梳理上海报业工人的工作状况;第三部分,从工作收入、福利待遇、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梳理上海报业工人的生活境遇;第四部分,从组织沿革、运作机制、主要活动三个方面梳理上海报业工人的组织形态;第五部分,从大革命时期、大革命以后到抗日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四个不同阶段梳理上海报业工人的政党互动;第六部分,从改善待遇、雇佣问题、群众运动三个方面梳理上海报业工人劳资争议产生的原因,并以时事新报馆工人罢工事件为例作具体分析。

刘学筠[4](2019)在《长沙利德印务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数字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报纸遭遇到了新传媒巨大的冲击,报纸的发行数量和版面呈连续下滑的趋势,每年有多种报纸甚至停刊,受其影响,作为报业集团传统三驾马车之一的报纸印刷业务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出现连年大幅度下滑。尤其近三年以来,随着社会平均人员工资和新闻纸张价格的全面上涨,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纸质媒体陷入了经营成本大幅度提高的困境中。印刷在传媒集团的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面对快速增长的印刷成本与纸质媒体发行量衰减之间的矛盾,印刷业务发展战略的定位已经成为各大报业集团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利德印务来说更显急切。本文采用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工具,运用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对长沙利德印务有限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科学的深入分析,辨别出了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威胁及企业自身拥有的优势、劣势。然后,采用SWOT矩阵分析对公司外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公司的发展战略,最后对战略的实施与保障进行了探讨,并对实施效果进行预测。本文的研究对长沙利德印务有限公司在市场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发展提供指导意见,并对提升公司的战略管理水平和做优做强做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此外,对同行业内的其他相关企业制订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与借鉴。

中国报业协会印刷工作委员会[5](2018)在《2017年报业印刷发展述评——报纸印量下滑或将触底》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4月,中国报业协会印刷工作委员会公布了2017年报纸印量调查统计报告。此次调查包括中央各报、各省市自治区,以及部分地市报纸印刷单位共计159家,这159家单位2017年的报纸总印量是585.28亿印张。本次调查的报纸总印量应占全国报纸总印量的68.50%,以此计算,2017年度全国报纸总印量为855亿印张,较2016年的958亿印张减少103亿印张,下降幅度为10.75%。2017年耗用新闻

张海生[6](2016)在《加强协作与交流拓宽报业生存空间》文中提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山西省报业协会的换届之年。面对报业发展的新常态,山西省报业协会会员单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全省报业认真落实省委宣传部的工作部署,在山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大团结、办实事、创新路、促发展"的宗旨,以实施"五新战略"为抓手,

