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urrent Status of Cotton Genome Resource in India and Initiative on Utilization of Gene Pool through Molecular Technologies(论文文献综述)
仪登霞,庞永珍[1](2022)在《我国豌豆生产和育种的现状与问题》文中研究指明豌豆是经济和粮菜饲兼用作物,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国豌豆生产概况、育种历程、育种目标、分子育种等方面进行概述,分析当前我国豌豆生产和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我国豌豆生产和育种提供有益参考。
齐世杰,赵静娟,郑怀国[2](2021)在《基于ESI的全球作物生物育种领域研究前沿分析》文中提出全球作物生物育种已进入至关重要的、以抢占技术制高点与经济增长点为目标的战略机遇期,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途经,明晰全球生物育种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对我国作物生物育种发展来说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基于ESI数据平台,经专家咨询对全球生物育种领域研究前沿和核心论文进行遴选与解读,借助DDA分析工具,采用计量分析和数据挖掘方法,从期刊、国家、机构及合作、研究方向等角度对核心论文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剖析。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是作物生物育种领域前沿的代表期刊;美国和中国是全球重点研究国家;我国代表性研究机构优势显着,但影响力有待提升,可根据机构特色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跨国合作;基因编辑技术、碱基编辑等生物育种技术及应用是重点关注的研究前沿。
郑怀国,赵静娟,秦晓婧,贾倩,齐世杰[3](2021)在《全球作物种业发展概况及对我国种业发展的战略思考》文中提出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随着国家"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等指导性意见的出台和重点任务的部署,种业已成为推动我国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从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生物育种技术发展、种子产业发展等方面概述了全球作物种业的发展现状,基于国际视角深入分析了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实施国家种质资源战略、夯实种业发展基础,实施种业科技创新战略、实现原始性创新的突破,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种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实施种业强企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监管制度现代化、确保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等方面总结了对我国作物种业发展的启示。相关研究对于全面了解全球作物种业发展概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我国种业发展战略,推进我国生物育种关键技术突破,前瞻性规划种业的产业布局具有参考意义。
于海萍[4](2021)在《《粮食安全可持续方案》(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燕佳琦[5](2021)在《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与抗逆性状的评价及优异种质筛选》文中研究表明
王婷[6](2021)在《民俗学视野下的转基因食品谣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薛云鹏[7](2021)在《HIV-1病毒载量检测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和国产试剂的检测性能评估》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病毒载量检测是监测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目前,虽然国内许多实验室已经将病毒载量检测纳入HIV感染诊断和治疗监测工作,但多数实验室开展工作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为保证病毒载量检测质量,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自2005年开始组织全国HIV-1病毒载量检测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室间质量评价作为实验室检测质量的控制手段,通过发放标准质控品,分析和总结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使多中心研究中各实验现场的研究结果可比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国HIV-1病毒载量的实验室检测主要依靠罗氏或雅培等进口试剂,价格昂贵且仅能在配套设备上使用,难以满足国内大量增加的HIV-1病毒载量检测需求。近年来,随着国产HIV-1病毒载量检测试剂的自动化程度、检测质量和检测性能等的不断改进,国产试剂与进口试剂的差距逐渐缩小,部分城市和地区逐渐开始选择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HIV-1病毒载量检测试剂,推动了国内相关试剂的研发热潮。然而很多实验室对国产试剂的检测性能不了解,在病毒载量检测需求逐年增加的情况下,亟需对新上市的国产病毒载量检测试剂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估。目的:1.