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改革”的辨析——兼与喻铭迪先生探讨

“图书馆学改革”的辨析——兼与喻铭迪先生探讨

一、“图书馆学改革”辨析——兼与于鸣镝先生商榷(论文文献综述)

丛全滋[1](2021)在《于鸣镝读者学思想及其价值研究》文中指出于鸣镝先生是当代中国知名的图书馆学理论家和实践家,在期刊学、图书馆管理学、文献学、读者学等图书馆学研究领域成果丰硕。特别是他在读者、读者工作、图书馆与读者、图书馆与阅读等读者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为我国读者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图书馆服务转型和智慧图书馆建设关键阶段,挖掘和研究先生的读者学思想,对推动图书馆(学)工作与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刘永胜,李丽[2](2020)在《在波敦克效应笼罩下前行——纪念《晋图学刊》创刊三十五周年》文中认为回顾《晋图学刊》创刊背景和发展历程。从发文数量和质量以及刊物的外延活动等角度评估其社会贡献。分析探讨欠发达地区创办学术期刊的劣势和困难。揭示该刊逆境中坚守学术尊严底线的品格和规范编排方面诸多闪光点。指出其提升潜力并提出改进建议。

李永明[3](2019)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服务中心,其服务随着社会的变革、信息技术的进步、用户需求和行为的变化,经历了从文献服务到信息服务再到知识服务的发展历程。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存储、生产、应用和创新活动的重要机构,需要进一步做好以知识为基础和内容的知识服务,促使其由知识宝库转变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基础设施。图书馆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的深化和拓展,是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融入用户情境,充分发挥馆员的知识和智慧,支持或辅助用户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图书馆知识服务离不开用户参与,用户参与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要素。图书馆知识服务以用户为中心、融入用户情境、辅助或支持用户问题解决的这些特性,都要求用户参与到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以保证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顺利开展。已有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历史演变、研究历程、服务模式、实施对策等相关研究中,用户需求、用户情境、用户参与等用户因素被提及或被重视,但是缺乏系统的研究。国内外图书馆服务中有关用户参与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但总体来看,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方面的研究甚少。为了促进图书馆积极吸引、鼓励、引导、协同用户参与知识服务,确保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顺利开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知识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本研究在文献梳理图书馆服务中用户参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明确了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一步深入探索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拓展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基础,以期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分析典型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本研究借助文献调研和网站调研分析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与开展情况,筛选典型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用户角色转变、用户价值转变和用户行为转变,细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结合图书馆知识服务流程,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与用户参与类型的映射,深入剖析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结果表明,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可分为使用性参与、评估性参与和建设性参与;用户参与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要素,已经逐步融入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但是用户参与的深度、广度和强度都有待提升;图书馆可以根据知识服务流程寻求用户参与切入点,鼓励用户参与知识服务。第二,解释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探索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可为图书馆制定政策吸引、引导、鼓励用户参与知识服务提供依据。设计爬虫采集开放式虚拟社区有关用户参与主题的问答数据,借助质性分析工具Nvivo识别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结合文献调研,组织专家小组讨论,抽取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借助解释结构模型方法,通过建立邻接矩阵、计算可达矩阵、分解层级关系等一系列步骤,构建解释结构模型深入分析影响因素间的层级关系。综合上述分析,理清影响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识别出各层级主次要因素,对于进一步研究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机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研究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综合相关理论,引入用户感知价值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假设模型,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设计问卷获取数据,利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探索性分析,利用Amos验证假设模型,实证探索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路径和作用大小。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参与通过用户感知价值正向影响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不仅确立了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性和合理性,还丰富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理论。