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able Modem用于HFC网实现宽带接入(论文文献综述)
李梦飞[1](2021)在《HFC网络主动运维故障智能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广电公司业务不断扩张,业务种类日渐丰富,网络规模逐渐庞大,网络状况变得更加复杂,网络维护工作的开展越加困难。为解决当前网络维护的窘境,实现智能化主动运维,在网络线路故障影响信号传输前对故障进行排查修复,提升HFC(Hybrid Fiber Coaxial)网络用户使用体验,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HFC网络的故障智能定位系统。本文对当前广电公司的HFC网络运维发展现状、当前面临的问题和需求进行了分析,本系统从主动运维概念出发,在WEB端基于MVC框架、My SQL数据库,使用JAVA和Java Server Pages进行开发;通过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协议采集数据,实现对网络中设备的运行状况及其各项指标监测;将置于用户家中的Cable Modem作为网络中故障的探针,通过预均衡系数计算系统运维指标和故障反射点间距并结合网络拓扑对线路故障进行初步定位;通过加权余弦相似度和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对故障Cable Modem用户地址和带内频响曲线进行相似度分析,智能区分Cable Modem所受故障为共路故障或单路故障;结合Cable Modem的发射电平、接收电平确定网络线路中是否存在接头故障;实现系统主动排查网络中的线缆故障,缩小网络故障查找范围。最后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测试,并现场验证系统功能的有效性,结果符合系统设计预期,能够明显提高公司进行网络运行维护的效率,提高电缆故障修复的准确率。
王拴祥[2](2019)在《RFoG双向光纤接入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关键设备的开发》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世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衍生的多媒体业务呈几何级爆炸增长,我国对于宽带速率要求也随之不断增高,100Mbps的宽带速率已经是基本要求,500Mbps接入速率的服务已经面市,政府总理的报告中也多次提及宽带业务要提速降费,因此,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Cable Modem体系为有线电视双向网服役的时间已经有20多年了,是有线电视双向业务网建设的最佳方案。其采用的DOCSIS3.0标准能提供下行1.6Gbps、上行240Mbps的高接入带宽。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是一种基于该体系和标准的光传输网络结构,利用RFoG技术进行网络扩容升级是众多解决方案中最经济高效的。本文深入研究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相关的各项技术和标准,针对传统RFoG扩容方案的常见故障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制定新的网络升级改造方案,并针对关键设备制定开发方案,完成设备开发。之后将研究的新方案和关键设备部署到试点的现有RFoG网络中进行测试验证,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总结了一套可推广部署的升级版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技术方案和应用技术规范。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传统RFoG扩容系统问题进行现场摸排。在DOCSIS3.0标准体系下启用上下行多频点绑定功能后,会出现反向通道载噪比和误码率指标明显下降等问题,导致系统稳定性明显降低。主要原因一是该网络在多频点回传时发生了OBI光差拍干扰问题,从而影响了反向信号质量,二是宽带用户数已经明显超过了网络服务组的承载能力。然后,针对以上问题原因,制定了升级版的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方案。一是每个反向服务组选用CWDM标准的不同光波长,这样即使多个光工作站同时发光也不会产生OBI问题,二是根据业务公式计算出合理的服务组规模来满足更高渗透率的业务需求,让网络不再拥塞。并且,针对FTTB和FTTH两种结构分别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方案,计算并规定了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技术参数,使得该网络方案能适应国内的大中小城市部署环境要求。其次,开发了一款新型RFoG光工作站,以适应国内的应用需求并降低成本。满足整体方案所制定的反向CWDM回传波长要求,发送光功率和覆盖能力要求。新设备的主要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C/N≥52dB,C/CSO≥65dB,C/CTB≥70dB,反向频宽扩展到85MHz,能提供更大的反向回传带宽。最后,将升级版接入方案和新型设备应用到试点项目现场进行试运行。经过三个月的持续监测,网络运行非常稳定,反向回传信号的信噪比由26dB提升到37dB以上,误码率水平全面提高,极大提高了接入带宽、承载能力和网络品质。本文所研发的RFoG双向光工作站是非常适合新形势和新需求的,既能成为试点地区未来大面积推进网络改造实现FTTB的最佳解决方案,也适合推广到全国各地采用了Cable Modem体系的广电网络,具有较强的科研意义和应用价值。
