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一、无创正压通气在救治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冰,王惠琴,李天浩,常永莉,陈方园,马建刚,谷俊[1](2021)在《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中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AECOPD呼吸衰竭患者80例,依据方法分为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无创正压通气组)、常规综合治疗组,各4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情况、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结果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呼吸频率、心率降低幅度均显着高于常规综合治疗组(P<0.05);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pH值升高幅度、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幅度均显着高于常规综合治疗组(P<0.05);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显着低于常规综合治疗组(P<0.05),住院时间显着短于常规综合治疗组(P<0.05);无创正压通气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综合治疗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在AECOPD呼吸衰竭治疗中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门婷婷,丁超,金艺华[2](2022)在《无创氧合辅助治疗成人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可分为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cute hypoxic respiratory failure, AHRF)和急性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acute hypercapnia respiratory failure),是成年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的主要原因之一。补充氧气和对潜在病因的治疗是治疗AHRF的主要方法。氧疗的选择包括最初通过鼻管或面罩进行常规氧疗,然后是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和无创通气,最后是插管机械通气,然而,常规标准氧疗在严重低氧血症中可能是不够的,同时,插管机械通气与严重的不良事件有关,无创通气和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可能更有效、更具有安全性。就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和无创通气近年来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在2019年底开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时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崔超[3](2021)在《早期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与鼻氧管吸氧两种不同呼吸支持方式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反映呼吸与心脏功能状态的指标的改善程度,旨在探究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纠正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衰竭的呼吸功能和心脏功能是否有效以及在临床中的实用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与分析2018年11月到2021年1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1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时采用的不同呼吸支持方式分为辅助通气组25例和常规吸氧组26例,51例患者进入急诊室后均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并在初步判断病情后开始予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常规吸氧组在予患者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同时予统一规格的鼻氧管吸氧支持,辅助通气组则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辅助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经抗心衰和呼吸支持治疗后心源性肺水肿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T1)与治疗后12小时(T2)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动脉血气分析、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与心肌肌钙蛋白(cTnI)值的改善程度;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T1)与治疗后48小时(T3)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有效率。研究结果:经积极的抗心衰药物与呼吸支持治疗后,辅助通气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20(16.50-25.00)分钟]显着少于常规吸氧组的缓解时间[52(33.00-87.25)分钟](U=27,P<0.05);经积极治疗后,51例研究对象的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辅助通气组患者T2时的心率(HR)、呼吸频率(BR)、平均动脉血压(MAP)与常规吸氧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而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则显着升高(P<0.05);辅助通气组患者T2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与常规吸氧组比较显着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着降低(P<0.05);辅助通气组研究对象T2时NT-pro BNP与cTnI值较常规吸氧组明显降低(P<0.05);辅助通气组研究对象T3时LVEF值较常规吸氧组显着升高(P<0.05)。治疗后结果显示,辅助通气组中有显效病例18例,有效病例6例,无效病例1例,总有效病例数2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常规吸氧组中有显效病例5例,有效病例12例,无效病例9例,总有效病例数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5.4%;辅助通气组总治疗有效率与常规吸氧组比较显着较高(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疗效明确,可以快速且有效地改善此类患者因组织缺氧而造成的呼吸及心脏功能障碍的相关症状,其临床实用价值得到肯定,因此极力推荐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尽早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

