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拨号上网后无法下线的解决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柯君[1](2020)在《基于混合云的高校宽带接入运营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资源量的指数增长,网络成为高校科研工作进展的重要支柱,因此高校的网络建设越来越重要,这是实现信息化校园的重要一步。高校师生是用网的重要群体,在富媒体时代,网络带宽的需求和运营成本的矛盾日益突出,出口带宽升级成为高校网络建设的新常态,单一的校园网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对于网络带宽的需求,学校租赁运营商网络专线的成本居高不下。为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校园网络社会化运营,由企业提供高校网络的运营管理平台,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混合云的高校宽带接入运营管理平台的解决方案,该平台引入了多种运营商网络,解决了高校网络带宽需求增长但是成本却无法有效节省的问题,满足了高校实现扩容,提速,降费的需求,并提高了高校宽带运营管理能力,同时也为运营商带来更多的用户数以及收益增长。基于混合云的高校宽带接入运营管理平台由宽带接入子系统,nethelp自理子系统和宽带运营管理子系统组成,采用了更加安全,适应变化的混合云架构,实现了多租户平台的使用场景。宽带接入子系统部署在私有云,主要用于认证,授权,计费等功能实现用户上网,该子系统部署在私有云的优势在于,学生连接上网认证更加快速,用户数据更加安全。nethelp自理子系统和宽带运营管理子系统是基于公有云平台构建的微服务子系统,主要实现用户的开户,产品的创建,用户下单,以及营销活动的创建和相关营销活动的数据统计,来支撑平台完成运营管理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宽带运营管理的背景,以及本文使用到的相关技术,结合西安某高校的实际情况,对该平台进行需求分析,该平台的需求为学生可以线上办理宽带业务,快速登录上网,管理在线设备并实时查询网络使用情况,企业可为学生开户,下单,处理异常订单,创建各种网络套餐,在学校对学生用网需要管理的时候提供管理溯源的通道,运营商可根据校园网运营的情况,获取学生用户数。本文研究了混合云架构下的公有云与私有云的数据同步,并对本平台的功能模块进行具体的设计。最后通过测试,验证平台是否符合要求。本平台在西安某高校实施后,解决了该校的宽带运营管理问题,通过混合云架构实现了多家学校入驻该平台,大大减少了高校的网络带宽成本以及企业对高校网络的运营管理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与价值。
刘婧[2](2019)在《宁波轨道交通车载WiFi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4G无线网络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高性能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随着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作为人们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相关统计显示,全国选择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出行工具的乘客中,使用智能终端的比例高达70%,由此可见人们对信息网络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城市轨道交通为乘客提供稳定、可靠、安全网络服务。由于乘客通过轨道交通出行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列车上,所以研究推进车载Wi Fi技术就成为改善乘客体验的重心。车载Wi Fi系统能为乘客提供稳定、可靠、安全的Wi Fi网络服务,降低乘客在移动数据流量资费方面的费用,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和满意度,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中的移动互联网接入难题提供了思路。本文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载WiFi系统及其所使用的相关技术和设计原理,通过分析宁波轨道交通车载Wi Fi系统的技术需求,设计了一套车载Wi Fi系统,并对该系统的功能进行实现和测试。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一、分析了宁波轨道交通车载WiFi系统的现状及需求,梳理了车载Wi Fi系统的总体需求、用户需求与管理需求;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了车载Wi Fi系统的方案,包括组网、Portal认证等方面。二、结合宁波轨道交通车载WiFi系统现状,搭建了车载Wi Fi系统的硬件平台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测试,验证了所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杜君陶[3](2017)在《IPTV业务在菏泽联通的应用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其功能包括传统的直播,还有点播,回看,时移等诸多新媒体网络电视功能,能够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目前中国联通集团已将其定位为第二大产业进行大力推广。