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的临床观察

更昔洛韦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的临床观察

一、更昔洛韦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楠[1](2021)在《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预防控制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在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选取医院上报的8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的发病特点、时间等信息,并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治疗干预,开展相关预防控制、加强易感人员监控、加强病情监测等,观察8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总结相关预防控制措施。结果经过积极的临床治疗,8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患者的发热消失时间为(3.69±1.22)d,乏力消失时间为(5.56±1.34)d,肌肉酸痛消失时间为(5.57±1.28)d,头晕消失时间为(3.79±1.23)d,食欲不振消失时间为(5.69±1.37)d,咽喉肿痛消失时间为(5.33±1.32)d。结论针对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相关部门和医院应加强预防控制力度,坚持防治结合,以尽可能缩短疾病流行时间,加快患者症状缓解,阻断传染源。

齐武强,刘育婷,齐方源[2](2020)在《紫金锭仙人掌外用配合荆防败毒散加减内服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紫金锭与荆防败毒散内外配合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儿科就诊的10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利巴韦林治疗方案,观察组患儿采取中医治疗方案(紫金锭仙人掌外用配合荆防败毒散加减内服)。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全身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消退时间、腮肿消失时间和腺体疼痛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白介素-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金锭与荆防败毒散内外配合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袁兴东,徐瑾,刘志军,张薇,周鹃,徐玉茗[3](2020)在《喜炎平注射液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喜炎平注射液临床应用现状及安全性研究情况,为上市后安全性评价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喜炎平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喜炎平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肺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不良反应发生多为速发型,以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为主,涉及多个累及系统,配伍用药、溶媒选择、给药途径以及患者体质差异等因素均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影响其安全性的因素诸多,临床医生需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确保产品疗效和安全性。

聂洪梅,艾涛[4](2020)在《儿童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病毒性传染病居传染病之首,发病率高、传播快,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如甲型H1N1流感、腺病毒肺炎等。由于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大多数抗病毒药在发挥治疗作用时,对人体也会产生较大毒性或抗病毒作用较低,抗病毒药物在儿童患者中应用受限;另一方面,由于认识不足,在部分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仅需对症支持治疗的部分病例,存在滥用抗病毒药物现象。该文通过复习药理学、儿科学及儿童抗病毒治疗相关疾病文献,阐述儿童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选择抗病毒药物的指征、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以期为儿科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抗病毒药物提供依据。

