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面的女孩——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女学生日记》(论文文献综述)
钱菲菲[1](2019)在《多重面相的女学生主体 ——论晚清到1920年代的女学生写作》文中研究表明清末以来,为配合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各类现代性体制改革被提上日程。在“小说界革命”和“兴女学”的双重感召之下,新小说和女学生开始结合并产生了“女学小说”,在社会思潮变革的历史语境中,女学生的主体性呈现出驳杂的状态。论文以文学叙事和非文学表述中的女学生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外部不同话语类型对女学生群体的差异性书写,考察女学生在“他者化”书写和“自我化”审视中如何树立起自我主体性,进入到对自我主体身份的确认。在后现代主义中,主体取决于差异系统和延异活动,在这样的启发下,论文在外部的叙事分析之外,还试图通过对女学生群体内部书写的分析,关注女学生本身的生活态度及价值取向之差异,论述在集体塑造过程中自我主体的建构和生长。通过对女学生主体性内涵、形象、身份的分析,重现当时舆论环境中女学生的生存状态。在由“外”到“内”的全面梳理中,女学生主体性的建构遭遇着各种话语力量间的角逐,论文就是以这些话语力量的不同言说为切入,去认识晚清到1920年代这个历史区间内女学生的自我主体的构建过程及其各类叙事背后的隐含价值尺度,反思女学生主体和社会思潮之间的互动关系。
管晓莉[2](2013)在《“经典化写作”向“市场化写作”的“历史蜕变” ——2000-2010:长篇小说的“新10年调适”》文中提出1993年,中国当代文学被快速地卷入了市场化经济大潮之中。由贾平凹的《废都》的出版以及其所引发的“《废都》现象”开始,直到90年代末,整个文坛走出来一条与之前不一样的道路,中国当代文学告别了以往的“经典化”写作,逐步走上了“市场化”之路。这种文学创作趋势不断延伸,到了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已经完全走入市场化运行的轨道。本文从文学赖以生存的媒介变化的角度出发,对文学进入21世纪最初10年的文学现象进行解读,以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并且产量颇高的叙事文体——长篇小说为例,从搜集整理的《2000-2010年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书目》中的一万七千多部作品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重点探析当代文学发展到21世纪,特别是已经过去的10年间,文学的存在方式、生产方式、传播消费方式等较之20世纪所发生的转变及其态势,努力对新世纪以来近10年中国文坛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作出近于客观公允的判断,以期对今后学术的研究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论文共分为五部分,对新世纪初10年长篇小说现状做了分析,认为文学进入了21世纪,走出了由“经典化写作”向“市场化写作”转变的历史性蜕变过程。第一部分:“新10年”文学发展的“历史前提”。对新世纪初文学的生成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生成环境进行描述。主要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已经出现的、有异于新时期文学的一些变化进行简要分析。首先对于20世纪以来文学一直处于社会的中心地位的情况进行回顾,并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文学“边缘化”现象、“长篇小说创作热”以及“个人化写作”现象分析描述。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的文学发展情状表明,文学已经脱离原有的“轨迹”,开始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第二部分:“新10年”长篇小说的四个重要变化。从新世纪初10年的长篇小说书目统计数据出发,结合当代文学发展的一般情况,总结出文学发展至这一时期,文学与以往不同的四个重要变化。经过对所统计的《2000-2010年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书目》进行分类研究,认为新世纪初10年中的长篇小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数量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10年间,长篇小说作品数量计17363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最高峰。二是题材变化方面,超现实倾向强烈,娱乐化特点鲜明。