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种衣剂对棉花苗期蚜虫和病害的防治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丁啸言[1](2021)在《三种不同药剂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立枯病是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农业生产中种子包衣和叶片喷施药剂是常用的防治方法。近年来新型种衣剂及新型植物内源激素的研究逐渐崛起,其不仅对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生具有一定防效,且对环境友好。本研究通过3种不同药剂处理棉花种子及棉苗叶片喷施,分析其对棉花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该研究为寻求新型低毒高效的防治药剂提供参考,为棉花可持续发展提供试验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35%福美双·萎锈灵·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效研究不同浓度的35%福美双·萎锈灵·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35%福美双·萎锈灵·噻虫嗪悬浮种衣剂用量为750 g/100 kg种子(有效成分262.5g/100 kg)对棉苗立枯病防效最好,齐苗后13 d,2018年和2019年的防效分别达到91.75%和86.63%,与用量为500 g/100 kg种子和625g/100 kg种子的处理存在显着性差异,且防效大于12%萎锈灵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生产中推荐35%福美双·萎锈灵·噻虫嗪悬浮种衣剂使用制剂用量750 g/100 kg种子(有效成分262.5 g/100 kg),对棉苗立枯病防效好,且防效长久、稳定安全。2、45 g/L甲霜·种菌唑种衣剂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效研究45 g/L甲霜·种菌唑种衣剂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45 g/L甲霜·种菌唑种衣剂用量为500 g/100 kg对棉苗立枯病防效最好,齐苗后6 d,对棉苗立枯病防效达到75.45%,与用量400 g/100 kg无显着差异,但与300g/100kg及400g/L萎锈·福美、151.63g/L甲霜灵和11%精甲·咯·嘧菌均存在显着差异,且随着齐苗后时间的延长,防效逐渐下降。药后观察发现各试验处理棉苗未出现矮化、褪绿、畸形等异常现象,对其他病虫害、非靶标生物无显着的影响。生产中推荐45 g/L甲霜·种菌唑种衣剂用量为500 g/100 kg。3、新型植物内源激素(锦上添花)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效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锦上添花)对棉苗立枯病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棉花苗期采用叶面喷施新型植物内源激素(锦上添花)对棉苗立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防效逐渐减少。两种不同施药方式施用锦上添花对棉苗立枯病防效的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锦上添花效果大于灌根。施用新型植物内源激素(锦上添花)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施用锦上添花后主根平均增长5.1 cm、SPAD平均增加1.1、株高平均增长3.7 cm、铃数平均增长1.2个、籽棉产量平均增产617.25~1238.7 kg·hm-2。除此之外,施用锦上添花显着降低雹灾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在雹灾后的重播棉田使用锦上添花后,皮棉产量与对照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新型植物内源激素(锦上添花)不仅对棉苗立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显着影响棉花主要农艺性状、提高棉花产量和增强棉花抗逆性。
李进,张军高,刘鹏飞,周小云,杜鹏程,刘梦丽,雷斌[2](2021)在《4种种衣剂防治棉花苗期主要病虫害效果及经济效益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明确4种复合型种衣剂对棉花苗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以‘新陆早41号’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400 g/L福美双·萎锈灵种子处理悬浮剂(FS)、26%多菌灵·福美双·甲基立枯磷FS、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FS和30%噻虫嗪·嘧菌酯·咪鲜胺FS对棉花出苗、苗期立枯病和红腐病、地下害虫、苗期蓟马、蚜虫和产量的影响,分析其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及经济效益,以期筛选出田间试验效果最佳的种衣剂。结果表明:播种10 d时4种种衣剂处理的出苗率显着优于对照,较对照增加6.64%~19.23%,播种30 d时4种种衣剂对苗期立枯病和红腐病防治效果分别为30.88%~50.74%和31.13%~59.15%,对棉花地下害虫和蓟马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9.24%~69.62%和39.12%~63.04%。棉花上蚜虫发生时间推迟1~3 d。400 g/L福美双·萎锈灵FS防病效果最佳,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FS防虫效果最佳。