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仙人掌茎多糖的分离纯化(论文文献综述)
赵倩[1](2021)在《西藏梨果仙人掌基本营养成分分析及茎粗多糖活性效果评价》文中认为察瓦龙乡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下辖的乡镇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与云南贡山、德钦接壤,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河谷两岸分布着大量的梨果仙人掌。仙人掌作为一种典型的药食两用植物,在当地开发利用较少。本文以西藏梨果仙人掌茎为研究材料分别从营养成分、茎粗多糖组成及抗氧化、抗炎活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对西藏梨果仙人掌茎蛋白质、总膳食纤维、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同时与国内其它地区仙人掌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西藏梨果仙人掌茎的总膳食纤维含量为2.86±0.25 g/100g,较广东仙人掌含量有一定优势,但不及贵州仙人掌含量高。西藏梨果仙人掌茎钙含量达486.621±0.7070 mg/100g,远高于海南仙人掌。西藏仙人掌锌含量为0.49±0.0067 mg/100g,是除广东仙人掌外含量最高的,这两个地区的仙人掌锌含量远高于其他地区。西藏梨果仙人掌茎的总氨基酸含量为181.575±0.1233 mg/100g,在所检测的16种氨基酸中,丙氨酸(Ala)含量最高为27.44±0.24 mg/100g,蛋氨酸(Met)含量最低为1.453±0.0081 mg/100g,脯氨酸(Pro)未检出(<0.21 mg/100g)。按照氨基酸分类来看,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在总氨基酸中的占比较大,前者占比达到了36.80%,后者占比更高为58.22%。(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等技术,对西藏梨果仙人掌茎粗多糖进行组分分析。结果如下:西藏梨果仙人掌茎粗多糖的Mn数均分子量为14887,Mw重均分子量为31278。茎粗多糖的总糖含量为405.72 mg/g,在单糖组成方面:D-葡萄糖(Glc)含量最高44.0660 mg/g,其次为L-阿拉伯糖(Ara)26.68 mg/g,含量最低的是D-半乳糖胺(Gal N)0.0038mg/g,未发现L-古洛糖醛酸。在微观结构上:西藏梨果仙人掌茎粗多糖呈珊瑚礁状,表面不光滑,有粒状凸起,粒径47.37 nm~110.40 nm不等。对西藏梨果仙人掌茎粗多糖的特征基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其特征主要集中在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伸缩振动方面表现为伯胺和仲胺的—NH伸缩振动(3400 cm-1)、—C=C—伸缩振动(1600 cm-1)、C—O伸缩振动(1080 cm-1);弯曲振动表现为—OH弯曲振动(1410 cm-1)、C—O不对称收缩振动(1050 cm-1)和C—CO—C面内弯曲振动(610 cm-1)。(3)对西藏梨果仙人掌茎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其体外抗氧化能力与茎粗多糖浓度成正比,浓度高则抗氧化能力强,反之亦然。当茎粗多糖浓度达到最高(10 mg/m L)时,对各自由基的清除率均达到最高,其中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达80.04%,而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也分别达到了:70.32%、76.95%、74.65%,而FRAP总抗氧化能力在浓度最高(10 mg/m L)时也最强,为0.847μmol Trolox/m L。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ABTS、DPPH的IC50值分别为3.54 mg/m L、2.76mg/m L、1.27mg/m L、0.77mg/m L。综上所述,西藏梨果仙人掌茎粗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作用。(4)通过小鼠足肿胀抗炎试验可得出以下结论:在浓度100 mg/kg~400mg/kg范围内,随着西藏梨果仙人掌茎粗多糖剂量的不断增加,小鼠足肿胀度不断降低,肿胀抑制率逐渐升高,呈剂量依赖趋势。由HE染色图可知:小鼠的足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随茎粗多糖浓度的升高而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数量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由细胞因子试验可知:IL-1β、TNFα、IFN-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西藏梨果仙人掌茎粗多糖浓度呈剂量依赖性,IL-1β、TNFα、IFN-γ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随着茎粗多糖剂量的增加而降低,茎粗多糖高剂量组(400 mg/kg)的IL-1β、TNFα、IFN-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阳性对照醋酸地塞米松组(3 mg/kg)最为接近。综上所述,西藏梨果仙人掌茎粗多糖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马若影[2](2018)在《红心火龙果茎中多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火龙果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修剪火龙果茎,茎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火龙果茎作为植物生长中遗弃的废料,国内外目前对其研究甚少,关于其多糖提取、纯化等一系列系统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开发前景广阔,潜在价值高。本论文以红心火龙果茎为原料,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及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亚临界水提取、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微波辅助提取三种提取方法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提取和性能的影响,最后用大孔树脂对亚临界水提取的火龙果茎多糖脱色除蛋白初步纯化,确定最佳脱色除蛋白工艺,并对各种处理方法所得产品的收率,溶解度、持油力、电镜扫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单糖组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与比较。1、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性能影响研究:考察晒干、烘干、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四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得率及多糖颜色、溶解度、持油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预处理方法获得的多糖,晒干(HSP-1)、烘干(HSP-2)、真空干燥(HSP-3)、冷冻干燥(HSP-4)多糖得率分别为10.04%、8.93%、15.90%、19.53%,多糖的颜色分别为浅褐色、浅褐色、浅黄色、米白色,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82.50%、86.00%、76.00%、70.50%,持油力分别为 0.34、0.51、0.86、0.98g/g。2、亚临界水提取红心火龙果茎多糖及工艺优化: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筛选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亚临界水提取红心火龙果茎多糖进行条件优化,亚临界水提取火龙果茎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140℃、料液比1:50、提取时间25 min,此工艺条件下,火龙果茎多糖提取率为38.07±0.15%。3、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红心火龙果茎多糖及工艺优化:考察料液比、超声微波提取时间、微波功率对多糖提取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火龙果茎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50、超声微波时间200s、微波功率500w,在此工艺条件下,火龙果茎多糖提取率19.16±0.23%。