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危重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关炳星,张倩,马立良,杨勇,尹世策[1](2020)在《脓毒症患者血清HMGB1、IGF-1水平变化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预后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变化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39例,根据Sepsis 3.0定义,将脓毒症患者分成一般脓毒症组(n=73)及脓毒症休克组(n=66),根据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28d后的转归资料,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不同预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脓毒症患者血清IGF-1、HMGB1水平、急性病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HMGB1、IGF-1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一般脓毒症组CD3+、CD4+、CD4+/CD8+高于脓毒症休克组,CD8+低于脓毒症休克组(P<0.05)。脓毒症休克组血清HMGB1水平、APACHEⅡ评分均高于一般脓毒症组,血清IGF-1水平则低于一般脓毒症组(P<0.05)。存活组CD8+低于死亡组,CD3+、CD4+、CD4+/CD8+高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血清HMGB1水平、APACHEⅡ评分低于死亡组,血清IGF-1水平高于死亡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CD8+、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与CD3+、CD4+、CD4+/CD8+呈负相关(P<0.05);血清IGF-1水平与CD8+、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与CD3+、CD4+、CD4+/CD8+呈正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血清HMGB1、T淋巴细胞亚群、IGF-1均存在异常变化,可用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刘亚楠[2](2019)在《支链氨基酸对创伤后急性肾损伤ACE/ACE2和AngⅡ/Ang(1-7)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1研究创伤后患者血清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BCAA)与病情程度、肾功能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组成分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ACE2、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Ang(1-7)之间的相关性。2研究支链氨基酸对小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后肾组织ACE/ACE2、AngⅡ/Ang(1-7)表达的影响。方法 1收集临床创伤病人,根据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估患者病情,生化检测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ELISA技术检测血清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及ACE、ACE2、AngⅡ、Ang(1-7),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血清BCAA(包括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水平。2制备小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第一部分研究BCAA与ACE2对肾损伤及RAS组分的影响,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CE2抑制剂给药组、支链氨基酸给药组、ACE2抑制剂和支链氨基酸联合给药组。第二部分研究BCAA与Ang(1-7)对肾损伤及RAS组分的影响,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ng(1-7)给药组、支链氨基酸给药组、支链氨基酸和Ang(1-7)联合给药组。各给药组在小鼠缺血前12小时、缺血时和再灌注时给予适当剂量药物。小鼠肢体缺血2小时,再灌注4小时后处死留取血和肾组织,计算肾脏器系数,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生化检测血清肌酐和尿素氮,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ACE和ACE2的表达,ELISA技术检测血清KIM-1和肾组织AngⅡ、Ang(1-7)水平。结果 1临床实验:(1)创伤患者血清缬氨酸和异亮氨酸与APACHE Ⅱ评分呈显着负相关。(2)创伤患者血清缬氨酸与Cr、BUN和异亮氨酸与Cr呈显着负相关。(3)亮氨酸与ACE、ACE/ACE2和AngⅡ呈显着正相关。2动物实验:(1)缺血再灌注后小鼠肾脏器系数升高;肾组织间质水肿、出血,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脱落,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Cr、BUN、KIM-1水平显着升高,肾功能受损。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CE表达升高,ACE2表达下降,ACE/ACE2升高;AngⅡ和Ang(1-7)水平升高,AngⅡ/Ang(1-7)反而下降。(2)与模型组相比,ACE2抑制剂给药后,肾损伤加重;ACE表达升高,ACE2表达下降,ACE/ACE2升高;AngⅡ水平升高,Ang(1-7)水平下降,AngⅡ/Ang(1-7)升高。(3)与模型组相比,BCAA或Ang(1-7)给药后肾损伤减轻;ACE表达下降,ACE2表达升高,ACE/ACE2下降;AngⅡ水平下降,Ang(1-7)水平升高,AngII/Ang(1-7)降低。(4)与模型组比,ACE2抑制剂联合BCAA给药后肾损伤及RAS组分变化无明显差异。但与ACE2抑制剂组相比,联合给药组肾损伤改善;ACE表达下降,ACE2表达升高,ACE/ACE2下降;AngII水平下降,Ang(1-7)水平升高,AngII/Ang(1-7)降低。(5)与模型组相比,Ang(1-7)和BCAA联合给药肾损伤明显改善,ACE表达显着下降,ACE2表达明显升高,ACE/ACE2下降;AngII水平下降明显,Ang(1-7)水平升高显着,AngII/Ang(1-7)降低。与单独给药组相比,联合给药组效果更明显。结论 1缬氨酸和异亮氨酸与评分呈显着负相关;缴氨酸与Cr和BUN呈显着负相关;异亮氨酸与Cr呈显着负相关;亮氨酸与ACE、ACE/ACE2、AngII呈显着正相关。2支链氨基酸可能通过ACE2、Ang(1-7)改善RAS失衡,对肾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图10幅;表5个;参146篇。
