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家庄市农村职业学校专业结构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乔松慧[1](2021)在《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研究》文中认为水是生命之源,自2015年我国正式迈入农村饮水安全阶段以来,农民的满足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由于显着的城乡差距,虽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的情况尚不清晰。本文通过文献收集整理、理论与实际结合、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方式,收集了我国关于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方面的相关论文、学术报告、统计数据、各地统计年鉴及相关文件,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了不同阶段全国范围内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的污染程度、水质时空特点以及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并对农村地区水质改善提出建议。研究内容和得出结论包括:(1)以公开发表的水质数据为依据,总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浑浊度和氟化物为调研对象,对影响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典型污染指标分析,自2005年至2018年间,总大肠菌群数超标率在东部典型农村地区由33.8%降到21.3%,中部地区由40.3%下降到22.3%,西部地区由54.4%下降到22.4%,东北地区由36.7%下降到23.7%;细菌总数的超标率在东部典型农村地区超标率由31.2%降到16.4%,中部地区由37.2%下降到17.7%,西部地区由39.2%下降到18.9%,东北地区由31.7%下降到19.6%。东部地区浑浊度的超标率由14.6%下降到9.3%,中部地区由19.7%下降到14.9%,西部地区由23.1%下降到16.7%,东北地区由18.3%下降到16.9%。大部分地区氟化物超标率在10%以下。(2)全国范围内农村饮用水水质时空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从时间的角度,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随时间合格率逐年提高,整体合格率由40%提升到65%,我国东部地区水质合格率由2005至2008年的48.1%提高到了2015至2018年的61.1%,中部地区由40.1%提高到57.5%,西部地区由44.4%提高到59.2%。东北地区水质合格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水质合格率由2005-2008年的68.1%降低到2015-2018年的60.1%。从空间的角度,东部地区水质合格率较高,东北地区水质出现一定波动,此外同一水质指标在不同典型农村地区存在差异,以总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浑浊度、氟、铁、锰、硝酸盐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四个地区的典型农村进行对比分析,全国范围内总大肠菌群数超标率的平均水平在38%,东部以及中部地区的典型省份超标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水质指标的超标率也呈现一定地域特点。(3)结合我国农村饮用水典型水质指标污染现状和农村饮用水水质时空特点,表明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逐年提高,饮水不安全人口数减少。但就目前了解到的公开数据来看,存在部分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数据报道偏少;水质合格率整体还有待提高,到2018年,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平均水平为65%。可以通过饮用水在水源地保护、输配水管网基础设施铺设、消毒问题的落实、居民用水习惯以及用水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与质量提升等方面对农村饮用水水质进行改善。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各方联动、鼓励农村地区饮水工程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等方式来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
刘琳[2](2021)在《石家庄市公立特教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社会对教育质量、人权平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可以帮助残疾人接受优质的教育,提高生活适应能力,以更好地融入社会。而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则是重中之重。公立学校是教师人数最多,学生最集中接受教育的地方,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一个地区教师整体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地方,因此,公立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本研究首先对石家庄市12所公立特教学校239名教师做问卷调查,其次对特殊教育一线教师、学校管理者和高校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访谈,综合分析目前石家庄市公立特教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探讨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再次通过横向比较的视角借鉴国外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最后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对策。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人本主义理论、教育公平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终身教育理论。在对石家庄市公立特教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时,从个人基本情况、专业化发展水平、教育培训以及教研等方面展开,通过问卷数据和访谈结果,发现特教教师存在培养体系不完善,职业准入门槛低,职后培训形式单一,缺乏积极的专业情感等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归因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不够,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专业基础薄弱,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工作自身特殊性等。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教师、高校四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坚持,一是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职业准入门槛,完善师资培养体系;二是学校完善内部激励机制,重视校本科研活动,建立完善职后培训;三是教师唤醒主体意识、重视身心健康水平;四是高校优化课程设置,拓宽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李晓丽[3](2021)在《石家庄市普惠性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幼儿时期的教育影响着人一生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如今学前教育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水平决定了学前教育的质量,因此了解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并帮助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是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包括被试的人口学信息、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调查对象为石家庄市主城区内八所幼儿园中150位一线教师,回收有效问卷144份,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以了解石家庄市普惠性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现状。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有:不具备正确的发展理念;自我认识不全;幼儿园教师年龄偏低,学历背景有待提升;时间不够;学习交流的空间受限;培训方式和内容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工资水平低;社会保障不到;理论知识不足;职业倦怠导致缺乏自我管理。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组织变革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阶段中提出相应建议: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营造相互学习的氛围;完善内部评价机制,帮助教师认识自我;完善五年一体教育体系,提高准教师的专业能力;调整培训安排,解放教师时间;建立成长共同体,打破空间的局限;形成政府主导、高校参与的培训体系,满足教师发展需求;提高教师工资水平,满足对教学设施的需求;国家政策保障教师社会福利,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充实理论知识,提升教学效能感;完善监督机制,帮助教师形成自我管理;为专业能力优秀的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
