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教学应注重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徐衎[1](2021)在《问题情景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初中物理满堂灌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并且也不能够满足现如今时代下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注重创新教学方法,营造高效初中物理教学。创设问题情景是新课程改革之后所提出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针对问题情景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李培宇[2](2021)在《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是高中物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发挥高中物理课程应有育人效力的不二法门,也是提升物理教师思政育人工作能力和高中生思政素质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就是充分依循教育政策指引,充分发掘物理课程内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将物理教学打造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要实现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除了需要对课程本身进行思政内容的开发设计,还要进一步盐融于汤般浸润到物理教学全过程。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首先在搜集、整理与分析相关课程思政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建构,尝试梳理归纳出课程思政的内涵、原则、必要性等。其次,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探讨,进一步依据杜威的道德教育论、社会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为基础构建出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的“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和“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三条路径。并对三条路径进行具体解释,绘制具有可操作性的流程图。再次,以路径一和路径二为辅助,以路径三为教学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并将教学设计实施于实际的教学中。最后,通过结合李克特量表设计出测量学生在政治认同、道德品质和物理兴趣的提升情况的问卷,并布置习题检测知识掌握和问题解决的程度。利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反思不足,提出优化路径的教学建议。实验研究表明,本课题提出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对学生思政素质和物理兴趣的提升具有积极效果,并且在知识掌握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结果。由于该路径尚未成熟,在教学中存在一些欠佳之处,针对这些欠缺提出教学建议有三。其一,增强思政情景创设环节的描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其二,鼓励展示思维环节的主动表达,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其三,加深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本质联系,发挥升华环节的思政效用。同时,在整体研究过程在也发现出了不足和遗憾。第一,研究样本不足。第二,研究时间较短。第三,实践应用不足。这也为后继课程思政深入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胡思凡[3](2021)在《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给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教学应注重各类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科课程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全面又富有个性的成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学生培育成具有正确地理想观念信仰和对社会负责任的人,具备自主开拓发展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的人,所以将思政元素有机的融入到物理教学势在必得。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学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背景,分析了目前思政元素在物理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探讨了思政元素引入物理课堂的目的与意义,并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提出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迫切性。其次,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科学研究手段,通过搜集和总结整理大量的数据,分析出影响思政元素融入初中物理课堂的因素;再次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提出了中学物理教学融合思政元素的五大原则和四大策略,为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提供操作途径;根据最新版物理教材编写出思政元素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教学案例,利用一些案例来具体说明思政元素与物理教学融合的具体实施方法。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中学物理教学融入思政元素,为传统的物理课堂融入了新的血液,使物理课堂不再枯燥乏味。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对提升学生、教师的整体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意义。
李小婕[4](2021)在《非常规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各环节中的实践探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更加重视实验,尤其是重视利用身边容易获得的材料来进行实验。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目前以传统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仍占主流地位,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实验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忽略了学生身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忽视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导致学生不能够将物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相结合,动手实验能力越来越差,学习物理的动机越来越弱。鉴于此,本文拟将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希望能够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实践探究能力。本研究以探究非常规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主要课题,以文献研究法、调查法(问卷、访谈)和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研读相关文献资料,对国内外非常规物理实验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基于目前非常规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不足,本文对非常规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首先,本文对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与之接近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的区分,并简要介绍了对本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与情境认知理论。