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雌激素对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婷[1](2021)在《解毒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大脑皮层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BACE1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选题依据:阿尔茨海默病(AD)致残、致死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大脑内Aβ异常沉积是AD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变化及核心环节,前期研究已证实了解毒益智方具有抑制AD线虫头部Aβ斑块沉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随之开展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解毒益智方应用6个月后MMSE、MoCA、ADL评分变化明显优于口服尼莫地平片的对照组。黄连为解毒益智方中的君药,为该方的主要成分,在本方中发挥“解毒”的重要功效。经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黄连中发挥“解毒”作用的主要物质为黄连多糖(CCP),因此设计体外细胞实验探究解毒益智方中的君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CCP对Aβ25-35损伤PC12的保护作用,为“毒损”的病机及“解毒”的治法提供理论依据,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因前期开展的研究均是以单基因单细胞的生物为研究对象,不能很好地模拟AD的疾病特点,因此选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研究对象,该小鼠很好的模拟了中枢神经系统Aβ异常沉积的状态,通过对小鼠的行为学研究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一步评价解毒益智方的治疗作用。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基于“补肾益髓、活血化痰解毒”法形成的解毒益智方其中君药的有效成分CCP对Aβ25-35损伤PC12的保护作用。通过行为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对APP/PS1小鼠的认知功能、Aβ沉积、BACE1表达的相关蛋白、基因等方面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解毒益智方对APP/PS1小鼠的作用机制,为中药治疗AD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研究证据。方法:1.本研究分别从体外实验、动物实验探究解毒益智方的作用机制。体外实验部分采用MTT还原法、Hoechst33258荧光染色等方法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进行线粒体活性、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的测定,探究CCP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动物实验部分选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模型组(APP/PS1组)、盐酸多奈哌齐组(Donepezil组)、解毒益智方低剂量组(JDYZFL组)、解毒益智方中剂量组(JDYZFM组)、解毒益智方高剂量组(JDYZFH组),每组16只小鼠,另选用16只C57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于每日早晨8:30进行灌胃治疗,各组每日灌胃药物及剂量分别是,正常组和模型组0.5%CMC溶液0.20g·kg-1·d-1;阳性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溶液0.30g·kg-1·d-1;解毒益智方高、中、低剂量组药物浓度依次为0.60g·kg-1·d-1,0.3g·kg-1·d-1,0.15g·kg-1·d-1。持续6个月治疗结束。2.以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细胞活力、LDH释放率、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等评价CCP的神经保护作用。3.通过水迷宫实验,记录解毒益智方对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4.通过ELISE及免疫荧光法检测APP/PS1小鼠脑内Aβ水平的变化,观察解毒益智方对APP/PS1小鼠脑内Aβ沉积的影响。5.采用PCR方法检测脑组织SIRT1、NF-κB、BACE1基因量变化,并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脑皮层内SIRT1、BACE1、NF-κB蛋白的变化,观察解毒益智方对APP/PS1小鼠脑内AMPK/SIRT1-PPARγ-PGC1α-BACE1转运蛋白通路SIRT1、BACE1、NF-κB的影响。结果:1.通过体外研究观察CCP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PC12细胞活力测定结果显示:PC12细胞经过浓度为5-50μM的Aβ25–35处理24h后,细胞活力随着Aβ25–35浓度的增加从24%下降至61%。当Aβ25–35在浓度范围为5至50μM时引起PC12细胞中LDH释放增加至对照组的约130-160%。在用不同浓度的CCP(5至200μg/ml)处理PC12细胞24h后,未观察到显着的细胞损失。通过Hoechst33258染色及FCM测定细胞凋亡结果显示:细胞核在荧光显微镜下具有显着的浓缩核和凋亡的细胞形成。与在未处理的PC12细胞中观察到的完整,圆形和相对大的细胞核相比,暴露于50μMAβ25–35 24h的细胞显示出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包括染色质浓缩,核碎裂和凋亡小体的出现。用CCP不同浓度(5,25,50,100,200μg/ml)处理后可有效逆转细胞凋亡,其中100μg/ml效果最明显,FCM分析显示单独暴露于50μMAβ25–35 24h导致58.88±6.12%的凋亡率,这与正常对照组中的7.21±0.82%的值显着不同(P<0.01)。加入100μg/ml的CCP后,细胞凋亡下降至12.51±1.32%。通过JC-1红色荧光与JC-1绿色荧光的比率的变化来检测Aβ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结果显示:当PC12细胞暴露于50μM的Aβ25–35中24h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着减弱了JC-1的红色荧光比例,提高了JC-1绿色荧光比例(P<0.01)。用CCP(100μg/ml)预处理Aβ25–35处理的PC12细胞显着抵消了Aβ25–35损伤引起的膜电位损失,JC-1从Aβ25–35处理的PC12细胞中的22.1%变为绿色荧光至84.3%,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色素C结果显示:经50μMAβ25–35处理PC12细胞24h后细胞色素C在细胞质中的蛋白质表达增加,而预先用CCP(100μg/ml)处理的PC12细胞显着减弱线粒体释放的胞质细胞色素C。2.观察JDYZF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实验天数的后移,各组小鼠潜伏期、路径长度、游泳距离均有所缩短,表明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各组小鼠对象限平台的定位记忆能力随之有所提升。与Control组相比,APP/PS1组逃避潜伏期、路径长度、游泳距离均明显延长,差异显着(P<0.01)。首次到达平台的时间明显延长,目标停留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显着(P<0.01)。与APP/PS1组相比,Donepezil组、JDYZFL组、JDYZFM组逃避潜伏期、路径长度、游泳距离有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首次到达平台的时间缩短,目标停留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Donepezil组相比,JDYZFL组作用与其相当,JDYZFM组略优于Donepezi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6个月的12月龄小鼠的定位航行实验及空间搜索实验结果优于干预治疗3个月的9月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JDYZF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Aβ沉积的影响。各组小鼠结果如下:与Control组比较,APP/PS1组大脑皮层内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沉积极数量明显增多,具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APP/PS1组相比,JDYZFL组、JDYZFM组及Donepezil组大脑皮层内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沉积数量不同程度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Donepezil组比较,JDYZFM组大脑皮层内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沉积数量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免疫荧光法测得小鼠大脑皮层内Aβ表达发现,Control组只产生微量Aβ,而APP/PS1组Aβ表达量明显增高,经过用药干预后,12月龄干预组小鼠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沉积数量较9月龄小鼠明显减少,免疫荧光标记从宏观上可以发现干预组Aβ沉积明显减少,APP/PS1组Aβ沉积明显增多。4.