种衣剂处理收获株数较对照增加0.78%~1.11%,增产量为53.70~184.40 kg/hm2,经济效益为322.20~1 106.4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5.65~1∶12.29。综合分析显示,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FS防治苗期病虫害和增产效果较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刘梦丽,李进,张军高,周小云,杜鹏程,王莉,翟梦华,郭庆元,雷斌[3](2020)在《防治棉花苗期两种根腐类病害的种衣剂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制有效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红腐病两种根腐类病害的种衣剂。【方法】选用萎锈灵和咯菌腈原药为主要成分,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种衣剂配方对两种病原菌的抑菌力,采用室内发芽及盆栽试验验证其对棉苗的安全性及促生作用;并于室内及田间进行防病、增产比较。【结果】萎锈灵:咯菌腈为7.2∶1.0复配比的种衣剂抑菌及棉苗促生效果最佳,且优于市售种衣剂20%甲枯·福美双。经室内盆栽接菌试验及田间验证发现7.2∶1.0复配比,防病及增产效果最好,其在室内对立枯病及红腐病的防效分别为87.19%、88.30%,在田间对两病的防效分别为75.79%、66.3%,增产效果达到9.11%。【结论】萎锈灵·咯菌腈种衣剂配方以7.2∶1.0复配最佳,该种衣剂有效防治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并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王昱翔[4](2019)在《直播棉用种子处理悬浮剂及丸粒化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农作物种子处理来保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但应用在南方直播棉花上还存在活性成分易流失、药效不持久、成苗率低等问题。因此本研究以木薯淀粉-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成膜剂,并评价了其性能,快速优选了4种种子处理悬浮剂的配方,检测了其的质量指标和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确定了丸粒化的工艺。通过室内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包衣处理、丸粒化处理以及包衣后再丸粒化处理对棉花种子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木薯淀粉-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三元共聚种子处理悬浮剂用成膜剂成膜性好,脱落率低至3.35%,包衣均匀度高达96.64%,包衣棉花种子发芽率高达95.21%。以热贮析水率和离心沉淀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极差分析法快速优选确定了25%噻虫嗪·多菌灵·吡唑醚菌酯、25%克百威·多菌灵·吡唑醚菌酯、25%噻虫嗪·萎锈灵·吡唑醚菌酯和25%克百威·萎锈灵·多菌灵4个种子处理悬浮剂的配方,悬浮率均在96%以上,热贮析水率均小于5%,离心沉淀率均未超过10%,粒径D90均在1.4μm以下,符合种子处理悬浮剂质量指标要求。对棉花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实验证明4种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棉花枯萎病有良好的抑制效果,EC50值均小于对照药剂10%多菌灵悬浮剂。25%噻虫嗪·萎锈灵·吡唑醚菌酯在1:50药种比包衣处理棉种时对棉花幼苗的生长最为有利,与空白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提高了72.57%,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了79.97%,SOD活性提高了26.48%,POD和CAT活性略有减少,但影响不显着。以0.4%的聚乙烯醇和羧甲基纤维素1:1的水溶液作为丸粒化的粘结剂丸粒化后种丸破碎率低至2.47%,单籽率高达99%。25%噻虫嗪·萎锈灵·吡唑醚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包衣处理过的棉种再以丸粒化基质:包衣种子质量比1:2进行丸粒化处理对棉花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最为有益,田间小区试验发现与空白对照相比花期的棉花植株增高39.29%,叶片数增多了126.77%,开花数增多了124.96%,植株倒4叶叶绿素含量增多了70%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了106.87%,SOD含量提高了32.24%,POD含量提高了4.31%,CAT含量提高了26.62%。采用本研究的方法对棉花种子进行包衣后再丸粒化的处理,可以保证活性成分的持效期,提高成苗率,可以作为南方直播棉花的种子处理方法推广应用。
张军高,李进,王立红,刘梦丽,胡鹏,杜鹏程,雷斌[5](2019)在《复合型棉花种衣剂田间防效评价及减施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筛选防治新疆棉花苗期主要病害和虫害、促进作物出苗和生长等功能的棉花种衣剂。【方法】制备种衣剂,进行棉种包衣田间试验,评价其田间生物学效应。【结果】供试的11种种衣剂中,17.2%吡虫啉·萎锈灵·福美双种衣剂表现最佳,对棉花苗期立枯病和红腐病的防效分别为72.28%、74.44%,对蓟马、地老虎防效分别为83.33%、85.00%,处理棉田出苗率、株高、根长、茎粗、单株鲜重、单株干重、产量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7.89%、16.04%、11.18%、5.03%、68.44%、124.04%和13.98%。