菏泽联通在发展IPTV业务过程中,出现网络承载流量过大、组网复杂、开通困难、指标过低、故障频发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希望通过深入研究IPTV设备组网和工单流程,发现问题原因,找寻解决办法。笔者不仅参与了前期为IPTV业务上线而打下基础的电子工单系统建设、OLT解耦升级、HGU新业务开通等工程,而且全程参与了菏泽联通IPTV业务的组网规划设计、建设,工单流程测试和上线,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设备升级等工作,包括城域网和接入网层面的IPTV数据配置、OLT上联板扩展10G、NE5000E设备更换等项目。本文来源于自参加工作至今笔者在联通企业中的亲身经历和调查研究。本文的选题就是以这些项目以及积累的大量信息和经验为基础,对IPTV业务在菏泽联通的应用与发展进行讨论和分析。本文首先对菏泽联通开展IPTV业务的网络背景和业务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城域网现状以及从单播改为组播的原因;其次详细描述了中兴和华为IPTV系统组网和业务流程,并对两者在菏泽联通的部署进行了绘图说明;最后重点描述了菏泽联通IPTV业务开通方法、相关指标、故障案例及处理方法,着重讨论了这些因素对IPTV发展的利害,为避免IPTV开通过程出现问题提供经验,为菏泽联通下一步推动IPTV发展提供借鉴。
张焕慈[4](2016)在《某高校WLAN网络的工程建设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今,4G网络迅速发展,个人手持终端越来越普及而且终端性能逐渐强大,人们在生活中已经无法离开现有网络,互联网已经深入渗透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每个细节。无线局域的好坏程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传统的、低速率的数据传输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不想在空间和时间上受到传统有线通信的阻碍。在这个大前提下,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开始被重视,WLAN网络可以为现有网络分担数据压力,并且满足一些特殊场所的数据传输。在国内,三大主要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都对WLAN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极为注意,运营商也都努力且积极的在国内开展自己的WLAN覆盖。对将要建设的WLAN网络,正确并合理地规划建设WLAN AP;对己经建设完成的WLAN网络,依据客户的反馈进行优化,提高网络性能增加用户感知度,这两点是目前无线局域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使WLAN网络运行质量得到发展,使用户们得到更满意的服务,需要逐步对WLAN网络的日常运转情况进行监测和智能化的管理,然后对日常无线局域网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归纳总结以及必要的优化,改善人们对无线网络的感知度。本文首先研究了WLAN工作频段与频点规划,分析在多个频道同时工作的情况下,确保减小在工作频道之间的干扰;其次研究高校无线局域网的覆盖情况,根据场景的不同分别进行规划,对高校典型场景进行覆盖和容量的规划;再次对常用无线访问接入点进行分析,得出基于“瘦”AP与AC结合的架构可以很好的完成高校无线局域网的各项需求;最后研究移动公司在高校WLAN网络建设的覆盖方式,以某大学WLAN网络优化案例为实例,对WLAN的优化的具体细节进行了论述,通过对两处WLAN的测试,得出对WLAN的优化得到了预期的效果,改善了用户的感知度,减少了用户日常的投诉量。本文通过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找到能提高网络性能、能提高用户感知度的合理手段,并把这些措施在实际中应用,为今后无线局域网的组网规划、工程建设、后期维护和优化工作提供一些可以推广的经验和参考。
王义灿[5](2016)在《Portal双机热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接入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基本需求,网络的安全运营也逐渐成为网络提供商关注的重点。用户接入认证是网络运营和管理的基础,为此,网络供应商提供了多种接入服务对用户进行访问控制。其中,Portal认证因其无需安装客户端而被广泛应用。用户接入网的可靠性直接决定用户能否顺利接入网络,接入设备作为其中的关键节点,一旦发生单点故障将导致整个用户接入网络瘫痪。因此,必须确保接入设备正常工作以提高用户接入网的可靠性。本文在研究Portal认证技术和双机热备份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用于Portal认证的双机热备份方案。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传统热备份方案的不足后,提出了面向Portal业务的双机热备份方案。其核心是双机协同工作和用户备份,其中以VRRP协议与业务模块双重协商的方式可确保双机间工作关系的可靠,以加性增、乘性减算法为基础的备份报文速率控制机制能够保证用户备份的高效,具有双机切换迅速、备份效率高的特性。2、以提出的面向Portal业务的双机热备份方案为基础,在H3C的Comware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Portal双机热备原型系统。系统由双机协同工作、用户认证、用户备份、用户业务恢复等部分构成,以VRRP技术为基础结合Portal业务,实现了Portal认证的双机热备份。3、对实现的Portal双机热备份原型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验证了面向Portal业务的双机热备份方案的有效性。原型系统解决了Portal认证系统易出现的单点故障问题,保证了用户接入网的高可靠性。
