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磷酰胺对喉癌Hep-2细胞端粒酶活性及p16表达的影响

环磷酰胺对喉癌Hep-2细胞端粒酶活性及p16表达的影响

一、环磷酰胺对喉癌Hep-2细胞端粒酶活性及p16表达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明发,沈雅琴[1](2020)在《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口腔癌及喉癌和甲状腺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苦参碱能抑制人口腔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SCC-9细胞、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喉癌Hep-2细胞、KB细胞、KBV200细胞、人甲状腺癌乳头状细胞-1(TPC-1)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苦参碱还能增强5-氟尿嘧啶或顺铂抗多药耐药KBV200细胞的作用;氧化苦参碱能抑制Hep-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文中综述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口腔癌及喉癌和甲状腺癌的药理作用的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文中该作者还建议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用于COVID-19的防治。

尤雨桐[2](2020)在《松萝烟酰胺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文中提出[目 的]松萝烟酰胺(C24H20N2O7)是本课题组对抗癌活性化合物松萝胺进行结构改造得到的新结构化学物。本研究对该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了解松萝烟酰胺体外对不同人癌细胞作用及其差异,探索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机制,为松萝烟酰胺后期的研发提供科研依据。[方法]1.体外抗癌的剂量-效应关系: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松萝烟酰胺处理人癌细胞72h后的吸光度OD值,计算细胞活力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2.体外抗癌的时间-效应关系: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松萝烟酰胺处理人癌细胞24、48、72h后的吸光度OD值,计算细胞在不同时间下的存活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3.与临床抗癌药物DDP的联合作用:采用MTT法测定单纯给药组与联合组处理人癌细胞48h后的吸光度,计算细胞活力抑制率,根据金氏公式判断联合作用形式。4.对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松萝烟酰胺处理人癌细胞12、24、36、48h后,细胞的迁移状况,计算细胞迁移率。5.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不同浓度的松萝烟酰胺处理人癌细胞48h后,采用CyStain DNA 1 step或AnnexinV/PI双染法,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情况,计算各组细胞G1期、S期和G2期的细胞百分率以及细胞凋亡率。采用DAPI和Hoechst荧光染色法,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药物处理后细胞形态变化,判断药物对癌细胞凋亡的影响。6.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不同浓度的松萝烟酰胺处理人癌细胞48h后,采用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法测定Bax/Bcl-2/Caspase-9/caspase-3凋亡信号通路的 Bax、Bcl-2、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3 蛋白,EMT 过程相关的 Vimentin、N-cadherin、E-cadherin 蛋白,PI3K/AKT 信号通路的 PI3K、p-PI3K、AKT、p-AKT蛋白的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法检测Bax、Bcl-2、caspase-9、caspase-3 蛋白 mRNA 表达水平。[结 果]1.松萝烟酰胺对多个人癌细胞株均具有显着性体外抗癌作用,其体外抗癌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不同癌细胞对其敏感性存在差异:松萝烟酰胺在0.625、1.25、2.5、5、10μmol/L的浓度下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83%、-6.89%、0.24%、90.15%、92.76%,IC50为 4.12μmol/L;对 XWLC-05 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 1 7.09%、27.18%、56.11%、82.44%、83.30%,IC50 为 2.16μmol/L;对 SPC-A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 11.90%、25.26%、65.69%、91.75%、95.27%,IC50 为1.90μmol/L;对 SGC-7901 细胞活力抑制率为 2.95%、27.73%、83.98%、94.92%、95.82%,IC50 为 1.62μmol/L。2.松萝烟酰胺体外抗癌作用存在时间-效应关系,SPC-A1细胞24、48、72h的IC50分别为4.67μmol/L、2.60μmol/L、1.92μmol/L,SGC-7901 细胞24、48、72h 的 IC50 分别为 3.45μmol/L、1.43μmol/L、1.22μmol/L。3.松萝烟酰胺与DDP联合用药作用:低剂量(0.625、1.25μmol/L)下,联合组对SPC-A1细胞的q值为0.59和0.66,对SGC-7901细胞的q值为0.76和0.82,具有拮抗作用。