通过对2005~2019年参评实验室反馈的HIV-1病毒载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的提高我国HIV-1病毒载量检测实验室检测水平,保证检测质量提供数据参考。2.对我国自主研发的某HIV-1病毒载量检测试剂进行临床样本检测效果和检测性能的评估,为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在实际工作中选择使用国产HIV-1病毒载量检测试剂提供数据参考。方法:第一部分将2005~2019年参评实验室提交的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拷贝/ml)进行log10对数转换,然后按照检测方法和样本编号进行分类,计算检测结果对数值的均值(M)与标准差(S)。根据《HIV-1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中的评分标准,获得不同实验室参与室间质量评价工作的考核成绩。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可能影响实验室考核成绩的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评价所用检测试剂种类,实验室机构类型,实验室所属地区经济状况及行政区划情况对实验室检测结果稳定性的影响,并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使用稳健变异系数(RCV)评价不同试剂检测结果的稳定性。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评价不同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并对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中常用的两种统计方法:四分位数稳健统计法和迭代稳健统计法作对比比较。第二部分将美国Rush大学提供的用于室间质量评价的原始质控品,使用健康人血浆作系列稀释,分析某国产病毒载量检测试剂的检测线性度和精密度。应用HIV-1感染者样本和阴性样本比较该国产试剂与进口罗氏Cobas Taqman病毒载量检测试剂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第一部分1.HIV-1病毒载量检测实验室数目从2005~2019年不断增加,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67家实验室具备HIV-1病毒载量检测能力。四川、广西、河南及安徽等艾滋病负担较重的省份已经建立了县一级的病毒载量检测实验室。参评机构以疾控机构(69.66%)和医疗机构(28.46%)为主,军队系统(1.12%)、妇幼保健机构(0.37%)和第三方检测机构(0.37%)均有涉及,但数量较少。2.自2013年起,参评实验室的不合格率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1.94~4.63%),实验室总体处于良性运转状态,仍有少数实验室考核成绩不合格,建议实验室从检测仪器、内部管理程序、实验室环境、检测人员、试剂等方面查明不合格原因。参评实验室的地域分布情况是影响实验室考核成绩的因素(P<0.05)。3.试剂种类及参与考核年限是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稳定性的因素(P<0.05),参与室间质量评价时长大于等于5年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稳定性更好。其他因素如实验室机构类型,实验室所处地区经济状况等均未发现对检测结果的稳定性有影响(P>0.05),提示经过培训和考核,基层实验室也可以开展HIV-1病毒载量检测工作。4.Taqman、EasyQ、M2000和国产试剂是现阶段实验室使用的4种主要检测试剂。M2000(RCV分布范围为0.04%~7.49%)、Taqman(RCV分布范围为0.37%~15.86%)等基于实时荧光PCR技术的试剂检测结果的稳定性较好,国产试剂(RCV的分布范围为1.01%~49.97%)检测结果的稳定性略差。Bland-Altman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试剂获得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有多于85%的样本的检测结果落在检测一致性区间的95%上下限之间。进一步做回归分析,发现不同试剂获得的检测结果可以进行相互换算(P<0.05)。5.四分位数法和迭代稳健统计法在确定检测靶值时无明显差异,但迭代稳健统计法得到的标准偏差较四分位数法大,更能反映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真实变异性。第二部分1.国产试剂对不同浓度定值质控品检测结果的批内变异系数小于5%,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5%。对系列浓度定值质控品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R2为0.989。2.国产试剂与进口罗氏Cobas Taqman病毒载量检测试剂的相关系数R2为0.847,整体上相关性较高,但国产试剂和进口试剂对低病毒载量样本的检测相关性略低。回归方程的P值小于0.05,显示不同试剂获得的检测结果可以互相转换。3.国产试剂与进口试剂检测一致性的Kappa值为0.99。以1000拷贝/ml为检测线时,国产试剂与进口试剂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5.55%;以5000拷贝/ml为检测线时,国产试剂与进口试剂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3.33%。结论:第一部分自2005年开始,经过15年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我国HIV-1病毒载量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水平逐渐提高。检测试剂种类和参与考核年限是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稳定性的重要原因。M2000、Taqman等全自动实时PCR检测技术的室间稳定性较好。近年来国产HIV-1病毒载量检测试剂的使用量逐年增加,但还需进一步提高室间检测结果的稳定性,以达到更好的检测性能。在全国范围内统计HIV-1病毒载量,可以将不同方法获得的检测结果利用回归方程进行相互转换。四分位数法和迭代稳健统计法是目前常用于处理室间质量评价数据的两种统计学方法,相比于四分位数法,迭代稳健统计法更能反映出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真实变异性,得到的结论更加可靠。第二部分国产试剂具有较好的检测线性和精密度,与进口罗氏Cobas Taqman病毒载量检测试剂相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整体检测性能良好,能够满足现阶段我国HIV-1病毒载量检测的临床需求。但该国产试剂在低病毒载量浓度区间内仍需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密度,以实现更好的检测性能。
