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月实施

我国首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月实施

一、我国首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月实施(论文文献综述)

王奥奇[1](2021)在《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上世纪80-90年代建设的大批量住宅,凭借着自身区位优势,居住率居高不下,然而这些住宅虽然尚未到使用年限,但其需求与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室内改造愈发普遍,数量日益增长。除了传统的住户自发改造外,政府和企业主导下的批量改造逐渐成为改造的热点,自“十一五”开始,我国就就开始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既有住区建筑更新,试点改造工程、研究项目也不断推行,此外,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资本利益吸引下的商业改造也不断增加。随着改造的不断深入,政府和企业主导下的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的数量不断上升。然而,由于室内改造是多专业协同工作,复杂程度较高,涉及大量墙体结构、管线设备等安全性相关的改造内容,专业性较强。由于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缺乏统一的规范指导以及评估标准,而现有住宅规范标准也无法适用于既有改造住宅,因此导致改造标准不一,改造后效果良莠不齐。故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借此提出适应于我国的、针对批量改造下的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以此引导住宅室内批量改造朝着高品质方向发展。首先,通过国内外成熟的建筑评估标准对比,通过分析其体系构成、评价内容、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归纳总结出六条评价建立要点,包括评价建立的必要性、评价建立依据、指标项来源、指标分级、评分方法及评价结果相关的内容,提出改造后评价需从改造模式入手,结合改造对象特征来建立。故此,后文通过图纸规范调研、入户调研、案例调研,分别了解既有住区建筑的设计特征、居住需求以及改造手段,并在此基础上,梳理需求以及设计影响下的改造内容、改造部位,总结出我国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下主要的改造模式为(1)居住空间改扩建、(2)建筑设备更新改造、(3)物理环境提升、(4)无障碍改造四类,以此作为本文评价体系建立的依据。在明确了评价建立原则和方法后,从评价内容出发,对国内外评估体系中室内相关的评价内容进行梳理,并进行频度统计,归纳总结出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的雏形。随后,将评价体系与改造模式进行关联性分析,筛选出与我国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相关的评估项,并根据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特点,对指标体系进行适应性调整,最终确定以A功能空间、B墙体结构、C管线设备、D物理环境、E无障碍为一级指标,共3个层级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内现有住宅规范、评估标准,结合既有住区建筑室内特征,确定指标评分细则。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项的权重值,并确定评分方法,随后基于Excel平台,采用visual basic语言进行开发,建立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辅助工具,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试评价,论证评价工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是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方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与低碳改造的基础理论与优化方法”(51638003)展开的科学研究。立足于批量改造下室内改造的后评估理论研究,研究一方面完善了我国既有住区建筑改造评估理论,另一方面也为规范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行为以及相关决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牛育伟[2](2021)在《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现行的养老政策为9073养老政策,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在自己家中养老,因此居家养老的普通住宅适老性亟需提高。目前传统住宅受限于其结构形式,适老性表现差强人意,而装配式住宅因体系分离的设计方法,以及高效集成的建造方式,在适老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然而目前对装配式住宅适老性的研究较少,仍然侧重于系统性设计和集成技术方面,装配式住宅在适老性方面的优势无法突出。本文首先通过对装配式住宅和住宅适老性的相关理论、文献进行梳理,并且对老年人居住需求及住宅适老性现状进行调研,从老年人居住需求和装配式住宅建筑体系两方面明确了装配式住宅适老性的评价要素。之后在分析装配式住宅及住宅适老性相关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思路。并提取出了与装配式住宅适老性相关的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为了确保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和合理性,运用德尔菲法对初步指标体系进行了完善和修正,得到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共有5个一级评价指标(B),分别是宜居性、可变性、通用性、可持续性和技术集成性,以及12个二级评价指标(C)和38个三级评价指标(D)。为了明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本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依据专家打分表建立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然后依据指标权重,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赋值,并且依据国家规范和相关理论制定评分细则,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评价总分。最后,将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实际项目,选取四个典型装配式住宅项目进行试评价,并且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证明了本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对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进行有效评判。本文结合了住宅适老性研究、装配式住宅设计研究和住宅性能评价研究等多个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研究,拓展了装配式住宅和住宅适老性的研究范围,有利于促进配式住宅的适老化设计,也可以为传统住宅的适老化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刘冲[3](2021)在《大连市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老年人口增长迅速,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同时“421”家庭模式呈现主流倾向,居家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机构养老。为保证老年人健康养老,“十四五”提出加强老年健康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但是我国养老机构发展起步晚、速度快,缺少热工环境建设标准指导,室内热环境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健康宜居和国家发展健康养老的要求。既有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热感觉与年轻人存在差异,现有的热舒适标准不能代表老年人需求,而目前我国对于老年人热舒适的研究尚不充分,缺少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研究,尤其是尚无针对大连地区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的研究。2019年大连市开始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位于我国前列,据统计大连市2019年共有60岁以上人口160.6万人,占总人口的26.8%。同时大连市夏季高温多雨,环境闷热;冬季寒冷干燥,供暖时间长、能耗大,恶劣的室外环境和巨大的能源消耗对老年人健康宜居及养老建筑绿色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研究大连市养老建筑热环境问题及宜居改造策略,对提升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降低建筑能耗、发展绿色宜居的养老建筑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大连市养老建筑发展现状调研,选取三所典型养老建筑进行冬季、夏季和过渡季室内温湿度实测,分析热环境变化规律及存在问题。然后基于实测数据计算室内PMV值并评价热舒适性。接着进行室内环境满意度问卷调研,分析老年人实际热感觉并建立热舒适评价模型,计算老年人热期望温度及可接受温度范围。最后总结寒冷地区养老建筑提升改造策略,利用计算机模拟不同改造策略下建筑能耗、室内热环境提升效果,提出养老建筑功能提升改造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调研大连市养老建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确定典型养老建筑研究案例。对大连市养老建筑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并从选址布局、场地设计、功能配置、无障碍设计等方面对建成环境进行总结,确定典型养老建筑研究案例。结果表明大连市养老建筑存在围护结构性能差、入住率低、室内无障碍设计不足、内部绿化率低、活动设施少等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舒适宜居的需求。(2)对典型养老建筑室内温湿度数据进行实测,分析热环境现状。对大连市典型养老建筑进行冬季、夏季、过渡季室内温湿度实测,对比空气质量标准分析室内热环境现状、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大连市养老建筑夏季室内温度高、湿度大,热环境闷热;冬季室内温度舒适,但环境干燥;过渡季室内热环境较为舒适。(3)评价典型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性,并计算老年人可接受温度范围。基于实测数据和问卷调研进行典型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性主客观评价。分析老年人热舒适需求并建立实际平均热感觉MTS评价模型,计算老年人热期望温度及80%、90%可接受温度范围。研究发现冬季老年人实际热中性温度比预测热中性温度高0.1~0.3℃,实际可接受温度范围小0.3~0.6℃,老年人对于偏冷环境比较敏感,偏向于稍暖的环境。夏季老年人实际热中性温度比预测热中性温度高1℃,实际可接受温度范围小0.2~0.4℃,老年人对于偏热环境忍受能力更强。(4)基于模拟分析提出养老建筑最佳功能提升改造策略。总结我国寒冷地区建筑外围护结构构造做法及改造措施,利用Energy Plus软件从外墙、外窗、屋顶三方面对不同改造策略的节能效果、低碳效果及热舒适提升效果进行层级化模拟分析,通过优化组合确定70mm EPS保温板+Low-E+12+6中空玻璃(惰性气体)+80mm XPS保温板的典型养老建筑的最优功能提升改造策略。本文以北方寒冷城市大连市养老建筑室内热环境为研究内容,分析了室内热环境现状及老年人实际热舒适需求,构建了热舒适评价模型并计算了老年人可接受中性温度及热舒适范围,并基于模拟分析提出低碳视角下养老建筑热舒适提升策略,弥补了相同地域同类研究的不足,期望能够为大连市乃至其他寒冷地区养老建筑健康室内热环境营造及健康宜居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郑倩[4](2021)在《北方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综合节能改造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住宅存量背景下,随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我国许多城市展开老旧小区节能改造工作,但是改造时往往缺少对当地气候特征的准确判断,且节能改造部位主要为外墙、屋顶、外门窗等,忽视对其他部位的考虑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造成节能改造效果不佳,改造缺乏地域性,难以满足居民舒适度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节能为主要目的的“综合节能改造”理念,以建筑围护体系为主要改造对象,兼顾外立面附属构件修缮、住栋周边环境整治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提升住区整体品质。并且在既有住区改造过程中利用先进计算机技术介入改造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保证改造效果。本文以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气候分析软件,依据北方寒冷地区气候特点,提出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适宜性综合节能改造策略,接着综合考虑热舒适性与能耗性能,运用能耗分析软件对节能改造策略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验证。(1)通过标准规范梳理、设计图纸统计、现场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分析四种方法对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既有住宅现状和居民室内热舒适现状进行调查。(2)采用气候分析软件Climate Consultant,得到适宜北方寒冷地区六个典型城市的被动式策略,并对各项策略的各月有效性指数进行分析。将调研得出的北方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室内热舒适现状问题与被动式策略相互印证,结合调研得出的建筑各层级现状问题并且引入国内外优秀改造经验,提出了应对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湿热、过渡季温差大的设计策略。(3)选取前文定性节能改造策略中提到的外墙外保温技术、屋顶平改平技术、门窗更换技术、遮阳技术,借助可持续能耗分析软件De ST,建立大连市典型住宅建筑计算机模型,对模型进行量化计算。对各单项改造技术改造前后全年能耗情况及室内自然温度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最佳单项节能改造方案。将以上4个主要的设计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法设计出不同的组合方案,通过模拟确定节能效果最佳的围护结构组合方案,并对四种设计因素对住宅能耗影响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最后从经济性、节能效果两方面对方案进行比较,为老旧小区节能改造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方法和思路。

