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龙眼种质资源研究及品种选育(论文文献综述)
徐宁,朱建华,李冬波,秦献泉,李鸿莉,彭宏祥,邱宏业,侯延杰,张树伟[1](2020)在《驳枝繁育在荔枝龙眼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荔枝龙眼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是荔枝龙眼育种工作中重要的一步,通常资源保存是采用嫁接的方法,但嫁接法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很多局限性。本文介绍了另一种收集保存方法—驳枝繁育,该方法对比嫁接法具有成活率高、操作简便、不受环境影响等优点,值得在荔枝龙眼种质收集保存工作中推广应用。
侯延杰,周泽秀,秦献泉,农秋平,徐宁,李冬波,潘介春,朱建华,李鸿莉[2](2020)在《广西大新县龙眼实生资源调查及果实性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进一步做好龙眼种质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利用工作,对广西大新县实生龙眼种质资源开展全面调查分析,共调查比较种质资源70份。结果表明,大新县龙眼实生资源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果实变异性相对较大。筛选出具有熟期优势、大果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等综合性状优良的龙眼实生优株共6份,丰富了龙眼新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贮备。
Bureau of State Farm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3](2020)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推动热作产业高质量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2008年,中央财政物种资源保护专项实施以来,热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文件精神,促进热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服务支撑热作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9月15日,农业农村部农垦局在海南儋州举办了热带南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现场推进会,对上一阶段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当前新形势和任务,并对下一时期热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进行了部署。特选登会议报告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朱建华,徐宁,秦献泉,李鸿莉,邱宏业,李冬波,彭宏祥,侯延杰,张树伟[4](2020)在《广西荔枝龙眼种质资源调查收集评价的实践与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者根据多年来开展荔枝龙眼种质资源调查收集评价的实践,总结了该项工作的研究内容和各个工作环节的重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并针对广西荔枝龙眼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胡桂兵,郑少泉,向旭,王家保,彭宏祥,赵杰堂,黄旭明,朱建华,李鸿莉,刘成明,石胜友,陈洁珍,邓朝军,姜帆,徐奇志,陈厚彬[5](2020)在《荔枝龙眼种业“十四五”发展思路》文中研究说明一、"十四五"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物种产业形势分析荔枝龙眼是原产于我国南方的名贵南亚热带水果,无论是品种资源还是栽培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之首。我国拥有丰富的荔枝龙眼种质资源,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间的种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呈现出从种质资源主权保护到基因资源产权保护的发展态势。因此,加快推进荔枝龙眼种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培育和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加强新品种权保护的立法与监察管
郭俊[6](2020)在《油梨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开发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梨(Persea americana Mill.)属于樟科鳄梨属,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常绿植物,世界百科全书将其列为最富有营养的水果。油梨有“森林黄油”的美称,是世界上热带、亚热带着名的水果之一。根据油梨原生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油梨被划分为3个广为认可的品系:墨西哥系、西印度系和危地马拉系及其杂种品系。当前用于商业化生产的油梨品种并不多,油梨规模化商业生产多用无性繁殖。在世界上大多数适种地区包括东南亚地区分布的油梨多为实生种子树,经过上百年的引种种植,形成油梨在地方种类上出现的遗传变异数量繁多,形态及各种性状丰富的多样性,在其中有许多种质表观出优良的性状在油梨选育种具有很大的利用潜力。另外,由于油梨具有雌雄异熟的特性及长时间的种子繁育,油梨3大品系间杂合程度高,种质难以界定,直接影响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研究基于对油梨转录组的分析,开发SSR分子标记,将中国(海南、广西、贵州)、美国、缅甸、老挝、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各地收集的油梨种质资源纳入本次实验进行分析,以了解油梨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各地油梨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对油梨种质资源和现有商业品种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油梨遗传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以及选择育种亲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从‘Hass’和‘Fuerte’的转录组数据中检索SSR序列,分别获得6 449个和6 312个。