高剂量(2.5μmol/L)下,联合组对SPC-A1细胞的q值为0.86,对SGC-7901细胞的q值0.93,具有相加作用。4.松萝烟酰胺能显着性抑制癌细胞侵袭迁移,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药物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迁移率降低:(1)SPC-Al细胞:松萝烟酰胺在0、1.25、2.5、5、10μmol/L 的浓度下 12h 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 29.38%、26.27%、24.57%、12.97%、16.81%,24h 细胞迁移率分别为 38.05%、29.43%、33.93%、17.21%、8.60%,36h 细胞迁移率分别为 59.50%、46.01%、41.53%、25.80%、14.53%,48h细胞迁移率分别为 70.33%、51.15%、47.54%、32.69%、21.17%;(2)SGC-7901细胞:松萝烟酰胺在0、1.25、2.5、5、10μmol/L的浓度下12h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 26.62%、27.02%、19.82%、6.32%、4.51%,24h 细胞迁移率分别为 39.68%、27.97%、22.32%、5.34%、9.70%,36h 细胞迁移率分别为 50.63%、36.18%、22.26%、19.81%、16.68%,48h 细胞迁移率分别为 55.69%、39.47%、26.36%、23.86%、21.84%。5.松萝烟酰胺能阻滞细胞于S期,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S期细胞百分率增加,G0/G1期细胞占比降低。SPC-A1细胞在0、1.25、2.5、5μmol/L的浓度的松萝烟酰胺作用下,S期百分率为26.1%、27.62%、42.93%、52.45%,G0/G1期细胞百分率为 59.86%、59.49%、49.59%、38.76%。SGC-7901 细胞在 0、1.25、2.5、5μmol/L的浓度的松萝烟酰胺作用下,S期细胞百分率为32.27%、39.13%、47.28%、54.23%,G0/G1期细胞百分率为 60.34%、45.40%、44.19%、34.29%.6.松萝烟酰胺能诱导细胞凋亡,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总凋亡率增加。SPC-A1细胞的0、1.25、2.5、5μmol/L组的总凋亡率分别为10.03%、18.37%、36.26%、39.58%,SGC-7901 细胞 0、1.25、2.5、5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09%、7.97%、23.53%、36.93%。荧光显微镜下见松萝烟酰胺能使癌细胞形成凋亡小体、核浓缩、核碎裂的现象。7.松萝烟酰胺能显着上调SPC-A1细胞和SGC-7901细胞的Bax、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 蛋白的表达,下调 Bcl-2 蛋白的表达,使Bax/Bcl-2比例增加。显着下调SPC-Al细胞的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显着下调SPC-A1细胞的p-PI3K和p-AKT蛋白的表达。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变化趋势越明显。[结 论]1.松萝烟酰胺具有显着性体外抗癌活性,SGC-7901细胞在已检测的4个癌细胞株中对松萝烟酰胺最敏感。2.松萝烟酰胺体外抗癌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3.高剂量的松萝烟酰胺在体外与临床抗癌药物顺铂具有相加作用,可提高化疗药物的敏感性。4松萝烟酰胺能显着性抑制癌细胞侵袭迁移。5.松萝烟酰胺阻滞癌细胞于S期。6.松萝烟酰胺促进癌细胞凋亡。7.松萝烟酰胺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为调控Bax/Bcl-2/Caspase-9/Caspase-3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影响Bax、Bcl-2、Caspase-9和Caspase-3的mRNA水平,同时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细胞EMT转化。

熊旋,李磊,王庆才[3](2018)在《氧化苦参碱对肿瘤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是传统中药苦参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纤维化、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氧化苦参碱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抑制肿瘤细胞黏度与浸润转移等作用。本文就氧化苦参碱抗肿瘤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熊旋[4](2018)在《氧化苦参碱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Ras/Raf通路的影响》文中指出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XY)是从中药苦豆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是苦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纤维化、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已有实验表明OXY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活性[1],为了阐明OXY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活性的作用机制,本实验进一步探讨OXY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与Ras/Raf信号通路的关系。