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次全子宫切除术10例报告

阴道次全子宫切除术10例报告

一、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10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许利[1](2019)在《改良式全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大子宫切除术临床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改良式全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modified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MTH)、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大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VTH)两种不同微创手术方法,对大子宫切除术的效果进行对比,探究大子宫切除的最优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10月本院收住的56例因子宫肌瘤等良性疾病致子宫增大多孕12周大小接受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改良式全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MTH组)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大子宫切除术(LAVH组)。其中MTH组16例,LAVH组40例。(1)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2)应用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土标准差(χ土s)表示,均为正态分布,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着性差异;MTH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无显着性差异;MTH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TH组治疗后满意度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0.00%、22.50%,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①针对大子宫切除的治疗,MTH和LAVH两种术式均安全有效。②改良式全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在住院天数以及术中出血量较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切除术有一定的优势,但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无明显差异。巨大子宫改良式全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是一种对人体损伤小,恢复快的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该术式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莫青兰[2](2015)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子宫切除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子宫疾病,如子宫肿瘤、子宫脱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可使大部分患者避免开腹,其在手术创伤、临床效果、并发症及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随着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其局限性亦进一步被临床所认知。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理想术式。

贾柠伊,冯力民[3](2014)在《AAGL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指南解读》文中认为Charles Clay于1843年描述了第1例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而第1例的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LSH)是在1991年由德国Semm报道。虽然医生普遍认为性生活满意度和防止器官脱垂是保留宫颈的重要指征,但是对于宫颈保留与否却一直存在争议。宫颈切除的唯一绝对适应证是宫颈的恶性病变或癌前病变,所以针对于其他适应证应采取何种最佳的手术方法也引起了广泛争论。评估各种保留宫颈术式对性生活、排尿、肠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后获得的证据仍存在争议。解读美国妇科腔镜学会(AAGL)2014年发布的临床指南,讨论LSH术中操作、术后转归以及近期远期并发症等,向广大临床医生提供LSH的循证医学信息。

张朋丽,朱新群,王平[4](2014)在《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子宫肌瘤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能引起月经紊乱、盆腔疼痛、下腹不适及受压等症状,还可引起不孕、流产等产科并发症,对妇女的健康形成了较大威胁。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全切除术及子宫次全切术。传统术式为经腹、经阴道手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模式的转变及微创观念的普及,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术式正以更加明显的优势取代传统术式,临床常用的为气腹腹腔镜,但由于气腹的高压环境,不适合孕

