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通的性格 浓厚的底蕴──评晓苏《苦笑记》(论文文献综述)
姜松[1](2019)在《晓苏“油菜坡”系列小说综论》文中研究表明湖北作家晓苏以乡村为题材的“油菜坡”系列小说极具个人特色,在评论家和读者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然而,总体而言,学界对晓苏“油菜坡”系列小说的研究仍停留在具体的文本解读和创作特征的概述,缺乏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本论文从主题、情节、结构、语言四个维度出发,对晓苏已有的“油菜坡”系列小说进行全面考察,从而试图展示其整体面貌和揭示其创作特色和创作价值。本论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苦难与趣味:主题的个性化处理”。农民的苦难是“油菜坡”系列小说的核心主题。晓苏的处理主要体现在以喜剧性的故事讲述苦难并从苦难中挖掘出生命的趣味。本章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从物质层面揭示物质的匮乏给油菜坡农民带来的生活煎熬;第二部分从精神层面探讨油菜坡农民精神的压抑与荒漠化;第三部分则是论述油菜坡农民以一种非常态的方式在苦难之中寻求生命的乐趣。第二章“突转、悬念与反复:情节的奇俏设计”。本章的第一部分论述情节的突转不仅是突出人物无常命运的一种手段,还是作者发现人性的一个窗口;第二部分则是探讨如何在情节上设置悬念以使读者在文本的游戏中触摸人性;第三部分分析情节的反复既可以透视乡村人事,也可以观照乡村农民的生命悲剧。第三章“反讽、隐喻和复合:结构的多维构建”。本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反讽结构的文本框架和艺术功能;第二部分探讨在象征性叙事和寓言化叙事的运作机制下,隐喻结构为小说营造了诗意审美空间和现代反思空间;第三部分论述以现在和过去的共时态和立体交叉式的网络体为形态的复合结构极大地扩充了小说的表现空间。第四章“幽默、含混与明快:语言的多重表达”。本章的第一部分揭示幽默的语言主要体现在人物感官的夸张化描述和人物语言的调侃意味上;第二部分则是暗喻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变得含混,含混的语言既能产生美感,也能体现作者的智慧;第三部分论述口语化形式和“讲故事”体的语调使得小说的语言呈现明快的特征。本文从上述四个层面,综合论述了晓苏"油菜坡"系列小说对故乡书写、乡土叙事的开拓意义以及对当代中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创新价值。
许静[2](2018)在《晓苏的故事美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晓苏是一个爱讲故事的人,在中国文学普遍丧失或者衰弱了讲故事的能力的时候,他把讲故事的才能体现出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解读晓苏的故事美学:一、晓苏小说中的故事意味,晓苏将故事和小说完美结合。他笔下的故事是能成为小说的故事;他写的小说,又是有故事的小说。晓苏的故事永远是晓苏的故事,是被晓苏叙述出来的故事。他带领读者回归讲故事的传统,但并非简单的故事回归。而是在传统的、原生态的故事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赋予事件展开的因果关系,大胆创新,使简单的故事拥有着戏剧化的结尾,在故事的回归中寻找“震惊”。因而才成为晓苏特有的、风味独特的小说。二、晓苏小说中的喜剧意味。晓苏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他的故事包含了一个以欲望叙事为主体的现代都市文学,和一个以自然叙事的为主的传统的乡村文学的结合。欲望书写是现代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权利、金钱、人性、两性的欲望等,晓苏机智地将这些欲望书写放在两个传统印象中相对纯粹的、禁欲的环境里。一个是封闭的落后的乡村--油菜坡,另一个是传说中的象牙塔--大学校园,并以悖论叙述和荒诞审美演绎故事的喜剧意味。晓苏巧用隐喻,揭示底层的苦闷和人性的彰显,讽刺城市文明中信仰的缺失和道德的堕落。故事也因此更具有深度和现实意义。三、晓苏小说中的民间趣味。他将民间故事与大众文化相结合。他的故事体小说属于大众文化叙事中的民间文化。他把叙事大众化,把故事民间化,充分挖掘民间文化的深刻内涵,将地域文化和民间风情融入故事之中,从多样化的叙事角度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展现民间趣味。用大众化的方式来叙述民间故事。不论是叙事的语言、讲故事的方法角度,还是穿插于故事中的民间风俗、风情,都饶有趣味。发扬了民间文化和大众文化在表象上的共有特点---通俗性。民间文化的通俗性与大众文化的现代感在晓苏故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向读者传达了一种民间文化中所崇尚的传统美德和大众文化中特有的反抗精神,形成一种非主流的、非意识形态的、非功利化的价值观。这也符合晓苏一直所追寻的写有“意思”的小说的初衷。
陈金枝[3](2014)在《“有意思”的小说 ——晓苏小说喜剧性研究》文中提出晓苏以一个通俗作家的视野,打造出了“油菜坡”和“大学城”这两个文学视域,并使之呈现出别样的幽默文学风貌。大量诙谐幽默和富有趣味性的描写,是晓苏“有意思”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它们让晓苏的小说充满了无穷魅力。在对晓苏小说的研究中,喜剧性还是一个较少被人关注的论题。虽然间或地在一些论文中对晓苏的趣味性描写有所提及,但大都还只是侧重展现晓苏某一部作品中的某一喜剧性因素或某一篇作品喜剧性成分,总体来看仍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加强晓苏作品的喜剧性研究是尤为必要的。本文以晓苏小说的喜剧性研究为主要论题,对其小说中的趣味描写和喜剧描写进行了细致而详备的分析,并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来全面呈现和概括晓苏“有意思”小说的喜剧艺术和审美功能。