张凤莉[3](2012)在《基于DOCSIS3.0的HFC双向网络设计》文中指出在三网融合过程背景下,广电正在对原有单向HFC网进行双向改造。文章首先根据三网融合的要求,介绍了广电HFC双向网络的结构、原理及其频谱分配,接着根据商丘地区网络的实际情况,以及项目小区的具体要求,经过对现有几种接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最后选择了基于DOCSIS3.0规范的HFC双向网络来实现。论文对项目小区的双向通信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给出整体设计方案,并对各分系统的具体实现做了详细介绍,在整个项目中,参与小区整体方案分析和实现,经过一番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一些知识和经验体会,本文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撰写的。论文首先对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说明,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研究状况的介绍,提出广电进行双向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着对HFC网络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主要的接入技术,详细阐述了基于DOCSIS标准的Cable Medem技术,接着具体说明了DOCSIS协议及其应用,然后对CM的原理进行详细叙述,基于对此方案的验证和研究,论文最后对项目小区进行设计和调试,通过小区实际工程项目表明了此技术的应用价值。
金国钧[4](2010)在《三网融合与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文中研究表明1概述1.1三网融合的竞争主体今年3月人大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决定在我国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并提出了阶段性目标,即2010~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2015年总结推
徐志辉[5](2010)在《基于SNMP的Cable Modem网络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的高速发展,Cable Modem网已经成为主流的宽带接入网之一。但随着宽带用户的不断发展,网络管理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严重影响了宽带业务的开展。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监控管理系统,运维人员对故障的维护不及时,效率低下,造成用户的满意度降低。为保证宽带业务正常开展,减少用户投诉,提高用户满意度,有必要建设一套完善的Cable Modem网络监控管理系统。本文采用Visual C++和SNMP++开发了一套基于SNMP的Cable Modem网络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对网络中的CMTS和Cable Modem的运行状态和关键指标进行监控,使网络管理员可以及时掌握网络和设备的运行状况。
王绵江[6](2009)在《基于HFC网Cable Modem远程监测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广电网络建设的高速发展,Cable Modem接入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广州,Cable Modem宽带网业务已经成为续电信ADSL宽带上网之后的第二大宽带网。目前广东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大力发展Cable Modem宽带业务,在客服中心部署了60个座席进行相关支撑,并且成立了宽带业务专业坐席和质检岗位,对宽带故障报修工单进行预处理和流转。但随着宽带业务用户的不断发展,接入小区和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一些运维方面的问题也开始暴露,网络管理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并且影响了公司宽带网业务的进一步开展。由于缺乏对网络的有效管理,对故障的定位和排查往往比较繁琐和费时,没有一个快速有效的检测手段。同时没有一套完善的监控和预警系统,故障的发现和诊断一般要等到用户反馈,才发现故障,造成了维修人员工作量增大,效率降低,用户满意度下降。要让有限的人力资源满足宽带网用户日益增长的客户服务需求,优化企业在激烈竞争市场环境下的核心企业能力,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能够及时掌握网络运行数据,根据网络情况变化及早对网络设备进行调整和维护,增强网络健壮性。这样一方面,帮助客服座席人员快速定位宽带网故障,提高客服中心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客户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帮助维护人员及时发现网络异常情况,使故障在萌芽阶段就能被及时清除,保证网络业务正常开展,减少用户因网络故障引起的投诉,提高用户满意度。本文根据国家标准《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规范》,利用标准网络管理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协议,开发了一套基于HFC网Cable Modem远程监测分析系统。