其中,二碱基重复类型的数量最多,分别占‘Hass’和‘Fuerte’SSR总数的48.44%和48.32%,AG/CT为出现频率最高的核苷酸重复基元,在‘Hass’中共2 477个(38.41%),在‘Fuerte’中共2 478个(39.26%);各核苷酸重复类型在5次重复中出现的次数最多,‘Hass’品种中为1 539次,占比为23.86%,在‘Fuert e’中为1 543次(24.45%);两个品种最优势的10个微卫星类型相同。2)使用Primer 3.0软件为两个油梨品种转录组中得到的SSR序列进行批量设计引物,分别成功为‘Hass’、‘Fuerte’的SSR序列设计出13 686、13 398对引物。从中分别随机选择25对SSR引物并以8份油梨种质资源的DNA样品为模板进行引物的有效性检测,观察扩增结果分别得到了11和10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多态性引物的比率分别为44%和40%。从‘Fuerte’转录组挑选的100对SSR引物进行有效性验证的结果显示:在挑选的100对SSR引物中,其中有89对能够扩增出条带,其中的30对具有良好的多态性特征。30对引物对96份油梨种质资源的扩增实验中,总共扩增出157条谱带,其中的156条谱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99.36%。每对引物对油梨种质扩增条带的数目分布在211条范围之间,平均每对引物可以扩增产生5.23个多态性片段。3)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的大小反映是基因型多态性的程度。30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平均值为0.424,变化范围为0.097(Av-76)0.750(Av-32),根据PIC值的高低,30对引物的排序为:AV-32>AV-08>AV-20>AV-51>AV-62>AV-31>AV-45>AV-40>AV-43>AV-87>AV-07>AV-01>AV-77>AV-82>AV-92>AV-63>AV-90>AV-54>AV-16>AV-78>AV-85>AV-89>AV-24>AV-37>AV-56>AV-53>AV-91>AV-81>AV-86>AV-76。4)使用筛选产生的30对多态性引物对96份油梨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到的结果为:各SSR位点的有效性等位基因(Ne)的平均值为2.069,范围由最低的1.111(AV-76)到最高4.646(AV-32),香浓多样性指数(I)的平均值为0.847,值域范围在0.240到1.570之间;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的平均值分别为0.389和0.475,数值的变化范围分别在0.0420.927和0.1010.789之间,其中有70%位点的期望杂合度大于观测杂合度。5)由UPGMA聚类和PCA主成分分析结果较一致,表明油梨种质群体的进化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系。
郑少泉,曾黎辉,张积森,林河通,邓朝军,庄伊美[7](2019)在《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龙眼》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70 a(年)以来,我国龙眼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在龙眼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采后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领跑国际同类研究。建立了国际上资源数量最多、类型最为丰富的国家级龙眼种质资源圃,杂交育种培育出有不同香气、留树保鲜期长、成熟期配套、优质丰产等优异性状的适宜轻简化栽培的系列新品种;利用新育成的不同熟期龙眼品种,结合催花技术和生态差异选择,在我国实现龙眼鲜果的周年供应;研发出了龙眼安全保鲜物流新技术;先后构建了龙眼的基因组草图和精细参考基因组图谱,促进龙眼基础研究进入了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研究时代。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龙眼产业发展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创新。
刘丽琴,舒波,石胜友,决登伟,王一承,朱利飞[8](2019)在《我国龙眼育种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我国是世界上龙眼栽培面积最大的国,选育适应市场需求的龙眼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育种方法、育成品种两个方面综述了龙眼育种进展,并对龙眼育种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左倩倩,郑婷,纪薇,房经贵[9](2019)在《中国地方葡萄品种分布及收集利用现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葡萄栽培历史悠久,原产于中国的地方品种和外来种长期栽培形成了我国葡萄的品种结构。中国葡萄地方品种大体可分为地区性的适栽品种(包括野生种驯化和杂交选育种)、地方传统名种以及农家栽培品种三大类。了解我国地方品种分布及栽培现状,以期为我国葡萄种质资源收集、调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李明晓[10](2019)在《道地产区阳春砂优良种质的筛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为姜科豆蔻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干燥成熟的果实为入药部位,称之为“春砂仁”,是我国着名的“四大南药”之一。春砂仁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多用于肠胃病的治疗,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具有1300多年的用药历史。目前,道地产区内阳春砂产量较低,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给春砂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困境。