调控BACE1表达的相关因子结果(1)PCR检测结果各组小鼠进行的PCR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APP/PS1组小鼠大脑皮层内BACE1/GAPDH、NF-κB/GAPDH表达含量明显增高,SIRT1/GAPDH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APP/PS1组相比,Donepezil组、JDYZFL组及JDYZFM组小鼠海马体内BACE1/GAPDH、NF-κB/GAPDH表达含量不同程度降低,SIRT1/GAPDH表达含量不同程度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JDYZFH组在NF-κB/GAPDH表达上无统计学差异。与Donepezil组相比,JDYZFL组及JDYZFM组BACE1/GAPDH、NF-κB/GAPDH表达含量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结果证实药物干预组可通过提高SIRT1mRNA的含量降低NF-κBmRNA、BACE1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Aβ的产生而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各治疗组大脑皮层Aβ的表达均有所降低。连续灌胃6个月的各组小鼠与连续灌胃3个月的小鼠相比,除APP/PS1组及Control组,其他各组SIRT1mRNA的表达均有所提高,NF-κBmRNA、BACE1mRNA的表达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Westorn blot检测结果各组小鼠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APP/PS1组小鼠大脑皮层SIRT1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NF-κB、BACE1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APP/PS1相比,Donepezil组、JDYZFL组、JDYZFM组BACE1、NF-κB表达降低,SIRT1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onepezil比较,JDYZFL组、JDYZFM组NF-κB蛋白表达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DYZFL组SIRT1、BACE1蛋白表达无显着差异,JDYZFM组SIRT1表达有所提高,BACE1蛋白表达量略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为期3个月及6个月的干预后,各治疗组大脑皮层Aβ的表达均有所降低。连续灌胃6个月的各组小鼠与连续灌胃3个月的小鼠相比,除APP/PS1组及Control组,其他各组SIRT1的蛋白表达均有所提高,NF-κB、BACE1蛋白的表达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CCP能够保护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凋亡、减少LDH释放、阻断膜电位的丧失,并阻止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修复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2 JDYZF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提高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定位航行实验及空间搜索实验的成绩,说明JDYZF可改善小鼠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3 JDYZF可不同程度降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内Aβ的异常沉积。4 JDYZF抑制BACE1的异常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大脑内AMPK/SIRT1-PPARγ-PGC1α-BACE1信号通路的相关因子表达实现的。
赖培茜[2](2019)在《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以社区绝经后女性人群为研究对象,对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探索整个骨质疏松症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可调控因素及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预防和控制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大样本横断面调查研究。通过便利抽样法,选择广州市具备代表性的某两个社区5年以上常住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共746例。采用骨密度仪对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根据不同的骨密度水平把研究对象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中医体质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社会人口特征(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类型、吸烟史、饮酒史、每天睡眠时间、家庭平均收入、相关健康宣教情况、体重指数);二、直系家属疾病史(老年性痴呆、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三、妇产科史(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月经周期、月经持续时间、怀孕次数、生育次数);四、慢性疾病史(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慢性胃炎、慢性胃溃疡、2型糖尿病、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或慢性肺气肿);五、中医体质情况(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将上述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将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作为因变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两组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及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根据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赋值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746例绝经后女性中,发生骨量减少者共计301人,骨量减少发生率为40.3%;发生骨质疏松症者共计274人,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36.7%;绝经后女性中医体质以平和质(26.1%)为主;偏颇体质中前三位分别是气虚质(20.1%)、阳虚质(19.6%)、阴虚质(12.1%)。2.经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后女性体重、直系家属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绝经年龄、中医体质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8个特征指标与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有关(P<0.05)。以绝经后女性是否存在骨量减少为因变量,将8个经卡方检验、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绝经年龄、中医体质中的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是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3.经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后女性年龄、体重、文化程度、直系家属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病史、绝经年龄、生育次数、高血压病史、中医体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14个特征指标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有关(P<0.05)。以绝经后女性是否存在骨量减少为因变量,将绝经后女性14个经卡方检验、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绝经年龄、中医体质中的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是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1.广州市绝经后女性PMOP患病率高,骨量减少的发生率高。其中医体质以平和质为主,偏颇体质的前三位是气虚质、阳虚质及阴虚质。2.增龄及雌激素缺乏是广州市社区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PMO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绝经年龄较早的女性是PMOP的高危人群。骨量丢失的发生早于围绝经期前开始。3.体重过低是广州市社区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PMOP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尽管较高的体重指数可减少PMOP的发生风险,但肥胖亦会引起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对于体重过低的高危人群,应对其进行饮食管理控制,提高能量摄入,避免PMOP的发生;对于体重正常及超重者,通过合理运动的形式进行PMOP的预防。4.平和质是骨量减少的保护体质,气虚质是骨量减少及PMOP的危险体质,阳虚质是PMOP的危险体质。对不同的危险体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有助于提高我国PMOP的防治水平。
