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财务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燕[1](2021)在《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金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养老金待遇的连续提升,引起了公众的广泛注意,养老保险事关我国2.64亿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能否得到保障,因此养老事业是我国政府和民众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改革使得我国的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变大、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养老金待遇水平也不断提升,从总体上来看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越来越好,但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跨省市进行流动,导致地区间的养老负担产生巨大差异,目前实施的省级统筹并不能改变这种状况,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尚未建立实施,为均衡省际养老负担,我国实施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在不对社会总体负担、缴费比例有所影响下,通过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转移支付帮助养老负担重、养老基金缺口大的省份,使养老基金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方面上的公平。首先,通过对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背景意义进行研究,得出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全国统筹背景下的中央调剂制度,随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由于中央调剂制度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创新性的改革,国外并没有直接的制度可以用来参考,本论文只能通过对国外养老保险制度、转移支付制度这些相关的文献进行研究;其次,对基本养老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等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并介绍社会公平理论、大数法则等理论基础;然后,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情况良好,能够满足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但从不同省份的角度来看,我国地区养老情况差异大,养老保险基金的分布存在极度的不均衡,且部分省份的支付缺口仅依靠中央政府对其的转移支付并不能补足,而基金有盈余的省份基金被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最后,本文以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调剂是能否缓解部分省份的支付压力以及否达到缩小养老保险基金地区间差异为目的作为研究目标,对中央调剂制度的政策进行介绍,并以2018-2020年为研究区间,通过建立中央调剂制度的再分配效果的数理模型和指标评价体系,分析评价中央调剂制度的调剂效果,并对主要影响中央调剂制度发挥调剂效果的因素调剂比例、平均工资、退休人数进行分析,得出中央调剂制度的再分配效果主要是对地方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效应帮助补足部分省份的支付缺口,均衡了养老负担,缓解部分省份的养老保险支付压力,但缩小养老保险基金地区差异的作用微小,而且制度的实施将会带来新的不公平,部分省份将会过度依赖中央政府,部分省份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地方政府的责任被弱化以及政府间会出现的新的博弈等问题,最后针对性提出建立中央调剂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落实国有资本转增社保等建议。
郭婷[2](2020)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退休劳动者给予的经济补偿,是保障退休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既关系人民生活福祉,也关系社会稳定。但是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退休年龄与人口预期寿命不匹配,缴费基数低等问题,随着在职劳动人口的减少和养老金支出的增加,养老金赤字将急剧增加,这些问题的存在冲击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各项参数进行精算分析,得出可信的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贴合实际的政策建议,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论文首先从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现状出发,总结和分析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通过分析相关理论及制约因素,阐述了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然后,通过建立PADIS-INT人口预测模型,得出2017年~2050年城镇劳动人口数量以及离退休人口数量,再以人口预测结果为基础构建养老保险基金精算模型,预测2017~2050年四种不同方案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收支、结余概况;最后通过对四种方案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收支、结余概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通过研究一方面发现仅仅调整企业缴费率时,此时统筹账户的基金收入会比基准方案基金收入少4个百分点,基金缺口出现的时间提前3年。而在降低缴费率的同时引入退休政策,发现延长退休年龄可以弥补因降费而导致的基金缺口,延长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另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制度实现自我平衡存在一定难度,养老基金的征缴收入只能满足一定时期内的基金支出,无论在何种方案下养老基金终会出现收支失衡,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是制度内、外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基金面临的支付风险需要一揽子的综合措施来应对,以此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运行。论文创新点:一方面论文采用了Cite Space分析了国内外养老保险研究趋势与热点;另一方面区别与其他研究,论文在缴费变动基础上综合考虑制约基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内、外因素,研究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基金收支状况,其结果更贴近现实,较为准确反映基金运行的财务状况。