林牧茵[7](2012)在《移植与流变—密苏里大学新闻教育模式在中国(1921-1952)》文中提出教育交流是中美关系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领域,在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交流,影响对象是年轻一代,参与主体是知识界、学术界,因此教育交流对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对构筑两国观念层面的沟通与认同意义深远。虽然过程较为缓慢,但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加持久而深入人心。而新闻教育交流又涉及到在国际关系中始终扮演重要角色的新闻媒体,因而愈发值得关注。本文研究聚焦中美两国的新闻教育交流,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结合时代背景、历史事件,考察并分析20世纪上半叶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来到中国后,对中国新闻教育、新闻业、及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之所以会选择这一独特的中美关系研究视角,是因为在中美两国教育交往的历史中,由于种种原因,美国的某些着名高等院校对中国某些学术和专业领域曾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追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找到一条研究中美关系的新路径。据此探寻国际关系中,通过教育交流建立起观念、文化、知识的认同,进而对对方国社会、文化、政治等多方面产生的影响。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标志着世界近代新闻教育的发端。当时的密苏里大学还不为中国人所知,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密苏里模式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被不断复制,在特定时期甚至成为世界新闻教育的模板,20世纪上半叶,它在中国的移植尤为成功。虽然解放后密苏里新闻学院与中国的交往有约30年的断层期,但是而今,密苏里新闻学院仍旧是中国新闻学子向往的学校,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跨越历史,仍旧在影响中国新闻教育及新闻事业的发展。可以说,密苏里模式对中国新闻教育的影响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新闻院校。为什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教育模式会对中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密苏里模式的魅力和生命力何在?是什么力量推动它来到中国?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为什么愉快地接纳了它,而没有像抵制其他西方国家文化那样抵制它?中国知识精英为什么将新闻教育与中国未来的发展命运紧密相连?有哪些人物在中国新闻教育创建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新闻思想碰撞后,如何交融发展?中国的新闻事业如何在借鉴西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围绕这些问题,本文设置篇章展开研究探讨。第一章,密苏里模式的形成。研究美国新闻教育起步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潮,归纳密苏里模式的核心理念、主体教育方法和国际化的外延特征,并从新教传教运动、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以及中美双向需求的对接,四个角度来分析密苏里模式由美国向中国输出的动力。第二章,密苏里模式在中国的横向移植。“横向”是一个空间概念,指从美国到中国。“移植”是一种最初的状态,指中国新闻教育起步阶段几乎照搬美国模式。结合中国当时面临的民族危机,尝试解答为什么密苏里模式没有像其他西方国家的文化那样在中国遭遇阻力,相反被知识界和教育界愉快地接纳。这部分的研究重点是圣约翰大学报学系、燕京大学新闻系在创立发展阶段与密苏里新闻学院交流往来。第三章,密苏里模式在中国的纵深发展。“纵深发展”强调的是密苏里模式移植到中国之后,如何真正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扎下根来。这一过程离不开一大批有密苏里背景的新闻人的推动。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个体如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首任院长沃尔特·威廉,群体如“密苏里帮”及受密苏里模式影响的中国新闻人。