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动配合核安全监督(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部[1](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文件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提出"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要求,结合教育系统实际,指导大中小学系统、规范、科学地开展国家安全教育,
程凯[2](2020)在《J市放射源安全管理困境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放射源在化工、医疗、钢铁等多领域得到了有效利用,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由此引发放射源事故不容忽视。一是在放射源引发的误照射事故中,辐射照射损伤人体健康,可能引发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后果,甚至可致人死亡;二是放射源被盗、丢失后,成为潜在的“核杀手”,无色无味不易被察觉,易引起社会恐慌。截止2019年6月,中国在用放射源142607枚①,总数很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安全监管的任务非常艰巨。近年来,我国放射源事故年发生率已控制在每万枚1.0起以下,但放射源事故仍年年发生、难以杜绝,某些放射源被盗、丢失后无法找回,形成潜在的“定时炸弹”。个别重大事故还成为社会热点,经新闻媒体报道后,举国上下高度关注事件进展。受国际环境变化、行业剧烈波动的影响,个别单位经济效益欠佳,资金保障和人员投入不足,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凸显了辐射风险。不仅如此,政府监管部门、社会群体在思想上、行动上仍存短板,不利于保障和提升城市核安全水平。华东县级市J市,是典型的工业城市,放射源数量很多、门类分布较广,在工业应用、企业管理、安全监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提升城市核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借鉴意义。笔者首先考察了J市在放射源安全管理方面一些独特做法,充分吸收和借鉴放射源安全管理的宝贵经验,同时收集J市放射源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通过运用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手段,从政府监管方面、企业管理方面、社会公众方面查找问题、寻找深层次原因,最后从政府监管、企业管理、社会公众、法律法规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助力提升城市核安全水平。放射源安全关系人民健康、社会稳定,需要政府、企业、社会长期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投入、主动作为、共同参与“核安全”文化建设,齐心协力构筑核安全防线。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放射源的经济效益,让放射源更好地服务人民、创造财富。
刘岩[3](2020)在《大修核安全监督管理提升》文中认为海南昌江核电厂自成立以来一直把核安全放在首位,目前电厂已经顺利完成了七次换料大修工作。海南核电核安全监督工程师结合实践经验与总结,逐步优化了核安全监督在整个大修期间的监督方式,并对今后的提升方向做出了几点思考。
聂炯[4](2020)在《SF核电项目CA类结构模块制造质量改进研究》文中提出核电厂由于其安全问题的特殊性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其建造质量尤为重要。CA类结构模块作为SF核电项目核岛内重要的模块,主要为核岛及辅助厂房形成一定的独立区域而作为结构墙体及结构楼板的模板以及楼梯与其它辅助结构。由于CA类结构模块数量最多、吨位最大,在核电现场施工结构繁多,且在SF核电项目1#机组现场组装过程中,反馈了一些关于CA类结构模块制造质量以及现场组装配合尺寸问题,导致现场出现了一定返修和返工事件,工期出现一定的拖延,没有完全发挥出模块化施工的优势。因此,分析SF核电项目CA类结构模块的制造过程,提高模块制造质量,对于后续核电项目建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论文以SF核电项目1#机组CA类结构模块的制造过程和质量状况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定量研究等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人员访谈、收集制造过程质量相关记录,调查现行的质量管理组织设置、质量控制管理方式、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执行情况、质量经验反馈管理改进现状以及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针对分析出的诸多质量问题,追根溯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改进措施,并进行验证,通过改进措施前后对比,评价改进效果。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SF核电项目1#机组CA类结构模块产品质量问题和质量管理流程方面的研究,找出了组织在质量管理流程方面的缺失;在组织机构方面将生产职能与工艺职能纳入统一部门管理,在工艺文件方面强化了考核、会审与交底,同时提高了监督检查、经验反馈的有效性,在改进后续CA类结构模块质量控制方式的同时,对现行质量管理方式和流程进行了优化。(2)通过对具体质量案例的分析,结合相关的访谈,找出了1#机组CA类结构模块制造质量重点、难点和控制关键点;通过对余量控制、反变形控制、变更控制等方面的改进和优化,使得2#机组CA类结构模块的制造质量有了大幅提升。(3)通过对改进措施的总结和提炼,固化了一套工艺标准化文件和检查标准化文件,规范和约束了相关的技术、生产和检查工作,并为后续类似产品的制造奠定了良好基础。(4)开展了自动焊焊接工艺研究,为后续类似产品推行自动焊工作奠定了基础。(5)建立了IDM变更管理软件系统,提升了组织的信息化水平。(6)提出了“清单式管理理念”,为后续的质量管理和组织管理提供了工作思路。以上措施优化了组织的质量管理流程,规范和约束了制造活动,有力的改善了后续核电项目CA类结构的质量状况,同时也将为相关方带来一定的帮助。