刘溪[3](2019)在《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分析与效率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整合了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这两项制度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形成并在多地实践,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障进入一体化发展阶段,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主要研究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与效率状况,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财务分析方法,处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相关数据,展现近些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发展态势、财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六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参保,养老金待遇领取情况,基金的收入、支出、累计结余,基金率等方面的状况不稳定;全国及各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运行效率差异较大且普遍有待改进;人均GDP、老龄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运行效率。最后,提出了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唐陆伟[4](2019)在《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再分配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从20世纪80年代开展县(市)一级养老费用统筹到90年代提出省级统筹再到2010年提出实行全国统筹以来,统筹过程并不顺利,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区间利益平衡难,制约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由于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年龄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地区间出现养老保险制度负担畸轻畸重现象,较低的统筹层次使得资金无法在区域间互相调剂使用,全国范围内养老保险基金贬值风险与中央财政补充养老保险负担日益加重并存的矛盾局面持续存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务风险日益扩大。2018年6月1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正式出台,并且明确了其具体实施方案,迈出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的第一步。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测算相结合,探究中央调剂制度的再分配效应。首先,本文考虑到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在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影响因素建立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各个地区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稳健性,将其作为基础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实施下各地区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可持续性分析的参考之一。在此基础之上,以3%作为上解比例,对现有年份数据进行调剂模拟,探究中央调剂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再分配效应,同时基于制度实施前后养老金替代率不变的视角,分析中央调剂制度对于中央和地方财政负担的影响。最后以此作为基准方案,在不同征缴水平方案下结合各个上解比例进行中央调剂制度的实施效果对比分析,从而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1)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稳健性及其内部支撑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经济支撑作用最大,制度自身支撑作用次之。中央调剂制度的路径选择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出台必须充分考虑地区差异,相互配合,张弛有度。(2)现行3%上解比例下的中央调剂制度通过区域间基础养老金转移支付手段,减轻了部分地区养老保险制度运行风险。在保持养老金待遇发放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明显降低了制度运行的财政依赖度以及政府财政负担,提升了养老保险制度的自身平衡能力,激发了制度运行活力。(3)基础养老金征缴水平的提升与中央调剂制度区域间再分配功能的有效发挥存在正向效应。随着地区征缴水平的上升,中央调剂制度再分配力度持续扩大,实施成效更优,更多地区实现基础养老金收支自我平衡,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稳健性进一步改善。(4)合理设定中央调剂基金上解比例是促进调剂制度再分配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结合中央调剂制度下各地区养老保险制度财政依赖度、政府财政负担水平变化及制度自身公平性综合分析发现,征缴水平略有提高的方案一下,中央调剂制度采用7%的基金上解比例最为合理,制度成效显着且符合中央调剂制度本身的公平性考虑。征缴水平大幅提高的方案二下,可以认为中央调剂制度的再分配公平性临界点为9%的基金上解比例。盲目提高中央调剂基金上解比例,扩大中央调剂基金资金池,过度的区域间转移支付力度反而加剧制度运行阻碍。
毛成模[5](2019)在《缴费年限对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已建立的社会养老保险各项制度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较早建立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关乎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在为退休职工提供生活保障的同时,也存在各种问题和困难,其中最紧迫的当属基金收支状况的失衡。因此,政府应当对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有清楚地认知,设计和制定出具体的政策调整方案,促进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基金收支平衡。本文根据现阶段缴费年限政策,构建了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精算模型,测算了缴费年限变动对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的影响。本文通过整理关于缴费年限与基金收支平衡的相关文献成果,梳理出基金收支原理与世代交叠模型理论。