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修订年度报告披露格式和标准

中国证监会修订年度报告披露格式和标准

一、证监会修订年报披露格式与准则(论文文献综述)

张艺琼[1](2021)在《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注册制改革正式开启了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模式“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重要转型,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成为证券监管的工作重心与核心理念。自201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行注册制以来,沪硅产业、百奥泰、君实生物等诸多非盈利公司成功上市的案例屡见不鲜,龙腾光电、路德环境和瑞晟智能等新上市的公司在报告期间相继业绩大幅下滑,这一系列亏损上市和业绩下滑事件中值得深思的是当前对于公司上市标准和价值的评判由盈利能力等传统财务数字信息逐步转向公司未来前景、商业模式和品牌价值等非财务数字信息。2020年颁布实施的新《证券法》明确提出“简明清晰,通俗易懂”的信息披露要求,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叙述性文本信息的要求和规范上升至法律层面。这些现象和变化说明相较于传统的财务数字信息,上市公司非数字的、定性的文本信息开始不断受到重视。由于年度报告是公司对外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其在信息披露中占据核心地位,因而,年报中文本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逐步引起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广泛关注,也同时成为当前学术界一个新兴的焦点问题。能否以及如何在真正意义上促进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保证其实质上符合信息披露基本原则要求?成为当前证券市场监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议题和挑战。在当前证券市场监管转型背景下,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方式,是实现年报日常事后监管、充分发挥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的创新性举措。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基本原则的整体框架,聚焦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这一公司外部治理视角,针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这一焦点问题,选取2015-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Python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批量获取并深入挖掘交易所年报问询函与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从年报语调操纵、年报可读性和年报文本信息含量三个层面多维度、系统性地详细探究了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并揭示其影响机制和渠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最终得到以下几点主要研究结论:(1)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能有效发挥其对公司的外部治理作用,显着促进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切实督促上市公司将信息披露基本原则落到实处。具体为: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显着降低了年报语调操纵,保证了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显着提高了上市公司年报可读性,保证了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准确性”。无论是纵向维度还是横向维度,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均能显着提高年报文本信息含量,促使年报文本信息披露在实质上具备“完整性”。此外,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程度越严重,其越能充分发挥对管理层年报文本信息披露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和治理作用,即越能显着促进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2)年报数字信息与年报文本信息之间具有关联性,除了直接促进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外,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还能通过约束年报数字信息操纵进而间接促进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具体为: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能有效降低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而降低异常乐观语调、增加年报可读性和年报文本特质性信息。相对于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占主导,即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更多地会直接促进年报文本信息披露。此外,通过影响机制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年报文本相似度降低可能并非真正代表年报信息含量提高,当前学术界广泛采用年报文本相似度来衡量年报文本信息含量的方式可能并不完美。(3)在不同治理环境和内外部治理机制下,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含量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体为:非国有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其年报语调操纵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市场化进程高、媒体报道数量多时,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可读性的提高作用会更明显;较高的市场竞争程度下,管理层会提供更多与其他公司不同的特质性信息,提高横向维度的年报文本信息含量;而对于纵向年报文本信息含量即年报文本相似度来说,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时,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的影响反而更明显;媒体报道数量多时,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含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体现为:第一,本文创新性地基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基本原则的整体框架,从年报语调操纵、年报可读性及年报文本信息含量这三个维度系统性、综合性地全面展开年报文本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丰富了针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传统单一研究视角,拓展了文本信息披露的研究外延。第二,与现有研究不同,本文选取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这一独特的公司外部治理方式,深入分析其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既弥补了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制约因素的研究不足,又丰富了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成果,具备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第三,考虑到年报数字信息与年报文本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本文将年报数字信息披露纳入研究体系,构建“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年报数字信息披露—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机制模型,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缜密、完整的逻辑链条和新的经验参考。第四,依据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大数据综合应用于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研究中,扩展了传统的文本信息披露研究手段,提高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创新性地运用Python的sklearn模块构建样本公司年报特征集并实现文本向量化,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同时构建年报文本信息含量的测度变量,完善和丰富了年报文本信息含量的评价和测度体系。

蒋竹颖[2](2020)在《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以长城汽车为例》文中提出汽车制造业是国家自身综合力量的展现,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信息技术与汽车制造深度融合的新技术创新模式下,汽车制造业越来越重视研发投入,因此汽车制造业研发支出信息的披露成为各利益关联者关注的焦点。而研发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确定性和一定的风险,这使得企业的信息披露更加困难,此外准则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导致企业研发支出信息披露质量较低。所以,为了投资者和信息使用者更好的了解汽车制造业的研发项目情况和研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汽车制造企业的研发效率,对汽车制造业的研发支出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符合其行业特点的相关建议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上市公司在实体经济结构中占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比例,且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使用比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对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探索如何提升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规范性。本文总体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对汽车制造业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且对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第三部分介绍了汽车制造业的研发特点,对相关准则、指引及规定中涉及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要求进行了解读,通过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发现信息披露中的问题,并探讨了汽车制造业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以长城汽车为案例进行相关分析,通过研究长城汽车研发投入和研发支出信息披露情况,发现长城汽车研发支出信息披露存在的典型问题;第五部分是结合前文对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研究和长城汽车的案例分析,来探讨研发支出信息披露问题对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影响,并为我国现有的研发支出信息披露制度提出可供参考的优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点,第一,本文对研发支出有比较完整的系统研究,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如何解决研发支出信息披露具体问题上。第二,本文以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长城汽车作为案例,深入探讨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信息披露问题的优化路径,对相关准则的制定完善提供该产业的理论背景和依据。