韩广丽[5](2020)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原子能使用法》(1-24条)翻译项目报告》文中认为本翻译项目的原文名称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原子能使用法》(以下简称新《原子能法》),译者选取其中1—24条进行翻译实践。该新《原子能法》以明确安全要求为目的,为涉及到核设施和处理设备的决议设定了标准,对电离辐射源和危险辐射源的范畴进行了划定,规定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权等。翻译该法,有助于我们了解分析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未来核能政策的发展走向。本翻译项目报告的撰写旨在概括性地阐明翻译文本的语言特点,并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探究此文本的翻译方法与技巧。该翻译项目报告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简述翻译项目的背景、意义以及译前准备工作;第二章围绕语体、词汇和句子特点三个方面,对翻译文本的特点进行归纳;第三章为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文本译例分析,从词汇和句子层面入手,结合文中具体实例,剖析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该文本的翻译方法;第四章为翻译项目报告总结,包括翻译经验的总结以及对翻译项目中所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的总结。
韩政[6](2020)在《基于PDCA循环的H核电站除盐水系统调试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认为在国内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背景下,我国核电产业链相关项目得到有力发展。依托大量工程建设,在满足国家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标工程管理领域的良好实践,核电施工建设单位、核设备制造厂家、核电运营单位分别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核电土建和安装阶段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已有较深入的研究成果,但对各种承包模式下的核电系统调试质量控制则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同时,近年来国家核安全局(NNSA)通报的调试质量事件说明,调试作为施工安装质量的验证阶段,在核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还存在薄弱环节。因此有必要以影响调试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抓手,探索完善调试质量控制体系,弥补核电工程质量管理领域的一些研究不足。本文以工程质量管理领域的重要理论方法为基础,梳理核电工程质量管理领域的理论成果。在研究中发现,PDCA循环方法非常契合核电项目质量控制的闭环管理流程,因此将H核电的除盐水系统调试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系统调试过程中出现的质量控制问题,以消除遗留项和调试缺陷作为主要任务,应用PDCA循环方法建立除盐水处理系统调试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多轮次的循环不断发现和分析问题,制定纠正措施,强化质量控制能力和水平。在确保除盐水处理系统满足预定的质量目标,按期完成运行移交的基础上,同时也为H核电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调试质量控制理论模板,明确了项目内外部各方的调试质量控制职责,优化了项目整体的质量管理体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三点:(1)PDCA循环方法适用于核电系统的调试质量控制。(2)除盐水系统调试质量控制体系为H核电工程调试质量控制提供理论模板,通过除盐水系统的调试实践,识别质量控制中的关键问题和弱项,建立项目调试质量控制体系,并在后续调试过程中不断循环优化,对优化核电重要系统的调试质量控制过程、规避调试质量风险、提升核电机组整体调试质量管理能力有一定的理论意义。(3)核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应以P阶段作为PDCA循环流程的核心任务,通过发现问题并全面分析问题的原因,建立针对性纠正措施,并在D阶段和C阶段实施和验证,进而在A阶段进行总结和经验反馈,并在下一个循环过程通过阶梯式循环,持续提升质量控制水平。由于核电工程各阶段质量控制关键工作的趋同性,PDCA循环方法在核电项目各阶段均具备一定的适用性,既可向延伸至工程的设计、采供和施工质量控制阶段,也可向后覆盖运行、大修的质量控制阶段,在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建立质量管理接口,从而建立统一的全范围、全周期项目质量控制体系,有效提升核电整体质量,促进核电行业发展。