【结论】17.2%吡虫啉·萎锈灵·福美双种衣剂可用于新疆苗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控,较常规药剂喷施显着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李勇,曹松华[6](2018)在《不同棉花种衣剂田间药效试验》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用预胜种衣剂、卫绿环种衣剂、卫福悬浮种衣剂、锦华种衣剂4种种衣剂包衣棉种,以不包衣处理为对照,通过试验比较4种种衣剂对棉花苗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及科学制定棉花种子包衣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胡鹏[7](2018)在《防治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种衣剂的研制及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通过室内抑菌试验,筛选出对新疆棉花苗期主要根腐类病害立枯病和红腐病的致病菌活性较好的杀菌剂,并通过筛选悬浮剂、增稠剂、成膜剂等助剂及种衣剂加工工艺研究,制备出11种种衣剂,用其包衣棉种进行安全性、防病等功能验证研究,决选出符合目标的种衣剂配方,为防治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符合目标的杀菌剂4个。通过室内离体平皿生长速率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及串珠镰刀菌活性,筛选出防治根腐类病害效果好的杀菌剂4种,分别为多菌灵、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其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分别为0.29 mg/L、0.20 mg/L、0.70 mg/L、0.73 mg/L,对串珠镰刀菌的EC50分别为0.23 mg/L、0.21 mg/L、0.44 mg/L、1.68 mg/L。2.筛选出种衣剂助剂3个。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法对11种种衣剂配方的悬浮剂进行确定,联合测定各种衣剂配方的质量控制指标,确定增稠剂为3%复合型增稠剂,成膜剂为1%羧甲基纤维素钠。3.研究出种衣剂制备工艺。通过投料顺序、研磨时间和物理性能检测等研究,确定种衣剂砂磨时间为45 min,砂磨转速为1800 rpm/min,高速剪切乳化机剪切乳化时间为35 min,测定了制备出的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技术标准。4.种衣剂包衣棉种有利于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室内砂培种衣剂包衣棉种后发芽势、出苗率、株高、单株鲜重较CK分别增加0%~39.83%、-4.17%~47.92%、1.06%~15.48%、7.87%~30.42%,各处理单株干重则与CK无显着性差异;田间试验表明,11种种衣剂配方包衣棉种后也均能增加幼苗生长量,不同程度的提高棉花产量。出苗率、根长、茎粗、单株鲜重、理论产量较CK分别增加-0.94%~8.27%、-0.62%~21.53%、-0.50%~8.99%、0.91%~102.33、2.26%~19.64%。5.种衣剂均对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有一定效果。室内接菌实验表明,各种衣剂配方防治立枯病效果在10.89%~62.18%之间,防治红腐病的效果在35.33%~75.59%之间;田间调查结果显示:各种衣剂配方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红腐病效果分别为37.74%~67.30%、25.25%~73.24。通过综合分析,决选出符合研究目标的三个种衣剂配方,通过田间试验,决选出符合目标配方3个,分别为M2(17.2%吡虫啉·萎锈灵·福美双)、M5(16%噻虫嗪·苯醚甲环唑·咯菌腈)、M8(13%吡唑嘧菌酯·福美双),三种种衣剂配方出苗率、根长、茎粗、单株鲜重、理论产量较CK分别增加0.22%~20.03%、7.66%~16.33%、5.24%~8.1%、27.13%~61.18%、2.85~22.77%,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效果在37.74%~67.30%,防治红腐病的效果在25.25%~73.24%之间。
马依努尔·米吉提[8](2018)在《新疆东部棉花苗期病害调查及组合防病效果》文中研究指明棉花是新疆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苗期病害是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因素。为明确新疆东部棉花苗期病害种类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查证两种潜在危险性病害在新疆的发生有无,分析主要苗期病害对产量的影响,研究针对主要病害的防控方法,为棉花病害的高效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对新疆东部棉花种植区进行了苗期病害的调查,并利用病原菌特异性引物对采自新疆东部的棉花病样进行了四种常见根茎部病害的PCR检测,同时针对两种潜在危险性病害将全疆采集的土样和病样进行了PCR检测。在此基础上,采用人工接种水培法,分析了两种根腐类病害对棉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通过人工接菌后的田间防控试验对两种根腐类病害高效防控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新疆东部棉花种植区主要棉花苗期根茎部病害有枯萎病、立枯病、黄萎病,主要茎叶部病害有炭疽病和细菌性角斑病。其中枯萎病在新疆东部的发生最为普遍,立枯病次之,黄萎病发生相对较少,调查过程中未发现红腐病,其他病害仅有零星发生。2.特异性引物PCR检测结果表明:在新疆东部棉区的棉花根茎部病样中可检测到主要苗期根茎部病害病原菌有3种,分别为尖孢镰孢霉、立枯丝核菌、大丽轮枝菌。其中尖孢镰孢霉在22份混合病样中的检出率最高,是优势菌;立枯丝核菌次之、大丽轮枝菌较低,而拟轮枝镰孢霉的检出率为0%。3.针对两种潜在危险性病害(黑色根腐病和德克萨斯根腐病)特异性引物PCR检测结果显示:从新疆土样及病株样品中均未检测到黑色根腐病菌和德克萨斯病根腐病菌。说明这两种危险性棉花病害在新疆暂无发生或发生极少。4.接种立枯病菌和红腐病菌后,无论抗、感品种棉株体内各指标较对照都有大幅降低,且接菌后感病品种各指标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抗病品种,说明这两种病害均对棉株生理生化过程有很大影响,并对感病品种影响更大。5.立枯病和红腐病混发条件下的产量损失分析结果显示:棉花三叶期病情与棉花籽棉和皮棉产量损失关系呈正相关,在三叶期病情指数5%—52%范围内病情与棉花籽棉和皮棉产量损失率关系接近于直线正相关。6.膜下滴灌条件下对棉花立枯病和红腐病的化学防控研究结果显示:种子包衣基础上苗期进行二次施药处理可显着提高防病效果,种子包衣基础上苗期进行一次施药处理相对于只有种子包衣的处理也有明显的防效提升。