吴旭春[5](2021)在《BIM技术支持下的西安市绿色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数十年的快速城市建设发展,城市化所带来的弊端如环境破坏、资源短缺等生态问题也开始日益凸显。住区作为城市环境最大的组成部分,也面临越来越多生态环境问题的挑战。进入绿色发展的新时期后,面对人们对高品质住区环境需求增长,大力发展绿色住区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BIM技术应用在绿色建筑设计领域具有巨大的优势,能够实现平台间信息模型共用,具有模拟分析数据交互,提高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分析结果可视化等特点,可以为绿色住区设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以西安市住区室外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理论及规范标准的归纳研究得出西安市住区室外环境绿色设计要点;通过对西安市不同时期住区大规模调研,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详细的空间环境、景观环境现场调研和物理环境实测,并结合调查问卷和对测试数据进行BIM建模和分析模拟,对照设计要点对比总结出西安市住区室外环境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从空间环境、景观环境、物理环境三个方面,提出适宜西安市气候特征的绿色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策略,并对其中一个典型住区案例进行优化设计实践,验证策略的可行性。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及成果包括:(1)通过对相关绿色住区国家标准和陕西省标准的对比归纳研究,提出针对西安市绿色住区的室外环境设计要点。(2)通过对选取各时期西安市典型住区室外环境的调研测试与模拟,分析总结出西安市住区室外环境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背后原因。(3)结合BIM技术模拟分析提出适宜西安市的绿色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策略并进行优化设计实证。

李昉芳[6](2021)在《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自然生态适应性营造及传承研究 ——以泽州县南峪村为例》文中提出传统村落,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处于一个缓慢渐进式的适应进程中,社会、自然和礼法营造出“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核心思想,并且发展形成村落空间肌理均质、功能协调、空间紧凑的稳定状态。在中国传统的生态观中,“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相互认同和适应的过程,是既要顺应和尊重自然,又要改造和利用自然,同时创造和谐人居环境的过程。我国建筑行业虽然已初步实现现代化,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例如怎样选择建筑形式,怎样利用先进技术,怎样体现传统文化等等。其核心原因之一即是在当代新技术冲击下,对新建造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忽视了对于传统村落营建智慧的传承和利用,从而产生了文化认同困惑。村落演变过程中的适应性是自发的,对于自然生态适应性营造经验和规律的总结是对于客观现状的解读,属于本体论的范畴。对于适应的再诠释则可以理解为一种以持续为理念、以适应性特点为发展基础的一种对于过程的诠释,属于方法论的范畴。前者表现出一种时间维度上的静态结果,后者则表现出与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地域特征相匹配的动态特征。通过将二者结合研究,生态适应性概念会成为新时期村落改造与设计的指南针,成为从总体目标到实施方法的转变关键。为达到研究目的,论文以实例选择——实态测量分析——环境营造策略——传承理论构建——传承方案研究五个步骤展开:第一步,通过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背景与特质进行了研究实例选择。在晋东南传统村落的自然生态适应性研究中,选取了典型的传统村落——南峪村作为研究样本,对其整体情况进行简要陈述和总结。第二步,分析了南峪村自然生态环境的实测数据结果。通过对南峪村各项物理数值的统计与整理,对标国家现行各项环境评测标准,归纳了传统村落自然生态环境影响下物理参量实际情况和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三步,探讨了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自然生态适应性环境营造策略。此环节分析村落对于各项物理环境的认同和调整,提取其朴素的生态环境管理理念。第一、二、三步是对于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自然生态适应性本体论的探索。第四步,确定了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自然生态适应性传承方向。此环节首先总结了南峪村自然生态适应性传承的现实基础,在此前提下,进一步明确了生态适应性传承应当具备的基本观念和相应的创作目标。第五步,提出了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自然生态适应性具体的传承方案。此环节基于整体观、自然观和技术观对南峪村提出了保护发展方案,同时也提出了现代传承的方法启示和实践参考。第四、五步是对于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自然生态适应性方法论的讨论。

张一鸣,张龙武,常逸航,韩龙,王晋[7](2021)在《绿色建筑背景下教学楼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改进探讨》文中认为为响应国家绿色校园的号召,新时代下国家政策的驱动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教学楼建筑提出了新的考验。尤其教学楼室内空气质量对师生的工作效率影响较大,虽然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做出了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但研究多集中于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或绿色评价等单一方面,缺乏综合性的空气质量评价研究。以国家现行规范和相关理论基础为依据,针对教学楼建筑空气质量的特殊性结合现状问题,汇总并探讨了前人的实验数据与经验,提出了教学楼室内空气质量的改进措施,希望能为教学楼建筑空气质量的提升提供的参考。