王琰琰[8](2021)在《雪茄烟种质资源SNP指纹图谱构建及群体遗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偏远地区脱贫的重要保障。雪茄烟是烟草的一种类型,近年来全世界雪茄烟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优质雪茄烟种质资源相对匮乏,品种混杂现象突出,且遗传背景不清晰,这给雪茄种质资源的收集编目、保存鉴定、新品种选育等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明确我国现有的雪茄烟种质资源遗传结构、资源间亲缘关系,系统构建我国首套雪茄烟SNP指纹图谱,对雪茄烟资源收集鉴定、选育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SSR、SNP对113份雪茄烟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分析,并开发出一套完整的SNP核心标记,对216份雪茄烟资源进行指纹图谱构建和二维条形码绘制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明确了我国雪茄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对113份雪茄烟种质资源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进行SNP位点鉴定研究,过滤后得到580942个高质量SNP。同时,利用6个烟草品种从20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了43对扩增效果好的SSR引物。利用高质量SNP的碱基连成的序列和43对SSR引物分别对113份雪茄烟种质资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均表明了来源地相同的种质分布在不同亚群,即113份雪茄烟种质资源没有按地理来源进行聚类,说明我国雪茄烟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复杂多样的遗传背景,可为今后雪茄烟育种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源材料。二、开发了首套雪茄烟SNP核心标记在获得的580942个高质量SNP位点中筛选均匀分布在24条烟草染色体上、没有基因型数据缺失、位点的未测通材料数<20、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0.3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0.35、HWE检验p值为≥0.01、多态性位点前后100 bp无其他突变的SNP位点,最终获得163个SNP位点。将筛选获得的SNP位点转化为KASP引物,其中133个成功转化。利用133个KASP引物对96个雪茄烟种质进行基因分型,根据结果筛选出了76个KASP引物,之后利用43份雪茄烟种质验证筛选76个KASP标记,最终筛选到47个核心引物和24个候选核心引物。三、构建了雪茄烟种质资源SNP指纹图谱利用得到的47个核心标记,对216个雪茄烟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型检测。利用基因型检测结果构建雪茄烟种质资源指纹图谱,并为每份种质编码了一份指纹图谱二维码。根据47个核心KASP引物对216份雪茄烟种质的分型结果,计算了遗传距离矩阵,发现部分品种为疑同品种。之后又利用24对候选核心引物对这些品种进行再次鉴定,并计算其遗传距离,结果表明,HN000129和HN000132,HN000137、HN000027和HN000192,HN000018和HN000019,沂水大弯筋和沂水大弯筋,古巴2号-1和古巴2号-2,HN000147、HN000148、HN000149和HN000177,HN000187和HN000188,HN000182和HN000083,HN000172、山东-1和HN000175,Havana 1号和HN000179,HN000100和HN000110,Connecticut Shade和Bad Geudertheimer Landsorte,HN000101和HN000102,Geudetthelmex、Havana10和Lanka 23,Havana 38和Philippin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依然为0。结合田间表型性状发现这些品种的各项指标数据差别很小,确为同一品种。
黄子佳[9](2021)在《转基因高赖氨酸高粱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文中认为高粱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但是籽粒赖氨酸含量低,无法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所以提高赖氨酸含量对于高粱的推广应用有重大意义。然而转基因高赖氨酸高粱中外源基因的导入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是未知的,因此转基因作物的土壤生态安全性评估是转基因作物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本课题以转基因高赖氨酸高粱和非转基因高粱为材料,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传统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以及Biolog-ECO板,研究转基因高赖氨酸高粱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转基因高赖氨酸高粱的商业化应用提供生态安全性评价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生育阶段根际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优势微生物类群丰度比较结果为,幼苗期时非转基因组的隐真菌门丰度显着性高于转基因组,生长期时非转基因组的绿弯菌门、壶菌门丰度显着性高于转基因组,而放线菌门丰度显着性低于转基因组,成熟期时非转基因组的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都显着性低于转基因组,蓝细菌门丰度高于转基因组,其余优势微生物无显着性差异。