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髋关节的主要血管

测量髋关节的主要血管

一、髋关节主要血管的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王政春[1](2021)在《基于有限元分析探讨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通过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MRI影像学改变与髋部疼痛症状和功能活动改善情况的相关性分析,评价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2探讨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测定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和体积的准确性。3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变化,及坏死区骨密度和体积变化,为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探寻新的理论依据。方法:1 MRI评价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的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于2020年6月-2021年3月期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伤科,收集接受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的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20例,单髋8例,一共32例患髋。所有患者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均行髋关节MRI检查,经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6个月后,复查髋关节MRI检查,通过MRI冠状位STIR图像观察治疗前后股骨头坏死伴发的骨髓水肿、髋关节腔积液变化情况,利用VAS评分评估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髋部疼痛变化情况,利用Harris评分评估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变化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骨髓水肿和髋关节腔积液分级变化与髋部疼痛和髋关节功能分级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判断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MRI影像学改变与临床症状的改善是否具有一定相关性。2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测定股骨头坏死的骨密度和体积分析收集髋关节置换未见明显塌陷的10例成人股骨头坏死标本,实验组将10例股骨头标本进行CT薄层扫描,建立股骨头坏死区三维模型,完成模型相关有限元分析前处理,输出至Abaqus软件中,提取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ρ)、体积(V)和质量(M);对照组用电子秤称量股骨头质量(M1),以“溢出法”测量股骨头体积(V1),剔除股骨头坏死骨,以同样方法再次测量清除坏死骨后的股骨头质量(M2)和体积(V2),股骨头坏死区质量M0=M 1-M 2,股骨头坏死区体积V0=V 1-V2,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ρ0=M0/V0,进行结果统计分析。3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限元研究以第一部分临床研究收集的单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有限元分析研究对象,共计8例病人,将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健侧股骨头作为对照组(8髋),患侧股骨头作为治疗组(8髋)。治疗前患者行髋关节CT检查,经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6个月后,复查髋关节CT,收集治疗前和治疗后CT影像数据作为研究资料。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方法:(1)导入DICOM格式的患者髋关节CT图像数据,在Mimics21.0软件中,通过自动分割识别股骨近端三维模型蒙板,手动分割画选股骨头坏死区三维模型蒙板,蒙板剪修补漏,经计算建立粗略的三维模型;(2)在3-Matic软件中进行三维模型表面润滑、修饰,创建三维模型面网格、体网格及装配体模型,设置装配体模型负重面及约束面。(3)三维模型导回Mimics21.0软件中,基于股骨近端CT灰度值与骨密度的经验公式,赋予股骨头坏死区模型10材料属性,分别获取坏死股骨头股骨近端三维模型、股骨头坏死区三维模型、正常股骨头股骨近端三维模型及正常股骨头三维模型,以inp格式保存模型文件;(4)三维模型导入Abaqus软件中,设置负重面加载Z轴反方向30 00 N的作用力,固定股骨远端约束面,进行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同时提取股骨头坏死区模型骨密度和体积,以及正常股骨头模型骨密度。分析正常股骨头与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股骨近端生物力学传导机制,观察股骨头生物力学变化,坏死区生物力学变化,股骨头坏死骨密度和体积变化,以及股骨头坏死CT图像变化。结果:1 MRI评价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的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1.1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评价指标变化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治疗前后,骨髓水肿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骨髓水肿明显减轻;髋关节腔积液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髋关节腔积液无明显改变;髋部疼痛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减低;髋关节功能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 5),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1.2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治疗前髋部疼痛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具有相关性(r=0.905),骨髓水肿程度越重,髋部疼痛症状越重;治疗后髋部疼痛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具有相关性(r=0.681),骨髓水肿减轻越明显,髋部疼痛症状改善越明显。治疗前髋关节功能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具有相关性(r=0.850),骨髓水肿程度越重,髋关节功能越差;治疗后髋关节功能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具有相关性(r=0.752),骨髓水肿减轻越明显,髋关节功能改善越明显。2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测定股骨头坏死的骨密度和体积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测定结果无差异(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股骨头坏死区体积测定结果无差异(P>0.05),三维有限元分析法能够准确的测定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和体积。3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限元研究3.1正常与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析3.1.1正常股骨头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析正常股骨头内部应力分布均匀,无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压应力沿压力骨小梁均匀分布在股骨头内,股骨头与股骨颈交界处也无应力集中,股骨颈内侧相对股骨颈外侧承受较大压应力,股骨距处为压应力最主要的承受区域,呈现最大应力,而股骨外侧越向大粗隆处承受压应力越小。位移反应形变量的大小,股骨头近端形变量大,向股骨远端形变量逐渐减小,最大位移位于股骨头负重区。3.1.2股骨头坏死治疗前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析与正常股骨头比较,股骨头内部坏死区应力分布极不均匀,出现多个应力集中区域,相对于坏死区应力集中在坏死区与非坏死区交界处更明显,股骨头与股骨颈交界处出现明显地压应力集中现象,股骨颈内侧和股骨距承受压应力明显增大,出现明显的高应力集中区,最大应力出现在股骨颈内侧,股骨颈外侧承受压应力略增加。股骨头坏死后负重区最大位移明显增大,表明负重区受压应力发生形变量增加。3.1.3股骨头坏死治疗后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析与治疗前相比较,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后股骨头内部坏死区仍有应力集中存在,但应力分布较治疗前均匀,股骨头与股骨颈交界处应力集中分布相对减少,股骨颈内侧和股骨距处高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好转,最大应力明显减小,股骨颈外侧应力分布也有减小。治疗后股骨头负重区最大位移明显减小,表明负重区受压应力发生形变量减小。