他们都在实现自己事业人生理想的同时,推动了美国新闻理念在中国社会更深广的领域中逐渐被认同和接受。第四章,密苏里模式在中国的流变。借助文化适应与变迁理论,进一步揭示密苏里模式与中国新闻教育的融合发展。展现出中国新闻教育由最初全盘移植密苏里模式,到逐渐融合本土需求和中国文化特征,最后形成中国特色新闻教育的过程。第五章,密苏里模式与中国近代化。探讨20世纪上半叶,密苏里模式与中国近代化发展的相互作用。选取了相关的三个领域进行考察,新闻教育领域、报业领域、政治领域。密苏里模式在中国的移植与流变是近代中美交流互动的一种折射,与20世纪初美国寻求海外扩张及中国经历民族危机的时代大背景密不可分。无论美国输出新闻教育模式,其主观目的是为了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还是为了实现其普世价值,在客观上,它的确推动了中国新闻教育职业化的发展,并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张立勤[8](2012)在《1927-1937年民营报业经营研究 ——以《申报》、《新闻报》为考察中心》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近现代新闻事业史上,民营报业曾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民营报纸诞生于清末,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开始初现繁荣,1927-1937年“黄金十年”达到发展高潮。本文以1927-1937年的《申报》、《新闻报》为考察中心,试图从经营体制、组织管理、广告经营和发行经营等方面呈现这一时期民营报业的经营概貌与经营特性,着力对同期民营报业的体制转型、组织变革及其动因进行深描和探讨,以期对当下中国报业转型实践提供现实观照的历史资源。媒介生态学认为,媒介的生长状态是由环境所提供的各项资源状况所决定的,尤其是国家作为公权力持有者层面的制度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27-1937年“弱势独裁政党”和特殊的租界体制形成的“权力缝隙”客观上给民营报业创造了相对宽松、自由的经营环境,使之达到发展高潮;另一方面,制度环境演变又是影响民营报业历史命运的根本因素,抗战前夕民营报业的渐趋衰落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制度环境演变的必然逻辑。这时期公司制在民营报业中逐渐普及并出现了集团化倾向,昭示着民营报业真正实现了从“个人时代”到“股份公司时代”的转型,而这种转型是报业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影响制度需求的因素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经营体制转型的直接影响,加之西方科学管理思想的东渐和激烈的报业竞争压力,成为民营报业组织变革的最大动因。这时期民营报业组织呈现出从“能人时代”迈入“制度化时代”的渐进式变革特征,并力求将管理现代化与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的组织管理理念。基于民营报业经营体制和组织管理的转型分析,从市场营销学角度进一步研究十年间民营报业广告和发行的经营理念和实践,尤其是《申报》和《新闻报》全面确立了“广告本位”经营观并加以践行,同时在自主发行模式上开始了诸多有益探索。值得注意的是,民营报业在广告和发行经营中自觉结合本土社会和文化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拿来”西方先进的报业经营理念为我所用,从而形成切合本土实际的经营理念和策略。总之,经过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企业化经营积累,到1930年代民营报业的发展进入高潮期,报业经营呈现出独特的转型轨迹和特征,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经营业绩。尽管这种转型因种种原因尚未彻底完成,但其间积累的经营理念和策略以及变革之道足以为当下报业改革实践奉献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张晓燕[9](2008)在《学习新思想 制定新举措 谋求新发展——中国报业协会书记处扩大会议综述》文中提出1月31日,中国报业协会书记处扩大会议在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朱伟峰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国报业协会在京书记处书记和报协各专业工作委员会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议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精神,并以此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部署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与会代表还参观考察了人民铁道报社,并听取了温继武社长的经验介绍。