其次,利用学生问卷调查当前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学生对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态度以及非常规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应用的情况,并通过教师访谈了解本校教师对非常规物理实验的认识和非常规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并对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非常规物理实验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学生希望教师能在教学中多运用非常规物理实验,但由于教师普遍对非常规物理实验缺乏了解,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开展得都比较少。在这个基础上,立足于物理教学,笔者提出了非常规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策略,即分别从课前预习、新课引入、课堂教学、家庭作业和习题讲解等五个方面利用非常规物理实验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等。为了验证笔者提出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在校外导师的指导下,笔者对两个成绩没有显着差异的班级进行了一定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对照班采用常规物理实验教学,实验班采取相关教学策略进行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结束后用SPSS软件分析两个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得出实验班的成绩显着高于对照班。在此期间,笔者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学习兴趣、习惯和动手实践能力等都明显提高,充分说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非常规物理实验是卓有成效的。这一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等。最后,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得出了研究的几点主要结论: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非常规物理实验是行之有效的;2.教师必须明确非常规物理实验的内涵和优势才能在教学中用起来得心应手。此外找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做出展望。本课题的研究希望可以为初中物理教师实施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提供相应的思路和一定的借鉴。
孙蕊[5](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十分重要,习题教学促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中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习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起到重要作用。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对笔者所执教的一所普通高中的物理习题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在习题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应用等方面存在随意的成分,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及科学态度。因此,笔者基于现状调查,并采用文献研究法,在以物理习题教学培养核心素养为主题进行文献梳理后,从培养物理观念、培养科学思维、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提出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如通过注重选题的针对性和典型性等策略培养学生物理观念、通过从情景化到再情景化-建构物理模型等策略发展学生科学思维、通过重视情景创设-培养探索能力等策略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物理学史的渗透等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笔者通过关于《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三个教学案例演示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使用这些教学策略,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近6个月的对比教学后,通过考试成绩对比分析以及访谈分析进行了效果评价,学生成绩和学习兴趣都有所提升,表明该策略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张佳琪[6](2021)在《高中物理单元教学“问题链”的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提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何改变或优化教学模式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具有维持个人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都已成为教育界的学者和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目前高中物理教师注重问题探究式教学,但是如果提出的问题比较散乱、零碎、缺乏整合性,反而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课堂效率的提高。从物理单元的整体角度出发,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设计具有整体性和逻辑性的单元教学“问题链”,对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在查阅与单元教学和问题链教学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认知发展理论与问题教学理论,界定了单元教学、“问题链”教学和单元教学“问题链”的概念,分析了将单元教学“问题链”应用于高中物理的优点。为了解将单元教学“问题链”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笔者在实习期间对两所学校的20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实习学校的两名物理教师进行了访谈,并对调查和访谈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接着在认知发展理论和问题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单元教学“问题链”的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和设计与应用流程。然后以力学单元教学为例,按照单元教学“问题链”的设计与应用流程,进行了该单元问题链和《摩擦力》一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希望本文可以为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在问题链教学探索方面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参考。