3.1.4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结果比较治疗前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前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均明显小于治疗前;治疗后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仍明显大于对照组。3.2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股骨头生物力学变化治疗后股骨头最大应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骨头应力集中现象相对好转,最大应力明显减小;治疗后股骨头最大位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骨头最大位移明显减小。3.3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坏死区生物力学变化治疗后坏死区最大应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坏死区应力集中现象相对好转,最大应力明显减小;治疗后最大位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坏死区最大位移明显减小。3.4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股骨头坏死骨密度和体积变化治疗前与对照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明显大于治疗前;治疗后与对照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股骨头坏死区体积无明显变化。3.5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股骨头坏死C T变化股骨头坏死治疗前股骨头CT图像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像,部分骨小梁缺失,有囊状透光区;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后CT图像可见股骨头坏死无进一步加重,坏死区新骨形成骨密度改善,硬化带形成明显,坏死区域面积无明显扩大,股骨头未见明显塌陷,髋关节间隙存在。结论:1 MRI评价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的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1.1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能够明显改善股骨头坏死继发的骨髓水肿。1.2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能够明显改善股骨头坏死引起的髋部疼痛和髋关节功能受限。1.3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改善股骨头坏死髋部疼痛和关节功能与骨髓水肿的消散吸收密切相关,骨髓水肿减轻越明显,髋部疼痛和髋关节功能改善越明显。2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测定股骨头坏死的骨密度和体积分析三维有限元分析法能够准确的测定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和体积,可作为一种测定股骨头坏死区骨密度和体积的方法。3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限元研究3.1正常股骨头应力分布均匀,无应力集中现象,股骨头内压应力主要传导至股骨颈内侧和股骨距,传导至股骨颈外侧压应力相对较少。3.2股骨头坏死区应力分布不均匀、坏死区与非坏死区交界处应力集中明显,股骨颈内侧和股骨距呈高应力集中。3.3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能够促进骨质新生,增加骨密度,提高骨强度,恢复坏死区部分有效支撑,改善应力传导障碍,减少应力集中,从而达到减小塌陷风险,维持股骨头形态完整的治疗作用。

陈庆煌[2](2021)在《加味桃红四物汤定向透药对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以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定向透药探析其对直接前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临床疗效,为术后早期的快速康复治疗寻求一种疗效更佳的综合方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行初次单侧直接前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住院患者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第一天即加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定向透药。透药穴位选取风市、环跳、梁丘、阿是穴,每次30分钟。住院时治疗5天,每天治疗1次,出院后治疗2次/周,持续3周。两组于术前、术后3、7、14、30天测量记录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大腿中段周径、肌酸激酶,髋关节功能评分于术前、术后1、7、14、30天测量,并记录治疗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进行中医疗效评价。所有数据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本实验完成情况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VAS评分:两组患者在术前1天、术后3天、术后30天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14天VAS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肿胀程度:两组患者术后患肢大腿中段周径比较,术前1天、术后3天、术后30天患肢大腿中段周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天,术后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肌酸激酶:两组数据无交互效应(P>0.05),表明两组在肌酸激酶值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Harris评分:两组患者在术前1天、术后3天、术后30天Harris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术后第7天、14天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评价: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11%高于对照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部位无皮肤破溃、过敏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生命征平稳,肝肾功未见明显异常,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结论:1.对于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定向透药可以降低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缓解术后肿胀,提高Harris髋关节评分,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2.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定向透药可以降低术后气滞血瘀证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术后气滞血瘀症状,并且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

赵北[3](2021)在《四边体置钉治疗髋臼骨折的数字解剖学研究及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第一部分 四边体区域的数字解剖学参数研究测量目的测量髋臼四边体区域的解剖参数,确定置钉的安全区和危险区,以提高四边体区域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期间我院影像中心行骨盆CT扫描的成年人图像200例。通过Mimics软件进行骨盆三维重建后,测量四边体内侧面的边长和面积,进行性别间和左右侧比较;定义并测量危险区和安全区长度,确定最危险置钉点位置并进行性别间比较。结果男性四边体内侧面上边界长度65.54±4.5 1mm,下边界长度39.24±2.96mm,前边界长度62.46±3.45mm,后边界长度67.91±3.92mm,四边体内侧面的表面积3276.22±309.33mm2;女性四边体上边界长度63.92±3.37mm,下边界长度36.85±2.39mm,前边界长度55.25±3.13mm,后边界长度61.89±3.75mm,四边体内侧面的表面积为2787.21±246.21mm2。男性的五组数据值均大于女性,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左右侧数据之间的配对样本比较发现四边体内侧面的上边界和前边界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边界、后边界和内侧面表面积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四边体危险区长度20.42±6.88mm,前后缘长度42.75±3.22mm,危险区和前后缘距离比值为0.48±0.15;女性四边体危险区长度24.43±5.04mm,前后缘长度39.18±2.21mm,危险区和前后缘距离比值为0.62±0.13。男性四边体的前后缘长度大于女性,但危险区长度小于女性,男性危险区占据前后缘的比例要低于女性。三组数据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最危险进钉点到参考线的距离为14.42±4.22mm,女性为12.89±3.38mm,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工具软件Mimics结合CT图像可建立完整的骨盆三维模型,通过调整视图方向,能够定义并测量髋臼四边体区域的相关参数。