在实证部分中,以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原理等理论为基础,结合现阶段我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计发办法,实证分析缴费年限变动对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的影响。本文先是对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与支出的构成进行研究,分析基金横向平衡原则下的基金收支状况;接着基于代际之间的赡养关系,构建了基金横向平衡原则下的应缴费年限预测模型,进而预测缴费年限变动的趋势,分析缴费年限变动对基金横向平衡的影响;最后,通过对基金纵向平衡原则下精算模型的分析,研究缴费年限变动对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纵向平衡的影响,得出实证结果。本文通过精算分析,最后得出了下列结论:其一,通过缴费年限这一核心变量,基于代际之间的赡养关系,对基金横向平衡下的应缴费年限进行了分析,得出基金横向平衡原则下的缴费年限内在增加的效应,有利于养老保险基金的年度收支平衡,减轻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短期支出压力。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参保职工缴费年限的增加如何影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收支状况;其二,从基金纵向平衡角度出发,依据现阶段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筹资与待遇计发办法,假定存在一位典型的劳动者,测算参保职工缴费年限的变动对其一生中的缴费现值与养老金待遇现值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参保职工这一微观个体的角度出发,缴费年限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收支缺口呈现出“倒U”型关系。参保职工缴费年限未超过25年的情形下,延长缴费年限会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收支缺口,超过25年的情形下,缴费年限的增加则会缩减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收支缺口。并且随着参保职工缴费年限的增加,也无法有效改善基金的长期收支状况。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以下两个主要方面的建议:一是调整职工的缴费年限政策方面,强化该政策具有的公平性功能,并调整缴费年限与待遇相关联的机制,重新审视基本养老金所应具备的公平性,保证职工退休后能够享受到基本的退休生活;二是促进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方面,在调整缴费年限政策的基础上,还需要优化其它相关参数。建议通过提高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加强行政机构的监管力度、以及缩小工资增长率与市场利率的差距,在制度参数的综合调整下,改善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
赵晨[6](2019)在《中央调剂制度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地区收支状况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企业离退休人员不断增多,对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障费用的需求不断增加,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也与日俱增。从整体上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快速增加,累计结余逐年增大,为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从局部来看,由于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以及制度发展程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又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一些省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在大量结余,而另一些省份却出现了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甚至累计结余赤字。为了缩小养老保险基金地区间的差距,2018年6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本文就以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地区间收支状况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2010-2017年为目标期间,对中央调剂制度进行政策模拟和分析。论文先是分析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根据政策内容建立相关精算模型,通过查阅统计年鉴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资料,然后对中央调剂制度进行政策的模拟。通过对不同上解比例下各省上解与拨付的中央调剂基金状况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地区间的平衡状况进行政策模拟,探索现行制度可能产生的政策影响以及存在的风险,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渐进式提高中央调剂金上解比例、实行弹性退休等相关政策建议。
唐大鹏,张琪[7](2019)在《我国社保基金财务偿付能力评价指标构建及风险测度》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则应依靠社保基金财务偿付能力测算及评价。本文将社保基金资金管理中应用的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理念相结合,建立基于收支缺口和隐性负债的社保基金财务偿付能力评价理论框架和评价指标,应用ARIMAX等数理统计方法对社保基金收支缺口进行综合因素的预测,通过数据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匹配程度验证评价指标的合理性,进一步考虑了财政补贴及投资收益对偿付能力的影响程度,测度和分析政府财政风险,最后提出构建完善社保基金财务偿付能力以及降低相应财政风险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张蓉[8](2018)在《湖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湖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存在基金收支当期缺口,而且这一缺口规模逐年扩大。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湖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来揭示影响基金收支平衡的主要原因,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参考。首先,建立2006-2015年湖南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模型,采用因素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影响程度测算并进行贡献率排序,分析结果表明:月人均缴费基数对征缴收入变化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在职职工参保人数,征缴率的贡献率最小;人均养老金水平对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离退人员参保人数。