聚类分析和α多样性指数显示转基因组和非转基因组微生物种群结构相似。转基因高赖氨酸高粱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无明显影响。2、对高粱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检测表明:转基因组与非转基因组之间的p H值、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以及碱解氮含量在高粱的整个发育阶段均无显着性差异,说明转基因高赖氨酸高粱对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无明显影响。3、高粱根际土壤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组与非转基因组之间的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在高粱的各个发育阶段并无显着性差异,表明转基因高赖氨酸高粱对根际土壤酶活性无影响。4、通过Biolog-ECO板实验表明:转基因高赖氨酸高粱和非转基因高粱根际土壤微生物整体代谢活性、碳源利用情况均无显着性差异,表明转基因高赖氨酸高粱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无明显影响。
汪威[10](2021)在《甘蓝型油菜磷高效QTL qPRL-C06的定位及离子组对低磷胁迫的响应》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磷是多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组分并广泛参与了多种生物学过程。甘蓝型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需磷量大且对低磷胁迫敏感。我国油菜主栽地区土壤有效磷含量普遍偏低,缺磷导致油菜产量严重下降。磷利用效率是复杂的数量性状,根长和根重相关性状对油菜磷的高效吸收和地上部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不同矿质元素与磷素的互作也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定位和克隆油菜响应低磷胁迫的根系相关性状和离子组相关性状QTL,将对于揭示油菜磷高效与矿质元素吸收和分配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比较分析了琼脂培养和无磷纸培养Bna TNDH群体根系性状对低磷的响应,利用两个培养体系Bna TNDH群体的相对根系性状定位油菜磷高效QTL。此外,通过QTL-seq、传统的QTL定位和候选区域关联分析共同鉴定到一个控制主根长的油菜磷高效主效QTL q PRL-C06,并且通过高世代回交群体进行了验证。本研究还分析了油菜地上部和根系离子组对低磷胁迫的生理响应,鉴定了影响这些离子组性状的QTL及上位性QTL。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鉴定了琼脂培养和无磷纸培养油菜磷高效相对根系性状QTL与正常磷处理相比,Bna TNDH群体低磷处理总根长、主根长、总侧根长和平均侧根长增加的DH系数目在无磷纸培养体系中要多于琼脂培养体系。相对主根长和相对侧根数、相对主根长和相对侧根密度以及相对总侧根长和相对侧根密度等3对性状在琼脂培养体系和无磷纸培养体系之间的相关性具有较大差异。在琼脂培养体系中,根系不遮光时缺磷显着抑制了油菜和拟南芥主根的生长,而根系遮光时缺磷对油菜和拟南芥主根的伸长无显着影响,这表明根系遮光能够降低植物根系生长对缺磷的敏感性。利用琼脂培养体系在A04、A07、A08、A09、C04和C08等染色体上共检测到10个影响不同相对根系性状的QTL,利用无磷纸培养体系在A03和A04染色体鉴定到2个相对根系性状的QTL,而影响相同性状的QTL在两个培养体系中并不一致。利用琼脂培养在A09和C04染色体上分别鉴定到2个(Cluster1和Cluster2)和1个QTL簇(Cluster3)。将这些相对根系性状QTL与Bna TNDH群体在大田两个磷水平下鉴定到的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QTL进行比较,发现RLRN_A04b、RSDW_A09a和Cluster1能够影响两年大田产量和产量相关性状。(2)甘蓝型油菜磷高效QTL q PRL-C06的鉴定与高世代遗传分析根据两批低磷琼脂培养Bna TNDH群体主根长表型数据,筛选出主根极端长与极端短的DH系各20个用于极端混池的构建。通过对Tapidor、宁油7号和两个子代混池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在Tapidor和宁油7号之间共鉴定到1,667,403个SNP和426,681个In Del,它们不均匀地分布在油菜19条染色体上,且A亚基因组的多态性要高于C亚基因组。通过过滤筛选共获得1,232,804个SNP和285,383个In Del用于QTL-seq分析,在A01、A02、A06、A07、A08、A09、A10、C01、C04、C06和C09等11条染色体上共检测到20个QTL。其中各有10个QTL的增效基因分别来源于Tapidor和宁油7号。利用常用分子标记进行QTL定位鉴定到的80%的低磷主根长QTL均可通过QTL-seq重复检测到,其中一个主效主根长QTL q PRL-C06在Bna TNDH群体琼脂培养两批低磷和一批正常磷处理重复鉴定到。此外,利用油菜自然群体无磷纸培养低磷处理主根长通过候选区域关联分析也能重复鉴定到q PRL-C06,解释表型变异为5.7%。利用课题组前期构建的T-BC4F3导入系群体筛选到一个q PRL-C06区间为纯合Tapidor基因型且表现为长根的株系1067-1,利用该株系连续与宁油7号回交两次构建目标区间分离的高世代回交群体。进一步利用该群体验证了q PRL-C06,并将其缩小到0.37 Mb的区间。该区间内尽管没有直接调控磷素吸收与利用的基因,但是其中包含3个影响根系发生发育的基因:Bna C06g34980D、Bna C06g35430D和Bna C06g35530D。