汪南[7](2020)在《基于风险管理的H核电项目调试进度控制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当前我国能源产业结构以及环境污染情况,大力发展核电是当下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发展清洁能源的必经之路。在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下,如何做好进度控制,保证按期完成建设目标对于核电建设行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H项目核电调试工作涉及设备系统范围广、工期紧凑且刚性、工作节奏快、上下游接口关系众多,导致调试进度控制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协调管理难度较大,做好H项目调试进度控制必须实现全过程控制,必须紧紧锁定影响调试进度的各个环节,提前识别、预判风险项,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并做好事后检查和经验反馈。本文结合G公司H项目核电机组建设经验,从风险管理角度对核电建设进入调试阶段后面临的各种对调试进度控制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探讨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措施,保证调试目标的按期实现。本文第一章主要阐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风险管理理论、进度控制相关理论以及二者关系,国内外风险管理和进度控制的研究现状以及核电建设领域进度控制和风险管理研究概况;第三章介绍核电调试特点、H核电项目特点、调试概况及进度控制存在的问题;第四章结合经验判断法和流程图方法,识别影响调试进度控制的风险因素、通过风险矩阵图法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应对措施;第五章搭建风险管控体系。本文通过对H项目研究,从风险管理角度识别出影响调试进度控制的风险项共十类,其中除去社会政治经济及不可抗力的风险因素,得出高风险项包括调试人因风险、调试管理制度风险;中等风险包括设备和施工方面相关风险;低风险项包括技术风险和外部监管风险等,针对各风险因素提出了应对措施并探讨风险监控手段。,对于调试部门提高进度控制水平有一定借鉴意义,也为G公司后续承接国际核电建设项目中提高调试部门竞争能力创造条件。
隋阳[8](2020)在《核电厂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及其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以“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为例》文中提出“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是我国在充分汲取30余年来核电厂设计、建造、调试和运行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以下简称:IAEA)最高的安全要求和欧洲最新的三代技术标准,进行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机组。举世瞩目的全球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已于2015年5月7日在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清核电)开工建设。由于“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对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极高,所以必须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以下简称:ISO)三项标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和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AEA核安全标准和我国核安全法规标准,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Q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和环境管理体系(EMS)(以下简称:QHSE管理体系),对“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进行管理。但是,在建立和实施QHSE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三套体系文件、组织机构和管理流程,配置三套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这导致了体系文件数量巨大、组织机构庞大、管理流程繁琐和资源投入过大,不利于QHSE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管理体系集成为QHSE集成管理体系,以精简QHSE文件、组织机构和管理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在建立和实施“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对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不断地完善QHSE集成管理体系。为此,本文以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及其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为了对“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实施高效的管理,应用PDCA理论、过程方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先依据三项国际标准和IAEA核安全标准,构建了QHSE集成管理体系框架,再依据我国核安全法规标准对框架进行了补充,建立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及其实施流程。