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八局集团二公司人本化管理拴心留人(论文文献综述)
曹建飞[1](2017)在《新疆兵团团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兵团团场管理体制历经多次改革,对推动兵团发展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但是还未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兵团发展的体制难题,如团场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社不分和政事不分依然存在,社会管理相对滞后、维稳戍边能力仍需加强,与加快推进兵团“三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通过创新团场管理体制,明确团场“党政军企”职能,保证团场职能作用的全面发挥,才能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本文把团场作为研究主体,分析当前团场管理体制现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区位条件等因素,提出创新团场管理体制,并对创新团场管理提出相关建议。具体来说,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1)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从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方式分别对团场管理体制变迁进行理论分析。从路径分析来看,团场管理体制存在观念的粘滞使团场管理体制对计划体制具有强烈的历史依赖性;传统体制长期运行所造就的既得利益集团,为了分享垄断权利与垄断租金,必然维护已有的制度安排,这种既得利益集团的存在,加大了制度变迁的成本;以及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下承包职工及其家庭主体地位不突出,不具备完全自主的经营权。从制度变迁方式来看,团场管理体制变迁属于以兵团行政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并且强制性制度变迁力量强于诱致性制度变迁。(2)本文结合近年来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数据结果显示,团场总体上经济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社会事业稳步提高,职工生活显着改善;但团场管理体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行政管理体制存在行政职能不健全、缺乏监督机制等,经济管理体制存在政企不分、企业活力不足,农业经济体制不完善等,社会管理体制存在服务水平不高、社会组织少等,维稳戍边体制存在职工队伍老龄化、民兵队伍不稳定等问题。(3)本文重新界定团场功能,提出了团场分类管理的观点,并构建了经济协调、社会稳定、文化示范、生态卫士和维稳戍边五位一体的评价团场屯垦戍边能力的指标体系,以及通过组合权重为团场屯垦戍边能力得分排名,得出了不同团场因资源禀赋和区位差异,屯垦戍边能力差异较大。基于此,为了每一个团场能够依据自身优势能够发挥其功能,确定出经济发展型团场、维稳戍边型团场和生态型团场。进而选取经济社会指标,运用聚类分析将144团场划分为三个梯队,对三个梯队比较分析确定第一梯队团场为以经济发展功能为主。同时在分析边境团场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基础上,确定了以维稳戍边功能为主的团场,结合兵团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了以生态功能为主的团场,为分类推进团场管理体制创新,为适当划分不同梯度团场提供参考。(4)以改革试点团场调查问卷和争先进位活动考核指标体系为基础,设置了主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对改革试点团场绩效评价,得出了改革试点团场管理体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团场改革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政企分开不彻底;二是经济体制方面,如团场公司经营机制不活、经营效率不高,团场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三是社会管理方面,特殊体制不够健全完善、社区性质不明确、经费不足等。(5)本文总结改革试点团场管理体制创新典型模式,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对“团镇合一”模式进行了探索,为健全团场政府职能提供了有效路径;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以1团金沃农业经营公司为例,总结了公司实践经验,为团场企业确立市场主体地位进行探索,但是团场是否成立经营性公司要因团场实际情况而异;在社会管理体制方面,125团通过撤并连队进社区,强化社区管理职能,逐步将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这种模式腹心团场可以借鉴,然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和边境团场还要充分考虑其维稳戍边的职能,探索适合其履行职责使命的社会管理模式;在维稳戍边体制方面,185团探索“精兵+皆兵”战略的实现形式和路径,为边境团场戍边职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6)本文对不同类别团场管理体制创新提出了建议。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经济发展型团场要完善已建镇团场的政府职能(部分执法权),同时加快未建镇团场建镇步伐,要精简机构提高服务效能,提高团场城镇公共服务水平;维稳戍边型团场逐步成立建制镇,机构设置中单独设置政法、统战机构,按照“授权清单”设立财政所,逐步承接城镇、交通、农业等执法权,不但完善团场政府职能。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经济发展型团场要实现“政企”分开,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同时要完善农业经营体制,确立职工的市场主体地位,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连队经济发展;维稳戍边型团场要从实际出发组建市场竞争性公司,稳固连队的基础性地位,多措并举聚集人口,稳固团场根基;生态型团场要处理好经济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加大对其生态补偿力度。在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经济发展型团场要转变社会管理职能,提升服务水平,探索连队民主管理运行机制;维稳戍边型团场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党的核心领导,创新对流动人口管理,戍边团场加大聚集人口力度,解决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失问题,维稳团场解决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不足问题。在维稳戍边体制方面,经济发展型团场要转变“重经济、轻维稳”观念,多种途径创新民兵编组形式,提高民兵应急战斗能力;维稳戍边型团场要转变“重维稳、轻经济”观念,保障维稳戍边经费,推行义务民兵制度,提高兵地联合维稳能力。
