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评价基金业绩(论文文献综述)
沈一凡[1](2021)在《基于基金微观参与主体的基金业绩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8年,中国内地首批五家基金管理公司成立。根据Wind统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基金总量由2001年的53只发展到6965只,基金管理规模也由818.03亿元扩大到如今的177629.50亿元,20年间增长了近216倍,跃居至全球第五。互联网的普及,带给了整个基金行业新的活力;同时,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放水与资产荒的联合作用下,基金逐渐成为中小投资者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一度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然而,中国市场相比成熟市场又显得更为特殊,急速变化的市场风格、更加非理性的投资者、市场参与者与市场结构的快速进化、基金经理等从业人员较快的培养和晋升,造就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基金市场。我国的基金市场逐渐从野蛮生产的阶段迈向良序增长的阶段,在这个重要的时间点对中国基金市场进行研究,不论是对日常的投资、还是为世界提供极具中国特色的基于中国样本的本土化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就整个基金市场而言,其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参与者。根据各自的职能和作用,基金直接参与主体包括了基金管理人、基金投资人与基金托管人。在我国,大部分的基金托管人为国有银行,极少涉及到具体的基金投资行为和决策。因此就投资决策而言,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投资人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基金管理人通常为依法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由公司进行统一决策和管理,基金经理进行具体的基金投资决策。因此,就基金市场微观参与主体而言,基金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与基金经理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闭环,基金投资者通过申购赎回基金进行相关买卖操作,基金管理公司将资金交给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管理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共同决定了基金的业绩,基金投资者根据基金业绩来确定是否继续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基金业绩来评估基金经理。本文聚焦于基金市场主要的三大微观参与主体,分别从基金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与基金经理出发,基于经典数理模型,构建以这三个角度为基石的基金业绩研究框架,同时结合中国特有现状,包括非理性的投资者、社保基金的委托投资与基金经理等从业人员的快速晋升与培养三个特点,进行了本土化的研究,探讨三大参与主体对基金经理投资行为与基金业绩的影响,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从基金投资者角度出发,研究了基金流量对基金经理投资行为与基金业绩的影响,即这种流量驱动型基金风险转移(risk shifting)行为的动机和后果。本文发现:(1)我国的基金投资者存在严重的处置效应,经历了大量资金流入的基金往往会降低其冒风险程度。然而,若资金的净流入同时发生在过往获得良好业绩的基金时,基金的风险水平反而会提升。(2)基金经理往往会通过增加换手率、提高组合风险系数、提高权益持仓占比和购买更多赢家股票的方式来增加风险。(3)这种发生在高业绩的基金流量驱动型风险转移,会使基金在随后两个季度表现恶化,直到第三季度才恢复。(4)这种风险转移行为,更容易发生在那些出现高额异常净流量、业绩源于运气、成立较晚的、规模较小的基金上。其次,从基金管理公司角度出发,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保管理资格为切入点,研究了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经理投资行为及基金业绩产生的影响。本文发现:(1)被委托的社保基金拥有比同类公募基金更多的超额收益。(2)社保基金超额收益可能来源于更好的择时能力、基金管理公司内部的交叉补贴,而与可能的政治关联无关。(3)当获得社保管理资格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的整体业绩有所下降,并且投资风格会与同一管理公司旗下社保基金呈现相似的特点,其中还会出现反向交易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基金管理公司内部那些业绩较差、管理规模较大的基金可能作为内部交叉补贴资金的提供方。(4)社保基金的管理有助于基金管理公司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特权,如新基金的设立。最后,本文从基金经理角度出发,通过基金经理过往研究经历刻画基金经理“能力圈”,研究分析师行业研究经历对基金经理投资偏好及其业绩的影响。本文发现:(1)基金经理会在自己优势行业上进行超配,这种超配不论是相对于全市场、整个基金行业还是同类型基金均成立,同时对于优势行业的股票持有时间会更长。(2)基金经理对于优势行业的超配行为,在考虑了持仓因素后可以为基金带来相比于其他非优势行业的超额收益,同时基金经理在优势行业上具备更强的风险控制能力。(3)深入研究发现,基金经理在优势行业上具备更强的选股能力和行业择时能力,进一步证实了优势行业形成的能力圈是超配行为产生超额收益的机制之一。(4)在最后的拓展研究中,进一步证实了基金经理在优势行业上形成的优势源于行业自身、基金经理对于优势行业的政策敏感度和能力的持续扩张,而非存在私有信息。综上所述,本文将包括基金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三个方面的基金微观参与主体放在了统一的研究框架下,不仅对相关理论和成果起到了补充和完善,更是结合中国市场特有因素,做出了有别于其他研究的创新研究,为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国基金市场提供了多样的经验证据和多方面的研究角度。
何泰锋[2](2021)在《FOF基金市场风险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各类资产收益率逐渐下降,主动型投资管理愈发困难,投资者逐渐开始关注大类资产配置的投资模式。此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部分社保基金和养老金投入资本市场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2018年3月证监会出台的《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也指出我国养老目标基金应该采用基金中基金(FOF)形式管理。在此背景下,我国公募FOF基金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然而FOF基金产品自发行后不久,因其业绩表现不佳,投资者大规模赎回基金,基金规模也大幅缩水,FOF基金产品的市场表现远不及预期,这应当给FOF基金行业和投资者敲响警钟。基金行业是金融领域高风险行业,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和规避金融风险,将会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失。然而FOF基金作为当前基金行业的热门产品,当前针对FOF基金领域的研究集中于FOF基金的产品设计和投资组合策略,却忽略了其市场风险方面的研究,科学的市场风险管理不仅有利于促进FOF基金产品实现良好的收益,而且有利于FOF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认为针对FOF基金市场风险方面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FOF基金的市场风险为研究对象,在查阅了目前FOF基金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了解了FOF基金领域的研究现状之后,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与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对FOF基金市场风险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为后文FOF基金市场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作了铺垫。