(2)为了对“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先应用Delphi方法,经过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和多次进行反馈修正,建立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再应用集对分析、梯形模糊数、集值统计和专家评价方法,同时考虑专家评判的确定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建立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数学模型。(3)根据所建立的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提出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等级为1级(有效性为优),证明了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是有效的,同时也发现了其有待改进之处。(4)为了进一步提高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出了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以及持续开展经验反馈的对策与建议。
胡小定[9](2020)在《J核电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J核电公司作为一家生产发电企业,在近年来的发展中虽然整体业绩较为稳定,但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面临与日俱增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全国电价呈不断下降趋势,极大压缩了J核电公司的盈利空间,对未来发展也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在该背景下,J核电公司需及时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使之既符合J核电公司发展内在需求,又能适应外在环境变化趋势。本文基于J核电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以企业发展战略理论方法及分析工具为指导,借助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等方式,针对J核电公司所处外部环境和行业环境分别进行PEST分析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找出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结合J核电公司内部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IFE/EFE)进行评价,再通过SWOT分析制定和选择符合J核电公司的三个层次发展战略,依此设定J核电公司总体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目标,提出战略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战略具体执行措施,并辅以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工具推动战略有效执行。本文通过对J核电公司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制定了适宜的发展战略,以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推动企业高质发展。
李文君[10](2020)在《论责令改正行为之法律属性及适用》文中研究指明责令改正行为在执法过程中适用频繁,在法律条文中的规范构造也在《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总括性规定下呈现出不同的方式。但对于责令改正行为的法律属性认定在学界仍存在一定争议,学界的观点主要包括行政处罚论、行政命令论、排除行政处罚论、作出时间决定论。而在责令改正行为的适用过程中也存在何时作出、文书何时送达、是否应当进行听证、责令改正行为与行政处罚如何共同适用的问题。为了使行政机关能够更准确地适用责令改正行为以达到其行政目的,确保司法机关能够对责令改正行为进行准确认定,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本文对责令改正行为的法律属性认定及适用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之后责令改正行为在执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一些帮助。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两个:一方面是在规范构造视角下结合相关案例确定责令改正行为的法律属性;另一方面是通过他国经验与我国案例及法律条文得出责令改正行为在我国的适用规则。本文运用了文本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及比较分析法。首先通过法律释义与学理释义理解责令改正行为的概念,后对责令改正行为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以对责令改正行为的概念进行深入。其次本文将责令改正行为的规范构造进行总结与分类,通过责令改正行为与行政处罚适用关系的不同将责令改正行为分为独立型构造、裁量型构造以及并列型构造,力求从规范构造的视角对不同的责令改正行为进行分类别地研究。再结合案例将责令改正行为与其他行政行为的概念、性质、目的等进行辨析,最终得出责令改正行为应当属于行政命令。接下来对德国、新加坡、美国的责令改正行为进行探究,从他国对于责令改正行为的适用中得出我国可以进一步完善的经验借鉴。最后提出我国责令改正行为的适用规则,将现在我国在适用责令改正行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解决。本文中笔者倾向于将责令改正行为认定为行政命令行为。在适用责令改正行为时应当遵循程序正义,严格按照一般行政行为的通用程序予以适用。在与行政处罚并用时责令改正行为的履行效果可以成为行政处罚的减轻与加重情节。