刘梦月[4](2021)在《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以石家庄市部分小学为例》文中提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缺一不可。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间教室,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奠基和先导作用。随着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教育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提升家长素质的重要性。因此,这就需要相关专业人员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阵地,小学作为整个教育大厦基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基础作用,应该凭借其特有优势肩负起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使命。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从常态教学下和疫情期间两个角度对石家庄市三个区四所小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实施现状进行调查。从学校自身、教师以及家长三者的角度对当前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在重视程度、指导内容、指导形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分析常态教学下和疫情期间的家庭教育指导有何异同。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发现当前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学校的开展、教师的执行、家长的参与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已掌握的家庭教育指导的相关知识进行归因发现,学校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家长不愿正视自己的不足、家长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反馈不及时、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等因素都会对小学的家庭教育指导产生影响。现阶段是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并迈向新阶段的时期,同时素质教育的观念也不断深入人心。因此,应该在现有的基础条件之上,借鉴国内外家庭教育指导的成功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从发挥小学的管理效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效能、增强家长的辅助效能三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与对策。希望通过各方主体共同发挥优势作用,共同促进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指导的发展。为今后各小学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增进家校共育的合力,争取为每一名小学生创设一个优质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发展。
贾如晔[5](2021)在《石家庄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提升国民素质,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自21世纪初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以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石家庄市所有县(市、区)均已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近年来,石家庄市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学区管理制改革、名校集团化办学、“全面改薄”项目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扩充优质资源规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着成效。选取该地区为研究对象,在河北省具有代表性,有利于推进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本研究立足石家庄市实际,在对已有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采用比较研究法,对石家庄市近五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经费等方面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并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指出现阶段仍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城乡办学条件差距较大;二是师资队伍建设尚有欠缺;三是各县(市、区)教育经费投入差距较大;四是学校内涵发展薄弱;五是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显着差异。通过研究分析,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府制定的政策的非均衡导向、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影响、教育品质建设意识不足。在对问题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其他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先进经验,对比分析石家庄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差距,并从四个方面提出推动石家庄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对策,即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师资合理配置;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提升均衡发展实效;提升中小学办学质量,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胡珈宁[6](2021)在《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教育发展的好,培养出来的人才多,国家才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教育脱贫的同时,农村小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不能忽视。当前,我国农村的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农村小学教育与城镇相比始终存在差距,若不及时采取措施,那么农村小学将会越来越弱,城镇小学将会越来越强,城乡教育的差距也会进一步拉大,教育脱贫、乡村振兴更将无从谈起。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村小学开展的调查,站在农村发展的角度,运用多种科学理论和研究法对藁城区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中寻找符合当地实情的解决策略,为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村小学教育更好更快发展助力。