利用Tapidor和宁油7号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分析发现,Bna C06g35430D启动子区存在9个SNP和5个In Del变异;Bna C06g35530D启动子区存在18个SNP和9个In Del变异,且编码区存在2个非同义SNP变异。(3)甘蓝型油菜地上部和根系离子组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及其QTL定位本研究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了琼脂培养Bna TNDH群体及其亲本正常磷和低磷处理地上部和根系11种矿质元素的浓度。低磷处理,油菜植株B、Ca、Cu、K、Mg、Mn、Na、P和Zn的累积量降低,而Fe的累积量增加。低磷减少了油菜Ca、Cu、K和P,而促进了B、Fe、Na和Zn往地上部的分配。不同磷水平处理,油菜地上部B、Ca、Mg、Mn、Na和P的浓度均高于根系,而根系Fe、S和Zn的浓度均高于地上部,这表明植物的矿质元素组分具有器官特异性。在正常磷和低磷处理条件下,利用Bna TNDH群体分别鉴定到133个和123个与地上部和根系离子组性状显着关联的QTL,然而每个性状在正常磷和低磷处理检测到的QTL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共鉴定到6个影响3种以上矿质元素离子组相关性状的QTL簇,在C07染色体上鉴定到一个控制低磷地上部Mg和S浓度的QTL簇Cl17.1。进一步通过高世代导入系群体对Cl17.1进行功能验证并将其候选区间缩小到28.5 Mb–30.6 Mb。此外,在正常磷和低磷处理共检测到54对调控不同离子组性状的上位性QTL,但大多数上位性QTL不包含任何加性QTL,这表明油菜离子组由复杂的遗传网络调控。
二、Current Status of Cotton Genome Resource in India and Initiative on Utilization of Gene Pool through Molecular Technologie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urrent Status of Cotton Genome Resource in India and Initiative on Utilization of Gene Pool through Molecular Technologies(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豌豆生产和育种的现状与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豌豆的重要用途 |
2 国内豌豆生产概况 |
3 豌豆育种历程 |
3.1 国内育种概况 |
3.2 主要育种单位和品种 |
4 豌豆育种目标 |
4.1 半无叶型豌豆新品种的选育 |
4.2 鲜食豌豆的品质改良 |
4.3 抗病豌豆育种研究 |
4.4 抗旱豌豆培育 |
4.5 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豌豆新品种选育 |
4.6 适于混播的豌豆品种培育 |
5 国内外豌豆分子育种进展 |
5.1 国内分子育种进展 |
5.2 国外分子育种进展 |
6 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
6.1 国内豌豆生产中面临问题 |
6.2 对策建议 |
(2)基于ESI的全球作物生物育种领域研究前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及范围 |
1.2 研究前沿遴选 |
2 研究前沿计量分析 |
2.1 核心论文概况 |
2.2 主要来源出版物 |
2.3 重点代表国家 |
2.4 重要研究机构及合作 |
3 研究前沿重点解析 |
3.1 基因组学分析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
3.2 高效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
3.2.1 CRISPR/Cas9植物基因组编辑方法、编辑效率及遗传方式 |
3.2.2 避免转基因中间体产生的编辑技术方面 |
3.2.3 碱基编辑技术方面 |
3.2.4 基因编辑技术监管、安全性评估方面 |
3.2.5 作物基因编辑育种在增强作物抗病性、改善作物品质方面 |
3.3 高通量表型平台与植物育种 |
3.4 雄性不育与作物杂种优势利用 |
3.5 野生亲缘关系在作物育种中的研究 |
4 结论与讨论 |
(3)全球作物种业发展概况及对我国种业发展的战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全球作物种业的发展概况 |
(一)全球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 |
(二)全球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情况 |
1. 转基因技术 |
2. 基因编辑技术 |
3.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 |
4. 基因组学 |
(三)全球生物技术育种产业化情况 |
1. 转基因作物 |
2. 基因编辑作物 |
3. 生物育种技术及产品监管 |
(四)全球作物种业贸易情况 |
(五)全球跨国种子企业情况 |
(六)国际种业产业竞争力分析 |
三、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一)国外起源种质资源占比低,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明显不足 |
(二)生物技术育种领域研发活跃,但缺乏原始创新性技术 |
(三)种子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科技优势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
四、我国种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
(一)实施国家种质资源战略,夯实种业发展基础 |
(二)实施种业科技创新战略,实现原始性创新突破 |
(三)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种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 |
(四)实施种业强企战略,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定位 |