翟建华,么颖,刘晨燕,卢斌,寿松涛[3](2018)在《脓毒症患者内分泌代谢变化》文中研究表明脓毒症(sepsis)是感染引起机体反应失调继而发生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脓毒症患者因激素分泌昼夜节律性改变而继发内分泌代谢变化影响内环境不稳定,加重病情,预后不良。关注脓毒症患者的内分泌代谢变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观察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早期针对脓毒症时内分泌代谢紊乱进行干预,进行有效防治,可能有助于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
胡建[4](2017)在《严重创伤后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变化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收住ICU的严重创伤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为前瞻性的病例观察研究,在一家综合性医院进行。研究对象为收住ICU的严重创伤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伤后24h内收住ICU;(3)ISS≥16分;(4)ICU住院时间超过3d。排除标准:(1)可疑引起生长激素或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变化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垂体肿瘤,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胰腺癌,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肝硬化,部分肝病,垂体附近的脑肿瘤等;(2)合并慢性血液、呼吸、心脏及肾脏疾病的患者。观察患者第1、3、7天的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总白蛋白等变化。同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等),病情信息[受伤原因、是否急诊手术、诊断、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入ICU后第1个24h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Age,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ystem Ⅱ,APECHE Ⅱ 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ICU 住院时间(μength of stay,LOS)、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期间是否死亡等。根据患者出院时的存活状态分为存活组以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GH、IGF-1等水平。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伤后GH、IGF-1等水平与患者住院死亡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 GH、IGF-1 等水平对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1.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最终纳入75例严重创伤患者。纳入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16岁,其中男性占73.3%;ISS评分为16~57,平均28±10;APACHEⅡ为7~27,平均21±10;GCS分为3~15,中位数为10(IQR,5~15)。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为18.7%。2.所有患者入ICU时、第3天、第7天的GH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为0.57(0.23~0.90)μg/L,0.69(0.38~1.69)μg/L,1.02(0.50~2.11)μg/L,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IGF-1、IGFBP-3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前者分别为83.00(65.00~136.00)ng/mL,94.70(70.50~131.00)ng/mL,128.00(93.00~203.00)ng/mL,后者为 2.10(1.80~2.70)μg/mL,2.36(2.10~3.10)μg/mL,2.70(2.10~3.20)μg/mL,三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入ICU时、第3天、第7天的血清GH、IGF-1水平与I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第3天IGFBP-3水平与ISS评分呈现负相关(r=-0.35,P<0.05)。入ICU时、第7天,GH,IGF-1,IGFBP-3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第3天IGFBP-3水平、IGF-1与APACHEⅡ相关(R分别为-0.32、-0.36,P<0.05)。4.