由于性别间的生理差异,男性四边体内侧面的各边长均大于女性。在髋臼前入路观察角度下女性四边体危险区范围大于男性,确定最危险进钉点的位置有利于术中安全操作。第二部分 四边体置钉参数的数字解剖学测量目的选取四边体危险区多个进钉点模拟螺钉的安全放置,测量螺钉的多方位安全进钉角度及长度等参数,并进行性别间比较,以提高四边体危险区置钉的安全性,为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参考。方法通过Mimics软件对200例骨盆CT进行三维重建,根据四边体内侧面将矢状面和横断面视图重新定义,在真骨盆上缘和下缘分别确定危险进钉点位置,应用直径3.5mm的圆柱体模拟螺钉置入。真骨盆上缘的三处进钉点分别测量螺钉的最小内倾角(MIMIA),最小前倾角(MIAIA)和最小后倾角(MIPIA)以及对应的螺钉长度;真骨盆下缘的三处进钉点分别测量平行螺钉的长度,最小前倾角(MIAIA)和最小后倾角(MIPIA)以及对应的螺钉长度;通过调整髋骨的三维半透明模型,确定髋臼下螺钉的最佳位置,模拟置钉并测量该螺钉的直径,长度,进钉点的位置及进钉方向,对上述置钉参数进行性别间比较。结果在四边体最危险进钉点O处,男性MIMIA为13.32±3.98°,螺钉长度28.96±7.57mm,MIAIA 为 31.97±9.89°,螺钉长度 42.99±5.44mm,MIPIA 为23.67±5.99°,螺钉长度 60.98±4.94mm;女性角度分别为 16.54±5.45°,39.40±10.07°,32.04±8.65°,螺钉长度分别为 22.54±5.16mm,36.02±3.27mm,50.51±3.82mm。男性各角度小于女性,而螺钉长度均大于女性,数据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进钉点O比较,A点和B点对应的MIMIA值均减小,而对应的螺钉长度均增加。真骨盆上缘A、O、B三点对应的MIAIA值逐渐增加,而MIPIA值逐渐减小,男性和女性变化趋势一致。在四边体进钉点O’处,男性的平行螺钉长度为19.23±4.38mm,女性为13.86±3.53mm,男性MIAIA及对应螺钉长度分别为36.39±7.29°和33.59±2.73mm,女性分别为40.73±6.63°和28.73±2.39mm;男性 MIPIA 及对应螺钉长度分别为 33.01±7.07°和 9.07±2.66mm,女性分别为39.33±5.82°和43.36±2.73mm。男性的最小前倾角度和最小后倾角度均小于女性,而螺钉长度均大于女性,数据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骨盆下缘A’、O’、B’三点对应的MIAIA和MIPIA值变化趋势同上缘对应点一致。男性髋臼下螺钉的最大直径为5.54±1.38mm,最大长度为100.23±6.37mm,女性分别为4.49±0.89mm和87.74±6.36mm,94%的男性和86%的女性最大螺钉直径不小于3.5 mm;而77%的男性和53%的女性最大螺钉直径不小于4.5 mm。螺钉参数在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数字化软件的切面重建,三维图像透明化及轴向透视等方法,可以在四边体危险区内以不同方式安全置钉,获得相关的置钉数据参数,指导个体化术前设计,为髋臼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参考。由于男女骨盆的生理解剖差异,四边体区域置钉的方向角度和螺钉的长度直径等属性在性别间存在差异。将解剖标记作为置钉参照物和参考平面方便术中安全精确操作。第三部分 四边体置钉治疗髋臼骨折的有限元分析目的建立起髋臼前柱骨折和后柱骨折的有限元模型,针对四边体区域设计不同的钢板和螺钉内固定模型装配后进行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评价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为四边体螺钉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一例健康成年女性的DICOM格式的骨盆CT数据,将其导入Mimics及3-matic软件中,分别建立前柱骨折和后柱骨折模型,在Geomagic Studio软件及Solidworks软件中根据骨折线位置设计不同内固定,在3-matic中最终装配成髂腹股沟入路处理前柱骨折的4组固定模型,Stoppa入路处理前柱骨折的3组固定模型及后柱骨折固定的5组模型。将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进行材料属性赋值,弹簧单元模拟韧带及接触设置。约束边界条件后对模型求解,分析评价骨盆和内固定的位移和应力分布,比较上下骨折面的位移差。结果前柱骨折模型中,增加四边体危险区螺钉后,可以降低钢板和固定螺钉的最大应力和松动断裂的风险,同时可以降低钢板对骨盆的应力遮挡作用。髂腹股沟钢板和Stoppa钢板在增加了两枚四边体双皮质螺钉后,上下骨折面的位移差组内比较均为最小。后柱骨折模型中,联合固定模型组由于增加了耻坐螺钉,后柱钢板和后柱螺钉的应力均下降,三种状态下骨折面的平均位移差和最大位移差的最小值均出现在联合应用耻坐螺钉模型组。结论通过髂腹股沟入路和Stoppa入路处理髋臼前柱骨折时,钢板联合四边体危险区螺钉均可以有效提高生物力学相容性和稳定性。在处理髋臼后柱骨折时,放置四边体螺钉可增加后柱钢板或后柱螺钉的固定强度,降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

许灿宏[4](2021)在《益气活血膏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THA术后DVT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以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益气活血膏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以探究其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中西医结合用药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THA术后DVT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筛选病例,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创伤骨科病区从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拟行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术后12h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益气活血膏方,疗程均为14天。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7、14天的凝血指标(D-二聚体、PT、APT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血红蛋白浓度(HGB)、血小板(PLT)、DVT发生率、术后引流量、VAS评分、Harris评分等指标的差异,评价益气活血膏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THA术后DVT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术前的组内比较,D-二聚体、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血浆黏度较术前升高,PT较术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术后第1天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术后第7、14天的组间比较,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GB在术前和术后第1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的HGB比较,观察组显均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LT在术前和术后第1、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的PLT比较,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经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共发现4例无症状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其中观察组1例,对照组3例,发生率分别为3.33%、1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4天的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方差分析显示,时间与干预措施在D-二聚体、PT、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HGB、VAS评分等指标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主效应显着(P<0.05)。在课题研究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结论:益气活血膏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凝血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血小板的形成与黏附,缓解术后血液的高凝高黏状态,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能发挥益气补血、化瘀止痛的功效,更好的恢复术后血红蛋白浓度,纠正贫血状态,减轻疼痛程度,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张国栋[5](2021)在《髓芯减压、人工骨支撑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股骨头坏死作为一种骨科常见、难治且致残疾性疾病,如何改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症状、避免或延缓股骨头塌陷是目前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行髓芯减压联合人工骨支撑棒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ARCO分期Ⅰ、Ⅱ、ⅢA期)近期随访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分期、不同坏死范围和不同坏死部位的疗效差异,以期能为保髋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在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26例35髋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男性15例22髋,女性11例13髋,年龄34.73± 10.27岁。