目的观察OXY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Ras/Raf通路中上游Ras及下游Raf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深入探讨OXY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1.首先在体外进行胃癌细胞SGC-7901的培养。2.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0mg/ml,1mg/ml,2mg/ml,4mg/ml)[2]的OXY在不同时间(24h,48h和72h)对SGC-7901胃癌细胞活性的影响。3.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来观察不同浓度(0mg/ml,1mg/ml,2mg/ml,4mg/ml)的OXY在48h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Ras/Raf通路中Ras和Raf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4.利用Western Blot法来检测不同浓度(0mg/ml,1mg/ml,2mg/ml,4mg/ml)的OXY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处理48h后Ras/Raf通路中Ras和Ra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0mg/ml)相比,不同浓度(1mg/ml,2mg/ml,4mg/ml)的OXY处理后细胞活性率为(24h:75.62%±5.04%,64.75%±3.72%,56.01%±4.36%Vs88.67%±5.03%,F=205.7,p<0.001;48h:70.02%±2.65%,58.07%±5.01%,51.33%±3.51%Vs86.33%±5.69%,F=22.54,p=0.001;72h:59.11%±3.48%,51.23%±4.51%,44.67%±6.03%V s84.67%±4.16%,F=21.92,p=0.002);不同浓度OXY(1mg/ml,2mg/ml,4mg/ml)作用于胃癌SGC-7901细胞48h后Ras及Ra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9%±0.03%,0.64%±0.03%,0.44%±0.03%,F=229.5,p<0.001;0.78%±0.03%,0.61%±0.03%,0.50%±0.02%,F=203.3,p<0.001);不同浓度(1mg/ml,2mg/ml,4mg/ml)的OXY作用于胃癌SGC-7901细胞48h后Ras及Raf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2%±0.03%,0.64%±0.04%,0.42%±0.02%,F=207.3,p<0.001;0.68%±0.03%,0.59%±0.02%,0.32%±0.02%,F=201.6,p<0.001);OXY在胃癌SGC-7901细胞株中能够下调Ras/Raf信号转导通路中正调控因子Ras和Raf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OXY通过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株Ras及Raf蛋白和mRNA的表达,抑制Ras/Raf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从而起到抑制胃癌的作用。

杜萌[5](2012)在《“灵薏方”有效组分及其配伍抗肺癌活性及机理初探》文中提出本论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中药复方“灵薏方”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CO2萃取(SFE-CO2)和液液萃取等技术手段,对方中的有效组分进行提取分离,并通过“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灵薏方”中各有效组分及其配伍的抗肺癌活性,并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角度对其分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本研究结果表明,“灵薏方”中抗肺癌的主要有效组分为灵芝总三萜和多糖类组分、薏苡仁甘油三酯和多糖类组分、百合总生物碱和多糖类组分,且组分配伍后,各组分通过发挥不同的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协同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表现出很强的抗肺癌活性,充分说明多组分的协同抗肺癌作用,体现了中药复方“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抗肺癌的治疗优势和特色。“灵薏方”为临床抗肺癌验方,由灵芝、薏苡仁和百合三味中药组成,具有补气养阴,利水渗湿,消瘤软坚的作用。本文首先对“灵薏方”中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了文献综述。在实验部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灵薏方”中各单味药醇提部位和水提部位的体外抗肺癌活性研究实验首先采用HPLC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并结合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MTT实验),优选出实验所用药材的品种与产地,其中灵芝为江苏东台的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薏该仁为河北的薏该 Coix lacryma-jobiL.var.ma-yuen(Roman.)Stapf,百合为甘肃兰州的百合 F.E.Brown var.viridulum Baker。其次,选用人肺癌A549和SPC-A-1两种细胞模型,以肿瘤细胞的存活率为测定指标,对“灵薏方”中各味药材的醇提部位和水提部位及其配伍进行了抗肺癌活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灵芝、薏苡仁和百合的醇提部位是“灵薏方”中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主要部位,其对A549细胞的IC50依次为2.35,2.24,7.15 mg生药·mL-1,对SPC-A-1细胞的IC50依次为2.26,1.71,3.69 mg生药.mL-1;而三味药材的水提部位在体外对细胞没有直接杀伤作用。