当前春砂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位产量低、质量参差不齐。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种质的问题,如果能筛选培育出高产、优质的阳春砂种质,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对道地产区阳春砂进行种质资源调查研究,以收集阳春砂的候选优良种质,并建设种质资源圃;利用形态鉴定、分子标记鉴别的方法对收集的候选种质进行种质鉴别研究;对收集到的部分候选种质的果实,进行产量和质量分析研究;根据种质鉴别的研究结果,以及部分种质的产量和质量分析结果,同时结合各候选种质的原种植地环境分析,进行种质综合评价,最后筛选出阳春砂的优良种质。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道地产区阳春砂种质资源调查,目前己经收集到50份阳春砂候选优良种质,并建设成种质资源圃。同时还采集了 50份候选种质的叶片,用于分子鉴别研究;采集了其中28份候选种质的果实,用于产量和质量分析研究。(2)对50份候选种质的株高、茎粗、叶片、叶舌、根状茎,以及部分种质的果实形态等形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植株形态的聚类分析,可以把50份候选种质分成三大类;通过果实形态的聚类分析,可以把28份种质分为四大类。(3)以阳春砂四种己知的栽培类型长果、圆果、锦秋、仲华,以及海南砂作为分子鉴别研究的对照样品,分别利用ISSR、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0份候选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将50份候选种质分成七大类。(4)28份候选种质的产量比较中,其中亩产量大于40kg的种质有15个,分别为种质 XAB、XAC、XAF、XBA、XBC、XBG、XBH、XBI、XBK、XAM、XAP、XBO、XBR、XBW、XBX,占总样本的53.57%。28份种质的果实质量分析比较中,其中挥发油的含量大于3.50%(ml/g)且乙酸龙脑酯含量大于2.20%的种质有13个,分别为种质 XBC、XBD、XBE、XBF、XBG、XBH、XAL、XAN、XAP、XBM、XAU、XBR、XBV。(5)对50份候选种质进行种质评价研究,结合形态鉴定、分子鉴别、果实产量、果实质量,以及各种质的种植环境等指标,最终得到阳春砂的优良种质,分别为种质XBC、XBG、XBH、XAP、XBR。这5个种质的亩产量大于40 kg,同时挥发油含量大于3.50%,且乙酸龙脑酯含量大于2.20%。
二、广西龙眼种质资源研究及品种选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龙眼种质资源研究及品种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驳枝繁育在荔枝龙眼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嫁接保存荔枝龙眼资源的局限性 |
1.1 采集时间及天气对资源收集不利 |
1.2 种质资源嫁接成活率低 |
2 驳枝繁育在荔枝龙眼种质资源收集上的应用 |
2.1 荔枝龙眼资源收集保存采用驳枝繁殖比嫁接繁殖有诸多优点 |
2.2 荔枝龙眼种质资源收集中驳枝育苗方法 |
2.2.1 驳枝时间及方法 |
2.2.2 包埋基质选择 |
2.2.3 落苗 |
2.2.4 假植育苗 |
3 结论 |
(2)广西大新县龙眼实生资源调查及果实性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龙眼实生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 |
2.2 果实特征特性分析 |
2.3 优良实生单株筛选 |
3 结论与讨论 |
(3)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推动热作产业高质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要工作成效与经验 |
(一)种质资源储备大幅扩充 |
(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三)优良新品种不断涌现 |
(四)种质资源交流水平持续提升 |
二、面临形势与存在问题 |
三、工作思路目标与重点措施 |
(一)开展热带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 |
(二)加强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 |
(三)强化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深度发掘 |
(四)深化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创制 |
(五)加强热带作物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利用 |
(六)推进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化管理 |
四、保障措施 |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
(二)创新项目实施方式,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热作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能力 |
(四)加强宣传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
(4)广西荔枝龙眼种质资源调查收集评价的实践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荔枝龙眼资源调查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要长久、持续地开展研究才能取得成效 |
2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安排调查时间和调查区域 |
3 开展资源调查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
4 多种渠道获取资源信息,是搞好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一环 |
5 注重调查收集具有特异性状的种质资源 |
6 重视原产地评价 |
7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7.1 存在问题 |
7.2 对策 |