单祎文,董盈妹,赵霞[5](2020)在《中医药防治小儿瘟疫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瘟疫是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广泛流行的一类疾病,具有强烈的社会危害性。中医药在治疗2003年SARS和本次COVID-19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儿是瘟疫好发人群,该文综述了中医药防治小儿COVID-19等瘟疫性疾病的临床研究,重点选取痄腮、手足口病、水痘等具代表性的小儿常见疫病以及流感、SARS、COVID-19等危害严重的时行疫毒,以期为小儿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黎雨[6](2020)在《52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及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但由于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典型症状少,缺乏特异性,易漏诊、误诊,导致治疗不及时,影响患儿预后。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和总结儿童VE的病原及临床特点,为儿童VE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本次研究以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因VE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临床诊断根据其入院时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等结果为主。2.入院后收集患儿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完善CSF相关检测(含常规生化,细菌、真菌、结核培养及自免脑炎的特殊抗体等检测),同时运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分别检测CSF中的人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EB病毒(Epstein-Barr,EB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2,HSV-2)、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人类疱疹病毒-7型(Human herpesvirus-7,HHV-7)、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8,HHV-8)、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eicella-zoster virus,VZV)、双埃可病毒(Pe Vs)、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12种病毒病原。3.记录CSF送检结果,结合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人口学资料52例VE患儿中有男28例,女24例,男女比为1.17:1,年龄在0.253.50岁之间,平均年龄(4.41±3.52)。夏秋季节为主要患病季节。2.脑脊液病原检测结果采用多重荧光定量PCR对52份CSF进行病原检测,总检出率为42.3%(22/52),其中EV阳性率最高,为28.8%(15/52),余阳性样本检测率分别为:HSV-1为3.8%(2/52)、HSV-2为1.9%(1/52)、HHV-6为1.9%(1/52)、EBV为3.8%(2/52)、CMV为1.9%(1/52)。将检出EV的患者归为肠道病毒组,检出HSV-1、HSV-2、HHV-6、EBV和CMV的患者归为疱疹病毒组,CFS未检测到病毒的患者归为未检出病原组。3.临床资料分析3.1 52例患儿及不同病原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本研究中52例均为急性起病,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48例,92.3%)及神经系统症状(呕吐、头痛、头晕、惊厥、意识障碍),还有咳嗽、腹泻、腹痛等其它系统表现。12例存在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其中脑膜刺激征阳性(11例,21.2%)、肌张力增高(2例,3.8%)。肠道病毒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前驱症状较多,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较少;疱疹病毒组早期就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且病情进展迅速。52例中有重症VE 11例(21.2%),疱疹病毒组5例,占其71.4%(5/7);肠道病毒组3例,占其20.0%(3/15);未检出病原组3例,占其10.0%(3/30)。疱疹病毒组病重比例高于肠道病毒组及未检出病原组(P<0.05)。3.2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示:52例患儿白细胞总数波动在1.15×109/L23.30×109/L之间,其中3例(5.8%)降低,28例(53.8%)升高;肠道病毒组白细胞总数波动3.19×109/L18.80×109/L,其中1例(1.9%)降低,6例(11.5%)升高;疱疹病毒组白细胞均异常,范围波动在1.55×109/L16.40×109/L,其中2例(3.8%)降低,5例升高(9.6%);其中3例(HSV-1、HHV-6及EV)小于4.00×109/L,病情均较重。3例(未检出病原组)大于20.00×109/L,2例有脑膜刺激症,且CRP、PCT均处于高值,CSF均未有病原检测阳性回报(不排除存在病原感染可能)。52例患儿CRP值波动在0.16mg/L121.00mg/L之间,其中23例(44.2%)升高。PCT值波动0.01μg/L9.20μg/L之间,中位数为0.29μg/L,5例(9.6%)正常(<0.05μg/L),36例(69.2%)在0.05μg/L0.50μg/L之间,9例(17.3%)在0.50μg/L2.00μg/L之间,2例(3.8%)>2.00μg/L。肠道病毒组8例(53.3%)CRP高于正常值,最高为121.00mg/L,此例患儿PCT也高于1.00μg/L,未查出有细菌感染,为重症VE。疱疹病毒组4例(57.1%)CRP高于正常值,其中最高为56.00mg/L(HSV-1),为重症VE。2例PCT极高(HSV-1、HHV-6),但CRP正常,均未查出有细菌感染,在早期均出现持续高热不退伴意识障碍,同时出现脓毒性休克症状。3.3 CSF检查结果提示:52例CSF离心涂片检查均未发现致病菌,细菌培养及自免脑炎的特殊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有7份为淡红色(其中5份考虑损伤)、2份为淡黄色,43份为无色透明,2份血性外观均为未检出病原组,3例HSV的CSF外观均清亮。52例CSF白细胞异常有15例,中位数为30×106(10×106500×106),最高为500×106(HHV-6),均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肠道病毒组患儿的CSF白细胞均正常。52例CSF蛋白定量波动在0.04 g/L1.80g/L,7例(13.5%)升高,其中CMV脑炎的CSF蛋白高达1.80g/L,CSF糖大多正常,仅2例下降(<2.8mmol/L,均为未检出病原组);52例脑脊液ADA及LDH均正常,氯化物均无降低。CSF压力测定异常者41例异常(78.8%),中位数为210mm H2O(100400mm H2O),最高的是400mm H2O。3.4 EEG及影像学结果示:有45例患儿完善了脑电图(EEG)检查,其中异常者为42例(93.3%),EEG表现各异,主要以δ慢波为主,有少数可见尖波、尖-棘波、纺锤波等改变。肠道病毒组EEG检查结果:14例异常,1例正常;疱疹病毒组6例完成EEG检查,均异常。头部磁共振(MRI)检查31例,异常者11例(35.5%),其中肠道病毒组4例发现异常部位分别为大脑半球、右侧侧脑室后角、齿状核区、额颞区;疱疹病毒组2例发现异常部位分别为丘脑(HSV-1)小脑脑沟(HHV-6);未检出病原组5例发现异常部位分别为右侧脑桥、额顶叶、额颞区及小脑脑沟(2例)。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22例,异常3例(13.6%),病灶分别为基底节(HSV-1)、颞叶(未检出病原组)、脑水肿(未检出病原组)。核磁检查异常发现率显着高于CT(P<0.05)。4.诊治经过及转归52例VE患儿入院后根据病情分别予以吸氧、镇静、退热、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部分给与抗病毒、免疫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气管插管(4例),考虑合并细菌感染则给予抗细菌感染治疗。52例VE患儿,30例痊愈,17例好转,3例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HHV-6、HSV-1、未检出病原组),其中2例意识障碍患儿(HHV-6、HSV-1),分别于入院第5天和第18天意识逐渐恢复,但遗留相关的神经系统后遗症。52例VE患儿热程为315天,平均热程为7.70±2.81天,住院天数为378天,平均住院天数约为10.80±9.02天;肠道病毒组平均热程为7.00±2.45天,平均住院天数为9.40±5.75天;疱疹病毒组平均热程为10.29±3.64天,平均住院天数为25.86±21.26天。疱疹病毒组热程显着高于肠道病毒组(P<0.05)。结论:1.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脑脊液病毒病原快速可行有利于脑炎病原学的发现;2.肠道病毒为本组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主要感染病原;疱疹病毒感染临床症状较肠道病毒重;3.儿童病毒性脑炎检查中脑电图有较强的提示性,病初头部MRI检查优于CT。