4、微波辅助提取红心火龙果茎多糖及工艺优化: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功率对多糖提取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火龙果茎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50、提取功率700w、提取时间240s,在此工艺条件下,火龙果茎多糖提取率17.29±0.14%。5、不同提取方法红心火龙果茎多糖性能影响研究:对三种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多糖得率、溶解度、持油力、电镜扫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单糖组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通过对比,结果表明亚临界水提取的红心火龙果茎多糖(HSP-S)性能最佳。HSP-S为米白色,溶解度99.50±0.15%,持油力1.48±0.12g/g,阳离子交换能力105.00±2.00mmol/g。扫描电镜观察到火龙果茎多糖表面疏松有孔状,结构状态完整,红外光谱扫描定性确定提取的红心火龙果茎多糖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HSP-S单糖组成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半乳糖醛酸、氨基半乳糖、阿拉伯糖,其相对摩尔比为0.26:1.47:1.63:0.04:0.24:6.25:0.71:0.04:6.58,HSP-S 多糖浓度为5mg/mL 时,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8.89%,·OH清除能力为62.66%,还原力和总抗氧化能力良好。6、大孔树脂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脱色除蛋白及工艺优化:筛选出合适的树脂,考察树脂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脱色除蛋白工艺优化和大孔树脂脱色前后火龙果茎多糖性质变化。从多种大孔树脂中筛选出最佳脱色效果的树脂,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大孔树脂脱色除蛋白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B-8树脂效果最佳,最佳工艺条件为:树脂用量0.6 g/mL,温度60℃,pH值为5,时间2 h。此条件下得到的脱色率、蛋白去除率和多糖保留率分别为76.51%,88.29%和83.47%。树脂处理后多糖溶解度由99.50±0.15%提升至99.82±0.18,其溶解度略有增加,持油力由1.48±0.12g/g提升至1.52±0.25g/g,阳离子交换能力由105.00±2.00mmol/g提升至125.00±1.78mmol/g,结果表明,亚临界水提取的红心火龙果茎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大孔树脂处理后其抗氧化活性有所提高。
霍锦韬[3](2018)在《闪式提取对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率、性质、特征和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是石斛中的极品。本实验以铁皮石斛为原料,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铁皮石斛多糖闪式提取工艺,并分别采用闪式提取、超声辅助提取、传统热提、闪式辅助提取法得到4种不同提取方式下的铁皮石斛多糖。经除杂分离纯化后得到4种铁皮石斛多糖较均一组分,通过一系列理化检验、特征分析、抗氧化活性指标的测定比较、降血糖活性比较,探究闪式提取处理对铁皮石斛多糖性质特征、功能活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试验选取浸泡时间、闪式提取时间、闪式提取转速三个因素,以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经响应面实验及拟合优化得最佳工艺条件:浸泡时间19 h,闪提时间184 s,闪提转速4600 r/min。此条件下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率为30.77%±0.04,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13%。以优化后的条件闪式提取铁皮石斛多糖,并分别通过超声辅助提取法、传统热提法、闪式辅助提取法获得4种不同提取方式的铁皮石斛多糖。2.试验将4种不同提取方式的铁皮石斛粗多糖,通过木瓜蛋白酶去蛋白、活性炭法脱色、透析去小分子杂质后,经DEAE-52纤维素柱分离出4个不同的组分,并分别将含量最多的纯水洗脱组分编号、收集、浓缩。最后分别用Sephadex G-100柱纯化,洗脱曲线呈单一对称峰,表明上述一系列处理所得铁皮石斛多糖,其组分较单一、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为集中、均一性较好。分别将该部分洗脱峰编号、收集、浓缩、透析、冻干,得到较纯较均一的多糖组分DOP-A(闪式提取)、DOP-B(超声辅助)、DOP-C(传统热提)和DOP-D(闪式辅助)。3.试验将4种不同提取方式的铁皮石斛纯多糖DOP-A、DOP-B、DOP-C、DOP-D进行理化性质检测、特征初探。经Molisch反应鉴定4种石斛多糖均有糖类的存在;经斐林试剂判别4种石斛多糖均无可溶性还原糖;经碘-碘化钾溶液鉴定4种石斛多糖均不存在淀粉;经双缩脲试剂、茚三酮溶液鉴定4种石斛多糖均不含蛋白质。经冻融试验鉴定离心无沉淀。比较了不同提取方式的4种铁皮石斛纯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结果表明4种铁皮石斛多糖红外扫描波型趋势相似、特征吸收峰相近,但部分官能团的透过率和伸缩振动情况存在明显差异。4.试验对4种不同提取方式下铁皮石斛纯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性活性、体外降血糖活性进行初步比较。比较7项抗氧化指标可知,闪式提取处理可提高铁皮石斛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且并未测得闪式处理对多糖的某一抗氧化指标有明显抑制作用。比较2项降血糖指标可知,闪式提取处理可提高铁皮石斛多糖的降血糖活性,且并未测得闪式处理对多糖的某一降血糖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
李恒[4](2017)在《仙人掌多糖ODP-Ia初步结构及其促进泡沫细胞胆固醇外流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仙人掌是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分布极广的野生植物资源,但利用率极低。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已经明确仙人掌多糖(Opuntia dillenii Haw.polysaccharides,ODPs)具有调节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优化ODPs提取方法、筛选高活性组分ODP-Ia并明确其结构、阐明ODP-Ia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分子机制,以促进仙人掌的利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响应面实验得到ODPs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3℃,液料比62:1,提取时间3.5 h,由模型预测ODPs得率达到25.14%,验证实验结果为25.05%,与预测值较接近。提取温度为95℃时,多糖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都最高,但多糖中蛋白质含量也最高。随着仙人掌干粉粉碎程度增加,ODPs得率、纯度及对和·OH的清除作用显着增加,300目碎度与粗粉比较,多糖得率、含量及对清除作用分别提高了100%、25%和150%。以上结果说明响应面优化得到的提取工艺有利于提高ODPs得率,95℃的提取温度有利于增加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粉碎技术有助于提高仙人掌多糖的释放量并保持其品质及功效活性。2.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和丙烯葡聚糖凝胶Sephacryl S-400分离纯化ODPs获得四个组分ODP-Ia、ODP-Ib、ODP-IIa和ODP-IIb。ODP-Ia、ODP-Ib经紫外光谱扫描证实不含蛋白质和核酸,经Sephacryl S-400凝胶柱层析后证实为纯品。凝胶过滤法测定ODP-Ia和ODP-IIa分子量分别为339 kD和943 kD。红外光谱分析确定ODPs是α-吡喃多糖、ODP-Ia是β-吡喃多糖,ODP-IIa是β-甘露多糖。ODP-Ia对·OH、DPPH·、清除作用最强,其次是ODP-IIa和ODPs。3.成功构建了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ODP-Ia可以显着抑制THP-1巨噬细胞的泡沫化,减少脂质蓄积,同时显着促进泡沫细胞中胆固醇流出,且存在剂量关系。高剂量组15 nmol/L ODP-Ia产生的作用接近于阳性对照依折麦布组。