对HFC网络上的Cable Modem和头端设备CMTS的运行状态以及关键指标进行监测,时刻掌握网络及设备的运行情况。同时根据本系统采集下来的Cable Modem关键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构建了一套简单、有效、实时的评测双向HFC网络质量的模型,对HFC的运行维护、监督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金国钧[7](2009)在《DOCSIS V3.0的适用性研究》文中提出DOCSIS V3.0是DOCSIS V1.1/V2.0的扩展,它使有线电视HFC网络在扩展频谱、加大流量、增强功能方面有了重大突破,是Cable Modem接入技术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简单介绍DOCSIS研制背景,重点介绍DOCSIS V3.0的主要特点,并对DOCSIS V3.0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认为EPON/GPON可能是电信网络改造的最佳方案,而双向HFC网络改造不宜采用EPON+EOC方案,Cable Modem接入才是有线电视双向HFC网络改造的主流技术,能真正实现三重服务的同网传输。
刘琴琴[8](2009)在《HFC接入网中Cable Modem物理层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论文首先介绍了HFC接入网及其相关的DOCSIS1.1协议(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DOCSIS1.1协议中的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包括RS编码和QPSK调制解调技术。在DOCSIS1.1协议中规定上行信道处理中的参数是从下行信道中传送过来的,因此本论文分析了下行信道中MAC层的MAC帧的格式,用基于NiosⅡ的SOPC技术实现了对上行信道描述符的解析。在硬件的实现上采用Altera公司的FPGA,软件在NiosⅡIDE中设计运行。利用SOPC技术可以使设计周期大为缩短,系统灵活性也大为增强,而且设计成本很低。RS码是一种典型的纠错码,在线性分组码中具有最强的纠错能力,既能纠正随机错误,也能纠正突发错误,获得了广泛的实际应用。论文研究了RS编码器的硬件实现方法。在RS编码器的设计中,利用有限域常数乘法器的特性对编码电路进行优化。用Verilog语言对RS编码器进行描述,并在Model sim中进行了仿真,仿真的结果和在MATLAB中计算的结果完全一致。论文研究了QPSK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并研究了解调的几种算法。因为在相干解调中,载波恢复部分不可缺少,本文重点介绍了载波恢复的原理和算法,分析了平方环、四次方环和科斯塔斯环等方法的结构和性能,并比较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根据QPSK信号特点对科斯塔斯环进行改进,并设计了一个载波恢复的模块,对这个模块在MATLAB中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这个模块可以实现对QPSK信号的载波恢复。
金国钧[9](2009)在《Cable Modem接入技术应是在HFC网上建立数据业务系统的首选》文中研究说明1Cable Modem接入技术在北美宽带市场竞争中一路领先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因特网(Internet),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并以其巨大的业务
张明扬,亢大鹏[10](2008)在《未来家庭宽带接入的方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宽带接入网的概念和历史发展的状况,通过对ADSL有线电视网络,Cable-Modem宽带接入方式以及以太网接入方式和EPON技术的分析,根据当前的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现状,提出对于家庭用户未来宽带接入网的方式。
二、Cable Modem用于HFC网实现宽带接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able Modem用于HFC网实现宽带接入(论文提纲范文)
(1)HFC网络主动运维故障智能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HFC网络及主动运维发展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主动式网络运维技术基础 |
2.1 主动式网络运维 |
2.2 HFC网络基本原理 |
2.2.1 HFC网络结构 |
2.2.2 DOCSIS标准及其系统结构 |
2.2.3 前端后端设备 |
2.2.4 CM与 CMTS通信过程 |
2.3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2.4 影响信号传输质量的因素 |
2.4.1 阻抗 |
2.4.2 传播速度比率 |
2.4.3 线性失真 |
2.4.4 群时延 |
2.5 预均衡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故障定位系统关键技术 |
3.1 系统建设目标及需求分析 |
3.2 设备数据采集处理 |
3.2.1 预均衡信息获取 |
3.2.2 预均衡系数处理 |
3.2.3 主动运维指标计算 |
3.3 网络故障定位方案 |
3.3.1 故障CM筛选 |
3.3.2 网络故障定位 |
3.3.3 网络接头故障定位 |
3.4 共路故障识别算法选择 |
3.4.1 共路故障识别原理 |
3.4.2 相似度分析算法 |
3.4.3 地址信息匹算法选择 |
