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常见急性感染性疾病红细胞免疫功能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韩晶[1](2021)在《槐杞黄颗粒干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阴虚型)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针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其证型分布情况,并针对肺脾阴虚型患儿应用槐杞黄颗粒疗效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阴虚型)的临床疗效,并对比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及补体C3的变化,评价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验证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阴虚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12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门诊就诊的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其中符合肺脾阴虚型诊断标准的2-12岁患儿纳入临床研究。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分配比例为1:1,通过非劣效性研究探究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阴虚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治疗组急性期给予基础治疗,缓解期给予槐杞黄颗粒治疗,对照组除急性期给予基础治疗外不做干预。疗程为2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呼吸道感染次数、平均病程和病情(病种);次要指标为免疫学指标(Ig G、Ig A、Ig M及补体C3)。随访时点为疗程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入组时免疫学指标异常者,治疗组于疗程结束3-5个月内复查,对照组于入组后5-7个月内复查;入组时免疫学指标正常者无需复查。末次随访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较,进行综合的疗效评价。统计分析将采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其中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等指标进行统计描述,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秩和检验。以上分析均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认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果:208例反复呼吸道患儿中年龄≤3岁的患儿占49.04%,>3岁且≤7岁的患儿占47.60%,>7岁且≤12岁的患儿占3.37%,发病率排名前两位的年龄为3岁、4岁。性别分布未见明显差异。中医辨证分型分布中肺脾阴虚型72例(34.62%)、肺脾气虚型78例(37.50%)、营卫失调型29例(13.94%)、脾肾两虚型18例(8.65%)、其他证型11例(5.29%)。免疫学指标异常占78.85%,正常的占21.15%。临床研究中,治疗组发病次数、平均病程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发病次数、病程及病种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各疾病发病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经统计学分析,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支气管肺炎发病次数及总发病次数治疗前后比较P<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气管支气管炎发病次数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疾病平均病程明显低于治疗前,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其中痊愈率为13.33%;治疗组免疫学指标好转率(60.00%)远高于对照组(6.4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0.00%)远高于对照组(22.22%)。结论:应用槐杞黄颗粒可以有效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阴虚型)患儿的发病次数,缩短病程,缓解病情,并可以通过调节体液免疫,尤其Ig G、Ig A及补体C3,提高抗病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甄会,周少明,黄晓利,邵荣昌,张葆青,高茉丽,杜幼蕊,韩选明,冯焕琴,黄建玲,邹婷,裴天源,冀晓华[2](2021)在《扁蕾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扁蕾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湿热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非劣效检验的设计,纳入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湿热泻患儿288例,采用SAS 9.3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4例。试验组给予扁蕾颗粒,对照组给予小儿泻速停颗粒,疗程5日。以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复常率、止泻时间、便常规白细胞、中医证候疗效为疗效指标。结果最终脱落8例,试验组5例,对照组3例,287例受试者纳入全分析集进行分析。试验组大便次数与大便性状的复常率为79.86%,对照组为79.02%(χ2=0.0310,P=0.8602),非劣效界值为δ=-10%,95%CI(-8.51,10.19),扁蕾颗粒非劣于小儿泻速停颗粒成立;中位止泻时间两组均为4.00(4.00,5.00)天,试验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99.30%,两组疗效相当(P=0.6224)。结论扁蕾颗粒对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效果与小儿泻速停颗粒相当,且安全性良好。