张仁义[7](2020)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 ——以成都市Q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学科的实施要求,教师教学应针对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学生自身素质的形成应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将有效教学的调查分为三个方面有序推进,即课前学情有效分析、课中教师有效实施、以及课后有效评价,拓展了对教学有效研究的跨度。首先,根据案例学校实际情况,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学生物理学习的因素。利用软件SPSS工具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得出班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师各方面能力进行实地考查给分,梳理出案例学校教师各方面能力的得分情况。最后,从课后作业的正确率,月考、期中、期末成绩对比,以及年级前百名学生的动态分布情况三方面分析教学效果,并对数据做进一步推演,归纳出突显教学有效性学生和教师各自的特点,以及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深度挖掘案例学校保持教学持续有效的实质。根据实践调查结果,对比各班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及问题。课堂出现低效的原因:一是偏离学生心灵,优势资源的使用没有更好地对接学生的“适切性”。二是教师教授知识只停留在表面,无法完成对教学设计的“实时”创新,造成学生学习活力的缺乏以及应试能力的不足。三是学生缺乏学习过程、方法、情感的培养,知识构架连贯性不强,缺乏创新思维。四是案例学校教学中有效性体现不足,特别是实验课的管控有较大差异。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文对案例学校教学中常见的课型进行深入分析。着重探讨课堂引入、概念的巩固与拓展、课堂总结、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等常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尤其是严谨的课堂语言、具体的教学目标、流畅的概念生成等课堂细节的处理。总结其优点的同时,探讨典型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最后,结合新课标和现有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成果,从课前学习状况,课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后教学评价等方面给出问题解决建议。
刘婵娟[8](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实践研究》文中指出跨入新世纪后,信息呈爆炸式的增长,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转变,浅尝辄止式的学习难于满足社会的需求,21世纪初提出的深度学习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上提出核心素养,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符号的学习转向学科本质的探究。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而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深度学习追求的最终结果。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对研究内容进行理论综述,阐述深度学习概念内涵,明晰深度学习特征,梳理深度学习和物理教学之间的关系,参照成熟的深度学习路线,提出高中物理深度学习过程模型。根据深度学习特征编制《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共划分3个一级维度和9个二级维度。其中3个一级维度:学习动机与信念、学习策略和思维层次。每个一级维度包含若干个二级维度,其中学习动机和信念下包含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念2个二级维度;学习策略下包含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知识体系和记忆方式4个二级维度;思维层次下包含评价与创造、批判反思和迁移应用3个二级维度。调查问卷采用Likert(李克勒)五级量表的形式进行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存在如下问题:知识形成过程和批判性思维发展过程的关注不够,缺少知识的有机整合,缺乏课堂知识内容的迁移应用。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选定的实验班开展深度学习教学实践,教学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测试。实践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够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课堂参与度,加深对物理核心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认为研究所提出的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上具有可行性。
教育部[9](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宝欣[10](2020)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在本论文中,我们针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这一问题,探讨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调查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较弱、德育教育知识储备不足、德育教育缺乏量化标准、德育教育渗透评价方式不佳、德育教育渗透内容乏味、德育教育渗透形式单一等六个方面。我们也研究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得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四大对策,它们分别是:提升初中物理教师的德育渗透基本素养;建立健全德育渗透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渗透氛围;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渗透。接着,按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我们设计了九个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教育微案例,每个微案例的教学时长为3-5分钟,可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它们分别是:“声的利用”德育微案例、“角色模拟”课外活动的德育微案例、“运动的描述”德育微案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德育微案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德育微案例、“运动的快慢”德育微案例、“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德育微案例、“光的直线传播”德育微案例、“密度与社会生活”德育微案例,在这些德育微案例中,我们注重构建德育环境,做到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爱护环境、自立自强、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勇敢正直、关爱他人、团结合作、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有社会责任感等美好品质。最后,我们采用了“等组前测一一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对本论文提出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和设计的“德育教育微案例”进行了教育实验,实践结果表明:利用本论文提出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和设计的“德育教育微案例”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激发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物理教学应注重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教学应注重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1)问题情景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情景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
二、问题情景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策略 |
(一)充分考虑各项因素,创设合理问题情景 |
(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创设生活问题情景 |
(三)通过新旧知识矛盾,发挥问题情景价值 |
(四)巧妙运用物理实验,创设探索问题情景 |
(五)利用热门话题事件,增强问题情景效果 |
(六)充分利用故事形式,提高问题情景趣味 |
三、结语 |
(2)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施课程思政有助于深化物理课程改革 |
1.1.2 实施课程思政有利于提升物理教师思政工作水平 |
1.1.3 实施课程思政有效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综述 |
1.4.1 关于课程思政内涵的研究 |
1.4.2 关于课程思政价值的研究 |
1.4.3 关于课程思政必要性的研究 |
1.4.4 关于课程思政原则的研究 |
1.4.5 关于课程思政路径的研究 |
1.4.6 研究述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课程思政 |