3.4.4 带内频响曲线匹配算法选择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故障定位系统功能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1.2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4.1.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2 设备信息采集处理模块设计 |
4.3 异常CM的筛选功能设计 |
4.4 共路故障识别功能设计 |
4.4.1 地址匹配 |
4.4.2 波形匹配 |
4.5 网络故障定位模块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故障定位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功能模块实现 |
5.1.1 全网CM健康状况统计 |
5.1.2 系统用户管理 |
5.1.3 系统参数修改 |
5.1.4 异常CM详细信息 |
5.1.5 故障处理情况统计 |
5.1.6 网络故障分析 |
5.2 系统测试 |
5.2.1 系统功能测试 |
5.2.2 系统功能现场验证 |
5.2.3 验证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2)RFoG双向光纤接入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关键设备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
1.1.2 全球固定宽带接入业务的发展 |
1.1.3 国内固定宽带接入业务的发展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有线电视网络由单向发展到双向 |
1.2.2 Cable Modem双向网结构 |
1.2.3 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的发展及应用 |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1.3.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
1.3.2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及分析 |
2.1 DOCSIS技术标准 |
2.1.1 DOCSIS技术标准的发展历程 |
2.1.2 DOCSIS3.0 技术标准 |
2.2 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 |
2.3 RFOG双向光工作站 |
2.4 光差拍干扰OBI |
2.5 传统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应用现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故障信息采集 |
3.1.2 故障原因分析和需求 |
3.2 传输结构设计 |
3.2.1 反向回传光链路设计 |
3.2.2 FTTB传输架构设计 |
3.2.3 FTTH传输架构设计 |
3.3 双向光工作站设计 |
3.3.1 FTTB型双向光工作站性能指标 |
3.3.2 FTTB型双向光工作站开发设计 |
3.3.3 FTTH型双向光工作站性能指标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方案及关键设备的功能参数测试 |
4.1 FTTB型光工作站回传关键指标测试 |
4.2 FTTB反向传输结构性能参数测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性能指标对比 |
5.1 采用新RFOG设计方案进行现网升级改造 |
5.2 升级后系统指标测试 |
5.3 指标测试及对比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基于DOCSIS3.0的HFC双向网络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
1.2.1 三网融合技术现状 |
1.2.2 国内外三网融合进展情况 |
1.3 本文工作及论文结构 |
2 HFC双向网络基本原理 |
2.1 HFC双向网络系统结构 |
2.1.1 HFC双向网络结构图 |
2.1.2 HFC网的组成原理 |
2.2 HFC双向网频谱分配 |
2.3 DOCSIS标准及应用 |
2.3.1 DOCSIS简述 |
2.3.2 DOCSIS3.0及其应用 |
3 HFC双向网络总体设计方案 |
3.1 EPON+LAN方案 |
3.2 EPON+EOC方案 |
3.3 CMTS+CM方案 |
3.3.1 Cable Modem系统结构 |
3.3.2 CMTS+CM技术方案 |
4 海亚小区Cable Modem系统方案实现及调试 |
4.1 整体方案 |
4.1.1 方案要求与规范 |
4.1.2 骨干网 |
4.1.3 传输网 |
4.1.4 用户分配网 |
4.1.5 主要器件及系统技术参数 |
4.2 HFC双向网调试规范及原则 |
4.3 常见故障及处理 |
4.4 网络使用情况 |
5 结论 |
5.1 论文小结 |
5.2 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三网融合与有线电视网络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1.1 三网融合的竞争主体 |
1.2 三网融合的竞争内涵 |
1.3 三网融合的技术支持 |
1.3.1 网络改造 |
1.3.2 标准研制 |
2 美国对宽带市场目标的预测 |
2.1 美国FCC的宽带市场竞争状态报告 |
2.2 商家对2016年用户带宽需求的预测 |
2.3 美国FCC提出的2020年《全国宽带计划》目标 |
3 实现光纤到户 (FTTH) 为时尚早 |
3.1 市场驱动力不足 |
3.2 网络效益难求 |
3.3 DOCSIS 3.0将延缓FTTH的进程 |