李胜义[2](2008)在《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84年兵改工以来,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在铁路、公路、市政等建筑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取得进步与发展,企业规模、营业收入、经济效益保持了快速增长。但随着建筑行业市场的变化,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大环境中,这种多年形成的产业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中铁二十局集团正面临着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威胁和集团多元化经营的挑战。如何在新的竞争形势下保持一定的领先地位,确定集团公司包括主业竞争战略、国际化经营战略、资本经营战略、人才开发战略等子战略在内的企业发展战略,使企业通过持续稳健的发展,真正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基业常青的大型建筑业集团公司,对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来说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以有关战略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了战略管理的相关分析工具和模型,对公司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能力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运用了波特的五种力量分析模型对公司现有业务的行业竞争结构做了分析,总结了公司面临的机遇与威胁以及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同时针对公司现阶段战略粗放型、宏观性,没有子战略的支持,且公司层面的战略意图无法使所属工程公司、集团公司业务部门充分领会的问题现状,提出了相对应的具体战略,并对相关战略进行了科学评价,最后就如何进行战略的具体实施分别从组织机构的协调配合,层级战略的协调支持,绩效考核,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张建友[3](2004)在《十八局集团二公司人本化管理拴心留人》文中研究指明本报讯同样是搞施工,面对别的施工单位3000元工资的诱惑,民工却并不感兴趣,偏偏要留下来,哪怕一个月只能拿到1000多元的收入,这听起来似乎很不现实,可这是发生在十八局集团二公司苏州友新项目部的事实。 在该项目部,一位四川籍姓杨的工班长,由于其会管、会算、会?
李明全[4](2003)在《金属矿山办矿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矿产资源对于各个国家来说,其拥有量及开发利用水平,已经成为象征综合国力并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金属矿山办矿模式经历了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时期,过渡到目前的市场经济时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模式,但存在着矿山办社会、矿山生产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职工队伍素质下降、劳动生产率低、矿山企业效益差、亏损严重等重大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本文在分析研究国内外金属矿山企业生产现状和办矿模式的特点及存在弊端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矿山机制转轨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我国金属矿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办社会、采取社会协作建矿、合作开发、矿山工程外包的新办矿模式,从而提高矿山劳动生产率、增加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十八局集团二公司人本化管理拴心留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十八局集团二公司人本化管理拴心留人(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兵团团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方面 |
1.2.2 国内研究方面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兵团团场概念 |
2.1.2 体制的概念 |
2.1.3 管理体制的概念 |
2.1.4 兵团团场管理体制创新 |
2.1.5 本文对兵团团场管理体制研究范围的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制度变迁理论 |
2.2.2 产权理论 |
2.2.3 创新驱动理论 |
第三章 兵团团场管理体制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3.1 团场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
3.1.1 以“军”为主的部队体制时期(1949年10月至1954年10月) |
3.1.2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时期(1954年10月至1975年3月) |
3.1.3 农垦总局时期(1975年3月至1981年12月) |
3.1.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期(1982年1月至今) |
3.2 团场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分析 |
3.2.1 团场管理体制变迁的路径依赖 |
3.2.2 团场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的方式 |
3.3 团场管理体制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分析 |
3.3.1 现有团场管理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
3.3.2 现有团场管理体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
3.3.3 现有团场管理体制对新疆稳定的影响分析 |
3.4 团场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
3.4.1 兵团团场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
3.4.2 兵团团场经济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
3.4.3 兵团团场社会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
3.4.4 兵团团场维稳戍边体制存在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兵团团场管理体制创新理论框架与思路 |