贺红英[5](2014)在《子宫肿瘤及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近、远期疗效的临床医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子宫良性肿瘤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H)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AH)治疗子宫良性肿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23家三甲医院收治的3895例子宫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LH组2539例,AH组1356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半年问卷随访患者的盆底及性功能情况。结果:LH与AH相比,术中出血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少、术后肛门排气快、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半年发生排便异常(便秘)少以及发生性功能障碍少。两组之间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手术时间和术后发生尿失禁比较,两组之间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现有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全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质量的手术方法,需要更多的设计良好、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术后远期生活质量。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循证医学研究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11期)、MEDLINE、EMBASE、CNKI、Wan Fang、VIP、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2013年11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未发表的灰色文献,查找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比较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0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短,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值少,术后次要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评分值低的优势,同时具有术中泌尿道损伤发生率高,术后主要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及手术时间延长的劣势。结论:现有研究显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在缩短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降低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值、术后疼痛评分值及术后次要并发症发生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但缺乏术后长期生活质量结局指标的结果,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1985-2011年广西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目的:了解广西区近27年间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构成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对1985-2011年度广西区23家三甲医院收治的1612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顺位及构成比:顺位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宫颈癌的构成比呈上升的趋势,从1985-1989年度的17.48%上升到至2010-2011年度的56.74%,两者比较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呈下降的趋势,从30.69%下降到1.75%,两者比较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外阴阴道恶性肿瘤、子宫肉瘤等,比较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2)好发年龄:宫颈癌的好发年龄从≥60岁前移至<40岁,呈年轻化态势;子宫内膜癌<60岁的各年龄段患者构成比有所上升,也存在年轻化态势;卵巢恶性肿瘤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好发年龄无明显改变。(3)地域和职业分布:卵巢恶性肿瘤和子宫内膜癌等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地域城镇高于农村,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农村高于城镇;前10年宫颈癌患者主要集中于城镇,构成比67.1%,后10年却主要集中在农村,构成比52.6%。(4)手术病理分期或临床分期: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外阴阴道恶性肿瘤、子宫肉瘤和输卵管癌大部分为早期患者(I-II期),分别占66.3%、67.3%、51.4%、73.7%及67.9%;而卵巢恶性肿瘤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多数为中晚期(III-IV期)患者,分别占56.2%及53.1%。结论:(1)应重点加强对宫颈癌的普查防治工作,同时也要加大对其他妇科肿瘤的防治力度。(2)加大对卵巢恶性肿瘤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相应肿瘤标志物、新的诊治方法的发现和研究力度,提高早期诊治率。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近、远期疗效,并探讨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6家三甲医院收治的56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266例,开腹组301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半年盆底功能障碍、术后半年性功能障碍、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生存分析的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量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留置尿管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尿潴留发生少以及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发生少,两组之间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术中并发症总例数、术后并发症总例数、术后半年盆底功能障碍、术后半年性功能障碍、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两组相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示病理类型和手术病理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和开腹手术相似的术后远期生活质量及肿瘤生存预后,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更多的设计良好、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长期随访,进一步验证腹腔镜治疗的术后远期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目的:系统评价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11期)、MEDLINE, EMBASE,PUBMED, CNKI、Wan Fang、VIP、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2013年11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未发表的灰色文献,查找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61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具有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优势,同时具有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术中并发症的劣势,两组在3年总生存率、3年无瘤生存率、3年复发率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方面,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在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开腹手术,但缺乏术后长期结局指标特别是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果,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治疗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近、远期疗效,并探讨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6家三甲医院收治的1091例临床分期IA1-II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455例,开腹组636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术中左右宫旁和阴道组织切除长度、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半年盆底功能障碍、术后半年性功能障碍、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生存分析的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手术时间长,但术中失血量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留置尿管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少、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发生少、术中宫旁和阴道组织切除长度多、术后尿失禁发生少及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少,两组之间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术中并发症总例数、术后发生排便异常、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两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示宫颈间质侵润深度和淋巴结状态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能改善患者术后远期生活质量,具有和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生存预后,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更多的设计良好、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腹腔镜治疗的术后远期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目的:系统评价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11期)、MEDLINE, EMBASE,PUBMED, CNKI、Wan Fang、VIP、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2013年11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未发表的灰色文献,查找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对照临床试验(CCTs)。