熊文[3](2021)在《玉屏风颗粒佐治婴幼儿喘息远期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随访6个月,研究玉屏风颗粒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提供新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或儿科病房住院治疗诊断为喘息(包括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婴幼儿喘息、毛细支气管炎)、近1年发作喘息次数≥3次及年龄1-3岁的儿童。将所有符合入组条件,家长或监护人知情同意分组的105例患儿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治疗依据病情的不同选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组患儿在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玉屏风颗粒治疗2月,并对全部患儿进行随访,分析两组患儿在治疗后6个月的观察结果,如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喘息发作次数、β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喘息持续时间及每次呼吸道感染治疗天数等指标,以此综合评估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以中医证候计分(盗汗、食欲不振)为中医证侯改善疗效,并观察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完成率及一般特征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常规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喘息发作次数、β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每次喘息持续时间、每次呼吸道感染治疗天数均较治疗前减少或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6个月后盗汗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盗汗评分6个月后与入组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食欲评分6个月后与入组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食欲评分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玉屏风颗粒能够减少婴幼儿喘息患儿的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喘息发作次数,使喘息持续时间、使用β受体激动剂次数及治疗天数缩短,说明玉屏风颗粒对婴幼儿喘息相关疾病远期防治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2、玉屏风颗粒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婴幼儿喘息患儿的盗汗症状。3、玉屏风颗粒对于治疗婴幼儿喘息相关疾病的安全性良好,对婴幼儿喘息患儿的长期治疗有一定的优势。
张晓敏[4](2019)在《消积利咽汤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食积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消积利咽汤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食积内热证)7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二部儿科门诊符合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食积内热证)诊断标准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治疗组给予原晓风教授经验方消积利咽汤口服进行治疗;中成药芩翘口服液为对照组。两组疗程结束后,对照两组治疗效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结果:经过统计得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与83.33%,两者治疗本病均拥有有效性;统计学处理得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1,在疗效方面治疗组的优势更大。结论:运用消积利咽汤治疗食积内热证的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疗效显着,而且患儿在应用药物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祖国的传统医学治疗此病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值得推广。
党媛媛,韩聪莉,严华,田庆玲,冯雪[5](2019)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及两种维生素的变化》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免疫功能及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的变化特点与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RRTI患儿(RRTI组)、同期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急性感染组)、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3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指标及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的水平。结果RRTI组的IgG、IgM、CD3+、CD4+、CD4+/CD8+均显着低于急性感染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TI组的IgA、IgE均显着高于急性感染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感染组的IgM、CD3+、CD4+、CD4+/CD8+均显着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感染组的IgE均显着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TI组的外周血红细胞C3b花环率(RBC-C3bR)、红细胞免疫花环率(ATER)、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均显着低于急性感染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TI组的RBC-ICR均显着高于急性感染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感染组的RBC-C3bR、ATER、FEER均显着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RTI患儿除了免疫功能出现明显的低下表现外,同时伴有维生素A、维生素E缺乏的表现。
苏莞文(Angela WanWen Su)[6](2019)在《针刺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针灸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拟证实针灸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中医疗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率,为临床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案。方法:将最终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选取背俞穴、四缝穴和足三里穴作为治疗穴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抗感染治疗,疗程为期8周。随访比较当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感染次数、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进行疾病疗效、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以及CD4+/CD8+水平及安全性的评定。成果:1.治疗组完成治疗38例,脱落2例(2例均为治疗后拒绝采血,脱落率为5%);对照组完成治疗37例,脱落3例(3例为拒绝疗后采血)。