(五)推进监管制度现代化,确保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
(7)HIV-1病毒载量检测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和国产试剂的检测性能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我国HIV-1病毒载量检测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质控品的制备与定值 |
2.2 室间质量评价程序 |
2.3 检测试剂 |
2.4 统计分析 |
2.4.1 质控品的均匀性评价 |
2.4.2 参评实验室考核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
2.4.3 参评实验室检测结果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2.4.4 试剂检测结果稳定性评价 |
2.4.5 Bland-Altman散点图及线性回归分析 |
3 结果 |
3.1 质控品的均一性分析 |
3.2 参评实验室概述 |
3.3 2007~2019年参评实验室考核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
3.4 2012~2019年参评实验室检测结果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3.5 2012~2019年参评实验室主要稳健统计量分析 |
3.6 参评实验室所用检测试剂分析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某国产HIV-1病毒载量检测试剂的检测性能评估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样本来源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 |
2.4 实验步骤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国产试剂和参比试剂的性能参数比较 |
3.2 国产试剂的检测性能分析 |
3.3 国产试剂和参比试剂的对比试验结果比较 |
3.4 国产试剂和参比试剂的临床应用结果对比 |
3.5 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 |
3.6 线性回归分析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HIV-1亚型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 |
个人简介 |
致谢 |
(8)雪茄烟种质资源SNP指纹图谱构建及群体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烟草种质资源概况 |
1.1.1 烟草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
1.1.2 雪茄烟种质资源现状 |
1.2 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
1.2.1 分子标记技术概况 |
1.2.2 SSR标记在烟草育种中的应用 |
1.2.3 SNP标记及检测方法 |
1.2.4 SNP在育种上的研究进展 |
1.3 简化基因组测序 |
1.3.1 简化代表库 |
1.3.2 SLAF-seq技术 |
1.3.3 RAD-seq技术 |
1.3.4 GBS技术 |
1.4 DNA指纹图谱 |
1.4.1 DNA指纹图谱的发展 |
1.4.2 DNA指纹图谱在烟草中的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雪茄烟种质资源群体遗传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基因组DNA提取 |
2.1.3 利用SNP进行群体遗传分析的方法 |
2.1.3.1 GBS测序 |
2.1.3.2 SNP鉴定 |
2.1.3.3 数据处理 |
2.1.4 利用SSR标记进行群体遗传分析的方法 |
2.1.4.1 SSR引物 |
2.1.4.2 PCR扩增 |
2.1.4.3 银染法电泳 |
2.1.4.4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SNP位点发掘 |
2.2.2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群体遗传分析 |
2.2.3 SSR引物的筛选 |
2.2.4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群体遗传分析 |
2.3 讨论 |
2.3.1 基于SSR和 SNP标记分析雪茄烟种群体遗传的优越性 |
2.3.2 基于SNP标记进行雪茄烟群体遗传分析 |
2.3.3 基于SSR标记进行的雪茄烟群体遗传分析 |
2.3.4 基于SSR和 SNP标记的群体遗传分析比较 |
第三章 雪茄烟种质资源SNP指纹图谱的构建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材料 |
3.1.2 DNA提取 |
3.1.3 SNP标记筛选 |
3.1.4 KASP分型验证 |
3.1.5 性状调查 |
3.1.6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SNP位点的筛选 |
3.2.2 KASP引物设计及核心位点的挑选 |
3.2.3 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
3.2.4 216 份雪茄烟种质资源品种鉴定 |
3.3 讨论 |
3.3.1 雪茄烟种质资源SNP核心引物开发 |
3.3.2 雪茄烟种质资源SNP指纹图谱的构建 |
3.3.3 216 份雪茄烟种质资源品种鉴定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4.1 雪茄烟种质资源群体遗传分析 |
4.2 开发了首套雪茄烟SNP核心标记 |
4.3 构建了雪茄烟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E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转基因高赖氨酸高粱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转基因作物的概括 |