姜干明,顾菁,周海亮,杨飞[9](2017)在《25%噻虫·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防治棉花苗期病虫害药效试验》文中研究指明试验表明,试验药剂25%噻虫·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对棉花立枯、猝倒病及蚜虫的防效较好。在棉籽播前施药拌种基本能控制棉花苗期立枯病、猝倒病及蚜虫的为害,其内吸性较好,持效期较长。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生长无明显影响,是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猝倒病及蚜虫较理想的药剂。
周扬[10](2017)在《新疆南疆棉花根腐类病害种类及其分布与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棉花是新疆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新疆是全国棉花苗期病害发生最严重的地区。苗期根腐类病害的普遍发生严重影响到新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对新疆南疆主要棉区根腐类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大面积普查,并通过病样采集,对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对各地病样进行了分子检测,对各地分离菌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在此基础上,采用毒力测定与种衣剂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防病药剂的筛选。以期准确查明南疆棉区根腐类病害病原种类及其病害分布,筛选出高效防治两病药剂,建立关键防控技术,为新疆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田间调查及病样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南疆棉区棉花根腐类病害主要有2种,分别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立枯病和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引起的红腐病;其中立枯病的发生较为普遍,其病原菌的分离频率也较高;红腐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域性,个别县发生较多,其病原菌的分离频率也相对较低。利用文献报道的各病原菌特异性引物对各地病样进行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根腐类病害病原菌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其中立枯丝核菌的检出率(约80%)显着高于拟轮枝镰孢菌(约56%),立枯丝核菌的检出地(所有县市,80%的乡)显着多于拟轮枝镰孢菌的检出地(所有县市,56%的乡);说明两菌在南疆均有普遍分布,但立枯丝核菌分布更广。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病原菌之间立枯丝核菌的致病力极显着高于拟轮枝镰孢菌;两种病原菌中,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间存在显着的致病力差异,同一地区的菌株间也存在显着的致病力差异。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80%甲基立枯灵、50%咪鲜胺锰盐、75%戊唑异菌脲、75%苯醚甲环唑、80%代森锰锌、70%代森联)对立枯丝核菌毒力较大(EC50为11.9265.3);6种杀菌剂(70%代森联、80%代森锰锌、50%咪鲜胺锰盐、45%福·甲·硫磺、75%肟菌·戊唑醇和36%三氯异氰尿酸)对拟轮枝镰孢菌毒力较大(EC50为91.3308.6);其中,50%咪鲜胺锰盐表现出较好的两菌兼防的效果。两菌混合接种后的包衣防病效果表明:甲基立枯灵+咪鲜胺锰盐、咯菌腈+精.咯.嘧菌、咪鲜胺锰盐+三氯异氰尿酸三种复配配方对两病有高效防治作用,综合防效在86%以上。
二、不同种衣剂对棉花苗期蚜虫和病害的防治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种衣剂对棉花苗期蚜虫和病害的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三种不同药剂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棉花立枯病的研究现状 |
1.1.1 棉花立枯病 |
1.1.2 棉花立枯病在新疆的分布、发生规律与危害 |
1.1.3 棉花立枯病的防治 |
1.2 棉花种衣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棉花种衣剂成分 |
1.2.2 棉花种衣剂研究进展 |
1.3 植物内源素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植物内源素的种类 |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第2章 35%福美双·萎锈灵·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效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棉花品种 |