接着,选取2019年1月之前成立的31只FOF基金的日净值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期间为2018年12月27日—2021年3月31日,运用了较为主流的基于GARCH模型的Va R方法进行FOF基金市场风险的测度研究,比较了31只样本基金Va R值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了其内在原因。影响因素研究方面,根据前文市场风险问题的理论分析,从股票市场的影响,债券市场的影响,资产配置的影响,基金净值涨跌幅的影响四个方面提出研究假设,并引入基金经理变动,基金份额变化程度,净资产变化率,基金规模这4个控制变量,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厘清了不同指标对FOF基金市场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文章的实证结果,本文从基金投资者、基金管理人、基金监管者三个层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和启示。通过对31只FOF基金市场风险的测度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第一,31只样本基金收益率序列均不服从正态分布,存在尖峰左拖尾的现象,不同FOF基金的Va R值存在差异是由于它们投资风格和资产配置结构的不同导致的,股票资产配置比例较多的FOF基金Va R值明显高于股票资产配置比例较少的FOF基金Va R值。第二,股票市场的风险、债券市场的风险、重仓基金持有比例、基金持股比例、净值增长率、基金经理变动、基金份额变化率这7个指标对FOF基金的市场风险具有正向的影响。第三,基金持债比例,净资产变化率和基金规模这3个指标对FOF基金的市场风险具有负向的影响。
梁莉[3](2021)在《跨行业并购中业绩承诺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以百花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强制并购双方签订业绩承诺,业绩承诺开始应用于并购重组领域。2014年,证监会虽然取消了强制性业绩承诺的规定,但是业绩承诺身为一种保护机制仍广泛应用于并购重组领域。随着2015年并购热潮的褪去,近两年大量的业绩承诺协议到期,业绩承诺的“高承诺、低兑现”现象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业绩承诺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在跨行业并购中,并购方多为传统行业企业,并购时多选择医药、影视等轻资产企业作为标的企业,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相比同行业并购更高,业绩承诺的应用更广泛,高承诺、低兑现的现象更为明显。本文站在收购方的角度,以百花村并购华威医药为案例,深入分析跨行业并购中业绩承诺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原则分析业绩承诺在实施前、业绩承诺期内、业绩补偿履约三个阶段存在的业绩承诺风险,研究发现,在业绩承诺实施前,业绩承诺存在助推标的资产价值高估风险和业绩目标设定不合理风险;在业绩承诺期内,业绩承诺存在盈余管理的风险和大股东利益输送风险;在业绩补偿履约阶段,业绩补偿存在难以弥补商誉减值损失的风险和业绩补偿落实难风险。针对上述风险,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在业绩承诺的筹备阶段,百花村应充分调研华威医药所处的行业与市场,注重规避政策风险;同时结合其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环境,合理预期未来经营情况,对标的资产进行合理估值。在业绩承诺制定阶段,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业绩承诺目标、实行双向对赌、加入非财务考核指标、运用重复博弈机制科学设置业绩承诺,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盈利能力支付计划进行分期支付,同时加入担保制度和追偿制度防范业绩补偿的落空。在业绩承诺的执行阶段,百花村要重视并购整合,建立科学的内部整合体系,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强业绩承诺的监管力度,从法律层面规范业绩承诺的不规范行为。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研究视角新颖。业绩承诺在跨行业并购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关于跨行业并购的业绩承诺研究较少,本文从业绩承诺视角分析跨行业并购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丰富了现有研究成果。(2)案例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性。本文选取煤炭行业企业跨行业并购医药行业的案例,充分体现了跨行业并购的特点;同时本案例中业绩承诺执行过程中被收购方在整个业绩承诺期内都未实现业绩承诺,经营情况的恶化导致收购方在业绩承诺期内巨额亏损,这也体现了很多跨行业并购企业盲目签订业绩承诺带来的一些问题,从以上两方面来看案例选择具有典型性。本文基于具体案例结合理论知识分析跨行业并购中业绩承诺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能够提供业绩承诺在跨行业并购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证据,警示企业在业绩承诺的签订和实施过程中科学使用业绩承诺,降低“高业绩承诺、高估值、高溢价、低兑现”的现象发生;帮助投资者识别业绩承诺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有助于监管部门发现业绩承诺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漏洞,完善业绩承诺制度。为我国跨行业并购中业绩承诺的使用提供经验借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孙皓[4](2021)在《基金业绩与投资者行为对开放式基金赎回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的开放式基金市场获得了高速发展,购买开放式基金也成为越来越多证券投资者的投资选择之一。对于理性的投资者或者投资机构而言,在做出对基金的投资决策选择时,应将基金的业绩纳入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申购业绩好的基金,赎回业绩差的基金。然而,在我国基金市场出现了基金业绩越好,基金赎回率越高的“赎回异象”,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一方面,赎回压力困扰着基金经理,损害了基金管理人的正向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赎回异象”的存在也不利于我国开放式基金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探究我国开放式基金赎回问题及其影响机理,对于学术界和实务界都有重要意义。除了探讨基金业绩对基金赎回的影响以外,值得注意的是,基金投资者自身的非理性行为也会影响其自身的赎回决策,进而对基金的资金净流量产生影响。在国内外学者关于开放式基金投资者赎回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投资者的行为和基金自身的业绩两个维度,对我国开放式基金赎回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基金业绩和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开放式基金赎回的影响机制。其次,在理论分析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影响开放式基金赎回的基金业绩和投资者行为,以基金的资金净流入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开放式基金的分红指标、费用指标和业绩指标等代表性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建立面板(Panel Data)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理性程度不同的投资者具有差异化的投资行为。对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而言,“赎回异象”存在于个人投资者中。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基金的当期收益率越高,基金的净赎回率越高;与以原始收益率衡量的当期收益率相比,个人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更看重以原始超额收益率为代表性指标的基金的历史收益率;而机构投资者看重经风险因子调整后基金的历史收益率。最后,就如何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为基金管理者制定投资决策和市场监管者制定法规,促进基金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建议。