灵芷[10](2007)在《报业印刷市场扫描》文中研究说明 对于中国报业来说,2005年和2006年是不同寻常的两年,经历了连续10余年的高速发展之后,2004年下半年,报业印刷发展速度开始放缓。根据2006年3月中国报协印刷工作委员会调查统计的数字显示,2005年全国报纸印刷总量比上年只增长了3.18%,在经历了连续10年平均15%的高增长率(其中最高为2000年的25.62%)之后,我国报业增长速度放缓。

二、中国报协报纸印刷工作委员会2001年工作计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报协报纸印刷工作委员会2001年工作计划(论文提纲范文)

(1)民国时期新闻人任白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研究的理由
        (二)研究的意义
    二、现有研究述评
        (一)文献综述
        (二)文献评析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创新点及困难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的困难
第一章 任白涛的人生历程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 家世与早年求学生涯
        一、家庭与家学
        二、从私塾到学堂
        三、上海问医兼求学
    第二节 涉足报界到东渡日本
        一、初入新闻界
        二、东渡日本留学
        三、与周恩来成为莫逆之交
        四、参与留日学生运动
    第三节 在杭州与上海间辗转
        一、置身版权纠纷
        二、投身左翼文化运动
    第四节 因抗战而逐流的年代
        一、赴重庆寻找党组织
        二、从事战时宣传工作
        三、抗战后的清贫生活
第二章 任白涛的新闻实践研究
    第一节 在《民立报》时期的新闻实践
        一、辛亥革命时期的上海新闻界
        二、任白涛《民立报》记者经历考证
        三、《民立报》上的“河南通信”
        四、任白涛新闻通信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在《新湖北日报》时期的新闻实践
        一、《新湖北日报》的创刊背景及过程
        二、《新湖北日报》的编务人员与栏目设置
        三、任白涛主编期间的《新湖北日报》言论分析
        四、毅然离开《新湖北日报》
    第三节 任白涛新闻实践的主要特征
        一、以兴趣支持事业
        二、将新闻用作武器
        三、为言论自由大声疾呼
        四、为民族解放坚守阵地
第三章 任白涛的新闻学研究
    第一节 任白涛从事新闻学研究的背景
        一、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环境
        二、20 世纪20 年代前后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第二节 任白涛在日本的新闻学研究
        一、参加“大日本新闻学会”
        二、着述《应用新闻学》
        三、《应用新闻学》的出版经历
    第三节 任白涛在国内的新闻学研究
        一、创办中国新闻学社
        二、《综合新闻学》的诞生
        三、与学术界同仁的交往
        四、进行体系化的新闻学研究与构建
    第四节 任白涛新闻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一、以改善我国新闻事业为目标
        二、以指导实践为主要目的
        三、以构建体系化新闻学为追求
        四、以引领学术为意识
第四章 任白涛的新闻思想研究
    第一节 任白涛新闻思想的主要渊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熏染
        二、西方新闻学理论的影响
        三、自我新闻实践活动的提炼
    第二节 任白涛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任白涛的新闻业务思想
        二、任白涛的新闻教育思想
        三、任白涛的新闻伦理思想
        四、任白涛的新闻舆论思想
    第三节 任白涛新闻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中外结合,以本土化为追求
        二、吸纳为起点,以立足体系创建为目标
        三、强调记者责任,以服务公众为宗旨
第五章 任白涛的抗日新闻宣传研究
    第一节 任白涛从事抗日新闻宣传研究的历史背景
        一、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中国新闻界的抗日新闻宣传热潮
        三、任白涛对日本新闻界的早期关注与研究
    第二节 任白涛从事抗日新闻宣传研究的主要动因
        一、为挽救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险局面
        二、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新闻侵略
    第三节 任白涛对抗日新闻宣传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关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宣传政策的认识
        二、关于日本对华新闻宣传工具侵略本质的揭示
        三、关于中国反对日本新闻侵略的主要原则
        四、关于中国对日新闻宣传的具体措施
    第四节 任白涛抗日新闻宣传研究的主要特征
        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
        二、注重新闻的宣传功用
        三、适应时代环境的需要
        四、将学术研究融入抗战实践
第六章 任白涛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及评价
    第一节 新闻人任白涛的历史定位
        一、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始终怀揣强烈责任感的新闻人
        二、对中国早期新闻学建构有开创性贡献的新闻学者
        三、对抗日宣传做出一定贡献的新闻斗士
    第二节 新闻人任白涛的历史局限性
        一、过分地看重新闻事业的力量和作用
        二、未能充分地将自己的新闻主张贯彻于实践
    第三节 新闻人任白涛的现实启示
        一、新闻人应当具有为国为民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新闻学术研究应与当下时代需要相结合
        三、应当理性看待西方新闻学理论和思想
结语
附录:新闻人任白涛生平大事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2)北洋政府时期民营报人新闻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过往研究的回顾
    三、研究内容与创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北洋政府时期新闻业的发展及代表性民营报人
    第一节 新闻业发展的历史环境
    第二节 新闻业发展的政策空间
    第三节 新闻业的发展
    第四节 民营报人大量涌现的原因及代表性民营报人
第二章 民营报人对报纸功能的阐释
    第一节 报纸以供给新闻为天职
    第二节 报纸以服务公众为目的
    第三节 报纸以代表公共意见为己任
    第四节 报纸是公众接受教育的机关
第三章 民营报人对新闻学基础理论的探讨
    第一节 关于“新闻”与“报纸”的解释
    第二节 对“新闻”起源问题的探究
    第三节 对新闻价值理论的研究
    第四节 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
第四章 民营报人新闻伦理思想
    第一节 道德品格:记者的首要资格
    第二节 独立自尊:记者的核心价值观
    第三节 言论自由:记者的追求与向往
    第四节 客观公正:记者的报道原则
第五章 民营报人对新闻业务的理论总结
    第一节 新闻采集思想
    第二节 新闻编辑思想
    第三节 报刊评论写作思想
第六章 民营报人的报刊经营理念
    第一节 报纸商业化的必要性
    第二节 义利兼顾的经营方针
    第三节 以广告为本位的经营理念
第七章 民营报人新闻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新闻事业的需要
    二、中西文化的影响
第八章 北洋政府时期民营报人新闻思想的价值与局限
    第一节 民营报人新闻思想的价值
    第二节 民营报人新闻思想的历史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北洋政府时期的代表性民营报人
    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
后记