将灵芝、薏苡仁和百合的醇提部位按原处方比例配伍给药后,与单独给予各醇提部位相比,对人肺癌A549和SPC-A-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有显着提高(P<0.05),对人肺癌A549和SPC-A-1细胞的IC50分别为1.59mg生药·mL-1和1.61 mg生药·mL-1。2.“灵薏方”中抗肺癌有效组分的提取纯化运用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对有效组分进行提取富集,最终得到有效组分群为灵芝总三萜、薏苡仁甘油三酯、百合总生物碱、灵芝多糖、薏苡仁多糖、百合多糖。(1)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分别对灵芝总三萜类组分和薏苡仁甘油三酯类组分进行萃取,得:灵芝总三萜提取率为3.75%,纯度为61.50%;薏苡仁甘油三酯提取率为 6.62%,纯度为 74.35%。(2)采用有机溶剂-液液萃取的分离手段,对百合总生物碱进行了提取分离,得总生物碱提取率为1.25%,纯度为59.92%。(3)采用水提醇沉、Sevag去蛋白的方法提取纯化“灵薏方”中各味药材中的多糖类组分,得:灵芝多糖提取率为6.56%,纯度为57.70%;薏苡仁多糖提取率为8.40%,纯度为64.42%;百合多糖提取率为4.84%,纯度为62.53%。3.“灵薏方”各有效组分及其配伍的体内外抗肺癌活性研究(1)体外对人肺癌A549和SPC-A-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对“灵薏方”中各单味药的有效组分进行了抗肺癌活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灵芝总三萜、薏苡仁甘油三酯和百合总生物碱对人肺癌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其对A549细胞的IC50分别为2.86,2.72,8.19 mg生药·mL-1,对SPC-A-1细胞的IC50分别为2.93 mg,2.18,5.96 mg生药·mL-1,且以灵芝总三萜和薏苡仁甘油三酯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而多糖类组分在体外无直接抑制细胞生长和杀伤细胞的作用。灵芝总三萜、薏苡仁甘油三酯和百合总生物碱分别与其多糖类组分配伍后,对两种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减弱,对A549细胞的IC50分别为4.18,5.07,8.97 mg生药·mL-1,对SPC-A-1细胞的IC50分别为4.29,4.91,9.19 mg生药·mL-1。说明“灵薏方”体外抗肺癌作用的成分主要是灵芝总三萜、薏苡仁甘油三酯和百合总生物碱。此外,依据原有临床用方剂量,以灵芝总三萜、薏苡仁甘油三酯和百合总生物碱的用量为影响因素,结合药材、有效组分含量为影响水平,运用等量倍增法(0.5倍、1倍、2倍),设计L9(34)正交试验表,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指标,考察不同配比剂量药液的抗肿瘤活性,优选有效组分的最佳配比,进一步确定了“灵薏方”中药物的最佳组成比例为灵芝20 g,薏该仁20 g,百合3 g。(2)体内抗肿瘤药效评价选用Lewis荷瘤小鼠动物肺癌模型,以抑瘤率和免疫调节指数为评价指标,对“灵薏方”的抗肺癌药效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给药剂量为30 g生药·kg-1·d-1时,灵芝总三萜、薏苡仁甘油三酯和百合总生物碱的抑瘤率分别为49.33%、47.95%、33.43%,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P<0.05);组分配伍后对肿瘤的抑制率明显提高,抑瘤率为54.60%。与单一组分相比,“灵薏方”组分配伍后,肝指数、胸腺指数、脾指数和血浆中TNF-α、IL-6的含量均有明显提高(P<0.05),说明:灵芝总三萜、薏苡仁甘油三酯、百合总生物碱和多糖类组分配伍给药,不但能协同杀伤肿瘤细胞,而且能协同增强机体免疫活性,从而共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中药复方“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抗肿瘤的整体优势。4.“灵薏方”有效组分及其配伍抗肺癌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体内外抗肺癌结果主要体现了“灵薏方”抗肺癌活性最强的药味为灵芝和薏苡仁的配伍,因此选择灵芝总三萜和薏苡仁甘油三酯来初步探讨“灵薏方”抗肺癌的作用机理。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灵芝总三萜和薏苡仁甘油三酯均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中灵芝总三萜对细胞凋亡多表现在晚期,其凋亡率为34.35%,而薏苡仁甘油三酯对细胞凋亡分布于早期和晚期,凋亡率为31.74%。两者配伍给药后,细胞的凋亡率明显提高,为42.58%;灵芝总三萜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而薏苡仁甘油三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两者配伍给药后,S期内的细胞数减少,G1期和G2期内的细胞数增加,表现出细胞周期阻滞的协同作用。本论文对“灵薏方”有效组分及其配伍的抗肺癌活性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其在今后的制剂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