年治洁[3](2020)在《我国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奔腾集团的案例分析》文中提出新三板市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对主板来说,其挂牌条件较为宽松、审批程序有所简化、注重加强信息披露,是我国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大创举,实务中也发展迅速。尽管成果喜人,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基于此,2017年全国中小股份转让公司适时实行了分层制度改革,并同步进行信息披露制度改革。经过此次改革,新三板市场整体,尤其是在信息披露方面进入崭新阶段。尽管如此,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全国股转系统于2019年底再次修订信息披露规则,其主要思路是完善信息披露差异化安排,但想解决新三板市场信披乱象道阻且长。因此,目前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存在何种问题、诸多挂牌企业信息披露违规的原因、最新深化改革背景下应当如何进一步改善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表明,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同时应当实施分层管理对新三板市场进行改革。然而对于分层制度实施后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现状涉及较少,特别是2019年底深化改革的影响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无人问津。另一方面,大多该方面的研究均站在整个市场角度进行大范围实证分析,极少针对单一信息披露违规企业进行深入剖析,对于案例企业的深入分析能够为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完善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本文首先对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相关制度进行分析,并同主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对比以体现其自身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实务统计,从信息披露违规类型、监管手段、违规人员职务、券商督导四个角度对目前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违规现状予以分析。随后以因信息披露违规而受到证监会处罚的奔腾集团为案例,从该企业内外部角度出发,探寻其违规行为产生的动机和原因,从而总结出当前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至少存在法规、监管、公司治理及券商督导三个层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认为2019年深化改革的规范作用主要体现在券商评价规范化、信息披露差异化、监管措施严格化,但同时还存在大量尚未注意到的实务问题有待解决。基于此,本文结合境外场外信息披露相关经验及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实际状况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首先要加强法规体系建设,丰富披露形式、继续深化差异性、增加民事救济并提倡自愿性披露。其次是完善相关监管体系,坚持行政监管和自律监管相结合、健全和丰富惩罚机制。最后还需要挂牌企业、券商等中介机构共同努力。

郭苑[4](2020)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融资约束与环保投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生态环境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各种生态环境污染事件高发,给人民健康和生活空间带来重大威胁,也不断增加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管压力。由企业排污造成的环境事件,正逐渐由单纯的政府环境处罚衍生为政府监管和投资者“用脚投票”相结合的有效反馈。在政府部门、投资者、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守法的多重诉求下,如何在现有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框架下更好地约束企业环境行为,成为当前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通过系统完整地梳理并公开在履行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责任、承担与经济收益相应的环保义务方面的情况,向社会展示企业真实客观的环境行为和潜在的环境风险,对于维护公众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监督知情权、保障投资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知情权、提升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管效率均有重大意义。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释放了国家健全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的重要信号和强烈决心。美国、日本、欧盟及欧洲国家工业化发展阶段较早,也是伴随企业环境污染事件向资本市场传导的过程逐渐建立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加以固化。目前,这些发达经济体已基本建立成熟的环境会计、审计制度、环境信息公开及披露制度。经过多年实施和市场培育,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意识也逐渐由被动强制披露转变为主动自愿披露,大大降低了政府环境监管成本和投资者风险。我国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到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同发展,再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企业环境污染的监督治理也表现为由缺位—重视—补位的渐进过程。在这一渐进过程中,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起步较晚,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企业极少,环境信息披露的成果和绩效未得到充分检验。本研究选取2010—2017年沪市14个重污染行业的197家企业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打分法获得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数,考察了涵盖环境规制重要时间节点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究了在信息特质、企业特质、制度背景特质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公司治理影响因素,以及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融资成本及环保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揭示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于企业确实存在诸多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更为细致的研究,挖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发挥积极效应的制度背景,进而从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能促进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该部分研究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能增强控股股东参与环境保护的实力和话语权,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二是国有控股能释放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合规要求,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三是企业两职分离的特征,能有效发挥对管理层的监督,促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从长远考虑,加强环境管理和信息披露。四是企业监事会规模能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性审查,及时纠偏企业的环境不合法行为,提高环境信息披露的底气和保障。第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该部分研究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在同等条件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能缓解其面临的融资约束。二是相较于宽松的环境监管程度,严格的环境监管有利于强化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环境监管通过对企业达到环保合法性要求产生外在压力,推动企业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降低环境风险和投资者的风险预期,进而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三是相较于较低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市场化程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释放各种市场要素对企业环境信息的作用,改善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畅通信号传递渠道,促进融资效率提高。第三,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降低融资成本有显着效应。该部分研究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能显着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在权益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企业环境信息能作出即时反应,通过股票交易量和股票价格等形式展现出来。二是企业环境信息对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效应并不稳健,仅在企业面临较高的债务融资约束时显现。三是环境信息披露对融资成本的降低效应主要通过鼓励性环境信息披露来实现。目前我国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过多关注企业环境污染排放和治理,相关信息容易被投资者归类为负面信息并作出不完整解读或过度解读,环境信息的信号传导效应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四是国有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融资成本降低效应更为显着。国有企业因为多元化社会责任加持,在鼓励性环境信息披露方面表现良好,加之投资者对其披露的环境信息给予采信,对融资成本的降低效应更为显着。第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企业环保投资规模越大。该部分研究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能有效促进环保投资。环境信息披露作为企业向外界公布自身发展水平的一种有效市场信号,能提高资本市场上环境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提高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增强企业因环保投入索取的资金供给,降低融资成本进而扩大环保投资。二是国有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对环保投资的促进效应更大。国有企业因原生的政治关联,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合规行为,更能从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效应的角度出发开展环境治理和信息披露,所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和质量也更有保证,更能得到资本市场的辨识和认可。三是金融发展越充分的地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环保投资的促进效应越强。金融发展程度越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的信号传递越通畅,投资决策的机会成本也相应降低,融资成本得以降低,环保投资的资金来源得到更好的保障。四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能通过促进环保投资,提升增长期权价值。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1)研究视角创新。现有关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大多聚焦企业某一项财务表现,较少将融资约束、环保投资和企业价值联系在一起,本文尝试先分析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融资约束降低效应,从中发现其对降低融资成本、促进环保投资进而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机制,丰富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效应研究。在回归分析中,将企业的股权性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和金融发展水平、政府的环境监管程度作为调节变量,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探究了股权性质、制度环境、市场化进程等不同背景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效应异质性,对于研究提出适用于政府、企业不同主体的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具有重要意义。(2)研究方法创新。一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测算方法创新。结合我国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要求,提出了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指标和鼓励性环境信息披露指标各9个,构建了强制性环境信息指数和鼓励性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并结合两类信息的特点进行回归分析,拓展了研究的实践价值。二是拓展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影响环保投资的作用机制研究。本文从融资成本渠道和经营现金流渠道两个维度,采用多元回归、分位数回归、两阶段回归等方法实证分析和检验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环保投资的影响,验证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能够通过对加大环保投资进而提升企业增长期权价值,丰富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的应用。