单梦田[4](2020)在《头罩与面罩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是一种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的呼吸支持技术。对于意识清楚而且配合的轻中度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患者,NIV可能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辅助通气方式,但目前NIV技术的应用尚存在一定的争议。NIV的临床疗效与引起ARF的病因、患者基础疾病、呼吸衰竭严重程度、是否存在多器官功能损害等因素有关,也与包括连接方式在内的多种技术因素相关。NIV常通过鼻罩或各种面罩实现呼吸机与患者之间的紧密连接,是NIV成功实施的保障。然而,尽管在面罩的形状、材质、型号、条带等多种方面不断改进,面罩NIV仍存在面部皮肤损伤、鼻梁溃疡、眼部刺激、漏气、排痰障碍和胃胀气等不良反应,造成患者的不耐受,甚至通气失败,使NIV的失败率高达18%。近年来,新型头罩应运而生,其全新的设计避免了与患者面部皮肤的直接接触,而且不受面部畸形、严重龋齿、口腔外伤等限制适用于各种脸型患者,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研究表明,头罩与面罩NIV相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ACPE)、免疫缺陷致ARF等患者中具有相似的改善氧合等临床疗效,且可能具有较少的并发症和较好的耐受性,但目前尚缺乏随机对照研究的依据,此外,头罩NIV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研究目前较少,尤其在累及胸部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目的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对比头罩NIV与面罩NIV在不同原因致ARF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头罩NIV是否可降低NIV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头罩NIV在不同疾病致ARF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患者耐受性和预后情况。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8年09月至2020年01月收住的符合临床诊断的ARF患者,排除存在有创机械通气指征,筛选出满足本研究纳入标准的ARF患者。根据ARF患者的不同病因分为四个亚组,采用分层区组随机的方法制定各亚组随机分配方案,选用信封法把随机分配方案保存至密封不透明的红信封中,入组时按照对应信封内分配方案确定患者的分组情况(头罩组或面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均采用无创压力支持模式进行辅助通气,均通过常规呼吸回路使头罩或面罩与呼吸机紧密连接。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NIV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aO2/Fi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carbon dioxide,PaCO2)、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等指标并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记录两组患者各观察点的患者耐受性评分、NIV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临床诊断的ARF患者225例,排除存在有创机械通气指征和拒绝参加本研究等患者97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28例,根据分配方案随机分配至两组,其中头罩组和面罩组各64例,病因涉及胸部创伤致ARF、AECOPD、ACPE和重症肺炎患者,即各亚组分别为胸部创伤组(头罩NIV 29例和面罩NIV 30例)、AECOPD组(头罩NIV 16例和面罩NIV 15例)、ACPE组(头罩和面罩NIV各14例)和重症肺炎(头罩和面罩NIV各5例)。两组患者基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头罩组与面罩组相比明显降低NIV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亚组分析表明,与面罩NIV相比,胸部创伤组中头罩NIV明显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与面罩组相比,头罩组在不同时间点均具有较好的耐受性[NIV结束时良好耐受率92.1%(59/64)比73.4%(47/64)(P=0.005),完全耐受率 68.7%(44/64)比 35.9%(23/64)(P<0.001)];与治疗前比较,在NIV 1 h、NIV4 h、NIV结束时头罩组和面罩组的PaO2/FiO2均显着升高,RR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表明,胸部创伤患者PaO2/FiO2在NIV 1 h、4 h和结束时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与面罩相比较头罩NIV患者PaO2/FiO2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IV时间、ICU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头罩NIV与面罩NIV相比可明显降低ARF患者的NIV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耐受性,而改善血气交换和缓解呼吸困难等临床疗效相似。在胸部创伤患者中,与面罩NIV相比,头罩NIV明显降低NIV相关并发症和改善患者氧合。头罩NIV可能为临床上胸部创伤致ARF患者提供了另一种合理的呼吸支持方式。

王翠[5](2020)在《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轻度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共计108例,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给氧方式分成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组(33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NIPPV)组(35例)和经鼻低流量吸氧组(40例),三组患者治疗前的Pa02、PaCO2、pH、FEV1、FVC、FEV1/FVC、HR、RR 分、MAP 及生活质量评分上比较无显着差异。三组患者采用上述不同治疗模式后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生命体征指标,不良反应,统计三组治疗模式转归情况。结果1.动脉血气指标(PaO2、PaCO2、pH):HFNC组、NIPPV组、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前的PaO2、PaCO2、pH值,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FNC组、NIPPV组、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的PaO2分别是73.19±6.15 mmHg、74.74±5.49 mmHg和60.21±4.94 mmHg;PaCO2分别是51.90±4.25 mmHg、52.23±4.09 mmHg和58.16±4.05 mmHg,pH值分别是7.38±0.04、7.37±0.05和7.34±0.05,三种模式治疗后3项指标均有好转,HFNC组及NIPPV组治疗后的PaO2、PaCO2及pH值显着优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与NIPPV组治疗后的PaO2、PaCO2及pH值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HFNC组、NIPPV组、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前的FEV1、FVC、、FEV1/FV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FNC、NIPPV、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后FEV1分别是1.13±0.26 L、1.14±0.24 L 和 0.99±0.23 L;FVC 分别是 1.85±0.32 L、1.83±0.29 L 和 1.71±0.26 L;FEV1/FVC 分别是 61.38±4.64%、62.22±4.59 和 56.49±4.02,三组治疗后 FEV1、FVC、FEV1/FVC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HFNC组及NIPPV组治疗后的FEV1、FVC、FEV1/FVC显着优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而HFNC组及NIPPV组治疗后的FEV1、FVC、FEV1/FVC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3.生命体征指标: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HFNC组、NIPPV组、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前的HR、RR分、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FNC、NIPPV、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后的HR分别是82.36±9.65次/分、92.23±10.26次/分和98.56±10.08次/分;RR分别是16.23±4.21 次/分、19.35±4.39 次/分和 22.37±4.62 次/分;MAP 分别是 97.05±7.1 mmHg、97.25±7.32 mmHg和98.52±7.02 mmHg,三组治疗后的HR、RR较治疗前有所好转,HFNC组治疗后的HR、RR显着优于NIPPV组,NIPPV组治疗后的HR、RR显着优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血压无显着变化,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转归:HFNC组和NIPPV组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12.72±2.39 天 vs.13.15±2.61 天 vs.16.3 1±2.7 天),HFNC 组及 NIPPV 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6.06%vs.8.57%vs.17.5%),HFNC组和NIPPV组再住院率低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12.1%vs.14.2%vs.