丁琼琼[5](2021)在《基于投资风格和bootstrap方法的股票型基金评级研究》文中提出截止2020年底,我国现存1362只股票型基金,其净值总额高达2万亿元,现已成为公募基金市场上的主流品种。可是如何挑选能持续带来高收益的优质基金,一直是投资者的一大困惑。而基金评级的出现,则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搜寻成本,通过定期公布各只基金的历史业绩排名,有助于投资者进行筛选。但是由于我国基金评级业务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忽略基金的业绩来源和投资者的风格偏好等问题。因此,本文以主动管理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为研究对象,从基金的投资风格出发,通过Gruber模型和bootstrap方法构建了一个新的基金评级体系,帮助投资者识别真正有能力的基金,为投资者构建基金组合提供参考。本文分别从整体和单只基金的角度研究分析了我国股票型基金的实际投资风格和超额收益,再进一步通过bootstrap方法对股票型基金的业绩进行了归因分析,识别出能带来超额收益的实力基金。经过一系列的实证分析后,得出了以下结论:(1)我国股票型基金存在着明显的“风格漂移”现象,而且风格与市场行情息息相关,整体而言,我国股票型基金呈“大盘成长”型;(2)我国近80%的股票型基金能获得正向的超额收益,同时,相比于三年期业绩,五年期业绩能跑赢大盘的股票型基金数量有所下降;(3)近70%的股票型基金的超额收益来源于基金经理的超强能力。同时,相比于三年期,五年期的超额收益更多是源于基金经理的能力,“运气基金”的数量更少。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构建了一个新的股票型基金评级体系,并对最近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基金业绩进行了星级评价。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基金评级方法的可靠性,本文运用该评级方法进行了业绩回测,最后发现依据本文提出的基金评级方法构建基金组合可以获得比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指数和沪深300等大盘指数略高的收益率,而且其模拟业绩相比于依据其他评级机构构建基金组合会更胜一筹。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分别向基金市场的监管者、评级机构和投资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首先,市场监管者应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基金的投资监管;其次,评级机构应注重基金的长期超额收益,完善基金评级体系;最后,投资者应注重基金的长期评价,坚持价值投资。
赵斯彤[6](2021)在《中国股票市场的ESG责任投资研究》文中认为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ESG责任投资已成为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前沿课题之一。ESG责任投资是一种考量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因素(ESG指标)并长期产生有竞争力的财务回报和积极社会效应的投资行为。相比较已发展近半个世纪的欧美资本市场ESG责任投资,国内ESG责任投资起步相对较晚。为适应国际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和吸收成熟资本市场ESG责任投资的先进经验,本文系统、全面地研究中国股票市场ESG责任投资。全文的理论意义在于社会责任投资并非仅靠投资者理念倡导和宗教信仰推动,而是从作用机理上证明社会责任投资能够创造价值,存在发展的内生动力;实践意义在于全面深入研究中国股票市场中的ESG责任投资理论和实践,不仅为价值型机构投资者指明建立和发展ESG责任投资的实践路径,还为监管者提供有力的监管依据,从而引导ESG责任投资资金在国内市场占比逐步提高,助力金融投资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同目标。论文分别对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实践研究三方面进行重点探讨。并围绕如下四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ESG责任投资的理论基础和投资逻辑。第二,建立基于ESG信息条件下的资产价格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模型,拓展并完善资产定价理论模型。第三,ESG责任投资财务绩效实证研究,对国内已开展ESG责任投资的公募基金展开研究,分析基金风险收益的潜在特征和规律;通过构建实证模型,验证加入ESG信息因子后资产定价模型的有效性,这也是论证研究假说的实证核心。并且,通过正向筛选策略建立高分值股票组合的方式,进一步验证实践策略的有效性。第四,分析海外机构投资者的ESG投资实践策略和国际监管比较,构建符合中国机构投资者特征的ESG责任投资体系,以及借鉴国际监管先进经验。关于ESG责任投资的理论基础和投资逻辑。本文以投资主体的微观企业为出发点,深入剖析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社会责任投资理论基础的必要性,并基于工具性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目标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阐释了社会责任投资与企业经营绩效相互作用的机理。关于基于ESG信息条件下的资产价格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模型。本文将ESG因素内生地纳入至现代金融理论体系之中,依据资产价格的时间特征,建立基于ESG信息条件下的DDM模型;同时结合资产价格的横截面特征,阐述了ESG-SR有效前沿和ESG-CAPM模型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两类模型对ESG信息对股票收益率r的影响存在分异。由此,本文提出两条递进待后文检验的研究假说,即ESG信息对投资收益率有显着影响;高分值ESG评级信息与投资收益率显着正相关,且对基金组合产生超额收益率。关于ESG责任投资财务绩效实证研究。第一,本文采取对国内公募ESG责任投资基金展开描述统计,分析证明了研究假说的一般规律,还发现ESG责任投资基金具有低风险波动特征。第二,本文构建了FF5+ESG面板实证模型,选取了基于Bloomberg 2010至2020年的A股上市公司股票ESG评级数据构建全样本股票组合,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股价具有显着的规模效应、账面市值比效应、盈利能力效应、投资风格效应和ESG信息效应。FF5+ESG模型检验的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的差异更小,表明市场更趋有效,可作为ESG责任投资最有效的资产定价模型,进一步严谨地验证了研究假说。第三,为了消除ESG责任投资基金产生的多重异质性特征影响,本文通过正向筛选策略建立高分值股票组合方式再次证明了研究假说,并发现了筛选强度与超额收益率呈现正向关系等推论。关于机构投资者的ESG责任投资实践和监管国际比较。本文梳理和借鉴了海外机构投资者应用的ESG整合策略,即将ESG因素和传统财务因素同时嵌入至传统投资研究各个流程环节。特别地,具体到股票分析应用层面,本文从基本面分析策略和量化策略展开分析。由此,明确了ESG责任投资原则和投资框架,为中国机构投资者构建ESG责任投资体系。此外,本文还通过国内外监管比较,归纳总结了国际监管趋势和国内监管特点,指出了监管政策补短板和改进的方向。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结论,分别对中国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市场监管者提出了实践建议和监管建议,具有较高的可参考借鉴的路径指引意义。