二、主动配合核安全监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主动配合核安全监督(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
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
一、总体要求 |
(一)指导思想 |
(二)基本原则 |
(三)主要目标 |
二、主要内容 |
(一)总论 |
(二)重点领域 |
三、实施途径 |
(一)开设专门课程 |
(二)开展专题教育 |
(三)融入各学科专业教育教学 |
(四)发挥校园文化作用 |
(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
四、考试评价 |
(一)评价原则 |
(二)评价实施 |
五、管理与保障 |
(一)组织领导 |
(二)课时保障 |
(三)督导检查 |
(四)专业指导 |
(五)资源开发 |
(六)师资队伍建设 |
附录 |
(2)J市放射源安全管理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放射源安全风险分析研究 |
(二) 放射源监督管理模式研究 |
(三) 加强放射源安全管理研究 |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一) 研究的内容 |
(二) 研究的方法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放射源 |
二、辐射事故 |
三、安全 |
四、放射源安全管理 |
第二节 基本理论 |
一、木桶理论 |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
三、破窗理论 |
四、责任型政府 |
第二章 J市放射源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第一节 J市放射源监管基本情况 |
一、放射源基本情况 |
二、监管队伍基本情况 |
三、辐射安全状况 |
四、法规制度体系 |
第二节 J市放射源监管特色工作法 |
一、应用“互联网+”监管手段 |
二、严把废源回收“风险点” |
三、保持“零容忍”监管力度 |
四、打造“四位一体”监管模式 |
第三节 J市放射源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 |
一、在监管人员的配置方面 |
二、在财政资金的支撑方面 |
三、在传感网络的运行方面 |
四、在废源收贮的运输方面 |
第三章 J市放射源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
第一节 政府监管方面存在问题 |
一、机构设置与地区总量不匹配 |
二、监管力量与监管强度不适应 |
三、工作态度与工作要求不统一 |
第二节 企业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
一、风险意识不强,主动回收难下决心 |
二、技防投入不足,运行维护难用精心 |
三、制度落实不严,严格遵守难持恒心 |
第三节 社会公众方面存在问题 |
一、放射源的概念不清 |
二、区分辨识能力不强 |
三、危机应对经验不足 |
第四章 J市放射源安全管理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政府监管方面原因 |
一、对核安全工作的重视不够,放射源监管易被边缘化 |
二、对核安全工作的理解不深,放射源立案积极性不高 |
三、对核安全工作的保障不足,放射源特岗津贴未落实 |
第二节 企业管理方面原因 |
一、从外部环境看,行业震荡加剧安全风险 |
二、从内部管理看,人员流动增大管理难度 |
三、从思想意识看,文化缺失不利长远发展 |
第三节 社会公众方面原因 |
一、放射源安全知识尚未纳入通识教育 |
二、放射源安全知识社会科普深度不足 |
三、放射源事故应急演练缺少公众参与 |
第四节 法律法规仍待健全 |
一、闲置源送贮有要求,无罚则 |
二、废旧源送贮有罚则,难执行 |
三、费用减免有新政策,不到位 |
第五章 进一步加强放射源安全管理的对策 |
第一节 政府监管方面对策 |
一、提高重视程度,优化考核机制 |
二、加深职业理解,从严开展工作 |
三、加强后勤保障,减少职业照射 |
第二节 企业管理方面对策 |
一、削减放射源数量 |
二、加强人才储备 |
三、全员共建文化 |
第三节 社会公众方面对策 |
一、开展放射源安全通识教育 |
二、加大社会科普宣传力度 |
三、邀请公众观摩应急演练 |
第四节 法律法规方面对策 |
一、对闲置放射源收贮从严要求 |
二、对废旧放射源收贮到厂回收 |
三、尽快出台放射源再利用办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J市放射源安全知识网络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问提纲 |
致谢 |
(3)大修核安全监督管理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大修核安全风险 |
2 大修监督 |
3 大修实践 |
3.1 组织、人力配置 |
3.2 运行技术规范遵守 |
3.2.1 异常设备可用性确认单 |
3.2.2 技术规范问题单 |
3.3 监督工具使用 |
3.4 大修监督项目优化 |
4 后续提升 |
4.1 配置风险管理 |
4.2 监督平台建立 |
5 结束语 |
(4)SF核电项目CA类结构模块制造质量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研究基础 |
2.1 相关质量概念及内容 |
2.1.1 质量管理的定义及内容 |
2.1.2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及特点 |
2.2 质量管理相关方法及工具 |
2.2.1 质量控制的五大要素 |
2.2.2 质量控制的三大环节 |
2.2.3 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 |
2.2.4 质量改进的工具 |
2.3 核安全文化与质量管理 |
2.3.1 核安全文化定义与内涵 |
2.3.2 核安全文化与质量管理的原则 |
2.3.3 核安全文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
第3章 CA类结构模块制造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相关概况及特点总结 |