本文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以及走访调查的研究方法对藁城区农村小学进行研究,分析藁城区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从藁城区的基本概况、学校现状、学生现状以及教师现状来论述,得出藁城区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教育设施配置不完善、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老龄化现象突出、教师社会地位有待提升、教师薪资水平及福利待遇有待提高以及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对导致藁城区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根源,从农村发展的视角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围绕藁城区的地区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藁城区小学教育中这一系列的问题,寻求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促进藁城区农村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为缩小石家庄市城乡教育的差距、提高农村教学质量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与推进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李晓慧[7](2021)在《河北省农村“煤改气”居民满意度研究 ——基于石家庄市的调查》文中指出河北省在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同时,空气质量问题不断加重,这对当地人民健康和城市形象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影响。随着近几年河北省农村“煤改气”等清洁用能政策的推行实施,河北省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的同时,也大刀阔斧的改变了居民们的传统用能方式。“煤改气”政策在全省农村地区的推行,农村覆盖天然气的通气面积比较大、受益人群也比较广泛。但从实施和运行的过程中,随着“煤改气”政策在农村市场的不断深耕,也暴露出了很多的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也影响人们在通气使用后的体验,感知满意程度大大下降,不利于农村“煤改气”政策的后续发展。本文以通气使用的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从居民的角度出发,探究使用群体对农村“煤改气”政策的满意度以及存在哪些主要影响居民满意度的方面,从而为后续推行实施的农村“煤改气”政策的设计与完善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通过对国内外研究农村“煤改气”政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从居民满意度的研究视角出发,对“煤改气”政策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文章梳理了“煤改气”、居民满意度的概念;分析了现有的相关政策以及政策的实施发展现状。在经典的顾客满意度模型上,进行了变量的选取,构建了农村“煤改气”居民满意度模型。通过实证分析之后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居民满意程度处于尚未达到满意的状态;二是从样本基本信息的方差分析中来看,家庭收入、常住人口数量、学历、职业对提升居民满意的影响作用显着;三是通过实证结果发现,取暖效果、用气成本、补贴额度等因素对提升居民满意的影响作用比较大。“煤改气”政策给农村居民的生活增加了便利,不仅解决了居民在一日三餐烹饪上的问题,更为他们在取暖季提供新的清洁取暖的方式,从整体上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产生了许多不可避免的新问题。本文根据上述影响显着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能够提高居民满意度、提升使用幸福感的对策建议,即政府应当做好公共基础工作、落实补贴与关注居民用气成本、提高居民自身素养、重视落实主体的政策差异化。
马亚楠[8](2021)在《石家庄市“村改居”居民社区认同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出现越来越多“城中村”,使得“村改居”建设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村民由平房换为楼房、村庄换为社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村地缘共同体的基本形式。居民间交流减少,邻里间变得更加陌生,加上社区改建过程中会出现诸如强拆、集体资产处置不当等问题从而造成居民对新建社区的认同降低。因而,对“村改居”社区居民认同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深层次挖掘居民需求,使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能尽快适应城市生活,改变社区居民间的冷漠的情感状态,增强居民对社区认同,加强主人翁精神,培育社区共同体建设。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于“村改居”社区、社区认同、社区共同体基本概念进行相关释义,根据社会认同、社会网络以及需求层次理论,将居民社区认同的影响因素分为居民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其次,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走访相关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再次,运用SPSS26.0对调研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性与回归性分析结果表明:居民个体因素中生理、安全、社交等因素与“村改居”居民社区认同有着正相关关系;社会因素中政府土地征用政策和社区服务水平等因素与“村改居”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有着正相关关系。最后,基于调研结果及社区共同体理念,针对石家庄市“村改居”社区的特点,提出社区居民认同的提升对策,包括政府强化对集体资产的运营管理,完善现行拆迁政策,加大各种政策资源的投入,建立良好沟通和利益表达渠道,建构合理执行机构以及政策执行透明化和信息的公开化,完善社保等;社区方面转变社区治理模式,加强本社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推动社区居委会调节机制,建立社区就业咨询服务平台;居民积极融入社区,建构社区邻里认同,以强化自身适应力,培养对社区的融入意识,参与政府安排的培训活动。
赵子夜[9](2021)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的改造研究(1949-1956)》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民族历来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积淀出无数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但在数千年的封建思想浸染下,传统的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文艺作品在其内容上均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暴力、愚昧、迷信、色情等诸多封建落后因素。这些封建落后的思想异质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中国及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完全疏离的,必然要受到整饬与改造,使其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轨道,重塑民族国家理想,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随着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新的文艺机构团体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传统文艺改造运动逐渐拉开帷幕。期间,中国共产党相继从“改制”“改人”“改剧”三个方面,分别对传统文艺的体制、艺人、内容进行由内而外,自上而下的彻底改造。虽然在改造过程中也产生一定的问题,但总的来说,通过传统文艺的改造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了传统文艺的发展繁荣,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同时也进一步明晰了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理清了文艺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坚定了“双百”方针的正确引导。