张子娴[7](2020)在《“上市公司+PE”并购基金在跨境并购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以西王食品并购Kerr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以及我国大力支持“走出去”战略的基础上,我国上市企业的战略视野愈加广阔,跨境并购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金融行业也在不断发展成熟,不少顶尖私募股权机构在多次成功案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实战经验,资本运作及管理能力都达到一定的水平,上市公司和私募投资机构合作并成立并购基金来进行跨境并购的新模式应际而生。“上市公司+PE”型并购基金,是目前国内并购市场上最具发展前景的并购模式。快速融资、高杠杆等特点使得该类并购基金受到诸多上市公司青睐。上市公司及PE机构合作设立“上市公司+PE”型并购基金,使上市公司的产业优势与私募机构的金融资本优势互展所长,协同解决了跨境并购交易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本文以国内上市公司西王食品引入“上市公司+PE”并购基金收购加拿大企业Kerr为例,旨在研究“上市公司+PE”并购基金在并购中的应用方式及其影响效果。本文首先探讨了上市企业跨境并购中应用“上市公司+PE”并购基金的研究背景及方法;其次梳理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及现有文献研究;阐述了跨境并购中并购基金成立的动因及效果;介绍了案例中“上市公司+PE”并购基金设立、运作方案的具体设计,结合实际数据分析了并购基金在应用中的效果。最后本文得出结论:上市公司利用“上市公司+PE”型并购基金可以顺利推动跨境并购目的的实现,也为企业带来了短期市场效益提升及长期企业价值增长。同时,本文还结合案例探讨了目前“上市公司+PE”型并购基金在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风险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管控建议。本文为规范“上市公司+PE”型并购基金在我国并购市场的发展,也为成熟其在上市公司跨境并购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于耀[8](2020)在《N基金管理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资管新规落地,科创板的推出,将A股纳入MSCI指数,外资逐渐放开持股比例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出,我国的证券市场正在加速与国际市场接轨,走向成熟,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募基金业在2019年表现亮眼,规模创历史新高。截至2019年底,公募基金共127家,管理公募基金6544只,份额13.7万亿,规模约14.8万亿元,同比增加1.7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也在大幅增加,这些数据都说明了我国公募基金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且发展前景广阔。虽然公募基金行业在迅速发展,但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却日趋激烈。不但要面对新发基金不断增多、基金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竞争问题而且还要面对银行渠道异常拥挤、基金销售难度不断加大等严峻的市场形势,特别是爆款基金的虹吸效应对整个公募基金行业的生态造成巨大影响,马太效应明显。大公司凭借品牌、投研、渠道等优势对中小基金公司形成降维打击。作为中小基金公司不得不把销售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中小基金公司营销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将有着非凡的意义。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基金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并给出相关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是本文研究的初衷和目的。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综合运用STP分析法、4P营销理论以及内外部环境分析法、SWOT分析法,对公司的整个营销策略进行梳理。深入研究营销业务数据,代销渠道产品分析,相同托管人同期成立产品分析。分析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有:产品策略滞后,没有做好产品提前布局;渠道营销面窄,难以形成渠道合力;产品价格策略灵活性不够,对不同投资者需求应该区别对待;高素质营销人员稀缺,难以组织高效的营销方案;服务策略对客户服务重视不够等问题,大致总结出了我国中小基金公司目前面临的普遍问题。随后,本文深入分析了公司内外部环境,公司业务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市场定位;建议公司施行各类产品差异化的策略和不同类型管理费灵活的价格策略,代销直销精细化的渠道策略,网络线下全方位的促销策略上下功夫,从不同角度解决公司营销策略上存在的问题,为中小基金公司发展找到一条可行之路。本文对营销策略在基金行业应用的研究,为中小基金公司如何提高服务营销水平,增强基金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供了实践意义上的指导和方向。对于我国中小基金公司如何实施服务营销战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刘诗睿[9](2020)在《金龙机电大股东利益侵占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进行转变,是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与国外相比,我国民营企业存在常见的一股独大股权结构,虽然股权分置改革后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股东通过多重手段侵占外部投资者资产的行为仍多次发生。近年来,保千里、乐视网以及藏格控股等公司的大股东侵占公司利益的丑闻,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究其发生原因就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出现缺陷、现在相关法律对此种行为处罚力度弱并且中小股东没有建立侵占行为的风险识别框架。为了应对不断出现的违规情况,我国一直在提高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标准要求,以及重视规范法律法规。那么,分析国内外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惯用手段、动因、作用机理与经济后果,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金龙机电大股东利益侵占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该控股股东对股权进行大笔质押以支撑其以绝对权力主导的大额现金对外投资,在此过程中,释放利好消息,拉升股价以配合其进行强减持。此外还存在未经审核,进行违规担保的行为。最终给公司带来严重的经营危机,陷入连年亏损,面临保壳的窘境。因此,有必要对此案例进行回顾与反思,主观动因、内部控制失效以及外部监管力度低是否是行为实施成因?中小股东又将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识别和推断公司是否存在舞弊行为?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阐述了文章的研究思路和创新所在,对国内外学者学者在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梳理文章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对金龙机电的基本经营情况进行介绍,并按时间顺序对侵占过程进行梳理。第三章首先利用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分析行为实施的成因,其次通过建立经营行为与财务表现相互匹配的识别思路对侵占表现进行识别和定性分析,然后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对侵占手段对后果的传导作用进行分析,最后研究侵占行为对公司经营与中小股东的侵占程度。第四章,对完善上市公司内控、外部监管以及中小股东保护给出了一些建议。分析过程中,力图找出经营行为与财务指标的不匹配,为中小股东构建侵占风险识别框架提供理论基础。