(3)民国时期上海报业工人研究(1912-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一章 上海报业工人的群体概况
    一、早期报业工人的产生
    二、报业工人的招募方式
    三、报业工人的数量
    四、报业工人的特征
第二章 上海报业工人的工作状况
    一、报业工人的工作类型
    二、报业工人的工作时间
    三、报业工人的工作环境
    四、报业工人的工作规章
    五、报业工人的职业流动
第三章 上海报业工人的生活境遇
    一、报业工人的工作收入
    二、报业工人的福利待遇
    三、报业工人的日常生活
第四章 上海报业工人的组织形态
    一、报业工人的组织沿革
    二、报业工会的运作机制
    三、报业工会的主要活动
第五章 上海报业工人的政党互动
    一、大革命时期:共产党介入报业工人
    二、大革命以后到抗日时期:国共两党争夺报业工人
    三、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动员报业工人
    四、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报业工人
第六章 上海报业工人的劳资争议
    一、因改善待遇而发生劳资争议
    二、因雇佣问题而发生劳资争议
    三、因群众运动而发生劳资争议
    四、时事新报馆工人罢工事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4)长沙利德印务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1.2.1 理论基础
        1.2.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长沙利德印务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2.1 长沙利德印务公司概述
        2.1.1 公司发展概况
        2.1.2 公司组织架构
        2.1.3 公司经营情况
    2.2 长沙利德印务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2.2.1 宏观环境分析
        2.2.2 行业环境分析
    2.3 长沙利德印务公司资源能力分析
        2.3.1 公司资源分析
        2.3.2 公司能力分析
    2.4 长沙利德印务公司SWOT分析
        2.4.1 公司面临的机会与威胁
        2.4.2 公司的优势与劣势
        2.4.3 公司SWOT矩阵综合分析
第3章 长沙利德印务公司发展战略方案制定
    3.1 长沙利德印务公司愿景、战略目标与定位
        3.1.1 公司愿景与使命
        3.1.2 发展战略目标
        3.1.3 公司发展战略定位
    3.2 长沙利德印务公司发展战略方案
        3.2.1 发展战略选择的原则
        3.2.2 公司总体战略的制定
        3.2.3 公司竞争战略的制定
    3.3 长沙利德印务公司职能战略的制定
        3.3.1 品牌战略
        3.3.2 人力资源战略
        3.3.3 市场营销战略
第4章 利德印务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保障与效果预测
    4.1 长沙利德印务公司发展战略实施
        4.1.1 发展战略的实施原则
        4.1.2 发展战略的实施步骤
    4.2 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4.2.1 优化组织结构
        4.2.2 企业文化建设
        4.2.3 完善管理制度
        4.2.4 人力资源保障
        4.2.5 技术与市场运营保障措施
    4.3 发展战略实施效果预测
        4.3.1 公司市场占有率效果预测
        4.3.2 公司经营管理成本效果预测
        4.3.3 公司核心竞争力效果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2017年报业印刷发展述评——报纸印量下滑或将触底(论文提纲范文)