李金玲[3](2018)在《督灸治疗肾虚髓减型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中医特色外治“督灸疗法”治疗肾虚髓减型老年性痴呆(AD)的临床疗效,探讨督灸在改善AD中医证候、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疗效,为其临床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课题共纳入60例AD患者,随机分为督灸组30例,中药组30例。2个疗程后,分析督灸对AD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影响,评价督灸治疗AD的临床疗效。结果:1.在改善AD患者MMSE、ADL量表评分方面,督灸和中药均有疗效(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督灸具有改善AD患者精神状态及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2.督灸与中药均可明显改善AD患者中医证候积分(P<0.05),且督灸组优于中药组,两组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尤其在腰膝酸软、倦怠思卧、头晕、小便失禁4个方面疗效尤为突出。3.督灸治疗AD总有效率82.14%,中药组总有效率68.97%,两组比较P<0.05。结论:督灸可有效治疗肾虚髓减型老年性痴呆,能明显改善A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精神状态,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督灸对改善和治疗AD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頔[4](2017)在《基于泛髓关系的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痴呆的用方关联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基于泛髓理论,探讨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痴呆的方药规律,从而为泛髓理论的治疗方药体系构建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收集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痴呆的处方,整理后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痴呆的用药规律。结果:治疗骨质疏松症方剂共收集157首,共用药物188味,治疗老年性痴呆方剂共收集158首,共用药物200味。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痴呆单味药物频次在20次以上的,各有27味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痴呆的前27味高频次药物中,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统计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熟地黄,共出现95次,其次依次是淫羊藿、黄芪、山药、骨碎补、杜仲、当归、牛膝、茯苓、山茱萸、补骨脂、枸杞子、丹参、白术、菟丝子等。老年性痴呆的治疗药物统计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石菖蒲,共出现90次,其次依次是茯苓、川芎、远志、熟地黄、黄芪、山茱萸、当归、何首乌、丹参、人参、枸杞子、白术、半夏、甘草等。其中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痴呆重合的高频药物有16味,分别是熟地黄、淫羊藿、黄芪、山药、当归、茯苓、山茱萸、枸杞子、丹参、白术、菟丝子、白芍、党参、川芎、甘草、肉苁蓉。前27味高频药重合药类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共4类,并且,补虚药在两者的出现频次都是最高的,分别出现了915次与535次,其次是活血化瘀药。两者的利水渗湿药都是茯苓,两者的收涩药都是山茱萸。在前41条高频药组中,两病重合的药组有补虚药与补虚药、补虚药与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与收涩药、补虚药与利水渗湿药,共4类。骨质疏松症的4类药与其全部重合。补虚药在骨质疏松症药物配伍中使用更广,并且石菖蒲为唯一的开窍药在治疗老年性痴呆药物配伍中广泛使用。结论:两病的治疗都注重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的应用,在药组配伍上都注重补虚药与补虚药、补虚药与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与收涩药、补虚药与利水渗湿药的配伍。但病因病机的不同,具体用药又各有侧重,补虚药在骨质疏松症药物配伍中使用更广,并且石菖蒲为唯一的开窍药在治疗老年性痴呆药物配伍中广泛使用。提示当前的临床实践与“泛髓“病机判断基本吻合,从而为泛髓理论治法方药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进一步支持,同时也为从泛髓理论视域下重新审视中药功用提供新的思考。
刘根[5](2016)在《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益智抗老年性痴呆类方剂核心药物组合的筛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老年性痴呆,又称为阿尔兹海默病(AD)。曾被认为最有效的抗AD药━他克林由于副作用较大而被替代。多奈哌齐、加兰他敏等药[1]虽然在安全性和药效方面有所提高,但依然不是治疗AD的理想药物。石杉碱甲、黄皮酰胺等天然药物单体化合物也同样不能对AD病程产生明显影响。益智方这类以改善记忆力为主要功效的中药复方,因具有副作用低,多靶点等治疗优势,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近十年的研究表明,益智方可通过多种机制防治AD,其能够改善多种痴呆动物模型的记忆力减退和脑病理改变,并对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挖掘古今益智抗老年性痴呆类方剂的核心药物组合并初步证实逆向研究方法应用于老年性痴呆中医理论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制定老年性痴呆相关症状检索关键词,采用人工阅读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具有益智功效并对老年性痴呆症状具有缓解作用的方剂,对拟挖掘方剂进行规范化处理,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分析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显性及隐性药对、分析方与症的相关性及发现类方和新方,并在核心药物组合的基础上根据理法方药的逆向关系研究老年性痴呆的中医治病理论。结果:通过人工阅读筛选,得出102首典型益智抗老年性痴呆方;通过对102首抗老年性痴呆方剂所含药物的频次统计分析,得出抗老年性痴呆的常用药30个,其中人参、远志、茯苓、石菖蒲位居前四;通过对102首方剂所含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统计分析,得出益智方组成药物主要为性味甘温的补虚药,大多归心肾二经;通过对其102首方剂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20个,其中人参与远志、远志与石菖蒲、人参与石菖蒲为常用药对的前三位,得出药物核心药物组合1个,其由人参、远志、茯苓、石菖蒲四味药组成;通过方症相关性分析发现《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老年性痴呆方剂的核心药物组合与人参、远志、石菖蒲、茯苓相关性最大;通过类方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方的类方19个;采用人工折算的方法得出核心药物组合方与类方相同药物的配伍比例;通过改进的互信息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数据挖掘算法发现关联系数较高的隐性药对40个、用于新方聚类药物组合2对及演化新方2首;通过根据理法方药的逆向关系分析得出老年性痴呆的主要证型、治法和病机。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老年性痴呆方剂的核心药物组合与开心散吻合度最高,其对记忆力减退状况具有较为明确的治疗意义,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挖掘得到的新方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逆向研究老年性痴呆中医治病理论的方法可行。
王凯[6](2016)在《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拟通过临床研究,详细阐述以益气活血法指导下形成的自拟参七散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气虚血瘀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即实验1组(盐酸多奈哌齐片)30例、实验2组(西洋参粉)30例和实验3组(自拟参七散)30例。三组治疗4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效性观测三组病例治疗前后的症状,进行MMES积分、ADAS-cog积分、ADL积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三组中医总疗效比较:实验1组总有效率为70%,实验2组,总有效率为73.33%,实验3组总有效率为86.67%。经统计学分析,三组的总有效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三组治疗前后对比,在MMSE量表积分、ADAS-cog量表积分、ADL量表积分上,经配对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3.治疗8周后,三组比较,在MMSE量表积分、ADAS-cog量表积分、ADL量表积分,两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本临床研究表明以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老年性痴呆疗效显着,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2、自拟参七散能明显提高中医证候记分,改善患者意识障碍和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进而保证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家庭及社会减轻压力,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出新思路。