术前对患者进行ARCO分期、中日友好医院分型、测量改良坏死指数,患者均行髓芯减压联合人工骨支撑棒植入术。所有入组病人均获随访,本研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采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影像学上通过对比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拍摄的骨盆X线片及MRI,评估股骨头外形是否塌陷及坏死区域有无修复或继续进展,以股骨头塌陷>4mm或患者行髋关节置换作为观察终点。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对保髋术后股骨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9-24个月,平均为18.4个月。临床评价结果如下:本组收集病例中,激素性股骨头坏死21髋,特发性股骨头坏死3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11髋。ARCO Ⅰ期7髋,ARCOⅡ期20髋,ARCOⅢ期8髋;改良坏死范围指数≤33组11髋,34-66组17髋,≥67组7髋;中日友好医院分型M型5髋,C型8髋,L1型11髋,L2型7髋,L3型4髋。不同分期、不同坏死范围、不同分型之间男女比例、平均年龄、病因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1.保髋术后大部分患者疗效较好,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4.83± 1.65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20±0.95分(P<0.05),Harris评分由术前64.66±7.23分增至末次随访时85.46±6.23分(P<0.05),优良率达80%;末次随访时术后影像学检查大部分患者表现稳定,但有8髋出现影像学进展(表现为囊变、硬化带、新月征),其中6髋保髋失败(关节面塌陷>4mm),术后股骨头总体生存率82.9%。2.从ARCO分期看,ARCO Ⅰ期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01±0.39分,ARCO Ⅱ 期为 2.32±0.75 分,ARCO Ⅲ 期为 3.80±1.43 分;ARCO Ⅰ 期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93.03±3.04分,ARCO Ⅱ期为85.88±5.97分,ARCO Ⅲ期为77.88±5.37分。ARCO Ⅰ期患者末次随访VAS评分较其他两组低、Harris评分较其他两组高(P<0.05);ARCO Ⅱ期患者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降低3.04±0.71分、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21.76±4.69分,改善程度较Ⅰ期患者更明显(P<0.05);ARCO Ⅲ期末次随访VAS评分为三组最高、Harris评分为三组中最低(P<0.05)。影像学上ARCO Ⅰ期有1髋进展0髋失败、Ⅱ期2髋失败、Ⅲ期5髋进展中4髋失败;与ARCO分期相关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Ⅲ期组生存率(50%)显着低于Ⅰ期(100%)和Ⅱ期(90%)(P<0.05)。3.从中日友好医院分型上看,中日友好医院分型末次随访时M型VAS评分为1.60±0.55分,C型为1.88±0.64分,L1型为2.09±1.04分,L2型为4.29±2.13分,L3型为3.01 ± 1.41分,L2组末次随访VAS评分显着高于M型、C型、L1型(P<0.05),与L3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M型Harris评分为 88.69±2.19 分,C 型为 88.20±3.15 分,L1 型为 86.30±6.90 分,L2 型为75.18±9.15分,L3型为80.01±7.95分,L2型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显着低于M型、C型、L1型(P<0.05),与L3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上M型0髋进展,C型1髋进展0髋失败,L1型1髋失败,L2型4髋失败,L3型2髋进展中1髋失败,与中日友好医院分型相关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L2 型生存率(42.9%)显着低于 M 型(100%)、C 型(100%)、L1 型(90.9%)、L3 型(75%)(P<0.05)。4.从改良坏死指数看,改良坏死指数≤33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91 ±1.14分,34-66组为2.12±0.97分,≥67组为4.43±1.99分,≥67组末次随访VAS评分最高(P<0.05)。≤33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88.17±4.37分,34-66组为84.93±5.56分,≥67组为74.77±7.79分,≥67组末次Harris评分为三组最低(P<0.05)。影像学上≤33组2髋进展中1髋失败、34-66组1髋失败、≥67组5髋进展中4髋失败;与改良坏死指数相关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67组生存率(42.9%)显着低于≤33组(90.9%)和34-66组(94.12%)(P<0.05)。[结论]1.髓芯减压联合人工骨支撑棒植入术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手段,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2.在行髓芯减压联合人工骨支撑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时,ARCO Ⅰ期的患者术后较Ⅱ、Ⅲ期疗效更优;ARCO Ⅲ期患者疗效较差,保髋失败率较高。3.中日友好医院分型为L2型的患者行该手术疗效较差,保髋失败率较高。4.改良坏死范围指数≥67的患者行该手术疗效较差,保髋失败率较高。

彭金海[6](2021)在《弧形髋臼截骨术治疗成人DDH的术前有限元规划及术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1.运用有限元技术对正常人髋臼软骨及DDH患者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并对DDH患者模拟CPO,探究最佳截骨矫正角度,做出术前有限元规划,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2.对本中心16例(19髋)CPO术后患者进行临床疗效随访报道。[方法]1.扫描一例正常女性志愿者及一例女性DDH患者的CT数据。采用16排螺旋CT机(GE,美国)对患者髂嵴至坐骨结节部分以2mm为间隔,沿轴向进行连续断层扫描,所得图像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使用Mimics 21.0和Hypermesh 2017对模型进行建立和编辑,使用Abaqus2018进行仿真分析。2.回顾性随访我科从2016年至2020年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弧形髋臼截骨术患者16例(19髋),年龄11-54岁,平均28.3岁,记录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标准骨盆正位X线片和侧位X片上的LCEA、ACEA、Sharp角、Tonnis骨关节炎分级、Harris评分、VAS评分等,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人髋臼软骨应力在脚跟落地相和单腿支撑中期相分布均匀,应力最大值位于髋臼软骨外上侧,分别为5.142MPa、6.022MPa;术前DDH患者髋臼软骨应力分布更偏外侧和前侧,在这两个地方均有应力集中,最大值分别为7.432MPa、9.712MPa。脚跟落地相最佳旋转角度为LCEA:30°,ACEA35°,术后最大接触压力下降到5.273MPa,髋臼软骨应力分布向髋臼内侧,后部移动;单腿支撑中期相最佳截骨角度为LCEA:35°,ACEA:35°,最大接触压力下降到6.463Mpa,应力变化同脚跟落地相。综合考虑,LCEA:35°,ACEA:35°为本例患者的最佳截骨矫正角度。2.住院天数9-21d,平均16天。手术时间2-7.5h,平均3h。术中出血300-900ml,平均550ml。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32.5个月。临床评分方面Harris评分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Harris评分术前68.68±6.92分,末次随访时上升到91.21±2.74分,有显着统计学意义(t=16.748,p<0.001)。VAS评分术前5.32±1.11分,末次随访时降至1.11±0.86分,有显着统计学意义(t=-16.181,p<0.001)。影像学方面LCEA术前(3.11±9.56)°,末次随访时上升到(35.10±4.92)°,有显着统计学意义(t=15.208,p<0.001)°。ACEA术前(22.38±6.82)°,末次随访时上升到(36.78±3.93)°,有显着统计学意义(t=9.358,p<0.001)。Sharp 角术前(49.19±3.60)°,末次随访时下降到(36.99±4.20)°,有显着统计学意义(t=-13.865,p<0.001)。术前有10例髋Tonnis骨关节炎分级为1级,9例髋为2级。至末次随访时,有1例患者从2级进展至3级,3例患者从1级进展至2级,其余患者末次随访时骨关节炎和术前相比没有进展。