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和5个对照临床试验(CCTs),共32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的优势,同时具有手术时间延长的劣势,两组在3年总生存率、3年复发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方面,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在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方面优于开腹手术,但缺乏术后长期结局指标特别是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果,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杨咏[6](2012)在《经腹腔镜大子宫切除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大子宫经改良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改良LAVH)及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LSH)的手术技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收治子宫≥12孕周102例经改良LAVH及LSH患者资料为研究组,随机抽取110例子宫<12孕周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患者资料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组织称重。结果研究组102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研究组手术时间及组织称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LAVH有2例患者在术后15~20d时发生晚期少量出血,予以局部缝合压迫,再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大子宫患者若子宫活动度好,盆腔粘连轻,采用多个穿刺孔平行上移、提前行子宫动脉预处理、旋切缩小子宫体、腹腔镜下切开阴道前穹窿作阴式手术指引点等方法,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施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于凯[7](2012)在《922例子宫肌瘤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据统计,其发病率高达25%~30%。多数子宫肌瘤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月经改变、阴道不规则流血、下腹包块、盆腔压迫症状、继发贫血、和腰腹部疼痛及生殖功能障碍等,对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子宫肌瘤好发于生育期的妇女,目前通过药物治疗尚不能有效的根除肌瘤,对于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主。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子宫全切术、子宫肌瘤切除术和子宫次全切除术。手术途径可经腹、经阴道或宫腔镜及腹腔镜下手术。本文通过分析子宫肌瘤及肌瘤变性的临床特点,探讨患者年龄、临床症状、肌瘤大小、肌瘤生长部位、病理类型及合并疾病等因素与手术方式的关系,旨在为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治做出更好的指导,使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更加规范化、人性化、个性化。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2009年10月01日~2010年10月01日期间因子宫肌瘤入院施行手术的病例,临床资料可靠及完整者9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子宫肌瘤的年龄分布、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病理类型进行探讨。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如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情况)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如既往盆腔手术史等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即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22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多集中在30~50岁之间的育龄期妇女,占总样本83.19%,其中30~40岁294例,40~50岁473例。本组资料中,手术方式以子宫肌瘤切除术为主,共444例,占48.16%,其中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29例,占3.15%,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133例,占14.43%,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75例,占8.13%,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207例,占22.45%;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手术方法不同,子宫肌瘤切除术在年龄越小组所占比例越大,17~30岁组子宫肌瘤切除术占100.00%;子宫全切术在年龄越大组所占比例越大,≥50岁组子宫全切术占76.52%。有临床症状的为740例,约占80.26%,其中以月经改变为最常见,共398例,占43.17%;无明显临床症状为182例,占19.74%。术前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确诊率为99.02%,误诊率0.98%。子宫肌瘤的生长部位不同手术方法不同,除肌壁间肌瘤组与浆膜下肌瘤组手术方式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外(P>0.005),其他各组手术方式的选择都有统计学差异(P<0.005)。多发性子宫肌瘤以子宫全切术为主占33.07%(209/632),单发性子宫肌瘤以肌瘤切除术为主。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适合于直径<5cm的粘膜下肌瘤,直径D≥5cm的粘膜下肌瘤多开腹行子宫全切术或次切术和经阴道子宫全切术和次切术。子宫肌瘤直径D<5cm组选择微创手术的患者比直径D≥5cm组多(P<0.005)。肌瘤伴发变性的有186例,占20.17%,其中直径大于5cm者为139例(74.73%)。40岁~50岁组是肌瘤变性的高发年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变性与年龄相关,围绝经期妇女的子宫肌瘤发生变性比例较高(44.09%),其中富于细胞型47例。子宫肌瘤合并有慢性宫颈炎最多,为159例(17.25%);子宫颈息肉27例(2.93%);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有10例(1.08%),CIN I~II级有4例,其中有2例术前宫颈活检明确诊断宫颈CIN I~II级,CIN II~III级有6例,其中有1例术前行TCT检查: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有2例术前行宫颈活检明确诊断CIN III级,累及腺体。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17例(1.84%);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2例(0.22%);子宫内膜息肉53例(5.75%);子宫颈癌1例(0.11%),子宫内膜异位症161例(17.46%),其中子宫肌腺症115例,子宫腺肌瘤5例,卵巢巧克力样囊肿2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盆腔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卵巢囊肿及卵巢瘤101例(10.95%),其中卵巢冠囊肿8例,卵巢巧克力囊肿26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10例,单纯性卵巢囊肿13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0例,其中2例为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卵巢粘液性囊腺瘤3例,其中2例为交界性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卵巢黄体囊肿5例,卵巢黄体血肿4例,卵巢滤泡囊肿12例,卵泡膜细胞瘤2例,卵巢纤维瘤3例;卵巢包涵囊肿2例,卵巢包裹性积液1例,卵巢浆液性腺纤维瘤1例,卵巢平滑肌瘤1例;慢性输卵管炎19例(2.06%);输卵管积水12(1.30%);输卵管积脓4例(0.43%);慢性盆腔炎10例(1.08%);慢性阑尾炎5例(0.54%);轻度贫血54例(5.86%);中度贫血107例(11.61%);重度贫血15例(1.63%)。结论:1.子宫肌瘤发病的高峰年龄为30-50岁之间的育龄期妇女,具有年龄集中趋势;;2.子宫肌瘤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月经改变、阴道不规则流血、下腹包块、腰腹部疼痛、膀胱直肠压迫症状及继发贫血症状,但也有很多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因此对育龄期妇女定期进行体检是早期发现子宫肌瘤的最有效方法;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重要手段,检查时应该注意子宫腺肌瘤易误诊为子宫肌瘤,以及阔韧带肌瘤易误诊为卵巢瘤,宫腔镜检查及治疗是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最有效治疗方法;4.子宫肌瘤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患者年龄、有无生育要求及肌瘤本身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子宫肌瘤治疗的主要术式是子宫肌瘤切除术,微创手术治疗是子宫肌瘤治疗的新趋势;5.肌瘤变性多发生于较大的肌瘤,富于细胞型变性的肌瘤术式应选择全子宫切除术,行肌瘤切除术的术后需密切随访;6.术前常规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于欲保留子宫或宫颈的患者非常必要,如有可疑情况,应行宫颈活检以排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或宫颈早期浸润癌。对年龄稍大,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的病人,为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术前应常规行分段诊刮术。

