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科研项目风险评估方法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科研项目风险评估方法

一、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科研项目风险评价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方文皓[1](2021)在《液化石油气储罐风险分析、辨识与危险性评估的研究》文中认为液化石油气是工业、生活的重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是以加压或低温的方式储存。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原有液化石油气储罐系统距城市中心越来越近,给城市安全运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液化石油气储罐系统储存着大量易燃易爆液化石油气,属于危险化学品,亟需进行安全监测、风险评估,及灾害事故后果仿真评价,从而掌握风险因素的重要性及灾害应急处置方法,指导实际工程中的风险防范和灾害救援。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文中研究分析了液化石油气风险评价方法,梳理了液化石油气储罐系统所有的风险因素,归纳总结了5个固有风险、13个风险源、39个风险因子的液化石油气储罐系统风险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的主客观权重组合的方法对建立的风险评价体系进行风险评估,找到不同风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排查和制定相对的救援措施。(2)本文研究了液化石油气泄露、扩散造成的毒性气体影响范围,总结了泄露事故后果影响范围的相关成果,针对选取的工程案例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得出了不同等级影响程度对应的距离,为降低灾害损失和事故后果应急处置提供了指导依据。(3)针对灾害发生后的毒性气体扩散危害范围,应用ALOHA模型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毒性、火灾热辐射、可燃区域闪火及蒸汽云爆炸的影响,并找到影响结果的条件参数,如风速、泄露孔径、环境温度等对灾害范围的影响,从而提出防范事故发生的有效建议。图21表29参90

崔立群[2](2021)在《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国内高层建筑数量的急速增长,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给安全生产管理、事故预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挑战。究其原因,部分施工单位浮于表面的安全风险管理,没有针对不断变化的施工环境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引进安全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价新方法等,都是导致我国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亟需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展开深入的研究。本文围绕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展开研究。首先,在分析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和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初步建立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集,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风险因素进行筛选,确定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以高阶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来确定各风险评价指标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权重)。然后,通过VENSIM软件建立存量流量图和系统动力学方程对高阶结构方程模型确定的权重进行验证,确保权重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SEM-MFCE)模型。最后,以河南省建业龙城项目为例,利用SEM-MFCE模型对该项目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并确定了该项目的安全风险等级,验证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实例分析表明,本文的研究,不仅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对降低高层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段永辉,张越,郭一斌,王翔[3](2021)在《基于结构方程的EPC项目风险评价及策略建议》文中研究表明EPC作为国际建设工程领域一种成熟有效的承包模式,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章立足总承包商的视角,研究了EPC项目风险的影响因子,确定了16个关键性因素,构建了EPC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对EPC项目风险进行评价,并从来源层面和因素层面对风险因素评价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设计进度、质量、成本的控制,采购管理模式及管理水平,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是控制EPC项目风险的根本之策。

陈斌[4](2020)在《高铁列控车载设备可靠性评估及维修决策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高速铁路的建设标志着中国铁路建设新局面的到来。凭借着其高速、快捷、舒适等特点,高速铁路已经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出行的优先选择。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将会大大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完善国家战略布局,改善社会民生民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支撑引领的作用。作为攸关旅客生命及财产安全的大型地面运输系统,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至关重要。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车载设备(下文称为高铁列控车载设备)作为具有安全苛求特性的高速铁路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对高速列车进行操纵和控制的主体,是保障高速铁路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核心系统,其安全、可靠运行对于客运安全、列车运行效率、铁路经济效益都有重大意义,因此,针对高铁列控车载设备的可靠性评估及维修决策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对确保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杜绝重大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高速列车运行安全、可靠性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本文立足于高铁列控车载设备可靠性研究相关问题,首先针对庞大的高铁列控车载设备运行数据提出多维数据模型,对运行数据进行建模与分析;面向复杂耦合故障构建高铁列控车载设备的故障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方法,形成对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故障的风险水平分析;针对高铁列控车载设备小样本故障数据建立基于贝叶斯估计思想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并在故障风险评估与可靠性评估的基础上,形成“故障修”与“预防修”相结合的综合维护维修策略。