2.2 理论基础 |
2.2.1 杜威的道德教育论 |
2.2.2 社会学习理论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理性审视 |
3.1 课程思政的内涵 |
3.1.1 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 |
3.1.2 课程思政的基本特征 |
3.2 高中物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析 |
3.2.1 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
3.2.2 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
3.2.3 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
3.2.4 高中物理课程思政元素结构图谱 |
3.3 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3.1 课程思政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3.2 课程思政在物理概念教学和物理规律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3.3 课程思政在物理问题解决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4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影响因素 |
3.4.1 实施对象的感知价值 |
3.4.2 课程内容的呈现质量 |
3.4.3 授课方式的推陈出新 |
3.4.4 社会环境的榜样影响 |
3.4.5 实施主体的传道素养 |
第四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
4.1 高中物理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的原则 |
4.1.1 内容开发特色性原则 |
4.1.2 元素融入有机性原则 |
4.1.3 教学过程以人为本原则 |
4.2 路径一“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
4.2.1 “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
4.2.2 “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
4.2.3 典型案例设计:以“运动的描述”一章为例 |
4.3 路径二“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
4.3.1 “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
4.3.2 “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
4.3.3 典型习题设计:以“相互作用”为例 |
4.4 路径三“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
4.4.1 “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
4.4.2 “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
4.4.3 典型案例设计:《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
第五章 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路径实践研究 |
5.1 实验研究设计 |
5.1.1 路径选取及应用说明 |
5.1.2 研究目的 |
5.1.3 研究假设 |
5.1.4 研究变量 |
5.1.5 研究对象及内容 |
5.1.6 实验测量工具 |
5.2 问卷的编制 |
5.2.1 问卷编制的依据 |
5.2.2 《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政素质问卷》的编制 |
5.2.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5.3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5.3.1 实验过程 |
5.3.2 实验结果分析 |
5.3.3 实验结论与反思 |
5.4 教学建议 |
5.4.1 增强思政情景创设环节的描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
5.4.2 鼓励展示思维环节的主动表达,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 |
5.4.3 加深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本质联系,发挥升华环节的思政效用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政素质问卷 |
附录二 后测习题作业 |
作者简介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3)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核心素养的界定 |
2.1.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 |
2.1.3 课程思政的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孔子的道德教育理论 |
2.2.2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2.2.3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第三章 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调查 |
3.1 问卷调查法 |
3.1.1 问卷对象 |
3.1.2 调查目的 |
3.1.3 调查结果分析 |
3.2 教师访谈及结果分析 |
3.2.1 访谈对象 |
3.2.2 访谈目的 |
3.2.3 访谈记录 |
3.2.4 访谈结果分析 |
3.2.5 访谈总结 |
第四章 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策略与原则 |
4.1 思政元素融入物理课堂教学的原则 |
4.1.1 目标化原则 |
4.1.2 生活化原则 |
4.1.3 疏导化原则 |
4.1.4 因材施教原则 |
4.1.5 知行统一原则 |
4.2 思政元素融入物理课堂教学的策略 |
4.2.1 融入生活情景素材,强化环保意识与责任感 |
4.2.2 讲述物理学家探索历程,开展励志教育,弘扬科学精神 |
4.2.3 夯实实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
4.2.4 研学课程思政内容,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
第五章 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的教学案例 |
5.1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声音是什么》 |
5.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案例 |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 |
6.1 总结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非常规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各环节中的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顺应当代社会对教育的迫切要求 |
1.1.2 落实新课标理念的要求 |
1.1.3 改善当下脱离生活的教学现状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3.1 提升学生的自信 |
1.3.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3.3 促进学生的发展 |
1.3.4 为初中物理教师提供思路和借鉴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调查法 |
1.4.3 行动研究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 |
2.1.1 实验 |
2.1.2 物理实验 |
2.1.3 菲常规 |
2.1.4 非常规物理实验 |
2.1.5 非常规物理实验与自制教具实验的区别 |
2.1.6 非常规物理实验与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区别 |
2.1.7 教学环节 |
2.2 理论依据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自我效能感理论 |
2.2.3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
第3章 初中非常规物理实验实施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
3.1 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 |