姜艳华[6](2009)在《三株新城疫病毒抗人喉癌作用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属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腮腺炎病毒属(Paramyxovirus)成员,对禽类具有高度的致病性,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感染人类,表现为轻微的结膜炎或温和的呼吸道症状[1]。研究发现,NDV在人类肿瘤细胞中的复制效率是在正常细胞中的10 000倍[2],这使得人们将它作为潜在的抗癌生物制剂[3]。目前,NDV治疗肿瘤已经成为一种辅助及另类医疗方法(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用于人类癌症的治疗,并已被广泛的研究[4]。本研究通过MTT法、HE染色法、电镜观察法、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仪技术等实验方法,比较研究NDV D817株、NDV 7793株和NDV La Sota疫苗株体外对人喉癌Hep-2细胞及体内对人喉癌Hep-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效应,同时将这3株NDV作用于人喉部正常组织细胞以对它们的安全性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选取分离自香港的NDV D817株和江西鄱阳的NDV 7793株各1株及1株La Sota疫苗株,接种鸡胚以扩增病毒,48h后收取鸡胚尿囊液,测定血凝效价≥1:1024后,调整病毒浓度至1×108 PFU/ml,-80℃冰箱保存备用。常规方法培养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人喉癌Hep-2细胞和人喉部正常组织细胞。将3株NDV病毒接种人喉癌Hep-2细胞进行选择性扩增,并用Vero-E6细胞进行蚀斑纯化。得到纯化病毒后再次扩增,检测其HA效价,并用MTT法检测3株病毒对人喉癌Hep-2细胞及人喉部正常组织细胞的杀伤作用。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p-2细胞用含0.25%胰酶和0.02%EDTA的消化液消化,收集并调整细胞密度为5×107个/ml的细胞悬液备用。每只裸鼠取1个注射点,用上述细胞悬液0.2ml/只注射于裸鼠皮下,接种后每天观察有无肿瘤形成及注射点有无破溃红肿,当肿瘤长径和短径均达5mm后进行随机分组。通过醛化红细胞法收集尿囊液中的病毒颗粒,PBS稀释至1×107 PFU/ml作为NDV注射液,实验组每只裸鼠瘤内注射0.1ml。按规定时间测量肿瘤体积大小及裸鼠体重,绘制肿瘤生长曲线。NDV注射6周后处死裸鼠,秤量瘤块和脾脏重量,计算抑瘤率和脾脏指数,进行毒性评价。肿瘤组织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进行HE染色,评价移植瘤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病理变化;通过电镜观察移植瘤细胞的病理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瘤细胞的凋亡情况;通过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移植瘤中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研究选用的3株NDV在体外均能在人喉癌Hep-2细胞中复制增殖,均能杀伤Hep-2细胞,而且杀伤效应与病毒的作用剂量及作用时间成正比。在采用MTT法检测3株NDV对人喉癌Hep-2细胞及人喉部正常组织细胞的杀伤作用实验中,3株NDV杀伤肿瘤细胞作用均较强。当病毒稀释度为1×10-1时,NDV作用细胞60h后NDV D817株、NDV 7793株和NDV La Sota株的杀伤率分别为96.65%、94.95%和95.35%;3株NDV对人喉部正常组织细胞影响相对较小(60h杀伤率≤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2h后3株NDV的杀伤作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现象。在纯化后病毒的蚀斑实验中,从3株NDV蚀斑出现的时间及PFU数量来看,NDV D817株出现蚀斑的时间最早,蚀斑数量最多,NDV 7793株出现蚀斑的时间最晚,蚀斑数量最少,NDV La Sota株居中。为了尽可能如实的评价3株NDV对肿瘤的抑制增殖作用,本研究Ⅱ期实验通过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从体内角度来研究3株NDV对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的影响。裸鼠在接种Hep-2细胞后平均约4d后在接种部位可见瘤块生长,接种12d后肿瘤长径(L)和短径(W)均可达5mm,移植瘤成瘤率为100%。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初各组肿瘤体积为:PBS阴性对照组平均肿瘤体积为(183.5±15.2)mm3,NDV D817组平均肿瘤体积为(175.4±19.4)mm3,NDV 7793组平均肿瘤体积为(176.9±18.7)mm3,NDV La Sota组平均肿瘤体积为(185.4±20.4)mm3,顺铂阳性对照组平均肿瘤体积为(168.5±21.5)mm3,各实验组间肿瘤体积无显着性差异。治疗期间肿瘤体积逐渐增长,其中PBS阴性对照组增长速度最快,顺铂阳性对照组最慢,NDV组居中。治疗末,NDV组和顺铂阳性对照组肿瘤体积显着低于PBS阴性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后剥取肿瘤组织称重, NDV D817组、NDV 7793组、NDV La Sota组和顺铂阳性对照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6.7%、51.2%、39.4%和90.4%。在裸鼠移植瘤治疗的毒性实验中,PBS阴性对照组和NDV实验组裸鼠体重治疗后较治疗前稍有下降,治疗后体重/治疗前体重>0.8,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顺铂阳性对照组裸鼠治疗后体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性降低(P<0.01),治疗后体重/治疗前体重<0.8,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该组裸鼠随着治疗的进行活动力出现明显下降。在对荷瘤裸鼠脏器的影响方面,NDV实验组裸鼠的脾脏重量和脾脏指数与PBS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顺铂阳性对照组的脾脏重量和脾脏指数显着低于PBS阴性对照组(P<0.01),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取NDV实验组裸鼠肝脏切片观察,结果未发现有明显的病理变化。实验中通过对裸鼠肿瘤组织病理切片的观察,发现NDV D817组肿瘤组织与PBS阴性对照组相比有较多的死亡区域:细胞体积变小、变圆,与临近细胞脱离。高倍镜下可见细胞膜突起,呈发泡状,核膜裂解,核仁消失。与顺铂阳性对照组相比,细胞破碎现象不明显。