治疗前2组患儿性别、年龄、免疫球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和对照组样本临床疾病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6.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7%,两组组间在疾病总疗效上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分析:治疗组患儿在治疗后IgG、IgM及Ig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治疗后IgG、IgM及Ig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IgG、IgM及IgA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分析:治疗组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显着降低;对照组CD4’ 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显着降低;2组患儿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CD4+、CD4+/CD8+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CD8+水平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针刺能有效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并缓解治疗后6个月内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感染次数;2.针刺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机制是通过调节患儿体内免疫功能实现的,主要是通过调节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实现
刘丹妮[7](2019)在《芪丹复感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评价及对sIL-2R、TNF-α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临床常见的儿科疾病,特点是易反复发作、病程长且迁延难愈,严重者会并发其他疾病,使儿童生长发育受到不利影响。大多古代医家从虚论治本病,基于多年临床经验,结合“久病必瘀”的中医思想,导师王俊宏教授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提出益气活血运脾的治疗思路,创制芪丹复感颗粒。本课题针对气虚血瘀型复感儿,在非急性感染期运用芪丹复感颗粒治疗,并与玉屏风颗粒进行对照,观察是否能降低发病次数、缩短病程、控制急性感染期病情及症状,改善非急性感染期气虚血瘀证候等。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有关,本课题引入“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个实验室指标,初步探索芪丹复感颗粒作用机理,为气虚血瘀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广泛推广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病例来源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门诊的2-14岁RRTI气虚血瘀证患儿,共纳入5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芪丹复感颗粒口服,对照组予玉屏风颗粒口服,疗程均为8周,随访6个月,共脱落4例,最后完成51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24例),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呼吸道感染次数、病程、病种、症状和中医证候等情况,检测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sIL-2R和血清TNF-α水平,通过统计分析,客观评价芪丹复感颗粒的临床疗效,初步探索其作用靶点。研究结果:(1)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高于对照组的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情比较:经组内比较,治疗组、对照组各项病情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在发病次数、病程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病种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3)呼吸道症状比较:经组内比较,治疗组、对照组各项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在改善鼻塞流涕、咽红肿痛、咳嗽咳痰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发热症状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4)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高于对照组的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对sIL-2R、TNF-α的影响:经组间比较,治疗组患儿血清sIL-2R、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研究结论:芪丹复感颗粒能有效改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病程、病种及各项呼吸道症状,能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患儿的中医证候,经初步探索发现芪丹复感颗粒可能通过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sIL-2R、TNF-α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获得疗效。结合以往课题研究及门诊长期使用,芪丹复感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明确,可进一步研发及推广应用。
李碧[8](2018)在《抵抗素与脂多糖对猪肺泡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leuropneumoniae)引起,是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近年研究发现,造成胸膜肺炎严重肺损伤的主要病理学机制是由A.pleuropneumoniae或A.pleuropneumoniae LPS引起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促炎因子释放失控所致,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人工感染A.pleuropneumoniae猪的肺部及肺门淋巴结中炎性细胞因子如IL-1、IL-6和TNF-α等的表达均显着上调,而抵抗素的表达也显着上调。有研究表明,抵抗素能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促进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同样TLR4/NF-κB信号通路也是革兰氏阴性菌LPS激活炎症细胞的重要途径;而PAMs又是肺部最早接触病原微生物的防御细胞之一,在防止病原入侵及在肺部促炎和抑炎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试验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研究A.pleuropneumoniae LPS、抵抗素对PAMs释放IL-1β、IL-6和TNF-α的作用机制。