林鸿(Lum Hung)[7](2016)在《益智四项头针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又叫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大脑退行性疾病,该病起病隐匿,病程呈慢性进行性加重性改变,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占老年期痴呆总患病率的60%。其最主要的症状表现在认知、记忆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在早期和中期,症状主要体现在近事记忆力减退,自制力障碍,性格改变,以及理解能力的下降甚至丧失,在晚期,表现为认知功能的丧失,包括记忆力完全丧失、行为能力丧失、语言能力丧失等,例外该存在大小便失禁等生活功能的改变。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复杂,目前对其的发病病因、病机尚未得到完全阐明,临床研究中较为统一的认识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环境、衰老等多种因素相关联。根据临床理论与实践研究,目前医学家对于该病的发病原因的认识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的病变位置是大脑,属于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较为多见的病种,发病后呈缓慢性性进展及进行性加重的趋势,最后逐渐丧失生活能力而神识不清。对于该病的病理学研究表明,该病主要的特征性病理学改变是β-淀粉样蛋白沉积,以及由此沉积的基础上而引起的存在于细胞外的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该病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神经元丢失并且伴有胶质细胞的增生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人口学统计资料显示,预计到2050年,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将占我国总人数的35%左右,更加不容乐观的是,8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预计将达到总人口数的22%。随着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加之我国的人口基数众多,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基数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AD患者的人数将为世界之最,由此而产生的医疗负担和照料需求将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寻求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法,解除广大老年患者的病痛,不仅仅具有临床医学意义,更具有社会经济价值。但目前对于该病认识局限,因此导致治疗上缺乏针对性,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神经内科疾患,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可逆转患者进行性加重的认知及记忆障碍。现在临床中所使用的药物治疗多为神经保护剂、胆碱能加强剂、脑代谢复活剂、钙通道阻滞剂、抗自由基药物、改善脑血流和脑循环药物等等,西药治疗需长期应用,具有较大的副作用,部分药物长期使用后,会出现异动症、精神与行为改变等不良反应,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部分还会出现剂末现象、开关现象等特殊反应,最终很多病人无法坚持治疗而逐渐放弃治疗。祖国医学源远流长,目前临床上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常用方法包括中药和针灸。现有研究表明,针灸在改善AD主要症状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主要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发展,以及记忆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辨证论治及整体施治的观念,发挥了针灸治疗疗效显着、无副作用等优势,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毫针、电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及其它治疗方法,其中以毫针和电针最为常用,同时也不乏嗅三针、针刺配合药物这样的综合疗法。这些疗法疗效肯定,有国外的研究结果也初步证明了针灸疗法在AD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其中,在有效性研究方面,也有临床证据表明AD患者在针灸治疗后,其主观症状得到部分好转。“靳三针”疗法,是我校靳瑞教授创立的针灸处穴流派,其核心内容是组穴配方、用穴精减,其作为岭南针灸学派的重要学术内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四神针、脑三针、智三针、颞三针为靳三针疗法中改善智力障碍的主要取穴组方。四神针为百会前后左右各1.5寸的四个穴位,靳三针疗法中要求针尖向外刺,对于治疗由于大脑病变引起的精神及神智疾病有着不错的临床效果。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脑为髓之海,且督脉从百会穴入络脑腑,故针刺四神针可调节脑府经气,醒脑安神益智,治疗大脑病变引起的精神、神智疾病。目前靳三针疗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在治疗中风后遗症、小儿脑性瘫痪及其他神经内科疾患方面均有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经过对历年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综述研究后发现,目前有关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普遍缺乏RCT研究,疗效评定标准不够客观、规范、统一,有关作用机理的研究报道少。在现有的理论和临床指导下,本项研究旨在为传统针灸疗法治疗AD寻求突破,同时为益智四项头针治疗AD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因此,本研究选择靳三针疗法中的益智四项头针疗法作为主要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穴位,力求客观的研究靳三针疗法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中选择的靳瑞教授益智四项头针疗法,定位简明,操作方便,在提高智力及记忆力、改善运动功能方面能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疗效显着。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中的益智四项头针疗法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运动功能、行为能力、精神及情绪的影响,评价益智四项头针疗法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作用,观察益智四项头针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探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病例选择:本临床研究来自香港复康矫形中心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经过剔除标准的筛选后,共收入符合条件的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措施干预,其中头针组30例,综合疗法治疗组30例,西药组30例。2.治疗方法:第一组(简称头针组)患者接受的是益智四项头针疗法,主穴取穴:四神针、脑三针、智三针、颞三针,随症配穴:髓海不足加绝骨;肝肾亏虚加太溪;脾肾两虚加足三里、三阴交;心肝火旺加太冲;痰浊阻窍加丰隆;气滞血瘀加气海、血海。其中头部穴位的针刺均采用平刺法向下刺卜1.5寸,而体针穴位则按常规刺法根据辨证分型予以补泻手法刺激,留针30min。第二组(简称综合治疗组)患者接受的治疗干预措施为益智四项头针疗法+口服西药多奈哌齐(安理申),其中西药多奈哌齐每次口服5mg(或者根据患者的病情与病程确定服用剂量),每日1次。第三组(简称西药组)患者接受单纯口服西药多奈哌齐的治疗方法,用法及用量同上组。3.疗程:各组一次疗程均为4周,针刺治疗每周进行5次,休息2天再继续治疗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常规基础药物治疗4周。连续观察3个疗程,整个临床研究共计治疗12周。4.疗效评定:对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痴呆病疗效评定表评价其痴呆程度及疗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价其总体智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citivity of Living, ADL)评价其日常生活能力,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Alzheimer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ection,ADAS-cog)评价其高级认知功能,以此评判三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其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入组之后,在治疗措施进行干预之前,三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均具有可比性(P>0.05),经过针刺、口服药物等不同治疗手段干预之后,对其痴呆病临床疗效、以及MMSE、ADL、ADAS-cog三个方面进行量表对比结果如下:1.