3.1.1 学生问卷的编制 |
3.1.2 学生问卷的信度检测 |
3.1.3 问卷调查的实施 |
3.1.4 问卷调查的统计 |
3.2 教师访谈的实施 |
3.2.1 教师访谈提纲的设计 |
3.2.2 访谈记录的整理 |
3.3 初中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章 非常规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各环节中的应用案例 |
4.1 利用非常规物理实验预习新课案例 |
4.2 妙用非常规物理实验引入新课案例 |
4.3 善用非常规物理实验进行课堂教学案例 |
4.4 运用非常规物理实验设置家庭作业案例 |
4.5 巧用非常规物理实验进行习题讲解案例 |
第5章 非常规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
5.1 实践内容 |
5.2 实践案例 |
5.2.1 课前预习 |
5.2.2 引入新课 |
5.2.3 新课展开 |
5.2.4 课后作业 |
5.2.5 习题讲解 |
5.3 结果及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学生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理论概述 |
2.1 核心素养的概念 |
2.2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概念 |
2.3 物理习题 |
2.3.1 物理习题的概念 |
2.3.2 物理习题的分类 |
2.4 物理习题教学 |
2.4.1 物理习题教学的作用 |
2.4.2 物理习题教学的认知特点 |
2.5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习题教学 |
2.5.1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习题教学特点 |
2.5.2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习题教学原则 |
3.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与成果分析 |
3.1 学生问卷调查研究 |
3.1.1 制定与实施问卷调查 |
3.1.2 学生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教师问卷调查研究 |
3.2.1 制定与实施问卷调查 |
3.2.2 教师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
3.3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小结 |
3.3.1 学生和教师对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认知和态度 |
3.3.2 传统习题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物理观念 |
3.3.3 传统习题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
3.3.4 传统习题教学难以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
3.3.5 传统习题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感 |
4.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
4.1 形成物理观念的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
4.1.1 注重选题的针对性和典型性 |
4.1.2 加强选题的对比性和递进性 |
4.1.3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完备性 |
4.2 发展科学思维的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
4.2.1 从情景化到再情景化,建构物理模型 |
4.2.2 从冲突到内化,突破定势思维 |
4.2.3 从一题多解到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独创性 |
4.3 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
4.3.1 重视情境创设,培养探索能力 |
4.3.2 小组讨论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
4.3.3 加强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动性 |
4.3.4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习能力 |
4.4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
4.4.1 注重物理学史的渗透 |
4.4.2 提高解题的规范性 |
4.4.3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策略 |
5.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实践及其效果评测 |
5.1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实践 |
5.1.1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选择题教学实践 |
5.1.2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验题教学实践 |
5.1.3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计算题教学实践 |
5.2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效果测评 |
5.2.1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 |
5.2.2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效果的访谈研究 |
5.2.3 高中生物理考试成绩分析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1.1 调查研究的主要结论 |
6.1.2 提升核心素养的物理学科教学的主要策略 |
6.1.3 教学实践研究成果 |
6.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学生卷) |
附录二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问卷调查(教师卷) |
附录三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学生卷) |
附录四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效果访谈提纲 |
致谢 |
(6)高中物理单元教学“问题链”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二、研究的理论综述 |
(一)单元教学 |
1.单元教学的概念 |
2.单元教学的特点 |
(二)“问题链”教学 |
1.“问题链”教学的概念 |
2.“问题链”的分类 |
(三)单元教学“问题链” |
1.单元教学“问题链”的概念 |
2.单元教学“问题链”的优点 |
(四)理论基础 |
1.认知发展理论 |
2.问题教学理论 |
三、高中物理单元教学“问题链”的可行性调查 |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
(二)调查内容 |
(三)调查实施过程 |
(四)调查结果分析 |
1.学生问卷分析 |
2.教师访谈分析 |
3.调查结果总结 |
四、高中物理单元教学“问题链”的设计与应用 |
(一)设计依据 |
1.课标与教材分析 |
2.学情分析 |
3.教学内容的剖析 |
(二)设计原则 |
1.适切性原则 |
2.基础性原则 |
3.整体性原则 |
4.层次性原则 |
5.情境性原则 |
6.趣味性原则 |
7.开放性原则 |
(三)单元教学“问题链”设计与应用流程 |
1.选择单元学习主题 |
2.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
3.设计单元教学“问题链” |
4.单元教学“问题链”的应用 |
5.问题的评估 |
五、高中物理单元教学“问题链”设计及应用案例 |
(一)力学单元教学“问题链”设计案例 |
1.选择学习主题,规划教学单元 |
2.力学单元教学“问题链” |
(二)摩擦力教学案例 |
六、研究总结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7)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 ——以成都市Q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核心概念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目的 |
1.5 研究理论基础 |
1.5.1 有意义学习理论 |
1.5.2 发展性教学理论 |
1.5.3 有效知识论 |
1.6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方法 |
2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评判的标准与量表 |