蓝柳冰,李利平,侯涛,余艳,洪平香[8](2012)在《两种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病变的临床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比较经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与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76例良性子宫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改良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组(改良阴式)89例,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组(开腹式)87例,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相关情况,并在随访期间对心理和性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比较。结果阴式手术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镇痛泵使用率、术后疼痛指数、最早下床活动时间、术后3 d平均最高体温、术后胃肠运动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均较开腹手术组为佳(P<0.05);心理和性生活调查结果显示阴式手术组较开腹手术组好(P<0.05)。结论阴式手术组较开腹手术组术后身体恢复较快,心理及性生活质量较高,可作为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病变的常规术式,应当推广应用。

蓝柳冰,李利平,侯涛,余艳,洪平香[9](2009)在《改良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病变的临床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比较改良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与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176例良性子宫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改良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组(A组)89例,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组(B组)87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相关情况,并在随访期间对心理和性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比较。结果阴式手术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镇痛泵使用率、术后疼痛指数、最早下床活动时间、术后3d平均最高体温、术后胃肠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均较开腹手术组为佳,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随访期间进行心理和性生活调查,结果显示阴式手术组较开腹手术组较好,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阴式手术组较开腹手术组术后病情恢复较快,心理及性生活质量较好,可作为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病变的常规进路,应当推广应用。

谢朋木[10](2008)在《经阴道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经阴道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手术方法、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3月21例子宫肌瘤需切除子宫患者行经阴道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从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情况分析该术式对卵巢功能、性生活及大小便情况的影响。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近期恢复情况的观察指标含术后病率、术后24小时拔除尿管尿潴留的发生情况、术后下床时间及排气时间。卵巢功能的观察指标有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大小便情况的影响调查内容包括尿频、尿失禁、大便习惯改变等,上述各项指标分别在手术后1、6、12个月时进行随访。性生活的调查内容包括性生活的频率、满意程度等,随访时间为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并与先期的经腹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进行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阴道完成手术21例,手术时间平均77±21 min,术中失血平均90±21 ml,术后排气时间18±2.1 h,下床活动时间15±6 h,术后24 h内拔除尿管,无一例发生尿潴留,术后病率4.8%(1/21)。FSH(u/l)术前、术后1、6、12个月的值分别为:4.75±1.26、5.53±1.02、5.64±2.72、5.69±2.34;LH(u/l)的值分别为:12.55±2.30、13.33±3.11、13.85±2.21、13.83±1.58;E2(pmol/L)的值分别为:345.15±13.13、335.85±15.22、334.24±25.34、331.22±9.53。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稍长于历史对照组,出血量多于历史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历史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术后发热、术后出血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血清FSH,研究组术后第1月起即有升高,但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E2研究组术后随访至第12月起有下降,但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上述两项指标历史对照组虽有小幅度变化,但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LH水平两组均无明显升高,差异不显着(P>0.05)。研究组和历史对照组术后术后性欲增加者分别为33.3%和20.5%,两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性生活满意度增加者分别为66.7%和41.0%,两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研究组1例出现泌尿系统症状,仅1人出现大便困难,历史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1例,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可操作性强,对肠管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半年内随访对卵巢功能影响小,1年后有卵巢功能减退趋势。研究组对性生活影响不大,与历史对照组相比性生活满意度显着提高。对大小便无明显影响。本术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实用价值,其更远期临床效果仍需作深入研究。