基于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形成了以下创新成果:(1)提出了高铁列控车载设备多维数据模型,利用数据立方体对多维数据模型进行描述、构建及分析,结合数据立方体的相关操作方式,针对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故障分布的时空特性进行分析,解决了庞大、复杂的高铁列控车载设备运行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存储及分析等相关问题,实现了大规模数据下设备故障时空特性的有效分析。(2)建立了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故障风险评估体系,基于高铁列控车载设备结构及各部件间的信息流向,建立故障传递图模型并利用Pagerank算法计算了故障影响度指标,在对多维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故障发生度指标及故障危害度指标进行了计算,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理想点算法的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故障风险评估方法,解决了复杂耦合故障情况下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故障风险评估问题。(3)提出了基于贝叶斯估计的高铁列控车载设备可靠性评估方法,解决了小样本故障信息下,经典统计推断算法对高铁列控车载设备寿命分布欠拟合的缺点,同时考虑到不同系统间的差异性,提出了基于贝叶斯层次模型的多设备可靠性评估方法,有效分析了系统差异性对设备可靠性评估的影响。(4)建立了综合修复性维修与预防性维修的高铁列控车载设备维护维修决策,以故障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为不同部件确定适用的维修方式,以可靠性评估结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成本最优的预防性维修模型,基于量子遗传优化算法对维护维修决策进行优化计算,有效地提升了高铁列控车载设备运用时间,并降低了设备的维护维修成本。论文利用高铁列控车载设备现场实际运行数据对本文所提出的相关模型算法进行了验证,其研究成果可为高铁列控车载设备的数据管理与分析、故障分析、可靠性评估及维护维修策略提供较高的理论参考价值。

李想[5](2020)在《基于SEM的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评价研究 ——以社会资本方为视角》文中认为如今,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基础设施的建设呈现井喷式发展,大量学者聚焦在了综合管廊的研究上。综合管廊打造了一个集电力、供热、燃气、通信及给排水等多种管线为一体的地下隧道空间,为新型集约型城镇的建设注入了新动力。基于政府对PPP运作模式支持的前提下,综合管廊与PPP模式发生了碰撞,并结合到了一起,因此综合管廊PPP项目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PPP模式的运用,促使社会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社会资本方参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阶段,这意味着社会资本方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风险。因此,本研究基于社会资本方视角,对综合管廊PPP项目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首先,以社会资本方的角度,基于以Citespace5.0软件的文献研究法和调查问卷法识别出风险因素清单并建立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由政治法律风险、规划风险、金融经济风险、运维风险、建设风险、移交风险6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构成。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基于SPSS25.0对问卷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接着基于AMOS23.0建立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评价的SEM模型,并确定风险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对PPP项目影响程度较大的政治法律风险,其次是建设风险和规划风险,再接着是金融经济风险、运维风险,移交风险对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的影响程度较小。然后,通过专家评分法对风险因素构建隶属度矩阵,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项目的风险等级进行量化。结果表明,项目风险等级为一般偏高。项目各风险分类的评分及风险等级为:政治法律风险等级为一般偏高;建设风险等级为接近一般;规划风险等级为一般稍低;金融经济风险等级为一般偏低;运维风险等级为一般偏低;移交风险等级为较低。最后,根据SEM确定的指标权重和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针对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政治法律风险应对包括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聘请专业法律顾问、政府出台配套政策、规范审批程序等;建设风险应对包括提供质量担保、优化施工技术方案、签订固定价格合同、合理倒排工期等;规划风险应对包括咨询专家、合理利用保险和担保、协调政府制定拆迁补偿标准、建立内外部信息交流制度等;金融经济风险按应对包括约定通货膨胀调整范围、设置利率上限、采取弹性调整、制定资金使用计划等;运维风险应对包括签订最低收费保障的补偿保证协议、明确运维成本计价机制、充分做好市场调研等;移交风险应对包括明确质量验收标准、实施评估项目残值、对项目性能进行功能测试、及对项目实体进行可维护性测试等。

吴学箫[6](2020)在《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风险评价研究 ——以J铁路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交通网络是是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铁路干线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越来越展现其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而隧道作为连通线路的重要节点日益突出其重要性。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建设完工的铁路隧道长达16331km,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但隧道工程因其施工技术复杂程度高、劳动密集型等特点,其质量问题持续受到关注。所以需要对隧道建设质量风险加强管理使之有效受控,在施工阶段这类问题往往更加突出。目前,关于此类问题的研究虽然不少,但观点并不一致。而基于新奥法的铁路隧道质量问题更为突出。因此,有必要隧道施工质量风险管理进行探讨。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风险进行评价。首先,对质量、施工质量、风险管理以及工程质量风险等有关理论进行研究,界定了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风险的概念。针对隧道工程施工技术及其质量管理的特点,对其施工质量风险的识别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综合考虑隧道建设有关的国家标准,基于WBS、4M1E-RBS以及专家访谈对隧道施工质量风险进行指标,根据识别的结果,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得到最终的施工质量风险因素清单。其次,在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方法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作为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风险评价的方法。根据识别的风险因素,构建风险指标体系,构建EWM-GRA评价模型。