赵宇亮[5](2020)在《年报语调与企业行为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资本市场在近三十年间发展迅速,上市公司数量激增。作为投资者了解公司的基础信息,年报已从当初以大量会计信息为主逐步转变为蕴含丰富公司信息的载体。信息不对称充斥着资本市场,历来是一个困扰学术界和实物界的重要问题。年报作为信息的纽带,其特殊地位可想而知。一方面,企业通过发布年报让投资者了解企业业绩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相关机构投资者(券商,银行等)通过判别年报信息,为企业降低代理成本(Shleifer and Vishny,1986)和减小融资成本提供帮助(Roberts and Yuan,2010)。此外,分析师通过解读年报,为上市公司扩大在投资者中的认知度,缓解企业与市场信息不对称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正是由于年报在信息市场所处的中心地位,更多的文献开始对年报的信息传递作用进行探讨。以往研究多数从年报可读性对公司未来业绩表现方面进行探讨(Li,2008;Bloomfield,2008;Lee,2012)。同时从信息延展的角度出发探索可读性对分析师跟踪的影响,从信息源头追溯可读性对企业盈余管理以及投资效率的作用。而可读性本质是让投资者更加清晰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所以更具有情感倾向的年报语调以简明易懂的披露方式,成为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决策的有用信息。然而,以往语调关注的焦点集中资本市场的盈利预测之中,而较少将年报语调与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联系起来。近年来,逐渐有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年报语调与生产经营的结合,以此深入挖掘年报语调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而现有文献发现年报语调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作用是不唯一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一方面,年报的积极语调是公司治理良好的集中体现。这是由于年报作为公司信息传递的窗口,能够更好的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运行情况及未来发展,增加企业的透明度缓解部分委托代理问题。同时,年报的发布会吸引投资者和分析师的关注,这无形中加强了对企业自身的监督。而另一方面,由于监管部门对语调监控尚处于空白期,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更多的正面语调进行语调操纵。例如,上市公司的可能会利用更多的正向词汇引导投资者和分析师对公司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这种“操纵效应”最终会误导外部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理解,进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重点从年报语调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入手进行研究。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分析和检验年报语调与外部融资的关系。只有证实了年报语调对于外部融资的正向影响,才能说明外部市场更愿意接受企业的积极信息是企业语调正面效应的基础。其次,分析检验年报语调与创新的关系。如果发现了年报语调与公司创新正相关关系,那就为年报语调正效应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又对年报语调与融资的逻辑链条进行了拓展。第三,分析年报语调对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如果发现年报语调抑制了公司费用粘性的增长,则说明积极语调具有自我监督的作用,使得信息透明度和真实度增加,由此从信息发出者的视角验证了积极的年报语调并非“膨胀的语言”或“廉价交谈”。以上具体研究详述如下:(一)年报语调与外部融资。研究发现年报语调与企业的外部融资正相关,即年报语调越积极,公司的债务融资越多,债务成本越低。这表明越多的正面语调会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增加企业透明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年报语调与外部融资在非国企,企业规模较大,所处金融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正相关关系更显着。使用工具变量法和更换年报语调衡量指标后,发现年报语调仍能够促进企业的外部融资。机制检验表明,年报语调通过外部传导机制(分析师)和内部传导机制(企业内部控制)两条路径共同影响企业的外部融资。为年报语调信号效应提供了基础证据。(二)年报语调与创新。在年报语调与外部融资正向关系的基础上,本部分研究了年报语调与创新的关系。结果发现,年报语调与企业创新正相关,即年报语调越积极,公司的研发投入越多且研发产出越多。进一步分析表明,年报语调与企业创新在非国企,企业规模较小,且所处金融法制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成正相关关系更显着。使用工具变量法和得分倾向匹配法以及经过稳健性检验后,发现年报语调仍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机制检验表明,年报语调通过分析师和融资约束两条路径共同影响企业的创新。为上市公司的年报语调信号效应,提供了支持性证据。(三)年报语调与费用粘性。费用粘性是公司低效率的一种表现,更是管理层短视的一种集中体现,因而年报语调的公司治理行为会让我们在抑制费用粘性方面观察到一些证据。本部分结果发现年报语调会降低企业的费用粘性,即年报语调越积极,公司的费用粘性会越低。异质性分析发现,年报语调与费用粘性在小规模企业,信息透明度低,所处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成负相关关系更显着。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法和工具变量法以及经过稳健性检验后,发现年报语调仍能够降低企业的费用粘性。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的正面语调会显着降低公司的费用粘性,受到媒体关注较少和发生过并购的公司的年报语调也同样会显着降低公司的费用粘性。总体来说,上述结论表明年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年报的语调会对企业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的创新或贡献可能在于:(一)明确提出年报语调对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与以往文献集中在语调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研究不同。本文没有把关注点集中在语调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而是具体考察了年报语调对公司具体经营行为的影响。这对于进一步了解年报语调在公司行为中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年报语调的相关文献。以往文献,探讨了年报语调对于盈余预测、盈余管理的影响。鲜有从其他角度探讨年报语调对公司经营管理的作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年报语调的信号效应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中是存在的。尽管关注此类问题的学者越来越多,但关于年报语调与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行为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报正面语调的增加,企业的外部融资和企业创新活动均显着上升,从而体现了年报语调信号效应。本文不仅识别出这种信号效应,更丰富了相关领域的文献。同时为能够深入理解年报语调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内部机制存在提供了证据支持。(三)本文的研究加深了年报语调与管理层自利行为的一种博弈认识。以往研究大多从年报语调如何影响盈余操纵这一行为对管理层操控进行考察。但实际中,管理层自利的行为有很多种,其中一个典型行为就是对费用粘性的操纵。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的销售收入可能下降,那么管理层需要考量哪些费用需要继续维持进而合理化收入支出比例。而管理层短视可能造成有利于自身的费用不减,维持“构建帝国”费用不动的现象。那么年报语调通过增加企业透明度,减少管理层的短视行为,进而降低了企业的费用粘性来抑制管理层自利动机。这部分从上市公司自利视角出发,不仅进一步为我们理解企业费用粘性拓展了视野边界,同时也为年报语调对管理层监督作用提供了独特视角。(四)就现实意义而言,由于语调存在“廉价谈话”的性质,其语言膨胀的程度完全取决于上市公司自身。且依据本文的实证逻辑,可判断出积极的年报语调在一定范围之内。对于投资者而言,年报作为会计事务所审计的信息,其会计信息真实性毋庸置疑。但对于财务信息敏感性较差的投资者而言,根据年报语调所反映出的公司前景对其投资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在既定的会计信息不变的基础上,变化的增量语调倘若可以吸引投资者关注,势必会夸大企业前景,蒙混投资者视听。但语调最终以实际业绩为准,过分膨胀的语调会减少投资者关注并且吸引更多外部监督。对于监管者而言,如何监督企业的过分积极语调,判别企业年报语调过度渲染业绩和未来发展趋势成为一个监管难题。而依据本文的结论,企业对于披露年报会产生一个自监督的效应,会缓解一部分监管难题。总之,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年报语调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发挥内部监督作用,同时能够规范约束经理人行为并有效缓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从而提高了企业融资和创新产出、抑制了费用粘性。以上结果验证了年报语调内外部治理作用的有效性,为年报语调影响企业经营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说明了年报语调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聂冬[6](2020)在《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动因及影响研究 ——以JG为例》文中认为财务报告是公司外部投资者了解该上市公司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的主要渠道,是公司内部管理者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联系纽带,投资者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以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情况结合市场预测、行业前景和股价分析等,进而做出判断是否要对公司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财务报告真实性可靠性的重要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财务重述制度的建立,其原意是为了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减少资本市场中存在的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保证信息真实性,提高市场透明度,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但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现象愈发普遍,有些上市公司肆意更正会计差错,将财务重述行为当作盈余调节的方法、掩盖亏损的挡箭牌,这些现象早已偏离了财务重述制度建立时的本意。财务重述行为的频发态势,以及其涉及金额大、影响范围广,都严重打击着投资者的信心,对资本市场产生了极为不良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问题的现状、动因、影响因素以及造成经济后果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制度,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归纳总结基础上,对我国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2017年-2019年财务重述现状进行详细统计,分析重述所产生的各方面影响以及其发生动机和制约因素。在案例分析部分,详细分析案例公司在2014年-2017年多次重述的过程和内容,深层剖析其财务重述行为发生的动机,以及得以实施的条件,查找公司治理和外部监管上存在的漏洞。依托现状研究和案例分析的结果,寻求有效监管和规范财务报表重述行为、提高企业财务报表信息披露质量、减少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发生的建议和措施,以实现降低上市公司利用财务重述达到不法目的的可能性,维护资本市场的良好健康发展。