(5)荔枝龙眼种业“十四五”发展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四五”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一)物种产业形势分析 |
(二)本物种领域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
1.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不完善,资源丢失风险加剧 |
2.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不够深入 |
3.品种遗传改良技术创新滞后 |
4.品种结构仍不合理与产期集中问题突出 |
5.品种品质的稳产性差,对栽培技术要求高 |
6.种业企业缺失,尚未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 |
二、“十四五”种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
(一)发展定位 |
(二)指导思想 |
(三)发展目标 |
1.补充收集一批种质资源 |
2.创制一批优异新种质 |
3.构建荔枝龙眼分子辅助育种平台 |
4.培育符合产业需求的优质新品种 |
5.加强砧穗组合研究,为荔枝龙眼品种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
6.推广荔枝龙眼新优品种各30万亩以上 |
(6)油梨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开发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油梨的起源、传播和分类 |
1.2 油梨研究进展 |
1.2.1 油梨开花习性研究 |
1.2.2 油梨根腐病研究进展 |
1.2.3 油梨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
1.2.4 油梨营养价值研究进展 |
1.2.5 油梨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
1.3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
1.3.1 形态标记研究 |
1.3.2 染色体标记 |
1.3.3 等位酶标记 |
1.3.4 DNA分子标记技术 |
1.4 油梨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1.4.1 油梨果品特征开发及利用 |
1.4.2 分子标记在油梨研究中的应用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数据来源 |
2.2 试剂与仪器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3 DNA提取与检测 |
2.3.1 油梨基因组DNA的提取 |
2.3.2 DNA质量检测 |
2.4 两个油梨品种SSR特征及其引物多态性比较分析 |
2.4.1 转录组SSR数据检索 |
2.4.2 油梨SSR引物设计 |
2.4.3 SSR-PCR反应体系 |
2.4.4 扩增产物检测 |
2.4.5 扩增条带数据统计与分析 |
2.5 油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2.5.1 ‘Fuerte’油梨转录组SSR数据分析 |
2.5.2 油梨SSR引物筛选多态性引物筛选 |
2.5.3 SSR-PCR反应体系 |
2.5.4 SSR-PCR产物扩增与检测 |
2.5.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DNA提取结果 |
3.1.1 分光光度计法检测 |
3.1.2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 |
3.2 两个油梨转录组SSR信息比较分析 |
3.2.1 油梨转录组中SSR位点检索汇总 |
3.2.2 油梨转录组中SSR分布特征 |
3.2.3 油梨转录组中最丰富的10 种微卫星特征分析 |
3.2.4 二至五碱基重复类型的丰度分析 |
3.2.5 油梨转录组间的特异微卫星类型 |
3.2.6 两个油梨品种同源基因中SSR变异特征分析 |
3.2.7 两个油梨品种各碱基重复拷贝数的分布比较 |
3.2.8 SSR引物筛选与多态性验证 |
3.3 油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3.3.1 ‘Fuerte’油梨转录组SSR位点数量及分布特征 |
3.3.2 ‘Fuerte’油梨转录组SSR重复次数分布特点 |
3.3.3 ‘Fuerte’油梨转录组优势SSR基元及分布频率 |
3.3.4 ‘Fuerte’油梨转录组SSR多态性分析 |
3.3.5 SSR引物多态性筛选 |
3.3.6 供试油梨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 |
3.3.7 供试油梨种质资源的主成分分析 |
3.3.8 油梨种质资源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
4 讨论 |
4.1 两个油梨品种转录组SSR序列特征比较分析 |
4.2 油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
4.2.1 ‘Fuerte’油梨转录组SSR信息分析 |
4.2.2 SSR多态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
4.2.3 油梨种质资源聚类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致谢 |
(7)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龙眼(论文提纲范文)
1 种质资源研究 |
1.1 起源 |
1.2 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与共享利用 |
2 育种研究 |
3 栽培与土肥研究 |
3.1 产期调节技术 |
3.2 克服龙眼“大小年”结果栽培技术 |
3.3 红壤龙眼园土壤改良熟化与营养施肥 |
4 保鲜加工研究 |
5 生物技术研究 |
6 基因组学研究 |
7 展望 |
(8)我国龙眼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育种研究进展 |
1.1 实生与芽变选种 |
1.2 杂交育种 |
1.3 倍性育种 |
1.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1.5 生物技术育种 |
2 问题与展望 |
2.1 各育种方法的优劣势 |
2.1.1 实生、芽变选种 |
2.1.2 杂交育种 |
2.1.3 倍性育种 |
2.1.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2.1.5 生物技术育种 |