最后,进行隧道施工质量风险评价的案例研究,以JGL隧道为研究对象,实施相关的施工质量风险评价研究,通过计算得到的重大的施工质量风险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将风险管理的理论与隧道工程施工的实践相结合,促进了建设工程的风险管理理论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运用,为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机制在实践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对同类工程的施工质量风险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马晨阳[7](2020)在《呼和浩特城市扩展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及其防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快速城市化在促进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改变着城市的自然基底,直观表现为城市用地的大规模扩展。城市扩展势必会侵占耕地、草地等生态用地,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进行的盲目城市扩建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如何平衡好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生态学、城市地理、区域发展、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区为研究区,1990年、2001年、2010年、2017年为研究时间点,开展了呼和浩特城市扩展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及其防控研究。本文在充分认识呼和浩特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基础上,构建“因子-暴露-影响-响应”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圈层分析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对城市扩展的时空响应机制。针对研究区生态风险逐年增加的实际,基于最小累积阻力面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参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思想,对呼和浩特市各乡镇进行生态风险分区防控研究,提出生态保护对策。主要结论如下:(1)呼和浩特城市用地扩展时空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17年呼和浩特市建成区面积由73km2增至260km2,城市扩展速率、扩展强度均呈上升趋势。(2)建设用地扩展强度的峰值集中于建成区外围区,建成区中心和城市边缘区的扩展强度较低。(3)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向为东、东南和西南。(4)建设用地扩展导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耕地、未利用地和草地面积急剧减少。(5)研究时段内各乡镇的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均呈上升趋势,建设用地扩展强度差异较大且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2)呼和浩特市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的结果表明:(1)19902017年,呼和浩特市综合生态风险值由0.395增加至0.467,风险值增速不断上升,风险等级由较低演变为中。各目标层中,因子层、暴露层、影响层风险值呈上升趋势,响应层风险值呈下降趋势。(2)研究区的生态风险等级区呈圈层分布,由城市中心向外围生态风险值越来越低。(3)各乡镇的生态风险值均呈上升趋势,风险等级均由低向高演变。(3)呼和浩特市生态风险对城市扩展的时空响应研究表明:(1)19902017年,建设用地扩展强度与综合生态风险值的灰色关联度指数为0.83,二者存在较强的时间关联性。(2)呼和浩特城市用地扩展与生态风险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性,表现在:综合生态风险值与建设用地扩展强度有明显的圈层对应关系;二者在建成区内(1-8号缓冲区)表现为高值集聚,城市边缘区(20-24号缓冲区)表现为低值集聚;建设用地扩展方向与高、较高生态风险等级区的扩展方向一致。(4)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进行的生态风险防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识别了365.6km2的城市扩展源地和424km2的生态保护源地;提取了15条生态廊道(346km)和11个生态战略点。(2)将研究区进行生态安全分区,生态保育区和优化缓冲区适宜生态用地扩展,生态过渡区和生态防护区适宜城市用地扩展。(3)耦合生态战略点、生态廊道、生态源地和生态安全区,形成“一环、两带、三廊、三区、多中心”的生态安全格局。(5)生态风险分区防控的研究结果表明:(1)呼和浩特市优化开发区为回民区辖街道、玉泉区辖街道和赛罕区辖街道,重点开发区为新城区辖街道、小黑河镇和金河镇,限制开发区为攸攸板镇、黄合少镇和榆林镇,禁止开发区为保合少镇。(2)结合生态安全格局,分别对各乡镇提出生态风险防控建议。

高龙祯[8](2020)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电商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以京东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电商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发展到3.0阶段,电商平台作为核心借助其平台优势、数据优势、物流优势,为其供应链上下游有资金需求的供应商和经销商提供授信和融资服务的一种业务模式。在国家建设小康社会,推行精准扶贫战略,电商扶贫逐步取得优异成绩的大背景下,电商供应链金融这一业务模式也开始逐步运用到扶贫的工作中,为贫困生产者提供授信服务,使他们可以在缺乏抵押物、信用资质不满足传统信贷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资金以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作为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行扶贫的电商平台来说,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精准扶贫活动带来的新风险点,对这些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准确的评估以及有效地控制,可以保障供应链金融业务安全有序得运行,也促进扶贫健康可持续得开展。首先,文章对精准扶贫、供应链金融发展及模式、农业供应链金融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四个方面研究文献分析,为后续供应链金融应用模式分析及风险识别打下基础。然后,文章对供应链金融业务及电商扶贫进行了概述,分析了传统电商扶贫面临的问题以及供应链金融是如何化解电商扶贫面临困境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商供应链金融风险形成的机制以及扶贫给电商供应链金融业务带来的风险点。在理论分析之后,文章对案例公司京东的供应链金融扶贫业务运行模式及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案例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文章建立了 6项二级风险指标18项三级风险指标的风险评价体系,选用Delphi法、熵权法组合赋权的赋权方法以及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法对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对案例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扶贫项目风险影响最大的是供应链企业风险,尤其是农业龙头企业的运营状况、信用状况和审批风险,这是电商平台最需要注意的一类风险因素。其次,相较于供应链外部风险,供应链系统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来说,精准扶贫行政风险是特殊且对业务风险影响较大的一类风险,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外部风险,供应链系统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需要根据其中的不同风险点的重要程度来采取相应的风控措施。