严盛杰[7](2020)在《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对于绿色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而环境信息披露作为衡量一个企业绿色发展的标准,其披露质量对于绿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提高钢铁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解决钢铁行业环境信息披露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问题,本文从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有效性的角度对钢铁行业环境信息披露进行了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钢铁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本文以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钢铁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该课题的理论意义以及实践价值。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研究中对制定符合钢铁行业环境影响特点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研究较少且对钢铁行业环境信息披露内容的研究不够深入,并依据组织合法性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契约理论等理论基础提出钢铁行业环境信息披露必须在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阐述了我国钢铁行业现状以及钢铁行业环境信息披露在制度、形式、指标和监管上的现状。通过对沪深两市A股钢铁行业上市公司2015~2018年环境信息披露数据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指出我国钢铁行业环境信息披露在制度、形式、指标和监管上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钢铁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约束机制以及钢铁行业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两个方面对当前钢铁行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进行了改进,以提高环境信息内容的有效性以及环境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将新改进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进行模拟应用,指出新环境信息披露体系可以使企业编制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成本更低,企业环境信息内容更加完整集中且可比性和可信性更强,并从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形式、指标、监管四个方向为提高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对本文作出总结与展望。

孟铂林[8](2020)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文中指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解决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监管手段之一。随着我国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影响更为重大。然而,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着广泛的失灵,具体表现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级机构和资产评估机构等证券服务机构出具的专业报告失真;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存在自利性;以及,普通投资者难以吸收并运用披露信息。本文立足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整个体系,运用调查问卷、成本-收益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的原因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在披露规定层面上,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的模糊性降低了违规披露的成本,相关规定的分散性则增加了合规披露的成本,且细化规定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在披露信息层面上,不断增加的披露信息不仅导致了监管上成本收益的失衡,而且导致了投资者吸收和运用披露信息上成本收益的失衡,此外海量的披露信息还扭曲了投资者的信息获取途径、增加了证券市场的“代理”成本和道德风险,并且引发了上市公司之间的“马太效应”;在监管监督层面上,上市公司、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监管机关,以及投资者形成了一个“伞形”利益关联体系,由于利益冲突和监管“俘获”等原因,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监督很有可能出现缺位问题。比较分析中美两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路径,规范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法律机制方面,应从事前、事中和事后法律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在事前法律机制方面,可以通过立法,适当增加司法机关、监管机关和监督主体的自由裁量权,与此同时通过信息披露标准化的方式,进一步压缩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可操作空间;在事中法律机制方面,应该着重保证保荐人和证券服务机构的独立性,实现保荐人与承销商的分离,在上市公司的法律顾问业务和资产评估业务中增设同行评审环节,在审计业务和资信评级业务中重构委托-代理关系;在事后法律机制方面,应该完善信息披露监管督查机制,完善相关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与此同时,立足于“法律+技术”的视角,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失灵问题,可以通过构建新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评级机制,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可以通过构建偏好型信息披露体系,缓解披露信息的“数量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构建监管机关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提高监管效率、促进监管合作、强化监管制约。