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显示,经NDV处理后,移植瘤细胞周期处于G0/G1期细胞含量降低,S期细胞数减少,而G2/M期细胞则增加(P<0.01),表明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2/M期。免疫组化检测裸鼠皮下移植瘤细胞Bax、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显示NDV 7793组和NDV La Sota组瘤细胞胞质棕黄色较PBS阴性对照组深,Bax蛋白表达率显着高于PBS阴性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DV 7793组和NDV La Sota组Bcl-2蛋白的表达率与PBS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实验所选3株NDV具有选择性在人喉癌Hep-2细胞中复制增殖和杀伤癌细胞的作用,具备抗肿瘤生物治疗的潜能。其中NDV D817株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效应,NDV 7793株和NDV La Sota株的抗肿瘤作用略低。2、3株NDV病毒株均对人喉癌Hep-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NDV D817株抗人喉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以细胞坏死途径为主;NDV 7793株和NDV La Sota株抗人喉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以细胞凋亡途径为主。

孙丽丽[7](2007)在《凋亡素基因对人喉癌细胞的抑制效应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探讨鸡贫血病病毒(chicken anaemia virus, CAV)VP3(Apoptin)基因对人喉癌细胞Hep-2的抑制效应及其作用途径,探索Apoptin在喉癌基因治疗领域的应用。本研究以真核表达质粒pVAX1为载体,以CAV Apoptin基因为效应基因,构建的重组质粒pVAX1-Apoptin,并运用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对其在Hep-2细胞中的表达进行了检测;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质粒pVAX1-Apoptin体外转染人喉癌细胞Hep-2,运用噻唑兰染色、AO/EB染色、台盼兰染色等方法,评价pVAX1-Apoptin对Hep-2细胞的抑制效应及其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应用DCFA、Rho123等染料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pVAX1-Apoptin转染Hep-2细胞后对其线粒体跨膜电位(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Ψm)和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 ROS)水平的影响;应用抗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Cyto c)、抗Bcl-2、抗p53单克隆抗体,结合western blot检测pVAX1-Apoptin介导的Hep-2胞内Cyto c释放情况和对Bcl-2、p53含量的影响;应用Caspase-3/9检测试剂盒检测pVAX1-Apoptin对Hep-2细胞Caspase-3/9活性的影响;构建了C57BL/6小鼠荷H22肿瘤细胞模型,通过瘤内注射pVAX1-Apoptin,检测抑瘤率和生存率,探讨了其对实体肿瘤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pVAX1-Apoptin转染明显抑制Hep-2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具有下调Hep-2肿瘤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上调Hep-2肿瘤细胞活性氧水平,促进细胞色素c释放和活化Caspase-3/9,抑制实体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等作用。根据本研究实验结果可以推断,pVAX1-Apoptin可能通过作用于线粒体,刺激肿瘤细胞线粒体产生ROS,从而激活caspase-9,进而激活caspase-3等下游凋亡因子,最终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具有应用于喉癌治疗和恶性肿瘤基础研究的潜力。

陈鸥[8](2006)在《苯乙酸联合应用化疗药物对喉癌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头颈癌的综合治疗已成为一种趋势,诱导化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诱导化疗是在手术前或放疗前进行化疗。其目的是控制原发灶,缩小肿瘤体积,便于根治或放射野的缩小,消化缩小转移灶,消除肿瘤复发的根源。近20年以来,以顺铂(CDDP)为基础的化疗在头颈肿瘤的研究开始兴起,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应用诱导化疗,对头颈癌效果显着,有效率可达85%-100%,完全缓解率可达35%-63%。故化疗对中晚期头颈癌,尤其是因远处转移不能接受手术的病人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在肿瘤化疗过程中,抗癌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增殖细胞也有杀伤作用,因而影响化疗疗效。最大限度发挥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而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减弱到最低,已成为化疗治疗的热点。本文通过分化诱导剂苯乙酸与化疗药物5-Fu、顺铂(CDDP)分别联合应用以探讨:1、苯乙酸联合5-Fu、CDDP作用于喉癌细胞,是否可以促进喉癌Hpe-2细胞株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分化。2、通过荷瘤鼠模型建立,观察苯乙酸在动物体内毒副作用。3、初探苯乙酸增强化疗疗效的可能机制。实验结果表明:(1)苯乙酸联合应用5Fu、CDDP对喉癌细胞的作用与单一化疗药物组比,具有明显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凋亡;(2)苯乙酸可以明显增强化疗疗效,并减少毒副作用,本身无毒副作用;(3)苯乙酸增强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可能机理为抑制抗凋亡基因bc1-2及P53的表达。