朱夏[9](2020)在《基于灰色理论的核电项目设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核电项目从依赖于国外技术,到如今全面自主创新,核电技术能力大幅度提升。设计作为核电项目建设的龙头,在技术改进的同时也面临着大量的风险,如何在确保核安全设计理念的前提下加强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以核电项目设计为切入点,明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结合多种研究方法,以求建立标准化和科学化的核电项目设计风险管理体系,保证核电项目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运行性。首先,系统阐述了风险管理的内涵,结合核电项目设计管理特点,通过文献研究和德尔菲法相结合,从上游资料、设计管理、设计技术、设计文件、设计接口五个方面,识别出核电项目设计过程中关键风险因素26条。其次,建立完整科学的核电项目设计风险指标体系,选择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建立风险评价模型,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熵值,从而求得权重,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关联度,最终确定指标风险程度。接着,对H核电项目设计风险管理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其设计特点,综合运用所建立的风险模型进行风险识别、评价,通过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求出各指标关联度,确定主要设计风险是接口资料未及时固化及延迟风险、设计输入的延迟及不可用风险、设计方案未能及时明确风险,根据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策略和应对措施。最后,综合分析提出改进核电项目设计风险管理的5个方面共性措施建议,包括健全设计风险管理体系,创新设计开口项管理,构建设计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设计技术决策体系,改进设计接口管理。希望通过此类共性措施建议,能为其他核电项目设计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张颜[10](2020)在《基于改进FMEA方法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关键风险源诊断》文中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缓解我国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形势的重大战略举措,其规模宏大,跨越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线路长,地质条件复杂,受到诸多风险因素的影响,中线工程一旦遭遇致功能丧失类重大风险,对整个华北平原居民的用水将造成巨大影响。中线工程各工程段的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和管理水平都有巨大差异,不同工程段面临的主要风险也不相同。因此,在充分重视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工作的同时,对中线各工程段所面临的关键风险源诊断问题更应该加强重视。本文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键风险源诊断问题,基于一种改进的FMEA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风险顺序数计算方法,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键风险源诊断的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特点,充分进行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收集中线工程运行五年以来发生的主要风险事件,从风险事件的角度出发,使用因果分析方法,对每一个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风险因子进行追溯,对梳理出的风险因子进行合并和分类,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风险指标体系。(2)使用层次分析法对风险因子的主观权重进行确定,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风险因子的客观权重进行确定,最后根据最小鉴别信息原理将风险因子的主、客观权重进行集成,得到最接近主客观权重的综合权重,以此作为关键风险源诊断的重要依据。(3)针对传统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方法(FMEA)的缺陷,使用模糊证据推理理论、评价要素赋权法、TOPSIS分析法对传统FMEA方法进行改进,对风险因子进行相对贴近度的计算,并将贴近度计算结果与各风险因子综合权重进行集成,以此作为改进风险顺序数(IRPN)的计算方法,根据计算结果对风险因子进行风险重要度排序,识别关键风险源。以南水北调中线某工程段为计算实例,对该段工程运行安全关键风险源进行诊断,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证明了新方法的适用性,在风险预防方面为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

二、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科研项目风险评价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科研项目风险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液化石油气储罐风险分析、辨识与危险性评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思路
        1.4.1 总体思路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LPG储罐系统风险评价方法
    2.1 风险评价相关术语
        2.1.1 风险
        2.1.2 风险评估
    2.2 液化石油气储罐系统风险评价方法
        2.2.1 层次分析法
        2.2.2 灰色关联分析
        2.2.3 熵权法
    2.3 组合权重
        2.3.1 层次分析法计算过程
        2.3.2 灰色关联分析计算过程
第三章 评价方法的实例运算
    3.1 工程实例及风险辨识评估体系
        3.1.1 工程实例
        3.1.2 风险辨识评估体系
    3.2 固有风险评估过程
        3.2.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3.2.2 建立灰色关联度评价
        3.2.3 综合评价
第四章 液化石油气泄漏扩散毒性后果分析
    4.1 泄漏扩散模型
        4.1.1 泄漏模型
        4.1.2 扩散模型
    4.2 泄漏扩散的工程计算
        4.2.1 工程实际情况
        4.2.2 泄露扩散事故后果计算结果
    4.3 泄露扩散仿真
        4.3.1 MATLAB的应用
        4.3.2 仿真过程及结果
        4.3.3 仿真结果分析
第五章 液化石油气扩散爆炸后果
    5.1 蒸汽云爆炸数学模型计算
        5.1.1 数学模型
        5.1.2 计算公式
        5.1.3 计算结果
    5.2 ALOHA事故危害范围仿真
        5.2.1 仿真软件介绍
        5.2.2 包含的模型举例
        5.2.3 软件参数输入
        5.2.4 工程应用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及安全问题
        2.1.1 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2.1.2 高层建筑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
    2.2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2.1 风险及风险管理
        2.2.2 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2.3 结构方程模型理论概述
        2.3.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2.3.2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成
        2.3.3 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步骤
    2.4 系统动力学理论概述
        2.4.1 系统动力学概念