王辰公[10](2020)在《基于分位数构建多基准的基金业绩评价方法 ——以改进信息比率为例》文中提出基金是成熟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参与投资的重要方式,在发达经济体中,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都通过基金形式间接参与资本市场。伴随基金业的蓬勃发展,基金产品日益丰富,市场参与者众多,构建一个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基金业绩评价方法将具有非凡的意义。相比于其他评价方法,目前在实务界使用最为广泛的夏普比率、信息比率具有直观反映收益风险比,经济意义清晰,理论基础完善等优点,但同时也有其缺陷。诸如:使用的业绩比较基准较为单一,难以适应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仅以市场水平计算跟踪误差,不利于头部基金的评价。特别是当夏普比率、信息比率为负时,风险收益比失去意义。本文首先通过使用Bootstrapping自助法,重复抽样全基金市场的每日收益率,可以得到每日收益率分布。再通过该日全市场收益率分布获得分位数,从而在整个历史期中得到日收益率分布各分位数的时间序列数据,并以此作为不同水平的业绩基准。随后,利用多分位形成有渐进关系的多业绩基准,并结合下半方差共同构建新的信息比率用以对单周期基金业绩评价——基于分位数的基金评价方法。相比传统方法(使用市场指数即本质为均值),使用更高分位数基准来评价基金可以更准确的反映排名靠前的基金之间的优劣,更好的完成对更靠前的基金的评价。同理当使用更低分位数基准来评价基金时,将更精确的对排名靠后的基金进行比较。如此可体现该评价方法对不同需求的投资者具有更灵活的适应性。最后对该评价方法做跨周期的调整,考虑到近期的排名表现比远期的更有指导价值,市场波动时的排名比市场平淡时的排名意义更大,本文使用两种加权方式,一是基于时间衰减的“近期优先”、二是基于市场波动性的“波动优先”加权。另本文针对所提出的新方法提供一个缓解信息比率为负的办法,即利用本方法中具有的多业绩比较基准的特性。先利用更高分位数为基准排名,取结果为正的基金,对其余基金进行降低分位数基准的方式逐轮筛出为正的基金,如此每轮选出的基金将具有准确的收益风险比意义。
二、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评价基金业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评价基金业绩(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基金微观参与主体的基金业绩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框架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基金业绩与基金评价 |
2.1.1 基金业绩持续性 |
2.1.2 基金业绩评价 |
2.2 基金投资者、投资行为与业绩 |
2.2.1 基金投资者与历史业绩 |
2.2.2 投资者投资选择能力 |
2.2.3 基金投资者与投资行为 |
2.3 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行为与业绩 |
2.3.1 管理激励机制 |
2.3.2 资源优先分配 |
2.3.3 交叉补贴策略 |
2.3.4 家族共同持股 |
2.4 基金经理、投资行为与业绩 |
2.4.1 基金经理个人特征 |
2.4.2 基金经理信息优势 |
2.4.3 基金经理职业路径 |
2.4.4 基金经理变更替换 |
2.5 文献评述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
3.1 基本理论 |
3.1.1 有效市场假说 |
3.1.2 委托代理理论 |
3.1.3 行为金融理论 |
3.1.4 路径依赖理论 |
3.2 内在联系 |
3.2.1 现实联系 |
3.2.2 理论联系 |
3.2.3 时间联系 |
3.3 基金投资者与基金业绩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3.1 理论分析 |
3.3.2 研究假设 |
3.4 基金管理公司与基金业绩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4.1 理论分析 |
3.4.2 研究假设 |
3.5 基金经理经历与基金业绩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5.1 理论分析 |
3.5.2 研究假设 |
4 基金投资者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基于高业绩基金风险转移的视角 |
4.1 背景介绍 |
4.2 数据描述与样本选择 |
4.2.1 数据来源 |
4.2.2 变量定义 |
4.2.3 描述性统计 |
4.3 实证分析 |
4.3.1 基金流量与业绩关系 |
4.3.2 基金流量与风险转移 |
4.3.3 基金风险转移的来源 |
4.3.4 基金风险转移的业绩 |
4.4 潜在解释 |
4.4.1 基金异常流量 |
4.4.2 基金业绩归因 |
4.4.3 基金相关特征 |
4.5 本章小结 |
5 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基于社保基金委托投资的视角 |
5.1 背景介绍 |
5.2 机构背景与假设 |
5.2.1 机构背景 |
5.2.2 相关假设 |
5.3 数据描述与样本选择 |
5.3.1 样本选择 |
5.3.2 变量定义 |
5.3.3 描述性统计 |
5.4 社保基金的超额收益 |
5.5 社保基金超额收益的解释 |
5.5.1 择时能力 |
5.5.2 政治关联 |
5.5.3 交叉补贴 |
5.6 社保基金对基金公司及旗下基金影响 |
5.6.1 基金管理公司业绩 |
5.6.2 基金投资风格分析 |
5.6.3 基金业绩损益分析 |
5.6.4 社保基金带来的资金流入 |
5.6.5 社保基金带来的额外特权 |
5.7 本章小结 |
6 基金经理经历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基于卖方分析师行业经历的视角 |
6.1 背景介绍 |
6.2 数据描述与样本选择 |
6.2.1 样本选择 |
6.2.2 变量定义 |
6.2.3 描述性统计 |
6.3 实证结果 |
6.3.1 优势个股和优势行业的配置决策 |
6.3.2 优势个股和优势行业的持有周期 |
6.3.3 优势个股和优势行业的配置绩效 |
6.3.4 优势个股和优势行业的持有风险 |
6.4 稳健性检验 |
6.4.1 行业择时能力 |
6.4.2 行业选股能力 |
6.5 进一步研究 |
6.5.1 优势源于行业自身 |
6.5.2 优势源于私有信息 |
6.5.3 优势源于政策敏感 |
6.5.4 优势源于能力扩张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启示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博士期间成果目录 |
(2)FOF基金市场风险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FOF基金的研究 |
1.2.2 市场风险测度的研究 |
1.2.3 市场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FOF基金市场风险的理论基础 |
2.1 FOF基金的概念及特点 |
2.1.1 FOF基金的概念 |
2.1.2 FOF基金的特点 |
2.2 FOF基金市场风险的概念 |
2.3 FOF基金市场风险的相关理论基础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投资组合理论 |
2.3.3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
2.3.4 行为金融理论 |
第3章 FOF基金市场发展与市场风险的问题分析 |
3.1 FOF基金市场发展 |
3.1.1 国外FOF基金市场发展 |
3.1.2 国内FOF基金市场发展 |
3.2 FOF基金市场风险的问题分析 |
3.2.1 股票资产波动较大 |
3.2.2 债券资产配置比例较高 |
3.2.3 投资品种较少 |
3.2.4 基金净值涨跌幅较大 |
第4章 FOF基金市场风险的测度研究 |
4.1 研究模型介绍 |
4.1.1 VaR法 |
4.1.2 GARCH模型 |
4.1.3 GARCH-VaR方法 |
4.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4.3 实证分析 |
4.3.1 正态性检验 |
4.3.2 平稳性检验 |
4.3.3 自相关性检验 |
4.3.4 异方差性检验 |
4.3.5 GARCH模型的估计 |
4.3.6 样本基金VaR值的计算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章 FOF基金市场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