试验一A.pleuropneumoniae LPS经TLR4/NF-κB通路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表达炎性细胞因子以终浓度为0 ng/mL、10 ng/mL、100 ng/mL和1000 ng/mL的A.pleuropneumoniae LPS与PAMs作用6 h,采集细胞上清及下层细胞,待检。以终浓度为100 ng/mL的A.pleuropneumoniae LPS与PAMs分别作用0 h、1.5 h、3 h、6 h和12 h,采集各时间点的细胞上清及下层细胞,待检。利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IL-1β、IL-6、TNF-α和抵抗素的蛋白浓度;qRT-PCR检测下层细胞IL-1β、IL-6、TNF-α和抵抗素的mRNA表达水平。用终浓度为150 nmol/L的TLR4-siRNA、MyD88-siRNA和TRAM-siRNA分别与增殖达培养孔底部面积约70%的PAMs作用48 h后,以终浓度为100 ng/mL的A.pleuropneumoniae LPS与PAMs作用6 h,采集细胞上清及下层细胞,其中细胞上清检测IL-1β、IL-6、TNF-α和抵抗素的蛋白浓度,下层细胞检测TLR4、MyD88、TRAM、NF-κB、IL-1β、IL-6、TNF-α和抵抗素的mRNA表达水平。用终浓度为5μmol/L的Bay11-7082与铺满单层的PAMs作用2 h后,以终浓度为100 ng/mL的A.pleuropneumoniae LPS与PAMs作用6 h,采集细胞上清及下层细胞检测IL-1β、IL-6、TNF-α和抵抗素的蛋白浓度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本试验中,不同浓度的A.pleuropneumoniae LPS作用PAMs 6 h或者终浓度为100 ng/mL的A.pleuropneumoniae LPS与PAMs作用不同时间,均能提高PAMs中IL-1β、IL-6、TNF-α和抵抗素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上清中的蛋白浓度。终浓度为1000 ng/mL的A.pleuropneumoniae LPS作用6 h后会致使PAMs病变,影响细胞中IL-1β、IL-6、TNF-α和抵抗素的表达。siRNA和Bay11-7082分别作用PAMs后,由A.pleuropneumoniae LPS诱导IL-1β、IL-6、TNF-α和抵抗素的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A.pleuropneumoniae LPS促进PAMs中IL-1β、IL-6、TNF-α和抵抗素的释放,与其上调PAMs中TLR4、MyD88、TRAM、NF-κB等基因的表达有关。试验二抵抗素经TLR4/NF-κB通路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表达炎性细胞因子以终浓度为0 ng/mL、1 ng/mL、10 ng/mL和100 ng/mL的抵抗素与PAMs作用6 h,采集细胞上清及下层细胞(指标检测及方法参考试验一)。以终浓度为10 ng/mL的抵抗素与PAMs分别作用0 h、1.5 h、3 h、6 h、12 h和24 h,采集各时间点的细胞上清及下层细胞(指标检测及方法参考试验一)。用终浓度为150 nmol/L的TLR4-siRNA、MyD88-siRNA和TRAM-siRNA分别与增殖达培养孔底部面积约70%的PAMs作用48 h后,以终浓度为10 ng/mL的抵抗素与PAMs作用6 h,采集细胞上清及下层细胞(指标检测及方法参考试验一)。用终浓度为5μmol/L的Bay11-7082与铺满单层的PAMs作用2 h后,以终浓度为10 ng/mL的抵抗素与PAMs作用6 h,采集细胞上清及下层细胞(指标检测及方法参考试验一)。结果:本试验中,不同浓度的抵抗素作用PAMs 6 h或者终浓度为10 ng/mL的抵抗素与PAMs作用不同时间,均能提高PAMs中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上清中的蛋白浓度。siRNA和Bay11-7082分别作用PAMs后,由抵抗素诱导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抵抗素促进PAMs中IL-1β、IL-6和TNF-α的释放,与其上调PAMs中TLR4/NF-κB通路基因的表达有关。试验三抵抗素与A.pleuropneumoniae LPS竞争性作用于猪肺泡巨噬细胞TLR4/NF-κB通路试验用终浓度1 ng/mL、10 ng/mL和100 ng/mL的抵抗素与PAMs作用2 h后,用终浓度100 ng/mL的A.pleuropneumoniae LPS继续作用12 h,采集细胞上清及下层细胞,检测相应指标。用终浓度为150 nmol/L的TLR4-siRNA、MyD88-siRNA和TRAM-siRNA分别与增殖达培养孔底部面积约70%的PAMs作用48 h后,以终浓度为10 ng/mL的抵抗素与PAMs作用2 h后,用终浓度为100 ng/mL的A.pleuropneumoniae LPS继续作用12 h后,采集细胞上清及下层细胞,检测相应指标。用终浓度为5μmol/L的Bay11-7082与铺满单层的PAMs作用2 h后,以终浓度10ng/mL的抵抗素与PAMs作用2 h后,用终浓度100 ng/mL的A.pleuropneumoniae LPS继续作用12 h后,采集细胞上清及下层细胞,检测相应指标。结果:本试验中,不同浓度的抵抗素作用PAMs后,由A.pleuropneumoniae LPS诱导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siRNA和Bay11-7082分别作用PAMs后,由抵抗素与A.pleuropneumoniae LPS共同诱导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抵抗素竞争性抑制A.pleuropneumoniae LPS对PAMs中IL-1β、IL-6和TNF-α的释放,与其下调A.pleuropneumoniae LPS对PAMs中TLR4、MyD88、TRAM、NF-κB等基因的表达有关。结论:1.A.pleuropneumoniae LPS具有促进PAMs释放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抵抗素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A.pleuropneumoniae LPS上调PAMs细胞中TLR4、MyD88、TRAM和NF-κB的表达有关。2.抵抗素具有促进PAMs释放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抵抗素上调PAMs细胞中TLR4/NF-κB通路基因的表达有关。3.抵抗素具有抑制由A.pleuropneumoniae LPS刺激PAMs释放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作用;其作用过程与抵抗素竞争性抑制PAMs细胞中TLR4、MyD88、TRAM和NF-κB的表达有关。
