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梗塞患者的饮食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丁梦雯[1](2021)在《脑梗塞患者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的康复效果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对比脑梗塞患者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的康复效果。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0例进行调查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内科护理)和观察组(中医康复护理),两组患者的人数均为30例,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能力、精神状态等评分以及疗效。结果: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好,各项评分以及康复效果更佳,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着,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能力以及精神状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魏春波[2](2021)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方便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该院脑梗塞患者120例,依据护理措施分为预见性护理组(n=60)、常规性护理组(n=6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卒中评分、血流均速、峰速、住院时间、下肢肿胀程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卒中评分显着低于常规性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0,P<0.05);血流均速、峰速均显着高于常规性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3、4.135,P<0.05);住院时间显着短于常规性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37,P<0.05)。预见性护理组和常规性护理组患者的下肢无肿胀、轻度肿胀比例[70.0%(42/60)、18.3%(11/60)vs56.7%(34/60)、8.3%(5/60)]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97、2.596,P>0.05),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中度肿胀、重度肿胀比例均显着低于常规性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4.183,P<0.05)。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0.00%(0/60)显着低于常规性护理组11.7%(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1,P<0.05)。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7%(55/60)显着高于常规性护理组71.7%(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5,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预见性护理较常规性护理更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张立云,张军阳[3](2021)在《个性化心理干预在老年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析针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的应用情况,并深入分析该种干预措施对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从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老年脑梗塞患者,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住院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即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通过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等指标分析护理措施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结果同参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客观有效率显着提升(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均显着低于护理前(P<0.05),虽然护理后研究组的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水平低于参照组,但护理前后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等维度的分值均显着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还能提升临床护理效果,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还提升了患者的心理水平,优化了预后生活质量,具备临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陈梦玲[4](2021)在《循证护理干预对高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效果及ESS评分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循证护理干预对高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效果及ESS评分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在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高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择取其中的66例作为研究样本,分别将其置入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3例。在这66例患者当中,所有患者均以病情发展的特点,落实临床标准护理。对于研究组患者,以此为基础,落实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血糖水平、NIHSS评分、ESS评分、护理效果。结果在循证护理的应用下,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相比于常规组得到了显着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89、18.840,P<0.05);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ESS评分相比于常规组改善空间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95、8.299,P<0.05);研究组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30、18.696、22.600、6.606,P<0.05)。结论在高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可结合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而在应用期间内能够提升患者整体护理质量,不断优化护理工作实施期间存在的不足之处,使患者病情得以更好的稳定,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
林燕华[5](2021)在《早期康复护理对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早期康复护理的施行对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在该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中选出134例为对象,以电脑随机法分组,对照组67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7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NIHSS评分、FMA评分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48%vs 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的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FMA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对比,干预4周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以及干预4周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中应用有助于促进血糖水平的控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王晓蕊[6](2021)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性脑梗塞的护理作用。方法采用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接收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共计68例进行研究,按照抛硬币法将患者划分成对照组(34例)和研究组(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结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率、不良情绪等方面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职能、精神健康数据分别为(86.57±7.55)分、(80.15±4.47)分、(86.55±5.33)分、(86.45±4.56)分,其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29、34.430、37.892、47.099,P<0.05);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26.20±2.51)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29.89±4.59)分,其数据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10、8.166,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依从性为94.12%,其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可以降低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朱金金[7](2021)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应用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心应用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本文于脑梗塞患者中随机抽取64名分成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中心应用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结果经本文研究,对照组NIHSS评分(10.38±1.19)分,ADL评分(58.47±4.18)分。观察组NIHSS评分(7.42±0.83)分,ADL评分(69.44±4.75)分。对照组SAS(48.69±3.54)分,SDS(47.21±3.64)分。观察组SAS(31.32±3.81)分,SDS(29.86±2.53)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着(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采取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可针对患者患病期间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借助于健康教育预防不良事件,优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霍丹[8](2021)在《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并分析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的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入选时段为2017年4月~2020年4月,从中选出入住本中心的60例脑梗塞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行个性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心理情绪评分。结果予以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与生活质量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着高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的应用,将个性化护理实施于脑梗塞老年患者中能够显着改善自身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胡芳芳[9](2021)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76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老年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老年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护理服务,评价两组的NIHSS、Fugl-Meyer、ADL评分、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的NIHSS、Fugl-Meyer、ADL评分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NIHSS、Fugl-Meyer、ADL评分分别为(19.48±4.24)分、(71.22±11.06)分、(71.26±9.62)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0.62±5.71)分、(58.64±10.12)分、(60.23±1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56、5.173、4.565,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理机能(68.56±12.13)分、生理职能(67.53±12.62)分、躯体疼痛(67.33±11.06)分、一般健康状况(68.25±13.62)分、精力(62.06±11.84)分、社会功能(64.29±12.34)分、情感职能(66.82±11.28)分、精神健康(63.65±11.33)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4、4.930、5.658、5.059、4.100、4.253、5.716、4.190,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5)。结论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病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佴永芹[10](2020)在《39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9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情况。结果 39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后与护理前比较,相关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优质护理能够显着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尽早促进患者恢复,从根本上提升生存质量,显着降低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
二、脑梗塞患者的饮食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梗塞患者的饮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脑梗塞患者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的康复效果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2.1 神经功能损伤、生活能力以及精神状态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上下肢力护理前后评分比较 |
2.3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
3 讨 论 |
(2)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常规性护理组 |
1.3.2 预见性护理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卒中评分、血流均速、峰速、住院时间比较 |
2.2 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比较 |
2.3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比较 |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3)个性化心理干预在老年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排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护理措施应用效果的组间比较 |
2.2 血脂指标的组间比较 |
2.3 两组患者的GQOLI-74评分比较 |
3 讨论 |
(4)循证护理干预对高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效果及ESS评分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
2.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ESS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
3 讨论 |
(5)早期康复护理对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的FMA评分比较 |
2.4 两组的血糖达标时间及血糖水平比较 |
3 讨论 |
(6)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情绪比较 |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
3 讨论 |
(7)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应用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方法 |
1.3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 |
2.2两组患者心理评估对比 |
3讨论 |
(8)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分组护理依从性对比 |
2.2 不同分组心理情绪评分对比 |
2.3 不同分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
3 讨论 |
(9)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Fugl-Meyer、NIHSS、ADL评分对比 |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
3 讨论 |
(10)39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
2.2 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
3 讨论 |
四、脑梗塞患者的饮食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脑梗塞患者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的康复效果对比分析[J]. 丁梦雯. 四川中医, 2021(08)
- [2]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魏春波. 中外医疗, 2021(23)
- [3]个性化心理干预在老年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评价[J]. 张立云,张军阳. 心理月刊, 2021(21)
- [4]循证护理干预对高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效果及ESS评分的影响分析[J]. 陈梦玲. 糖尿病新世界, 2021(13)
- [5]早期康复护理对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评价[J]. 林燕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21(11)
- [6]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王晓蕊. 系统医学, 2021(09)
- [7]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应用的效果分析[J]. 朱金金. 当代临床医刊, 2021(02)
- [8]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霍丹. 心理月刊, 2021(07)
- [9]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 胡芳芳. 系统医学, 2021(06)
- [10]39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护理[J]. 佴永芹.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