孙剑磊[6](2016)在《宝钢公司电脑终端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司内部越来越多的员工通过个人电脑终端来进行办公,对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且百分之八十的安全事件发生在个人终端上,由此可见内网信息安全建设是迫在眉睫的。无论是购买硬件设备来建设信息安全还是传统终端维护和统计方法,都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高科技企业快速、便捷的信息安全要求和生产理念要求。本论文以宝钢公司电脑终端安全管理系统ecop为研究对象,在深入了解了宝钢股份的整体网络终端架构的基础上,对企业终端网络安全问题做了创新性和探索性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内容为:对用户接入终端进行准入控制,合法终端允许接入网络,非法终端则拒绝接入。对用户接入合法终端进行安全体检,检查合格终端允许接入网络,不合格则拒绝接入。对用户接入合法终端进行管理维护,根据不同的管理要求实现不同的管理策略。当终端的某些行为不符合要求,则进行警告,阻断。综上所述,宝钢股份公司不仅需要对边界进行防护,对内网终端也同样需要有效的保护,辅助内网终端和用户进行系统安全加固,行为管控,提高计算机安全性,进而提高公司内网终端环境的安全性,完善内网信息安全建设体系,为业务系统的有效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后盾。
于济阳[7](2014)在《吉林联通VPDN系统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Internet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许多大型企业使用IP技术来组建企业内部的VPN虚拟专网。其中VPDN(Virtual Private Dial Network)虚拟专有拨号网络技术有组网快、节省投资、可操作性强、使用便利等优点,各大企业都在以这种技术完成组网。2012年5月中国联通集团下发了《中国联通关VPDN业务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根据联通集团总公司对行业应用的需求,各地分公司要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建设一套VPDN系统,使用联通公司成熟的WCDMA网络。利用VPDN技术实现用户由企业专网向广域无线侧的延伸,为企业客户提供了一种端到端的企业VPDN接入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基于在吉林联通的实际工作,根据本地公司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一套VPDN行业应用平台的设计方案。使这个平台既能够满足本地业务部门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能安全稳定的运行给客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主要的过程是学习相关技术、完成业务部门的需求分析、设计平台架构、完成硬件采购、平台软件系统调测、业务的接入测试。最终成果是平台正式上线运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公司带来效益。同时对平台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应急预案,也对系统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的修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付金平[8](2014)在《基于EAPTLS的无线局域网接入控制技术的研究与改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以及无线局域网的普及ˋ无线网络的安全性问题变得日益严峻ˋ也越来越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对一个网络管理者来说ˋ如何尽最大可能地防止网络攻击者对网络进行攻击ˋ保护合法用户的个人隐私ˋ确保网络安全健康地运行显得格外的重要而在无线网络中ˋ无线接入成了整个系统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因此ˋ建立一个安全的无线准入控制系统ˋ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企业级别的基于EAPTLS的802.1x准入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ˋ针对该认证机制中存在的安全威胁ˋ提出了对协议以及认证机制的改进并且根据所制定的改进方案ˋ对客户端以及认证AP端进行了设计与实现ˋ并且搭建相应的认证环境ˋ实现了对用户的接入认证本文从基于EAPTLS认证框架入手ˋ详细分析了整个接入系统所用到的EAP协议以及RADIUS协议ˋ重点研究了整个认证阶段客户端与认证AP之间的信息交互针对信息交互过程中的一些数据帧是以明文方式进行传播的特点ˋ对数据帧采取了加密的方式ˋ以防止信息被攻击者窃听并且通过设置校验数据加大了数据帧前后校验的力度ˋ进一步增大了攻击者对系统的攻击难度ˋ有效地防止了DOS攻击以及中间人攻击基于上述对系统的研究ˋ本文不但设计实现了基于802.1xEAPTLS的准入控制系统ˋ并且实现了相应的网络攻击模块ˋ对接入系统的抗攻击性能进行了测试以及评价ˋ测试结果表明经过改进后系统的安全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周育文[9](2013)在《浅谈ADSL宽带维护技巧》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介绍了ADSL宽带接入技术及其标准,并对安装技术、故障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对ADSL掉线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多种处理办法。