3.1.1 SF核电项目概况 |
3.1.2 CA类结构模块概况 |
3.1.3 CA类结构模块制造工艺概况及特点总结 |
3.2 质量管理状况及CA类结构模块质量现状 |
3.2.1 组织质量方针、目标及要求 |
3.2.2 组织质量管理现状 |
3.2.3 CA类结构模块质量现状 |
3.3 问题分析及要因确认 |
3.3.1 按照五大要素分析 |
3.3.2 按照四大环节分析 |
3.3.3 要因确认 |
第4章 CA类结构模块制造质量改进措施提出与验证 |
4.1 质量改进措施的分析 |
4.1.1 从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角度分析 |
4.1.2 从前期典型质量问题角度分析 |
4.2 质量改进措施的提出 |
4.2.1 质量管理方面措施 |
4.2.2 工艺方面措施 |
4.2.3 标准化方面措施 |
4.2.4 变更控制方面措施 |
4.2.5 清单式管理措施 |
4.2.6 经验反馈方面措施 |
4.2.7 质量绩效考核措施 |
4.3 质量改进措施的验证及效果评价 |
4.3.1SF核电项目2#机组的验证情况 |
4.3.2 效果评价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原子能使用法》(1-24条)翻译项目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Реферат |
第一章 引言 |
1.1 翻译项目的背景 |
1.2 翻译项目的意义 |
1.3 译前准备工作 |
1.3.1 平行文本收集 |
1.3.2 翻译工具准备 |
1.3.3 术语表制定 |
第二章 翻译文本特点 |
2.1 语体特点 |
2.2 词汇特点 |
2.2.1 专业术语繁多 |
2.2.2 动名词使用广泛 |
2.2.3 复合前置词频现 |
2.3 句子特点 |
2.3.1 多用被动结构 |
2.3.2 常用平行结构 |
2.3.3 多主从复合句 |
第三章 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文本译例分析 |
3.1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
3.2 功能对等理论对该翻译文本的指导作用 |
3.3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词汇翻译 |
3.3.1 词义确定法 |
3.3.2 词义引申法 |
3.3.3 词类转换法 |
3.3.4 加词法 |
3.3.5 减词法 |
3.4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句子翻译 |
3.4.1 直译法 |
3.4.2 合译法 |
3.4.3 分译法 |
3.4.4 语态转换法 |
3.4.5 语序调整法 |
第四章 翻译项目报告总结 |
4.1 翻译经验总结 |
4.2 本翻译项目研究的局限性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原文 |
附录B 译文 |
附录C 术语表 |
(6)基于PDCA循环的H核电站除盐水系统调试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2.1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理论 |
2.1.1 质量管理理论的沿革 |
2.1.2 工程项目质量与质量管理 |
2.1.3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
2.2 质量控制工具-PDCA循环 |
2.2.1 PDCA循环简述 |
2.2.2 PDCA循环的运行原理 |
2.2.3 PDCA循环的运行特点 |
2.2.4 PDCA循环在工程项目的应用 |
2.3 核电调试项目的质量控制 |
2.3.1 调试的定义和目的 |
2.3.2 调试移交与质量控制 |
2.4 文献综述 |
2.4.1 国外核电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
2.4.2 国内核电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
2.4.3 研究评述 |
第3章 除盐水处理系统调试项目质量控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项目概况 |
3.1.1 H核电站项目概况 |
3.1.2 除盐水处理系统概况 |
3.2 H核电站调试阶段的质量管理体系 |
3.3 调试现状和问题 |
3.3.1 H核电站的调试现状 |
3.3.2 系统调试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
3.4 下一步工作方案 |
第4章 基于PDCA循环的除盐水理系统调试质量控制体系设计 |
4.1 基于PDCA循环的质量控制原则与目标 |
4.1.1 质量控制原则 |
4.1.2 质量控制目标 |
4.2 基于PDCA循环的除盐水处理系统调试质量控制流程设计 |
4.2.1 遗留项控制流程设计 |
4.2.2 调试缺陷控制流程设计 |
4.3 调试质量控制体系的保障措施 |
4.3.1 调试组织机构设计 |
4.3.2 调试议事协调机制设计 |
4.3.3 调试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第5章 基于PDCA循环的除盐水系统调试质量控制体系运行 |
5.1 遗留项控制流程 |
5.1.1 第一轮PDCA循环流程 |
5.1.2 第二轮PDCA循环流程 |
5.1.3 第三轮PDCA循环的初步研究 |
5.2 调试缺陷控制流程 |
5.2.1 发现问题和问题原因分析(P阶段) |
5.2.2 制定质量控制纠正措施(P阶段) |
5.2.3 实施质量控制纠正措施(D阶段) |
5.2.4 质量控制效果检查与评估(C阶段) |
5.2.5 质量控制措施总结和提高(A阶段) |
5.2.6 下一轮循环的初步研究 |
5.3 调试质量控制效果评价 |
5.3.1 除盐水处理系统调试合格 |
5.3.2 明确内外部单位的调试质量控制职责 |
5.3.3 优化H核电调试管理程序体系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基于风险管理的H核电项目调试进度控制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2 理论综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进度控制内涵 |