3.3.1 DOCSIS 3.0的特点 |
3.3.2 欧美有线电视业界的选择仍是DOCSIS系统 |
4 EPON/GPON可能是电信网改造的最佳方案 |
5 双向HFC网络改造不宜采用EPON+Eo C方案 |
5.1 网络结构差异 |
5.1.1 DOCSIS/HFC与EPON系统的差异 |
5.1.2 EPON+LAN/HFC方案 |
5.1.3 EPON+Eo C方案 |
5.2 市场竞争乏力 |
6 结束语 |
(5)基于SNMP的Cable Modem网络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Cable Modem 宽带接入技术 |
2.1 HFC 网络 |
2.2 前端系统 |
2.3 用户设备 |
2.4 Cable Modem 系统工作原理 |
2.5 Cable Modem 和CMTS 间的通信机制 |
2.6 Cable Modem 系统的标准体系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NMP 协议及其结构 |
3.1 SNMP 概念 |
3.2 SNMP 网络管理体系 |
3.3 SNMP 协议规范 |
3.4 SNMP 共同体和安全机制 |
3.5 SNMP 协议数据单元 |
3.6 SNMP 消息发送和接收 |
3.7 管理信息库MIB |
3.7.1 标准MIB 结构 |
3.7.2 DOCSIS 管理信息库介绍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设计目标 |
4.1.2 开发环境搭建 |
4.1.3 系统框架设计 |
4.2 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2.1 数据采集模块 |
4.2.2 WEB 模块 |
4.2.3 数据库设计 |
4.3 系统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HFC网Cable Modem远程监测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HFC 网络设备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内容及安排 |
第二章 Cable Modem 接入网技术 |
2.1 Cable Modem 接入网HFC 系统 |
2.1.1 HFC 网概述 |
2.1.2 Cable Modem 接入网HFC 系统结构 |
2.1.3 Cable Modem 头端控制器CMTS |
2.2 Cable Modem 技术原理 |
2.3 CMTS 与Cable Modem 的通讯机制 |
2.4 Cable Modem 标准和规范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able Modem 远程监测系统的开发 |
3.1 现状概述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系统开发总体目标 |
3.2.2 系统建设要求 |
3.3 HFC 宽带接入网网管接口的选择 |
3.3.1 SNMP 协议接口 |
3.3.2 TMN 的Q3 接口 |
3.3.3 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接口 |
3.3.4 HFC 宽带接入网网管接口协议的选择 |
3.4 SNMP 协议简介 |
3.4.1 SNMP 管理过程 |
3.4.2 SNMP 协议结构及版本 |
3.4.3 管理信息库MIB |
3.4.4 SNMP 管理的安全 |
3.4.5 支持SNMP 的网络设备 |
3.5 HFC 网络设备管理系统介绍 |
3.6 基于HFC 网Cable Modem 远程监测系统MIB 的实现 |
3.6.1 MIB 结构的定义与语法 |
3.6.2 标准MIB 结构 |
3.6.3 HFC 接入网MIB 结构 |
3.6.4 MCNS/DOCSIS 兼容RF 接口的docsIfMIB 介绍 |
3.6.5 Cable Modem 远程监测系统MIB 库的开发 |
3.7 基于HFC 网Cable Modem 远程监测系统的实现 |
3.7.1 系统实现功能描述 |
3.7.2 系统架构设计 |
3.7.3 系统开发的技术 |
3.7.4 系统采集设备运行情况的方式 |
3.7.5 系统使用软件平台 |
3.7.6 系统特点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HFC 网Cable Modem 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 |
4.1 Cable Modem 远程监测系统操作界面 |
4.1.1 客户端WEB 访问操作界面 |
4.1.2 系统设置操作界面 |
4.2 Cable Modem 和CMTS 各指标参数说明 |
4.2.1 系统检测的各指标参数介绍 |
4.2.2 Cable Modem 发射电平详细介绍 |
4.2.3 CMTS 回传通道SNR 详细介绍 |
4.3 Cable Modem 远程监测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
4.3.1 根据Cable Modem 状态判断故障原因 |
4.3.2 根据Cable Modem 下行电平判断故障原因 |
4.3.3 根据Cable Modem 发射电平判断故障原因 |
4.3.4 根据回传通道SNR 判断故障原因 |
4.3.5 根据回传通道占用率判断故障原因 |
4.3.6 根据通道活动用户数判断故障原因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分析功能的实现 |
5.1 射频指标的均值与方差含义 |
5.1.1 均值介绍 |
5.1.2 标准差介绍 |
5.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5.2.1 研究对象和方法简介 |
5.2.2 CM 下行接收电平指标的分布 |
5.2.3 CM 发射电平指标的分布 |
5.3 构建一套可量化反映双向HFC 网络质量的数学模型 |