二、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10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1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式全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大子宫切除术临床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中英文对照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附录C 综述
        参考文献

(2)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概述
2 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3 术式的选择与评价

(3)AAGL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指南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LSH术中操作与指南
    1.1 LSH术中注意事项
        1.1.1 宫颈切断
        1.1.2 切除或者电凝宫颈内膜
        1.1.3 子宫体的取出
    1.2 LSH手术入路指南
2 LSH的转归及相应指南
    2.1 LSH的转归
        2.1.1 术中转归
        2.1.2 膀胱、肠管、疼痛以及性生活相关转归
    2.2 妇科恶性肿瘤
    2.3 LSH术后转归指南
3 LSH相关并发症及指南
    3.1 LSH的并发症
        3.1.1 手术相关并发症
        3.1.2 与粉碎术相关的并发症
        3.1.3 POP
    3.2 预防近期及远期LSH并发症的指南

(4)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LM)
    1.1 LM指征
    1.2 药物应用
    1.3 器械应用
    1.4 瘤腔的缝合
    1.5 LM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
2 子宫切除术
    2.1 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 (TLH)
    2.2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 (LAVH)
3 子宫次全切除术

(5)子宫肿瘤及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近、远期疗效的临床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英文主要缩写略语列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腹腔镜在子宫肿瘤及宫颈癌治疗中应用进展
    1.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史
        1.1 腹腔镜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1.2 国内外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和现状
    2.腹腔镜在子宫肿瘤及宫颈癌治疗中应用进展
        2.1 腹腔镜在子宫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1.1 子宫肌瘤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2.1.1.1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2.1.1.2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2.1.2 子宫内膜癌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2.2. 腹腔镜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2.1 手术适应症
        2.2.2 手术方式
        2.2.2.1 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I 型)
        2.2.2.2 腹腔镜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II 型)
        2.2.2.3 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型(III 型)
        2.2.2.4 腹腔镜扩大根治性子宫切除术(IV 型)
        2.2.2.5 腹腔镜盆腔部分脏器切除术即盆腔廓清术(V 型)
        2.2.2.6 腹腔镜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2.2.2.7 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2.2.2.8 腹腔镜卵巢活检移位术
        2.2.2.9 腹腔镜前哨淋巴结采样
    3.子宫肿瘤及宫颈癌腹腔镜手术存在的问题
        3.1 子宫肿瘤及宫颈癌的腹腔镜手术近期并发症
        3.1.1 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概况
        3.1.2 子宫肌瘤的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3.1.2.1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手术并发症
        3.1.2.2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手术并发症
        3.1.3 子宫内膜癌的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3.1.4 宫颈癌的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3.2 子宫肿瘤及宫颈癌的腹腔镜术后远期疗效
        3.2.1 子宫肌瘤腹腔镜治疗后的远期疗效
        3.2.1.1 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及妊娠结局
        3.2.1.2 子宫肌瘤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远期生活质量研究
        3.2.2 子宫内膜癌的腹腔镜术后肿瘤预后及远期生活质量研究
        3.2.2.1 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率的研究进展
        3.2.2.2 腹腔镜术后远期复发及生存预后的研究进展
        3.2.2.3 腹腔镜术后远期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3.2.3 宫颈癌的腹腔镜术后肿瘤预后及远期生活质量研究
        3.2.3.1 腹腔镜手术彻底性的研究进展
        3.2.3.2 腹腔镜术后远期复发及生存预后的研究进展
        3.2.3.3 腹腔镜术后远期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4.子宫肿瘤及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循证医学评价
        4.1 循证医学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4.1.1 循证医学的几个基本概述
        4.1.2 如何在外科领域应用循证医学
        4.2 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的循证医学研究
        4.3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
        4.4 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
    5.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治疗展望
        5.1 无气腹腹腔镜手术
        5.2 微型腹腔镜手术
        5.3 手辅助腹腔镜手术
        5.4 单孔腹腔镜手术
        5.5 机器人腹腔镜手术
    6.本研究目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子宫良性肿瘤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治疗方法
        2.2.1 完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TLH)
        2.2.2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
        2.2.3 开腹全子宫切除术(TAH)
        2.3 观察指标
        2.4 随访情况
        2.4.1 随访时间及方式
        2.4.2 随访内容
        2.4.2.1 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ICIQ-FLUTS)
        2.4.2.2 女性性功能量表 (FSFI)
        2.4.3 随访结果
        2.5 临床资料数据库的实现
        2.6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3.2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及相关指标对比分析
        3.3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
        3.4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随访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
        3.5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随访发生性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循证医学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1 研究类型