2.1.2 风险管理内涵 |
2.1.3 进度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
2.2 国内外项目进度控制和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2.2.1 国内外项目进度控制研究现状 |
2.2.2 国内外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2.3 项目风险管理工具 |
3 H核电项目调试进度控制及风险管理现状 |
3.1 H核电项目概况 |
3.2 核电站建设及调试特点 |
3.3 H项目调试进度管理和风险管理现状 |
3.3.1 进度管理现状 |
3.3.2 风险管理机制 |
3.3.3 存在的问题 |
4 H核电项目调试阶段风险识别与应对 |
4.1 调试阶段风险识别 |
4.1.1 核电调试外部风险 |
4.1.2 核电调试内部风险 |
4.2 风险分析与评价 |
4.2.1 风险分析与评价的方法 |
4.2.2 风险分析与评价 |
4.3 风险应对 |
4.3.1 高风险项应对措施 |
4.3.2 中风险项应对措施 |
4.3.3 低风险项应对措施 |
5 风险管控体系构建 |
5.1 风险管控总体原则 |
5.2 风险管控措施 |
5.2.1 风险识别方法 |
5.2.2 风险应对措施 |
5.2.3 风险监控 |
5.2.4 风险管理工具 |
5.3 保障措施 |
5.3.1 组织措施 |
5.3.2 制度措施 |
5.3.3 激励措施 |
5.3.4 教育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核电厂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及其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以“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法律标准 |
1.2.1 ISO9001标准 |
1.2.2 ISO45001标准 |
1.2.3 ISO14001标准 |
1.2.4 IAEA核安全标准 |
1.2.5 我国核安全法规标准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QHSE管理体系集成的可行性分析 |
1.4.1 三项国际标准的共性分析和差异性分析 |
1.4.2 相关法规标准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6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
1.6.1 研究目标 |
1.6.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
2.1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简介 |
2.2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的安全性 |
2.3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的可靠性 |
2.4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的经济性 |
2.5 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简介 |
2.6 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其实施流程 |
3.1 QHSE管理体系的集成 |
3.1.1 建立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原则 |
3.1.2 建立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理论 |
3.1.3 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建立 |
3.1.4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 |
3.2 QHSE集成管理体系实施流程 |
3.2.1 策划阶段 |
3.2.2 执行阶段 |
3.2.3 检查阶段 |
3.2.4 改进阶段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方法 |
4.1 有效性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
4.2 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
4.2.1 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
4.2.2 Delphi方法 |
4.3 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数学模型 |
4.3.1 集对分析 |
4.3.2 梯形模糊数 |
4.3.3 集值统计 |
4.3.4 专家评价法 |
4.3.5 数学模型 |
4.4 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 |
5.1 建立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
5.2 进行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 |
5.2.1 计算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联系度、特征值和评价等级 |
5.2.2 计算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客观权重 |
5.2.3 计算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总联系度、总特征值和评价等级 |