王明锁[8](2020)在《中国民商法典编纂中对债的制度的重认回归与聚合完善——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商法典“债(承)权编”草案建议稿(黄河版)》》文中指出民商法典是市场经济社会百科全书式的法律。中国民法典编纂实属民商法典之编纂。民商法典通则为其道,人身权、物产权、知产权、债承权与继承权为其象,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之五行学说相对应。债乃民商主体间法律之锁链,属金肺之象,呼吸交替、纳新吐故,相互移转承接者也。债本统一之制,将其任意砍分,实属对债的真情本性之背离,对法治诚信文明之毁损。编纂中国民商法典,当对数千年科学传统债之本真予重认,使其回归聚合并完善张扬。债的基本核心制度为债的产生与履行。对债不履行者,当重其责任,严其后果。担保乃债之附随辅助之制,当与主相从。本文依持理论实践结合、法治德治结合、守正创新结合、科学民主结合,以及天人合一、民商合一、知行合一之理念,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商法典草案建议稿(黄河版)》的"通则编"226条、"人身权编"247条、"物权编"398条、"知识产权编"195条之后,毅力于债,完成"债转承接"漫卷,为667条,加上前面四编,共计1733条。就整个民商法典言,尚剩继承独编。若沿改上编结语,可谓是:通人物智峰嶂过,债岭磅礴征进难。知行百里九十半,长城望雁赏枫花。

武汉同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9](2020)在《疫情防控中医院物业管理工作标准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前言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肆虐,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国家、社会、卫生系统及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身处疫情中心,武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武汉同济物业)秉承同济医科大学的学术基因,在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的指导下,启动了《疫情防控中医院物业管理工作标准的探索与实践》,在抗疫实践中开展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导抗疫,不断探索企业产学研的发展道路。

彭菊芳,季军宏,周文沛[10](2020)在《新颁木器涂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解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近期发布和实施的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581—2020和GB/T38597—2020的制定背景,分析了标准前后版的差异,指出了标准实施后对行业和企业的影响以及行业和企业应该如何去尽快达标。