提示ODP-Ia可以通过促进胆固醇逆转运中限速步骤——胆固醇流出以达到促进胆固醇逆转运的作用。4.明确了20 mg/mL apoA-I处理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24 h后,胞内胆固醇流出量显着增加,在该条件下,若同时加入ODP-Ia处理,apoA-I介导的泡沫细胞内胆固醇流出量更大,且存在剂量关系。5.ODP-Ia能显着上调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中PPARγ、PPARα、LXRα、ABCA1、ABCG1、SR-BI mRNA及蛋白的表达,提示ODP-Ia通过上调这些基因的表达来发挥促进胆固醇流出的作用。6.加入LXRα拮抗剂GGPP或PPARγ拮抗剂GW9662后,ODP-Ia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的促进作用以及对ABCA1和ABCG1表达的上调作用都显着被抑制。PPARγ拮抗剂GW9662都能同时下调或抑制PPARγ和LXRαmRNA和蛋白质表达。提示PPARγ和LXRα两种核受体存在级联作用,PPARγ-LXRα通路在ODP-Ia促进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完善了ODPs提取条件优化的系统性,为制定ODPs的提取规范和质量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阐明ODPs降胆固醇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有利于促进其开发利用。
韩雨露[5](2017)在《仙人掌果多糖的结构表征、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海南三亚野生仙人掌的果实为原料,提取得到的仙人掌果多糖为研究对象,对仙人掌果多糖的理化性质、初级与高级结构特征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探讨。首先采用水提醇沉法,从仙人掌果果肉的水提浓缩液60%乙醇沉淀物中得到粗多糖,粗多糖经过脱色脱蛋白后,再经过DEAE-52纤维素和Sephacryl S-400凝胶柱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最终获得一个均一的酸性多糖组分(OFPP)。通过HPGPC、UV、XRD、TG-DSC、SEM、Raman光谱仪、Zeta电位仪和流变仪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多糖组分OFPP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OFPP分子量约为1.98×106Da,多糖含量达到82.4%±0.95,糖醛酸含量34.29%±1.74,不含蛋白质和核酸,Zeta电位为-24 mV,呈现假塑性行为,是典型的非牛顿性流体。结果还表明OFPP表面形态为宽松的片状,呈现半结晶状,并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次通过GC、GC-MS、FT-IR、NMR、刚果红实验、圆二色谱、TEM和AFM等技术手段研究了OFPP的初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结果表明,其主要由鼠李糖(40.8%)、半乳糖(34.5%)、阿拉伯糖(14.4%)、葡萄糖(5.9%)、岩藻糖(1.8%)、木糖(1.6%)和甘露糖(1%)等组成。OFPP可能是一种类果胶多糖,推测的结构是主链由→2)-α-L-Rhap-(1→4)-α-D-GalpA-(1→组成,同时在α-L-Rhap的O-4位置被中性糖α-L-Araf、α-D-Galp和α-D-Glcp部分取代作为支链。OFPP在水溶液中缺乏三股螺旋构象,可能呈现球状构象。Ca2+络合效应能强烈地改变多糖分子构象。TEM和AFM进一步证实了OFPP在水溶液中存在分子球状构象,并且单一分子直径约为26nm,高度约为5.9nm。本文还研究了仙人掌果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包括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总还原力和金属Fe2+离子螯合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仙人掌果多糖具有一定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还原力和金属Fe2+离子螯合能力。
朱苗[6](2014)在《野生仙人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野生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 Haw.)为原料,对仙人掌多糖(Opuntia dillenii Haw. polysaccharides, ODP)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进行了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以野生仙人掌为原料,以热水浸提法提取粗多糖,采用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野生仙人掌粗多糖的工艺,对其得率影响的因素依次为:时间>温度>液料比,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93℃、时间3.5h、液料比62:1,重复三次,野生仙人掌粗多糖的得率为24.97%。2.采用三氯乙酸(TCA)法、Sevag法、蛋白质等电点法对仙人掌粗多糖进行脱蛋白研究,以蛋白脱除率、多糖损失率和抗氧化性损失率为指标。结果表明:三氯乙酸法脱蛋白效果最好,浓度为3%时,蛋白脱除率为80.28%,多糖损失率为5.98%,抗氧化性损失率为34.56%。3.采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法纯化除蛋白后的仙人掌多糖。主要考查了洗脱方式、洗脱流速对仙人掌多糖纯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上样量为6mL,上样浓度为15mg/mL,洗脱流速为2mL/min时,用0.02mol/L、0.1mol/L、0.3mol/LNaCl分步洗脱,获得两个多糖组分,分别命名为ODP-Ⅰ和ODP-Ⅱ.4.采用Sephacryl S-400凝胶柱层析法对ODP-Ⅱ进一步纯化研究。该试验中考查了流速,上样量及氯化钠浓度对凝胶纯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015mol/L氯化钠洗脱,上样浓度为5mg/mL,上样1mL,流速为0.4mL/min,得到2个组分,分别命名为ODP-Ⅱ a和ODP-Ⅱ b。用紫外光谱扫描及凝胶层析法鉴定了组分ODP-Ⅱ a,结果表明其为分子量均一的组分。5.采用Sephacryl S-400凝胶层析法测得ODP-Ⅱ a的分子量为934kD,并测得其糖醛酸含量为30.25%。根据碘-碘化钾试验以及刚果红试验可知,仙人掌多糖ODP-Ⅱ a是具有多分支或侧链的大分子,并且不具有三螺旋构象。6.论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热水浸提野生仙人掌粗多糖的工艺,在此基础上综合比较三种脱蛋白方法的效果,利用柱层析的方法得到分子量均一的多糖,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仙人掌多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促进仙人掌多糖保健品和药品的开发,加快仙人掌工业化应用的步伐有重要意义。
李莉梅,李恒,朱苗,袁清霞,曾富华[7](2013)在《仙人掌多糖结构和降血脂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仙人掌多糖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等作用.本文综述了仙人掌多糖的结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降血脂作用及其机理,旨在为仙人掌资源优化和仙人掌多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毛沅文[8](2012)在《藜蒿黄酮、多糖提取及其抗氧化研究》文中认为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有着丰富的野生植物和渔业资源,其野生藜蒿生长面积大,产量高,气味芳香独特且营养价值高,作为一种特色时令蔬菜,深受大家喜欢。藜蒿作为蔬菜食用,通常食用其嫩茎部分,叶和老茎丢弃不用。研究表明,藜蒿叶和老茎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和活性多糖等天然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和抗病毒等广泛的药理作用,是天然保健品原料的重要来源。本论文以藜蒿叶和老茎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从藜蒿叶中提取制备黄酮,研究得到了藜蒿叶黄酮超声波辅助提取、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并测定了藜蒿叶黄酮的抗氧化能力;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制备藜蒿老茎多糖,研究得到藜蒿老茎多糖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并测定了藜蒿老茎多糖的抗氧化能力。