贺子聪[9](2019)在《私募股权投资、MD&A对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银行借款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是其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内部融资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外部融资中的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难度又很大的情况下,银行借款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大量的利用企业层面的调查数据研究证明,中小企业存在借款融资渠道不畅和借款成本高于大型企业的情况,而创新型中小企业由于“轻资产,重创新”而缺乏抵押品,其借款难的问题比其他类型中小企业更严重。如何缓解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借款难问题是我国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界共同关心的话题,开展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大量财务学领域的研究文献考察了银行借款的影响因素,而结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点,治理因素中的股权结构因素、董事会治理因素和信息因素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简称MD&A)信息因素均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十分重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控股股东对公司控制程度非常深。私募股权投资(简称PE)机构作为积极型监督者,在投资企业后,成为非控股股东,并对控股股东、管理层的行为进行监督,而且提供专业的增值服务,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非控股股东,PE具有更强的制衡控股股东的能力。另外,PE非控股股东委派董事是保障其利益的重要途径,能够增强非控股股东的制衡能力,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削弱控股股东在董事会安排中的影响力,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本文从PE是否投资以及PE是否派遣人员进入董事会两个角度,研究PE是否影响创新型中小企业银行借款契约,全方面考察PE这一重要的非控股股东发挥的作用。另外,MD&A信息能够全面的向投资者展示企业有关未来发展的信息,已有的证据显示股票市场投资者能够感知到企业对外披露的MD&A信息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投资决策。银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应该受到MD&A信息的影响。同时PE作为股东会直接和间接影响企业对外披露的MD&A信息。PE投资企业后,通过投后管理机制在企业未来战略规划、未来风险识别及应对中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并且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对外披露的MD&A信息质量。本文研究PE是否投资及PE是否派遣人员进入公司董事会对MD&A信息的影响,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论证PE机构对被投资企业的信息披露的影响机制。最后,综合PE、MD&A信息与银行借款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的逻辑可以表示为“PE股东→MD&A信息披露→银行借款”,即除PE机构直接影响创新型中小企业银行借款融资外,PE机构可以通过影响创新型中小企业披露的MD&A信息从而间接影响企业的借款,也就是说MD&A信息能够在PE影响银行借款时起到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深入了解PE通过哪些路径影响银行借款契约,才能有利于分析当前创新型中小企业借款难问题的关键点,帮助银行更加合理的评估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贷款违约风险,从而为缓解创新型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和优化银行信贷资源在创新型中小企业中的配置效率提供经验支持。本文主要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信贷配给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得到本文的研究结论。首先,对私募股权投资与银行借款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相比无PE参与的企业,有PE参与企业的银行借款规模更大、成本更低、期限结构更合理,并且PE介入企业的董事会时这种影响更显着,说明PE的介入公司治理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与银行在签订借款契约时的宽松程度;然后,进一步分析PE特征的作用发现,不同特征PE对银行借款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具有外资和国有背景、声誉越高、持股比例越大、投资期限越长、联合投资等特征的私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企业借款的正向效应更为明显,最后,进一步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PE通过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对银行借款契约产生影响。然后,对MD&A信息与借款融资关系展开研究。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大量依靠金融机构借款进行间接融资,本文使用更加客观、高效的文本向量化研究方法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披露的MD&A信息有用性进行度量,并利用得到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MD&A信息含量与银行借款规模显着正相关、与银行借款成本显着负相关、与银行借款期限结构显着正相关,证明MD&A信息能够向债权人传递公司层面的信息,有助于银行在进行放贷决策时做出合理的判断,并且前瞻信息与风险信息的信息含量对银行放贷决策的影响较大,因为这两类信息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预测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并且提示可能面对的风险,有利于银行等债权人更加清晰全面的评估公司未来发展机遇和潜在风险,提高银行对公司的违约风险评估的准确程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并且通过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MD&A信息在企业处于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的情况下,对银行借款契约的影响越显着,证明MD&A信息通过缓解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帮助企业获得更宽松的借款契约。最后是PE对MD&A的影响以及MD&A的中介效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PE能够帮助企业提高MD&A信息含量,尤其是前瞻信息的信息含量,并且这种影响在PE介入公司董事会后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PE机构的外资和国有背景、声誉越大,PE投资的持股比例越大、联合投资正向影响被投资企业对外披露的MD&A含量。此后,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模型验证了MD&A信息在PE影响银行借款契约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即PE通过帮助企业在经营管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方面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向外部债权人传递更具有信息含量的有关企业经营情况的分析、未来发展规划、风险的应对等信息,PE在银行评估企业违约风险时的能够帮助创新型中小企业降低违约风险,并且当PE介入公司董事会后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结合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从宏观政策制定者角度,政策制定者应鼓励商业银行在“信贷”资源配置过程中公平对待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适当放宽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制定有利于PE/VC和商业银行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与合作机制的投贷联动政策;尽快出台更为明确的MD&A信息披露方法,并尽快制定MD&A相关法律条款和审计准则。从微观企业角度,PE机构更应重视对被投资其企业的投后管理,并积极派遣人员进入企业董事会,也可适当引入外资、国有背景的合伙人,提高自身声誉,与其他PE机构进行联合投资,注重投资后长期管理、适当提到投资持股比例;创新型中小企业积极与PE机构合作,不必排斥PE机构介入董事会,并且更应该关注MD&A信息的披露,积极与银行沟通,向银行传递积极信号;银行应该积极开发创新型中小企业客户,更应该关注企业的前瞻信息和风险信息等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提高贷款资源配置效率。

徐祎雯[10](2019)在《研发披露方式对分析师预测准确性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企业研发信息的披露对分析师预测有着重要的影响,成功的研发项目是企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标志,而研发投入的信息披露是企业向市场传递其未来盈利信号的重要途径,是证券市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分析师用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动机不同,不同的企业的管理层选择在年报的不同位置披露其研发信息,包括董事会报告/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管理费用明细、开发支出、现金流量表附注等,以往的研究发现,不同方式所披露的研发支出信息存在可比性较低、披露不规范、信息含量较低、信息前后矛盾、真实性存疑等问题,且市场对不同研发披露方式的认可程度有显着不同,分析师作为信息的使用者,信息的来源、质量与其预测结果息息相关。本文关注不同的研发披露方式及研发披露信息质量对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发现年报中信息含量较高的部分,有助于分析师以及投资者进行分析和预测。本文选取深圳证券交易所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手工搜集2006-2016年深交所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不同研发披露方式以及研发信息披露质量的数据,研究不同的研发披露方式对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会报告中的研发披露对分析师预测准确性影响较大,现金流量表次之,而开发支出披露对分析师预测准确性影响较小;同时,企业采用的研发信息披露方式越多,分析师预测准确性越高,且企业增加研发披露方式有助于提高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结合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发现,国有控股对与研发披露方式的影响具有显着的负向调节作用;结合分析师个人特征分析,发现累计研发信息披露方式对于能力一般的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提高作用更强;2012年《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修订版的实施,使分析师预测准确性得到显着提高,董事会报告研发信息披露质量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研发信息披露政策与实证检验结果为提高企业研发信息披露质量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证监会修订年报披露格式与准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证监会修订年报披露格式与准则(论文提纲范文)