刘旭[10](2013)在《基于Portal协议的安全认证接入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化与知识产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信息通过Internet进行传输。人与人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很多的信息的交流都是在网上进行,那么如何识别一个人或公司的身份的正确性,即身份认证就成为目前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主要研究和实现一种安全身份认证方式-------基于Portal协议的安全认证接入。该接入认证的实现是以Portal协议交互为基础的。其认证形式为直接认证的方式,该方式为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认证形式,它适用于客户端与网页这两种形式的认证。按照软件工程方法,本文首先对系统进行了基本功能和业务的需求分析,然后逐步对整个系统做出一个整体的架构并进行分析,最终通过用户终端、接入设备、RADIUS服务器、Portal服务器之间的交互联动,实现Portal的安全接入。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该认证系统在客户端和web这两种认证形式中都可实现正常认证;在大用户(100人)认证中,可实现正常认证,且性能表现良好。
二、拨号上网后无法下线的解决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拨号上网后无法下线的解决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混合云的高校宽带接入运营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校宽带接入运营管理系统的现状 |
1.2.2 高校宽带接入认证方式的现状 |
1.2.3 混合云架构的现状 |
1.3 研究目标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本人承担任务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
2.1 混合云架构 |
2.2 Apache Kafka |
2.3 Portal认证 |
2.4 ELK |
2.5 微服务架构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业务现状分析 |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平台整体用例图 |
3.2.2 宽带运营管理子系统用例说明 |
3.2.3 nethelp自理子系统用例说明 |
3.2.4 宽带接入子系统用例说明 |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概要设计 |
4.1 系统设计目标 |
4.2 系统架构 |
4.3 功能模块设计 |
4.3.1 宽带接入运营管理子系统 |
4.3.2 nethelp自理子系统 |
4.3.3 宽带接入子系统 |
4.4 数据库详细设计 |
4.5 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 |
5.1 用户服务 |
5.2 产品服务 |
5.3 支付服务 |
5.4 订单服务 |
5.5 消息激活服务 |
5.5.1 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数据同步实现原理 |
5.5.2 用户账期激活 |
5.6 接入服务 |
5.7 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环境 |
6.2 系统功能测试 |
6.2.1 宽带接入运营管理子系统 |
6.2.2 nethelp自理子系统 |
6.2.3 宽带接入子系统 |
6.3 系统性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后期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宁波轨道交通车载WiFi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of thesis |
1.绪论 |
1.1 论文的背景 |
1.2 国内外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车载WiFi系统概述 |
2.1 WiFi技术概述 |
2.2 4G技术概述 |
2.3 车载WiFi系统概述 |
2.4 本章小结 |
3.车载WiFi系统的设计 |
3.1 车载WiFi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1 车载WiFi系统总体需求 |
3.1.2 车载WiFi系统用户需求 |
3.1.3 车载WiFi系统管理需求 |
3.2 车载WiFi系统的系统硬件设计 |
3.3 车载WiFi系统的组网设计 |