接着,本文根据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新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对法定退休年龄、养老金替代率、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率、征缴率、参保率、就业年龄、平均工资变化率进行设定,采用年龄移算人口预测方法对湖南省2018-2100年城镇人口进行预测,继而建立名义账户制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账结合”账户的基金收入预测模型、支出预测模型、收支预测模型、当期收支余缺预测模型和n年收支余缺预测模型,对2018-2100年湖南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进行测算。然后,进行基金收支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法定退休年龄、缴费率、参保率、征缴率变动与基金收支缺口呈反方向变动,初始就业年龄、社会平均工资变化率、养老金替代率变动与基金收支缺口呈正方向变动。基金收支平衡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由高到低排序为:法定退休年龄、缴费率、养老金替代率、参保率、征缴率、初始就业年龄、工资变化率。法定退休年龄每增加1岁,基金收支缺口将缩小15.51%;缴费率每增加1%,基金收支缺口将缩小7.6%;养老金替代率每增加1%,基金收支缺口增加4.18%;参保率每增加1%,基金收支缺口相应缩小1.94%;征缴率每提高1%,基金收支缺口相应缩小1.62%;初始就业年龄每增加1岁,基金收支缺口增加0.87%;工资变化率每提高1%,基金收支缺口增加0.45%。最后,根据前文研究结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一是制定合理的延迟退休政策和严控提前退休;二是构建有效的养老金替代率自平衡机制;三是落实阶段性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四是实现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和养老保险费应缴尽缴;另外加强基金投资运营管理和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刘丽娟[9](2017)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正处于重要的战略窗口期,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有增大的趋势,而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制度提供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隐性债务、空账运行以及收付实现制下提供的财务信息不足以反映基金实际情况等,这些都要求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此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发展有了新的特点,其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基金的投资运营更具多样性,这些发展对会计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前提下,对当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归纳总结国内外学者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规范研究法进行研究。首先,文章介绍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分类、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概念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的概念。然后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的理论概念框架进行研究,对其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以及会计核算基础进行讨论并界定,为具体的会计处理和会计信息披露奠定了理论基石。其次,文章介绍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并从基金筹集、支出、投资运营的会计核算现状以及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展开分析,在分析中发现了基金的债权债务在表内反映不充分、个人账户没有独立于社会统筹进行管理和账务处理导致个人账户基金存在大量空账、有些业务缺乏对应的会计科目,以及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监督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目标的实现,也没有充分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本文对发现的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原因探讨。最后,文章从会计核算基础、会计科目、会计监管、会计信息披露四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对策。在会计核算基础方面,提出对部分收入和支出业务、委托投资业务按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处理;在会计科目方面,提出了增设应收款、应付款、应付养老金、实物资产等会计科目;在会计监管方面,提出加强会计控制并明确会计监管主体,同时加快会计监管制度体系的构建;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提出提高信息公开水平并加强会计信息的披露,建立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继续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进行完善,单独对委托投资进行详细的披露,并增加表外信息的披露以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彭小琴[10](2016)在《我国城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区域性差异研究 ——以四川、黑龙江和广东三省为例》文中提出199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在我国正式确立了“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模式。但是自制度建立之初,我国的城职养老保险就存在严重的地区分割现象,统筹层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停留在地(市)级甚至县一级,地方政府对养老保险的绝对管理权使得各地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平衡存在极大差异,部分省份的收支状况不断恶化。从2014年到2015年的短短一年时间内,我国城职养老保险基金出现当期赤字的省份就从两个迅速增加到了七个。