刘荣耀,王家东[9](2006)在《抗肿瘤药物诱导喉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庞荣清,王力,刘春生,曹现宝,张悦,潘兴华[10](2003)在《环磷酰胺对喉癌Hep-2细胞端粒酶活性及p16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观察环磷酰胺对人喉鳞状细胞癌Hep 2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其p16表达的影响 ,以揭示环磷酰胺的抗癌机制。方法 运用体外细胞培养、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 酶联免疫吸附法 (TRAP ELISA)及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分析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作用 72h的Hep 2细胞。 结果 环磷酰胺能以浓度依赖方式下调端粒酶活性并诱导细胞 p16基因的表达增强。端粒酶活性下调与p16基因表达紧密相关。 结论 环磷酰胺能下调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增强p16的表达 ,这可能是环磷酰胺抗癌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二、环磷酰胺对喉癌Hep-2细胞端粒酶活性及p16表达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磷酰胺对喉癌Hep-2细胞端粒酶活性及p16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口腔癌及喉癌和甲状腺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药理作用
2 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药理的作用
3 对喉癌细胞的药理作用
4 对人甲状腺癌乳头状细胞-1(TPC-1)药理作用
5 展望

(2)松萝烟酰胺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松萝烟酰胺体外对癌细胞活力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章 松萝烟酰胺与顺铂体外联合抗癌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章 松萝烟酰胺对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章 松萝烟酰胺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五章 松萝烟酰胺抗癌作用的分子机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松萝抗癌活性成分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氧化苦参碱对肿瘤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2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
3 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4 抑制肿瘤细胞黏度与浸润转移
5 抑制端粒酶的活性
6 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4)氧化苦参碱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Ras/Raf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灵薏方”有效组分及其配伍抗肺癌活性及机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第二节 “灵薏方”中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1 “灵薏方”中各味药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2.2 “灵薏方”中各味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灵薏方”中各单味药醇提部位和水提部位的体外抗肺癌活性研究
    第一节 “灵薏方”各单味药材的品种及产地的选择
        1.1 灵芝的品种及产地选择
        1.2 薏苡仁的品种及产地选择
        1.3 百合的品种及产地选择
    第二节 “灵薏方”中各单味药细胞试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
        2.1 “灵薏方”各单味药醇提部位和水提部位的制备
        2.2 “灵薏方”中各单味药醇提部位的溶解性研究
        2.3 “灵薏方”中各单味药醇提部位和水提部位的除菌方式研究
        2.4 温度对灵芝给药溶液制备的影响
    第三节 “灵薏方”中各单味药醇提、水提部位及其配伍的体外抗肺癌活性研究
        3.1 “灵薏方”中各单味药醇提部位和水提部位及其配伍的体外抗肺癌活性研究
        3.2 “灵薏方”中不同药味醇提部位配伍的抗肺癌活性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灵薏方”中抗肺癌有效组分的提取纯化与成分表征
    第一节 灵芝总三萜类组分和多糖类组分的提取纯化与成分表征
        1.1 灵芝总三萜类组分的提取纯化与成分表征
        1.2 灵芝多糖类组分的提取纯化与成分表征
    第二节 薏苡仁甘油三酯类组分和多糖类组分的提取纯化与成分表征
        2.1 薏苡仁甘油三酯类组分的提取纯化与成分表征
        2.2 薏苡仁多糖类组分的提取纯化与成分表征
    第三节 百合总生物碱类组分和多糖类组分的提取纯化与成分表征