二、我国首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月实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首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月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存量时代下既有住区建筑的现状
        1.1.2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的品质提升需求及改造现状
        1.1.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发展趋势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范围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框架
2 国内外住宅评价标准对比研究
    2.1 国外典型评估体系概述
        2.1.1 国外典型住宅综合性能评估体系
        2.1.2 国外典型绿色评估体系
        2.1.3 国外典型使用后评估体系
    2.2 国内典型评估体系及理论研究
        2.2.1 相关评估标准
        2.2.2 相关理论实践研究
    2.3 比较分析与总结
        2.3.1 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2.3.2 评价内容比较分析
        2.3.3 评价过程比较分析
        2.3.4 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2.4 启示与局限
    2.5 本章小结
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调研及改造模式总结
    3.1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影响因素
        3.1.1 居住模式的转变
        3.1.2 设计建造影响
        3.1.3 使用过程影响
    3.2 既有住区建筑图纸规范调研
        3.2.1 住宅相关设计规范梳理
        3.2.2 既有住区建筑设计图纸调研分析
    3.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入户调研
        3.3.1 既有住区建筑居住现状调研
        3.3.2 既有住区建筑改造现状调研
        3.3.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入户调研总结
    3.4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案例调研
        3.4.1 国内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案例
        3.4.2 国外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案例
        3.4.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总结
    3.5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模式总结
        3.5.1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活动统计分析
        3.5.2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模式总结
    3.6 本章小结
4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评价建立原则与方法
        4.1.1 评价构建技术路线
        4.1.2 评价建立原则
        4.1.3 评价构建方法
    4.2 评价体系指标项的筛选
        4.2.1 国内外评价内容对照分析
        4.2.2 指标项的分类和提取
        4.2.3 指标项的筛选
    4.3 评价体系指标项的适应性调整
        4.3.1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特征
        4.3.2 评价体系指标项的整合
    4.4 评估体系细则及阐述
        4.4.1 功能空间
        4.4.2 墙体结构
        4.4.3 管线设备
        4.4.4 物理环境
        4.4.5 无障碍
    4.5 本章小结
5 指标权重确定及辅助评价工具
    5.1 指标权重确定
        5.1.1 权重确定方法
        5.1.2 确定指标权重
    5.2 综合评分计算
    5.3 辅助评价工具
        5.3.1 评价软件的程序设计
        5.3.2 评价软件的程序实现
    5.4 评价使用流程
    5.5 评价体系及辅助工具应用
        5.5.1 案例介绍
        5.5.2 评价过程及结果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自发改造内容详述
附录B 批量改造内容详述
附录C 室内改造效果评价指标权重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老龄化社会的居住需求
        1.1.2 既有住宅适老化现状
        1.1.3 装配式住宅的发展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住宅适应性
        1.2.2 住宅适老性
        1.2.3 老年住宅与适老化住宅概念辨析
        1.2.4 装配式住宅适老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老龄社会居住需求问题研究现状
        1.3.2 住宅适应性研究现状
        1.3.3 装配式住宅发展及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要素和相关评价标准研究
    2.1 住宅适老性需求和装配式住宅建筑体系研究
        2.1.1 老年人群特有属性
        2.1.2 装配式住宅建筑体系
        2.1.3 老年人群居住需求调研
    2.2 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要素分析
        2.2.1 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设计原则
        2.2.2 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要素
    2.3 相关评价标准研究
        2.3.1 日本相关评价标准
        2.3.2 我国住宅适老性相关评价标准
        2.3.3 我国装配式住宅相关评价标准
        2.3.4 评价标准对比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框架构建综述
        3.1.1 构建原则
        3.1.2 构建思路
    3.2 评价指标筛选
        3.2.1 指标提取
        3.2.2 评价指标的完善和修正
    3.3 评价指标说明
        3.3.1 宜居性
        3.3.2 可变性
        3.3.3 通用性
        3.3.4 可持续性
        3.3.5 技术集成性
    3.4 指标权重确定
        3.4.1 权重的计算方法
        3.4.2 权重的计算
        3.4.3 指标权重体系
        3.4.4 权重数据分析
    3.5 评价方法
        3.5.1 加权评分法
        3.5.2 评分细则
    3.6 本章小结
4 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4.1 评价指标体系总则
        4.1.1 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
        4.1.2 评价等级
    4.2 项目选取
        4.2.1 项目试评价过程
        4.2.2 评价项目选取
        4.2.3 评价项目概况
    4.3 项目评价结果
        4.3.1 分项评价
        4.3.2 加权计分
        4.3.3 评价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住宅适老性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B 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大连市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
        1.1.2 养老建筑的发展需求
        1.1.3 养老建筑室内热环境问题
        1.1.4 绿色建筑发展要求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4.1 建筑室内热环境研究
        1.4.2 不同年龄段热感觉研究
        1.4.3 养老建筑研究
    1.5 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1.6 相关概念界定
        1.6.1 老年人概念
        1.6.2 养老建筑
        1.6.3 热舒适
    1.7 论文框架
2 理论基础及评价体系研究
    2.1 老年人居住环境需求分析
        2.1.1 影响老年人热环境舒适的因素