第四,提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是建立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其逻辑关系是构建面向知识服务绩效的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的依据。针对上述研究结论及启示,提出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框架,并从角色定位、方式选择、氛围营造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图书馆吸引、鼓励、支持和引导用户参与知识服务提供参考。基于用户参与类型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提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对象定位,将用户融入知识服务过程。基于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促进用户参与的激励方式选择。鉴于情景因素对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影响,营造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氛围,集多种资源、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促进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上述研究结论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丰富了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还可以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有利于促进图书馆正确鼓励、支持、引导用户参与知识服务。鉴于知识服务项目各有不同,本研究只是从整体情况考量,后续将关注不同知识服务项目中的用户参与,继续扩展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李明奎[4](2019)在《中国环境史史料学论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与中国环境史研究取得的成绩相比,相关环境史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则略显滞后。简言之,目前中国环境史料的研究多集中于先秦、唐宋和明清几个时段的正史、方志、档案等文献史料的讨论,而于丰富的口述、实物和图像中的环境史料的关注稍显不足;此外,学界对域外文献、田野调查资料、自然科学观测数据等特殊环境史料的利用亦不多见;至于环境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与环境史研究取得的成果相比,则更显滞后。上述环境史料研究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环境史研究的深入和本土化、国际化发展水平。鉴于此,本文在学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环境史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以促进中国环境史史料学的构建和相关史料的整理研究。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则对中国环境史史料学的学科任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史料类型、该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思考,初步认为中国环境史史料学以反映中华民族与自然环境互动的历史文献、口述史料、实物史料和图像史料的价值和利用为研究对象,以阐明中国环境史史料的来源和类别、鉴别相关史料的真伪并分析评论史料的思想性、倡导并践行中国环境史史料的整理工作、阐述编纂环境史工具书和筹建环境史料数据库的基本设想等为学科任务,以跨学科研究、田野调查、历史文献研究法等为基本研究方法。该史料学与文献学、口述史学、人类学、民族学以及包括考古学、地质学等在内的自然科学等学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此外,就中国环境史的史料而言,文献、口述、实物和图像是研究中国环境史的四大基本史料。其中,包括正史、方志、实录、档案等在内的文献以文字记录着人与自然互动的历史,而传说、神话、谚语、访谈记录等口述史料则以口头语言的形式讲述着记忆中的人与自然,遗物遗址之类的实物史料则以具体实物展现着人与自然相处的过往,至于包括壁画、岩画、绢纸画、漫画、照片等在类的图像史料则以图像透露着人与环境互动的点滴。四类史料虽有不同的形式,然各有其特点和价值,彼此互补,互相印证。从事中国环境史史料的整理研究需掌握基本的方法和途径,但平淡忠厚、谨小慎微的心态尤其重要。此外,做好跨学科研究、夯实语言文字基础等方面的准备亦有利于环境史史料搜集整理工作的进行。第二部分则属于专题研究,从众多的文献史料中选取正史、方志、档案、实录等常见的史料进行环境信息的分析,同时尽其所知,对口述史料、实物史料和图像史料蕴含的环境信息及其搜集利用进行了初步的讨论。研究认为包括正史、方志、档案、实录在内的文献史料是研究中国环境史的基本史料,其搜集整理和利用既要结合中国古代史、思想史、方志学、档案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亦要依靠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方面的知识技能,全面看待每种文献史料的价值和不足,综合利用,取长补短。而口述、实物和图像三类史料蕴含的环境信息亦极为丰富和珍贵,需要结合考古学、口述史学、图像史学、古文字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相关环境信息的分析和解读,以最大化地发挥相关史料的价值。第三部分则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在丰富的文献史料中,除正史、方志、档案等基本环境史料外,日记、书信、报刊、文史资料、自然科学数据、域外文献等特殊环境史料蕴含的信息亦极为珍贵。其中,日记、书信和文史资料除记录了作者对天地自然和相关人事的观察、经历外,还记录了作者本人对许多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情感认知和心理态度,对于研究具体环境事件和微观环境史、环境认知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域外文献则以他者的视角记录着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观察、认知和评价,尤其是其中对中国山川自然、都城建筑、农田水利、风物特产、疾病医疗、人情风俗、气候变化、灾害事件等方面的记载均透露出不少珍贵的环境信息,值得大力挖掘和利用。田野调查资料则以调查者的亲身经历和见闻为基础,不仅对环境史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许多珍贵的文献、口述、实物和图像史料,还提供了认识史料、解读史料的现场感受(实地观感)和分析视角。而自然科学数据则以严谨的方法、精准的仪器为环境史研究提供许多气候、地质、土壤、水文、动植物等方面精确的数据信息,能更好地展现环境史跨学科研究的特点。总之,为促进环境史史料的研究和中国环境史的深入发展,建立中国环境史史料学实有其必要。中国环境史史料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尤其是图像、口述、实物三类史料中环境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自然科学数据的利用,以及环境史料的数字化等问题均涉及多种学科的交叉和合作,非一人或单一学科所能完成。然从长远来看,中国环境史史料的整理和利用刻不容缓,其相关的环境史史料学亦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相信,中国环境史史料学的建立和发展,必将促进中国环境史研究在理论化和本土化方面的深入。