入ICU时、第3天、第7天,死亡组GH水平显着高于存活组,并且在死亡组呈现了逐渐升高的趋势,分别为1.83(1.21~2.50)μg/L,0.63(0.38~1.15)μg/L(P<0.05);2.59(0.74~3.92)μg/L,0.69(0.31~1.64)μg/L(P<0.05);3.28(2.90~3.65)μg/L,0.85(0.50~1.72)μg/L(P<0.05)。3 个时点存活组与死亡组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无明显增减趋势,分别为74.00(50.50~136.75)ng/mL、97.50(72.55~157.00)ng/mL,(P=0.08);76.95(72.50~106.75)ng/mL,100.00(71.05~151.75)ng/mL(P=0.1);133.30(63.60~203.00)ng/mL,128.00(93.50~197.00)ng/mL(P=0.76)。同样存活组与死亡组 IGFBP-3 水平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亦无明显增减趋势,分别为2.0(1.32~2.60)μg/mL,2.40(1.90~3.07)μg/mL(P=0.54);2.20(1.60~2.38)μg/mL,2.33(2.10~2.85)μg/mL(P=0.06);2.13(1.55~2.70)μg/mL,2.70(2.15~3.20)μg/mL(P=0.40)。5.通过单因素分析,提示白蛋白、总蛋白、IGFBP-3、入院时GH水平、ISS评分、APACHEII评分、GCS评分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差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入ICU第1天的血清GH水平、ISS评分、APACHEⅡ评分、GCS评分与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死亡独立相关,OR以及95%CI分别为(3.946,1.069~14.564)、(1.154,1.029~1.294)、(1.243,1.011~1.527)、(0.666,0.476~0.933)。入 ICU 时、第 3 天、第 7 天的 GH、IGF-1 以及 IGFBP-3 均与 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无关。6.ROC 分析,GH-day1,GH/IGF-1,GCS,APACHEⅡ,ISS 预测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死亡率的 AUC 分别 0.772(95%CI,0.640~0.904),0.800(95%CI,0.663~0.937),0.833(95%CI,0.736~0.930),0.859(95%CI,0.767~0.952),0.862(95%CI,0.768~0.955)。结论:严重创伤后一周内患者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呈升高趋势,与病情严重程度无直接相关,但高的水平和住院死亡风险增加正相关。
汪柳旭[5](2016)在《生酮饮食对星形胶质细胞瘤裸鼠模型中肿瘤生长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U87胶质瘤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生酮饮食对U87神经胶质瘤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20只雌性Balb/c裸鼠皮下接种U87胶质瘤细胞,接种当天裸鼠随机分为2组,即生酮饮食组与标准饮食组,每组裸鼠10只。测量肿瘤体积变化,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图。每6天测量裸鼠的血糖、血酮值。利用红外成像观察神经胶质瘤的生长,监测肿瘤温度的变化情况。接种第6天开始,每3天用红外热像仪测量肿瘤温度。接种第12天,裸鼠肿瘤体积大于100mm3,分别给予两组裸鼠标准饮食及限制总能量的生酮饮食。第36天处死裸鼠,取出肿瘤组织做HE染色、GFAP与CD31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生酮饮食组裸鼠肿瘤体积小于标准饮食组,第36天标准饮食组裸鼠肿瘤体积为1397.6±205.8mm3,生酮饮食组肿瘤体积为1046.5±214.9 mm3,两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酮饮食组裸鼠血酮值显着升高,血糖值下降;第36天,生酮饮食组血酮值1.77±0.37mmol/l,标准饮食组血酮值0.36±0.18mmol/l,两组血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酮饮食组血糖值3.07±0.52mmol/l,标准饮食组血糖值4.92±0.30mmol/l,两组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红外成像测得两组肿瘤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成瘤初期,裸鼠的肿瘤温度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到接种第15天,肿瘤温度上升至最高,肿瘤生长后期,肿瘤温度随着时间增加而降低。各组中,接种第36天裸鼠肿瘤温度与接种第6天裸鼠肿瘤温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所有肿瘤标本GFAP阳性表达,证实肿瘤组织为胶质源性肿瘤。(5)生酮饮食组中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胶质瘤中数目是30.56±3.93条,标准饮食组中是37.33±9.05条,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生酮饮食能延缓U87胶质瘤皮下移植瘤体积的增长。(2)生酮饮食可以降低胶质瘤中新生血管数目。
汪柳旭,廖建湘,朱凤军[6](2015)在《生酮饮食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生酮饮食已开始用于癫以外的神经疾病的治疗。肿瘤细胞线粒体的缺损导致其不能利用酮体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生酮饮食能增加氧化应激作用,抑制信号通路传导,发挥抗肿瘤作用。此外,生酮饮食也能增加放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效应。生酮饮食在肿瘤模型和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