为藜蒿叶和老茎资源的高值化综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概括如下:(1)比较了不同提取溶剂对藜蒿提取物中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0%乙醇提取的藜蒿提取物中总黄酮浓度最高,为335.02±10.63μg/mL;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对藜蒿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的藜蒿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最高,为37.76±0.45μg/mL。(2)以芦丁为参照,分别采用了直接测定法和硝酸铝显色法测定鄱阳湖野生藜蒿叶黄酮含量。结果表明,经硝酸铝显色反应后,芦丁和藜蒿叶黄酮的最大吸收波长基本一致,且芦丁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可以用于测定藜蒿叶黄酮含量。(3)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鄱阳湖野生藜蒿叶黄酮的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固比45:1、乙醇体积分数71.2%、超声时间39.5mmin、提取温度72℃、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藜蒿叶黄酮得率为3.63%。(4)研究了六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藜蒿叶黄酮的静态吸附与解吸性能。结果表明,LK001大孔吸附树脂对藜蒿叶黄酮具有良好的吸附和解吸作用,能较好地分离纯化藜蒿叶黄酮,纯化后的藜蒿叶黄酮纯度达到45.26%。(5)比较了藜蒿叶黄酮粗提液和纯化后的藜蒿叶黄酮样液对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两者都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能力,藜蒿叶黄酮粗提液清除效果为IC50(DPPH-)=42.48mg/L, IC50(02-·)=0.71mg/mL,IC50(·OH)=0.59mg/mL;纯化后藜蒿叶黄酮样液清除效果为IC50(DPPH·)=34.75mg/L,IC50(O2-·)=0.64mg/mL,IC50(·OH)=0.54mg/mL。藜蒿叶黄酮的抗氧化能力不仅受黄酮的纯度和浓度的影响,且还与自由基的种类有关。(6)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纤维素酶辅助提取鄱阳湖野生藜蒿老茎多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藜蒿老茎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样液pH6.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h、纤维素酶用量1.5%(占干物质比重),在此条件下藜蒿老茎多糖的得率为4.77%。(7)比较了藜蒿老茎粗多糖和精制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藜蒿老茎粗多糖清除效果为IC50(DPPH-)=4.31mg/mL,IC50(O2-·)=15.19mg/mL, IC50(·OH)=6.93mg/mL;精制多糖清除效果为IC50(DPPH·)=2.61mg/mL,IC50(02-·)=6.29mg/mL,IC50(·OH)=4.63mg/mL。藜蒿老茎粗多糖和精制多糖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抗氧化能力与多糖浓度成正比;在相同浓度条件下,精制多糖的抗氧化能力要比粗多糖的强,两者与Vc的抗氧化能力相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赵龙岩[9](2011)在《仙人掌多糖提取工艺、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比较仙人掌多糖(ODPs)各种提取纯化方法并研究其理化性质,以期为探索一种适合产业化的提取方法和ODPs构效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优化ODPs糖含量测定方法—苯酚-硫酸法,在此基础上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双酶法提高ODPs得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优化酸提和水提ODPs条件;用改良的邻二氮菲-金属铁离子-H2O2体系比较水提、酸提和酶提得到的ODPs抗氧化性;用凝胶层析分离纯化得到ODPs主要组分,用优化的苯酚-硫酸法测定ODPs纯度;用HPLC-ELSD结合硫酸-咔唑法分析ODPs单糖组成;用考马斯亮蓝法和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ODPs蛋白质含量和含氮量;用旋光仪测定ODPs的旋光性。结果如下:(1)苯酚-硫酸法测定ODPs糖含量最佳条件为:取ODPs样品2 mL,加4%苯酚0.5mL,迅速加入浓硫酸5 mL,摇匀后静置5 min,冷却后于482 nm处测定吸光度,阿拉伯糖在7.5~37.5μg/mL浓度范围内与OD482的线性关系良好。ODPs双酶法提取最佳条件为:果胶酶浓度0.7%,纤维素酶浓度0.3%,提取温度40℃,时间1.5 h,pH 3.5,ODPs得率为20.08%,纯度为83.02%,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2%。(2) ODPs酸提最佳条件为:按液料比20:1(mL/g)加入浓度为0.10mol/L的硫酸溶液,70℃提取2次,每次2 h。ODPs得率达39.92%,纯度达87.11%,蛋白质含量降至1.06%。ODPs水提最佳条件为:按液料比60:1(mL/g)加水,95℃提取2次,每次3 h。ODPs得率为14.67%,纯度为78.11%,蛋白质含量平均为0.36%。水提和酶提得到的ODPs(7.5 g/L)的抗氧化性差异不显着(p>0.05),极显着高于酸提ODPs的抗氧化性(p>0.01),与2 g/L Vc的抗氧化性相当(p>0.05)。(3)ODPs、ODP-I、ODP-II、ODP-Ia、ODP-Ib、ODP-II’纯度分别为78.69%、92.44%、88.78%、94.60%、87.43%、90.36%。ODP-Ia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含15.13%(w/w)的糖醛酸;ODP-Ib由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含52.66%(w/w)的糖醛酸;ODP-II’由鼠李糖和葡萄糖组成,含26.38%(w/w)的糖醛酸。ODPs各组分几乎不含蛋白质,均为右旋,其中ODP-I和ODP-Ia为含氮化合物。结论:优化的苯酚-硫酸法简便灵敏,显色稳定,结果准确;双酶法提取ODPs工艺最佳,得率、纯度和抗氧化性较高,且该法提取条件温和,应进一步对其研究应用。凝胶层析得到的ODPs各组分纯度高,至少由5种单糖组成,糖醛酸含量较高,其结构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可为ODPs构效关系和功能性食品及药品的研发提供参考,加快野生仙人掌产业化进程。
郭利平[10](2010)在《仙人掌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在仙人掌多糖的分离纯化、成分鉴定、药用功能及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对仙人掌多糖的分离提取、多糖组成、多糖的功效、多糖的结构分析及目前存在的技术难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显示,仙人掌多糖可能由鼠李糖、果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及糖醛酸等聚合而成。糖苷键主要有(1→2),(1→3),(1→4)及(1→6)等形式。仙人掌多糖功效研究显示:具有良好的抗癌、抗氧化及抗衰老、降血糖、增强免疫力等活性。目前仙人掌多糖研究方面存在的技术难点有:提取方法多采用传统的水提醇沉法,多糖提取得率低,纯度不高,原料浪费严重,并影响到后续对多糖的结构分析和功效鉴定。
二、仙人掌茎多糖的分离纯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仙人掌茎多糖的分离纯化(论文提纲范文)
(1)西藏梨果仙人掌基本营养成分分析及茎粗多糖活性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仙人掌的起源 |
1.2 仙人掌的价值 |
1.2.1 食用价值 |
1.2.2 药用价值 |
1.3 仙人掌主要营养成分 |
1.3.1 粗多糖 |
1.3.2 黄酮 |
1.3.3 多酚 |
1.3.4 总膳食纤维 |
1.3.5 维生素 |
1.3.6 矿物质 |
1.4 多糖活性 |
1.4.1 多糖抗氧化 |
1.4.2 多糖抗炎 |
1.5 梨果仙人掌 |
1.5.1 梨果仙人掌特性 |
1.5.2 梨果仙人掌营养成分 |
1.5.3 梨果仙人掌消费情况 |
1.5.4 梨果仙人掌研究进展 |
1.6 立题背景与意义 |
1.7 研究内容 |
1.8 技术路线图 |
1.9 研究重点 |
