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海西宁贤孝音乐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李家燕[1](2021)在《西宁地方民间曲艺音乐发展现状及促进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民间曲艺作为我国由来已久的传统艺术,是我国文化的一大缩影,同时因其独具地域特色,受地区影响较大,故而存在多元化特性。西宁民间曲艺音乐是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是西宁文化艺术乃至人文精神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不仅丰富了民众日常生活,并且能够团结群体,使群众精神达到高度共鸣状态。这也是西宁群众娱乐乃至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当地民间曲艺音乐艺术团体进行采访,参考大量文献,深入分析西宁地方民间曲艺音乐发展现状,并就此类艺术传承与推广提出了相应对策,供当地人及相关爱好者参考。
苏娟[2](2021)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河湟曲艺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湟民间曲艺音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类的重要民俗事项,是河湟文化的重要组成,它所蕴含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得到河湟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对于增强河湟地区民族凝聚力、促进河湟文化区域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和民间艺人访谈,发现河湟曲艺较之其他河湟民间音乐从表演艺人的数量、演唱曲目的种类、传承与发展现状都不容乐观。文中提出如何保护民俗文化环境,在传承的基础上适时创新和群策群力,形成全社会保护河湟曲艺良好氛围的建议。
王慧璇[3](2021)在《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调查研究 ——以西宁市两所小学为例》文中提出由于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及其方式都展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国家层面的课程已经不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所有内容了。随着我国三级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不断迈向深层次,以校本为基础的各种学科和门类的课程资源也在不断得到研究和开发。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中,音乐类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别具特色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载体。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主要包括了选题的背景、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研究特色与创新。第一章对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理论进行了论述,其中包括对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和音乐校本课程的概念界定以及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对西宁市S小学和H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及分析,其中包括调查对象、调查方法与工具、问卷设计、问卷信度以及调查结果的阐述与分析。第三章是西宁市S小学和H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案例,以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分析即音乐校本开发的情景分析、目标设置、具体课程实施案例以及课程评价,为教学的实践提供依托。第四章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对西宁市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第五章则是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对西宁市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赵大泰,张国才[4](2020)在《凉州贤孝的起源及其与凉州宝卷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凉州贤孝、凉州宝卷都是流传于甘肃武威市以及周边地区的古老的叙事性民间说唱艺术。凉州贤孝起源于盲人说唱艺术,产生于西夏。凉州宝卷是河西宝卷的分支,起源于唐代敦煌变文,产生于宋代。二者有诸多相似之处,亦有许多差异,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呈"H型"关系。
赵大泰,王守荣[5](2020)在《再证凉州贤孝源于西夏》文中认为凉州贤孝,是流布于武威市以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古老的叙事性民间说唱艺术,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贤孝的起源有源于秦代、源于唐代敦煌变文、源于明代以前、源于西夏等观点。有充分证据证明,三弦乐器起源于秦代,凉州贤孝起源于西夏。
潘玉洁[6](2020)在《青海地区小学音乐社团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调查研究 ——以西宁市三所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华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学生的人格培养和性格培养都十分关键。因此,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社团中的传承不容忽视。本文主要以民族文化认同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小学音乐社团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了探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和拓展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渠道。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对西宁市三所小学的三种音乐社团进行了调查。通过了解目前西宁市音乐社团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分析在小学音乐社团中传承民族音乐的影响因素,然后得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本文一共用了5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研究背景及意义、理论基础、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界定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首先以小学音乐社团和民族音乐文化为着眼点,分别对小学音乐社团和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类型、价值及小学音乐社团中进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必要性作了论述,然后对本文所涉及到的民族音乐类型作了介绍。第三部分从小学音乐社团的七个方面分别对三所学校的音乐社团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问卷及访谈调查结果作了介绍。第四部分总结了影响小学音乐社团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因素。第五部分对小学音乐社团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黄成,李继晓[7](2020)在《西宁贤孝艺术传承的文化生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宁贤孝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针对西宁贤孝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及文化生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西宁贤孝的保护传承提供参考。