        2.1.2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2.1.3 老年人心理特征
        2.1.4 老年人居住环境需求
    2.2 热舒适相关理论及评价标准
        2.2.1 美国-ET、ET*、SET指标
        2.2.2 丹麦-PMV、PPD指标
        2.2.3 ASHRAE标准
        2.2.4 ISO标准
        2.2.5 中国热舒适评价标准
    2.3 健康室内环境评价标准
        2.3.1 英国BREEAM
        2.3.2 美国WELL
        2.3.3 德国DGNB
        2.3.4 国内健康环境评价标准
    2.4 本章小结
3 大连市养老建筑室内热环境现状调研
    3.1 大连市地理条件及气候特征
    3.2 大连市养老建筑发展现状
        3.2.1 大连市老年人口发展现状
        3.2.2 大连市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3.3 大连市养老建筑现状调研
        3.3.1 大连市社区养老建筑现状
        3.3.2 大连市机构养老建筑调研
    3.4 大连市典型养老建筑热环境实测方法
        3.4.1 实测对象
        3.4.2 实测设备及实测时间
        3.4.3 测点布置
    3.5 本章小结
4 典型养老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实测分析
    4.1 冬季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
    4.2 夏季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
    4.3 过渡季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
    4.4 本章小结
5.大连市典型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性评价
    5.1 室内热舒适性实测数据分析
        5.1.1 冬季室内热舒适分析
        5.1.2 夏季室内热舒适分析
    5.2 典型养老建筑健康环境评价
    5.3 室内热舒适性主观评价
        5.3.1 冬季热舒适问卷分析
        5.3.2 夏季热舒适问卷调研
    5.4 室内热舒适性评价模型建立
        5.4.1 冬季MTS模型与PMV模型
        5.4.2 夏季MTS模型与PMV模型
    5.5 本章小结
6 典型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提升策略模拟分析
    6.1 影响热舒适的宜居改造设计策略
        6.1.1 外墙节能改造技术及材料分析
        6.1.2 屋面节能改造技术及材料分析
        6.1.3 外窗节能改造技术及材料分析
    6.2 养老建筑低碳改造策略计算机模拟
        6.2.1 低碳模拟模型的建立
        6.2.2 模拟参数设置
        6.2.3 建筑全年热负荷及节能效果模拟分析
        6.2.4 建筑室内热舒适提升效果模拟分析
    6.3 典型养老建筑最优低碳改造方案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性主观问卷调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北方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综合节能改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住宅存量背景下品质提升重要性
        1.1.2 我国住宅能耗现状以及节能潜力
        1.1.3 政府对既有住区改造实践的引导
        1.1.4 建筑模拟技术在节能领域的应用
    1.2 研究概念及范围
        1.2.1 研究概念
        1.2.2 研究对象范围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框架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2.1 国内外既有住区建筑更新改造研究
        2.1.1 既有住区建筑更新改造研究
        2.1.2 既有住区建筑节能改造研究
        2.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2.2 国内外既有住区建筑节能改造范例
        2.2.1 国内外节能改造案例
        2.2.2 国内外节能改造案例总结
    2.3 本章小结
3 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及室内热舒适现状调研
    3.1 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及室内热舒适现状调研方法
        3.1.1 大连既有住区建设及改造实践
        3.1.2 既有住区建筑层级化分类
        3.1.3 既有住区现状调研方法及内容
    3.2 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及室内热舒适现状调研分析
        3.2.1 标准规范梳理
        3.2.2 设计图纸统计
        3.2.3 现场实地调研
        3.2.4 问卷调查分析
    3.3 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及室内热舒适现状调研总结
        3.3.1 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各层级现状总结
        3.3.2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热舒适现状问题总结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热舒适的被动式节能改造策略定性分析
    4.1 气候分析工具及舒适模型的选择
        4.1.1 气候分析工具的选择
        4.1.2 舒适模型的选择
    4.2 寒冷地区典型城市被动式策略有效性分析
        4.2.1 寒冷地区典型城市的选取与分析
        4.2.2 被动式策略各月有效性分析
    4.3 基于Climate Constant的被动式节能改造策略
        4.3.1 应对冬季寒冷气候的设计策略
        4.3.2 应对夏季湿热气候的设计策略
        4.3.3 应对过渡季温差大的设计策略
    4.4 综合节能改造策略拓展研究
        4.4.1 外装层附属设施改造
        4.4.2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性能提升的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定量模拟
    5.1 能耗分析软件De ST的引入及其分析
        5.1.1 De ST引入及其分析
        5.1.2 能耗模拟流程
        5.1.3 既有住区建筑相关信息获取及参数设定
    5.2 改造前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性能评估
        5.2.1 典型住区、住栋选取
        5.2.2 典型住栋设计之初性能评估
        5.2.3 典型住栋室内温湿度实测
    5.3 围护结构单项节能改造有效性分析
        5.3.1 外墙节能改造
        5.3.2 屋面节能改造
        5.3.3 门窗节能改造
        5.3.4 遮阳节能改造
    5.4 围护结构综合节能改造有效性分析
        5.4.1 正交试验法
        5.4.2 正交试验设计
        5.4.3 模拟结果分析
        5.4.4 优化组合方案
    5.5 典型住栋综合节能改造试设计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国内外优秀改造案例
附录B 北方老旧小区使用现状及改造需求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BIM技术支持下的西安市绿色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住区面临各种生态环境问题
        1.1.2 绿色住区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1.1.3 BIM技术在绿色模拟上的巨大优势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1.4.1 论文研究对象
        1.4.2 论文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论文研究方法
        1.5.2 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绿色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相关理论概述
    2.1 绿色住区室外环境相关理论
        2.1.1 人居环境科学
        2.1.2 生态型住区理论
        2.1.3 绿色住区的概念及内涵
        2.1.4 绿色住区室外环境的概念及内涵
    2.2 绿色住区室外环境相关标准解析
        2.2.1 《绿色住区标准》
        2.2.2 《陕西省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
        2.2.3 相关标准对比总结
        2.2.4 西安市绿色住区室外环境设计要求