5.1 FOF基金市场风险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5.1.1 股票市场的影响 |
5.1.2 债券市场的影响 |
5.1.3 资产配置的影响 |
5.1.4 基金净值涨跌幅的影响 |
5.2 实证研究设计 |
5.2.1 样本的选取和数据的介绍 |
5.2.2 研究假设 |
5.2.3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
5.3 实证分析 |
5.3.1 描述性统计 |
5.3.2 相关性分析 |
5.3.3 面板单位根检验 |
5.3.4 F检验 |
5.3.5 Hausman检验 |
5.3.6 回归分析 |
5.4 稳健性检验 |
5.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6.1 结论 |
6.2 启示 |
6.2.1 针对基金投资者的启示 |
6.2.2 针对基金公司的启示 |
6.2.3 针对基金监管者的启示 |
6.3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跨行业并购中业绩承诺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以百花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跨行业并购绩效 |
1.2.2 业绩承诺与盈利能力支付计划 |
1.2.3 业绩承诺的作用 |
1.2.4 业绩承诺的风险 |
1.2.5 业绩承诺的影响因素 |
1.2.6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框架与内容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案例研究法 |
1.4.3 事件分析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并购及跨行业并购 |
2.1.2 跨行业并购的特征 |
2.1.3 业绩承诺 |
2.1.4 业绩承诺风险 |
2.2 基本理论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信号传递理论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2.2.4 协同效应理论 |
2.2.5 风险管理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案例介绍 |
3.1 并购双方及并购方案概况 |
3.1.1 收购方简介 |
3.1.2 被收购方简介 |
3.1.3 并购方案简介 |
3.2 并购动因 |
3.3 业绩承诺方案概况 |
3.3.1 业绩承诺案例简介 |
3.3.2 业绩承诺的实现情况 |
3.3.3 业绩承诺的补偿情况 |
3.4 业绩承诺的市场表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百花村并购华威医药的业绩承诺风险分析 |
4.1 业绩承诺实施前的风险分析 |
4.1.1 助推标的资产价值高估风险 |
4.1.2 业绩目标设定不合理风险 |
4.2 业绩承诺期内的风险分析 |
4.2.1 盈余管理风险 |
4.2.3 大股东利益输送风险 |
4.3 业绩补偿的履约风险分析 |
4.3.1 业绩补偿难以弥补商誉减值损失的风险 |
4.3.2 业绩补偿落实风险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百花村并购华威医药业绩承诺风险的对策研究 |
5.1 业绩承诺筹备阶段的风险规避 |
5.1.1 充分调研被收购方所处行业与市场 |
5.1.2 对标的资产进行合理估值 |
5.2 业绩承诺制定阶段的风险规避 |
5.2.1 科学设置业绩承诺条款 |
5.2.2 加入盈利能力支付计划 |
5.2.3 加入担保制度和追偿制度 |
5.3 业绩承诺执行阶段的风险规避 |
5.3.1 重视并购整合 |
5.3.2 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案例启示 |
6.2.1 业绩承诺条款设计层面 |
6.2.2 企业层面 |
6.2.3 监管层面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3.1 研究不足 |
6.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金业绩与投资者行为对开放式基金赎回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赎回异象”是否存在于基金市场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2.2 非理性的投资者行为对基金赎回的影响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2.3 影响基金赎回的基金业绩因素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2.4 文献述评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影响我国开放式基金赎回因素的理论分析 |
3.1 我国开放式基金赎回的现状分析 |
3.2 基金赎回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
3.2.1 基金市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
3.2.2 委托代理关系在基金赎回过程中的作用 |
3.3 基金市场投资者行为有限理性的探讨 |
3.3.1 处置效应以及羊群行为在基金市场的具体体现 |
3.3.2 反向选择以及噪音交易在基金市场的具体体现 |
3.3.3 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分析 |
3.4 基金绩效对开放式基金赎回的理论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开放式基金赎回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1 研究假设 |
4.2 研究样本和方法说明 |
4.3 变量选择说明 |
4.3.1 解释变量 |
4.3.2 被解释变量 |
4.4 实证模型 |
4.5 实证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相关建议 |
5.2.1 从基金投资者的角度,需要合理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
5.2.2 从基金公司的角度出发,加强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能力,提升基金运营绩效 |
5.2.3 从基金监管部门的角度出发,需要完善相关信息披露制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投资风格和bootstrap方法的股票型基金评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基金业绩评价的相关研究 |
1.2.2 基金投资风格的相关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2.基金评级的相关理论及方法 |
2.1 资产定价理论 |
2.1.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2.1.2 套利定价理论 |
2.1.3 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 |
2.1.4 Carhart四因素模型 |
2.2 基金投资风格的识别方法 |
2.2.1 基于持仓的风格识别方法 |
2.2.2 基于收益的风格识别方法 |
2.3 区分基金业绩来源的bootstrap方法 |
2.4 小结 |
3.国内外主要基金评级方法的比较分析 |
3.1 国内外主要基金评级机构介绍 |
3.2 比较分析 |
3.2.1 评级理念 |
3.2.2 评级指标 |
3.2.3 星级划分 |
3.3 小结 |
4.基于投资风格和bootstrap方法的股票型基金评级体系构建 |
4.1 评级的理念和思路 |
4.2 基金评级的对象——普通股票型基金 |
4.3 基金评级的风格指数选择 |
4.4 股票型基金业绩评价模型 |
4.4.1 基于投资风格的风险调整收益指标 |
4.4.2 基于bootstrap方法识别基金的业绩来源 |
4.5 股票型基金评级的星级划分 |
5.我国股票型基金评级结果分析 |
5.1 我国股票型基金的实际投资风格分析 |
5.1.1 股票型基金总体的投资风格分析 |
5.1.2 单只基金的投资风格分析 |
5.2 我国股票型基金的超额收益 |
5.2.1 自成立以来的超额收益 |
5.2.2 最近三年期的超额收益 |
5.2.3 最近五年期的超额收益 |
5.3 我国股票型基金的超额收益来源——“运气”还是“能力” |
5.3.1 自成立以来的超额收益的来源 |
5.3.2 最近三年期超额收益的来源 |
5.3.3 最近五年期超额收益的来源 |
5.4 我国股票型基金的星级评定结果 |
5.4.1 最近三年期的星级评定结果 |
5.4.2 最近五年期的星级评定结果 |