郭晓莺[8](2017)在《西宁贤孝音乐形态及社会文化功能》文中认为西宁贤孝是流传在以西宁为中心的湟水流域汉族地区的民间说唱地方曲艺,以演唱弃恶扬善、表贤道孝等题材为主要内容,其音乐形态呈委婉、哀怨、凄楚风格特征,唱腔与当地哭丧调、乞讨调相近,调式以五声徵、羽调式为主。西宁贤孝是民间复杂纷繁的民俗事象和地域方言的载体,具有突出的区域特色、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呈现出教化、审美、娱乐、民俗等社会文化功能。
栾江华[9](2015)在《贤孝唱词音韵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西北地区特有的一种讲唱艺术贤孝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选取的61个贤孝曲目的4145个韵段分析研究,归纳出近现代西北地区方音的韵、调特点,揭示西北方音的概貌;并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求西北方音从宋代经明清至现代的发展与演变。通过与《切韵》音系的比较,贤孝唱词的用韵反映出以下结论:1.贤孝唱词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口语色彩强,唱词中还有大量的韵文,且用韵比较自由,其韵文的用韵要比《广韵》同用、独用的规定宽泛得多,韵部明显减少。能够较好真实地反映近现代西北地区的语音概况。2.贤孝唱词韵分10部:阴声韵7部,歌戈部、家麻部、鱼模部、皆哈部、支微部、萧豪部、尤侯部,阳声韵3部,江阳部、元覃部、东侵部。阳声韵主要韵母鼻音化,鼻音韵尾[-m]已经消失,并入了[-n]尾,且[-n]尾与[-η]已经相混或消失。[-p]、[-t]、[-k]三个塞音韵尾完全失落,入声韵消失,全都押入了相对应的阴声韵。3.近代西北方音平声已经分为阴阳,全浊上声变为去声,并且平声与去声的音值相近,平声似去,入声派入了三声。但是在现代西北地区,有的地区是阴阳不分的,如河州地区;有的地区阳平和清、次浊上声成为一个调类-阳平上,如凉州地区的武威。总之,贤孝唱词所反映的近代西北方音在对唐五代、宋代、明清时期西北方音的继承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其韵、调系统与现代西北方音差别不大。
张连葵,李锦辉[10](2013)在《青海汉族说唱音乐的种类及其特征》文中研究说明青海汉族说唱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汉族说唱音乐有着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类别和特征,研究其特征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借以不断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二、青海西宁贤孝音乐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海西宁贤孝音乐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宁地方民间曲艺音乐发展现状及促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宁地方民间曲艺音乐的发展现状 |
(一)活动场所固定,缺乏活动资金 |
(二)参与人员职业跨度大,且缺乏职业艺人带领 |
1.业余爱好者 |
2.半职业艺人 |
3.职业艺人 |
二、西宁地方民间曲艺包含的经典音乐种类 |
(一)青海平弦 |
(二)小点儿 |
1.前岔 |
2.后岔 |
(三)西宁贤孝 |
(四)打搅儿 |
三、促进西宁地方民间曲艺音乐发展的对策 |
(一)顺应时代变化,积极自我革新 |
1.曲目题材的革新 |
2.表演形式的革新 |
(二)利用新媒体提升传播与推广效率 |
1.利用自媒体平台传播与推广 |
2.利用电视新闻媒体传播与推广 |
四、结语 |
(2)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河湟曲艺音乐的传承与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一、河湟曲艺音乐概述 |
二、河湟曲艺音乐的传承模式 |
(一)家族传承 |
(二)师徒传承 |
(三)社会传承 |
三、河湟曲艺音乐的生存现状 |
(一)生存环境变化的危机 |
(二)曲种自身带来的危机 |
(三)参与范围狭小和理论研究缺乏的危机 |
四、传承与保护思考 |
(一)保护民俗文化环境 |
(二)在传承的基础上适时创新 |
(三)群策群力,形成全社会保护河湟曲艺的良好氛围 |
(3)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调查研究 ——以西宁市两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特色及创新 |
(一)研究特色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校本课程开发基本理论 |
一、核心概念 |
(一)校本课程 |
(二)校本课程开发 |
(三)音乐校本课程 |
二、理论基础 |
(一)施瓦布实践课程模式 |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观 |
(三)多元音乐智能理论 |
第二章 西宁市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概述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方法与工具 |
(三)问卷设计 |
二、S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一)学校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三)学生方面 |
三、H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一)学校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三)学生方面 |
第三章 西宁市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案例 |
一、S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案例 |
(一)课程情境分析 |
(二)课程目标 |
(三)课程实施 |
(四)课程评价 |
二、H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案例 |
(一)课程情境分析 |
(二)课程目标 |
(三)课程实施 |
(四)课程评价 |
第四章 西宁市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学校层面 |
(一)校本课程开发体系不完善 |
(二)没有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 |
二、教师层面 |
(一)缺乏理论与专业知识 |
(二)校本课程开发意识不强 |
三、学生层面 |
(一)创新意识较弱 |
(二)对民族音乐文化兴趣较低 |
第五章 西宁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
一、学校层面 |
(一)明确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
(二)完善校本课程开发制度 |