2.2 展望 |
(9)中国地方葡萄品种分布及收集利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葡萄地方品种资源调查与收集的重要性 |
2 我国地方葡萄种质资源收集现状 |
3 我国地区性品种 |
3.1 我国葡萄地方品种的区域分布 |
3.2 我国地方性野生种选育 |
4 我国传统葡萄品种 |
5 我国农家栽培种 |
(10)道地产区阳春砂优良种质的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1.1 阳春砂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阳春砂种质鉴别研究 |
1.2.2 阳春砂质量研究的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道地产区阳春砂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
2.1 道地产区的概况 |
2.1.1 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
2.1.2 地形、地貌特征 |
2.1.3 气候特征 |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2.1 研究内容 |
2.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2.3.1 道地产区各乡镇阳春砂资源分布 |
2.3.2 道地产区各乡镇阳春砂的产量分析 |
2.3.3 道地产区各乡镇阳春砂产量实地调查 |
2.3.4 道地产区各乡镇部分阳春砂种植户果实质量调查 |
2.3.5 道地产区阳春砂现地走访调查结果 |
2.3.6 阳春砂候选优良种质的收集 |
2.3.7 阳春砂候种质资源圃的建设 |
2.4 讨论与小结 |
第3章 阳春砂候选优良种质形态鉴定 |
3.1 实验地点与研究材料 |
3.1.1 实验地点 |
3.1.2 实验材料 |
3.1.3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株高、茎粗的测量 |
3.2.2 叶片的形态观察及测量 |
3.2.3 根状茎形态观察 |
3.2.4 花芽及小花形态观察 |
3.2.5 花期物候观测 |
3.2.6 果实形态观察 |
3.2.7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阳春砂各种质植株的株高、茎粗比较 |
3.3.2 阳春砂各种质叶片的形态比较 |
3.3.3 阳春砂各种质根状茎形态比较 |
3.3.4 阳春砂各种质花期比较 |
3.3.5 阳春砂各种质果实形态性状比较 |
3.3.6 阳春砂各种质形态聚类 |
3.4 讨论与小结 |
第4章 阳春砂候选优良种质分子鉴别研究 |
4.1 阳春砂候选优良种质的ISSR分子标记研究 |
4.1.1 实验地点与研究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1.3 结果与分析 |
4.1.4 讨论与小结 |
4.2 阳春砂候选优良种质SSR分子标记研究 |
4.2.1 实验地点与研究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2.3 结果与分析 |
4.2.4 讨论与小结 |
第5章 阳春砂候选优良种质果实产量与质量研究 |
5.1 阳春砂候选优良种质果实产量分析 |
5.1.1 实验地点与研究材料 |
5.1.2 实验方法 |
5.1.3 结果与分析 |
5.1.4 讨论与小结 |
5.2 阳春砂候选优良种质果实质量分析 |
5.2.1 实验地点与研究材料 |
5.2.2 实验方法 |
5.2.3 结果与分析 |
5.2.4 讨论与小结 |
第6章 阳春砂候选优良种质综合评价研究 |
6.1 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别结果的综合分析 |
6.2 部分种质果实的产量与质量综合分析 |
6.3 各种质种植地环境与果实产量、质量综合分析 |
6.4 阳春砂候优良种质评价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不足之处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与参与课题情况 |
致谢 |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
四、广西龙眼种质资源研究及品种选育(论文参考文献)
- [1]驳枝繁育在荔枝龙眼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中的应用[J]. 徐宁,朱建华,李冬波,秦献泉,李鸿莉,彭宏祥,邱宏业,侯延杰,张树伟.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0(06)
- [2]广西大新县龙眼实生资源调查及果实性状分析[J]. 侯延杰,周泽秀,秦献泉,农秋平,徐宁,李冬波,潘介春,朱建华,李鸿莉. 中国南方果树, 2020(06)
- [3]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推动热作产业高质量发展[J]. Bureau of State Farm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中国热带农业, 2020(05)
- [4]广西荔枝龙眼种质资源调查收集评价的实践与体会[J]. 朱建华,徐宁,秦献泉,李鸿莉,邱宏业,李冬波,彭宏祥,侯延杰,张树伟.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0(05)
- [5]荔枝龙眼种业“十四五”发展思路[J]. 胡桂兵,郑少泉,向旭,王家保,彭宏祥,赵杰堂,黄旭明,朱建华,李鸿莉,刘成明,石胜友,陈洁珍,邓朝军,姜帆,徐奇志,陈厚彬. 中国热带农业, 2020(03)
- [6]油梨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开发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郭俊. 海南大学, 2020(07)
- [7]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龙眼[J]. 郑少泉,曾黎辉,张积森,林河通,邓朝军,庄伊美. 果树学报, 2019(10)
- [8]我国龙眼育种研究进展[J]. 刘丽琴,舒波,石胜友,决登伟,王一承,朱利飞. 中国南方果树, 2019(05)
- [9]中国地方葡萄品种分布及收集利用现状[J]. 左倩倩,郑婷,纪薇,房经贵.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9(05)
- [10]道地产区阳春砂优良种质的筛选研究[D]. 李明晓.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