并发症发面,末次随访时3例患者耻骨截骨区未愈合,3例患者术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异常,2例患者坐骨支截骨时后柱完全截断,1例患者切口浅表感染,1例患者术后髋部持续性疼痛,无主要血管、神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1.有限元技术能够指导临床医生对DDH患者进行术前规划,从而制定出最佳的个体化的截骨手术方案。本研究有限元结果表明,弧形髋臼截骨术中存在最佳矫正角度,在此角度下截骨,髋关节可获得最佳生物力学。2.本组DDH患者弧形髋臼截骨术后VAS及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影像学测量指标,包括LCEA、ACEA、Sharp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说明弧形髋臼截骨术是治疗成人DDH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李正刚[7](2021)在《Crowe Ⅳ型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侧处理策略及疗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5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 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联合S-ROM假体及非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联合Wagner Cone假体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疗效,探讨Crowe Ⅳ型DDH THA术中股骨侧处理策略,借此为今后Crowe Ⅳ型DDH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5月行THA治疗的纳入55例(61髋)CroweⅣ型D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非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联合Wagner Cone假体(A组)和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联合组配式S-ROM假体组(B组)。A组患者24例(26髋),男性2例,女性22例,年龄24~60(38.5± 10.8)岁,BMI(21.7±1.1)kg/m2,平均脱位高度(3.7±0.3)cm。B 组患者 31 例(35 髋),男性 3 例,女性 28 例,年龄 23~73(41.7±12.5)岁,BMI(21.9±1.2)kg/m2,平均脱位高度(5.8±0.9)cm。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评价手术过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评分、VAS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SF-36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手术疗效。根据相关评价指标,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评估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比例、年龄、BMI,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A组病例股骨头脱位高度(3.7±0.3)cm小于B组病例股骨头脱位高度(5.8±0.9)cm,两组之间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109.8±12.3)min、术中出血量(413.8±65.5)ml、术后住院时间(8.2±1.3)d,B组患者手术时间(140.2± 13.9)min、术中出血量(490.3±66.3)ml、术后住院时间(11.5±1.7)d。经统计学分析,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10月~66月,B组随访时间12月~48月。A组Harris评分由术前(39.5±4.2)提高至术后(87.6± 1.8),VAS评分由术前(7.1±0.7)改善至术后(1.8±0.7),SF-36评分由术前(229.8±12.8))提高至术后(557.1 ±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arris评分由术前(38.6±3.4)提高至术后(86.9±1.7),VAS评分由术前(7.2±0.7)改善至术后(1.6±0.7),SF-36 评分由术前(226.6.2±12.2)提高至术后(560.0±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0±0.6)、(3.1±0.5),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VAS评分、SF-36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THA是治疗Crowe Ⅳ型DDH的有效术式,术中采用非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联合Wagner Cone假体或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联合S-ROM假体或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对于股骨头脱位高度小于4cm,髋周软组织挛缩不重,经使用肌肉松弛药物及软组织松解可行复位患者,建议采取非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联合Wagner Co ne假体,可简化手术操作,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对于股骨头脱位高度大于4cm,术中经充分软组织松解仍无法复位患者,建议行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联合S-ROM假体,可易化复位,并减少神经血管损伤风险。3.Crowe Ⅳ型DDH患者存在复杂的解剖变异,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详细地术前评估,并结合术中情况个性化选择手术方式及假体类型。

方琪宇[8](2021)在《CNAP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比较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与传统经验补液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中循环血流动力学、输液量、动脉血乳酸值和术中低血压及术后24小时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客观评价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否减少围手术期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及术后并发症,改善微循环,促进病人康复,从而为围术期老年手术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液体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吉林省人民医院择期全麻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60例参加研究,且年龄在65岁以上、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为Ⅱ~Ⅲ级。随机分为传统经验补液R组(n=30)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指导补液的GDFT组(n=30)。其中R组给予传统经验补液方案;GDFT组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指导下实现液体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的总输液量、晶体液用量、胶体液用量、出血量和尿量;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入手术室基础值(T0),麻醉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1小时(T3),手术结束拔管后(T4)的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测量麻醉诱导前(L0),手术开始后1小时(L1)及送入苏醒室前(L2)患者动脉血乳酸值。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频率和用量;观察术中低血压事件和术后24小时内并发症的发生频次。结果:对比不同组间患者的术中液体输入量,相对R组来讲,GDFT组术中输入的胶体液用量(846.67±298.37和581.67±284.79;P<0.05)增多,而GDFT组的晶体液用量(473.33±147.66和577.00±379.41;P<0.05)和总输液量(1390.00±345.90和1726.33±438.39;P<0.05)均低于R组患者;同时GDFT组患者在T1,T3这两个时间点上MAP和HR下降幅度较小,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GDFT组术后血乳酸浓度较术前上升幅度较小,可以改善微循环,有统计学意义(P<0.05)。GDFT组术中低血压发生频次(2和7;P<0.05)和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频次(2和8;P<0.05)均较R组低。两组术后床头胸部X射片未发现肺水肿,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热及术后谵妄等并发症发生频次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经验液体治疗相比,由CNAP监测系统指导的GDFT能有效优化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液体总量和晶胶体比例,更好的维持了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增强组织代谢,降低了术中低血压和术后24小时并发症发生率,证明了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老年单侧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一种比传统经验液体治疗方案更好的容量治疗方案。