2.1.2 供试药剂 |
2.1.3 试验设计 |
2.1.4 施药方法 |
2.1.5 调查方法 |
2.1.6 立枯病病情分级标准及病指、防效测定方法 |
2.1.7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35%福美双·萎锈灵·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
2.3 小结与讨论 |
2.3.1 小结 |
2.3.2 讨论 |
第3章 45g/L甲霜·种菌唑种衣剂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效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棉花品种 |
3.1.2 供试药剂表格 |
3.1.3 试验设计 |
3.1.4 施药方法 |
3.1.5 调查方法 |
3.1.6 立枯病病情分级标准及病指、防效测定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45 g/L甲霜·种菌唑种衣剂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
3.2.2 45g/L甲霜·种菌唑种衣剂对棉苗出苗率的影响 |
3.2.3 45g/L甲霜·种菌唑种衣剂对棉花根长的影响 |
3.2.4 45g/L甲霜·种菌唑种衣剂对棉花根鲜重的影响 |
3.2.5 45 g/L甲霜·种菌唑种衣剂对棉花植株鲜重的影响 |
3.2.6 45 g/L甲霜·种菌唑种衣剂对棉花株高的影响 |
3.3 小结与讨论 |
3.3.1 小结 |
3.3.2 讨论 |
第4章 新型植物内源激素(锦上添花)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效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棉花品种 |
4.1.2 供试药剂 |
4.1.3 试验地情况 |
4.1.4 施药方法 |
4.1.5 试验设计及调查方法 |
4.1.6 立枯病病情分级标准及病指、防效测定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新型植物内源激素(锦上添花)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
4.2.2 新型植物内源激素(锦上添花)对蕾期棉花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
4.2.3 新型植物内源激素(锦上添花)对花铃期棉花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
4.2.4 新型植物内源激素(锦上添花)对吐絮期棉花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
4.3 小结与讨论 |
4.3.1 小结 |
4.3.2 讨论 |
第5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4种种衣剂防治棉花苗期主要病虫害效果及经济效益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种衣剂对棉花出苗的影响 |
2.2 不同种衣剂对棉花苗期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 |
2.3 不同种衣剂对棉花苗期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 |
2.4 不同种衣剂对棉花苗期蓟马的防治效果 |
2.5 不同种衣剂对棉花苗期蚜虫发生时间的影响 |
2.6 不同种衣剂对棉花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3)防治棉花苗期两种根腐类病害的种衣剂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 料 |
1.1.1 供试菌株及品种 |
1.1.2 供试种衣剂原药及助剂 |
1.2 方 法 |
1.2.1 萎锈灵、咯菌腈复配种衣剂制备 |
1.2.2 种衣剂原药浓度筛选 |
1.2.3 包衣棉种活力指标测定 |
1.2.4 包衣后棉苗农艺性状测定 |
1.2.5 主成分分析评价种衣剂功效 |
1.2.6 种衣剂防病效果验证 |
1.2.7 田间产量比较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种衣剂配方对两种病原菌抑菌力比较 |
2.2 种衣剂包衣对棉种发芽的影响 |
2.3 种衣剂包衣对棉苗农艺性状的影响 |
2.4 药剂抑菌率及棉苗生长量综合评价 |
2.5 不同复配浓度种衣剂的防病效果 |
2.6 不同复配浓度种衣剂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
3 讨 论 |
4 结 论 |
(4)直播棉用种子处理悬浮剂及丸粒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种子处理剂概述及其作用机制 |
1.2.1 种子处理剂概念 |
1.2.2 种子处理剂作用机制 |
1.3 种子处理剂国内外研究研究现状 |
1.4 种子处理剂在棉花上的应用 |
1.5 种子处理剂用成膜助剂研究进展 |
1.5.1 种子处理悬浮剂成膜剂概述 |
1.5.2 成膜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6 种子丸粒化研究进展 |
1.7 研究意义 |
1.8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8.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8.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木薯淀粉改性三元共聚可生物降解种衣剂用成膜剂的制备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供试材料 |
2.1.2 供试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引发剂的制备 |