3.4 车载WiFi系统的Portal认证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车载WiFi系统实现与测试 |
4.1 车载WiFi系统组网实现 |
4.2 车载WiFi系统的信号覆盖 |
4.3 车载WiFi系统管理功能实现 |
4.3.1 系统硬件管理 |
4.3.2 WiFi网络管理 |
4.3.3 Portal认证管理 |
4.3.4 基础信息管理 |
4.4 车载WiFi系统测试 |
4.4.1 测试目的、环境及工具 |
4.4.2 测试方法及内容 |
4.4.3 测试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5.结论 |
5.1 结论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3)IPTV业务在菏泽联通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术语和缩写列表 |
第1章 绪论 |
1.1 IPTV简介 |
1.2 单播与组播技术 |
1.3 菏泽网络概况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章 IPTV组网简介 |
2.1 中兴IPTV系统组网及业务流程 |
2.1.1 系统组网 |
2.1.2 业务流程 |
2.2 华为IPTV系统组网及业务流程 |
2.2.1 系统组网 |
2.2.2 业务流程 |
2.3 菏泽联通IPTV组网 |
第3章 联通IPTV业务开通方法 |
3.1 IPTV业务配置开通原则 |
3.2 资源规划及分配 |
3.2.1 组播组地址规划 |
3.2.2 VLAN资源规划 |
3.2.3 QoS标记 |
3.3 业务开通配置 |
3.3.1 业务开通配置图 |
3.3.2 业务开通配置说明 |
3.4 IPoE接入认证流程 |
3.4.1 IPoE接入认证 |
3.4.2 IPoE认证方式说明 |
3.4.3 IPoE续租流程 |
3.5 二层组播设计 |
3.5.1 业务场景 |
3.5.2 流量模型 |
3.6 业务开通工单流程 |
第4章 联通IPTV业务相关指标 |
4.1 IPTV发展分析 |
4.2 电子工单成功率分析 |
4.3 组播占比分析 |
4.4 零配置成功率分析 |
4.5 持续质差分析 |
第5章 故障案例及处理办法 |
5.1 机顶盒现场安装、检测及抓包 |
5.1.1 机顶盒安装 |
5.1.2 机顶盒检测 |
5.1.3 机顶盒抓包 |
5.2 IPTV常见故障和错误代码 |
5.2.1 机顶盒常见故障 |
5.2.2 机顶盒常见错误代码 |
5.3 IPTV故障案例 |
5.3.1 菏泽本地IPTV故障案例 |
5.3.2 其它地市IPTV故障案例 |
第6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某高校WLAN网络的工程建设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高校WLAN网络现状介绍 |
2.1 WLAN协议标准简介 |
2.2 WLAN调制技术介绍 |
2.3 WLAN基本结构介绍 |
2.4 国内高校WLAN相关介绍 |
2.4.1 国内高校WLAN综述 |
2.4.2 高校WLAN工作频段与频点规划 |
2.4.3 高校WLAN建设中AP的选用 |
第3章 某高校WLAN建设方案及问题优化 |
3.1 高校WLAN建设方案 |
3.1.1 高校WLAN覆盖场景 |
3.1.2 高校WLAN覆盖方式 |
3.1.3 高校WLAN覆盖的建设要求 |
3.1.4 高校WLAN覆盖的建设原则 |
3.1.5 高校WLAN建设预计效果 |
3.1.6 高校WLAN建设设计方案 |
3.2 高校WLAN常见问题 |
3.2.1 覆盖类问题 |
3.2.2 认证类问题 |
3.2.3 业务类问题 |
3.3 高校WLAN问题的处理与优化 |
3.3.1 覆盖类问题的处理与优化 |
3.3.2 认证类问题的处理与优化 |
3.3.3 业务类问题的处理与优化 |
第4章 某高校WLAN网络优化实例 |
4.1 高校WLAN网络优化综述 |
4.1.1 高校WLAN网络优化要求 |
4.1.2 高校WLAN网络优化预计效果 |
4.2 某高校WLAN网络现状 |
4.3 某高校东区宿舍WLAN优化实例 |
4.3.1 某高校东区宿舍问题 |
4.3.2 某高校东区宿舍优化方案 |
4.3.3 某高校东区宿舍优化后测试 |
4.3.4 某高校东区宿舍优化结果 |
4.4 某高校南区宿舍WLAN优化实例 |
4.4.1 某高校南区宿舍问题 |
4.4.2 某高校南区宿舍优化方案 |
4.4.3 某高校南区宿舍优化后测试 |
4.4.4 某高校南区宿舍优化结果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Portal双机热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接入认证技术 |
1.2.2 双机热备份技术 |
1.3 主要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PORTAL双机热备原型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
2.1 Portal认证技术的研究 |
2.1.1 Portal认证系统组成 |
2.1.2 Portal协议 |
2.1.3 Portal认证流程 |
2.2 热备份相关技术的研究 |
2.2.1 虚拟路由冗余协议 |
2.2.2 热备份技术基本原理 |
2.3 现有双机热备份方案的分析 |
2.3.1 现有热备份方案介绍 |
2.3.2 现有热备份方案的不足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ORTAL双机热备原型系统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
3.1 Portal双机热备原型系统需求分析 |
3.1.1 功能需求 |