1.10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西藏梨果仙人掌基本营养成分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仪器设备 |
2.1.3 试剂 |
2.1.4 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基本营养成分分析 |
2.2.2 氨基酸含量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西藏梨果仙人掌茎粗多糖组分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仪器设备 |
3.1.3 试剂 |
3.1.4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茎粗多糖结构表征(表面、粒径) |
3.2.2 茎粗多糖红外光谱(特征基团) |
3.2.3 总糖含量 |
3.2.4 总糖分子量 |
3.2.5 单糖组成及含量 |
3.2.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西藏梨果仙人掌茎粗多糖活性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仪器设备 |
4.1.3 试剂 |
4.1.4 方法 |
4.2 结果及分析 |
4.2.1 体外抗氧化试验 |
4.2.2 小鼠足肿胀抗炎试验 |
4.3 本章小结 |
4.3.1 体外抗氧化试验 |
4.3.2 小鼠足肿胀抗炎试验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红心火龙果茎中多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火龙果简介 |
1.2 火龙果茎的成分 |
1.2.1 多糖 |
1.2.2 矿物质 |
1.2.3 维生素E |
1.2.4 植物甾醇 |
1.2.5 黄酮类化合物 |
1.3 多糖的研究进展 |
1.3.1 多糖的分类 |
1.3.2 多糖的提取 |
1.3.3 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 |
1.3.4 多糖的生物活性 |
1.4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1.4.1 立题背景 |
1.4.2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主要试剂 |
2.3 树脂 |
2.4 实验仪器设备 |
2.5 亚临界实验设备 |
2.6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性能的影响 |
2.6.1 晒干法 |
2.6.2 烘干法 |
2.6.3 真空干燥法 |
2.6.4 冷冻干燥法 |
2.7 不同提取方法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性能的影响 |
2.7.1 亚临界水提取红心火龙果茎多糖及工艺优化 |
2.7.2 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红心火龙果茎多糖及工艺优化 |
2.7.3 微波辅助提取红心火龙果茎多糖及工艺优化 |
2.8 纯化方法 |
2.8.1 大孔树脂预处理 |
2.8.2 大孔树脂脱色除蛋白效果评价 |
2.8.3 大孔树脂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脱色除蛋白工艺优化 |
2.9 分析及性能检测方法 |
2.9.1 葡萄糖标准曲线 |
2.9.2 红心火龙果茎粗多糖总糖含量测定 |
2.9.3 多糖溶解度的测定 |
2.9.4 持油力的测定 |
2.9.5 阳离子交换能力的测定 |
2.9.6 电镜扫描 |
2.9.7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2.9.8 紫外光谱分析 |
2.9.9 红心火龙果茎多糖单糖组成 |
2.9.10 红心火龙果茎多糖抗氧化活性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的影响 |
3.2 亚临界水提取红心火龙果茎多糖及工艺优化 |
3.2.1 提取温度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得率影响 |
3.2.2 提取时间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得率影响 |
3.2.3 料液比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得率影响 |
3.2.4 亚临界水提取红心火龙果茎多糖的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3.3 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红心火龙果茎多糖及工艺优化 |
3.3.1 料液比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提取率影响 |
3.3.2 微波功率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提取率影响 |
3.3.3 提取时间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提取率影响 |
3.3.4 超声微波提取红心火龙果茎多糖的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3.4 微波辅助提取红心火龙果茎多糖及工艺优化 |
3.4.1 料液比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提取率影响 |
3.4.2 微波功率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提取率影响 |
3.4.3 提取时间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提取率影响 |
3.4.4 微波辅助提取红心火龙果茎多糖的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3.5 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红心火龙果茎多糖的性质测定 |
3.5.1 不同方法提取红心火龙果茎多糖理化性质 |
3.5.2 不同方法提取红心火龙果茎多糖抗氧化活性对比 |
3.6 大孔树脂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脱色除蛋白及工艺优化 |
3.6.1 大孔树脂筛选 |
3.6.2 大孔树脂脱色除蛋白单因素试验结果 |
3.6.3 大孔树脂脱色除蛋白正交试验结果 |
3.7 大孔树脂脱色除蛋白前后火龙果茎多糖性质变化 |
3.7.1 大孔树脂脱色除蛋白前后红心火龙果茎多糖理化性质 |
3.7.2 大孔树脂脱色前后红心火龙果茎多糖抗氧化活性 |
4 讨论 |
4.1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的影响 |
4.2 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红心火龙果茎多糖及其工艺优化 |
4.3 不同提取方法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性质的影响 |
4.4 大孔树脂对红心火龙果茎多糖脱色除蛋白工艺优化及性质影响 |
4.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4.6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4.7 本文研究成果的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或参与发表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闪式提取对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率、性质、特征和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铁皮石斛多糖的提取 |
1.1.1. 热水提取法 |
1.1.2. 超声辅助提取法 |
1.1.3. 闪式提取法 |
1.1.4. 其他方法 |
1.2. 铁皮石斛多糖的分离纯化 |
1.2.1. 脱脂 |
1.2.2. 脱色 |
1.2.3. 除蛋白 |
1.2.4. 除小分子杂质 |
1.2.5. 分离纯化 |
1.3. 铁皮石斛多糖的性质结构检测 |
1.4. 铁皮石斛多糖的生物活性 |
1.5.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1.5.1. 课题研究内容 |
1.5.2. 课题研究意义 |
2. 铁皮石斛多糖的提取 |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
2.2.1. 标曲的绘制 |
2.2.2. 精密度试验 |
2.2.3. 稳定性试验 |
2.3.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闪式提取铁皮石斛多糖工艺 |
2.3.1. 闪式提取铁皮石斛多糖的单因素试验及结果 |
2.3.2. 闪式提取铁皮石斛多糖的响应面优化方案及结果 |
2.3.3. 响应曲面与等高线分析 |
2.3.4. 验证试验 |