王鉴,杨萌婷,陈晓霞,黄康,童雪涛,陈茂琼[7](2015)在《早产儿追赶生长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早产儿进行生化代谢指标的分析,探讨追赶生长对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共126例[排除可能影响胰岛素(INs)、C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正常分泌的因素],根据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将其分为小于胎龄(SGA)组及适于胎龄(AGA)组,并根据随访时年龄分为16个月、712个月、≥13岁(幼儿期)3组;随访对象(出生1周内、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均于清晨取空腹外周静脉血6 mL,分别检测INS、C肽、IGF-1、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清蛋白、前清蛋白、肌酐,同时测量其体格指标,包括体质量、身长,计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IRI)、PonderM指数、体质量标准差计分(SDS)、身长SDS。结果 1.早产儿出生后出现追赶生长占65.6%(63/96例),未出现追赶生长占34.4%(33/96例),其中追赶生长良好组37例(SGA组8例,AGA组29例),有追赶生长组26例(SGA 7例,AGA 19例),未追赶生长组33例(SGA组11例,AGA组22例),SGA组和AGA组间追赶生长程度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幼儿期追赶生长良好组IGF-1、前清蛋白较未追赶生长组高(F=3.55、4.94),LgIRI、IgINS较未追赶生长组低(F=3.55、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追赶生长程度越大,IgIRI值越低,IGF-1、前清蛋白水平越高。3.LgIRI的影响因素包括SGA(OR=7.904,P=0.001)、出生体质量<1 500 g(OR=8.737,JP=0.019)、未追赶生长(OR=11.706,P=0.000)。结论幼儿期追赶生长程度越大,IR越低,IGF-1、前清蛋白水平越高;IR的影响因素包括SGA、低出生体质量及未追赶生长,且未追赶生长影响最大。
田杨,曾洁群,朱翠平,郑锐丹[8](2013)在《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危重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清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IGF-I)在危重症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同期入住PICU的脓毒症患儿42例为脓毒症组,先天性心脏病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开胸手术治疗后的患儿20例为术后组,检测入院次日及手术后次日晨血清GH和IGF-I水平,选择健康体检儿童60例为对照组,比较组间GH、IGF-I水平的变化。结果脓毒症组GH水平为(6.71±6.62)ng/ml,术后组GH水平为(8.86±8.06)ng/ml,两者均显着高于对照组(3.87±3.3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脓毒症组与术后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IGF-I水平为(63.72±54.17)ng/ml,与术后组(119.06±102.12)ng/ml和健康对照组(154.22±107.10)ng/ml比较,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内存活者与死亡者比较GH无统计学意义差异,IGF-I水平显着降低(P<0.05)。结论危重症时GH水平升高对机体应激具有积极作用;脓毒症时IGF-I水平显着降低,可作为反映重症感染存在的较灵敏指标,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温茂荣[9](2008)在《长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LR3IGF1)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文中指出人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uIGF-1)是类似于胰岛素原的单链多肽激素。其调节多种细胞的生长及分化。与胰岛素不同的是huIGF-1可由人体多种组织产生,循环过程中也保持了相对高的浓度。它的缺乏会导致多种严重的疾病。因而它也成为具有多种治疗用途的药物。修饰天然huIGF-1 N端氨基酸后得到的类似物,生物学活性得到了明显提高。推测是由于类似物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的结合能力下降导致的。其中的一种类似物—长链-Arg3IGF1(LRIGF-1),是将天然huIGF-1 Glu3替换成Arg,同时在其N端引入了13个延伸氨基酸组成的融合蛋白,这13个氨基酸的组成是Val-Asn后加上甲硫氨酰-猪生长激素前11个氨基酸。这种IGF-1类似物具有与天然IGF-1几乎相同的二级结构,所以推测其同样具有与天然IGF-1相同的生物学活性。因而,开发其作为天然IGF1的替代药物的前景最为看好。毕赤酵母遗传操作简单,而且相对于哺乳动物细胞来说毕赤酵母易于低成本、高密度培养。更重要的是毕赤酵母是真核细胞,能可溶表达外源蛋白,同时能对表达的外源蛋白进行正确的翻译后修饰,从而保证了外源蛋白正确的折叠及功能的完整。此外,通过同源重组,外源蛋白的cDNA能高效、稳定地整合进宿主染色体中,不仅如此,通过对表达载体操作,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到多拷贝靶蛋白、不同亚基的多聚体及人工替换靶蛋白亚基的表达。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还有另一大优点是具有的强启动子能驱动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因而能以简单的技术及低成本得到大量的靶蛋白。这是其他哺乳动物细胞无可比拟的。本研究目的是利用毕赤酵母表达天然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类似物:长链-Arg3IGF-1(LR3IGF-1)。鉴于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具有的多种优点,因而我们希望利用这种表达系统产生得到LR3IGF-1,进而探讨了其生物活性。