论文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在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文艺思想的基础上,运用党史学、艺术学、文学等知识,通过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交叉研究法等方法,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传统文艺的背景、步骤、措施、作用、问题等进行综合研究,以总结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文艺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探索中国共产党文艺工作的历史规律,为当下文艺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借鉴。具体来看,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国内外学者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及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同时对论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特定名词进行具体阐释。第二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背景。该部分首先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理论、列宁的文艺理论和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文艺理论三方面分别进行归纳分析,剖析中国共产党改造传统文艺的理论基础;随后对苏区时期和延安时期文艺改造的历史实践进行总结回溯,总结中国共产党改造传统文艺的实践经验;最后则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改造的现实缘由进行系统分析,包括推进文艺现代转型、整饬伦理道德观念、重塑民族国家理想、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等等。第三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准备。该部分主要对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为破旧立新,全面改造传统文艺所进行的铺垫工作进行系统地梳理与解构,包括对旧文艺机构的接管与改造、对传统文艺理论的改造与利用、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文艺改造机构和团体的建立。第四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方针政策的出台及贯彻。该部分为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对这一时期决定传统文艺改造方针政策的第一届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五五指示”及文艺整风运动这三个重要节点进行梳理分析,从宏观上描绘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的改造路线。随后从“改制”“改人”“改剧”三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文艺改造的具体措施进行系统阐释解构,如从改革文艺管理体制、改革团体组织体制、改革团体管理体制三个层面对传统文艺体制进行彻底的变革;从思想改造、技能改造、形象改造三个层面实现传统艺人到文艺工作者的蜕变;最后从查禁反动有害的旧文艺、整理改造传统文艺和创作社会主义新文艺三个方面实现对传统文艺内容的改造与利用。第五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的继续推进。该部分承接第四章,主要对“双百”方针提出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的嬗变进行解构研究。其中,首先介绍“双百”方针的形成、出台,客观评价“双百”方针对传统文艺改造的影响。之后从传统文学、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音乐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双百”方针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的继续推进。第六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成果及经验。该部分首先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所取得的成果,并对传统文艺改造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借此进一步明确今后文艺的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文艺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文艺的导向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文艺的繁荣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第七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问题及反思。该部分对传统文艺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文艺改造中的教训进行深度反思,为当下及今后中国共产党文艺发展的路线政策提供借鉴参考。
唐倩[10](2021)在《大学生“代经济”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石家庄市省属高校》文中指出“代经济”的兴起,得益于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意味着人们开始重视休闲时间的质量。“代经济”的出现预示着经济的个性化趋势,但对于这种趋势,我们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代经济”可以促进消费升级,提高社会运行效率,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为充实高效。同时,“代经济”的发展会催生人们偷懒的意识,甚至批量制造懒人。“代经济”在高校内发展迅速,服务种类也越来越多,受到学生们的青睐,但与此同时,一些处于灰色监管地带的代服务随之出现,这些“黑灰代经济”影响着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本文对高校大学生“代经济”现状进行研究,找出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以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北省石家庄市省属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首先,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基于置信度和支持度,挖掘出高校内不同“代经济”行为之间隐藏的相互依存性和关联性,并给出“代经济”间关联性强弱程度。其次,为了解“代经济”消费角度和盈利角度的群体差异,计算信息熵对指标进行赋权,基于权重对“代经济”群体综合评分,其中“代经济”消费者群体中城镇独生男综合评分最高,农村非独生女参与率最低,“代经济”盈利者群体中农村非独生女的综合评分最高,城镇独生女参与率最低。进一步运用决策树模型对高校“代经济”人群细分,并对细分人群进行分析,整体来看高校大学生“代经济”以消费为主。基于梯度提升回归,对“代经济”消费意愿进行预测,并构建“代经济”消费意愿结构方程模型,从时间因素、生活费因素、环境因素和服务因素的角度对“代经济”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中生活费因素和服务因素对“代经济”消费意愿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时间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代经济”消费意愿有显着的负向影响。最后,为了解高校大学生对“代经济”的看法和建议,利用语义网络图和词云图对收集的看法和建议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二、石家庄市农村职业学校专业结构的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家庄市农村职业学校专业结构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农村饮用水水质方面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农村饮用水水质方面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2 调研资料与分析方法 |
2.1 数据调研概述 |
2.2 分析方法 |