张先,林万宝,陈海燕[7](2020)在《干扰素联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流行性腮腺炎(EP)伴发脑炎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50例EP合并脑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腮腺肿大、高热、呕吐、头痛消失时间)和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对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67%,对照组为78.06%,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高热、腮腺肿大、头痛、呕吐)改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发生皮疹、白细胞减少患者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干扰素联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EP合并脑炎可以提高疗效,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和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

李君玲,杨红莉[8](2019)在《消痄汤配合金黄膏外敷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M抗体、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消痄汤配合金黄膏外敷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3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2例采用金黄膏外敷治疗;联合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痄汤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3 d。比较2组疗效、局部腮腺消肿时间、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平均滴度、血清内皮素水平、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0.20%,对照组总有效率73.08%,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儿局部肿胀消退1/3及完全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全身症状评分、疼痛VAS及总分均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全身症状评分、疼痛VAS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尿淀粉酶水平均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尿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gM抗体平均滴度及内皮素水平均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IgM抗体平均滴度及内皮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痄汤联合金黄膏外敷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消肿时间,降低血、尿淀粉酶和内皮素水平,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汪倩[9](2019)在《儿童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73例重症乙型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3例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因素。结果:本组73例患儿中,预后良好组50例,预后不良组23例。主要临床症状有中高热(100%)、意识障碍(98.6%)及惊厥发作(76.4%),常见并发症有呼吸衰竭、低钾血症、消化道出血及低蛋白血症,本组患儿死亡率为11%,存活者中可遗留认知障碍、肢体瘫痪及继发性癫痫等后遗症。本组患儿脑电图均有异常,以弥漫性慢波多见,其中部分患儿可见痫性放电(26.4%)。头颅影像学异常率为98.6%,病灶范围分布以丘脑、中脑及基底节为主。经统计分析发现频繁惊厥、呼吸衰竭、肺不张、肝功能损害、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败血症、住院时间较长、深昏迷、吞咽障碍、使用呼吸机等因素均提示可能与预后不良相关,其中频繁惊厥为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儿童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易感人群,重症患儿死亡率较高,存活者可遗留严重后遗症。2.在疾病过程中出现频繁惊厥、呼吸衰竭、肺不张、肝功能损害、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败血症、住院时间较长、深昏迷、吞咽障碍、使用呼吸机等情况均提示可能与预后不良相关,其中频繁惊厥为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冯绵烨[10](2019)在《485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分析485例手足口病(HFMD)患儿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变化,将其分为普通组(无脑炎组)和重症组(合并脑炎组),总结分析普通组和重症组手足口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手足口病特别是重症患儿的及时诊治提供新的诊治思路,同时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提供积极有效的措施。方法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救治的2016年09月至2018年12月485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244例,女241例,男女比例约1.01:1,年龄0.5岁至6岁,平均年龄为2.13岁,年龄小于3岁426例。根据是否合并脑炎分为普通组(无脑炎组)329例,重症组(合并脑炎组)97例,对手足口病普通组和重症组患儿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SPSS软件,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的差异,进一步为重症手足口病提供早期预警,为未来治疗提供诊治思路。结果1年龄及性别:重症组发病年龄偏小,年龄<3岁占84.5%,两组经秩和检验,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病例与普通病例性别比较,重症病例男性构成比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发热例数及热峰:普通HFMD组发热例数为329例,重症组为9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HFMD组热峰为(38.98±0.74)℃,普通HFMD组热峰为(38.47±0.8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检查:重症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UT)及C反应蛋白(CRP)值高于轻症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HG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HFM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升高例数所占百分比均高于普通组(P<0.05);且重症组心肌酶谱各项检查指标:心肌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均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免疫球蛋白IgG水平高于轻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免疫球蛋白IgA水平低于轻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C3、C4水平在轻症组与重症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压力增高占总病例数的76.5%,且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占总例数的58.8%,且白细胞计数升高的例数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80.4%),基本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改变特点。5病原学:重症组与普通组中不同种类的肠道病毒感染阳性例数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肠道病毒EV71升高百分比明显高于柯萨奇病毒A16,说明肠道病毒EV71更容易导致重症手足病的发生。近几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种类在发生不同变化,其中其他肠道病毒(除外肠道病毒EV71、柯萨奇病毒A16)在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中占81.9%,明显升高。结论1本研究结果显示,手足口病多发生在3岁及以下儿童,年龄1-3岁是重症组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段,男孩多于女孩,故应重视婴幼儿。2手足口病患儿外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热峰、心肌酶谱(CK、CKMB、AST、LDH、α-HBDH)等指标的增高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故应早期给予重视。3重症手足口病脑脊液检查阳性率增高多见,所以对于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患儿应及时早期的进行脑脊液检查,对重症病例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4研究结果显示手足口病患儿机体存在一定的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且重症组患儿呼吸系统黏膜感染防御能力降低,且存在补体C3、C4消耗,病情越重,补体消耗越明显。故应及早发现患儿免疫功能的改变对重症手足口病病情判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图0幅;表6个;参86篇。