1.1.1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动态 |
1.1.2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应用 |
1.2 高赖氨酸作物的研究现状 |
1.3 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 |
1.3.1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 |
1.3.1.1 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漂移问题 |
1.3.1.2 转基因作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
1.3.2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1.3.3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1.3.4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转基因高赖氨酸高粱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及设计 |
2.1.1 实验试剂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根际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及其验证 |
2.2.2 根际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分析 |
2.3 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转基因高粱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结果分析 |
2.4.1.1 根际土壤细菌OTU结果分析 |
2.4.1.2 土壤细菌群落的测序深度分析 |
2.4.1.3 转基因高粱对根际土壤细菌菌落结构的影响 |
2.4.1.4 高粱根际土壤细菌物种丰度聚类热图 |
2.4.1.5 转基因高粱对根际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的影响 |
2.4.1.6 转基因高粱对根际土壤细菌Beta多样性的影响 |
2.4.2 转基因高粱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结果分析 |
2.4.2.1 根际土壤真菌OTU结果分析 |
2.4.2.2 土壤真菌群落的测序深度分析 |
2.4.2.3 转基因高粱对根际土壤真菌菌落结构的影响 |
2.4.2.4 高粱根际土壤真菌物种丰度聚类热图 |
2.4.2.5 转基因高粱对根际土壤真菌Alpha多样性的影响 |
2.4.2.6 转基因高粱对根际土壤真菌Beta多样性的影响 |
2.5 讨论 |
第三章 转基因高赖氨酸高粱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及设计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转基因高粱对根际土壤p H的影响 |
3.4.2 转基因高粱对根际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
3.4.3 转基因高粱对根际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
3.4.4 转基因高粱对根际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3.4.5 转基因高粱对根际土壤碱解氮的影响 |
3.5 讨论 |
第四章 转基因高赖氨酸高粱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及设计 |
4.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转基因高粱对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4.4.2 转基因高粱对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4.4.3 转基因高粱对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4.4.4 转基因高粱对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4.5 讨论 |
第五章 转基因高赖氨酸高粱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
5.1 实验材料及设计 |
5.2 实验方法 |
5.3 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AWCD值动态情况 |
5.4.2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情况 |
5.5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
(10)甘蓝型油菜磷高效QTL qPRL-C06的定位及离子组对低磷胁迫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Table of abbreviation |
1 文献综述 |
1.1 植物响应低磷胁迫的机制 |
1.1.1 提高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 |
1.1.2 增强无机磷的吸收能力 |
1.1.3 提高磷的生理利用效率 |
1.1.4 增加收获指数 |
1.1.5 缺磷对植物离子组的影响 |
1.2 作物磷高效QTL的定位和克隆 |
1.2.1 作图群体 |
1.2.2 分子标记和遗传连锁图 |
1.2.3 磷高效性状 |
1.2.4 磷高效QTL的定位和克隆 |
1.3 磷高效相关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 |
1.3.1 磷高效吸收与转运基因 |
1.3.2 磷高效利用基因 |
1.4 作物磷高效品种的培育 |
2 本研究的背景、内容及技术路线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 |
3 琼脂培养和无磷纸培养油菜磷高效相对根系性状QTL的鉴定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琼脂培养试验及表型分析 |