3 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典型水质指标调研分析 |
3.1 农村饮用水中微生物学指标的调研分析 |
3.1.1 微生物学指标数据调研及超标情况分析 |
3.1.2 微生物指标超标的原因分析 |
3.1.3 典型农村地区微生物指标的污染现状 |
3.2 农村饮用水中浑浊度指标的调研分析 |
3.3 农村饮用水中氟化物指标的调研分析 |
3.3.1 氟化物指标的数据调研及超标情况分析 |
3.3.2 氟化物超标的原因分析 |
3.3.3 典型农村地区氟化物指标的污染现状 |
3.4 本章小结 |
4 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时空特点分析 |
4.1 农村饮用水水质随时间变化特性 |
4.2 农村饮用水水质随空间变化特性 |
4.2.1 各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的空间分布特性 |
4.2.2 不同地区典型水质指标超标率变化特性 |
4.3 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时空变化特点 |
4.4 本章小结 |
5 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及改善建议 |
5.1 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工作发展现状 |
5.2 我国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 |
5.3 城乡水质差异现状 |
5.4 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改善面临的问题 |
5.5 优化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与不足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石家庄市公立特教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三)对现有研究述评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五、研究思路及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六、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点 |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人本主义理论 |
二、教育公平理论 |
三、多元智能理论 |
四、终身教育理论 |
第二章 石家庄市公立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的调查 |
一、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卷调查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工具 |
(三)问卷信效度 |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
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访谈研究 |
(一)访谈对象 |
(二)访谈工具 |
(三)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三章 石家庄市公立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 |
一、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
(一)特教学校教师职业准入门槛低 |
(二)特教学校教师学历层次偏低 |
(三)特教学校教师整体专业素养较低 |
(四)特教学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偏低 |
(五)特教学校教师培训情况不容乐观 |
(六)特教学校教师缺乏积极的职业情感 |
(七)专业师资培养体系不完善 |
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归因分析 |
(一)政府政策的因素 |
1.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不够,教师待遇落实不到位 |
(二)学校管理制度的因素 |
1.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不健全 |
2.缺乏独立、完整的奖励机制 |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因素 |
1.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压力大 |
2.特殊教育教师学习积极性不高 |
3.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基础薄弱 |
(四)高校教育模式的因素 |
1.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培养体系不甚完善 |
2.高校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教师需求 |
(五)工作特殊性的因素 |
第四章 促进石家庄市公立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
一、政府部门支持层面 |
(一)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保障教育经费 |
(二)建立教师资格证制度,提高职业准入门槛 |
(三)完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 |
二、特殊教育学校支持层面 |
(一)完善内部激励机制,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动力 |
(二)重视校本科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
(三)建立完善职后培训,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
三、特殊教育教师自身支持层面 |
(一)唤醒主体意识,增强教师自我主动发展 |
(二)特殊教育教师要重视身心健康 |
四、高校支持层面 |
(一)优化高校课程设置,构建专业化课程体系 |
(二)拓宽培养途径,明确培养目标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石家庄市普惠性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一)普惠性幼儿园 |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内相关研究 |
(二)国外相关研究 |
四、理论基础 |
(一)组织变革三阶段理论 |
(二)教学效能感理论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访谈法 |
四、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普惠性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调查结果 |
一、调查过程 |
(一)问卷信效度 |
(二)调查实施 |
二、调查结果 |
(一)幼儿园教师基本情况 |
(二)幼儿园教师各维度专业能力 |
(三)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总体水平 |
(四)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差异 |
三、结论 |
(一)不同维度能力差异显着 |
(二)人口学变量下差异显着 |
第三章 影响普惠性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原因分析 |
一、“解冻”—“输血”阶段动力不足 |
(一)不具备正确的发展理念 |
(二)自我认识不全面 |
(三)幼儿园教师年龄偏低,学历背景有待提升 |
二、“改变”—“造血”阶段支持不够 |
(一)时间不够 |
(二)学习交流的空间受限 |
(三)培训方式和内容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
(四)工资水平低 |
(五)社会地位不高 |
三、“再冷冻”—“献血”阶段转化困难 |
(一)理论知识不足 |
(二)职业倦怠导致缺乏自我管理 |
第四章 提升普惠性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策略 |
一、提高专业能力发展主动性,改变“输血”动力不足问题 |
(一)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营造相互学习的氛围 |
(二)完善内部评价机制,帮助教师认识自我 |
(三)完善五年一体教育体系,提高准教师的专业能力 |
二、多方支持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帮助教师完成自我“造血” |
(一)调整培训安排,解放教师时间 |
(二)建立成长共同体,打破空间的局限 |
(三)形成政府主导、高校参与的培训体系,满足教师发展需求 |
(四)提高教师工资水平,满足对教学设施的需求 |
(五)国家政策保障教师社会福利,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
三、专业能力提升成效共享,实现向外“献血” |