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利用毕赤酵母对密码子的偏好性人工合成LR3IGF-1基因。将其定向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上得到LR3IGF-1表达载体pαA-LR3IGF1。电击转化毕赤酵母宿主菌KM71。筛选高表达菌株后,诱导表达并纯化,初步鉴定表达得到的LR3IGF-1纯度及分子内二硫键配对情况,并初步分析了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得到的LR3IGF-1体外刺激细胞增殖的生物活性。由于长链-Arg3IGF1分子内存在3对二硫键。其正确的配对对LR3IGF-1的空间结构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其生物活性。因而外源表达LR3IGF-1过程中,确保3对二硫键的正确的配对至关重要。本研究发现,LR3IGF-1能在毕赤酵母中得到较高效表达,表达量达到40mg/L。表达产物能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凝胶层析得到有效纯化。更重要的是,纯化后靶蛋白能正确形成天然的空间结构。且生物学活性较好。
卢淑云[10](2008)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危重症阴阳证型作用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危重症患者阴阳证型作用的相关研究。方法:将高血糖危重症患者随机分成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30,A组)和胰岛素常规治疗组(n=20,B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的血糖控制在4.4~6.1mmol/L,胰岛素常规治疗组的血糖控制在10~11.1mmol/L。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将病人分为阴、阳两种证型,在患者入院治疗前、治疗后第1、3、7天分别抽血3ml,用ELISA法测定GH、IGF-1、MIF、sCD4、sCD8因子的水平,观察各组病人中各因子的变化。结果:①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糖水平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②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第3、7天血清GH水平低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IGF-1/GH比值水平高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第1、3、7天IGF-1水平高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③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第1、3、7天血清MIF水平明显低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④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第1、3、7天血清sCD4水平高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第3、7天血清sCD8水平低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sCD4/sCD8比值水平高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⑤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有7例阴证患者转化为阳证;胰岛素常规治疗组9例阳证患者转为阴证;阳证组死亡率低于阴证组;⑥阳证组IGF-1、GH及IGF-1/GH比值水平与阴证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第7天阳证组中胰岛素强化治疗组GH水平低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治疗后除第7天阴证组外,其余各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IGF-1水平均高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第1天阳证组、第3天阴阳证型、第7天阳证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IGF-1/GH比值水平高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⑦阳证组MIF水平均低于阴证组,第1天阴证组、第3、7天阴阳证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MIF水平低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⑧阳证组sCD4、sCD4/sCD8水平均高于阴证组;sCD8水平均低于阴证组,第1天阳证组、第3天阴证组中胰岛素强化治疗组sCD4水平高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第7天阴证组中胰岛素强化治疗组sCD8水平明显低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第3天阴证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sCD4/sCD8比值高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纠正高血糖危重症患者GH/ IGF-1轴功能紊乱,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免疫状态。阳证患者较阴证患者预后佳,胰岛素强化治疗能促进阴证转为阳证。
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危重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危重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脓毒症患者血清HMGB1、IGF-1水平变化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预后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脓毒症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比较 |