二、更昔洛韦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更昔洛韦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预防控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相关情况分析
    2.2 治疗结果
3 讨论

(2)紫金锭仙人掌外用配合荆防败毒散加减内服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疗效观察
        1.4.1 治疗有效率
        1.4.2 疼痛评分
        1.4.3 症状评分
        1.4.4 症状改善时间
        1.4.5 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1.4.6 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儿疼痛程度比较
    2.3 两组患儿全身症状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2.5 两组患儿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2.6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喜炎平注射液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喜炎平的临床应用
    1.1 呼吸系统
        1.1.1 扁桃体炎:
        1.1.2 支气管炎:
        1.1.3 肺炎(CAP):
        1.1.4 流行性腮腺炎:
        1.1.5 疱疹性咽峡炎:
    1.2 消化系统
        1.2.1 细菌性痢疾:
    1.3 多系统疾病
        1.3.1 手足口病:
        1.3.2 病毒性脑炎:
        1.3.3 流行性感冒:
    1.4 其他临床应用
2 喜炎平的安全性研究
    2.1 不良反应特点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2.3 安全性影响因素
        2.3.1 固有药理作用:
        2.3.2 混合配伍:
        2.3.3 溶媒的选择:
        2.3.4 给药途径:
        2.3.5 其他因素:
3 讨论

(4)儿童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病毒药物分类
    1.1 广谱抗病毒药
        1.1.1 利巴韦林
        1.1.2 干扰素(IFN)
    1.2抗疱疹病毒药
        1.2.1 阿昔洛韦
        1.2.2更昔洛韦
        1.2.3 伐昔洛韦
        1.2.4 阿糖腺苷
    1.3 抗流感病毒药
        1.3.1 奥司他韦
        1.3.2 帕拉米韦
        1.3.3 扎那米韦
        1.3.4 金刚乙胺和金刚烷胺
    1.4 抗肝炎病毒药
    1.5 抗HIV药
2 儿童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
    2.1 新生儿CMV感染
    2.2 脊髓灰质炎
    2.3 水痘
    2.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5 流行性腮腺炎
    2.6 HFMD
    2.7 流行性感冒
    2.8 疱疹性咽峡炎
    2.9 毛细支气管炎
    2.1 0 腺病毒肺炎
    2.1 1 轮状病毒(RV)肠炎
    2.1 2 病毒性脑炎
3 小结

(5)中医药防治小儿瘟疫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小儿瘟疫的发病特点和诊治难点
2 古代及近代医家防治小儿瘟疫方药
3 中医药防治小儿瘟疫的临床研究
    3.1 痄腮
    3.2 麻疹
    3.3 水痘和手足口病
    3.4 时行感冒
    3.5 儿童SARS及COVID-19
4 小结