宋文才[9](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李宜瑞教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用药规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给儿童的生活、学习带来严重的影响,现代医学尚未找到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日益深入和全面,李宜瑞教授研究本病的诊治多年,疗效满意。本研究通过对李宜瑞教授诊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案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辨证思路和遣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辨证治疗复感儿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收集李宜瑞教授治疗的60名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期患儿的88次就诊资料,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患儿的性别年龄分布、症状、体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及使用频次作频率统计分析,基于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对药物的常见组合及关系进行分析,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算法挖掘新方,结合临床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论述。结果:(1)共分析60名患儿的88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儿46例,女性患儿42例,年龄分布在2至9岁,其中2到6岁的患儿占81.82%。(2)频次前10位的症状分别为有痰、咳嗽、口气臭秽、盗汗、喷嚏、流涕、大便干、自汗、鼻塞、鼻痒。鼻涕性质以清涕为主,痰以白色、黏痰为主。患儿舌质以淡红伴尖红为主,其次为舌淡红;舌苔主要为薄白苔、白厚苔、薄微黄苔。(3)中医辨证分型以肺脾气虚证、正虚邪恋证为主,分别为24例(27.27%)和23例(26.14%),其他证型依次为脾虚湿热证、气阴两虚证、食积证、余邪未尽证、脾虚痰湿证、脾虚证、脾虚湿滞证、脾虚失运证、肺肾两虚证、肺阴伤证。(4)中药四气以温性(42.06%)、平性(39.15%)药物使用比例最大,五味中甘味(542频次)、辛味(366频次)和苦味(365频次)药物较多,归经以肺经(635频次)、脾经(573频次)、胃经(485频次)为主。(5)88首方剂使用了 87味中药,使用频次超过30次(包括30次)的依次为甘草、五指毛桃、辛夷、茯苓、白术、太子参、连翘、薏苡仁、莱菔子、防风、陈皮、浙贝母、白芷、鸡内金,共14味。(6)进行组方规律分析,设置支持度个数为30,支持度34%,置信度0.8,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3组:防风、五指毛桃;白芷、辛夷;太子参、白术、茯苓、五指毛桃。(7)进行新方分析,设置相关度为9,惩罚度为3,分析挖掘得到14个核心组合及7首新方组合。结论:(1)李宜瑞教授辨治小儿RRTI以虚实为纲,立足肺脾,辨证分型以肺脾气虚、正虚邪恋两种证型为主,兼顾痰、湿、热、滞等实邪。(2)李宜瑞教授治疗小儿RRTI时以补益肺脾为主,重视祛除外邪、清化里邪,用药平和,避免过于苦寒、温燥,时时顾护脾胃气阴,符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3)具体用药上,李宜瑞教授喜用五指毛桃、白术健脾补肺,茯苳、薏苡仁、太子参等药以养脾阴,鸡内金、莱菔子消食化积、健运脾胃,连翘清脾胃积热。
钟丽花,李欣,王亚洲[10](2017)在《小儿喉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痰液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喉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痰液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50例喉炎患儿为观察组,50例健康同龄小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红细胞免疫(ATER、DTER、ETER、FEER、FEIR)及痰液炎症因子(IL-5、IL-8、IL-10、CRP、TNF-α)水平,并比较轻度、中度及重度喉炎患儿的上述指标检测水平。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CD3+、CD4+、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TER、DTER、ETER、FEER均低于对照组(P<0.05),FEIR则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痰液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喉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水平均明显差于轻、中度患儿(P<0.05),中度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差于轻度患儿(P<0.05);重度患儿痰液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高于轻中、度患儿(P<0.05),中度患儿痰液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高于轻度患儿(P<0.05)。结论喉炎患儿综合免疫状态相对较差,痰液相关炎症细胞因子呈现较高的状态,其临床检测价值相对较高。
二、小儿常见急性感染性疾病红细胞免疫功能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常见急性感染性疾病红细胞免疫功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槐杞黄颗粒干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阴虚型)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中医学对RRTI的研究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治疗 |
2 西医学对RRTI的研究 |
2.1 定义与诊断 |
2.2 危险因素及发病原因 |
2.3 预防与治疗 |
3 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给药方案 |
2.2 合并用药 |
2.3 复查与随访 |
2.4 临床疗效评价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 208 例RRTI患儿特征分析 |
1.1 年龄分布 |
1.2 性别分布 |
1.3 中医辨证分型分布 |
1.4 免疫异常情况 |
2 临床研究 |
2.1 基本资料 |
2.1.1 性别分布 |
2.1.2 年龄构成 |
2.1.3 发病次数 |
2.1.4 病程 |
2.1.5 病情分级 |
2.1.6 免疫学指标 |
2.2 疗效分析 |
2.2.1 发病次数 |
2.2.2 病程 |
2.2.3 病情分级 |
2.2.4 免疫学指标 |
2.2.5 有效性评价 |
2.3 安全性评价 |
2.4 脱落病例 |
讨论 |
1 槐杞黄颗粒治疗RRTI(肺脾阴虚型)患儿的依据 |
1.1 槐杞黄颗粒的组方分析 |
1.2 槐杞黄颗粒单味药药理学研究 |
2 结果分析 |
3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临床病例观察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个人简介 |
(3)玉屏风颗粒佐治婴幼儿喘息远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婴幼儿喘息的特点 |
1.2 婴幼儿喘息与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
1.3 玉屏风颗粒在儿童中运用的现状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入组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剔除、脱落标准 |
2.1.4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
2.2 研究设计及给药方案 |
2.2.1 随机分组 |
2.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3.1 基线指标 |