刘宇,谢欢,顾烨青[5](2016)在《实践相关性与科学严谨性:论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意义]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应用性学科需要面对的一个普遍问题,分析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历史渊源和制度逻辑,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路径。[方法/过程]对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进行了学术史回顾,并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同行对专业期刊的感知差异。[结果/结论]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研究强调实践相关性,形成了图书馆学的经验主义传统;改革开放后的图书馆学研究追求科学严谨性,形成了本质主义范式的图书馆学研究。本质主义范式的兴起导致了图书馆学研究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的逐步显现,图书馆学界内部也分化为实践派和学院派两大阵营,不同阵营倚赖不同的期刊。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根源在于学术生产的体制化,学术界和实践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运行规则。科学严谨性和实践相关性并非完全对立,通过在图书馆学界推广"巴斯德象限"类型的研究可以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李明杰,许小燕[6](2016)在《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重建》文中指出中国文献学历史悠久,古有校雠学之谓。自近代以来,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演变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民国初期由"校雠学"变身"文献学"初期的学科体系;1980年代以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组成的"三位一体"结构为基础的文献学学科体系;19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大文献学"学科体系。论文比较分析了这三个阶段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基本特点和存在不足,指出:研究对象和核心研究内容是文献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理应成为构建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基石;在当今学科大融合的趋势下,以时代性将文献学划分为看似本质不同的传统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已不合时宜;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应内外有别,注意突出学科的核心内容,防止学科的泛化。以此为基础,作者尝试构建了以文献学研究对象和核心研究内容为基础的全新的文献学学科体系。

刘海鹏,张敏[7](2014)在《国内图书馆学学科地位研究综述》文中提出图书馆学的学科地位是长期困扰国内图书馆学界的一大问题。对此诸多学人曾撰文对学科地位现状、产生原因、解决策略等予以研究探讨,讨论的焦点是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关系问题、学科地位高低认定问题以及原因剖析与解决办法问题。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仍存在着学科地位的基本内涵和评价指标模糊、缺乏实证性的深度调研等不足,需在日后的研究中加强。

黄筱玲[8](2014)在《静水深流 波澜不惊——2013年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追踪》文中认为文章从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图书馆思想史研究、图书馆权利和价值等方面追踪评述了2013年国内图书馆学基础研究理论进展概况,对研究的重要成果和亮点作了介绍。

王子舟[9](2011)在《建国六十年来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六十年是曲折前行的,这一过程充满着滑稽、屈辱、奋进与迷茫。学术主体的独立、自由意识至今并未完全建立起来,研究内容与成果的官学色彩越来越浓,研究方法上不善于进行多方法的融合、交叉,学科自身的反省与批判能力、学科构建与学术协商的能力还明显不足,学术建制有专业知识浅薄化、激励制度行政化的倾向,学术前贤的优秀品质在代际传承中没有很好地继承等,这些都是中国图书馆学研究长期存在的问题。只有克服这些问题,中国的图书馆学才能获得良性发展。