        2.1.2 研究对象
        2.1.3 干预措施
        2.1.4 结局指标
        2.1.4.1 主要结局指标
        2.1.4.2 次要结局指标
        2.2 检索策略
        2.3 资料提取与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
        2.4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3.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3.3 结局指标评价结果
        3.3.1 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的天数
        3.3.2 术中泌尿道损伤并发症
        3.3.3 术后远期主要并发症
        3.3.4 手术时间
        3.3.5 血红蛋白变化值
        3.3.6 术后近期次要并发症
        3.3.7 术后疼痛评分
        3.3.8 住院时间
        3.3.9 住院费用和术后生活质量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1985-2011年广西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内容
        2.4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不同时期各类型妇科恶性肿瘤的顺位及构成比
        3.2 不同时期各类型妇科恶性肿瘤的年龄分布及构成
        3.3 不同时期各类型妇科恶性肿瘤的地域分布及构成
        3.4 手术病理分期或临床分期分布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1. 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治疗方法
        2.2.1 腹腔镜组
        2.2.2 开腹组
        2.2.3 术后辅助治疗
        2.3 观察指标
        2.4 随访
        2.4.1 随访内容
        2.4.2 随访结果
        2.5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3.2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分析
        3.3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
        3.4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随访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
        3.5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随访发生性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
        3.6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生存复发情况比较
        3.7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3.7.1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3.7.1.1 年龄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
        3.7.1.2 绝经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
        3.7.1.3 体重指数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
        3.7.1.4 病理类型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
        3.7.1.5 组织学分级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7.1.6 手术-病理分期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7.1.7 深肌层浸润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7.1.8 淋巴结转移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7.2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3.7.3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分层分析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1 研究类型
        2.1.2 研究对象
        2.1.3 干预措施
        2.1.4 结局指标
        2.1.4.1 主要结局指标
        2.1.4.2 次要结局指标
        2.2 检索策略
        2.3 资料提取与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
        2.4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3.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3.3 主要结局指标
        3.3.1 总生存率
        3.3.2 无瘤生存率
        3.4 次要结局指标
        3.4.1 总复发率
        3.4.2 手术时间
        3.4.3 盆腔淋巴结切除计数
        3.4.4 术中并发症
        3.4.5 术后并发症
        3.4.6 住院时间
        3.4.7 生活质量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治疗近、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治疗方法
        2.2.1 腹腔镜手术
        2.2.2 开腹手术
        2.2.3 术后辅助治疗
        2.3 观察指标
        2.4 随访
        2.4.1 随访内容
        2.4.2 随访结果
        2.5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3.2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分析
        3.3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
        3.4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彻底性对比分析
        3.5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随访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
        3.6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随访发生性功能障碍的对比分析
        3.7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生存复发情况比较
        3.8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3.8.1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3.8.1.1 年龄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
        3.8.1.2 肿瘤直径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
        3.8.1.3 病理类型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
        3.8.1.4 组织学分级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8.1.5 临床分期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8.1.6 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8.1.7 淋巴脉管侵润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8.1.8 淋巴结转移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8.2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3.8.3 腹腔镜组患者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分层分析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1 研究类型
        2.1.2 研究对象
        2.1.3 干预措施
        2.1.4 结局指标
        2.1.4.1 主要结局指标
        2.1.4.2 次要结局指标
        2.2 检索策略
        2.3 资料提取与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
        2.4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3.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3.3 主要结局指标
        3.3.1 总生存率
        3.3.2 总复发率
        3.4 次要结局指标
        3.4.1 手术时间
        3.4.2 术中失血量
        3.4.3 盆腔淋巴结切除计数
        3.4.4 术中并发症
        3.4.5 术后并发症
        3.4.6 住院时间
    4.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创新点
不足之处