对城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区域性差异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详细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城职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及问题症结,为以后的制度改革指明方向,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现有差距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服务,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平衡机制和区域差异的基础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差异现状,并着重对比了四川、黑龙江和广东三个省份历年的养老保险数据,对地区差距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城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区域性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缩小地区差距的政策建议。各章主要内容及观点如下:第一章是“导论”。主要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归纳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本主题的研究成果,并阐述全文的写作思路。第二章是“城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区域性差异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章通过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平衡机制、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特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等四大理论的研究,发现我国城职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出现区域性差异是有其必然性的。并且研究认为,在调节地区差距的时候,既要促进各地养老保险和谐发展,提升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也要正确对待各地的既得利益,不能搞简单的平均化策略。第三章是“我国城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区域差异现状及不利影响”。本章首先横向对比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概况,大致了解区间差异现状,然后又纵向比较四川、黑龙江和广东三省2005-2014年的基金数据,通过基金收入、支出、缴费负担、养老金水平和累计结余的支付能力等指标深入探索各省的差异程度。研究认为,我国不同省份城职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差距体现在三个层次,一是基金收入、支出和累计结余规模及其变动率的差异,一是缴费负担和养老金待遇的差异,一是各省基金收支状况与其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的差异。并且指出,这种差异会破坏养老保险制度内在公平性、阻碍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进程和加剧地区经济失衡。第四章是“地区间城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差异的根源分析”。本章从历史和现实、制度结构和外部环境等视角考察了影响城职养老保险基金地区收支平衡的原因。研究认为,养老保险制度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和转制成本的不平衡从根源上造成了我国城职养老保险基金的地区收支差距,而各地人口结构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别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不适当则会进一步扩大这种差距。第五章是“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本章首先对前文的研究内容做概括总结,然后针对我国城职养老保险基金的地区差异现状提出应对之策。研究认为,促进区域间城职养老保险的协调发展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地设立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并分步采取措施,才能逐渐缩小地区间的基金收支差距。本文的主要特点及创新之处:第一,文章既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城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区域差异现状,又以三个典型省份为代表,深入探索了地区差异的不利影响及其产生的制度和历史根源。对研究对象的选取兼顾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对数据资料进行了横向和纵向比较,所以分析较为全面系统。第二,文章所提出的缩小城职养老保险基金地区间收支平衡差距的政策建议,创新性地结合了我国现行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情况,综合考量内外部的改革限制与可能性,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设计改革措施,层层推进,既可以减小改革阻力也能保证达成最终目标。当然,本文还存在些许不足之处,比如语言不够精炼、实证研究有待深化等,笔者会在后期研究中继续改进。
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财务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财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金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内相关研究 |
二、国外相关研究 |
三、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二、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
三、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社会公平理论 |
二、大数法则 |
三、帕累托改进理论 |
四、社会互助共济原则 |
第三章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现状 |
一、全国总体基本养老金收支情况 |
二、省际基本养老金收支情况 |
第二节 我国区域间的养老现状 |
一、养老负担地区间的失衡日益严重 |
二、区域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增加 |
三、地区间养老保险待遇差距大 |
四、全国统筹现阶段无法实现 |
第三节 实施中央调剂制度现状分析 |
一、中央调剂基金上解下拨额分析 |
二、中央调剂基金流向分析 |
第四章 中央调剂制度产生效果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模型的构建 |
一、数理模型 |
二、再分配效果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二节 效果分析 |
一、转移支付效应分析 |
二、收入差距效应分析 |
三、中央调剂制度影响因素分析 |
主要结论 |
第五章 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 |
第一节 主要问题 |
一、地方政府养老保险基金责任弱化 |
二、中央调剂制度下产生政府间的博弈 |
三、缺失调节机制导致新的不公平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渐进提高调剂的上解比例 |