2.3.2 有效性评价指标 |
2.3.3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
2.3.4 安全性评价指标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
3.2.1 治疗前后两组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情况比较 |
3.2.2 治疗前后两组喘息发作次数情况比较 |
3.2.3 治疗前后β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比较 |
3.2.4 治疗前后两组每次喘息持续时间比较 |
3.2.5 治疗前后两组每次呼吸道感染治疗天数比较 |
3.2.6 治疗前后两组盗汗评分情况比较 |
3.2.7 治疗前后两组食欲评分情况比较 |
3.3 安全性评价(不良事件/不良反应)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展望与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及其中西医防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4)消积利咽汤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食积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 |
1.2 中医的病因病机分析 |
1.3 中医治法 |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研究进展 |
2.1 发病机制 |
2.2 现代医学治法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标准 |
1.2 试验病例标准 |
1.3 试验病例选择 |
2 临床试验研究与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判定 |
2.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 疗效分析 |
5 不良反应 |
讨论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5)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及两种维生素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免疫球蛋白方法 |
1.3外周血T淋巴细胞检测 |
1.4 红细胞免疫指标检测 |
1.5 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检测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3组儿童的体液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
2.3 3组儿童的红细胞免疫指标、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比较 |
3 讨论 |
(6)针刺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 |
一、定义 |
二、流行病学 |
三、病因学 |
四、发病机制 |
五、临床特点 |
六、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西医治疗 |
七、结语 |
第二节 中医学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 |
一、病名 |
二、体质 |
三、病因病机 |
四、中医证型 |
五、中医治疗 |
六、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调护 |
七、针灸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机制 |
八、结语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内容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临床资料 |
二、疾病治疗有效率 |
三、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对比 |
四、安全指标观察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中医学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
二、选穴分析 |
三、针灸起效机制分析 |
四、临床机制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
详细摘要 |
(7)芪丹复感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评价及对sIL-2R、TNF-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传统医学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概述 |
1 反复呼吸道感染在古代文献中的论述 |
2 现代中医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探讨 |
3 现代中医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研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反复呼吸道感染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调查 |
2 发病机理及易感因素 |
3 现代医学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
1 研究对象、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4 疗效评定标准 |
5 治疗方案 |
6 统计学分析 |
二、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临床疗效分析 |
3 实验室指标sIL-2R、TNF-α研究结果 |
三、讨论 |
1 从气虚血瘀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理论基础 |
2 芪丹复感颗粒组方及药味分析 |
3 芪丹复感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 |
4 sIL-2R、TNF-α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
5 芪丹复感颗粒对复感儿血清sIL-2R、TNF-α的影响 |
四、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抵抗素与脂多糖对猪肺泡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A.pleuropneumoniae感染对猪的肺损伤机制 |
1.1 .A.pleuropneumoniae的毒力因子及其危害 |
1.2 .A.pleuropneumoniae急性感染对猪肺损伤的机制 |
2 肺泡巨噬细胞在肺部炎症中的作用 |
3.炎症反应与炎性细胞因子 |
3.1 炎性细胞因子与炎症反应 |
3.2 炎症损伤与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 |
4.抵抗素在炎症中的作用研究 |
4.1 抵抗素简介 |
4.2 .抵抗素与炎症 |
4.3 .抵抗素参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 |
第二章 A.pleuropneumoniae LPS通过TLR4/NF-κB通路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表达炎性细胞因子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验处理与样品采集 |