2.2.2 反应预乳液的制备 |
2.2.3 改性木薯淀粉乳液的合成 |
2.2.4 改性木薯淀粉膜的制备 |
2.2.5 改性木薯淀粉膜性能的评价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改性木薯淀粉成膜剂的指标 |
2.3.2 浸水时间对成膜剂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种子处理悬浮剂的配方筛选及其制备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供试材料 |
3.1.2 供试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分散剂的初步筛选 |
3.2.2 种子处理悬浮剂的制备 |
3.2.3 正交试验设计 |
3.2.4 悬浮剂质量检测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润湿分散剂对制剂流点的影响 |
3.3.2 正交试验优选25%噻虫嗪·多菌灵·吡唑醚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配方 |
3.3.3 正交试验优选25%克百威·多菌灵·吡唑醚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配方 |
3.3.4 正交试验优选25%噻虫嗪·萎锈灵·吡唑醚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配方 |
3.3.5 正交试验法优选25%克百威·萎锈灵·吡唑醚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配方 |
3.3.6 最优配方种子处理悬浮剂性能检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种子安全性评价及其室内毒力测定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试验材料 |
4.1.2 供试仪器 |
4.2 试验方法 |
4.2.1 种子安全性评价 |
4.2.2 室内毒力测定 |
4.2.3 统计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药剂不同药种比包衣处理对种子安全性及棉苗生物量的影响 |
4.3.2 不同药剂不同药种比包衣处理对棉花幼苗生长的影响 |
4.3.3 不同药剂对棉花枯萎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种子丸粒化配方筛选及其性能及田间小区试验 |
5.1 材料与仪器 |
5.1.1 供试材料 |
5.1.2 供试材料 |
5.2 试验方法 |
5.2.1 种子丸粒化过程 |
5.2.2 粘结剂种类的优选 |
5.2.3 粘结剂浓度的确定 |
5.2.4 丸粒化种子强度测定 |
5.2.5 丸粒化种子单籽率的测定 |
5.2.6 丸粒化处理对裸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
5.2.7 丸粒化处理对包衣棉花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
5.2.8 田间小区试验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采用不同粘结剂丸粒化对棉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5.3.2 粘结剂浓度的确定 |
5.3.3 不同丸粒化基质用量对棉花苗子生物量的影响 |
5.3.4 不同基质用量丸粒化对棉花苗生长的影响 |
5.3.5 不同基质用量丸粒化对包衣后棉花苗子生物量的影响 |
5.3.6 不同基质用量丸粒化对包衣后棉花苗生长的影响 |
5.3.7 不同处理田间小区试验成苗率 |
5.3.8 不同处理田间小区试验对棉花花期基础生物量的影响 |
5.3.9 不同处理田间小区试验对棉花花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
5.3.10 不同处理田间小区试验对棉花花期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1.1 木薯淀粉改性三元共聚可生物降解种衣剂用成膜剂的制备 |
6.1.2 种子处理悬浮剂的配方筛选及其制备 |
6.1.3 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种子安全性评价及其室内毒力测定 |
6.1.4 种子丸粒化配方筛选及其性能及田间小区试验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复合型棉花种衣剂田间防效评价及减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 料 |
1.1.1 供试药剂 |
1.1.2 棉花品种 |
1.2 方 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田间生物学指标测定 |
1.2.2.1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棉花田间出苗的影响 |
1.2.2.2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棉花苗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
1.2.2.3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的防效评价 |
1.2.2.4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棉花苗期主要虫害的防效评价 |
1.2.2.5 同种衣剂处理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
1.2.2.6 农药减施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棉花田间出苗变化 |
2.2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棉花幼苗农艺性状影响 |
2.3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的影响 |