5.3.1 传统的HFC 网络测试评价方法 |
5.3.2 可量化反映双向HFC 网络质量的数学模型 |
5.4 双向HFC 网络质量的数学模型在广州市HFC 的运行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HFC接入网中Cable Modem物理层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DOCSIS 1.1协议分析 |
2.1 DOCSIS标准概述 |
2.2 DOCSIS1.1协议结构分析 |
2.3 物理层 |
2.3.1 PMD子层有关技术标准 |
2.3.2 传输会聚子层(TC)相关技术标准 |
2.4 MAC子层 |
第三章 基于SOPC的DOCSIS1.1基带信号解析 |
3.1 SOPC技术研究 |
3.1.1 SOPC技术概述 |
3.1.2 Nios Ⅱ嵌入式系统开发 |
3.2 系统详细设计 |
3.2.1 下行信道的协议解析 |
3.2.2 硬件设计 |
3.2.3 软件设计 |
3.3 测试结果 |
第四章 RS编码实现 |
4.1 RS码的定义 |
4.2 RS编码算法的研究 |
4.3 RS编码器的实现 |
4.3.1 有限域乘法器的实现 |
4.3.2 RS编码器的电路设计 |
4.3.3 RS编码器的仿真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QPSK调制解调技术研究 |
5.1 QPSK调制 |
5.2 差分QPSK |
5.3 QPSK解调 |
5.4 QPSK解调中载波同步的研究 |
5.4.1 QPSK解调载波恢复基本原理 |
5.4.2 QPSK解调载波恢复算法综述 |
5.4.3 QPSK解调载波恢复的设计与仿真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9)Cable Modem接入技术应是在HFC网上建立数据业务系统的首选(论文提纲范文)
1 Cable Modem接入技术在北美宽带市场竞争中一路领先 |
2 实现三重业务同网传输的基本条件 |
2.1 政策许可 |
2.1.1 国外政策 |
2.1.2 国内政策 |
2.1.3 政策倾向 |
2.2 技术支持 |
2.2.1 网络改造 |
2.2.2 标准研制 |
2.3 网络效益 |
2.3.1 同网传输 |
2.3.2 逐步到位 |
3 实现光纤到户 (FTTH) 为时尚早 |
3.1 市场驱动力不足 |
3.2 网络效益难求 |
3.3 DOCSIS V3.0将延缓FTTH的进程 |
3.3.1 DOCSIS V3.0的特点 |
3.3.2 DOCSIS V3.0可以支持2016年户均带宽的需求 |
3.4 欧美有线电视业界的选择仍是DOCSIS系统 |
4 EPON/GPON可能是电信网改造的最佳方案 |
5 双向HFC网络改造不宜采用EPON+EoC方案 |
5.1 网络结构差异 |
5.1.1 EPON+LAN/HFC方案 |
5.1.2 EPON+EoC方案 |
5.2 市场竞争乏力 |
6 基于HFC网络的Cable Modem技术优势 |
6.1 DOCSIS/HFC网络结构优势 |
6.1.1 典型结构 |
6.1.2 结构优势 |
6.2 DOCSIS标准支持 |
6.2.1 专为有线电视业研制的系列标准 |
6.2.2 HFC网络作为DOCSIS协议栈的物理底层进行规范 |
6.3 DOCSIS/HFC网络的后发优势 |
6.3.1 网络结构优化 |
6.3.2 DOCSIS V3.0继续升级 |
(1) 频谱向上扩展 |
(2) 信道速率提高 |
(3) 带宽成本下降 |
6.3.3 建立统一的网管系统 |
(10)未来家庭宽带接入的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宽带接入网的概念和历史发展的状况 |
基于双绞线的ADSL技术 |
基于HFC网的Cable Modem技术: |
Cable Modem技术原理: |
以太网接入技术 |
EPON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 |
结束语 |
四、Cable Modem用于HFC网实现宽带接入(论文参考文献)
- [1]HFC网络主动运维故障智能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梦飞.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RFoG双向光纤接入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关键设备的开发[D]. 王拴祥.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3]基于DOCSIS3.0的HFC双向网络设计[D]. 张凤莉.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 [4]三网融合与有线电视网络改造[J]. 金国钧. 有线电视技术, 2010(10)
- [5]基于SNMP的Cable Modem网络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 徐志辉. 中山大学, 2010(02)
- [6]基于HFC网Cable Modem远程监测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王绵江. 华南理工大学, 2009(S1)
- [7]DOCSIS V3.0的适用性研究[J]. 金国钧. 中国有线电视, 2009(05)
- [8]HFC接入网中Cable Modem物理层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 刘琴琴. 天津大学, 2009(S1)
- [9]Cable Modem接入技术应是在HFC网上建立数据业务系统的首选[J]. 金国钧. 有线电视技术, 2009(03)
- [10]未来家庭宽带接入的方式[J]. 张明扬,亢大鹏.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