伍若梅[10](2010)在《基于作者共被引和元分析的我国图书馆学范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库恩的经典之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问世以来,“范式”一词成为各学科中经常讨论的概念。而自从我国学者邱昶、黄昕利用范式理论来判断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阶段以后,国内图书馆学界也对图书馆学范式展开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很多种。但大部分学者都是从自身的研究角度出发,从不同侧面或是采用对文献梳理的方法或是采用对图书馆学发展的历史研究方法来对我国图书馆学范式进行归纳与总结。由于研究角度各异,研究方法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针对以上国内对图书馆学范式讨论的情况,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来窥探我国图书馆学的研究结构,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绘制图书馆学知识图谱,利用可视化的方法显示研究群体之间的关系,划分我国图书馆学的流派,分析流派的研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整体研究特征,总结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所存在的几大范式。文章首先在总结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出了对我国图书馆学具有突出贡献的108位核心作者,然后利用CNKI在线检索出各位学者的共被引次数并形成矩阵。接着利用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划分出了我国图书馆学的5个流派,分别是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理论流派、图书馆建设流派、信息资源管理流派、目录学与文献学流派和文献标引与编目流派,并绘制出了相应的知识图谱。针对不同的流派,文章又利用元分析方法和词频统计方法从研究主题、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热点三个维度,对我国图书馆学各流派的研究特征进行了总结。最后,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归纳出了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存在的4大范式,分别是理论建构范式、人文范式、技术范式和信息资源范式。

二、“图书馆学改革”辨析——兼与于鸣镝先生商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书馆学改革”辨析——兼与于鸣镝先生商榷(论文提纲范文)

(1)于鸣镝读者学思想及其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于鸣镝读者学研究成果
3 于鸣镝读者学思想来源
    3.1 广泛、深入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
    3.2 几十年的读者服务工作
    3.3 个人的多重角色
4 于鸣镝读者学思想主要内容
    4.1 读者研究
        4.1.1 读者的层次性
        4.1.2 读者的“参政权”
    4.2 读者工作
        4.2.1 图书馆工作之基础
        4.2.2 图书馆业务之中心
    4.3 图书馆与读者
        4.3.1 读者是图书馆的创造者、推动者
        4.3.2 读者是图书馆的价值实现者
        4.3.3 读者不是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4.4 图书馆与阅读
        4.4.1 图书馆是读者阅读的组织者
        4.4.2 图书馆在阅读服务中育人
5 于鸣镝读者学思想价值
    5.1 图书馆在服务转型中促进读者阅读
        5.1.1 推动“三个一切”落到实处
        5.1.2 提升图书馆社会价值
    5.2 推动读者学学科建设与发展
6 结语

(2)在波敦克效应笼罩下前行——纪念《晋图学刊》创刊三十五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1 创刊时机与办刊宗旨
    1.1 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低谷期
    1.2 办刊宗旨明确且贯彻始终
        1.2.1 立足三晋,面向全国
        1.2.2 重视名家,不薄新人
        1.2.3 理论研究与业务探讨并重
2 艰辛中跋涉
    2.1 山西图书馆学刊物的历史回顾
    2.2 市场化背景下的迷茫困惑
    2.3 艰辛中的闪光点
        2.3.1 坚守学术尊严底线
        2.3.2 特色栏目广受好评
        2.3.3 编排规范化走在前列
3 波敦克效应的影响
    3.1 波敦克效应
    3.2 与生俱来的劣势
4 无法忽略的成就
    4.1 发文量
    4.2 被引量与下载量
    4.3 外延活动与六大贡献
5 知不足而后进
    5.1 提高省外稿件采用率
    5.2 追踪图书馆学前沿
    5.3 寻找突破常规的编排策略