(1)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
        2.1.2 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
    2.2 证券交易所问询的相关文献回顾
        2.2.1 证券市场监管效果文献回顾
        2.2.2 证券交易所问询对公司的治理效应文献回顾
    2.3 上市公司文本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回顾
        2.3.1 上市公司文本信息的测度文献回顾
        2.3.2 上市公司文本信息策略性披露文献回顾
    2.4 证券交易所问询对上市公司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文献回顾
    2.5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制度背景与机理分析
    3.1 制度背景
        3.1.1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3.1.2 我国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的特征分析与现状描述
    3.2 基于相关理论基础的分析
        3.2.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3.2.2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
        3.2.3 基于印象管理理论的分析
    3.3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影响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机理分析
        3.3.1 交易所年报问询直接影响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机理分析
        3.3.2 交易所年报问询间接影响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机理分析
第四章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语调操纵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问题的提出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3 研究设计
        4.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4.3.2 变量设定
        4.3.3 模型构建
    4.4 实证结果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主检验实证结果分析
        4.4.3 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分析
    4.5 拓展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4.5.1 分组检验分析
        4.5.2 内生性问题处理
        4.5.3 稳健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可读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问题的提出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5.3.2 变量设定
        5.3.3 模型构建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主检验实证结果分析
        5.4.3 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分析
    5.5 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
        5.5.1 分组回归分析
        5.5.2 内生性问题处理
        5.5.3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含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问题的提出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3 研究设计
        6.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6.3.2 变量设定
        6.3.3 模型构建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主检验实证结果分析
        6.4.3 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分析
    6.5 拓展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6.5.1 分组回归分析
        6.5.2 内生性问题处理
        6.5.3 稳健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启示
    7.2 研究对策与建议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以长城汽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研究
        1.2.2 研发支出信息披露情况、重要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1.2.3 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2 汽车制造业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内容概念界定
        2.1.1 汽车制造业
        2.1.2 研发活动与研发支出
        2.1.3 研发支出信息披露
    2.2 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有效市场理论
3 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信息披露要求与现状
    3.1 汽车制造业研发的特点
        3.1.1 产业内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3.1.2 产业内研发投入结构不断优化
        3.1.3 研发工作复杂性强
        3.1.4 专业人才缺乏
    3.2 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制度要求
        3.2.1 财政部的相关规定
        3.2.2 证监会的相关规定
        3.2.3 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
        3.2.4 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监管规定
    3.3 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现状
        3.3.1 招股说明书中的研发支出信息披露
        3.3.2 年度报告中的研发支出信息披露
    3.4 汽车制造业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4 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案例分析——以长城汽车为例
    4.1 长城汽车公司概况
        4.1.1 长城汽车简介
        4.1.2 长城汽车研发投入情况
    4.2 长城汽车的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现状
        4.2.1 招股说明书中的研发支出信息披露
        4.2.2 年报中的研发支出信息披露
    4.3 长城汽车研发支出信息披露问题
        4.3.1 信息披露过于简略且完整性不足
        4.3.2 信息披露格式不规范
        4.3.3 研发支出数据前后不一
        4.3.4 资本化界定不清晰
5 完善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政策建议
    5.1 研发支出信息披露问题对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影响
    5.2 相关政策建议
        5.2.1 提升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
        5.2.2 建立持续动态且独立的研发支出信息披露体系
        5.2.3 加强对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监管
        5.2.4 构建自愿性补充披露的指标体系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奔腾集团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现状与本文特色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本文写作的结构安排
2 文献回顾
    2.1 会计信息披露必要性研究
    2.2 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研究
    2.3 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研究
    2.4 文献评述
3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3.1 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概念界定
    3.2 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理论依据
4 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4.1 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现行规则
    4.2 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违规概况
        4.2.1 按企业信息披露违规类型分析
        4.2.2 按信息披露违规监管手段分析
        4.2.3 按信息披露违规人员职务分析
        4.2.4 按主办券商信息披露执业分析
        4.2.5 信息披露违规实务现状总结
    4.3 新三板与主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对比
        4.3.1 新三板与主板信息披露共同点
        4.3.2 新三板与主板信息披露不同点
5 奔腾集团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5.1 奔腾集团概况与违规事实
        5.1.1 奔腾集团公司概况
        5.1.2 案例选择与研究设计
        5.1.3 奔腾集团信息披露违规事实
    5.2 奔腾集团信息披露违规内部动因
        5.2.1 操纵市场获利意图
        5.2.2 公司流动资金缺乏
        5.2.3 内部治理存在缺陷
        5.2.4 相关人员意识薄弱
    5.3 奔腾集团信息披露违规外部动因
        5.3.1 信息披露违规成本较低
        5.3.2 主办券商勤勉督导不足
        5.3.3 信息披露规则过于宽松
    5.4 由案例分析新三板信息披露问题
        5.4.1 监管层面惩戒力度有待加强
        5.4.2 会计信息披露规则有待完善
        5.4.3 挂牌公司内部治理有待健全
        5.4.4 主办券商勤勉督导有待改善
6 深化改革下会计信息披露分析
    6.1 深化分层下信息披露差异化
        6.1.1 新三板市场深化分层制度必要性
        6.1.2 深化分层下信息披露差异化要求
        6.1.3 改革后差异化信息披露现存不足
    6.2 完善监管下信息披露严格化
        6.2.1 严格信息披露监管具体要求
        6.2.2 严格信息披露监管现存不足
    6.3 规范中介机构对信息披露的影响
7 继续完善我国新三板会计信息披露相关建议
    7.1 加强信息披露法规体系建设
    7.2 继续完善信息披露监管体系
    7.3 市场各参与主体需共同努力
8 研究结论与本文不足
    8.1 研究结论
    8.2 本文不足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融资约束与环保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与不足
2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环境信息披露
        2.1.2 融资约束
        2.1.3 融资成本
        2.1.4 环保投资
    2.2 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信号传递理论
        2.2.4 组织合法性理论
        2.2.5 融资约束理论
        2.2.6 公司治理理论
    2.3 文献回顾
        2.3.1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现状
        2.3.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2.3.3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
        2.3.4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融资成本
        2.3.5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绩效
    2.4 研究述评
        2.4.1 研究特征分析
        2.4.2 研究趋势分析
3 国内外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演进与现状
    3.1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演进
        3.1.1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萌芽阶段(2000年前)
        3.1.2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起步阶段(2001—2006年)
        3.1.3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形成阶段(2007—2009年)
        3.1.4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推进阶段(2010—2017年)
        3.1.5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攻坚阶段(2018年至今)
    3.2 国外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演进
        3.2.1 美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3.2.2 欧盟及欧洲国家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3.2.3 日本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3.3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3.3.1 披露水平逐年上升,强制性披露意愿增强
        3.3.2 软披露倾向明显,硬披露偏好不高
        3.3.3 正面披露偏好明显,倾向于进行声誉维护
        3.3.4 重化工业披露水平最高,轻工业披露意识渐长
        3.3.5 年报仍是主要披露方式,专项报告披露仍显不足
        3.3.6 环保投资披露仍然较低,投资金额的个体差异较大
4 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4.1 研究假设
        4.1.1 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4.1.2 股权性质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4.1.3 两职兼任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4.1.4 监事会规模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2.2 指数的构建和计量
        4.2.3 计量模型和变量说明
    4.3 实证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相关性分析
        4.3.3 回归分析
        4.3.4 稳健性检验
    4.4 本章小结
5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
    5.1 研究假设
        5.1.1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
        5.1.2 环境监管的调节作用
        5.1.3 市场化进程的调节作用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2.2 变量的选择和衡量
        5.2.3 计量模型和变量说明
    5.3 实证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单变量检验
        5.3.4 回归分析
        5.3.5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融资成本
    6.1 研究假设
        6.1.1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股权融资成本
        6.1.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债务融资成本
        6.1.3 强制性、鼓励性环境信息披露与融资成本
        6.1.4 不同股权性质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融资成本
    6.2 研究设计
        6.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6.2.2 变量的选择和衡量
        6.2.3 计量模型和变量说明
    6.3 实证分析
        6.3.1 描述性统计
        6.3.2 相关性分析
        6.3.3 单变量检验
        6.3.4 回归分析
        6.3.5 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7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融资约束与环保投资
    7.1 研究假设
        7.1.1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环保投资
        7.1.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融资约束与环保投资
        7.1.3 企业股权性质的调节作用
        7.1.4 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
        7.1.5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环保投资与增长期权价值
    7.2 研究设计
        7.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7.2.2 变量的选择和衡量
        7.2.3 计量模型和变量说明
    7.3 实证分析
        7.3.1 描述性统计
        7.3.2 相关性分析
        7.3.3 单变量检验
        7.3.4 回归分析
        7.3.5 稳健性检验
    7.4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对策建议
        8.2.1 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设计
        8.2.2 细化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措施
        8.2.3 健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管理
        8.2.4 培育全社会环境信息披露意识
参考文献
致谢