1.3 试验方法 |
2.结果 |
2.1 A.pleuropneumoniae LPS的提取结果 |
2.2 A.pleuropneumoniae LPS诱导PAMs表达炎性细胞因子与时间和剂量有关 |
2.3 A.pleuropneumoniae LPS通过TLR4 诱导PAMs产生炎性细胞因子 |
2.4 A.pleuropneumoniae LPS诱导的PAMs炎症反应需要MyD88和TRAM的参与 |
2.5 A.pleuropneumoniae LPS激活PAMs细胞NF-κB |
3.讨论 |
4.小结 |
第三章 抵抗素通过TLR4/NF-κB通路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表达炎性细胞因子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验处理与样品采集 |
1.3 试验方法 |
2.结果 |
2.1 抵抗素诱导PAMs表达炎性细胞因子 |
2.2 抵抗素诱导PAMs上调TLR4、MyD88和TRAM的表达水平 |
2.3 沉默TLR4、MyD88和TRAM基因的表达会显着降低抵抗素活化PAMs的能力 |
2.4 TLR4与MyD88/TRAM在抵抗素活化PAMs过程中的相关性 |
2.5 抵抗素通过NF-κB活化途径诱导PAMs表达炎性细胞因子 |
2.6 TLR4、MyD88/TRAM与 NF-κB在抵抗素活化PAMs过程中的相关性 |
3.讨论 |
4.小结 |
第四章 抵抗素与A.pleuropneumoniaeLPS竞争性作用于猪肺泡巨噬细胞TLR4/NF-κB通路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验处理与样品采集 |
1.3 试验方法 |
2.结果 |
2.1 抵抗素竞争性抑制A.pleuropneumoniae LPS诱导PAMs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
2.2 抵抗素与A.pleuropneumoniae LPS竞争性作用于PAMs细胞表面TLR4以及细胞内接头蛋白分子MyD88/TRAM |
2.3 抵抗素与A.pleuropneumoniaeLPS竞争性作用于PAMs细胞NF-κB分子 |
3.讨论 |
4.小结 |
结论与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李宜瑞教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1.1 定义与分类 |
1.1.2 流行病学调查现状 |
1.1.3 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 |
1.1.4 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
1.2 中医学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
1.2.1 中医病名 |
1.2.2 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
1.2.3 中医药治疗 |
1.3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
1.3.1 对中医传承的思考 |
1.3.2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应用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中西医诊断标准 |
2.1.3 相关疾病诊断标准 |
2.1.4 分期标准 |
2.1.5 纳入标准 |
2.1.6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临床资料及处方收集 |
2.2.2 数据录入 |
2.2.3 数据分析和整理 |
2.3 研究结果 |
2.3.1 患儿一般情况统计结果 |
2.3.2 症状体征统计结果 |
2.3.3 中医证候统计结果 |
2.3.4 中药药性统计结果 |
2.3.5 用药频次统计结果 |
2.3.6 组方规律分析结果 |
2.3.7 新方组合结果 |
2.4 讨论 |
2.4.1 患儿年龄分布分析 |
2.4.2 临床症状体征分析 |
2.4.3 临床证候类别分析 |
2.4.4 中药药性分析 |
2.4.5 中药使用频次分析 |
2.4.6 常用药物组合分析 |
2.4.7 新方组合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10)小儿喉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痰液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小儿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 |
2.2 两组小儿的红细胞免疫指标比较 |
2.3 两组小儿的痰液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比较 |
3 讨论 |
四、小儿常见急性感染性疾病红细胞免疫功能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槐杞黄颗粒干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阴虚型)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D]. 韩晶.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扁蕾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J]. 甄会,周少明,黄晓利,邵荣昌,张葆青,高茉丽,杜幼蕊,韩选明,冯焕琴,黄建玲,邹婷,裴天源,冀晓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05)
- [3]玉屏风颗粒佐治婴幼儿喘息远期疗效观察[D]. 熊文. 南昌大学, 2021(01)
- [4]消积利咽汤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食积热证)的临床研究[D]. 张晓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及两种维生素的变化[J]. 党媛媛,韩聪莉,严华,田庆玲,冯雪.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09)
- [6]针刺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D]. 苏莞文(Angela WanWen Su).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芪丹复感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评价及对sIL-2R、TNF-α的影响[D]. 刘丹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8]抵抗素与脂多糖对猪肺泡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及分子机制研究[D]. 李碧.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3)
- [9]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李宜瑞教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用药规律[D]. 宋文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小儿喉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痰液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J]. 钟丽花,李欣,王亚洲. 中国妇幼保健,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