2.2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脓毒症患者的血清HMGB1、IGF-1水平、APACHE II评分比较 |
2.3 不同预后脓毒症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
2.4 不同预后脓毒症患者的血清HMGB1、IGF-1水平、APACHE II评分比较 |
2.5 血清HMGB1、IGF-1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APACHE II评分的关系分析 |
3 讨论 |
(2)支链氨基酸对创伤后急性肾损伤ACE/ACE2和AngⅡ/Ang(1-7)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创伤患者血清支链氨基酸、肾功能及RAS分子相关性分析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实验材料 |
1.1.3 研究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一般临床资料 |
1.2.2 创伤患者支链氨基酸与APACHE Ⅱ评分、肾功能和RAS分子相关性分析 |
1.3 讨论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支链氨基酸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小鼠肾损伤及RAS分子表达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材料 |
2.1.3 实验方法 |
2.1.4 统计学分析 |
2.2 实验结果 |
2.2.1 肾脏器系数 |
2.2.2 HE染色结果及肾小管损伤评分 |
2.2.3 肾功能检测 |
2.2.4 肾组织ACE和ACE2蛋白表达 |
2.2.5 肾组织AngⅡ和Ang(1-7)表达 |
2.3 讨论 |
2.3.1 肾损伤与RAS系统 |
2.3.2 肾损伤与BCAA |
2.3.3 BCAA与RAS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综述 危重症疾病中支链氨基酸代谢研究进展 |
3.1 支链氨基酸正常代谢 |
3.1.1 支链氨基酸摄取和转运 |
3.1.2 支链氨基酸代谢和平衡 |
3.1.3 支链氨基酸营养代谢作用 |
3.2 危重症疾病支链氨基酸代谢变化 |
3.3 支链氨基酸对危重症疾病的非营养代谢作用 |
3.3.1 炎症反应 |
3.3.2 氧化应激 |
3.3.3 免疫调节 |
3.3.4 体液内分泌调控 |
3.3.5 信号转导通路 |
3.3.6 生物标记作用 |
3.4 支链氨基酸在危重症中的应用 |
3.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A 危重病人APACHE Ⅱ评分表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脓毒症患者内分泌代谢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脓毒症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 |
2 脓毒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状态 |
3 脓毒症患者应激性高糖血 |
4 脓毒症患者生长激素 (GH)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IGF-I) 变化 |
5 脓毒症患者血脑钠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变化 |
6 脓毒症患者血瘦素 (leptin) 变化 |
(4)严重创伤后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收集信息 |
2.3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收住ICU的严重创伤患者的基本情况 |
3.2 严重创伤患者在入ICU时、第3天、第7天的GH、IGF-1、IGFBP-3等指标的变化 |
3.3 存活组与死亡组一周内血清GH、IGF-1、IGFBP-3的变化 |
3.4 存活组与死亡组伤后一周内GH/IGF-1比值的变化 |
3.5 存活组与死亡组伤后一周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血糖以及胆碱酯酶水平的变化 |
3.6 血清GH,IGF-1,IGFBP-3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
3.7 入ICU 一周内GH,IGF-1,IGFBP-3与严重创伤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关系 |
3.8 单因素、多因素评估入ICU时GH与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 |
3.9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简称ROC曲线)评估GH_day1,APACHEⅡ,ISS,GCS对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能力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5)生酮饮食对星形胶质细胞瘤裸鼠模型中肿瘤生长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生酮饮食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长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LR3IGF1)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研究进展 |
1.1.1 IGF-1的发现 |
1.1.2 IGF-1的生化性质 |
1.1.3 IGF-1的基因及成熟肽结构 |
1.1.4 IGF-1合成分泌及活性的调节 |
1.1.5 IGF-1的生理作用 |
1.1.6 IGF-1的治疗应用 |
1.1.7 IGF-1的副作用 |
1.1.8 展望 |
1.2 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1.2.1 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优点 |
1.2.2 巴斯德毕赤酵母的生物学特性 |
1.2.3 毕赤酵母表达宿主菌株 |
1.2.4 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的选择 |