(6)52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及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2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CSF病原检出情况
    3.3 儿童VE临床症状和体征
    3.4 52例儿童VE实验室检测结果:
    3.5 52例儿童VE脑脊液检测结果
    3.6 患儿EEG、头部CT和 MRI检查结果
    3.7 其他病原检查及免疫功能检查结果
    3.8 治疗情况及预后
第4章 讨论
    4.1 52例儿童VE的病毒病原
    4.2 52例儿童VE一般临床资料
    4.3 52例儿童VE临床特点分析
    4.4 52例儿童VE实验室检查
    4.5 52例儿童VE脑脊液检查
    4.6 52例儿童VE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4.7 52例儿童VE治疗及预后
第5章 结论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7)干扰素联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临床资料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疗效标准
        1.5.2 症状改善时间
        1.5.3 血、尿淀粉酶和白细胞水平检测
        1.5.4 安全性评价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疗效比较
    2.2 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2.3 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比较
    2.4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8)消痄汤配合金黄膏外敷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M抗体、内皮素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联合组
        1.3.3 随访计划
    1.4 观察指标
        1.4.1 肿胀消退时间
        1.4.2 症状评分
        1.4.3 实验室指标
    1.5 疗效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2.2 2组局部消肿时间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2.4 2组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水平比较
    2.5 2组治疗前后血清IgM抗体平均滴度及内皮素水平比较
3 讨 论

(9)儿童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撰写的论文

(10)485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485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点分析
    1.1 资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分类标准
        1.1.2.1 轻症病例诊断标准
        1.1.2.2 重症病例诊断标准
        1.1.2.3 排除标准
        1.1.3 研究方法
        1.1.4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病例年龄分布情况
        1.2.2 病例性别分布情况
        1.2.3 发热例数及热峰
        1.2.4 重症HFMD组与普通HFMD组血常规指标结果比较
        1.2.5 脑脊液检测标准
        1.2.5.1 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1.2.5.2 脑脊液生化结果
        1.2.5.3 脑脊液细菌检测和培养结果
        1.2.6 重症HFMD组与普通HFMD组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对比
        1.2.7 重症手足口病组与普通组手足口病组的病原学分析
        1.2.8 重症HFMD组与普通HFMD组体液免疫指标结果对比
        1.2.8.1 IgA对比
        1.2.8.2 IgG对比
        1.2.8.3 C3对比
        1.2.8.4 C4对比
    1.3 讨论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病毒性脑炎的诊治研究进展
    2.1 导致病毒性脑炎的相关病原体
        2.1.1 肠道病毒
        2.1.2 虫媒病毒
        2.1.3 疱疹病毒
        2.1.4 其他引起脑炎的病毒
    2.2 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
        2.2.1 肠道病毒感染性脑炎
        2.2.2 虫媒病毒感染性脑炎
        2.2.3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性脑炎
    2.3 导致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技术进展
        2.3.1 临床表现
        2.3.2 诊断技术进展
        2.3.2.1 脑脊液检查
        2.3.2.2 病原学检查
        2.3.2.3 病毒核酸检测
        2.3.2.4 脑电图
        2.3.2.5 头颅影像学
    2.4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
        2.4.1 对症支持治疗
        2.4.2 抗病毒治疗
        2.4.2.1 阿昔洛韦
        2.4.2.2 更昔洛韦
        2.4.2.3 干扰素
        2.4.2.4 膦甲酸钠
        2.4.3 激素的应用
        2.4.4 丙种球蛋白
        2.4.5 其他治疗
    2.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更昔洛韦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预防控制措施研究[J]. 王艳楠. 基层医学论坛, 2021(35)
  • [2]紫金锭仙人掌外用配合荆防败毒散加减内服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J]. 齐武强,刘育婷,齐方源. 中国妇幼保健, 2020(21)
  • [3]喜炎平注射液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J]. 袁兴东,徐瑾,刘志军,张薇,周鹃,徐玉茗. 海峡药学, 2020(10)
  • [4]儿童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J]. 聂洪梅,艾涛. 现代医药卫生, 2020(16)
  • [5]中医药防治小儿瘟疫临床研究进展[J]. 单祎文,董盈妹,赵霞.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4)
  • [6]52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及临床特点分析[D]. 黎雨.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干扰素联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张先,林万宝,陈海燕.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02)
  • [8]消痄汤配合金黄膏外敷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M抗体、内皮素水平的影响[J]. 李君玲,杨红莉. 河北中医, 2019(09)
  • [9]儿童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 汪倩.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10]485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点分析[D]. 冯绵烨.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更昔洛韦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