3.1.2 性能需求 |
3.2 Portal双机热备份方案的设计 |
3.2.1 Portal双机热备份方案概述 |
3.2.2 双机组网设计 |
3.2.3 双机协同工作设计 |
3.2.4 用户认证设计 |
3.2.5 用户备份设计 |
3.2.6 备份速率控制机制 |
3.2.7 双机数据一致性保证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ORTAL双机热备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Portal双机热备原型系统总体框架 |
4.1.1 接口模块 |
4.1.2 用户模块 |
4.1.3 规则模块 |
4.1.4 报文模块 |
4.2 双机协同工作的设计与实现 |
4.2.1 接口状态机 |
4.2.2 双机通道 |
4.2.3 双机状态机 |
4.3 用户认证的设计与实现 |
4.3.1 Portal认证流程 |
4.3.2 认证状态机 |
4.3.3 用户状态机 |
4.4 用户备份的设计与实现 |
4.4.1 用户批量备份 |
4.4.2 用户实时备份 |
4.4.3 用户流量更新与备份 |
4.4.4 备份报文速率控制 |
4.5 用户业务恢复的设计与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PORTAL双机热备原型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测试方法与工具 |
5.2.1 测试方法 |
5.2.2 测试工具 |
5.3 系统功能测试 |
5.3.1 用户上下线测试 |
5.3.2 备机透传报文测试 |
5.3.3 用户批量备份测试 |
5.3.4 流量备份测试 |
5.3.5 主备切换测试 |
5.4 系统性能和可靠性测试 |
5.4.1 大量用户并发上线测试 |
5.4.2 最大在线用户数量测试 |
5.4.3 主备切换速率测试 |
5.4.4 系统稳定性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宝钢公司电脑终端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定义及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
1.2.1 终端安全管理系统的定义 |
1.2.2 国内外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
1.3 系统的特点 |
1.4 本文各章节安排 |
2 相关技术介绍 |
2.1 C++开发语言 |
2.2 Java开发语言 |
2.3 Linux Red Hat操作系统 |
2.4 PostgreSQL数据库 |
3 系统分析 |
3.1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3.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1.2 经济可行性分析 |
3.1.3 操作可行性分析 |
3.2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终端接入管理 |
3.2.2 终端运行监控 |
3.2.3 终端远程管理 |
3.2.4 IT资产管理 |
3.2.5 审计与报表 |
3.2.6 配置与维护 |
4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架构 |
4.2.1 系统总体架构 |
4.2.2 系统软件架构 |
5 系统详细设计 |
5.1 WEB展示模块设计 |
5.1.1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
5.1.2 接入控制模块设计 |
5.1.3 健康体检模块设计 |
5.1.4 运行维护模块设计 |
5.1.5 审计中心模块设计 |
5.2 接入管理后台设计 |
5.2.1 扫描代理泳道图 |
5.2.2 控制代理泳道图 |
5.3 客户端运行监控后台设计 |
5.4 数据库设计 |
5.4.1 接入管理数据库表设计 |
5.4.2 终端运行监控数据库表设计 |
6 系统实现与测试 |
6.1 系统功能实现 |
6.1.1 系统登陆功能 |
6.1.2 系统管理功能 |
6.1.3 接入控制功能 |
6.1.4 基线健康体检功能 |
6.1.5 运行维护功能 |
6.1.6 审计中心功能 |
6.2 软硬件配置说明 |
6.3 系统测试 |
6.3.1 系统启动登录测试 |
6.3.2 系统关闭测试 |
6.3.3 用户终端接入网络测试 |
6.3.4 系统功能模块测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吉林联通VPDN系统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VPDN 技术理论基础 |
2.1 VPDN 定义 |
2.2 VPDN 核心技术与协议 |
2.2.1 隧道技术协议 |
2.2.2 安全技术协议 |
2.3 VPDN 相关技术 |
2.3.1 APN 技术 |
2.3.2 MPLS VPN 技术 |
2.4 VPDN 业务接入流 |
2.4.1 VPDN 网络构成 |
2.4.2 VPDN 平台认证 |
2.4.3 移动 VPDN 接入流程 |
第3章 VPDN 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
3.1 吉林 VPDN 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
3.1.1 平台建设规模需求 |
3.1.2 VPDN 系统功能需求 |
3.1.3 VPDN 平台建设风险评估 |
3.2 VPDN 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
3.2.1 方案设计基本原则 |
3.2.2 网络架构设计 |
3.2.3 企业接入流程方案设计 |