下滑“双收窄”
印量“回归”
质量是永恒的主题
生产运行难处不少
几点思考

(7)移植与流变—密苏里大学新闻教育模式在中国(1921-1952)(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文献综述
    三 主要概念界定及理论借鉴
    四 研究方法、创新点及意义
    五 篇章结构
第一章 密苏里模式的形成
    第一节 美国新闻教育萌芽与社会文化
        一 孕育萌芽
        二 理论思潮
        三 理念更新
    第二节 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创建与发展
        一 学院的创建
        二 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
        三 对新闻界的贡献
    第三节 密苏里模式输出的动力
        一 新教传教运动
        二 理想主义出发点
        三 现实主义出发点
        四 中美双向需求的对接
    小结
第二章 密苏里模式在中国的横向移植
    第一节 特定的历史背景
        一 世纪之交中国报界列强纷争
        二 新闻教育被视为一条救国之路
    第二节 新闻教育在中国的发端
        一 开办新闻教育大势所趋
        二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三 早期的新闻学着作
    第三节 新闻教育在中国蓬勃开展
        一 圣约翰大学报学系
        二 燕京大学新闻系
        三 新闻教育在中国高校的普遍确立
    小结
第三章 密苏里模式在中国的纵深发展
    第一节 密苏里模式的中国布道者
        一 沃尔特·威廉密苏里模式之父
        二 沃尔特·威廉的中国情结
        三 沃尔特·威廉对中国新闻业的影响
    第二节 “密苏里帮”在中国
        一 “密苏里帮”及其中国理想
        二 “密苏里帮”代表人物
        三 “密苏里帮”对中国的辐射
    第三节 密苏里模式影响下的中国新闻人
        一 密苏里—燕京交流计划
        二 个案考察
        三 群体贡献
    小结
第四章 密苏里模式在中国的流变
    第一节 密苏里模式的传入与冲击
        一 中美新闻教育交流的基本规律
        二 在冲击中不断适应与变迁
    第二节 中美新闻教育的交融与整合
        一 中美文化交流的一根纽带
        二 由照搬到形成自身特色
    第三节 中国特色新闻教育模式
        一 教育理念:培养中国富有服务精神的新闻人
        二 学制选择:按中国社会需求进行多样化设置
        三 课程设置:通识化理论与中国报业实践相结合
        四 资源配备:强调本土化兼具国际化
    第四节 中美新闻教育交流的反思与启示
    小结
第五章 密苏里模式与中国近代化
    第一节 与中国新闻教育近代化
        一 提供借鉴样板
        二 共享教育方法
        三 建立基本学制
    第二节 与中国报业近代化
        一 促进报业观念近代化
        二 催生报业从业者职业化
        三 创新报业经营及编排模式
        四 推动中西方报界交流
    第三节 与中国政治近代化
        一 模式探讨
        二 人才培养
        三 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四 在国内外政治舞台上的作用
    小结
结语
    一 全文主要观点概述
    二 中美新闻教育交流对美国的影响
    三 密苏里模式在中国的回归
参考文献
    一 主要中文着作
    二 主要中文论文
    三 主要档案资料
    四 其他主要资料
    五 主要西文文献
附录:英文人名汉译表
后记