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经过三种不同措施干预之后,头针组总有效率为80%,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0%,而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仅为60%,经统计学检验,结果如下: (1)头针组与综合组相比,P=0.406,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头针组与西药组相比,P=0.025,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综合组和西药组进行比较,P=0.071,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MMSE评分结果MMSE评分结果经过统计学检验,结果提示,3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表明3种治疗方法在MMSE评分方面存在着组间差异。在不同的治疗时期中,各组患者的MMSE评分变化总趋势表现亦有明显的不同,其中,综合组中患者,其MMSE评分要高于头针组和西药组(P值分别为0.048、0.012);而头针组与西药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后,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两组患者MMSE评分结果基本相同。3.ADL评分结果ADL评分结果方面,经过统计学检验,结果提示,3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提示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存在组间差异。在不同的治疗时期中,各组患者的ADL评分变化总趋势表现亦有明显的不同,其中,综合组中患者,其ADL评分要高于头针组和西药组(P值分别为0.029、0.017);而头针组与西药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后,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两组患者ADL评分结果基本相同。4. ADAS-cog评分结果ADAS-cog评分结果方面,经过统计学检验,结果提示,3组患者ADAS-cog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提示3种治疗方法存在组间差异。在不同的治疗时期中,各组患者的ADAS-cog评分变化总趋势表现亦有明显的不同,其中,综合组中患者,其ADAS-cog评分要高于头针组和西药组(P值分别为0.021、0.017);而头针组与西药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后,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两组患者ADAS-cog评分结果基本相同。结论:靳三针疗法中的益智四项头针疗法可有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根据量表评分结果,本研究表明益智四项头针疗法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高级认知功能方面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记忆学习及认知等方面的功能,并经本临床研究证实该疗法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与口服多奈哌齐效果一致,经过组间比较后可发现,两者联合使用时可达到更显着的临床效果。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及记忆能力方面,针刺治疗的显着作用已被广泛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所证实,尤其是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早期阶段,尽早地介入针刺治疗对延缓疾病进展、防止恶化进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西药口服因不良反应的原因在此方面则稍显不足。若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结合此两种治疗方法,则其临床效果更加明显,对逆转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发挥很好的疗效。
林宛谕[8](2015)在《智三针干预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以AD大鼠模型为实验载体,应用智三针进行干预,通过观察智三针对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大脑海马PP1/PP2A蛋白表达、AChAT:胆碱乙酰化酶)、AGhE(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以及大鼠血清GSH-Px活力影响,初步探讨针刺的抗AD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A、B、C、 D四组,每组20只,分别编予A1~20号、B1-20号、C1-20、D1~20号,其中D组又称正常组。4组均经腹腔内连续注射D-半乳糖50mg/Kg/d6周,之后ABC三组进行造模。模型组大鼠用牙科钻在颅骨上打孔,注射A β 1-40溶液2ul(10ug)。AD模型大鼠被分为三组,分别是智三针组、非穴组和模型组。造模成功1周后,智三针组予针刺神庭及双侧本神穴,非穴组予针刺大鼠双肋下固定非穴点针刺方法:毫针针刺,均匀捻转,角度180°,频率60次/min。持续刺激2min,休息1min,如此反复,持续15min。疗程:每天1次,周末休息,治疗4周,共20次。正常组大鼠和模型组大鼠同样抓取、固定、取穴、消毒,但是不予针刺治疗。沿额极后2mm-8mm冠状位切取大脑海马组织,做免疫组化。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试在Y迷宫系统中进行。实验结束后处死实验大鼠,检测大脑海马PP1、PP2A蛋白表达、AChAT(胆碱乙酰化酶)、AChE(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以及大鼠血清GSH-Px活力。成果:1.相同时间点,不同组间TRT比较:第1、2、3、4、31天,模型组、智三针组都大于正常组(P<0.05);第31天,智三针组小于模型组(P<0.05)。同一组别,不同时间点TRT比较:(1)模型组第1天与第2、3、4、3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3、4、31天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组第1天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3、4、3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与第3、4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3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4、31天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3)智三针组第1天与第2、3、4、3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与第3、4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3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研究表明,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海马的PP1、 PP2A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经过智三针干预PP1、PP2A蛋白表达均显着上升,但跟正常大鼠比较还有显着差异。3.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海马的ChAT、AchE活性均显着降低,经过智三针干预ChAT、AchE活性均显着上升,但跟正常组的大鼠比较还有显着差异,而与非穴位组的大鼠的ChAT、AchE活性进行比较,差异显着。4.模型组、非穴位组及智三针组大鼠血清的GSH-Px活力较正常组均显着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极显着性(P<0.001),智三针组与模型组外周血清GSH-Px活力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非穴组与智三针组外周血清GSH-Px活力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结论:1.智三针干预治疗AD模型大鼠可以减少全天总反应时间(TRT),且TRT明显较模型组和非穴位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智三针可以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2.智三针干预AD模型大鼠可能是通过升高大鼠大脑海马的PP1、PP2A蛋白表达起作用的。3.智三针对AD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大鼠脑内ChAT、chE活性而产生的,针刺治疗可以使AD模型大鼠脑组织乙酰胆碱含量增高,ChAT、 AchE活性增强,使AD大鼠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处于活跃状态。通过“智三针”治疗,AD模型大鼠脑组织内乙酰胆碱合成和释放降解速度加快,利用率显着提升,脑组织乙酰胆碱含量得到提高。4.智三针能阻抑氧自由基对模型大鼠神经系统的氧化性损伤,起保护性作用。