(5)年报语调与企业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
    四、研究框架与结构安排
    五、研究创新
第一章 理论依据与制度背景
    第一节 理论依据
        一、有效市场假说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委托代理理论
        四、法与经济学相关理论
    第二节 制度背景
        一、信息披露的界定
        二、语调的沿革
第二章 年报语调对企业外部融资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建立
        三、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四节 实证结果报告与分析
        一、基础回归分析
        二、异质性分析
    第五节 进一步检验与分析
        一、内生性分析
        二、稳健性检验
        三、影响机制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年报语调对创新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建立
        三、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四节 实证结果报告与分析
        一、基础回归分析
        二、异质性分析
    第五节 进一步检验与分析
        一、内生性分析
        二、稳健性检验
        三、影响机制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年报语调对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建立
        三、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四节 实证结果报告与分析
        一、基础回归分析
        二、异质性分析
    第五节 进一步检验与分析
        一、内生性分析
        二、稳健性检验
        三、进一步分析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动因及影响研究 ——以JG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财务重述动因研究
        1.2.2 财务重述影响因素研究
        1.2.3 财务重述的经济后果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财务重述理论基础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2 委托代理理论
        2.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 财务重述概念界定与相关制度
        2.2.1 财务重述含义
        2.2.2 我国相关制度演变
3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影响研究
    3.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现状
        3.1.1 重述整体分布情况
        3.1.2 重述及时性和频数
        3.1.3 重述类型和内容
    3.2 财务重述产生的影响
        3.2.1 重述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3.2.2 重述对公司自身的影响
        3.2.3 重述对审计机构的影响
        3.2.4 重述对市场的影响
4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动因研究
    4.1 财务重述直接动机研究
        4.1.1 迫于监管部门质询
        4.1.2 盈余管理
        4.1.3 管理层自利
    4.2 财务重述制约因素研究
        4.2.1 研究假设及变量定义
        4.2.2 实证检验
5 佳电股份财务重述案例研究
    5.1 佳电股份介绍
        5.1.1 公司简介
        5.1.2 上市过程及经营情况
        5.1.3 重述发生背景
    5.2 佳电股份重述过程
    5.3 佳电股份财务重述的动因
        5.3.1 重述的直接动机
        5.3.2 重述的制约因素
    5.4 佳电股份财务重述的影响
        5.4.1 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5.4.2 对公司股价的影响
        5.4.3 其他影响
6 规范财务重述行为的建议
    6.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6.2 提高外部审计水平
    6.3 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
    6.4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7 总结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环境信息披露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1.2.2 环境信息披露内容
        1.2.3 环境信息披露监管
        1.2.4 评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环境会计
        2.1.2 环境信息披露
        2.1.3 环境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2.2 相关理论
        2.2.1 社会责任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契约理论
        2.2.4 组织合法性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
    3.1 钢铁行业简介
        3.1.1 钢铁行业现状
        3.1.2 钢铁行业主要工序及污染物
    3.2 钢铁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现状
        3.2.1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现状
        3.2.2 环境信息披露形式现状
        3.2.3 环境信息披露指标现状
        3.2.4 环境信息披露监管现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有效性分析
    4.1 样本及数据来源
        4.1.1 样本选择
        4.1.2 数据来源
    4.2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分析
        4.2.1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形式分析
        4.2.2 企业环境管理信息披露分析
        4.2.3 企业环境风险控制信息披露分析
        4.2.4 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分析
        4.2.5 企业环境规范信息披露分析
        4.2.6 企业外部评价信息披露分析
        4.2.7 钢铁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综合评价
    4.3 钢铁行业环境信息披露中的问题
        4.3.1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中的问题
        4.3.2 环境信息披露形式中的问题
        4.3.3 环境信息披露指标中的问题
        4.3.4 环境信息披露监管中的问题
    4.4 钢铁行业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问题的原因分析
        4.4.2 环境信息披露形式问题的原因分析
        4.4.3 环境信息披露指标问题的原因分析
        4.4.4 环境信息披露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体系改进
    5.1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约束机制改进
        5.1.1 环境信息披露政策
        5.1.2 环境信息披露监管
    5.2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改进
        5.2.1 环境信息披露意义
        5.2.2 环境信息披露原则
        5.2.3 环境信息披露形式
        5.2.4 环境信息披露指标
        5.2.5 环境信息披露审计
    5.3 新环境信息披露体系应用及评价
        5.3.1 财务信息
        5.3.2 非财务定量信息
        5.3.3 非财务定性信息
        5.3.4 新环境信息披露体系评价
    5.4 钢铁行业环境信息披露建议
        5.4.1 完善钢铁行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5.4.2 明确钢铁行业环境信息披露形式
        5.4.3 细化钢铁行业环境信息披露指标
        5.4.4 强化信息披露监管部门间的合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8)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失灵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自利性
        一、上市公司文字叙述的模糊披露
        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盈余管理
    第二节 我国证券服务机构专业报告的失真问题
        一、律师事务所IPO尽职调查报告失真导致“业绩变脸”
        二、会计师事务所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失真导致“资本消失”
        三、资信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报告失真导致“评级失灵”
        四、资产评估机构资产评估报告失真导致“资产缩水”
    第三节 我国证券散户投资者难以吸收并运用披露信息
        一、详尽披露导致的“过犹不及”问题
        二、专业性导致的“知识壁垒”问题
        三、散户投资者自身抗拒分析披露信息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的原因
    第一节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模糊且分散
        一、规定模糊导致了低廉的违法成本
        二、规定分散导致了高昂的披露成本
        三、披露立法的困境
    第二节 信息的单向棘轮:“数量至上”的误区
        一、披露信息“大爆炸”的单向棘轮
        二、数量问题导致了监管成本与收益的失衡
        三、数量问题导致了投资者成本收益的失衡
        四、数量问题引发了潜在的其他影响
    第三节 “伞形”利益关联体系下监督的缺位
        一、保荐人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关联
        二、证券服务机构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关联
        三、监管机关所面对的利益诱惑
第三章 中美案例及制度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我国信息披露典型案例及制度发展过程
        一、典型案例显示信息披露造假技术不断提升
        二、监管趋严以及新的问题
    第二节 美国信息披露典型案例及制度发展过程
        一、“蓝天案件”与“安然、世通事件”
        二、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中美信息披露制度比较分析
        一、全面实施注册制对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美国信息披露制度发展过程对我国的启示
        三、技术进步对信息披露制度改革的影响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路径
    第一节 实现立法上的“刚柔并济”
        一、转移立法重心,实现“以柔克刚”
        二、制定标准模板,实现“以刚制柔”
    第二节 保证“看门人”的独立性
        一、实现保荐人与承销商的分离
        二、增加同行评审环节
        三、重构委托-代理关系
    第三节 完善监管督察机制和证券诉讼制度
        一、完善信息披露监管督查机制
        二、完善相关证券民事诉讼制度
第五章 “法律+技术”视角下的可行性建议
    第一节 完善信息披露评级机制
        一、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评机制简析
        二、构建新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评级机制
    第二节 构建偏好型信息披露体系
        一、顺应信息披露的单向棘轮
        二、以个性“化繁为简”
        三、双轨体系与双重标准
    第三节 构建数据共享机制
        一、构建数据共享机制的原因
        二、构建数据共享机制的思路
        三、构建数据共享机制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沪深证券交易所2015年6月1 日—2018年12月31 日间上市公司统计表
    附录2: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个人投资者中实际效果的调查问卷
致谢