3.2.4 平台业务功能设计 |
3.2.5 用户接入认证设计 |
3.3 VPDN 平台功能设计 |
3.3.1 平台系统功能设计 |
3.3.2 平台接口功能设计 |
3.4 设备配置选型设计 |
3.4.1 主要设备配置 |
3.4.2 设备配置选型原则 |
3.4.3 系统设备性能指标 |
第4章 VPDN 平台工程实施 |
4.1 平台设备配置 |
4.1.1 设备购置 |
4.1.2 系统处理能力 |
4.1.3 设备安装及布线说明 |
4.2 平台网络实现 |
4.2.1 VPDN 系统总体网络结构 |
4.2.2 平台网络接入样例 |
4.2.3 平台接入业务流程 |
4.3 平台系统调测 |
4.3.1 添加新企业准备 |
4.3.2 GRE 方式接入添加新企业测试 |
4.3.3 L2TP 方式接入添加新企业测试 |
4.4 平台故障处理及应急预案 |
4.4.1 平台故障监控 |
4.4.2 故障抢修流程 |
4.4.3 设备应急预案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系统的不足及未来规划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8)基于EAPTLS的无线局域网接入控制技术的研究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1.4 本文结构 |
第二章 无线准入控制相关技术分析 |
2.1 无线局域网及其安全性 |
2.1.1 无线局域网安全概述 |
2.1.2 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
2.1.3 一个 STA 连接到 AP 的过程 |
2.2 802.11 协议标准分析 |
2.2.1 IEEE802.11 协议体系结构和逻辑结构 |
2.2.2 802.11 系列协议标准 |
2.2.3 802.11 提供的九种服务 |
2.3 无线接入控制方法 |
2.3.1 基于介质访问控制接入控制 MAC 方法 |
2.3.2 基于服务标识 SSID 匹配接入控制方法 |
2.3.3 基于用户生物特征的访问控制技术 |
2.3.4 基于端口访问控制技术 |
2.4 无线等价保密协议(WEP) |
2.4.1 WEP 协议概述 |
2.4.2 WEP 协议的加密与解密 |
2.4.3 WEP 对无线数据完整性的保护 |
2.4.4 WEP 的安全缺陷 |
2.5 802.1X 体系架构的研究 |
2.5.1 802.1x 提出的背景及其体系架构 |
2.5.2 802.1x 过程认证分析 |
2.6 EAP 协议研究 |
2.6.1 EAP 可扩展认证协议 |
2.6.2 EAP 的认证类型 |
2.6.3 EAP 的数据帧格式 |
2.6.4 EAP 协议的主要特点 |
2.6.5 EAPOL 协议及其帧格式 |
2.7 AAA 服务器工作机制研究 |
2.7.1 RADIUS 协议特征 |
2.7.2 RADIUS 协议的帧结构 |
2.7.3 RADIUS 协议工作流程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线局域网安全接入控制方法关键技术研究 |
3.1 PKI 机制的研究 |
3.1.1 基于 PKI 的 CA 系统研究 |
3.1.2 数字签名技术 |
3.1.3 数字证书的格式 |
3.2 常见无线局域网攻击研究 |
3.2.1 拒绝服务攻击原理 |
3.2.2 802.1x 认证框架中拒绝服务攻击技术研究 |
3.2.3 中间人攻击原理 |
3.2.4 802.1x 认证框架中中间人攻击技术研究 |
3.3 系统中的加密算法研究 |
3.3.1 MD5 数据校验技术 |
3.3.2 RSA 算法及其对数据加解密原理 |
3.4 基于 EAP_TLS 接入认证系统体系架构及其缺陷研究 |
3.4.1 EAP_TLS 认证过程研究 |
3.4.2 EAP_TLS 认证过程中的缺陷 |
3.4.3 防止 DOS 攻击以及中间人攻击的改进方案的提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线网络准入控制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 |
4.1 无线网络准入控制系统方案概述 |
4.2 客户端模块设计 |
4.2.1 客户端状态机 |
4.2.2 客户端认证流程 |
4.2.3 客户端数据结构设计 |
4.3 无线认证系统设计 |
4.3.1 认证者状态机 |
4.3.2 认证者认证流程设计 |
4.4 后端认证系统的配置与实现 |
4.4.1 认证服务器系统的配置与实现 |
4.4.2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4.4.3 PKI 系统的实现 |
4.4.4 Web 服务的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无线网络准入控制系统测试与评价 |
5.1 测试环境 |
5.2 系统测试方案 |
5.3 系统分析与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浅谈ADSL宽带维护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一、ADSL宽带安装三步曲 |
(一) 如何正确安装分离器 |
1. 安装宽带前在线路上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
2. 分离器的安装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
(二) 如何安装ADSL宽带猫 |
1. 每款猫的指示灯大同小异, 我们以华为M T880的猫为例, 讲讲猫面板各个指示灯的含义 |
2. 宽带猫使用须知 |
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
(一) ADSL掉线处理方法 |
(二) 接地线质量问题 |
(三) 线路有强干扰源 |