5.5 小结 |
6.基金评级方法的应用及效果检验 |
6.1 业绩回测的样本选择 |
6.2 股票型基金投资策略的确定与执行 |
6.2.1 股票型基金投资策略的确定 |
6.2.2 股票型基金投资策略的业绩表现 |
6.3 小结 |
7.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中国股票市场的ESG责任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
第一节 社会责任投资与ESG责任投资的涵义 |
一、历史沿革 |
二、概念厘清 |
第二节 国外文献综述 |
一、投资者行为 |
二、社会责任投资的发展演变 |
三、社会责任投资基金的财务绩效 |
第三节 国内文献综述 |
一、ESG责任投资学术研究综述 |
二、ESG责任投资市场研究综述 |
第四节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ESG责任投资:全球发展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全球ESG责任投资发展现状分析 |
一、全球ESG责任投资发展概览 |
二、美国股票市场ESGETF发展现状 |
三、欧洲ESG责任投资的现状 |
四、全球ESG责任投资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国内ESG责任投资发展现状分析 |
一、上市公司ESG披露现状 |
二、泛ESG股票指数的发展 |
三、ESG公募基金产品情况 |
四、商业银行ESG理财产品情况 |
五、国内ESG责任投资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ESG责任投资:一般理论分析 |
第一节 ESG责任投资者动机 |
一、道德和宗教动机 |
二、鼓励企业维护利益相关人关系动机 |
三、经济利益动机 |
四、影响企业经营方式动机 |
五、监管动机 |
第二节 社会责任投资的理论基础 |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 |
二、社会责任投资与利益相关者 |
三、传统金融投资与社会责任投资的联系和区别 |
第三节 ESG责任投资的数理模型 |
一、ESG信息条件下的DDM模型推导 |
二、ESG投资资产价格横截面模型 |
第四节 本章节小结 |
第五章 ESG责任投资:指标体系分析 |
第一节 ESG指引学理分析:来自香港联交所的案例 |
第二节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指标的经济学解读 |
一、环境(E)因素指标内容 |
二、社会(S)因素指标内容 |
三、公司治理(G)因素指标内容 |
第三节 MSCI ESG指标体系的经济学分析 |
一、MSCI ESG评级方法论 |
二、关键问题评估 |
三、构筑评级 |
四、ESG评级流程概述 |
第四节 Bloomberg ESG评级体系的经济学分析 |
一、ES Scores产品开发流程 |
二、评分框架和问题优先级 |
三、评分方法 |
第五节 国内外ESG评级体系的综合解析 |
第六章 ESG责任投资:财务绩效实证研究 |
第一节 国内ESG责任投资基金的描述统计 |
第二节 实证模型和研究假设 |
一、实证模型的文献梳理 |
二、实证模型的构建 |
三、本文实证模型的思路 |
第三节 实证数据采集和构造 |
一、投资组合的划分 |
二、因子定义 |
三、样本数据选取与处理 |
第四节 FF5+ESG因子模型实证结果 |
一、各因子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 |
二、各因子的市场风格检验1 |
三、各因子的市场风格检验2 |
四、5x5 因变量分组检验结果 |
五、FF5+ESG与其他模型表现的比较 |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一、各因子的市场风格检验1 |
二、各因子的市场风格检验2 |
三、5x5 因变量分组检验结果 |
四、FF5+ESG与其他模型表现的比较 |
第六节 通过筛选策略建立股票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 |
一、Bloomberg EQBT股票回测方法 |
二、10%正向筛选强度构建组合情况 |
三、5%正向筛选强度构建组合情况 |
四、1%正向筛选强度构建组合情况 |
五、正向筛选ESG投资组合的回测结果 |
第七节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ESG责任投资:机构投资者的实践和监管国际比较 |
第一节 ESG责任投资的单一实践方式 |
一、筛选(Screening)策略 |
二、股东积极主义(Shareholder Activism)策略 |
三、社区投资(Community Investment)实践方式 |
第二节 海外机构投资者的ESG责任投资管理 |
一、ESG整合策略整体框架 |
二、ESG整合策略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应用 |
三、股票分析的具体应用 |
第三节 中国机构投资者ESG责任投资体系的建设 |
一、ESG责任投资原则 |
二、ESG责任投资框架 |
三、ESG事件在投资流程中的影响——案例分析 |
第四节 监管政策国际比较 |
一、全球监管整体现状 |
二、ESG责任投资监管政策的学理分析 |
三、国际监管政策前沿动态和趋势 |
四、中国监管政策的进展和不足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一节 本文结论 |
一、利益相关人理论是ESG责任投资的理论基础 |
二、ESG信息对股票收益率的理论影响 |
三、财务绩效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 |
四、国内ESG责任投资基金和正向筛选策略的风险收益特征 |
第二节 实践和政策建议 |
一、对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实践建议 |
二、对中国股票市场监管者的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上市公司+PE”并购基金在跨境并购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以西王食品并购Kerr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框架 |
1.3 本文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并购与跨境并购 |
2.1.2 私募股权投资(PE) |
2.1.3 并购基金 |
2.1.4 “上市公司+PE”型并购基金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协同效应理论 |
2.2.3 价值创造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上市公司跨境并购的动因及现状研究 |
2.3.2 上市公司设立并购基金的动因研究 |
2.3.3 上市公司设立并购基金的模式研究 |
2.3.4 上市公司设立并购基金的效果研究 |
2.4 文献评述 |
3 上市公司在跨境并购中应用“上市公司+PE”型并购基金的理论分析 |
3.1 上市公司跨境并购的现状 |
3.1.1 跨境并购的发展 |
3.1.2 上市公司跨境并购的动因 |
3.1.3 上市公司跨境并购中应用并购基金的现状 |
3.2 并购基金参与上市公司交易的模式分析 |
3.3 上市公司选择“上市公司+PE”型并购基金的动因 |
3.3.1 专业的PE团队应对复杂并购环境 |
3.3.2 有效的并购基金方案降低财务风险 |
3.3.3 深度合作增强并购后的协同效应 |
3.4 上市公司设立上市公司+PE型并购基金的运作流程 |
3.5 上市公司利用“上市公司+PE”型并购基金的效果 |
3.5.1 价值创造路径及效果 |
3.5.2 风险影响 |
4 西王食品设立“上市公司+PE”并购基金的案例分析 |
4.1 案例选择依据及公司简介 |
4.1.1 案例公司选择依据 |
4.1.2 并购主体概况 |
4.1.3 跨境并购动因 |
4.2 西王食品设立西王青岛并购基金的动因分析 |
4.2.1 减轻上市公司资金压力 |
4.2.2 引入战略合作者 |
4.2.3 推动市值增长 |
4.3 西王食品设立西王青岛并购基金的策略分析 |
4.3.1 PE的选择 |
4.3.2 股权收购方案的设计 |
4.4 西王食品设立、运作西王青岛并购基金过程 |
4.4.1 并购基金的设立 |
4.4.2 并购基金募资情况 |
4.4.3 并购基金投资情况 |
4.4.4 并购基金退出情况 |
5 西王食品应用西王青岛并购基金的效果分析 |
5.1 协同效应 |
5.1.1 经营协同 |
5.1.2 管理协同 |
5.1.3 财务协同 |
5.2 短期市场效益 |
5.2.1 股价变动及累计超额收益率 |
5.2.2 成交额 |
5.2.3 换手率 |
5.3 长期企业价值 |
5.3.1 财务指标体系 |
5.3.2 EVA指标分析 |
5.4 风险管控及效果 |
5.4.1 筹资风险管控及效果 |
5.4.2 支付对价风险管控及效果 |
5.4.3 公司治理风险管控及效果 |