(6)经腹腔镜大子宫切除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922例子宫肌瘤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目录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
    2.2 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
    2.3 具体术式的选择
第3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临床表现
    3.4 生育史
    3.5 手术治疗方法
    3.6 术后并发症
    3.7 诊断方法
    3.8 研究因素选取及统计分析方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子宫肌瘤患者年龄分布
    4.2 临床症状
    4.3 术前确诊
    4.4 既往盆腔手术史
    4.5 手术方式选择
        4.5.1 不同年龄段手术方式比较
        4.5.2 不同部位子宫肌瘤手术方式比较
        4.5.3 不同大小子宫肌瘤手术方式比较
    4.6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4.6.1 肌瘤变性患者年龄分布
        4.6.2 变性肌瘤大小及部位
        4.6.3 肌瘤变性的临床症状
        4.6.4 子宫肌瘤富于细胞型变性的临床分析
    4.7 子宫肌瘤手术术式的比较
        4.7.1 微创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4.7.2 不同途径子宫肌瘤手术术式的比较
    4.8 子宫肌瘤合并疾病
第5章 讨论
    5.1 子宫肌瘤发病机制与年龄因素的探讨
    5.2 子宫肌瘤临床症状分析
    5.3 子宫肌瘤的诊断
    5.4 手术方式的选择
    5.5 子宫肌瘤变性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5.6 子宫肌瘤合并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习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改良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病变的临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2、3]
    1.3 观察指标
    1.4 2组患者手术后的心理与性生活质量调查[4]
    1.5 随访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术式手术效果的比较
    2.2 2组患者术后6个月心理及性生活情况比较
3 讨论

(10)经阴道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研究背景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10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式全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大子宫切除术临床对比分析[D]. 许利.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2]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莫青兰. 微创医学, 2015(04)
  • [3]AAGL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指南解读[J]. 贾柠伊,冯力民.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4(05)
  • [4]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J]. 张朋丽,朱新群,王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26)
  • [5]子宫肿瘤及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近、远期疗效的临床医学研究[D]. 贺红英.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0)
  • [6]经腹腔镜大子宫切除临床分析[J]. 杨咏. 河北医药, 2012(18)
  • [7]922例子宫肌瘤临床分析[D]. 于凯. 吉林大学, 2012(10)
  • [8]两种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病变的临床评价[J]. 蓝柳冰,李利平,侯涛,余艳,洪平香. 中国基层医药, 2012(01)
  • [9]改良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病变的临床评价[J]. 蓝柳冰,李利平,侯涛,余艳,洪平香. 基层医学论坛, 2009(13)
  • [10]经阴道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研究[D]. 谢朋木. 山东大学, 2008(05)

标签:;  ;  ;  ;  ;  

阴道次全子宫切除术10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