(3)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知识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
        1.1.2 用户参与已经引起了图书馆的重视
        1.1.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用户参与有待探索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与工具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图书馆服务中用户参与相关研究综述
    2.1 图书馆用户参与研究综述
        2.1.1 基本文献计量分析
        2.1.2 图书馆用户参与相关研究
        2.1.3 图书馆服务用户参与相关研究
    2.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研究述评
        2.2.1 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述评
        2.2.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研究价值
第3章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分析
    3.1 图书馆知识服务及用户参与的内涵
        3.1.1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涵
        3.1.2 用户参与的内涵
    3.2 用户参与视角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调查
        3.2.1 图书馆服务项目概况
        3.2.2 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3.2.3 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筛选
    3.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价值分析
        3.3.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角色转变
        3.3.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转变
        3.3.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价值转变
    3.4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类型
        3.4.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划分
        3.4.2 知识服务项目与用户参与类型的交叉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4.1 案例分析:来自知乎社区的用户参与影响因素启示
        4.1.1 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选择
        4.1.2 编码方式与过程
        4.1.3 影响因素识别结果
    4.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确立
        4.2.1 知乎社区与既有文献用户参与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4.2.2 结合访谈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用户参与影响因素抽取
    4.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结构关系分析
        4.3.1 方法选择
        4.3.2 分析过程
        4.3.3 解释模型
    4.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用户参与行为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模型
    5.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5.1.1 理论模型
        5.1.2 研究假设
    5.2 实证分析
        5.2.1 量表设计及数据采集
        5.2.2 探索性分析
        5.2.3 验证性分析
    5.3 研究结论与启示
        5.3.1 研究结论
        5.3.2 研究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用户参与激励机制
    6.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构建
        6.1.1 激励机制与知识服务绩效的关系
        6.1.2 面向知识服务绩效的激励机制
    6.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对象定位
        6.2.1 使用性参与角色定位
        6.2.2 评估性参与角色定位
        6.2.3 建设性参与角色定位
    6.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方式选择
        6.3.1 面向认知的激励方式
        6.3.2 面向情感的激励方式
        6.3.3 面向动机的激励方式
    6.4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氛围营造
        6.4.1 用户参与的平台氛围营造
        6.4.2 用户参与的互动氛围营造
        6.4.3 用户参与的合作氛围营造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研究局限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图书馆知识服务认知调查问卷
    附录2 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调查问卷
    附录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判别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4)中国环境史史料学论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回顾
        (一) 史料与史料学的研究
        (二) 中国环境史史料的研究
    三、基本写作思路和框架
    四、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五、文中相关概念的解释
        (一) 史料与史料学
        (二) 环境史史料与中国环境史史料学
        (三) 口述史料与口述史学
        (四) 实物史料
        (五) 图像史料与图像史学
        (六) 域外文献
上篇
    第一章 中国环境史史料学的研究对象、主题、方法和学科任务
        第一节 研究对象、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主题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中国环境史史料学的学科任务
    第二章 中国环境史史料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与文献学的关系
        第二节 与自然科学、人类学、民族史、图像史学等学科的关系
    第三章 建立中国环境史史料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第一节 建立中国环境史史料学的可能性和基础
        第二节建立中国环境史史料学的必要性
    第四章 中国环境史史料的来源、类型和特点
        第一节 中国环境史史料来源
        第二节 中国环境史史料的类型和特点
    第五章 中国环境史史料搜集整理概论
        第一节 中国环境史史料搜集整理面临的困难
        第二节 搜集整理中国环境史史料应有的心态
        第三节 搜集整理中国环境史史料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第四节 从事搜集整理中国环境史史料应有之准备
    第六章 经史子集文献中的环境史史料概论
        第一节 经部文献中的环境信息
        第二节 史部文献中的环境信息
        第三节 子部文献中的环境信息
        第四节 集部文献中的环境信息
        第五节 经史子集文献中环境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利用
中篇
    第七章 正史中的环境史史料概论
        第一节 正史中的环境史史料及其价值
        第二节 正史中的环境史史料特点及其搜集利用
    第八章 地方志中的环境史史料及其搜集利用
        第一节 地方志中的环境信息及其价值
        第二节 地方志中环境史史料的特点和局限
        第三节 地方志中环境史史料的搜集与解读利用
    第九章 实录与档案中的环境史史料概论
        第一节 实录中的环境史史料价值及其搜集利用
        一、实录中的环境史史料价值
        二、实录中环境信息的搜集利用
        第二节 档案中的环境史史料
        一、档案中的环境信息及其价值
        二、档案中环境史史料的搜集与利用
    第十章 中国口述环境史料概论
        第一节 中国的口述传统和口述史料遗存
        第二节 口述史料中的环境信息与价值
        第三节 中国口述环境史史料的特点
        第四节 中国口述环境史史料的搜集整理途径
        第五节 口述史料中环境信息的提取和征实
    第十一章 实物史料中的环境信息与利用途径概论
        第一节 实物史料中的环境信息与价值
        第二节 实物史料在环境史研究中的利用途径
    第十二章 图像史料中的环境信息与搜集解读概论
        第一节 图像史料中的环境信息及其价值
        第二节 图像史料的搜集与解读
下篇
    第十三章 几种特殊的环境史史料概论
        第一节 书信、报刊与文史资料
        第二节 田野调查资料与自然科学观测试验数据
        第三节 日记
        第四节 域外文献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实践相关性与科学严谨性:论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历史渊源
    2.1实践相关性与实用主义传统
    2.2科学严谨性与本质主义的兴起
    2.3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反思
    2.4理论结合实践的探索
3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经验证据
4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制度逻辑
5理论结合实践的新思路
6结语