二、完善养老保险的责任追究机制 |
三、建立中央调剂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 |
四、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
五、积极落实国有资本转增社保 |
六、落实延迟退休政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2)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3 创新与不足 |
1.3.1 研究的创新 |
1.3.2 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2.1.2 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 |
2.2 基础理论 |
2.2.1 生命周期理论 |
2.2.2 收支平衡理论 |
2.3 支撑模型 |
2.3.1 世代交叠模型 |
2.3.2 保险精算模型 |
2.4 文献综述 |
2.4.1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热点与趋势分析 |
2.4.2 国外养老保险研究现状 |
2.4.3 国内养老保险研究现状 |
2.4.4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运行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
3.1.1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演变历程 |
3.1.2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运行现状分析 |
3.2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分析 |
3.2.1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体收支分析 |
3.2.2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区域收支分析 |
3.3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的问题 |
3.3.1 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问题 |
3.3.2 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发展问题 |
3.4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 |
3.4.1 制度内因素 |
3.4.2 制度外因素 |
3.5 小结 |
第四章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精算模型构建 |
4.1 基于PADIS-INT的人口预测 |
4.1.1 模型简介 |
4.1.2 参数设置 |
4.1.3 人口结构与规模分析 |
4.2 .基金收支模型构建 |
4.2.1 模型概述 |
4.2.2 基本假设 |
4.2.3 参数设置 |
4.2.4 模型构建 |
4.3 小结 |
第五章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实证分析 |
5.1 不同模拟场景中职工养老基金收支规模分析 |
5.1.1 模拟方案1:职工养老基金收支分析 |
5.1.2 模拟方案2:职工养老基金收支分析 |
5.1.3 模拟方案3:职工养老基金收支分析 |
5.1.4 模拟方案4:职工养老基金收支分析 |
5.2 不同模拟场景中职工养老基金收支差异分析 |
5.2.1 职工养老基金收入差异分析 |
5.2.2 职工养老基金支出差异分析 |
5.2.3 职工养老基金当期结余差异分析 |
5.2.4 职工养老基金累计结余差异分析 |
5.3 小结 |
第六章 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建议 |
6.1 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
6.1.1 坚持以可持续发展观指导制度建设 |
6.1.2 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法制化进程 |
6.1.3 建立健全保险管理体制 |
6.2 实现基金财务收支平衡 |
6.2.1 扩大养老保险覆盖率 |
6.2.2 夯实缴费基数 |
6.2.3 提高基金统筹层次 |
6.3 政策性措施提高基金收入 |
6.3.1 推进合理缴费政策 |
6.3.2 落实延迟退休 |
6.3.3 取消生育限制 |
6.4 提高基金投资收益 |
6.4.1 强化基金投资监管 |
6.4.2 拓宽基金投资渠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3)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分析与效率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方法 |
(一)数据包络分析法 |
1. CCR模型与BCC模型 |
2.Malmquist指数 |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
(三)财务分析 |
三、实证研究 |
(一)财务分析 |
1. 我国“城乡居保”参保情况与养老金待遇领取情况 |
2. 我国“城乡居保”基金状况 |
(1)基金收入 |
(2)基金支出 |
(3)基金累计结余 |
(4)基金率 |
(二)效率评价 |
1.2017年全国及各地“城乡居保”运行效率 |
(1)综合效率与判断结果分析 |
(2)纯技术效率分析 |
(3)规模效率与规模收益分析 |
2.2017年不同地域“城乡居保”运行效率 |
3.2012—2017年全国及各地“城乡居保”运行效率 |
(1) 2012—2017年全国静态“城乡居保”运行效率 |
(2) 2012—2017年全国Malmquist指数变化及其分解 |
(3) 2012—2017年全国及各地区Malmquist指数变化及其分解 |
(三)影响因素探究 |
四、结论与建议 |
(4)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再分配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四、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基础养老金 |
二、统筹层次 |
三、中央调剂基金 |
四、再分配效应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大数法则 |
二、社会公平理论 |
三、收入再分配理论 |
第二章 我国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规模现状及制度稳健性分析 |
第一节 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收支现状分析 |
一、分统筹地区的收支差额对比 |
二、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二节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稳健性的地区差异分析 |
一、总体思路 |
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稳健性的指标体系 |
三、统筹区域的因子分析 |
第三章 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中央调剂基金运作及再分配效应 |
第一节 中央调剂基金的筹集与拨付 |
一、总体思路 |
二、基金提取比例与方式 |
三、基金拨付方式 |
第二节 中央调剂基金的再分配效应分析 |
一、基准方案设定 |
二、省际再分配效应分析 |
第四章 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中央调剂的再分配效应仿真研究 |
第一节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设定 |