小说内容从对公众题材的宏大叙事,转向个人题材的小我表现的趋势,特别是玄幻、悬疑类纯娱乐化题材增多。三是写作群体的变化。该时期是现代文学史以来,作者群体最为多元的一个历史时段。而且,作者群的“低龄化”鲜明,“中学生写作”现象出现。四是媒介影响下的文本形式变化更为多元化。随着电子数字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介的出现,这一时期,出现了异彩纷呈的文本样式,如电影小说、电视小说、摄影小说、网络小说、手机(短信)小说、图说形态的小说等等。第三部分:“新10年”长篇小说的内部成因:文学观念的嬗变与调适。从文学自身方面分析造成新世纪初10年文学发展变化的原因。我国自古以来的“文以载道”文学观念,体现出强烈的主流政治意识和功利性。从19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10年,文学观念有了新的变化,平民化、庸常化和娱乐性更为鲜明。从近10年来国内几种大型文学奖项中的的获奖长篇小说书目入手,探究新世纪以来,传统文学观念对新世纪文学市场化的逐步接受,并渐渐向其靠拢甚至与之融合。第四部分:“新10年”长篇小说的外部成因:生产方式的转型与变化。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条件下,促成了多种新媒介的生成和变化,给新世纪初文学的生产机制带来的变化。结合统计数据,从四个方面分析生产方式的转型与变化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新世纪初长篇小说的种种变化。一是传媒方式嬗变促成文学存在形态多样化;二是传媒变化促使文学走向市场化与产业化;三是新媒介带来的创作主体的泛化;四是全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以及“快餐式消费”带来的阅读变化。新世纪初长篇小说,政治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文学市场化特征明显增强,出版商、经销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参与程度甚至比作者还要多。第五部分:“新10年”长篇小说反思与新世纪文学的发展。新世纪前后长篇小说的种种变化与文学观念不断调适情况,让我们感受到新世纪文学的快速发展态势,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引人反思,如类型化导致的题材内容重复,盗版、盗用名家署名现象泛滥,小说发展的区域性不均衡现象等等。展望新世纪文学,随着政府主导之文化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社会各阶层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的增强,科技管理手段的加强与改进,长篇小说将获得更为理想的发展空间。贴近民众日常生活,更加平民化、生活化为特色的文学作品,将是新世纪文学发展的趋势性方向。
云菲[3](2007)在《电子图书引发七作家集体维权 索赔高达160多万元》文中指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电子图书因其阅读便利、价格低廉等特性,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加之得益于互联网的传播,更加凸显了其优势。但是该领域的着作权问题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导致由此引发的侵权现象不断增多,而且就当前电子图书涉猎范围广、源头较单一而言,诸?
卢信朝[4](2006)在《言语交际中的汉语性别语言结构差异》文中提出汉语性别语言在词汇、句式、修辞等语言结构上存在7种主要差异,从广义的人际交际角度,结合多种语料分析,对比了这些差异在内向交流、人际交际(包括现实交流、网络空间人际交际、手机短信交际)和大众传播这三种不同交际形式中的出现频率,并得出主要结论:汉语使用中存在性别差异;模糊结构和强势词汇的差异几乎存在于所有交际形式;现实交流中性别语言表现最突出,大众传播中性别语言表现最模糊。
王泉[5](2001)在《爱恨交加的青春独白──评《对面的女孩》》文中提出
吴文科[6](2001)在《呼唤对人的尊重 读张平新作《对面的女孩》》文中研究说明 阅读文学作品,在我已经是一件久违了的事情。不仅出于专业研究方向的局限,也不仅由于本职工作的忙碌,还有一种原因实在不想说出来,那就是对于当下的许多文学作品,因为过分追逐思潮的时尚,或者一味沉于技巧的探索,而有意无意地
孙忠民[7](2001)在《《对面的女孩——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女学生日记》》文中研究指明
陆梅[8](2000)在《《对面的女孩》:又一个沉重的话题》文中指出张平总有新的惊喜不断给读者带来震撼。改编自他小说的电影《生死抉择》热还未平息,又闻说他的新作《对面的女孩》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乍一听这颇具流行歌曲味的书名,还真不信这是张平的小说。及至看到书名的副标题“一个被勒令退?