2.4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棉花苗期主要虫害的防效评价 |
2.5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
2.6 农药减施效果 |
3 讨 论 |
4 结 论 |
(6)不同棉花种衣剂田间药效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试验目的 |
二、材料与方法 |
1. 试验地概况 |
2. 供试药剂 |
3. 试验处理 |
4. 试验方法 |
5. 试验调查 |
三、结果与分析 |
1. 对棉花出苗率的影响 |
2. 对棉花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
3. 对棉花苗期病害的影响 |
4. 对棉花苗期虫害的影响 |
5. 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
四、结论 |
(7)防治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种衣剂的研制及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研究进展 |
1.2.1 棉花苗期立枯病的发生、危害及防治 |
1.2.2 棉花苗期红腐病的发生、危害及防治 |
1.3 种衣剂研究进展 |
1.3.1 种衣剂组成 |
1.3.2 种衣剂主要的活性成分 |
1.3.3 种衣剂主要的非活性成分 |
1.4 种衣剂发展概况 |
1.4.1 国内种衣剂发展概况 |
1.4.2 国外种衣剂发展概况 |
1.4.3 种衣剂在棉花上的应用 |
1.5 本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不同杀菌剂对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致病菌的毒力测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小结 |
第3章 种衣剂配方助剂筛选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润湿分散剂含量的确定 |
3.2.2 成膜剂的选择及含量的确定 |
3.2.3 增稠剂的选择及含量的确定 |
3.3 小结 |
第4章 种衣剂加工工艺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砂磨时间对各种衣剂配方粒径的影响 |
4.2.2 砂磨机转速对各种衣剂配方粒径的影响 |
4.2.3 剪切乳化时间对各种衣剂配方悬浮性能的影响 |
4.2.4 加工流程的确定 |
4.2.5 各种衣剂性能指标检测结果 |
4.3 小结 |
第5章 种衣剂配方室内功能验证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各种衣剂包衣对室内棉花出苗的影响 |
5.2.2 各种衣剂包衣对室内棉花幼苗农艺性状的影响 |
5.2.3 11种种衣剂包衣对室内棉花光合色素的影响 |
5.2.4 11种种衣剂配方对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的防效 |
5.2.5 主成分分析下种衣剂综合评价 |
5.3 小结 |
第6章 种衣剂配方田间功能验证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方法 |
6.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不同种种衣剂配方对棉花出苗的影响 |
6.2.2 不同种衣剂配方对棉花幼苗农艺性状的影响 |
6.2.3 不同种衣剂配方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6.2.4 不同种衣剂配方对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的影响 |
6.2.5 主成分分析下种衣剂综合评价 |
6.3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新疆东部棉花苗期病害调查及组合防病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棉花苗期病害研究现状 |
1.2 主要棉花苗期病害的病原及发生规律研究 |
1.3 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研究 |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新疆东部棉花苗期病害种类及其分布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3章 两种潜在危险性棉花病害的分子检测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4章 接种立枯病菌和红腐病菌后对棉株生理、生化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5章 立枯病和红腐病混发条件下的产量损失估计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6章 棉花立枯病和红腐病组合防病效果比较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3 小结与讨论 |
第7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新疆东部棉田信息 |
附录2 根串珠霉、瘤梗孢菌的检测结果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25%噻虫·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防治棉花苗期病虫害药效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供试作物 |
1.2试验环境条件 |
1.3试验方法 |
1.3.1试验药剂 |
1.3.2对照药剂 |
1.3.3试验设计 |
1.3.4施药时间和方法 |
1.3.5调查方法 |
1.3.6药效计算方法 |
1.3.7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