一、中央调剂制度下的基础养老金收支平衡模型 |
二、数据来源及参数设定 |
第二节 数据仿真与再分配效应分析 |
一、分统筹地区的基础养老金收支差额及其变动 |
二、中央调剂制度的再分配效应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坚定不移地实施中央调剂制度,逐步过渡至全国统筹 |
二、重视地区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稳健性差异,有所侧重地开展相关配套措施 |
三、加强养老保险精算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央调剂基金筹集和拨付办法 |
四、合理划定财政责任,促使养老保险实现制度自我平衡 |
五、建立健全基础养老金中央调剂管理体制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5)缴费年限对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缴费年限 |
二、职工养老保险 |
三、基金收支平衡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基金收支原理 |
二、世代交叠模型 |
第二章 横向平衡原则下缴费年限对基金平衡的影响 |
第一节 基金横向平衡面临潜在风险 |
一、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存在的风险 |
二、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存在的压力 |
第二节 缴费年限变动趋势分析 |
一、基本预测模型 |
二、历史数据描述性统计 |
第三节 缴费年限变动对基金横向平衡的影响 |
一、预测结果:应缴费年限增加 |
二、缴费年限增加对基金横向平衡的影响 |
第三章 纵向平衡原则下缴费年限对基金缺口的影响 |
第一节 构建模型与相关参数设定 |
一、精算模型 |
二、参数设定 |
第二节 精算分析与敏感性检验 |
一、测算结果 |
二、敏感性检验 |
三、可能性探讨 |
第四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调整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政策 |
二、促进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央调剂制度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地区收支状况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0.1.1 研究背景 |
0.1.2 选题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0.2.1 国内研究综述 |
0.2.2 国外研究综述 |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0.3.1 研究内容 |
0.3.2 研究方法 |
0.4 创新点与不足 |
0.4.1 文章创新点 |
0.4.2 文章不足 |
1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1.1 概念界定 |
1.1.1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1.1.2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
1.1.3 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 |
1.2 理论基础 |
1.2.1 社会公平理论 |
1.2.2 大数法则 |
1.2.3 基金收支平衡理论 |
2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分析 |
2.1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现状 |
2.1.1 全国总体收支状况 |
2.1.2 各省份收支状况 |
2.2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存在的问题 |
2.2.1 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地区间失衡日趋严重 |
2.2.2 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不断增加 |
2.2.3 养老保险基金增收比较困难 |
2.3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2.3.1 经济发展水平 |
2.3.2 历史成本 |
2.3.3 人口老龄化 |
3 中央调剂制度基本内容及对地区基金收支影响的精算模型 |
3.1 中央调剂制度的基本内容 |
3.1.1 制度出台的背景 |
3.1.2 现行制度的基本内容 |
3.1.3 保障措施 |
3.2 中央调剂制度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地区收支影响的精算模型 |
3.2.1 基本假定 |
3.2.2 精算模型的构建 |
4 中央调剂制度对地区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影响的政策模拟 |
4.1 现行上解比例下中央调剂制度的政策模拟 |
4.1.1 中央调剂基金的政策模拟 |
4.1.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剂状况的政策模拟 |
4.2 不同上解比例下中央调剂制度的政策模拟 |
4.2.1 中央调剂基金的政策模拟 |
4.2.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剂状况的政策模拟 |
5 中央调剂制度对地区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影响的分析 |
5.1 不同上解比例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地区平衡状况的对比分析 |
5.1.1 中央调剂基金筹集规模的对比分析 |
5.1.2 养老保险基金地区间平衡状况的对比分析 |
5.2 中央调剂制度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地区间收支状况的影响 |
5.2.1 缩小地区基金收支差距,促进地区基金收支平衡 |
5.2.2 增强基金互助互济功能,提高基金抗风险能力 |
5.2.3 推进全国统筹进程,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完善 |
5.3 中央调剂制度面临的风险 |
5.3.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博弈 |
5.3.2 地方政府养老保险基金责任弱化 |
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渐进提高上解比例 |
6.2.2 落实延迟退休政策 |
6.2.3 基金结余多元化投资 |
6.2.4 完善相关配套管理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7)我国社保基金财务偿付能力评价指标构建及风险测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
二、理论分析与指标构建 |
(一) 社保基金财务偿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 |
(二) 社保基金财务偿付能力风险测度的理论分析 |
(三) 社保基金财务偿付能力评价指标与风险测度的逻辑框架 |
三、双重模式下社保基金财务偿付能力指标构建 |
(一) 收付实现制下的偿付能力指标构建 |
(二) 权责发生制下的偿付能力指标优化 |
四、模型设计及数据来源 |
(一) 社保基金收支预测模型 |
(二) 社保基金财务偿付风险测度模型 |
(三) 社保基金财务偿付能力风险与财政风险影响测度模型 |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