(三)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
(四)编制校本教材 |
二、教师层面 |
(一)引导教师角色的转变 |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 |
三、学生层面 |
(一)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
(二)注重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校领导采访提纲 |
附录三 音乐教师采访提纲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凉州贤孝的起源及其与凉州宝卷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凉州贤孝简介 |
二、凉州贤孝起源的三种观点 |
三、凉州贤孝并非起源于秦代 |
四、凉州贤孝并非起源于唐代敦煌变文 |
五、凉州贤孝起源于西夏 |
六、凉州贤孝与凉州宝卷的关系 |
(一)二者的相似之处 |
(二)二者的不同之处 |
(三)二者的关系是“H型” |
(5)再证凉州贤孝源于西夏(论文提纲范文)
一、凉州贤孝简介与贤孝概念界定 |
二、凉州贤孝起源的三种观点及评价 |
三、再证凉州贤孝源于西夏 |
(一)三弦的发明可以追溯到秦代 |
(二)凉州贤孝起源于西夏 |
(6)青海地区小学音乐社团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调查研究 ——以西宁市三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及意义 |
二、研究方法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界定 |
五、理论基础 |
第一章 小学音乐社团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
第一节 小学音乐社团的特点和价值 |
一、小学音乐社团的特点 |
二、小学音乐社团的价值 |
第二节 民族音乐文化的类型和价值 |
一、民族音乐的类型 |
二、民族音乐的价值 |
第三节 小学音乐社团中进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
一、音乐社团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拓宽了渠道 |
二、民族音乐文化是音乐社团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
第二章 青海小学音乐社团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A小学青海地方曲艺社团的现状调查 |
一、A小学音乐社团整体的概况 |
二、曲艺社团的概况 |
三、教学成效 |
第二节 B小学古筝社团的现状调查 |
一、小学音乐社团的整体概况 |
二、B小学古筝社团的概况 |
三、古筝社团的教学成效 |
第三节 C小学合唱社团的现状调查 |
一、C小学音乐的整体社团概况 |
二、合唱社团的概况 |
三、合唱社团的教学成效 |
第四节 问卷及访谈结果 |
一、问卷结果 |
二、访谈结果 |
第三章 青海小学音乐社团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影响小学音乐社团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内部因素 |
一、教材因素 |
二、教师因素 |
三、学生因素 |
四、考核制度 |
第二节 影响小学音乐社团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外部因素 |
一、学校因素 |
二、家庭因素 |
三、社会因素 |
第四章 对小学音乐社团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议 |
第一节 小学音乐社团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内部因素对策 |
一、教材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三、学生方面 |
第二节 小学音乐社团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外部因素对策 |
一、学校方面 |
二、家庭方面 |
三、社会方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西宁贤孝艺术传承的文化生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历史渊源 |
二、发展现状 |
三、文化生境 |
第一,丰富的艺术形态。 |
第二,复杂的社会生态环境。 |
第三,多民族文化的融汇。 |
四、对于保护传承方式的思考 |
(8)西宁贤孝音乐形态及社会文化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宁贤孝的历史渊源 |
二、西宁贤孝的音乐形态 |
(一) 腔系 |
(二) 曲式结构和旋法 |
1.[大贤孝调] |
2.[越牌贤孝调] |
3.[小贤孝调] |
4.“小曲类贤孝” |
(三) 节奏、节拍及伴奏 |
(四) 演唱方式 |
三、西宁贤孝的社会文化功能 |
(一) 教化功能 |
(二) 审美功能 |
(三) 娱乐功能 |
(四) 民俗功能 |
(9)贤孝唱词音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贤孝唱词概况及用韵 |
第一节 贤孝概况 |
第二节 贤孝唱词的特色及传承 |
第三节 贤孝唱词的结构 |
第四节 贤孝曲目分类 |
第五节 贤孝的用韵 |
第二章 贤孝唱词的押韵部类 |
第一节 阴声韵 |
第二节 阳声韵 |
第三节 入声韵 |
第三章 贤孝唱词异部相押现象分析 |
第一节 阴声韵异部相押 |
第二节 阳声韵异部相押 |
第三节 阴声韵与阳声韵异部相押 |
第四章 贤孝唱词异调通押分析 |
第一节 上去通押与浊上变去 |
第二节 平仄通押与平声似去 |
第三节 入派三声 |
第五章 贤孝唱词用韵与《中原音韵》音系以及现代西北方音比较 |
第一节 贤孝唱词用韵与《中原音韵》音系的比较 |
第二节 贤孝唱词用韵与现代西北方音的比较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青海汉族说唱音乐的种类及其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青海平弦音乐与越弦音乐 |
二、西宁贤孝音乐 |
三、河州贤孝音乐 |
四、快板贤孝音乐 |
五、下弦音乐 |
六、搅儿音乐 |
七、青海道情音乐 |
八、西宁太平歌音乐 |
四、青海西宁贤孝音乐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宁地方民间曲艺音乐发展现状及促进策略研究[J]. 李家燕. 戏剧之家, 2021(26)
- [2]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河湟曲艺音乐的传承与保护[J]. 苏娟.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4)
- [3]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调查研究 ——以西宁市两所小学为例[D]. 王慧璇.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4]凉州贤孝的起源及其与凉州宝卷的关系[J]. 赵大泰,张国才. 戏剧之家, 2020(27)
- [5]再证凉州贤孝源于西夏[J]. 赵大泰,王守荣. 黄河之声, 2020(15)
- [6]青海地区小学音乐社团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调查研究 ——以西宁市三所小学为例[D]. 潘玉洁.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西宁贤孝艺术传承的文化生境研究[J]. 黄成,李继晓. 文化产业, 2020(08)
- [8]西宁贤孝音乐形态及社会文化功能[J]. 郭晓莺.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 [9]贤孝唱词音韵研究[D]. 栾江华.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3)
- [10]青海汉族说唱音乐的种类及其特征[J]. 张连葵,李锦辉. 艺海,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