(8)1927-1937年民营报业经营研究 ——以《申报》、《新闻报》为考察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考察时段与个案选择的合理性分析
    四、研究现状综述
    五、研究意义、思路、方法以及局限性
    注释
第一章 “黄金十年”与民营报业的发展高潮
    第一节 政治空间:一统江山下的“有限自由”
        一、弱势独裁政党:“消极的自由环境”
        二、新闻统制制度:难以实现的舆论控制
        三、租界:西方报业文明传播的“飞地”
    第二节 经济景气:“黄金时代”的繁荣再现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复兴景观
        二、民族资本的萎缩与官僚资本的形成
    第三节 社会图景:都市化与现代化的汇流
        一、市民生活与阅报风习
        二、职业报人与新闻教育
        三、传播技术与报业现代化
    第四节 民营报业迎来发展高潮
        一、繁荣与转型:规模化、集中化、现代化
        二、作为考察中心的《申报》、《新闻报》经营简史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二章 体制转型:从“个人时代”到“股份公司时代”
    第一节 从“个人时代”到“股份公司时代”的转型
        一、转型背景:股份制的确立、公司观念的盛行
        二、转型概貌:从“不求津贴”到“灵便之机器”
    第二节 “股份公司时代”的全面到来
        一、公司制普及原因:新《公司法》的助推效应
        二、公司化经营概貌:规范化、产业化、封闭性
    第三节 民营报业托拉斯的萌芽
        一、西方报团的兴起及其示范效应
        二、本土实践:从“成氏报系”到“四社”联营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组织变革:从“能人时代”到“制度化时代”
    第一节 《申报》与《新闻报》组织变革动因分析
        一、泰勒制:本土科学管理革命的“引擎”
        二、报业大战:从“新闻竞争”到“广告竞争”
    第二节 结构性变革:从科层化到专业化
        一、《新闻报》组织:从创意科室的增设到基层股的扩张
        二、《申报》结构:从直线制到直线-参谋制的变革
    第三节 人事管理变革:从“人治”到“法治”
        一、人员招聘与任用:从“关系本位”到公开招考制度
        二、薪酬与福利待遇:刚性制度与柔性管理相融合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四章 “广告本位”经营观的全面确立及其实践
    第一节 民营报业广告经营的基本特征
        一、国货广告显着增长
        二、经营规模呈非均衡态
        三、广告技术日益精进
        四、经营失范乱象丛生
    第二节 民营报业广告经营理念概述
        一、“以广告为本位”的经营观
        二、“现代报业一体观”的萌芽
        三、广告的传播效果研究
    第三节 《申报》与《新闻报》的广告经营实践
        一、广告策略运用
        二、广告业务管理
        三、广告传播特色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五章 自主发行模式的有益探索及其经营策略
    第一节 民营报业发行经营的行业环境
        一、报纸发行定价
        二、报贩与派报社
        三、邮局递送系统
        四、报馆自主发行
    第二节 民营报业的发行经营理念概述
        一、影响报纸发行的因素
        二、“控制发行观”的产生
        三、发行经营方法研究
    第三节 《申报》与《新闻报》的发行经营策略
        一、快速发行策略
        二、内容竞争策略
        三、广告促进策略
        四、联合发行策略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六章 抗战前夕民营报业的经营危机
    第一节 民营报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演变
        一、国民党的独裁地位渐趋巩固
        二、租界治外法权体制逐步削弱
        三、“九一八”后的国民党新闻统制政策
    第二节 民营报业发展的行业环境演变
        一、报业结构的多元化格局
        二、报业种群的冲突与融合
    第三节 民营报业托拉斯道路的破灭
        一、史量才收购《新闻报》的股权风波
        二、《新闻报》在苏州发行的纠纷事件
        三、张竹平的“四社”被劫夺事件
    第四节 抗战爆发阻断民营报业发展进程
        一、救亡背景下的停刊与内迁
        二、高压政治下的新闻管制
        三、孤岛时期的“洋旗报”生存
    本章小结
    注释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中国报协报纸印刷工作委员会2001年工作计划(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国时期新闻人任白涛研究[D]. 张炳旭.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北洋政府时期民营报人新闻思想研究[D]. 刘炎飞.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民国时期上海报业工人研究(1912-1949)[D]. 陈朝辉. 上海大学, 2019(03)
  • [4]长沙利德印务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刘学筠. 湖南大学, 2019(07)
  • [5]2017年报业印刷发展述评——报纸印量下滑或将触底[J]. 中国报业协会印刷工作委员会. 印刷技术, 2018(06)
  • [6]加强协作与交流拓宽报业生存空间[J]. 张海生. 中国报业, 2016(03)
  • [7]移植与流变—密苏里大学新闻教育模式在中国(1921-1952)[D]. 林牧茵. 复旦大学, 2012(03)
  • [8]1927-1937年民营报业经营研究 ——以《申报》、《新闻报》为考察中心[D]. 张立勤. 复旦大学, 2012(03)
  • [9]学习新思想 制定新举措 谋求新发展——中国报业协会书记处扩大会议综述[J]. 张晓燕. 中国报业, 2008(03)
  • [10]报业印刷市场扫描[J]. 灵芷. 印刷技术, 2007(03)

标签:;  ;  ;  ;  ;  

中国报业协会报业印刷委员会2001年工作计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