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和NIPPV组在平均住院日、气管插管率和3月内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①腹腔胀气:HFNC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明显低于NIPPV组(9.0%vs.7.5%vs.37%),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②颜面部压伤:HFNC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明显低于NIPPV组(12%vs.10%vs.28%),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对比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③鼻粘膜干燥和出血:HFNC组明显低于NIPPV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9%vs.21%vs.20%),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对比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6.生活质量评价(36-item Short-Form,SF-36):HFNC、NIPPV、经鼻低流量吸氧三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上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HFNC组、NIPPV组、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后的生理职能评分分别是84.23±10.63分、83.34±10.33分和77.21±9.85 分;躯体疼痛评分分别是 85.88±10.65 分、85.31±10.32 分和 69.21±5.66 分;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分别是80.05±9.59分、79.56±8.96分和70.36±8.02分;社会功能评分分别是81.23±10.33分、80.63±8.69分和75.89±6.32分;精神健康评分分别是80.36±10.25分、79.89±9.66分和76.76±9.51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提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且HFNC组及NIPPV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显着高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及NIPPV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HFNC及NIPPV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2.HFNC可以改善氧合、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改善肺功能、减缓心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插管率,具有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在轻度AE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雷婷[6](2020)在《中医通腑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循证医学中Meta分析的方法,对中医通腑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分析,旨在评价中医通腑法联合机械通气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从而为相关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等英文数据库,检索出有关中医通腑法配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2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文献信息,依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并运用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二分类变量使用相对危险度,连续性变量使用均数差或标准化均数差合并统计量,结果以95%可信区间表示。结果:本次研究共检索相关文献506篇,最终纳入23项研究[1-23],共计1667名受试者,其中治疗组849人,对照组818人,结果如下:1.中医通腑法配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够降低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改善呼吸力学指标、改善血气指标、改善免疫指标(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炎症指标、降低APCHE-II评分,减少机械通气相关不良反应(腹胀、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通腑法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患者CD8+T细胞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中医通腑法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中医通腑法配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张宏义[7](2020)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在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总共61例进行研究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即: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高流量持续吸氧,实验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监测治疗2小时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PaO2、PaCO2、PH、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监测治疗24小时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BNP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0.7%)高于对照组(65.6%),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患者治疗后PaO2、PaCO2、PH、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指标均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更为显着,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使急性心衰患者的PaO2显着回升、PaCO2得到有效缓解、PH趋于正常水平。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情况得到改善。心脏射血功能得到增强。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使得患者生活治疗得到提高。