陈万顺[9](2014)在《不同电针对SAMP8小鼠大脑皮层APP,ApoE表达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两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本文献综述一共两篇。第一篇主要是介绍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从神经递质、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遗传因素等来阐述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第二篇综述主要从传统中医对老年性痴呆认识的历代沿革与病机进行探讨,以及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的现代研究进展,包括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两方面进行论述。第二部分实验研究目的:观察SAMP8小鼠行为学指标的影响,不同电针对SAMP8小鼠大脑皮层中APP和APOE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电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AMP8小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脉冲电针组,音乐电针组,音乐组,非穴位组,SAMR1小鼠10只为空白组,均由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统计学来评估分析小鼠行为学指标的影响;(2)提取小鼠脑组织中的皮层组织,使用Western Blog和免疫组化检测法,测定不同电针对SAMP8小鼠大脑皮层中APP,APOE的表达。结果:1.老年性痴呆小鼠经过15天的针灸治疗之后,使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试验对小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一)各组实验小鼠的逃避潜伏期与空间探索时间均呈现下降趋势。到了第三天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其空间探索时间在时间上明显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与模型组相比较,音乐组和非穴位组空间探索时间虽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6>0.05)。(三)与模型组相比较,音乐电针组,脉冲电针组和药物组三组的空间探索时间均有显着地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检测法分别对老年性痴呆实验小鼠大脑皮层中的APP和APOE的表达进行检测。(一)APP中积分光密度与阳性细胞数的结果表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APP的含量比正常组多,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非穴位组与音乐组中的APP的表达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电针组,药物组和音乐电针组中APP的表达则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具备了统计学意义(P<0.01);音乐电针组与电针组和药物组的比较,音乐电针组的表达有明显下降的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APOE中积分光密度与阳性细胞数的结果表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APOE的含量明显减少,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非穴位组与音乐组中APOE的表达虽有上升的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电针组,药物组和音乐电针组中APOE的表达则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P<0.05,P<0.05,P<0.01);音乐电针组与电针组和药物组的比较,音乐电针组APOE的表达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3.VVestern Blog测定法检测APP与APOE的表达:(一)APP的结果: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皮层APP的蛋白表达条带明显增粗加深,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对比,非穴位组皮层APP的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音乐组小鼠皮层APP的表达有上升趋势,但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电针组、药物组和音乐电针组其小鼠皮层APP的表达有变浅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与脉冲电针组对比,音乐电针组小鼠皮层APP的蛋白表达条带表达明显变窄变浅,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二)ApoE的结果:与空白组小鼠对比,SAMP8模型组皮层ApoE明显减少,蛋白条带颜色变浅,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AMP8模型组小鼠对比,非穴位组小鼠皮层ApoE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音乐组小鼠皮层ApoE表达有上升趋势,但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电针组、药物组和音乐电针组其小鼠皮层ApoE表达有加深和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与脉冲电针组对比,音乐电针组小鼠皮层ApoE的蛋白表达条带有明显变宽,颜色变深,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行为学检测结果表示小鼠经过不同电针的治疗后,可以提高SAMP8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证明了不同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具备一定的治疗效果。2.不同电针对SAMP8模型小鼠皮层中APP与APOE的表达起到良性的调节作用,此种干预治疗法均可提高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起到抑制且预防痴呆的作用。证明了不同电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制,并且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刘晓霞[10](2013)在《女性围绝经期健康大讲堂(之十六) 雌激素在人体中的作用解析(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雌激素概念解密雌激素对女性和男性这么重要,我们有必要弄清什么是雌激素,身体内有几种雌激素,哪一种才是身体需要的和发挥正向功能的。从生理学对雌激素的表述得知:雌激素主要来源于卵泡内膜细胞和卵泡颗粒细胞。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先经LH刺激卵泡内膜分泌睾酮,再经颗粒细胞在FSH刺激下转化为雌二醇,即"双细胞双促性素作用模式"。此外肾上腺皮质、胎盘和雄性动物睾丸也有分泌。这里雌激素的定义是雌二醇,是生育期女性起
二、雌激素对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雌激素对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解毒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大脑皮层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BACE1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AD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
1 中医学对痴呆的系统认识及研究进展 |
1.1 中医学对痴呆病名由来及发展的认识 |
1.2 中医学对痴呆病因病机的古代认识 |
1.3 中医学对痴呆辨证论治及相关研究的认识 |
1.4 中医学对痴呆治疗的古今认识 |
综述二 西医学对A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AD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1 AD的概述及流行病学 |
1.2 现代医学对AD发病因素的认识及研究 |
1.3 现代医学对AD发病相关机制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AD治疗的认识 |
2.1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s) |
2.2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 |
2.3 甘露特纳胶囊 |
2.4 其他非药物治疗 |
3 问题与展望 |
综述三 Aβ在脑内异常沉积的机制 |
1.Aβ的产生、分布与清除、传递与运输的研究进展 |
1.1 Aβ的产生 |
2 Aβ的清除 |
2.1 细胞的清除作用 |
2.2 Aβ被降解酶的清除作用 |
2.3 中枢Aβ的清除途径 |
2.4 血液成分介导的Aβ清除 |
综述四 解毒益智方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
1 解毒益智方的创立 |
1.1 脑髓理论 |
1.2 髓虚毒损 |
1.3 补肾益髓,活血化痰解毒法 |
2 解毒益智方通过调节SIRT1/AMPK通路抑制BACE1表达改善Aβ的沉积 |