2.1 学生学情分析标准 |
2.2 课前有效检测量表及评价 |
2.3 课中教师能力标准 |
2.4 课中教师能力检测量表及评价 |
2.5 课后学生能力生成的标准与评价 |
3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现状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问卷调查的实施与数据分析 |
3.3.1 问卷调查的实施 |
3.3.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3.4 课堂观察对教师专业能力考察的数据分析 |
3.5 访谈及听课记录汇总 |
3.5.1 学生的特征 |
3.5.2 教师的特征 |
3.5.3 教学资源的特征 |
3.5.4 课中教师有效预设与学生有效生成 |
3.6 班级学生能力生成的数据分析 |
3.6.1 课后作业检测与评价 |
3.6.2 班级月考成绩的检测与评价 |
3.6.3 年级月考前百的检测与评价 |
3.6.4 基于教学效果较好班级学生和教师的特点归纳 |
3.7 调查结论 |
4 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课型的案例分析 |
4.1 规律课 |
4.2 概念课 |
4.3 实验探究课 |
4.4 考试评讲课 |
4.5 例题课 |
5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建议 |
5.1 保持教学持续有效课前的建议 |
5.2 保持教学持续有效课中的建议 |
5.2.1 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的目标策略 |
5.2.2 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的内容策略 |
5.2.3 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 |
5.3 保持教学持续有效课后评价的建议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物理课前学情问卷调查 |
附录2 教师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
附录3 课堂观察教师能力量表 |
附录4 年级月考前100名班级名额分布原始排名表 |
致谢 |
(8)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深度学习理论综述 |
2.1 深度学习理论依托 |
2.2 深度学习内涵和特征 |
2.3 物理教学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
2.4 深度学习的实现过程 |
第三章 高中物理深度学习水平的现状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问卷的编制 |
3.4 调查问卷的实施和处理 |
3.5 问卷数据分析 |
3.6 深度学习现状调查的研究结果 |
第四章 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
4.1 深度学习的过程模型 |
4.2 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
第五章 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 |
5.1 实践研究目的 |
5.2 实践对象 |
5.3 实践研究过程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附录1 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机械能守恒定律》测试卷 |
附录3 .后测问卷调查 |
附录4 .学生阶段测试成绩 |
附录5 .学生终结性测试成绩 |
附录6 .教师访谈纲要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
个人简历 |
(10)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初中德育的基本内容 |
1.4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国内文献综述 |
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3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理论依据 |
3.1 皮亚杰的思想品德发展理论 |
3.2 科尔伯格的思想品德发展理论 |
3.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3.4 关于德育教育的有关教育文件、重要讲话 |
第4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基本原则 |
4.1 顺其性情、寓教于乐 |
4.2 量其特点、因材施教 |
4.3 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
4.4 知行并进、培养习惯 |
4.5 正身端品、专一尽心 |
4.6 宽严相济、诱禁结合 |
第5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
5.1 与教师有关的问题 |
5.2 与德育环境有关的问题 |
5.3 与德育内容和方式有关的问题 |
第6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 |
6.1 提升初中物理教师德育渗透素养 |
6.2 建立健全德育教育渗透评价体制 |
6.3 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渗透氛围 |
6.4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
第7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微案例 |
7.1 在“声的利用”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2 在物理课外活动中的角色模拟渗透德育 |
7.3 在《运动的描述》的教学中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
7.4 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中设计如下环节 |
7.5 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6 在《运动的快慢》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7 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8 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9 在《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第8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育实践 |
8.1 教育实验 |
8.2 结果与分析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物理教学应注重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 [1]问题情景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徐衎. 学周刊, 2021(34)
- [2]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D]. 李培宇.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3]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策略研究[D]. 胡思凡. 延安大学, 2021(12)
- [4]非常规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各环节中的实践探究[D]. 李小婕. 扬州大学, 2021(09)
- [5]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实践研究[D]. 孙蕊.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6]高中物理单元教学“问题链”的设计研究[D]. 张佳琪.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7]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 ——以成都市Q中学为例[D]. 张仁义.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3)
- [8]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实践研究[D]. 刘婵娟.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9]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10]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 刘宝欣.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