        2.4.2 系统动力学的构成
        2.4.3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步骤
    2.5 本章小结
3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研究
    3.1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识别
        3.1.1 事故分析法识别风险因素
        3.1.2 文献研究法识别风险因素
        3.1.3 初步建立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集
    3.2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筛选
        3.2.1 灰色关联度分析
        3.2.2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风险因素筛选
    3.3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4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
    3.5 本章小结
4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4.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4.1.1 模型构建
        4.1.2 模型识别
        4.1.3 问卷数据分析
        4.1.4 模型拟合
        4.1.5 模型评价与修正
        4.1.6 构建高阶结构方程模型
        4.1.7 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2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验证权重的可靠性
        4.2.1 系统动力学适用性
        4.2.2 建立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子因素存量流量图
        4.2.3 建立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总存量流量图
        4.2.4 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
        4.2.5 风险评价指标权重验证
    4.3 SEM-MFCE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4.3.1 SEM-MFCE模型的提出
        4.3.2 SEM-MFCE评价模型的优势
        4.3.3 SEM-MFCE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步骤
    4.4 本章小结
5 案例研究
    5.1 项目概况
        5.1.1 工程概况
        5.1.2 工程结构设计概况
        5.1.3 工程施工重难点
    5.2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综合评价
        5.2.1 确定评价因素集
        5.2.2 确定权重因素集
        5.2.3 确定评语集
        5.2.4 建立单因素隶属矩阵
        5.2.5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综合评价
        5.2.6 安全风险等级评定
        5.2.7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2015-2019 年高层建筑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统计表
    附录2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识别清单
    附录3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专家打分表
    附录4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MATLAB 程序
    附录5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重要性问卷
致谢

(3)基于结构方程的EPC项目风险评价及策略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分析
    (一)指标选取
    (二)基于灰色关联度原则的指标体系筛选
    (三)问卷调查的设计及数据来源
    (四)调查数据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一)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思想
    (二)研究假设
    (三)一阶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
    (四)二阶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
    (五)模型分析与指标权重确定
三、评价结果及策略建议
    (一)来源层面
    (二)因素层面
        1. 合同风险
        2. 设计风险
        3. 采购风险
        4. 施工风险
四、结语

(4)高铁列控车载设备可靠性评估及维修决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
        1.2.1 高铁列控车载设备可靠性分析问题
        1.2.2 高铁列控车载设备可靠性分析的主要途径
        1.2.3 高铁列控车载设备可靠性分析内容
    1.3 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1.3.1 数据建模及数据分析研究现状
        1.3.2 故障特性分析及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3.3 系统可靠性评估研究现状
        1.3.4 维护维修决策研究现状
        1.3.5 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思路与组织结构
        1.4.1 论文研究思路
        1.4.2 论文组织结构
2 面向高铁列控车载设备复杂数据建模与分析
    2.1 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数据特性分析
    2.2 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数据建模
        2.2.1 高铁列控车载设备运行数据模型
        2.2.2 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数据立方体
    2.3 高铁列控车载设备运行数据模型实现
        2.3.1 数据存储平台及数据预处理技术
        2.3.2 基于数据立方体的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故障数据模型实现
    2.4 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故障分布特性分析
        2.4.1 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故障时间分布特性
        2.4.2 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故障空间分布特性
        2.4.3 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故障空间-时间分布特性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灰色关联度-理想点法的设备故障风险评估
    3.1 故障风险评估概念及评估体系建立
    3.2 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故障相关影响度
        3.2.1 故障传递有向图模型
        3.2.2 基于Pagerank算法的故障相关性计算
    3.3 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故障发生度
    3.4 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故障严重度
    3.5 基于灰色关联度-TOPSIS法的故障风险评估方法
        3.5.1 灰色关联度方法