2.4. 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铁皮石斛多糖 |
2.5. 传统热提法提取铁皮石斛多糖 |
2.6. 闪式辅助提取法提取铁皮石斛多糖 |
2.7. 超声提取法提取铁皮石斛多糖 |
2.8. 不同提取方式铁皮石斛多糖提取条件及提取率比较 |
2.9.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2.10. 讨论与结论 |
2.10.1. 讨论 |
2.10.2. 结论 |
3. 铁皮石斛多糖的分离纯化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仪器与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铁皮石斛粗多糖脱脂 |
3.2.2. 铁皮石斛粗多糖脱色 |
3.2.3. 铁皮石斛粗多糖除蛋白 |
3.2.4. 铁皮石斛粗多糖除小分子杂质 |
3.2.5. 铁皮石斛粗多糖的分离纯化 |
3.2.6. 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铁皮石斛粗多糖脱色 |
3.3.2. 铁皮石斛粗多糖的分离纯化 |
3.3.3. 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 |
3.4. 讨论与结论 |
3.4.1. 讨论 |
3.4.2. 结论 |
4. 铁皮石斛多糖理化性质检验、特征分析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仪器与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Molisch反应鉴定糖类 |
4.2.2. 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试验 |
4.2.3. 碘-碘化钾溶液鉴定淀粉试验 |
4.2.4. 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试验 |
4.2.5. 茚三酮反应鉴定蛋白试验 |
4.2.6. 冻融试验 |
4.2.7. 红外光谱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Molisch反应鉴定糖类 |
4.3.2. 鉴定还原糖试验 |
4.3.3. 鉴定淀粉试验 |
4.3.4. 鉴定蛋白试验 |
4.3.5. 冻融试验 |
4.3.6. 红外光谱分析 |
4.4. 讨论与结论 |
4.4.1. 讨论 |
4.4.2. 结论 |
5. 铁皮石斛多糖的抗氧化、降血糖活性测定 |
5.1. 材料与仪器 |
5.1.1. 材料与试剂 |
5.1.2. 仪器与设备 |
5.2. 实验方法 |
5.2.1. 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
5.2.2. 羟自由基清除实验 |
5.2.3. 超氧阴离子清除实验 |
5.2.4. 还原力测定实验 |
5.2.5. 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 |
5.2.6. 亚硝酸根离子清除实验 |
5.2.7. 脂质过氧化抑制实验 |
5.2.8. 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率测定 |
5.2.9. α-淀粉酶活性抑制率测定 |
5.2.10.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
5.3.2. 羟自由基清除实验 |
5.3.3. 超氧阴离子清除率测定 |
5.3.4. 还原力测定 |
5.3.5. 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 |
5.3.6. 亚硝酸盐清除实验 |
5.3.7. 脂质过氧化抑制实验 |
5.3.8. α-葡萄糖甘酶抑制实验 |
5.3.9. α-淀粉酶抑制实验 |
5.4. 讨论与结论 |
5.4.1. 讨论 |
5.4.2. 结论 |
6.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4)仙人掌多糖ODP-Ia初步结构及其促进泡沫细胞胆固醇外流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ODP-Ia研究现状 |
2.2 ODPs的提取优化、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现状 |
2.3 胆固醇逆转运研究现状 |
2.4 RCT途径相关的调节因子 |
2.5 PPARγ-LXRα通路是由众多研究结果证实的RCT调控通路 |
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仙人掌多糖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内容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2.2 响应面分析及验证实验结果 |
2.3 提取温度对ODPs蛋白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率)的影响 |
2.4 不同碎度仙人掌干粉ODPs得率、纯度及抗氧化活性结果分析 |
2.5 ODPs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分子量及紫外光谱检测结果 |
2.6 ODPs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
2.7 ODPs各组分对DPPH·、·OH、O_2~(?)清除作用测定结果 |
3 讨论 |
3.1 ODPs提取条件优化 |
3.2 ODPs结构鉴定 |
第三章 ODP-Ia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内容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及分析 |
2.1 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建立 |
2.2 MTT法确定ODP-Ia和依泽麦布干预泡沫细胞的最佳浓度 |
2.3 ODP-Ia对泡沫细胞胆固醇蓄积的影响 |
2.4 ODP-Ia对泡沫细胞中介导胆固醇流出的相关调控基因的影响 |
2.5 apoA-I在ODP-Ia诱导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
2.6 PPARγ-LXRα信号转导通路在ODP-Ia诱导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
3 讨论 |
3.1 泡沫细胞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 |
3.2 泡沫细胞中胆固醇流出的主要方式及其相关调控基因 |
3.3 PPARγ-LXRα通路对泡沫细胞中ABCA1表达的调控作用 |
全文结论 |
主要创新点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说明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仙人掌果多糖的结构表征、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植物多糖的研究进展 |
1.1.1 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 |
1.1.2 多糖组分的纯化及纯度鉴定 |
1.1.3 多糖的结构研究 |
1.1.4 植物多糖的活性 |
1.2 仙人掌果的研究进展 |
1.2.1 仙人掌果皮的研究进展 |
1.2.2 仙人掌果籽的研究进展 |
1.2.3 仙人掌果肉非多糖成分的研究进展 |
1.2.4 仙人掌果果肉多糖的研究进展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仙人掌果多糖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
2.1 材料与设备 |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仙人掌果粗多糖的制备 |
2.2.2 仙人掌果粗多糖的纯化 |
2.2.3 仙人掌果多糖的纯度与分子量测定 |
2.2.4 仙人掌果多糖的基本理化性质 |
2.2.5 仙人掌果多糖的Zeta电位 |
2.2.6 仙人掌果多糖的粘度测定 |
2.2.7 仙人掌果多糖晶体特性测定 |
2.2.8 仙人掌果多糖的表观形态特性 |
2.2.9 仙人掌果多糖的热特性测定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仙人掌果多糖的纯化 |
2.3.2 仙人掌果多糖的纯度与分子量检验 |
2.3.3 仙人掌果多糖的基本理化性质测定 |
2.3.4 仙人掌果多糖的电位特性 |
2.3.5 仙人掌果多糖的粘度特性 |
2.3.6 仙人掌果多糖的结晶特性 |
2.3.7 仙人掌果多糖的表观形态特性 |
2.3.8 仙人掌果多糖的热特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仙人掌果多糖的结构表征 |
3.1 材料与设备 |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仙人掌果多糖的一级结构表征 |
3.2.2 仙人掌果多糖的高级结构初探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仙人掌果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