孙玉双[9](2021)在《梯度压力袜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THA是目前骨科最为常见的手术之一,而DVT则被广泛认为可能是所有THA病人中严重而又普遍的并发症之一。基本预防、药物预防和物理预防是DVT预防的三大基石。物理预防当中GCS相较于其他物理预防方式,其优点在于易获得、经济安全、不影响患者活动等。但如何规范地应用GCS,已成为国内外医护专家关注的问题,而我国在GCS临床应用方面尚缺乏标准和规范,对于GCS的使用时长与持续性无明确标准。目的本研究通过监测THA术后穿戴GCS血流动力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变化,验证GCS的有效性,探索最为科学合理的GCS穿戴时长及持续性,以提高使用效果及患者依从性。方法本课题观察对象皆来自河南某军队三级甲等中心医院。将2020年1月~10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使用随机计算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患者分配在不同病区,减少样本污染,共收集完整资料102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5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是VTE高发人群,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动态的VTE风险评估,根据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风险时间节点,术前术后按照指南和治疗规范,采取标准的基础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治疗相结合方式。干预方式如下:两组患者均于全麻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在进行基础深静脉血栓预防与护理上,增加梯度压力袜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性深静脉血栓护理,不额外佩戴梯度压力袜。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两组临床病例,皆由同一个治疗小组进行,团队成员经验丰富,主刀医生是关节外科专业的专家、年手术达到50例以上。手术方式均在全麻下于后外侧方入路。结果1.基线资料:两组病例患者的手术前初期基线检查数据(其中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疾病种类等)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流动力学指标:根据回归分析可知:观察组在不同时间节点静脉流速快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管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验室指标低于对照组,且在正常范围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腿围在术后3d、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d两组患者腿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流动力学结果:根据差值回归分析可知(Y为两者差值),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节点静脉流速与术前比,观察组变化大于对照组,且具有显着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节点静脉管径与术前比,观察组变化小于照组,且具有显着性(P<0.05)。股总静脉与股浅静脉流速在不同穿戴时长间,观察组变化大于对照组,且变化具有显着性(P<0.05)。每个不同时间节点观察:穿戴12h与4h相比,观察组管径变化小于对照组,且变化具有显着性(P<0.05);穿戴8h与4h相比,观察组管径变化小于对照组,且变化具有显着性(P<0.05)。4.实验室指标:根据回归差值分析可知:术后患者穿戴不同时长两组D-二聚体之间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穿戴不同时长间两组间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腿围:根据差值回归分析可知:术后穿戴GCS不同时长比不穿腿围变化大,且变化具有显着性(P<0.05)。6.引流量:术后两组患者24h引流总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血栓发生率:100例样本资料中共确诊静脉血栓4例。观察组1例(20%),本对照组3(60%)例,对照组血栓发生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1.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穿戴GCS对能够有效预防DVT的发生;2.增加梯度压力袜的穿戴时间可降低DVT的发生,减少血液淤滞状态;3.增加梯度压力袜的穿戴时间可减轻凝血与纤溶反应;4.增加梯度压力袜的穿戴时间可减轻肢体肿胀。

王干[10](2021)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导航与传统股骨颈骨折中空钉内固定的早期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导航与传统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中空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各项资料,根据是否使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导航置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导航下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中空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行人工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中空螺钉内固定术。收集实验组及对照组病例的以下数据:①手术时间;②术中出血量;③术中透视次数;④术中的导针调整次数(钻孔次数);⑤导出术后第二天复查X线片,测量各螺钉间的角度、螺钉与股骨颈长轴的夹角;⑥住院天数;⑦住院期间有无并发症,如内固定物松动、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血管神经损伤,伤口愈合不良、感染等等;⑧术后门诊复查的X线片。结果:共4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实验组24例,男性9例,女性15例,年龄为29~72岁,平均(55.31±5.26)岁,其中Garden Ⅰ型4例,GardenⅡ型20例,对照组24例,男性8例,女性16例,年龄为32~69岁,平均(54.17±5.18)岁,其中GardenⅠ型3例,GardenⅡ型21例。48例患者均采用三枚平行中空螺钉内固定手术,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血管神经损伤,伤口愈合不良、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术中透视次数和导针调整次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螺钉平行度以及螺钉与股骨颈长轴平行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导航三枚中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出血,减少医患双方的放射线暴露,减少医疗操作对股骨头、颈的破坏,使螺钉的位置更佳。

二、髋关节主要血管的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髋关节主要血管的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有限元分析探讨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基础理论
        1.1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的确立依据
        1.2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的作用途径及优势
        1.3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
        1.4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1.5 丹参和川芎治疗股骨头坏死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
    2 股骨头坏死骨密度和体积测定方法研究现状
        2.1 骨密度传统测量方法
        2.2 三维有限元法骨密度测定
        2.3 股骨头坏死体积传统测量方法
        2.4 股骨头坏死三维有限元法体积测定
    3 有限元分析在股骨头坏死中的临床应用
        3.1 股骨头坏死塌陷预测分析
        3.2 硬化带力学特性分析
        3.3 制定股骨头坏死保髋术式方案
        3.4 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评价
第一部分 MRI评价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的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1 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分期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方法