    2.3 我国绿色住区室外环境案例分析
        2.3.1 上海安亭新镇
        2.3.2 深圳万科城四期项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安市住区室外空间与景观环境调研
    3.1 西安市环境与气候特征
        3.1.1 地理位置
        3.1.2 气候条件
        3.1.3 建筑气候分区
    3.2 西安市住区室外环境初步调研
        3.2.1 建国后西安市住区建设发展进程
        3.2.2 西安市住区室外环境现状调研
        3.2.3 各时期西安市住区室外环境特点总结
    3.3 西安市典型住区室外空间及景观环境调研
        3.3.1 调研对象选取
        3.3.2 长大崇业路小区调研分析
        3.3.3 西大桃园小区调研分析
        3.3.4 长大渭水小区调研分析
        3.3.5 万科·金域东郡调研分析
        3.3.6 调查问卷分析
        3.3.7 典型住区室外空间和景观环境问题总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安市住区室外物理环境实测及模拟分析
    4.1 西安市典型住区室外物理环境实测分析
        4.1.1 测试方法介绍
        4.1.2 长大崇业路小区测试分析
        4.1.3 西大桃园小区测试分析
        4.1.4 长大渭水小区测试分析
        4.1.5 万科金域东郡测试分析
        4.1.6 调查问卷分析
        4.1.7 典型住区室外物理环境问题总结
    4.2 西安市典型住区室外物理环境模拟
        4.2.1 BIM技术及其软件介绍
        4.2.2 典型住区物理环境模拟分析
        4.2.3 模拟准确性对比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安市绿色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策略
    5.1 空间环境设计策略
        5.1.1 开发适度的用地规划
        5.1.2 合理完善的空间布局
        5.1.3 绿色出行的道路交通系统
        5.1.4 “社区感”的活动场地设计
    5.2 景观环境设计策略
        5.2.1 绿地景观效益最大化利用
        5.2.2 景观设施的通用设计
        5.2.3 地面与景观的水资源利用
    5.3 物理环境优化设计
        5.3.1 西安市气候环境分析
        5.3.2 风环境优化
        5.3.3 热环境优化
        5.3.4 光环境优化
        5.3.5 声环境优化
    5.4 设计策略实例应用——崇业路小区室外环境优化设计
        5.4.1 崇业路小区室外环境问题总结
        5.4.2 优化后住区总平面图
        5.4.3 空间环境优化
        5.4.4 景观环境优化
        5.4.5 物理环境优化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1.1 本文理论研究成果
        1.2 西安市住区室外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
        1.3 西安市绿色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策略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西安市住区室外环境问卷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自然生态适应性营造及传承研究 ——以泽州县南峪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化进程的外部冲击
        1.1.2 传统与现代的新旧对立
        1.1.3 城乡人居环境的生态困境
    1.2 相关概念释义
        1.2.1 传统村落
        1.2.2 晋东南山地
        1.2.3 自然生态适应性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1.4.3 研究方法
    1.5 国内研究现状
        1.5.1 针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研究
        1.5.2 针对晋东南传统民居的研究
        1.5.3 针对民居生态适应性营造技术的研究
    1.6 国外研究现状
        1.6.1 针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研究
        1.6.2 针对建筑适应性的研究
    1.7 论文框架
第2章 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背景与特质
    2.1 晋东南地区概况
        2.1.1 晋东南地区自然概况
        2.1.2 晋东南地区人文概况
    2.2 研究样本选取:晋城市泽州县大箕镇南峪村
        2.2.1 南峪村自然景观环境特征
        2.2.2 南峪村整体风貌特征
        2.2.3 南峪村传统格局特征
        2.2.4 南峪村传统建筑特征
        2.2.5 南峪村历史环境要素特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南峪村自然生态环境实态分析
    3.1 南峪村室外热环境实测分析
        3.1.1 室外热环境实验理论依据
        3.1.2 室外热环境实验具体步骤
        3.1.3 室外热环境实验数据结果
    3.2 南峪村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
        3.2.1 室内热环境实验理论依据
        3.2.2 室内热环境实验具体步骤
        3.2.3 室内热环境实验数据结果
    3.3 南峪村室内天然光实测分析
        3.3.1 室内天然光实验理论依据
        3.3.2 室内天然光实验具体步骤
        3.3.3 室内天然光实验数据结果
    3.4 南峪村噪声环境实测分析
        3.4.1 噪声环境实验理论依据
        3.4.2 噪声环境实验具体步骤
        3.4.3 噪声环境实验数据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南峪村自然生态适应性环境营造
    4.1 地形环境适应性营造
        4.1.1 村落与等高线的适应关系
        4.1.2 院落与街巷的适应关系
        4.1.3 院落与地形的适应关系
        4.1.4 建筑与接地的适应方式
    4.2 水环境适应性营造
        4.2.1 村落水环境的物质底板
        4.2.2 村落宏观水环境适应性营造与系统特征
        4.2.3 村落微观水环境适应性营造与具体呈现
    4.3 风环境适应性营造
        4.3.1 村落规划层面的风环境适应性营造
        4.3.2 院落布局层面的风环境适应性营造
        4.3.3 民居单体层面的风环境适应性营造
        4.3.4 细部构件层面的风环境适应性营造
    4.4 光环境适应性营造
        4.4.1 村落规划层面的光环境适应性营造
        4.4.2 民居组成层面的光环境适应性营造
        4.4.3 建筑构件层面的光环境适应性营造
        4.4.4 细部材料层面的光环境适应性营造
    4.5 热环境适应性营造
        4.5.1 围护结构的热环境适应性营造
        4.5.2 建筑形体的热环境适应性营造
        4.5.3 采暖方式的热环境适应性营造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晋东南传统村落适应性传承方向
    5.1 南峪村新时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5.1.1 南峪村的挑战与发展困境
        5.1.2 南峪村的机遇与传统优势
    5.2 重视建筑的使用过程与弹性调控
        5.2.1 使用过程中的自发建构和人为建构
        5.2.2 “不完整”或“待续”的弹性调控
    5.3 动态开放的生态适应与评价体系
        5.3.1 动态开放的生态适应策略
        5.3.2 主观客观结合的评价体系
    5.4 宏观与微观相互融合的理论构建
        5.4.1 关于适应什么的宏观思路
        5.4.2 关于如何适应的微观策略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南峪村生态适应性传承方案探索
    6.1 基于整体观的适应性方案
        6.1.1 重点保护区划分措施
        6.1.2 传统格局保护措施
        6.1.3 建筑分类保护措施
        6.1.4 人居环境规划措施
        6.1.5 保护分期实施计划
    6.2 基于自然观的适应性方案
        6.2.1 院落风况选择优化措施
        6.2.2 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措施
        6.2.3 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措施
        6.2.4 火炕的更新与利用措施
        6.2.5 生物质能利用措施
    6.3 基于技术观的适应性方案
        6.3.1 地域建筑材料的生态优化措施
        6.3.2 围护结构应对气候的改造措施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一、学术论文
    二、科研项目
    三、荣获奖励情况
致谢