3.3.2 仙人掌果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
3.3.3 仙人掌果多糖的一级结构解析 |
3.3.4 仙人掌果多糖溶液的构象特性 |
3.3.5 仙人掌果多糖溶液的构象变化特性 |
3.3.6 仙人掌果多糖的分子形态观察 |
3.3.7 仙人掌果多糖的分子尺寸测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仙人掌果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
4.1 材料与设备 |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的测定 |
4.2.2 总还原力的测定 |
4.2.3 金属Fe~(2+)离子螯合能力的测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 |
4.3.2 还原能力 |
4.3.3 金属Fe~(2+)离子螯合能力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6)野生仙人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仙人掌研究概况 |
1.1.1 仙人掌的生物学特性 |
1.1.2 仙人掌的化学成分 |
1.1.3 仙人掌的开发应用 |
1.2 仙人掌多糖研究概况 |
1.2.1 仙人掌多糖的提取 |
1.2.2 仙人掌多糖的分离纯化 |
1.2.3 仙人掌多糖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
1.2.4 仙人掌多糖的活性 |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内容 |
1.3.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 |
1.3.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试剂 |
2.2 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野生仙人掌粗多糖 |
2.3.2 野生仙人掌粗多糖去蛋白方法比较 |
2.3.3 去蛋白野生仙人掌多糖的分离纯化 |
2.3.4 野生仙人掌ODP-Ⅱ a结构的初步分析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野生仙人掌粗多糖 |
3.1.1 多糖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 |
3.1.2 野生仙人掌多糖提取的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3 响应面法优化野生仙人掌粗多糖水提工艺 |
3.2 野生仙人掌粗多糖去蛋白方法比较 |
3.2.1 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 |
3.2.2 三氯乙酸(TCA)法脱蛋白 |
3.2.3 Sevag法脱蛋白 |
3.2.4 蛋白质等电点法脱蛋白 |
3.2.5 3种脱蛋白方法的比较 |
3.3 去蛋白野生仙人掌多糖的分离纯化 |
3.3.1 离子交换层析实验结果 |
3.3.2 凝胶层析实验结果 |
3.3.3 野生仙人掌多糖组分ODP-Ⅱ a的纯度鉴定 |
3.4 野生仙人掌多糖ODP-Ⅱ a结构的初步分析 |
3.4.1 糖醛酸含量测定 |
3.4.2 分子量测定 |
3.4.3 碘-碘化钾反应 |
3.4.4 刚果红试验 |
4 讨论 |
4.1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野生仙人掌粗多糖 |
4.2 野生仙人掌粗多糖脱蛋白方法比较 |
4.3 去蛋白野生仙人掌多糖的分离纯化 |
4.4 野生仙人掌多糖ODP-Ⅱ a结构的初步分析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词表 |
个人简介 |
致谢 |
(7)仙人掌多糖结构和降血脂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仙人掌多糖结构 |
1.1 分子量的测定 |
1.2 单糖组成及摩尔比 |
1.3 糖链结构分析 |
1.4 空间(高级)结构分析 |
2 仙人掌多糖降血脂及其作用机理 |
3 展 望 |
(8)藜蒿黄酮、多糖提取及其抗氧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藜蒿的研究进展 |
1.1.1 藜蒿基本营养成分 |
1.1.2 藜蒿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
1.2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1.2.1 概述 |
1.2.2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
1.2.3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
1.2.4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功能研究 |
1.3 多糖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1.3.1 概述 |
1.3.2 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
1.3.3 多糖生物活性功能研究 |
1.4 课题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1.4.1 课题来源 |
1.4.2 研究意义 |
1.4.3 研究主要内容 |
1.4.4 创新点 |
第2章 藜蒿黄酮、多糖的提取方法研究 |
2.1 材料与设备 |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藜蒿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制备 |
2.2.2 藜蒿不同方法提取物的制备 |
2.2.3 藜蒿提取物组分分析 |
2.3 结果分析 |
2.3.1 藜蒿不同溶剂提取物中各组分分析 |
2.3.2 藜蒿不同方法提取物中各组分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藜蒿叶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
3.1 材料与设备 |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3.1.2 仪器与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黄酮样品的制备 |
3.2.2 藜蒿叶黄酮测定方法 |
3.2.3 藜蒿叶黄酮提取最佳工艺 |
3.3 结果分析 |
3.3.1 藜蒿叶黄酮测定方法的确定 |
3.3.2 藜蒿叶黄酮提取单因素实验结果 |
3.3.3 藜蒿叶黄酮提取工艺回归模型的建立及方差分析 |
3.3.4 响应曲面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藜蒿叶黄酮分离、纯化及抗氧化研究 |
4.1 材料与设备 |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4.1.2 实验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和再生利用 |
4.2.2 大孔吸附树脂的水分测定 |
4.2.3 藜蒿叶黄酮提取液的制备与含量测定 |
4.2.4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率和解吸率的测定 |
4.2.5 大孔吸附树脂静态吸附-解吸动力学实验 |
4.2.6 藜蒿叶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实验 |
4.2.7 藜蒿叶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实验 |
4.2.8 藜蒿叶黄酮对羟自由基的清除实验 |
4.3 实验结果 |
4.3.1 大孔吸附树脂含水率的测定结果 |
4.3.2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 |
4.3.3 LK001纯化藜蒿叶黄酮的静态吸附工艺条件 |
4.3.4 LK001纯化藜蒿叶黄酮的静态解吸工艺条件 |
4.3.5 藜蒿叶黄酮抗氧化实验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藜蒿老茎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研究 |
5.1 材料与设备 |
5.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5.1.2 实验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藜蒿老茎多糖的提取步骤 |
5.2.2 藜蒿老茎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
5.2.3 藜蒿老茎多糖最佳提取工艺 |
5.2.4 藜蒿老茎多糖的抗氧化实验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藜蒿老茎多糖测定方法的确定 |
5.3.2 藜蒿老茎多糖提取单因素实验结果 |
5.3.3 正交实验结果 |