二、《对面的女孩——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女学生日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面的女孩——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女学生日记》(论文提纲范文)
(1)多重面相的女学生主体 ——论晚清到1920年代的女学生写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女学生主体内涵的多重表述 |
第一节 救亡话语中的政治内涵 |
第二节 启蒙话语中的文化内涵 |
第三节 时尚话语中的消费内涵 |
第二章 女学生主体形象的他者遐想 |
第一节 市井眼光编织的风景主体 |
第二节 异性欲望书写的规训主体 |
第三章 女学生主体身份的自我建构 |
第一节 校园乌托邦与学堂生活叙事 |
第二节 两性关系与婚恋情感叙事 |
第三节 智识困境中主体建构的矛盾与冲突 |
第四章 女校世界内部的差异性主体 |
第一节 知识精英建构下的女学生 |
第二节 主流话语表述之外的女学生 |
第三节 女学生主体的审视与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经典化写作”向“市场化写作”的“历史蜕变” ——2000-2010:长篇小说的“新10年调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及相关问题说明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四、 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 |
第一章 “新 10 年”文学发展的“历史前提” |
第一节 20 世纪中国文学一直处在社会中心 |
第二节 90 年代中期开始文学“边缘化” |
一、 文学地位“边缘化” |
二、 文本阅读方式的“边缘化” |
三、 作家群体的“边缘化” |
第三节 长篇小说写作热开始兴起 |
一、 建国后长篇小说的两次热潮 |
二、 “90 年代”长篇小说热潮: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写作热 |
第四节 “个人化写作”开始上路 |
第二章 “新 10 年”长篇小说的四个重要变化 |
第一节 “新 10 年”长篇小说数量达到“历史最高峰” |
一、 中国文学史上的长篇小说创作 |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到 20 世纪末的长篇小说数量:潮起潮落 |
三、 “新 10 年”的长篇小说创作:数量达到激增状态 |
第二节 “新 10 年”长篇小说题材变化:超现实倾向强烈 |
一、 我国现代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
二、 八、九十年代:由公众题材(大我)向个人题材(小我)的转变 |
三、 “新 10 年”长篇小说超现实化强烈,娱乐化明显 |
第三节 写作群体变化:现代文学以来作者群体最为多元的一个时期 |
第四节 媒介影响下的文本形式变化:多种多样 |
第三章 “新10 年”长篇小说的内部成因:文学观念的嬗变与调适 |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观念嬗变的轨迹 |
第二节 “新 10 年”文学观念的嬗变 |
一、 平民化和庸常化 |
二、 通俗化与娱乐化 |
三、 商品化与市场化 |
第三节 从各类文学奖看“新 10 年”以来文学观念的调适 |
一、 文学奖的设立与类别 |
二、 长篇小说与“官方”文学奖 |
三、 长篇小说与“民间”文学奖 |
四、 文学奖引发的文学思考 |
第四章 “新10 年”长篇小说的外部成因:生产方式的转型与变化 |
第一节 传媒方式嬗变促成文学存在形态多样化 |
一、 传媒方式与社会发展 |
二、 “新 10 年”文学“全语言时代”使文学形态多样化 |
三、 “三分天下”的文学新格局令文坛异彩纷呈 |
第二节 传媒变化使文学走向市场化与产业化 |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生产由体制化向市场化逐步转化 |
二、 “新 10 年”的作家主动与市场合作 |
三、 文学生产的产业化经营使作品数量徒增 |
四、 “盛大文学”:产业化经营成功个案 |
第三节 新媒介带来文学创作主体泛化 |
一、 文学大众化历程 |
二、 通过全民参与,文学大众化时代“正式开启” |
三、 文学创作自主化使文学“大众化”成为可能 |
四、 充满“朝气”的文学——“新 10 年”文学“低龄化”现象 |
第四节 新传媒带来的阅读变化:快餐式消费 |
一、 文学阅读成为一种消费活动,阅读就是为了消遣 |
二、 接受主体与创作主体互动形成文学新的增长点 |
三、 读者分群化使得市场文学作品销量增加 |
第五章 “新 10 年”长篇小说反思与新世纪文学的发展 |
第一节 “新 10 年”长篇小说现象反思 |
一、 文学作品类型化泛滥 |
二、 文学作品上也体现严重的城乡差别,比例失调 |
三、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
第二节 新世纪文学发展走向前瞻 |
一、 文学作品的类型化特点会延续下去,作品质量会提升 |
二、 农村题材的作品数量会逐渐增多 |
三、 新媒体的技术设备会为文学的发展提供更新更全面的 |
四、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会不断完善 |
五、 文学的民族性增强、国际化凸显,中国文学将走向世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2000-2010 年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书目(部分) |
附录二 中国当代包含长篇小说的文学奖情况表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对面的女孩——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女学生日记》(论文参考文献)
- [1]多重面相的女学生主体 ——论晚清到1920年代的女学生写作[D]. 钱菲菲. 暨南大学, 2019(02)
- [2]“经典化写作”向“市场化写作”的“历史蜕变” ——2000-2010:长篇小说的“新10年调适”[D]. 管晓莉. 吉林大学, 2013(08)
- [3]电子图书引发七作家集体维权 索赔高达160多万元[N]. 云菲. 中国艺术报, 2007
- [4]言语交际中的汉语性别语言结构差异[J]. 卢信朝.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 [5]爱恨交加的青春独白──评《对面的女孩》[J]. 王泉. 中国图书评论, 2001(05)
- [6]呼唤对人的尊重 读张平新作《对面的女孩》[J]. 吴文科. 博览群书, 2001(02)
- [7]《对面的女孩——一个被勒令退学的女学生日记》[J]. 孙忠民. 职业技术教育, 2001(02)
- [8]《对面的女孩》:又一个沉重的话题[N]. 陆梅. 文学报,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