    3 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3.1 骨髓水肿分级方法
        3.2 髋关节积液分级方法
        3.3 髋关节疼痛VAS评分
        3.4 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优良率
    4 统计学分析方法
    5 结果
        5.1 治疗前后骨髓水肿变化
        5.2 治疗前后髋关节腔积液变化
        5.3 治疗前后VAS疼痛等级变化
        5.4 治疗前后Harris功能评分变化
    6 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6.1 治疗前髋部疼痛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相关性分析
        6.2 治疗后髋部疼痛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相关性分析
        6.3 治疗前髋关节功能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相关性分析
        6.4 治疗后髋关节功能分级与骨髓水肿分级相关性分析
    7 典型病例分析
    8 讨论
        8.1 股骨头坏死并发骨髄水肿MRI表现特征
        8.2 股骨头坏死并发骨髓水肿机理
        8.3 中医对骨髓水肿的认识理解
        8.4 骨髄水肿的临床指导意义
        8.5 髋关节腔积液的临床表现
        8.6 髋关节腔积液的临床意义
        8.7 MRI对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的疗效评价
    9 小结
第二部分 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测定股骨头坏死的骨密度和体积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分组
    3 实验方法
        3.1 实际测量方法
        3.2 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结果
        5.1 模型计算结果
        5.2 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对比
    6 讨论
        6.1 股骨头坏死骨密度测定临床意义
        6.2 股骨头坏死体积测量临床意义
    7 小结
第三部分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限元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参选标准
        1.3 数据采集
        1.4 研究设备及软件
        1.5 剔除标准
    2 方法
        2.1 三维建模和有限元分析技术流程
        2.2 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2.3 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
        2.4 股骨头坏死有限元分析观察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正常股骨头与股骨头坏死治疗前后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分析
        4.2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股骨头生物力学变化
        4.3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坏死区生物力学变化
        4.4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坏死区骨密度和体积变化
        4.5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前后股骨头坏死CT变化
    5 讨论
        5.1 正常股骨头生物力学分析
        5.2 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分析
        5.3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生物力学分析
        5.4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骨密度分析
        5.5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体积分析
        5.6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CT分析
        5.7 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理
    6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意见
致谢
个人简介

(2)加味桃红四物汤定向透药对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
    1.病例资料来源
        1.1 样本量估计
        1.2 研究对象来源
    2.诊断标准
        2.1 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及分期标准
        2.2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3.病例采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及脱落标准
        3.4 剔除、脱落病例处理
研究方法
    1.病例分组
    2.试验前准备
    3.治疗方法
        3.1 常规治疗方案
        3.2 对照组治疗方案
        3.3 试验组治疗方案
    4.观察项目
        4.1 基线指标
        4.2 观察指标
        4.3 不良反应观察
    5.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完成情况
    2.一般资料分析
        2.1 性别比较
        2.2 年龄比较
        2.3 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比较
    3.观察指标
        3.1 VAS评分
        3.2 大腿中段周径值
        3.3 肌酸激酶
        3.4 HARRIS评分
        3.5 中医证候疗效
    4.安全性与不良反应观察
讨论
    1.现代医学对THA术后肿痛的认识及治疗
        1.1 THA术后肿痛的危害和发生机制
        1.2 目前对肿痛的治疗
    2.中医对THA术后肿痛的认识及治疗
    3.加味桃红四物汤定向透药使用的理论探析
    4.加味桃红四物汤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5.研究结果分析
        5.1 加味桃红四物汤定向透药对术后疼痛的改变
        5.2 加味桃红四物汤定向透药对术后肿胀的影响
        5.3 加味桃红四物汤定向透药对术后肌酸激酶值
        5.4 对中医证候的疗效评价
        5.5 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改变
    6.安全性检测
    7.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肿痛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四边体置钉治疗髋臼骨折的数字解剖学研究及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综述 髋臼四边体骨折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四边体区域的数字解剖学参数研究测量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 图、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四边体置钉参数的数字解剖学测量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 图、表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四边体置钉治疗髋臼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 图、表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及展望
附录 髂腹股沟入路四边体危险区螺钉的临床应用病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以及答辩情况表
外文论文

(4)益气活血膏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THA术后DVT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分组
        2.2 术前准备
        2.3 手术过程
        2.4 术后处理
    3 观察指标
        3.1 实验室指标
        3.2 临床观察指标
        3.3 安全性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
    1 基线资料分析
    2 实验室指标分析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HGB 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LT 比较
    3 临床指标分析
        3.1 两组患者治疗后DVT发生率比较