1.2.5 巴斯德毕赤酵母的转化与基因整合 |
1.2.6 阳性克隆的筛选 |
1.2.7 密码子偏好与蛋白表达的关系 |
1.2.8 胞内表达与胞外分泌表达的选择 |
1.2.9 培养条件的优化 |
1.3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2 实验部分 |
2.1 实验材料 |
2.1.1 质粒载体及菌种 |
2.1.2 工具酶 |
2.1.3 试剂(盒)及耗材 |
2.1.4 主要仪器 |
2.1.5 培养基和实验用液 |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2.1 人工合成长链-Arg3IGF1基因 |
2.2.2 表达质粒pαA-LR3IGF1的构建 |
2.2.3 表达质粒pαA-LR3IGF1转化毕赤酵母菌KM71 |
2.2.4 高表达转化子的筛选 |
2.2.5 小量诱导表达及表达产物鉴定 |
2.2.6 不同诱导发酵条件对表达量的影响 |
2.2.7 重组蛋白纯化 |
2.2.8 重组蛋白浓度及纯度分析 |
2.2.9 重组蛋白生物活性鉴定 |
3 实验结果 |
3.1 人工合成长链-Arg~3IGF1基因 |
3.2 表达质粒pαA-LR3IGF1的构建 |
3.3 电击转化毕赤酵母宿主菌 |
3.4 PCR鉴定阳性转化子 |
3.5 高表达转化子的筛选 |
3.6 小量诱导表达及表达产物鉴定 |
3.7 不同诱导条件对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3.7.1 不同诱导时间对表达量的影响 |
3.7.2 不同诱导剂(甲醇)剂量对表达量的影响 |
3.7.3 不同培养液pH值对表达量的影响 |
3.8 重组蛋白纯度分析 |
3.8.1 HPLC分析重组蛋白纯度 |
3.8.2 BCA测定诱导上清中总蛋白含量 |
3.9 重组蛋白生物活性鉴定 |
4 讨论 |
5 研究结果小结及后续研究 |
5.1 研究结果小结 |
5.2 后续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1的一级结构 |
附录2. Ppic9K与PpicZαA的比较 |
(10)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危重症阴阳证型作用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主要试剂与仪器 |
(一) 主要试剂 |
(二) 主要仪器 |
三、实验方法 |
(一) 标本收集 |
(二) 实验步骤 |
四、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一、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危重症的意义 |
(一) 高血糖对危重症的影响 |
(二)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危重症患者的影响 |
二、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轴 |
(一) 概述 |
(二) 危重症对GH/IGF-1 轴的影响 |
(三)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GH/IGF-1 轴的意义 |
三、危重症中MIF 的变化 |
(一) 概述 |
(二) MIF 在危重症中的变化 |
四、危重症中的免疫反应 |
(一) sCD4、sCD8 分子概述 |
(二)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免疫状态的影响 |
五、阴阳辨证分型在高血糖危重症中的研究 |
六、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危重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脓毒症患者血清HMGB1、IGF-1水平变化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预后的关系研究[J]. 关炳星,张倩,马立良,杨勇,尹世策.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0(10)
- [2]支链氨基酸对创伤后急性肾损伤ACE/ACE2和AngⅡ/Ang(1-7)表达的影响[D]. 刘亚楠.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3]脓毒症患者内分泌代谢变化[J]. 翟建华,么颖,刘晨燕,卢斌,寿松涛. 继续医学教育, 2018(01)
- [4]严重创伤后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变化及意义[D]. 胡建. 浙江大学, 2017(01)
- [5]生酮饮食对星形胶质细胞瘤裸鼠模型中肿瘤生长影响的研究[D]. 汪柳旭. 遵义医学院, 2016(08)
- [6]生酮饮食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J]. 汪柳旭,廖建湘,朱凤军.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5(06)
- [7]早产儿追赶生长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J]. 王鉴,杨萌婷,陈晓霞,黄康,童雪涛,陈茂琼.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5(08)
- [8]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危重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田杨,曾洁群,朱翠平,郑锐丹.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3(06)
- [9]长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LR3IGF1)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D]. 温茂荣. 四川农业大学, 2008(02)
- [10]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危重症阴阳证型作用的相关研究[D]. 卢淑云.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10)
标签:支链氨基酸论文; 胰岛素论文; 毕赤酵母论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论文; igf-1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