马双燕[8](2020)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慢阻肺的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而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症状更加明显及严重,II型呼吸衰竭是AECOP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分析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在无创呼吸机(Non-invasive Ventilator,NIV)辅助通气治疗下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今后呼吸危重症医学的临床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2016年9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101例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无创呼吸机分为常规组(A组)和无创组(B组),其中常规组采用一般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化痰、糖皮质激素、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无创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通过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COPD病程长短、合并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方式、住院时间、住院次数、住院费用、总有效率、气管插管、病死率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本次研究总共纳入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101例,A组有51例患者,占的比例为50.5%,B组有50例患者,占的比例为49.5%。2、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COPD病程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基础疾病上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H、Pa CO2、Pa O2、Sa O2、PCT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气分析比较,PH、Pa O2、Sa 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B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气分析比较,PH、Pa O2、Pa CO2、Sa 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Pa O2、Pa CO2、Sa O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次数及住院费用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及病死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无创组(B组)相比较,常规组(A组)患者住院次数较多,住院费用较高。2、对于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下效果优于常规治疗。3、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AECO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4、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在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孙振康[9](2020)在《HFNC在机械通气拔管高风险患者中的序贯治疗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为机械通气(MV)拔管高风险患者拔管后选择合适的序贯呼吸支持方式仍然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传统经鼻、面罩氧疗缺乏有力的呼吸支持力度,再插管率高,而无创正压通气(NPPV)舒适性差,通常难以配合。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是对传统氧疗及无创通气技术的革新,国内外研究指出HFNC与NPPV作为机械通气拔管后的序贯呼吸支持方式同样有效,同时HFNC不良反应更少。本研究应用HFNC序贯机械通气脱机拔管高风险患者后续的呼吸支持治疗,探讨针对这类高风险患者HFNC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是否优于NPPV。目的:本研究选择NPPV作为对照研究,探讨HFNC在机械通气脱机拔管高风险患者实施序贯性通气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上机械通气拔管高风险患者后续呼吸支持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阜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8年0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接受过机械通气治疗并达到脱机拔管指征的患者,且这些患者均存在拔管后再插管高风险因素。高风险因素至少含下列任意一项条件:年龄≥65岁;APACHE II评分≥12分;体重指数≥30kg/m2;自主呼吸试验(SBT)失败次数≥3次;合并心力衰竭或COPD;机械通气时间≥7天等。经排除标准最终64例患者进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HFNC组)和对照组(NPPV组),每组各32例。拔管后分别应用HFNC及NPPV作为序贯治疗。临床收集指标包括:1.患者再插管高风险因素及拔管前一般基线指标;2.拔管后2h、24h、48h时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痰液黏稠度、舒适度评分等指标;3.结局指标:28天内的再插管率及死亡率、并发症(谵妄、误吸、腹胀、面部受压等)发生率。比较两组间观察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指标进行组内及组间数据分析与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组间比较各自序贯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Pa CO2、Pa O2、Pa O2/Fi O2、MAP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8h时的RR、HR、舒适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各自序贯治疗后Pa CO2、Pa O2、Pa O2/Fi O2较拔管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中,RR在拔管时和拔管后48h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性评分除拔管后2h与24h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时间点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NPPV组中,RR、HR、MAP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性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HFNC组患者再插管率、死亡率均较NPPV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患者谵妄、误吸、腹胀、面部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NPPV组低,唯腹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脱机拔管高风险患者序贯性使用HFNC,其疗效和安全性与NPPV相当.因此HFNC可以作为此类患者脱机拔管后有效呼吸支持手段之一,可以作为传统NPPV序贯通气的有益补充。

焦莹莹[10](2020)在《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早期高流量湿化氧疗效果研究》文中指出背景急性呼吸衰竭以老年人为易发人群,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目前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是机械通气,但长期使用机械通气容易导致并发症,故机械通气治疗一段时间后需要及时脱机并进行氧疗。临床上常见脱机早期(脱机而未拔出气管插管)的氧疗方式是低流量氧疗,因没有加温、湿化装置,往往造成患者呼吸道干燥,痰痂生成,影响脱机成功率,增加护理工作难度。高流量湿化氧疗作为一种新型氧疗技术,能够提供恒定的加温加湿气体,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并具有良好的湿化气道作用,但对老年患者脱机早期的效果有待于研究。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早期高流量湿化氧疗效果,提高患者脱机成功率,改善其呼吸功能,增强其舒适度和氧疗依从性。方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所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鼻氧疗并针对该氧疗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高流量湿化氧疗并针对其给予护理。两组患者于氧疗后1h、6h、12h、24h监测其血气指标(PaO2、SaO2、PaO2/FiO2、动脉血PH)和生理指标(呼吸频率、心率);氧疗后24h收集临床指征(脱机成功率、痰痂发生率以及痰液粘稠度、气道湿化度、气促程度及舒适度评价),并评估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氧疗依从性)。结果1.