(四) 网卡质量不稳定 |
(五) 用户线路距离远 |
(六) 能上网, 但电话掉线 |
(七) 上网、通话不兼顾 |
(八) 能通话, 但上网掉线 |
(九) 错误串电话分机 |
三、“无线猫”常见故障 |
(一) 所有指示灯都不亮 |
(二) 不能连接到Internet |
(三) 为什么无线网卡无法搭载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无线路由终端使用 |
(四) 用了4端口带路由和无线的终端设备经常断线 |
(五) 用户设置路由后在一个固定时间都会断线 |
(六) 用户换房间后不能上网 |
(七) 三台电脑上网, 其中有一台电脑不能上网 |
(八) 用户使用了无线上网, 忽然自动断线, 显示无线网络未连接 (红色叉号) |
(九) 用户无线上网, 连接到指定SSID后不能上网, 网页什么都打不开 |
(十) 用户新买了一台电脑, 新电脑无法上网, 原来的电脑正常 |
(10)基于Portal协议的安全认证接入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认证技术的背景与概述 |
1.2 认证机制与协议简介 |
1.2.1 常用的认证机制 |
1.2.2 使用认证机制的认证协议 |
1.3 接入认证技术 |
1.3.1 IEEE 802.1X接入认证技术 |
1.3.2 Portal接入认证技术 |
1.3.3 MAC接入认证技术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基础知识概述 |
2.1 PORTAL简介 |
2.1.1 Portal概述 |
2.1.2 Portal的系统组成 |
2.1.3 Portal直接认证方式(CHAP)的基本流程 |
2.2 PORTAL协议 |
2.2.1 Portal协议的框架 |
2.2.2 Portal协议的报文 |
2.3 RADIUS协议 |
2.3.1 RADIUS协议关键特性 |
2.3.2 RADIUS协议报文交互实现过程 |
2.4 IMC平台介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ORTAL认证系统需求分析与流程设计 |
3.1 系统实体和需求分析 |
3.1.1 组网基本实体的介绍 |
3.1.2 基本功能需求 |
3.2 业务功能需求介绍 |
3.2.1 BAS接收报文的处理 |
3.2.2 BAS发送报文的处理 |
3.2.3 未授权HTTP请求重定向至认证页面 |
3.2.4 规则下发 |
3.2.5 用户在线探测 |
3.2.6 服务器探测和逃生功能 |
3.2.7 用户信息同步 |
3.3 直接认证的组网与流程 |
3.3.1 直接认证组网 |
3.3.2 直接认证正常上线流程 |
3.3.3 用户主动下线流程 |
3.3.4 强制下线流程 |
3.3.5 认证失败或者拒绝流程 |
3.4 PORTAL认证系统环境与模块的划分 |
3.4.1 硬件环境介绍 |
3.4.2 软件环境与模块划分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ORTAL认证系统功能实现 |
4.1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4.2 命令行处理的介绍 |
4.3 LIB进程的介绍 |
4.4 用户态守护进程介绍与实现 |
4.4.1 用户状态机 |
4.4.2 接口状态机 |
4.4.3 直接认证正常上线实现流程 |
4.4.4 BAS中Portal用户主动下线的实现流程 |
4.4.5 BAS中强制用户下线的实现流程 |
4.4.6 服务器探测与逃生流程 |
4.4.7 规则适配与下发流程 |
4.4.8 数据组织结构 |
4.5 内核态线程的介绍与实现 |
4.5.1 内核规则模块 |
4.5.2 报文过滤与转发模块 |
4.5.3 TCP仿冒及重定向模块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PORTAL认证系统测试 |
5.1 直接认证方式中用户接入PORTAL认证实现流程(客户端) |
5.2 直接认证中相关报文的介绍 |
5.3 相关需求测试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拨号上网后无法下线的解决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混合云的高校宽带接入运营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李柯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2]宁波轨道交通车载WiFi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婧. 宁波大学, 2019(06)
- [3]IPTV业务在菏泽联通的应用与研究[D]. 杜君陶. 山东大学, 2017(09)
- [4]某高校WLAN网络的工程建设与优化[D]. 张焕慈. 吉林大学, 2016(09)
- [5]Portal双机热备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义灿. 东南大学, 2016(02)
- [6]宝钢公司电脑终端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孙剑磊.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3)
- [7]吉林联通VPDN系统组建与应用研究[D]. 于济阳. 吉林大学, 2014(09)
- [8]基于EAPTLS的无线局域网接入控制技术的研究与改进[D]. 付金平. 长安大学, 2014(02)
- [9]浅谈ADSL宽带维护技巧[J]. 周育文. 科技风, 2013(12)
- [10]基于Portal协议的安全认证接入的设计与实现[D]. 刘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