(一)充实理论知识,提升教学效能感 |
(二)完善监督机制,帮助教师形成自我管理 |
(三)为专业能力优秀的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以石家庄市部分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一)基于我国对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视 |
(二)基于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层出不穷 |
(三)基于小学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三)国家和地方政策综述 |
四、理论基础 |
(一)家庭系统理论 |
(二)交叠影响域理论 |
(三)麦兹罗的嬗变学习理论 |
五、概念界定 |
(一)家庭教育 |
(二)家庭教育指导 |
(三)小学家庭教育指导 |
六、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七、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
(二)被访谈者的基本情况 |
八、研究关键和创新点 |
(一)研究关键 |
(二)研究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现状 |
一、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者 |
(一)常态教学下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实施现状 |
(二)疫情期间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实施现状 |
二、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者 |
(一)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的认识现状 |
(二)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现状 |
(三)教师对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期待 |
三、家长:家庭教育指导的接受者 |
(一)家庭教育情况调查现状 |
(二)家庭教育指导情况调查现状 |
第二章 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实施的问题 |
一、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开展问题 |
(一)学校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管理规范 |
(二)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支持资源不足 |
二、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执行问题 |
(一)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相关概念和政策认识不够 |
(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多限于“主科”教师 |
(三)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有限 |
(四)难以对家长进行个别指导 |
三、家长:家庭教育指导的参与问题 |
(一)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视与参与不成正比 |
(二)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多为母亲 |
(三)满意度不高 |
第三章 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归因 |
一、学校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 |
二、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 |
三、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
四、家长不愿正视自己的不足 |
五、家长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反馈不及时 |
六、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
第四章 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实施的质量提升策略 |
一、发挥小学的管理效能 |
(一)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视与宣传 |
(二)建立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组织机构 |
(三)建立完备的家庭教育指导运行机制 |
(四)提供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支持资源 |
二、提升教师的教育效能 |
(一)扮演好多重角色 |
(二)利用教师自身指导优势 |
(三)积极开展教育行动研究 |
三、增强家长的辅助效能 |
(一)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
(二)父母双方积极配合学校各项工作 |
(三)鼓励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5)石家庄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分析 |
一、理论基础 |
(一)教育公平理论 |
(二)公共产品理论 |
(三)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分析框架 |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的选取 |
(二)评价工具 |
第二章 石家庄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分析 |
一、石家庄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二、石家庄市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
(一)石家庄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
(二)石家庄市各县(市、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水平差异测算 |
三、石家庄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与成效 |
(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
(二)实施学区管理制改革 |
(三)开展集团化办学 |
(四)加强师资均衡配置 |
(五)持续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 |
四、石家庄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城乡办学条件差距较大 |
(二)师资队伍建设尚有欠缺 |
(三)各县(市、区)教育经费投入差距较大 |
(四)学校内涵发展薄弱 |
(五)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显着差异 |
第三章 石家庄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
二、政府制定的政策的非均衡导向 |
三、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影响 |
四、教育品质建设意识不足 |
第四章 石家庄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对策 |
一、上海、北京等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经验启示 |
(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
(二)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 |
(三)增强学校办学特色 |
(四)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
二、石家庄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策 |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 |
(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师资合理配置 |
(三)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提升均衡发展实效 |
(四)提升中小学办学质量,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石家庄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访谈提纲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6)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意义 |