        3.1 百合总生物碱类组分的提取纯化与成分表征
        3.2 百合多糖类组分的提取纯化与成分表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灵薏方”各有效组分及其配伍的抗肺癌活性研究
    第一节 “灵薏方”各有效组分的体外抗肺癌活性研究
        1.1 灵芝总三萜、多糖及其配伍的体外抗肺癌活性研究
        1.2 薏苡仁甘油三酯、多糖及其配伍的体外抗肺癌活性研究
        1.3 百合总生物碱、多糖及其配伍的体外抗肺癌活性研究
    第二节 “灵薏方”各有效组分配伍的体外抗肺癌活性研究
    第三节 “灵薏方”各有效组分及其配伍体内抗肺癌药效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灵薏方”有效组分及其配伍抗肺癌的作用机理初探
    第一节 “灵薏方”有效组分对肺癌细胞生长形态的影响
    第二节 “灵薏方”有效组分对肺癌细胞周期的作用
    第三节 “灵薏方”有效组分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与工作展望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三株新城疫病毒抗人喉癌作用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中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三株新城疫病毒体外对人喉癌 Hep-2 细胞杀伤效应的比较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三株新城疫病毒体内抑制人喉癌 Hep-2 细胞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第三部分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文章

(7)凋亡素基因对人喉癌细胞的抑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引言
第一篇:文献综述 靶向细胞凋亡的肿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1 细胞凋亡途径
    2 凋亡的调节
    3 靶向外部途径的因子
    4 内在途径靶向因子
    5 线粒体内膜靶向因子
    6 Bcl-2 靶向因子
    7 调节Bax and Bcl-xs凋亡前体蛋白因子
    8 靶向一般途径的因子:胱门蛋白酶活化剂
    9 凋亡途径靶向因子
    10 基因治疗
第二篇:凋亡素基因对人喉癌细胞Hep-2 的抑制效应研究
    第一章 重组质粒pVAX1-Apoptin 的构建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pVAX1-Apoptin 对Hep-2 细胞的抑制效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pVAX1-Apoptin 对实体肿瘤的抑制效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8)苯乙酸联合应用化疗药物对喉癌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综述
第一章 苯乙酸联合5-Fu、顺铂CDDP 对喉癌细胞株的生长细胞增殖及诱导分化作用
第二章 苯乙酸联合5-Fu、CDDP 对喉癌细胞株凋亡的影响
第三章 荷瘤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苯乙酸分别与5-Fu、CDDP 联合用药对荷瘤鼠的治疗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论文
致谢

(9)抗肿瘤药物诱导喉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2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四、环磷酰胺对喉癌Hep-2细胞端粒酶活性及p16表达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口腔癌及喉癌和甲状腺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张明发,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0(09)
  • [2]松萝烟酰胺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D]. 尤雨桐.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3]氧化苦参碱对肿瘤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J]. 熊旋,李磊,王庆才. 海南医学, 2018(08)
  • [4]氧化苦参碱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Ras/Raf通路的影响[D]. 熊旋. 泰山医学院, 2018(06)
  • [5]“灵薏方”有效组分及其配伍抗肺癌活性及机理初探[D]. 杜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5)
  • [6]三株新城疫病毒抗人喉癌作用的比较研究[D]. 姜艳华. 广西医科大学, 2009(10)
  • [7]凋亡素基因对人喉癌细胞的抑制效应研究[D]. 孙丽丽. 吉林大学, 2007(02)
  • [8]苯乙酸联合应用化疗药物对喉癌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实验研究[D]. 陈鸥. 吉林大学, 2006(11)
  • [9]抗肿瘤药物诱导喉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 刘荣耀,王家东.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6(06)
  • [10]环磷酰胺对喉癌Hep-2细胞端粒酶活性及p16表达的影响[J]. 庞荣清,王力,刘春生,曹现宝,张悦,潘兴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3(06)

标签:;  ;  ;  ;  ;  

环磷酰胺对喉癌Hep-2细胞端粒酶活性及p16表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