3 解毒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应用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CCP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保护性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JDYZF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JDYZF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Aβ水平变化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JDYZF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BACE1表达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2)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PMOP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总体设计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样本量来源 |
2.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2.1.3 样本量计算 |
2.2 研究方法 |
2.2.1 骨密度仪测量 |
2.2.2 研究调查工具 |
2.2.3 相关诊断及问卷中相关判定标准 |
2.2.4 质量控制 |
2.2.5 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
2.2.6 伦理问题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结果 |
3.1 问卷回收情况 |
3.2 绝经后女性基本资料分析 |
3.2.1 绝经后女性一般资料情况 |
3.2.2 绝经后女性直系家属疾病资料情况 |
3.2.3 绝经后女性妇产科资料情况 |
3.2.4 绝经后女性慢性病史资料情况 |
3.2.5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生情况 |
3.2.6 绝经后女性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
3.3 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影响因素分析 |
3.3.1 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的单因素分析 |
3.3.2 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的多因素分析 |
3.4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分析 |
3.4.1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单因素分析 |
3.4.2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多因素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讨论 |
4.1 广州市绝经后女性PMOP的流行现状 |
4.2 广州市绝经后女性中医体质分布特点 |
4.3 影响PMOP的因素 |
4.3.1 人口学特征对PMOP的影响 |
4.3.2 家族性疾病因素对PMOP的影响 |
4.3.3 高血压对PMOP的影响 |
4.3.4 妇产科因素对PMOP的影响 |
4.3.5 中医体质对PMOP的影响 |
4.4 影响PMOP的多因素分析 |
4.5 对PMOP重要影响进行干预相关建议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督灸治疗肾虚髓减型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病例来源及分组 |
(二)一般情况 |
(三)诊断标准 |
(四)纳入标准 |
(五)排除标准 |
(六)剔除标准 |
(七)脱落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分组方法 |
(二)治疗方法 |
(三)观察指标 |
(四)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五)安全性观察 |
(六)治疗过程异常情况及处理 |
(七)统计学处理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一)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量表、ADL量表、中医证候积分评分比较 |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量表评分变化 |
(三)两组治疗前、后的ADL量表评分比较 |
(四)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五)两组中医临床症状比较 |
(六)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讨论 |
一、祖国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
(一)祖国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二)祖国医学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原则 |
二、现代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
(一)病因的认识 |
(二)AD病机的认识 |
三、探析督灸疗法作用机制 |
(一)督脉的作用 |
(二)艾灸的作用 |
(三)生姜泥的作用 |
(四)督灸粉的作用 |
四、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4)基于泛髓关系的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痴呆的用方关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背景 |
一.泛髓理论概述 |
二.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痴呆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三.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
研究方法 |
一.资料选择 |
(一)资料来源 |
(二)纳入标准 |
(三)排除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检索方法 |
(二)建立原始资料数据库 |
(三)数据统计分析 |
结果 |
一.药物频数分析 |
(一)骨质疏松症高频药物统计结果 |
(二)老年性痴呆高频药物统计结果 |
(三)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痴呆重合高频药物统计结果 |
二.高频药药类频数统计结果 |
(一)骨质疏松症常用药物药类统计结果 |
(二)老年性痴呆常用药物药类统计结果 |
(三)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痴呆前27味高频药重合药类统计结果 |
三.关联规则分析 |
(一)骨质疏松症用药模式(选前41条) |
(二)老年性痴呆用药模式(选前41条) |
(三)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痴呆药组的药类频数表 |
讨论 |
一.药物频数统计结果分析 |
二.药类频数统计结果分析 |
三.关联规则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5)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益智抗老年性痴呆类方剂核心药物组合的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分析与讨论 |
5 结语 |
6 展望 |
7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益智复方的抗老年性痴呆机制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痴呆分级标准 |
1.4 病例归入标准 |
1.5 病例排除标准 |
1.6 病例剔除标准 |
1.7 病例脱落标准 |
1.8 中止试验标准 |
2 试验方法 |
2.1 药品来源 |
2.2 试验方法 |
2.3 观测指标 |
2.4 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情况比较 |
1.1 三组性别比较 |
1.2 三组年龄比较 |
1.3 三组病程比较 |
1.4 三组疾病程度比较 |
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2.1 三组总疗效率比较 |
2.2 三组MMSE比较 |
2.3 三组ADAS-cog比较 |
2.4 三组ADL比较 |
2.5 安全性观测 |
3 实验结果分析 |
3.1 三组基础条件分析 |
3.2 三组治疗前后比较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的认 |
2 现代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
2.1 理论认识 |
2.2 预防认识 |
2.3 治疗认识 |
2.4 护理认识 |
3 自拟参七散的组方及药物分析 |
3.1 组方分析 |
3.2 药物分析 |
4 拟参七散的现代药理研究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
文献摘要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益智四项头针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祖国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
1.1.1 古代医家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
1.1.2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病机 |
1.1.3 现代医者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进一步认识 |
1.1.4 阿尔茨海默病的辨证分型 |
1.1.5 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现状 |
1.2 西方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
1.2.1 概述 |
1.2.2 疾病分型 |
1.2.3 临床表现 |
1.2.4 病因病机 |
1.2.5 病理研究 |
1.2.6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