1.2.3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小学教育 |
2.1.2 农村小学教育 |
2.1.3 农村教育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教育公平理论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2.2.3 系统管理理论 |
第三章 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
3.1 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村社会文化现状 |
3.2 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村小学基本概况 |
3.2.1 石家庄市藁城区小学机构数目及分布情况 |
3.2.2 石家庄市藁城区小学师生人口数目情况 |
3.2.3 石家庄市藁城区小学教育投入情况 |
3.3 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村小学学生现状 |
3.3.1 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村小学学生的心理现状 |
3.3.2 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村小学学生的学习现状 |
3.3.3 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村小学学生的生活现状 |
3.4 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村小学教师现状 |
3.4.1 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村小学师资现状 |
3.4.2 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村小学教师教学现状 |
3.4.3 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村小学教师心理现状 |
3.4.4 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村小学教师待遇现状 |
第四章 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4.1 教育设备配置不完善 |
4.2 部分学生心理问题突出 |
4.3 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
4.4 教师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 |
4.5 教师社会地位有待提升 |
4.6 教师薪资及福利有待提高 |
4.7 经费投入不足 |
第五章 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 |
5.1 完善教育设施配置 |
5.2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5.3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
5.4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
5.5 提高农村教师社会地位 |
5.6 提高农村教师薪资及福利待遇 |
5.7 加强教育经费投入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致谢 |
(7)河北省农村“煤改气”居民满意度研究 ——基于石家庄市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1.5 创新点 |
1.5.1 选题的创新 |
1.5.2 指标的创新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煤改气” |
2.1.2 居民满意度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能源阶梯理论 |
2.2.3 顾客满意度理论 |
3 河北省农村“煤改气”政策实施概述 |
3.1 动因分析 |
3.1.1 能源消费结构需调整 |
3.1.2 农村供暖条件需改善 |
3.1.3 空气污染问题需重视 |
3.2 发展概述 |
3.2.1 政策实施阶段 |
3.2.2 煤改气财政补贴 |
3.2.3 政府落实监管举措 |
3.3 政策实施影响 |
3.3.1 政策实施正向影响 |
3.3.2 政策实施负向影响 |
4 模型指标选取与问卷设计 |
4.1 模型指标构建与可测变量选取 |
4.1.1 模型指标构建 |
4.1.2 可测变量选取 |
4.1.3 居民满意度模型指标构架 |
4.2 各结构变量的相关性假设 |
4.3 问卷设计与调查 |
4.4 问卷的预调 |
4.4.1 信度分析 |
4.4.2 效度分析 |
5 实证分析 |
5.1 问卷信息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1 样本信息统计分析 |
5.1.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 方差分析 |
5.3 相关性分析 |
5.4 回归分析 |
5.5 模型验证 |
5.5.1 结构方程的模型拟合 |
5.5.2 结构方程的模型修正 |
5.5.3 结果解释 |
6 实践总结与启示 |
6.1 实证总结 |
6.1.1 居民满意度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
6.1.2 感知质量与感知价值对提升居民满意作用明显 |
6.1.3 保障取暖效果对提升居民的感知质量的影响较大 |
6.1.4 补贴额度和使用成本能有效影响居民的价值感知 |
6.2 实践启示 |
6.2.1 优化政府管理,做好公共基础工作 |
6.2.2 关注群体差异化,杜绝政策一刀切 |
6.2.3 落实燃气补贴,降低居民用气成本 |
6.2.4 保障取暖效果,提升居民取暖质量 |
6.2.5 居民应全方位提升自身素养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煤改气”政策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 |
致谢 |
(8)石家庄市“村改居”居民社区认同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 |
1.3.2 国内研究 |
1.3.3 小结 |
1.4 论文结构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6.1 研究方法 |
1.6.2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社区与“村改居”社区 |
2.1.2 社区认同 |
2.1.3 社区共同体 |
2.2 理论基础 |
2.2.1 社会认同理论 |
2.2.2 社会网络理论 |
2.2.3 需求层次理论 |
2.3 分析框架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3.2 关键变量的界定及操作化定义 |
3.2.1 社区认同变量 |
3.2.2 社区认同影响因素变量 |
3.2.3 指标体系建构 |
3.3 问卷设计与访谈提纲 |
3.3.1 问卷设计 |
3.3.2 访谈提纲与对象 |
4 实证研究 |
4.1 样本及数据来源 |
4.1.1 石家庄市“村改居”社区建设简介 |
4.1.2 正式样本 |
4.2 问卷分析 |
4.2.1 信度分析 |
4.2.2 问卷效度 |
4.2.3 人口统计变量描述性分析 |
4.3 石家庄市“村改居”居民社区认同整体概况 |
4.3.1 总体社区认同水平分析 |
4.3.2 相关性分析 |
4.3.3 回归分析 |
4.4 居民社区认同影响因素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4.4.1 居民个体因素 |
4.4.2 政府因素 |
4.4.3 社区因素 |
4.4.4 当前“村改居”社区中存在的问题 |
5 石家庄市“村改居”居民社区认同营造对策 |
5.1 政府做好政策的建设者和推动者 |
5.1.1 科学规划“村改居”安排 |
5.1.2 规范集体资产的处置流程 |
5.1.3 健全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
5.1.4 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
5.2 社区做制度的规范者和活动引领者 |
5.2.1 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队伍建设 |
5.2.2 挖掘特色文化,打造集体记忆 |
5.2.3 推动社区环境建设,绿色发展 |
5.2.4 建立社区就业咨询服务平台 |
5.3 居民积极融入社区以强化自身适应力 |
5.3.1 培养对社区的融入意识,加强公共精神塑造 |
5.3.2 学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
5.3.3 参与政府安排的培训活动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作者简历 |
致谢 |
(9)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的改造研究(1949-195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1.5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背景 |