        3.2 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比较
    4 安全性指标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老年股骨颈骨折THA术后DVT形成的认识
    3 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4 祖国医学对老年股骨颈骨折THA术后DVT形成的认识
    5 益气活血膏方的组方和药理探讨
        5.1 药物组成和方药理论分析
        5.2 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6 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或索引
综述 中西医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髓芯减压、人工骨支撑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弧形髋臼截骨术治疗成人DDH的术前有限元规划及术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DDH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DDH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
    1.4 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DDH的研究进展
    1.5 三维有限元技术在骨科的应用
    1.6 人体行走的步态周期
    1.7 本课题的目的及创新点
第二章 弧形髋臼截骨术的术前有限元规划
    2.1 引言
    2.2 材料及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弧形髋臼截骨术的术后临床疗效观察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DDH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Crowe Ⅳ型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侧处理策略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所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CNAP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在围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试验研究
    1 一般资料
    2 药物与器材
        2.1 试验器材
        2.2 主要药物
    3 方法
        3.1 麻醉前准备
        3.2 麻醉方案
        3.3 液体治疗方法
        3.4 监测指标
        3.5 统计和分析
    4 结果
    5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9)梯度压力袜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对照
前言
    1 相关核心观念
        1.1 全髋关节置换术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
        1.3 梯度压力袜
    2 THA术后发DVT的机制、危险因素与危害
        2.1 发生机制与危险因素
        2.2 THA术后并发DVT的危害
    3 THA患者DVT的评估与诊断
        3.1 评估工具
        3.2 DVT临床诊断指标
    4 GCS使用长度、时长和持续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对象分组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诊断标准
    1.5 方法
    1.6 质量控制
    1.7 伦理原则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2 两组患者超声检测静脉流速指标的变化情况
    2.3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腿围的比较
    2.5 两组患者术后24h引流情况
    2.6 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3 讨论
    3.1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穿戴GCS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3.2 增加梯度压力袜的穿戴时间可降低DVT的发生,减少血液淤滞状态。
    3.3 增加梯度压力袜的穿戴时间可减轻凝血与纤溶反应。
    3.4 增加梯度压力袜的穿戴时间可减轻肢体肿胀。
4 结论
5 研究创新性、局限性、展望
    5.1 研究创新性
    5.2 研究局限性
    5.3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梯度压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研究进展
    1 梯度压力袜作用原理
    2 适应症与禁忌症
    3 梯度压力袜压力选择
    4 梯度压力袜款式选择
    5、梯度压力袜的使用时机及时长
    6 GCS具体穿戴方法及注意事项
    7 并发症
    8 效果评价
    9 GCS穿戴期间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9.1 护理问题
        9.2 解决问题的护理对策
    10 小结
图片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信
个人简介

(10)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导航与传统股骨颈骨折中空钉内固定的早期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股骨颈骨折的研究进展
        1.2.1 股骨颈骨折的认识历史
        1.2.2 股骨颈的解剖和血供特点
        1.2.3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1.4 本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的
        1.4.1 本课题的来源
        1.4.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的
第二章 研究内容
    2.1 材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情况
        2.2.2 治疗前准备
        2.2.3 实验组手术流程
        2.2.4 对照组手术流程
        2.2.5 观察指标
        2.2.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研究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导航在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髋关节主要血管的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有限元分析探讨冠心宁注射液髋关节腔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D]. 王政春.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加味桃红四物汤定向透药对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庆煌.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四边体置钉治疗髋臼骨折的数字解剖学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 赵北. 山东大学, 2021(12)
  • [4]益气活血膏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THA术后DVT的临床研究[D]. 许灿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髓芯减压、人工骨支撑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观察[D]. 张国栋.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6]弧形髋臼截骨术治疗成人DDH的术前有限元规划及术后临床疗效观察[D]. 彭金海.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7]Crowe Ⅳ型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侧处理策略及疗效评价[D]. 李正刚.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8]CNAP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D]. 方琪宇.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梯度压力袜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 孙玉双.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10]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导航与传统股骨颈骨折中空钉内固定的早期疗效比较[D]. 王干. 江汉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测量髋关节的主要血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