        3.5.2 理想点方法
        3.5.3 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故障风险评估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贝叶斯估计的高铁列控车载设备可靠性评估方法
    4.1 可靠性定义及度量指标
    4.2 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故障时间数据及分布
        4.2.1 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故障间隔数据获取
        4.2.2 指数分布与威布尔分布
    4.3 基于贝叶斯估计的高铁列控车载设备可靠性评估
        4.3.1 贝叶斯估计理论
        4.3.2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MCMC)
        4.3.3 收敛性分析
        4.3.4 拟合优度检验
        4.3.5 算例分析
    4.4 考虑系统差异性的高铁列控车载设备可靠性评估
        4.4.1 贝叶斯层次模型定义
        4.4.2 威布尔分布的贝叶斯层次模型
        4.4.3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可靠性约束下高铁列控车载设备维修决策
    5.1 高铁列控车载设备维修方式及适用性
    5.2 维修活动与可靠性的关系
    5.3 以可靠性为约束的维修费用最优模型
        5.3.1 定期预防性维修的维修费用最优模型
        5.3.2 顺序预防性维修的维修费用最优模型
    5.4 量子遗传优化算法
        5.4.1 种群初始化
        5.4.2 量子位测量
        5.4.3 适应度函数计算
        5.4.4 量子旋转门更新
        5.4.5 量子变异更新
        5.4.6 量子遗传优化算法执行流程
    5.5 算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总结
    6.3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SEM的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评价研究 ——以社会资本方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PPP项目风险识别相关研究综述
        1.2.2 PPP项目风险评价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PPP模式和综合管廊相关理论
    2.1 PPP模式的理论
        2.1.1 PPP模式的定义
        2.1.2 PPP模式的优势与劣势
        2.1.3 PPP模式的必要性
    2.2 综合管廊理论
        2.2.1 综合管廊定义及分类
        2.2.2 综合管廊的优势与劣势
        2.2.3 综合管廊的必要性
    2.3 综合管廊PPP项目的风险管理理论
        2.3.1 综合管廊PPP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3.2 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2.4 本章小结
3 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价体系构建
    3.1 S市综合管廊PPP项目介绍
        3.1.1 项目概况
        3.1.2 运作模式
        3.1.3 综合管廊引入PPP模式的可行性
        3.1.4 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特征分析
    3.2 风险因素识别
        3.2.1 基于Cite Space的初步风险识别
        3.2.2 基于SPSSAU(灰色关联度)的风险因素筛选
    3.3 评价体系构建
        3.3.1 风险维度确定
        3.3.2 综合管廊PPP项目全生命周期
        3.3.3 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4 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因素SEM模型建立
        3.4.1 SEM模型简介
        3.4.2 SEM模型的假设
    3.5 本章小结
4 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评价模型分析
    4.1 问卷调研与数据处理
        4.1.1 问卷预调研
        4.1.2 问卷正式调研
    4.2 模型的问卷数据分析
        4.2.1 问卷统计分析
        4.2.2 问卷数据的效度检验
        4.2.3 问卷数据的信度检验
    4.3 SEM模型分析
        4.3.1 一阶模型验证性分析
        4.3.2 二阶模型验证性分析
    4.4 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5 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5.1 评价模型的构建
        5.1.1 指标集、评价集、权重集的确定
        5.1.2 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模糊评价矩阵
        5.1.3 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模糊评价矩阵
        5.1.4 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评价等级确定
    5.2 案例应用分析
        5.2.1 案例分析数据获取
        5.2.2 单因素模糊矩阵的建立
        5.2.3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5.2.4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5.2.5 风险评价等级确定
    5.3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6.1 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分析
    6.2 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应对
        6.2.1 政治法律风险应对
        6.2.2 建设风险应对
        6.2.3 规划风险应对
        6.2.4 金融经济风险应对
        6.2.5 运维风险应对
        6.2.6 移交风险应对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影响因素筛选调查问卷
附录2 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影响因素重要度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风险评价研究 ——以J铁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有关概念
        2.1.1 工程质量与工程施工质量
        2.1.2 工程质量风险及构成
        2.1.3 隧道工程及其特点
    2.2 风险管理的内容及方法
        2.2.1 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2.2.2 风险的识别
        2.2.3 风险的评价
        2.2.4 风险的应对
    2.3 工程质量风险的文献综述
        2.3.1 工程项目的风险要素
        2.3.2 4M1E理论
        2.3.3 质量风险指标体系
        2.3.4 项目风险评价方法
    2.4 研究评述
3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风险的识别
    3.1 隧道工程的施工特点
        3.1.1 隧道的基本构成
        3.1.2 隧道施工的技术特点
        3.1.3 隧道工程的工序分解
    3.2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风险的识别
        3.2.1 隧道施工质量风险识别的思路
        3.2.2 隧道施工质量风险识别
    3.3 风险指标的有效性分析
        3.3.1 有效性验证的方法