5.4.4 整合风险管控及效果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启示与建议 |
6.3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N基金管理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
2.1 证券投资基金概述 |
2.1.1 证券投资基金概念 |
2.1.2 证券投资基金分类 |
2.1.3 证券投资基金特点 |
2.2 营销理论概述 |
2.2.1 STP营销理论 |
2.2.2 4P营销理论 |
2.3 分析工具 |
2.3.1 PEST分析法 |
2.3.2 SWOT分析法 |
第三章 N基金公司营销策略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N基金公司概况 |
3.1.1 N基金公司基本情况 |
3.1.2 N基金公司组织结构 |
3.2 N基金公司营销策略现状 |
3.2.1 现行产品策略分析 |
3.2.2 现行价格策略分析 |
3.2.3 现行渠道策略分析 |
3.2.4 现行促销策略分析 |
3.3 N基金公司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产品策略滞后 |
3.3.2 营销渠道面窄 |
3.3.3 价格策略中庸 |
3.3.4 高素质营销人才缺乏 |
3.3.5 对客户服务重视不够 |
第四章 N基金管理公司营销环境及STP分析 |
4.1 N基金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
4.1.1 内部环境分析 |
4.1.2 外部环境分析 |
4.1.3 SWOT分析 |
4.2 N基金公司STP分析 |
4.2.1 市场细分 |
4.2.2 目标市场选择 |
4.2.3 市场定位 |
第五章 N基金公司4P营销策略改进 |
5.1 实施差异化的产品策略 |
5.1.1 细分工具类产品 |
5.1.2 加大主动管理产品 |
5.1.3 布局绝对收益类产品 |
5.2 实施管理费灵活的价格策略 |
5.2.1 指数类产品费率低价 |
5.2.2 主动管理类浮动费率 |
5.2.3 网上直销费率折扣 |
5.3 实施精细化的渠道策略 |
5.3.1 调整银行渠道合作方式 |
5.3.2 增加券商渠道合作力度 |
5.3.3 积极推动理财子公司合作 |
5.3.4 第三方代销机构深度合作 |
5.3.5 布局基金投顾业务 |
5.3.6 加强机构直销业务 |
5.4 实施全方位促销策略 |
5.4.1 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 |
5.4.2 树立“明星基金经理”品牌 |
5.4.3 举办特色活动推广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金龙机电大股东利益侵占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理论基础 |
1.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案例介绍 |
2.1 公司概况 |
2.1.1 业务概况 |
2.1.2 股权结构 |
2.2 利益侵占过程介绍 |
2.2.1 第一阶段:利益侵占爆出前 |
2.2.2 第二阶段:利益侵占爆出 |
2.2.3 第三阶段:利益侵占爆出后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案例分析 |
3.1 案例研究框架构建 |
3.2 利益侵占行为成因分析 |
3.2.1 控股股东主观的出逃心理 |
3.2.2 内部控制执行失效 |
3.2.3 外部监管薄弱 |
3.3 利益侵占表现 |
3.3.1 侵占表现识别思路 |
3.3.2 侵占表现识别 |
3.4 利益侵占行为作用机理分析 |
3.5 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后果分析 |
3.5.1 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
3.5.2 对中小股东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案例启示 |
4.1 对于公司经营管理的启示 |
4.1.1 重视战略发展方向 |
4.1.2 对董事会、独董进行业绩评价 |
4.1.3 搭建信息化共享平台 |
4.2 对于外部监督者的启示 |
4.2.1 增加违规成本 |
4.2.2 加强中介机构独立性 |
4.2.3 强化媒体监督 |
4.3 对于中小股东的启示 |
4.3.1 中小股东需要建立侵占风险识别框架 |
4.3.2 中小股东需要积极参与经营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基于分位数构建多基准的基金业绩评价方法 ——以改进信息比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理论意义 |
1.1.3 现实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1.2.1 研究内容 |
1.2.2 论文结构 |
1.3 创新与不足 |
1.3.1 主要创新 |
1.3.2 尚存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基金业绩研究 |
2.1.1 三大经典指标 |
2.1.2 基金管理角度 |
2.1.3 择时预测角度 |
2.1.4 其他评价角度 |
2.2 国内基金业绩研究 |
2.3 基金业绩研究总结 |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统计方法 |
3.1 基础评价方法 |
3.1.1 夏普比率 |
3.1.2 信息比率 |
3.2 分位信息比率 |
3.2.1 假设前提 |
3.2.2 多业绩基准构建 |
3.2.3 分位信息比率的理论支持 |
3.2.4 分位信息比率的优点 |
3.2.5 多周期α分位信息比率的加权方式 |
3.3 统计方法 |
3.3.1 基于重复抽样的自举法 |
第四章 评价指标构建与实证研究 |
4.1 数据选取 |
4.1.1 筛选标准 |
4.1.2 持仓周期 |
4.2 分位基准的构建 |
4.2.1 使用Bootstrapping获得分位统计量 |
4.2.2 分位α的选择 |
4.3 分位信息比率与夏普、信息比率的对比及相关性检验 |
4.3.1 夏普比率 |
4.3.2 信息比率 |
4.3.3 分位信息比率 |
4.3.4 分位信息比率合理性检验 |
4.4 基于序贯思想的多分位指标解决负值问题 |
4.5 跨多周期的时间、波动性加权的序贯多分位综合信息比率 |
4.6 基金排名持续性检验 |
第五章 结论 |
5.1 本文基金评价方法总结 |
5.2 实证研究国内基金市场相关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四、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评价基金业绩(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基金微观参与主体的基金业绩影响研究[D]. 沈一凡. 浙江大学, 2021
- [2]FOF基金市场风险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 何泰锋.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3]跨行业并购中业绩承诺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以百花村为例[D]. 梁莉.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4]基金业绩与投资者行为对开放式基金赎回的影响研究[D]. 孙皓.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5]基于投资风格和bootstrap方法的股票型基金评级研究[D]. 丁琼琼.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6]中国股票市场的ESG责任投资研究[D]. 赵斯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12)
- [7]“上市公司+PE”并购基金在跨境并购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以西王食品并购Kerr为例[D]. 张子娴. 苏州大学, 2020(03)
- [8]N基金管理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于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9]金龙机电大股东利益侵占案例研究[D]. 刘诗睿.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基于分位数构建多基准的基金业绩评价方法 ——以改进信息比率为例[D]. 王辰公. 山东大学,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