5.3 QHSE集成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5.4 提高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
5.4.1 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 |
5.4.2 持续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 |
5.4.3 持续开展经验反馈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J核电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技术路线 |
1.3 相关理论研究及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战略管理研究进展 |
1.3.2 国内战略管理研究进展 |
1.3.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2章 J核电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2.1 核电行业的发展形势 |
2.1.1 世界核电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2.1.2 国内核电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
2.2 J核电公司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
2.2.1 政治和法律环境分析 |
2.2.2 经济环境分析 |
2.2.3 技术环境分析 |
2.2.4 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分析 |
2.3 J核电公司外部行业环境分析 |
2.3.1 现有竞争者分析 |
2.3.2 供应商分析 |
2.3.3 购买者分析 |
2.3.4 潜在进入者分析 |
2.3.5 替代品分析 |
第3章 J核电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1 基本情况简介 |
3.2 企业文化分析 |
3.3 人力资源分析 |
3.4 财务状况分析 |
3.5 核心能力分析 |
3.5.1 生产运行能力 |
3.5.2 工程建设能力 |
3.5.3 市场开发能力 |
第4章 J核电公司战略的分析与制定 |
4.1 战略的分析 |
4.1.1 外部因素评价 |
4.1.2 内部因素评价 |
4.1.3 SWOT综合分析 |
4.2 战略的制定 |
4.2.1 使命和愿景 |
4.2.2 发展原则 |
4.2.3 战略目标 |
4.2.4 战略方案 |
第5章 J核电公司战略的实施 |
5.1 战略的政策支持与保障 |
5.2 战略的具体执行措施 |
5.2.1 生产运行管理 |
5.2.2 工程建设管理 |
5.2.3 国内外市场开发 |
5.2.4 行政综合管理 |
5.2.5 安全大监督管理 |
5.2.6 党建引领和保障 |
5.3 推动战略执行的工具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论责令改正行为之法律属性及适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责令改正行为概述 |
(一)责令改正行为的概念 |
(二)责令改正行为的理论依据 |
1.行政效能原则 |
2.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
二、规范构造视角下的责令改正行为法律属性 |
(一)独立型构造 |
1.构造分析 |
2.性质认定 |
(二)裁量型构造 |
1.规范构造 |
2.性质认定 |
(三)并列型构造 |
1.规范构造 |
2.性质认定 |
(四)责令改正行为的法律属性 |
三、责令改正行为比较研究 |
(一)德国的责令限期拆除 |
(二)新加坡的责令限期拆除 |
(三)美国FDA常规警告信 |
(四)小结 |
四、责令改正行为的适用规则 |
(一)责令改正行为的作出时间 |
(二)责令改正通知书的送达 |
(三)听证程序在责令改正行为中的适用 |
(四)责令改正行为与行政处罚并处之适用 |
1.责令改正行为作为行政处罚减轻情节 |
2.责令改正行为作为行政处罚的加重情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现行法律规范中“责令改正行为”条款统计表 |
四、主动配合核安全监督(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12)
- [2]J市放射源安全管理困境与对策研究[D]. 程凯. 苏州大学, 2020(03)
- [3]大修核安全监督管理提升[J]. 刘岩. 科技视界, 2020(17)
- [4]SF核电项目CA类结构模块制造质量改进研究[D]. 聂炯. 青岛大学, 2020(01)
- [5]《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原子能使用法》(1-24条)翻译项目报告[D]. 韩广丽. 延边大学, 2020(05)
- [6]基于PDCA循环的H核电站除盐水系统调试质量控制研究[D]. 韩政. 山东大学, 2020(11)
- [7]基于风险管理的H核电项目调试进度控制方案研究[D]. 汪南.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8]核电厂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及其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以“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为例[D]. 隋阳. 南华大学, 2020(01)
- [9]J核电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胡小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8)
- [10]论责令改正行为之法律属性及适用[D]. 李文君.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