        3.3.2 指标的有效性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隧道施工质量风险评价体系与模型
    4.1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风险评价过程
    4.2 隧道施工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4.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2.2 隧道施工质量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基于EWM-GRA的隧道施工质量风险评价模型
        4.3.1 基于EWM的风险权重确认
        4.3.2 灰色关联度计算
    4.4 本章小结
5 J铁路JGL隧道工程的案例分析
    5.1 项目背景
    5.2 项目概况
    5.3 J铁路JGL隧道施工管理
    5.4 J铁路JGL隧道施工质量风险评价
        5.4.1 数据获取
        5.4.2 权重计算
        5.4.3 灰色关联度分析
        5.4.4 结果分析
    5.5 应对措施
    5.6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
    6.1 结论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6.2.1 不足之处
        6.2.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风险指标有效性调查问卷表
    附录2: J铁路JGL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风险指标专家打分调查问卷表
    附录3: 隧道施工质量风险因素单样本T检验
致谢

(7)呼和浩特城市扩展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及其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1.2.2 城市生态风险防控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4.1 相关概念
        1.4.2 理论基础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及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区位条件与行政区划
        2.1.2 自然地理条件
        2.1.3 社会经济条件
        2.1.4 生态环境概况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2.2.1 遥感影像数据
        2.2.2 DEM数字高程数据
        2.2.3 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2.2.4 其他数据
3 呼和浩特城市用地扩展研究
    3.1 城市用地扩展的评价方法
        3.1.1 指标评价法
        3.1.2 圈层分析法
        3.1.3 等扇形法
    3.2 城市用地扩展时序分析
        3.2.1 城市用地扩展时序变化特征
        3.2.2 土地利用结构时序变化特征
    3.3 城市用地扩展的空间特征
        3.3.1 建设用地扩展强度空间变化特征
        3.3.2 城市用地扩展方位变化特征
        3.3.3 各乡镇城市用地扩展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城市扩展的呼和浩特市综合生态风险评价
    4.1 评价指标选取
    4.2 评价模型构建
        4.2.1 极差标准化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3 评价模型的构建
        4.2.4 生态风险等级划分
    4.3 呼和浩特市综合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分析
        4.3.1 综合生态风险时序变化特征
        4.3.2 综合生态风险空间变化特征
    4.4 生态风险对城市扩展的时空响应
        4.4.1 研究方法
        4.4.2 生态风险对城市扩展的时序响应特征
        4.4.3 生态风险对城市扩展的空间响应特征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生态风险防控研究
    5.1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5.1.1 “源”地识别
        5.1.2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构建
        5.1.3 生态安全区划分
        5.1.4 生态廊道与生态战略点识别
        5.1.5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优化
    5.2 生态风险分区防控
        5.2.1 空间管制分区
        5.2.2 分区防控对策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8)精准扶贫背景下电商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以京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精准扶贫
        2.1.2 电商扶贫
        2.1.3 电商供应链金融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自偿性理论
        2.2.4 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精准扶贫
        2.3.2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与应用
        2.3.3 农业供应链金融
        2.3.4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2.3.5 文献评述
第3章 电商供应链金融扶贫及风险形成
    3.1 供应链金融概述
        3.1.1 产生背景
        3.1.2 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
        3.1.3 电商供应链金融
    3.2 电商扶贫概述
        3.2.1 电商扶贫模式发展历程
        3.2.2 传统电商扶贫面临的问题
        3.2.3 供应链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3.3 电商供应链金融风险形成分析
        3.3.1 风险形成分析
        3.3.2 扶贫带来的风险点
第4章 案例公司分析及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识别
    4.1 案例公司分析
        4.1.1 京东金融简介
        4.1.2 养殖贷案例分析——武邑县“跑步鸡”项目
        4.1.3 京农贷运行机制分析
    4.2 案例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识别
        4.2.1 供应链外部风险识别
        4.2.2 供应链企业风险识别
        4.2.3 供应链系统风险识别
        4.2.4 操作风险识别
        4.2.5 道德风险识别
        4.2.6 精准扶贫行政风险识别
第5章 案例公司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及控制
    5.1 风险评价
        5.1.1 风险评价体系
        5.1.2 风险评价方法
        5.1.3 风险综合评价
    5.2 风险控制
        5.2.1 供应链外部风险控制
        5.2.2 供应链企业风险控制
        5.2.3 供应链系统风险控制
        5.2.4 操作风险控制
        5.2.5 道德风险控制
        5.2.6 精准扶贫行政风险控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本文不足
附录1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基于灰色理论的核电项目设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2.1.1 风险管理内涵
        2.1.2 风险评估
        2.1.3 风险管理策略