2.1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理论基础 |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理论 |
2.1.2 列宁的文艺理论 |
2.1.3 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文艺理论 |
2.2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实践经验 |
2.2.1 苏区时期的文艺改造 |
2.2.2 延安时期的文艺改造 |
2.3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现实缘由 |
2.3.1 协调继承发展,推进文艺现代转型 |
2.3.2 培育文化认同,整饬伦理道德观念 |
2.3.3 建立人民主体,重塑民族国家理想 |
2.3.4 强化宣传机制,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
第3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准备 |
3.1 中国共产党对旧文艺机构及传统文艺理论的改造 |
3.1.1 中国共产党对旧文艺机构的改造 |
3.1.2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理论的改造 |
3.2 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影响 |
3.2.1 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 |
3.2.2 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影响 |
3.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改造机构和团体的建立 |
3.3.1 中央性文艺改造机构和团体的建立 |
3.3.2 地方性文艺改造机构和团体的建立 |
第4章 中国共产党传统文艺改造方针政策的出台及贯彻 |
4.1 中国共产党文艺改造方针政策的出台 |
4.1.1 改造的基本方向:第一届全国戏曲工作会议 |
4.1.2 改造的根本方针:“五五”指示 |
4.1.3 改造的思想纠偏:文艺整风 |
4.2 中国共产党对文艺体制的改造 |
4.2.1 改革文艺管理体制 |
4.2.2 改革团体组织体制 |
4.2.3 改革团体管理体制 |
4.3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艺人的改造 |
4.3.1 思想改造 |
4.3.2 技能改造 |
4.3.3 形象改造 |
4.4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内容的改造 |
4.4.1 查禁反动有害旧文艺 |
4.4.2 整理改造传统文艺 |
4.4.3 创作社会主义新文艺 |
第5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的继续推进 |
5.1 “双百方针”的提出 |
5.1.1 “双百”方针的提出 |
5.1.2 “双百”方针的影响 |
5.2 “双百”方针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的继续推进 |
5.2.1 改造传统文学的推进 |
5.2.2 改造传统戏剧的推进 |
5.2.3 改造传统美术的推进 |
5.2.4 改造传统音乐的推进 |
第6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作用及经验 |
6.1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作用 |
6.1.1 确立社会主义的文艺体制 |
6.1.2 推动传统文艺的繁荣发展 |
6.1.3 建立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
6.2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经验 |
6.2.1 文艺的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
6.2.2 文艺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6.2.3 文艺的导向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 |
6.2.4 文艺的繁荣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
第7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问题及启示 |
7.1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问题 |
7.1.1 文艺改造教条化 |
7.1.2 文艺论争政治化 |
7.2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启示 |
7.2.1 尊重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 |
7.2.2 正确处理政治与文艺的关系 |
7.2.3 坚持“双百”方针的正确引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大学生“代经济”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石家庄市省属高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点 |
2 “代经济”现状的描述分析 |
2.1 高校大学生“代经济”现状分析 |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代经济”分析 |
2.3 性别和参与代服务情况的交叉列联分析 |
2.4 是否独生子女和代服务首要考虑因素的交叉列联分析 |
2.5 家庭所在地和“代经济”了解程度的交叉列联分析 |
2.6 所在年级和“代经济”了解程度的交叉列联分析 |
2.7 可支配生活费和参与代服务情况交叉列联分析 |
3 高校大学生“代经济”实证分析 |
3.1 基于熵值法的“代经济”综合评价分析 |
3.2 基于决策树的代服务行为的人群细分 |
3.3 基于梯度提升的“代经济”消费意愿预测 |
3.3.1 梯度提升回归 |
3.3.2 梯度提升预测 |
3.4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代经济”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3.4.1 模型构建及假设 |
3.4.2 模型设定与路径图 |
4 基于文本挖掘的语义网和词云图分析 |
4.1 语义网分析 |
4.2 词云分析 |
5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四、石家庄市农村职业学校专业结构的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研究[D]. 乔松慧.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石家庄市公立特教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刘琳.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石家庄市普惠性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 李晓丽.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2)
- [4]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以石家庄市部分小学为例[D]. 刘梦月.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2)
- [5]石家庄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策研究[D]. 贾如晔.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石家庄市藁城区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研究[D]. 胡珈宁.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7]河北省农村“煤改气”居民满意度研究 ——基于石家庄市的调查[D]. 李晓慧.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8]石家庄市“村改居”居民社区认同影响因素研究[D]. 马亚楠.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9]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的改造研究(1949-1956)[D]. 赵子夜. 吉林大学, 2021(01)
- [10]大学生“代经济”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石家庄市省属高校[D]. 唐倩. 河北经贸大学,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