(6)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民国时期:“校雠学”变身“文献学”初期的学科体系
3 1980年代:以“三位一体”结构为基础的学科体系
4 1990年代至21世纪初:传统与现代交融下的“大文献学”学科体系
5 基于研究对象与核心研究内容的文献学学科体系的现实重建

(7)国内图书馆学学科地位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关系问题
2 对学科地位高低认定问题
3 原因剖析与解决办法问题
4 结 语

(8)静水深流 波澜不惊——2013年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追踪(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
2 图书馆思想史研究
3 图书馆权利、责任和价值研究
4 图书馆哲学和方法论
5 图书馆与阅读
6 结语

(9)建国六十年来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学术精神:自主独立意识的丧失与复苏
3 内容体系:建构方式的转换与官学主色的扩张
4 研究方法:从经验描述到批判、诠释与实证
5 学术建制:社会转型中专业的窘困和突围
6 研究共同体:四代学人的遭际与传承、使命
7 结语

(10)基于作者共被引和元分析的我国图书馆学范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预期创新点
2 我国图书馆学范式与研究方法综述
    2.1 图书馆学范式研究综述
        2.1.1 关于范式概念的理解
        2.1.2 图书馆学范式理论研究
        2.1.3 问题与分析
    2.2 研究方法综述
        2.2.1 作者共被引
        2.2.2 元分析
        2.2.3 词频分析
3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结构分析
    3.1 文献与应用软件的选择
        3.1.1 文献选择
        3.1.2 数据库选择
        3.1.3 应用软件
    3.2 作者选择
    3.3 建立作者共被引矩阵
    3.4 多元统计分析
        3.4.1 矩阵转换
        3.4.2 因子分析
        3.4.3 聚类分析
        3.4.4 多维尺度分析
    3.5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结构分析
4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元分析
    4.1 元分析方法及研究主题的确定
    4.2 元分析研究过程
        4.2.1 文献检索
        4.2.2 研究过程
    4.3 元分析分类结果
        4.3.1 文献分布
        4.3.2 研究主题的分类统计
        4.3.3 关键词的聚类统计
        4.3.4 词频的统计分析
5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范式探讨
    5.1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特征
    5.2 我国图书馆学的流派特征
        5.2.1 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理论流派
        5.2.2 图书馆建设流派
        5.2.3 信息资源管理流派
        5.2.4 目录学与文献学流派
        5.2.5 文献标引与编目流派
    5.3 我国图书馆学的研究范式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后记

四、“图书馆学改革”辨析——兼与于鸣镝先生商榷(论文参考文献)

  • [1]于鸣镝读者学思想及其价值研究[J]. 丛全滋. 图书馆, 2021(03)
  • [2]在波敦克效应笼罩下前行——纪念《晋图学刊》创刊三十五周年[J]. 刘永胜,李丽. 晋图学刊, 2020(01)
  • [3]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D]. 李永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中国环境史史料学论纲[D]. 李明奎. 云南大学, 2019(09)
  • [5]实践相关性与科学严谨性:论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J]. 刘宇,谢欢,顾烨青. 图书情报工作, 2016(24)
  • [6]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重建[J]. 李明杰,许小燕. 图书情报知识, 2016(02)
  • [7]国内图书馆学学科地位研究综述[J]. 刘海鹏,张敏. 图书馆建设, 2014(05)
  • [8]静水深流 波澜不惊——2013年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追踪[J]. 黄筱玲. 图书馆论坛, 2014(05)
  • [9]建国六十年来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J]. 王子舟. 图书情报知识, 2011(01)
  • [10]基于作者共被引和元分析的我国图书馆学范式研究[D]. 伍若梅. 东北师范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图书馆学改革”的辨析——兼与喻铭迪先生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