金立群[4](2002)在《普通的性格 浓厚的底蕴──评晓苏《苦笑记》》文中提出
二、普通的性格 浓厚的底蕴──评晓苏《苦笑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通的性格 浓厚的底蕴──评晓苏《苦笑记》(论文提纲范文)
(1)晓苏“油菜坡”系列小说综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苦难与趣味:主题的个性化处理 |
第一节 物质的匮乏与人生的煎熬 |
(一)幸福生活与沉痛代价 |
(二)“去”还是“留”的两难境地 |
第二节 性的压抑与精神的荒漠化 |
(一)光棍和留守妇女的性渴求 |
(二)底层农民的精神裂变 |
第三节 “变态”的突破与生命的趣味 |
(一)“我们的隐私”:隐秘的人性谅解 |
(二)“拯救者”:油菜坡的“黄娘”形象 |
第二章 突转、悬念和反复:情节的奇俏设计 |
第一节 突转:撬动命运和人性的瞬间 |
(一)命运轨迹的逆转 |
(二)人性裂口的撕开 |
第二节 悬念:在“设套——解套”的游戏中开启人性空间 |
(一)文本游戏的乐趣 |
(二)人性空间的开启 |
第三节 反复:循环中的人事透视和生命悲剧 |
(一)乡村人事的散点透视 |
(二)折腾消耗的生命悲剧 |
第三章 反讽、隐喻与复合:结构的多维构建 |
第一节 反讽结构的框架和艺术功能 |
(一)表象与事实的龃龉 |
(二)动机与结果的错位 |
第二节 隐喻结构的运作机制和意蕴空间 |
(一)象征性叙事和寓言化叙事 |
(二)诗意审美空间和现代反思空间 |
第三节 复合结构的多种形态与多义呈现 |
(一)现在和过去的共时态 |
(二)立体交叉式的网络体 |
第四章 幽默、含混与明快:语言的多重表达 |
第一节 幽默的语言 |
(一)人物感官的夸张化描述 |
(二)人物语言的调侃意味 |
第二节 含混的语言 |
(一)“似是而非”的美感 |
(二)“言此意彼”的智慧 |
第三节 明快的语言 |
(一)口语化形式 |
(二)“讲故事体”语调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晓苏的故事美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故事与小说 |
二、研究概况及本文计划 |
第一章 晓苏小说的故事意味 |
第一节 晓苏的故事体小说 |
一、晓苏的故事与小说 |
二、晓苏小说的可读性 |
第二节 故事的回归与创新 |
一、回归民族讲故事的传统 |
二、在不可逆转中寻找震惊 |
第二章 晓苏小说的喜剧意味 |
第一节 晓苏故事的喜剧形态 |
一、晓苏式的悖论叙述 |
二、晓苏式的荒诞审美 |
第二节 晓苏小说中的隐喻意义 |
一、生理隐喻:底层的苦闷和人性的彰显 |
二、文化隐喻:信仰的缺失和道德的堕落 |
第三章 晓苏小说的民间趣味 |
第一节 民间文学事的叙事承与变 |
一、叙事语言的口语化 |
二、叙事角度的多样化 |
第二节 晓苏故事的文化内涵 |
一、晓苏故事中的地域文化 |
二、晓苏故事中的民间风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有意思”的小说 ——晓苏小说喜剧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寓“庄”于“谐”:晓苏小说的创作主题 |
1.1 “笑中审丑”——对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批判 |
1.1.1 “欲望”窥探下的精神裂变 |
1.1.2 人格操守的贩卖和沦陷 |
1.2 “笑中含泪”——对油菜坡的农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1.2.1 “哀其不幸”:苦中寻乐、把苦难化解为笑剧 |
1.2.2 “怒其不争”:劣根性犹存 |
第二章 “谐趣”横生:晓苏小说的喜剧艺术 |
2.1 “引人发笑”、“有意思”:晓苏小说的创作特征 |
2.1.1 “引人发笑”——晓苏的小说功能定位 |
2.1.2 “有意思”——“趣味”与“笑”的综合体 |
2.2 “民间性幽默”、“黑色幽默”:晓苏小说的表现形态 |
2.2.1 “荤段子”——对正统话语的撕裂 |
2.2.2 黑色幽默——无处不在的魔手 |
2.3 幽默的智慧:晓苏小说的文本隐喻 |
2.4 异彩缤纷:晓苏小说的表现手法 |
2.4.1 倒错 |
2.4.2 恶作剧 |
2.4.3 误会、巧合 |
2.4.4 夸饰 |
2.4.5 荒诞、反讽 |
第三章 晓苏“有意思”小说的审美功能及艺术缺陷 |
3.1 “有意思”小说的审美功能解读 |
3.1.1 “有意思”小说娱乐和消遣的功能 |
3.1.2 “有意思”小说的商业功能和消费功能 |
3.1.3 “有意思”小说对传统文学的解构功能 |
3.1.4 “有意思”小说的社会批判功能 |
3.2 晓苏小说存在的艺术缺陷 |
3.2.1 过于依赖生活原型和过分偏重于“讲故事” |
3.2.2 晓苏小说的模式化和雷同化 |
3.2.3 存在陷入流俗的危险 |
3.2.4 深度和力度的缺乏 |
结语 喜而不喜——隐匿在话语狂欢背后的民族性阵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索引 |
四、普通的性格 浓厚的底蕴──评晓苏《苦笑记》(论文参考文献)
- [1]晓苏“油菜坡”系列小说综论[D]. 姜松.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2]晓苏的故事美学[D]. 许静. 华中师范大学, 2018(12)
- [3]“有意思”的小说 ——晓苏小说喜剧性研究[D]. 陈金枝. 华中科技大学, 2014(12)
- [4]普通的性格 浓厚的底蕴──评晓苏《苦笑记》[J]. 金立群. 小说评论,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