1.2.7 现代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
1.3 中药及针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基本资料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标准 |
2.1.6 脱落标准及脱落处理 |
2.1.7 研究中止原则 |
2.2 治疗方法 |
2.2.1 随机分组方法 |
2.2.2 头针组 |
2.2.3 综合治疗组 |
2.2.4 西药组 |
2.2.5 针灸时意外情况的处理 |
2.3 观察指标 |
2.3.1 疗效性观测 |
2.3.2 安全性观测 |
2.4 统计方法 |
2.4.1 基础资料的对比 |
2.4.2 临床症状评分的比较 |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
3.1 结果分析 |
3.1.1 痴呆病疗效评定表的比较分析 |
3.1.2 MMSE量表评分的比较分析 |
3.1.3 ADL量表评分的比较分析 |
3.1.4 ADAS-cog量表评分的比较分析 |
3.2 研究探讨 |
3.2.1 研究内容的选题依据 |
3.2.2 祖国医学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的优势 |
3.2.3 穴位的选择依据 |
3.2.4 头针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分析 |
3.3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3.3.1 创新之处 |
3.3.2 不足之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8)智三针干预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西医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
一、流行病学 |
二、老年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
三、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 |
第二节 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
一、古代文献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
二、病因病机 |
三、辩证分型 |
四、现代中医学对AD的治疗 |
第三节 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进展 |
一、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经络理论基础 |
二、针灸治疗方法 |
三、总结与展望 |
第四节 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实验研究进展 |
一、乙酰胆碱 |
二、单胺类神经递质 |
三、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
四、抗炎 |
五、儿茶酚胺类(CA)神经递质 |
六、抗氧化 |
七、抑制神经元凋亡 |
八、总结与展望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智三针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一、实验动物 |
二、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三、实验方法 |
四、结果 |
五、讨论 |
实验二 智三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大脑海马PP1、PP2A蛋白表达的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实验三 智三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大脑海马AChAT(胆碱乙酰化酶)、AChE(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实验四 智三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血清GSH-Px活力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不同电针对SAMP8小鼠大脑皮层APP,ApoE表达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 老年性痴呆发病的研究现状 |
1.1. 胆碱能损伤学说 |
1.2. 自由基学说 |
1.3. 雌激素水平下降学说 |
1.4. 铝中毒学说 |
1.5. 炎症反应学说 |
1.6. 神经细胞凋亡学说学说 |
1.7. 钙平衡失调学说 |
1.8. 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学说 |
1.9.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学说 |
1.10. 突触功能障碍学说 |
1.11. 应激适应性衰竭假说 |
1.12. 病毒感染学说 |
1.13. β淀粉样蛋白学说 |
1.14. 遗传基因学说 |
1.14.1. APP基因 |
1.14.2. 早老蛋白基因 |
1.14.3. 载脂蛋白(APOE)基因学说 |
1.14.4. Tau蛋白基因学说 |
1.14.5. α2巨球蛋白(A2M)基因学说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探讨和研究进展 |
1. 中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
1.1. 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 |
2. 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
2.1. 现代研究进展 |
2.1.1 老年性痴呆与APP的研究 |
2.1.2 老年性痴呆与APOE的研究 |
3. 针灸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3.1 临床研究 |
3.2. 实验研究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1.3. 实验动物分组 |
2. 实验方法 |
2.1. 各组干预方法 |
2.2. 行为学的检测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2.4. 行为学实验结果 |
3. 指标检测 |
3.1. 脑组织标本制备取材 |
3.2. Western Blog测定法 |
3.3. 统计学方法 |
3.4. 实验结果 |
4. 免疫组化检测大脑皮层中APP和APOE的含量变化 |
4.1. 统计学方法 |
4.2. 实验结果 |
4.2.1 大脑皮层中APP的积分光密度的结果 |
4.2.2 大脑皮层中APP的阳性细胞数的结果 |
4.2.3 大脑皮层中APOE的积分光密度的结果 |
4.2.4 大脑皮层中APOE的阳性细胞数的结果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实验小鼠的选择依据 |
2. 不同干预手段的选择依据 |
3. 实验指标的选择依据 |
4. 脑区的的选择依据 |
5. 实验动物死亡原因分析 |
6. 现代音乐电针治疗 |
7. 不同电针对SAMP8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
8. 不同电针对SAMP8小鼠大脑皮层APP,APOE表达的影响 |
9. 实验组间的比较 |
9.1. 正常组与模型组 |
9.2. 电针组,药物组,非穴位组 |
9.3. 音乐电针组,电针组,音乐组 |
10.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女性围绝经期健康大讲堂(之十六) 雌激素在人体中的作用解析(下)(论文提纲范文)
雌激素在人体中的作用解析 (下) |
雌激素概念解密 |
经皮雌激素开创雌激素治疗新纪元 |
经皮雌激素在防治老年性痴呆中的问题 |
四、雌激素对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解毒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大脑皮层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BACE1表达影响的研究[D]. 朱晓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D]. 赖培茜. 广东药科大学, 2019(02)
- [3]督灸治疗肾虚髓减型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D]. 李金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基于泛髓关系的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痴呆的用方关联性分析[D]. 刘頔.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4)
- [5]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益智抗老年性痴呆类方剂核心药物组合的筛选研究[D]. 刘根. 山西中医学院, 2016(03)
- [6]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D]. 王凯.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05)
- [7]益智四项头针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D]. 林鸿(Lum Hu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8]智三针干预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 林宛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01)
- [9]不同电针对SAMP8小鼠大脑皮层APP,ApoE表达的实验研究[D]. 陈万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10]女性围绝经期健康大讲堂(之十六) 雌激素在人体中的作用解析(下)[J]. 刘晓霞. 首都医药,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