(7)绿色建筑背景下教学楼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改进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论
2 教学楼室内空气质量研究概要
    2.1 国外教学楼室内空气质量研究概要
    2.2 国内教学楼室内空气质量研究概要
3 教学楼室内空气质量的污染因素
    3.1 化学因素
        3.1.1 CO2
        3.1.2 氨
        3.1.3 SO2
        3.1.4 NOX
        3.1.5 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3.2 物理因素
    3.3 生物因素
4 教学楼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与测量
    4.1 客观评价法
        4.1.1 指数法
        4.1.2 复杂数学模型评价法
        4.1.3 测试方法
    4.2 主观评价法
    4.3 综合评价法
5 教学楼室内空气质量的改进措施
    5.1 使用合适的建材、家具
    5.2 改善通风条件
    5.3 加强污染物监测分析技术的研究
    5.4 阻滞污染物传播
6 结论与展望

(9)疫情防控中医院物业管理工作标准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课题基础性研究
    1.1研究基础条件
    1.2主要研究内容及论证
    1.3课题研究的意义
        1.3.1医院物业抗疫标准化是应对疫情的有力利器
        1.3.2医院物业抗疫标准化是疫情防控的科学选择
        1.3.3医院物业抗疫标准化是救治病患的责任担当
        1.3.4医院物业抗疫标准化是学术研究的历史使命
    1.4研究实施方案
        1.4.1加强医疗机构的协作
        1.4.2加强基层单位的配合
        1.4.3加强专业协会的合作
        1.4.4加强行业人员的培养
        1.4.5加强研究机构的合作
第二章医院物业抗疫的实践简述
    2.1 2020年1月—4月应急性、超常规防控阶段
    2.2 2020年5月—8月常态化抗疫阶段
    2.3研究课题的保障措施
第三章医院物业抗疫标准的研究
    3.1医院物业抗疫团体标准简述
        3.1.1团体标准——《医院物业管理区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操作指引》
        3.1.2团体标准——《防疫方舱医院物业服务指引》
        3.1.3团体标准——《中小学复学物业服务防疫工作指引》
    3.2医院物业抗疫企业标准简述
        3.2.1企业标准——《医院物业服务防疫技术指南》
        3.2.2企业标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指引》
第四章课题研究成果
    4.1建标立制,构建医院物业抗疫标准化的文本体系
    4.2对标达标,打磨物业抗疫操作规范化的作业模式
    4.3创先争优,培育医院物业抗疫工匠型的行家里手
    4.4拷贝复制,推送医院物业抗疫标准化的行稳致远
    4.5平战结合,构筑医院物业抗疫常态化的基本攻略
    4.6学术研讨,推进企业硬核抗疫产学研的创新发展
结语
附录:

(10)新颁木器涂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GB18581标准前后版的差异
    1.1 适用范围的变化
    1.2 产品分类的变化
    1.3 术语和定义的变化
        1.3.1 VOC及VOC含量定义的修改
        1.3.2 增加的术语和定义
    1.4 项目设置和限量值的变化
        1.4.1 VOC含量与苯系物含量的变化
        1.4.2 增加总铅项目
        1.4.3 增加乙二醇醚及其酯类和邻苯二甲酸酯类项目
        1.4.4 增加多环芳烃项目
        1.4.5 卤代烃控制品种的变化
        1.4.6 增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项目
        1.4.7 修改游离二异氰酸酯总和含量项目的限量值
    1.5 VOC含量测试方法的变化
    1.6 包装标志部分的修改
    1.7 增加了标准的实施章节
2 低VOC涂料标准对木器涂料的要求
3 标准实施后对行业、企业的影响
4 行业和企业应该如何去尽快达标

四、我国首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月实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王奥奇.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装配式住宅适老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牛育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3]大连市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刘冲.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4]北方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综合节能改造策略研究[D]. 郑倩.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5]BIM技术支持下的西安市绿色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策略研究[D]. 吴旭春. 长安大学, 2021
  • [6]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自然生态适应性营造及传承研究 ——以泽州县南峪村为例[D]. 李昉芳.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7]绿色建筑背景下教学楼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改进探讨[J]. 张一鸣,张龙武,常逸航,韩龙,王晋. 绿色科技, 2021(02)
  • [8]中国民商法典编纂中对债的制度的重认回归与聚合完善——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商法典“债(承)权编”草案建议稿(黄河版)》[J]. 王明锁. 私法, 2020(02)
  • [9]疫情防控中医院物业管理工作标准的探索与实践[A]. 武汉同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2020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20
  • [10]新颁木器涂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解读[J]. 彭菊芳,季军宏,周文沛. 涂层与防护, 2020(09)

标签:;  ;  ;  ;  ;  

我国首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月实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