4.1 兵团团场功能重新定位 |
4.2 新形势下团场管理体制创新目标 |
4.3 团场管理体制创新思路 |
4.4 团场管理体制创新内容 |
4.4.1 行政管理体制 |
4.4.2 经济体制 |
4.4.3 社会管理体制 |
4.4.4 维稳戍边体制 |
4.5 团场分类管理体制改革的提出 |
4.5.1 实践依据 |
4.5.2 理论依据 |
4.5.3 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
4.5.4 团场分类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疆兵团团场管理体制改革绩效分析 |
5.1 改革试点团场运行情况调研简介 |
5.1.1 实地调研 |
5.1.2 问卷调研 |
5.2 调研结果分析 |
5.2.1 行政职能转变方面 |
5.2.2 经济体制改革方面 |
5.2.3 社会管理方面 |
5.2.4 维稳戍边方面 |
5.3 兵团改革试点团场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
5.3.1 有关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
5.3.2 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设置原则 |
5.3.3 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
5.4 主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
5.4.1 结构方程模型 |
5.4.2 模型的构建及其实现 |
5.5 确定指标体系权重 |
5.5.1“客观”评价指标体权重设计 |
5.5.2“主观”评价指标体权重设计 |
5.6 改革试点团场管理体制运行绩效评价过程 |
5.6.1 改革试点团场管理体制运行绩效客观评价过程 |
5.6.2 改革试点团场管理体制运行绩效主观评价过程 |
5.7 改革试点团场管理体制运行绩效总体评价与问题分析 |
5.7.1 改革试点团场管理体制运行绩效的总体评价 |
5.7.2 改革试点团场管理体制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兵团团场管理体制创新典型案例 |
6.1 团场行政管理体制:“团镇合一”模式探索 |
6.1.1 主要做法 |
6.1.2 主要模式 |
6.1.3 实践经验与启示 |
6.2 团场经济管理体制:团场经营性公司探索 |
6.2.1 主要做法 |
6.2.2 实践效果 |
6.2.3 经验与启示 |
6.3 团场社会管理探索:以七师125团为例 |
6.3.1 主要做法 |
6.3.2 实践效果 |
6.3.3 经验与启示 |
6.4 团场维稳戍边探索:以第十师185团为例 |
6.4.1 主要做法 |
6.4.2 实践效果 |
6.4.3 经验与启示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完善团场分类管理体制创新措施 |
7.1 不同团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措施 |
7.1.1 经济发展型团场 |
7.1.2 维稳戍边型团场 |
7.1.3 行政管理体制创新配套措施 |
7.2 不同团场经济管理体制创新措施 |
7.2.1 经济发展型团场 |
7.2.2 维稳戍边型团场 |
7.2.3 生态型团场 |
7.3 不同团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措施 |
7.3.1 经济发展型团场 |
7.3.2 维稳戍边型团场 |
7.4 不同团场维稳戍边体制创新措施 |
7.4.1 经济发展型团场 |
7.4.2 维稳戍边型团场 |
7.5 进一步完善改革配套措施 |
7.5.1 积极化解团场负债问题 |
7.5.2 推进“兵师团”三级系统性、整体性改革 |
7.5.3 健全相关制度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导师评阅表 |
(2)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思路和框架 |
1.4 本文的贡献 |
2 发展战略理论和研究方法概述 |
2.1 发展战略理论概述 |
2.2 发展战略研究方法概述 |
3 中铁二十局集团发展的环境分析 |
3.1 中铁二十局集团概述 |
3.2 中铁二十局集团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
3.3 中铁二十局集团发展的内部条件分析 |
4 中铁二十局集团竞争力分析 |
4.1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4.2 供应商分析 |
4.3 市场客户分析 |
4.4 评价 |
5 中铁二十局集团发展战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5.1 中铁二十局集团发展战略的现状 |
5.2 中铁二十局集团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
6 完善中铁二十局集团发展战略的设想 |
6.1 完善中铁二十局集团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
6.2 完善中铁二十局集团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 |
6.3 完善后中铁二十局集团的发展战略 |
6.4 完善后中铁二十局集团发展战略的实施 |
7 结论 |
7.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7.2 论文需进一步明确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金属矿山办矿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国内外矿山企业现状和办矿模式综述 |
2.1 我国矿山企业现状及办矿模式 |
2.2 国外矿山企业现状及办矿模式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内外金属矿山企业的对比分析 |
3.1 国内外矿山资源的对比分析 |
3.2 办矿模式的对比分析 |
3.3 矿山外部环境的对比分析 |
3.4 造成我国矿山经济效益差的原因总结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金属矿山办矿新模式的研究 |
4.1 对已建成投产矿山办矿模式的研究 |
4.2 对新矿办矿模式的研究 |
4.3 对末期金属矿山办矿模式的研究 |
4.4 共同办矿模式的发展方向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例论证 |
5.1 实例论证一 |
5.2 实例论证二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十八局集团二公司人本化管理拴心留人(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兵团团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 曹建飞. 石河子大学, 2017(05)
- [2]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李胜义. 西北大学, 2008(07)
- [3]十八局集团二公司人本化管理拴心留人[N]. 张建友.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04
- [4]金属矿山办矿模式的研究[D]. 李明全. 昆明理工大学,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