血气指标观察组氧疗后6h、12h、24h的PaO2、PaO2/FiO2、Sa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氧疗后1h的PaO2(t=1.347)、PaO2/FiO2(t=0.122)、SaO2(t=1.1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氧疗后1h(t=2.236)、6h(t=2.828)、12h(t=3.162)、24h(t=4.472)的动脉血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理指标观察组患者氧疗后6h、12h、24h的呼吸频率、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氧疗后1h的呼吸频率(t=0.563)、心率(t=1.5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指征观察组与对照组氧疗后24h的脱机成功率(95.00%vs75.00%)、痰痂发生率(32.50%vs 77.50%)、痰液粘稠(I度:24 vs 15;II度:12 vs 9;III度:4 vs 16)、气道湿化程度(湿化满意:30 vs 20;湿化过度:6 vs 10;湿化不足:4 vs10)、Borg评分(t=38.86)、舒适度评分(t=1.35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护理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氧疗后24h患者满意度(χ2=3.025)、氧疗依从性(χ2=2.5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疗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早期的血气指标、生理指标,改善呼吸功能,降低痰痂发生率,提高患者脱机成功率,同时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氧疗的依从性和对护理的满意度。

二、无创正压通气在救治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创正压通气在救治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情况、住院时间比较
    2.4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2)无创氧合辅助治疗成人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流量鼻插管吸氧
    1.1 应用价值
    1.2 临床应用
2 无创通气
    2.1 应用价值
    2.2 临床应用
3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无创氧合辅助治疗策略
4 总结与展望

(3)早期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观察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机械通气在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患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头罩与面罩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一览表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无创通气连接方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研究实例图
个人简历
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5)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1.5 质量控制措施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在基线资料上的比较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在动脉血气指标上的比较
    2.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在肺功能指标上的比较
    2.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在生命体征指标上的比较
    2.5 三组患者在治疗转归情况上的比较
    2.6 三组患者在不良反应上的比较
    2.7 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在生活质量评分上的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诊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中医通腑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1.研究方法与资料
    1.1 研究流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与纳入
    1.5 数据提取
    1.6 偏倚风险评价
    1.7 数据分析
2.结果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特征
    2.3 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4 数据分析结果
3.讨论
    3.1 纳入研究质量讨论
    3.2 现代医学对COPD的认识
    3.3 中医通腑法在COPD并呼吸衰竭中运用的依据
    3.4 有效性讨论
    3.5 安全性讨论
    3.6 存在的问题
4.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计算样本量及病例的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内容与方法
    3.治疗控制
    4.统计学方法
    5.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导师评阅表

(8)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名词英汉对照
前言
临床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9)HFNC在机械通气拔管高风险患者中的序贯治疗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成人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0)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早期高流量湿化氧疗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与概念框架
    1 文献回顾
    2 概念框架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高流量湿化氧疗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高流量湿化氧疗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无创正压通气在救治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中的疗效观察[J]. 王冰,王惠琴,李天浩,常永莉,陈方园,马建刚,谷俊. 贵州医药, 2021(11)
  • [2]无创氧合辅助治疗成人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研究进展[J]. 门婷婷,丁超,金艺华.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22(01)
  • [3]早期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效果评价[D]. 崔超.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4]头罩与面罩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随机对照研究[D]. 单梦田. 郑州大学, 2020(02)
  • [5]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翠. 苏州大学, 2020(02)
  • [6]中医通腑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Meta分析[D]. 雷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D]. 张宏义.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D]. 马双燕.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9]HFNC在机械通气拔管高风险患者中的序贯治疗应用[D]. 孙振康.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10]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早期高流量湿化氧疗效果研究[D]. 焦莹莹. 新乡医学院, 2020(12)

标签:;  ;  ;  ;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