3.2.3 无磷纸培养试验及表型分析 |
3.2.4 QTL定位 |
3.2.5 QTL簇的鉴定和整合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琼脂培养和无磷纸培养BnaTNDH群体根系性状对缺磷响应的差异 |
3.3.2 琼脂培养和无磷纸培养BnaTNDH群体相对根系性状的表型变异及相关性 |
3.3.3 琼脂培养和无磷纸培养BnaTNDH群体相对根系性状的QTL定位 |
3.3.4 利用琼脂培养鉴定的QTL簇 |
3.3.5 相对根系性状QTL与根系性状QTL或产量相关性状QTL的共定位 |
3.4 讨论 |
3.4.1 琼脂培养和无磷纸培养油菜根系响应缺磷可塑性的差异 |
3.4.2 油菜相对根系性状QTL |
4 甘蓝型油菜磷高效QTL qPRL-C06的鉴定与高世代遗传分析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琼脂培养试验 |
4.2.3 高纯度基因组DNA提取 |
4.2.4 全基因组重测序 |
4.2.5 SNP与InDel变异的鉴定与InDel标记的开发 |
4.2.6QTL-seq分析 |
4.2.7 候选区域关联分析 |
4.2.8 In Del标记的PCR扩增 |
4.2.9 高通量核酸分析仪鉴定InDel标记基因型 |
4.2.10 包含qPRL-C06的导入系材料的筛选与遗传背景分析 |
4.2.11 qPRL-C06局部遗传连锁图的构建和高世代遗传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Tapidor和宁油7号主根长的差异 |
4.3.2 Tapidor和宁油7号及两个子代混池测序深度及覆盖度 |
4.3.3 Tapidor和宁油7号全基因组SNP和InDel变异的鉴定与分析 |
4.3.4 利用QTL-seq定位磷高效QTL |
4.3.5 利用候选区间关联分析验证qPRL-C06 |
4.3.6 包含qPRL-C06导入系的鉴定 |
4.3.7 qPRL-C06高世代的遗传分析及其候选基因预测 |
4.4 讨论 |
4.4.1 QTL-seq用于数量性状遗传定位的优势与不足 |
4.4.2 磷高效QTL qPRL-C06的鉴定及其候选基因的预测 |
5 甘蓝型油菜地上部和根系离子组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及其QTL定位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材料 |
5.2.2 琼脂培养试验 |
5.2.3 表型分析 |
5.2.4QTL定位和QTL簇的整合 |
5.2.5 主效QTL簇Cl17.1的验证及其候选基因的预测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不同磷水平BnaTNDH群体地上部11种矿质元素浓度的变异及其相关性 |
5.3.2 不同磷水平BnaTNDH群体根系11种矿质元素浓度的变异及其相关性 |
5.3.3 不同磷水平BnaTNDH群体地上部与根系11种矿质元素浓度的差异 |
5.3.4 不同磷水平BnaTNDH群体地上部和根系11种矿质元素累积量的变异及其相关性 |
5.3.5 不同磷水平BnaTNDH群体11种矿质元素的植株累积量的变异及其相关性 |
5.3.6 不同磷水平BnaTNDH群体11种矿质元素的地上部分配系数的变异及其相关性 |
5.3.7 不同磷水平11种矿质元素相关性状的QTL及上位性QTL定位 |
5.3.8 不同磷水平影响11种矿质元素相关性状的QTL簇 |
5.3.9 1个调控低磷地上部K、Mg和S浓度的QTL簇Cl17.1的验证与分解 |
5.4 讨论 |
5.4.1 缺磷对甘蓝型油菜11种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地上部的分配及其QTL有不同的影响 |
5.4.2 甘蓝型油菜地上部与根系矿质元素的浓度及其遗传调控存在显着差异 |
5.4.3 调控不同离子组性状的多效性QTL |
5.4.4 不同离子组性状的上位性QTL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附表与附图 |
附录Ⅱ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Current Status of Cotton Genome Resource in India and Initiative on Utilization of Gene Pool through Molecular Technologies(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豌豆生产和育种的现状与问题[J]. 仪登霞,庞永珍. 中国草地学报, 2022
- [2]基于ESI的全球作物生物育种领域研究前沿分析[J]. 齐世杰,赵静娟,郑怀国. 江苏农业科学, 2021(19)
- [3]全球作物种业发展概况及对我国种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 郑怀国,赵静娟,秦晓婧,贾倩,齐世杰. 中国工程科学, 2021(04)
- [4]《粮食安全可持续方案》(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于海萍. 青岛科技大学, 2021
- [5]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与抗逆性状的评价及优异种质筛选[D]. 燕佳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6]民俗学视野下的转基因食品谣言研究[D]. 王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7]HIV-1病毒载量检测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和国产试剂的检测性能评估[D]. 薛云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 [8]雪茄烟种质资源SNP指纹图谱构建及群体遗传分析[D]. 王琰琰.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9]转基因高赖氨酸高粱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 黄子佳. 山西大学, 2021(12)
- [10]甘蓝型油菜磷高效QTL qPRL-C06的定位及离子组对低磷胁迫的响应[D]. 汪威. 华中农业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