2结果与分析 |
2.1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效 |
2.2对棉花猝倒病的防效 |
2.3对棉花蚜虫的防效 |
2.4对棉花的安全性 |
3小结与讨论 |
(10)新疆南疆棉花根腐类病害种类及其分布与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棉花苗期病害的研究概况 |
1.1.1 棉花苗期病害的种类和危害 |
1.1.2 棉苗立枯病研究现状 |
1.1.3 棉苗红腐病 |
1.2 影响棉花苗期病害发生的因素 |
1.2.1 温度、湿度与棉苗病害发生的关系 |
1.2.2 苗龄与病害发生的关系 |
1.2.3 土壤理化性质与病害发生的关系 |
1.3 病原菌致病力鉴定技术 |
1.4 国内外化学防治棉苗病害的现状 |
1.4.1 防治棉苗病害的杀菌剂 |
1.4.2 药剂拌种防治棉苗病害 |
1.4.3 防治棉苗病害的种衣剂 |
1.5 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新疆南疆棉花根腐类病害种类调查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病害样品 |
2.1.2 供试培养基 |
2.1.3 主要器材及试剂 |
2.1.4 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 |
2.1.5 病原菌致病性验证 |
2.1.6 病原菌形态学鉴定 |
2.1.7 病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发病症状 |
2.2.2 病原菌的分离结果 |
2.2.3 致病性验证结果 |
2.2.4 病原菌形态学鉴定 |
2.2.5 分子生物学鉴定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3章 基于特异性引物分子检测的棉花根腐类病害分布调查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病样 |
3.1.2 供试菌株 |
3.1.3 供试培养基 |
3.1.4 仪器及试剂 |
3.1.5 菌丝体的培养与收集 |
3.1.6 基因组DNA提取与PCR扩增 |
3.1.7 引物特异性验证 |
3.1.8 退火温度的优化及灵敏度检测 |
3.1.9 分布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引物特异性验证 |
3.2.2 退火温度及灵敏度 |
3.2.3 基于特异性引物分子检测的病原菌分布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4章 新疆棉花根腐类病害病原菌致病力比较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菌株 |
4.1.2 供试品种 |
4.1.3 培养基 |
4.1.4 接种方法 |
4.1.5 病情调查统计与致病类型划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立枯丝核菌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 |
4.2.2 拟轮枝镰孢菌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 |
4.2.3 两种病原菌的致病力比较 |
4.2.4 不同地区来源的两种病原菌的致病力比较 |
4.3 小结与讨论 |
4.3.1 讨论 |
4.3.2 结论 |
第5章 两种苗期病害的防治药剂筛选及种衣剂试验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供试菌株 |
5.1.2 供试品种 |
5.1.3 培养基 |
5.1.4 供试药剂 |
5.1.5 棉花根腐类病害主要病原菌平皿抑菌试验 |
5.1.6 药剂毒力测定 |
5.1.7 种衣剂制备 |
5.1.8药剂拌种实验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药剂初筛 |
5.2.2 供试药剂毒力测定 |
5.2.3 自研种衣剂对两病的防控效果 |
5.2.4 复配种衣剂对两病的防控效果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不同种衣剂对棉花苗期蚜虫和病害的防治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种不同药剂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D]. 丁啸言.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4种种衣剂防治棉花苗期主要病虫害效果及经济效益比较[J]. 李进,张军高,刘鹏飞,周小云,杜鹏程,刘梦丽,雷斌. 植物保护, 2021(01)
- [3]防治棉花苗期两种根腐类病害的种衣剂研制[J]. 刘梦丽,李进,张军高,周小云,杜鹏程,王莉,翟梦华,郭庆元,雷斌. 新疆农业科学, 2020(09)
- [4]直播棉用种子处理悬浮剂及丸粒化技术研究[D]. 王昱翔.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5]复合型棉花种衣剂田间防效评价及减施分析[J]. 张军高,李进,王立红,刘梦丽,胡鹏,杜鹏程,雷斌. 新疆农业科学, 2019(01)
- [6]不同棉花种衣剂田间药效试验[J]. 李勇,曹松华. 农村科技, 2018(09)
- [7]防治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种衣剂的研制及筛选[D]. 胡鹏. 新疆农业大学, 2018
- [8]新疆东部棉花苗期病害调查及组合防病效果[D]. 马依努尔·米吉提.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9]25%噻虫·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防治棉花苗期病虫害药效试验[J]. 姜干明,顾菁,周海亮,杨飞. 湖北植保, 2017(04)
- [10]新疆南疆棉花根腐类病害种类及其分布与防治技术研究[D]. 周扬. 新疆农业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