5.3.4 藜蒿老茎多糖抗氧化实验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9)仙人掌多糖提取工艺、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仙人掌多糖药效学研究进展 |
1.1 OP免疫调节作用 |
1.2 OP抗癌作用 |
1.3 OP降血糖血脂作用 |
1.4 OP抗氧化作用 |
1.5 OP促伤口愈合作用 |
1.6 对DNA损伤的保护及护肝作用 |
1.7 OP其他作用 |
2 OP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
2.1 仙人掌的预处理 |
2.2 OP的提取 |
2.2.1 水提 |
2.2.2 酸法提取 |
2.2.3 酶法提取 |
2.2.4 微波、超声辅助提取 |
2.3 OP的除杂与含量的测定 |
2.3.1 OP的除杂 |
2.3.2 OP含量的测定 |
2.4 OP的分离纯化及纯度检测 |
3 OP结构和性质研究进展 |
4 本文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二章 ODPs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及双酶法提取工艺优化 |
1 实验材料 |
1.1 主要仪器 |
1.2 主要材料及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试剂配制 |
2.2 ODPs的精制 |
2.3 吸收波长的选择 |
2.4 苯酚-硫酸法测定条件优化 |
2.4.1 苯酚-硫酸法的单因素实验 |
2.4.2 苯酚-硫酸法的正交试验 |
2.4.3 苯酚-硫酸法的验证试验 |
2.4.4 苯酚-硫酸法的精密度及稳定性实验 |
2.5 ODP糖含量测定标准曲线的绘制 |
2.6 ODPs换算因子的测定 |
2.7 回收率实验 |
2.8 蛋白质含量测定标准曲线的绘制 |
2.9 ODPs纯度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2.10 双酶法提取ODPs反应条件的优化 |
2.11 酶法提取ODPs工艺的验证试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苯酚-硫酸法的单因素实验 |
3.1.1 样品用量的选择 |
3.1.2 反应温度的选择 |
3.1.3 显色时间的选择 |
3.1.4 苯酚浓度和用量的选择 |
3.1.5 硫酸用量的选择 |
3.2 苯酚-硫酸法的正交试验 |
3.3 苯酚-硫酸法的验证试验 |
3.4 苯酚-硫酸法的精密度及稳定性实验 |
3.5 ODPs糖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 |
3.6 ODPs换算因子的测定结果 |
3.7 回收率实验结果 |
3.8 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 |
3.9 双酶法提取ODPs最佳pH值的确定 |
3.10 双酶法提取ODPs反应条件的确定及验证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酸法提取ODPs工艺优化 |
1 实验材料 |
1.1 主要仪器 |
1.2 主要材料及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试剂配制 |
2.2 ODPs酸提工艺 |
2.3 ODPs糖含量测定标准曲线的绘制 |
2.4 ODPs换算因子的测定 |
2.5 蛋白质含量测定标准曲线的绘制 |
2.6 ODPs纯度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2.7 酸法提取ODPs条件的优化 |
2.7.1 最佳酸浓度的确定 |
2.7.2 最佳提取次数的确定 |
2.7.3 最佳液料比的确定 |
2.7.4 最佳提取时间的确定 |
2.7.5 最佳提取温度的确定 |
2.7.6 酸法提取ODPs的正交试验 |
2.7.7 酸法提取ODPs的验证试验 |
2.8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提取次数及酸浓度对提取ODPs得率的影响 |
3.2 提取次数对ODPs得率的影响 |
3.3 液料比对ODPs得率的影响 |
3.4 提取时间对ODPs得率的影响 |
3.5 提取温度对ODPs得率的影响 |
3.6 酸法提取ODPs的正交试验结果 |
3.7 酸法提取ODPs的验证试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水提ODPs工艺优化及各提取工艺比较 |
1 实验材料 |
1.1 主要仪器 |
1.2 主要材料及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试剂配制 |
2.2 ODPs水提工艺 |
2.3 ODPs糖含量和得率的测定 |
2.4 蛋白质含量和ODPs纯度的测定 |
2.5 水提ODPs条件的优化 |
2.5.1 最佳液料比的确定 |
2.5.2 最佳提取时间的确定 |
2.5.3 最佳提取温度的确定 |
2.5.4 最佳提取次数的确定 |
2.5.5 水提ODPs的正交试验 |
2.5.6 水提ODPs的验证试验 |
2.5.7 ODPs的抗氧化性比较 |
2.5.8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液料比对ODPs得率的影响 |
3.2 提取时间对ODPs得率的影响 |
3.3 提取温度对ODPs得率的影响 |
3.4 提取次数对ODPs得率的影响 |
3.5 水提ODPs的正交试验结果 |
3.6 水提ODPs的验证试验结果 |
3.7 ODPs的抗氧化性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五章 ODPs成分分析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主要仪器 |
1.2 药品及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试剂配制 |
2.2 ODPs分离纯化 |
2.3 ODPs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2.4 ODPs纯度的测定 |
2.5 ODPs单糖组成的测定 |
2.6 ODPs含氮量及旋光度的测定 |
2.7 ODPs蒽酮-硫酸法实验、淀粉实验及双缩脲实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0DPs的分离及各组分单糖组成的测定结果 |
3.2 ODPs含氮量及旋光性的测定结果 |
3.3 ODPs成分鉴定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下一步工作设想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下一步工作设想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词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主要学习经历 |
在读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10)仙人掌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仙人掌多糖的提取 |
2 仙人掌多糖的组成 |
3 仙人掌多糖的结构分析鉴定 |
4 仙人掌多糖的功效 |
5 仙人掌多糖研究的技术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
四、仙人掌茎多糖的分离纯化(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梨果仙人掌基本营养成分分析及茎粗多糖活性效果评价[D]. 赵倩. 西藏农牧学院, 2021(08)
- [2]红心火龙果茎中多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马若影. 海南大学, 2018(01)
- [3]闪式提取对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率、性质、特征和活性的影响[D]. 霍锦韬.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4]仙人掌多糖ODP-Ia初步结构及其促进泡沫细胞胆固醇外流作用研究[D]. 李恒. 湖南农业大学, 2017(10)
- [5]仙人掌果多糖的结构表征、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韩雨露. 合肥工业大学, 2017(07)
- [6]野生仙人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分析[D]. 朱苗. 海南大学, 2014(01)
- [7]仙人掌多糖结构和降血脂作用的研究进展[J]. 李莉梅,李恒,朱苗,袁清霞,曾富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03)
- [8]藜蒿黄酮、多糖提取及其抗氧化研究[D]. 毛沅文. 南昌大学, 2012(03)
- [9]仙人掌多糖提取工艺、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D]. 赵龙岩. 湖南农业大学, 2011(04)
- [10]仙人掌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郭利平.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