(9)私募股权投资、MD&A对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银行借款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1.5 关键概念界定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本章小结
第3章 制度背景与现状分析
    3.1 私募股权投资制度背景与现状分析
    3.2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制度背景与现状分析
    3.3 创新型中小企业银行借款制度背景与现状分析
    本章小结
第4章 PE对银行借款的影响研究
    4.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2 研究设计
    4.3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4.4 稳健性检验
    4.5 进一步实证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MD&A对银行借款的影响研究
    5.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5.2 研究设计
    5.3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5 进一步实证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PE对 MD&A的影响及MD&A的中介效应研究
    6.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6.2 研究设计
    6.3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6.4 稳健性检验
    6.5 进一步实证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研发披露方式对分析师预测准确性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企业研发信息披露
        2.1.2 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
    2.2 理论基础
        2.2.1 企业研发信息披露动机理论基础
        2.2.2 研发信息披露影响分析师预测行为的理论基础
第3章 文献综述
    3.1 信息披露研究概述
    3.2 研发信息披露研究概述
    3.3 分析师盈余预测研究概述
    3.4 信息披露与分析师预测研究概述
第4章 制度背景与特征分析
    4.1 研发披露制度演变
        4.1.1 财政部会计司相关规定
        4.1.2 证监会相关规定
        4.1.3 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定
        4.1.4 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定
    4.2 研发披露方式特征分析
第5章 研究设计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1.1 研发披露方式与分析师预测准确性
        5.1.2 产权性质、研发披露方式与分析师预测准确性
        5.1.3 分析师特征、研发披露方式与分析师预测准确性
        5.1.4 信息披露准则修订对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影响
    5.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3 变量定义
    5.4 模型构建
第6章 实证分析
    6.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6.1.1 描述性统计
        6.1.2 相关性分析
    6.2 回归分析
        6.2.1 研发披露方式与分析师预测准确性
        6.2.2 产权性质、研发披露方式与分析师预测准确性
        6.2.3 分析师特征、研发披露方式与分析师预测准确性
        6.2.4 信息披露准则修订与分析师预测准确性回归分析
    6.3 稳健性检验
        6.3.1 分析师预测准确性度量
        6.3.2 剔除研发投入金额影响
第7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披露研发效率
        7.2.2 提示研发风险
        7.2.3 细化研发阶段划分标准
        7.2.4 完善研发信息披露外部监督机制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证监会修订年报披露格式与准则(论文参考文献)

  • [1]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D]. 张艺琼. 西北大学, 2021(12)
  • [2]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以长城汽车为例[D]. 蒋竹颖.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4)
  • [3]我国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奔腾集团的案例分析[D]. 年治洁.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4]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融资约束与环保投资研究[D]. 郭苑.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5]年报语调与企业行为研究[D]. 赵宇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6]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动因及影响研究 ——以JG为例[D]. 聂冬.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7]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有效性研究[D]. 严盛杰.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4)
  • [8]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D]. 孟铂林.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9]私募股权投资、MD&A对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银行借款的影响研究[D]. 贺子聪. 吉林大学, 2019(02)
  • [10]研发披露方式对分析师预测准确性影响研究[D]. 徐祎雯. 厦门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中国证监会修订年度报告披露格式和标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