    2.2 核电项目相关概述
        2.2.1 核电项目发展现状
        2.2.2 核电项目特点
        2.2.3 核电项目设计特点
    2.3 设计管理理论概述
        2.3.1 核电项目设计管理内涵
        2.3.2 核电项目设计管理主要内容
    2.4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2.5 本章小结
3 核电项目设计风险因素识别
    3.1 核电项目设计风险因素的识别方法
    3.2 设计调查问卷
    3.3 核电项目设计风险清单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核电项目设计风险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建立
    4.1 核电项目设计风险指标体系建立
        4.1.1 风险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4.1.2 建立风险指标体系
    4.2 核电项目设计风险评价维度及评价标准
    4.3 熵权法概述
    4.4 评价模型的选择
        4.4.1 选择灰色系统理论研究的原因
        4.4.2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选择
    4.5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风险评价模型
        4.5.1 熵权法确定各风险指标权重
        4.5.2 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
    4.6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H核电项目工程概况介绍
        5.1.1 H核电项目背景
        5.1.2 H核电项目设计特点
    5.2 H核电项目设计风险评价过程
        5.2.1 获得原始数据
        5.2.2 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5.2.3 灰色关联分析法求关联度
        5.2.4 结果分析
    5.3 H核电项目设计风险应对措施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核电项目设计风险管理策略
    6.1 健全设计风险管理体系
        6.1.1 统一风险管理目标
        6.1.2 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6.1.3 加强风险监控预警管理
    6.2 创新设计开口项管理
    6.3 构建设计信息化管理平台
    6.4 优化设计技术决策体系
    6.5 改进设计接口管理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致谢

(10)基于改进FMEA方法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关键风险源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大型调水工程运行安全关键风险源诊断研究现状
        1.3.2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研究现状
        1.3.3 TOPSIS(优劣解距离)法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确定
    2.1 风险辨识
        2.1.1 风险辨识的基本程序
        2.1.2 风险辨识的方法
    2.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风险因子识别
    2.3 南水北调中线建筑物运行安全风险因子识别
        2.3.1 代表性渠系建筑物风险因子识别
        2.3.2 代表性左岸排水建筑物风险因子识别
        2.3.3 典型跨渠桥梁风险因子识别
    2.4 南水北调中线渠(管)道风险因子识别
        2.4.1 不良地质及深挖方渠段风险因子识别
        2.4.2 高填方和重点填方渠段风险因子识别
        2.4.3 PCCP管道与压力箱涵风险因子识别
    2.5 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风险因子识别
    2.6 防洪系统风险因子识别
        2.6.1 总干渠及穿跨河建筑物防洪风险因子识别
        2.6.2 穿跨渠建筑物防洪风险因子识别
    2.7 调度系统风险因子识别
        2.7.1 调度运行系统风险因子识别
        2.7.2 水质风险因子识别
    2.8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风险因子识别
    2.9 本章小结
3 风险因子综合权重的确定方法
    3.1 研究基础
    3.2 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因子主观权重
    3.3 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风险因子客观权重
    3.4 最小鉴别信息原理确定风险因子组合权重
    3.5 本章小结
4 一种改进的FMEA方法
    4.1 传统FMEA方法的缺陷
    4.2 模糊证据推理理论
        4.2.1 模糊置信结构
        4.2.2 明确置信矩阵
    4.3 评价要素权重
        4.3.1 专家评价法确定评价要素主观权重
        4.3.2 熵权法确定评价要素客观权重
        4.3.3 乘法合成法确定评价要素综合权重
    4.4 基于TOPSIS分析方法的关键风险源诊断
    4.5 本章小结
5 实例分析
    5.1 构建明确置信矩阵
    5.2 风险因子权重计算
        5.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因子主观权重计算
        5.2.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风险因子客观权重计算
        5.2.3 基于最小鉴别信息原理的风险因子综合权重计算
    5.3 评价要素综合权重的计算
    5.4 TOPSIS风险因子排序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科研项目风险评价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液化石油气储罐风险分析、辨识与危险性评估的研究[D]. 方文皓.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2]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 崔立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基于结构方程的EPC项目风险评价及策略建议[J]. 段永辉,张越,郭一斌,王翔. 会计之友, 2021(02)
  • [4]高铁列控车载设备可靠性评估及维修决策方法研究[D]. 陈斌.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基于SEM的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评价研究 ——以社会资本方为视角[D]. 李想.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1)
  • [6]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风险评价研究 ——以J铁路为例[D]. 吴学箫.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7]呼和浩特城市扩展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及其防控研究[D]. 马晨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8]精准扶贫背景下电商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以京东为例[D]. 高龙祯. 山东大学, 2020(10)
  • [9]基于灰色理论的核电项目设计风险管理研究[D]. 朱夏. 郑州大学, 2020(02)
  • [10]基于改进FMEA方法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关键风险源诊断[D]. 张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科研项目风险评估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