(一) 社保基金财务收支预测结果 |
(二) 基于社保基金财务偿付能力指标的风险测度结果 |
(三) 社保基金财务偿付能力风险测度结果 |
六、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8)湖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2 研究评述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
2.1 相关基本概念 |
2.1.1 养老保险基金与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
2.1.2 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模式 |
2.1.3 养老保险财务模式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生命周期理论 |
2.2.2 基本养老金收支平衡理论 |
2.2.3 代际交替理论 |
2.3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因素 |
2.3.1 初始就业年龄 |
2.3.2 法定退休年龄 |
2.3.3 工资变化率 |
2.3.4 养老金替代率 |
2.3.5 缴费率 |
2.3.6 参保率 |
2.3.7 征缴率 |
第3章 2006-2015年湖南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3.1 湖南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概况 |
3.2 实际基金收支现状与应然基金收支情况的对比分析 |
3.3 基金收支的影响因素 |
3.3.1 计算方法与基本假设 |
3.3.2 征缴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3 养老金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2018-2100年湖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测及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
4.1 湖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测模型构建 |
4.1.1 模型基本假设 |
4.1.2 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预测模型的构建 |
4.1.3 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测模型的建立 |
4.1.4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测模型 |
4.2 湖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规模及缺口预测 |
4.2.1 湖南省城镇劳动年龄人口和退休人口规模的预测 |
4.2.2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预测 |
4.2.3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测 |
4.2.4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余缺预测 |
4.3 湖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
4.3.1 单一因素敏感性分析 |
4.3.2 基金收支余缺的敏感性分析:基于影响因素变化的N种预设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促进湖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政策建议 |
5.1 制定合理的延迟退休政策和严控提前退休 |
5.2 构建有效的养老金替代率自动调整机制 |
5.3 落实阶段性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 |
5.4 实现职工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和养老保险费应缴尽缴 |
5.5 加强基金投资运营管理和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综评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 |
1.4.2 本文的不足 |
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基本概念及其概念框架 |
2.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相关概念 |
2.1.1 养老保险基金分类 |
2.1.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概念和性质 |
2.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 |
2.2.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定义 |
2.2.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与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关系 |
2.3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概念框架 |
2.3.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目标 |
2.3.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假设 |
2.3.3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要素 |
2.3.4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2.3.5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的核算基础 |
3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发展历程 |
3.2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现状 |
3.2.1 社保机构筹集养老基金会计核算现状 |
3.2.2 社保机构支出养老基金会计核算现状 |
3.2.3 社保机构投资运营养老基金会计核算现状 |
3.2.4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
3.3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1 社保机构筹集养老基金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2 社保机构支出养老基金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3 社保机构对养老基金投资运营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4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 完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的对策建议 |
4.1 调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部分业务的会计核算基础 |
4.1.1 对养老基金的部分收入类业务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 |
4.1.2 对养老基金的部分支出类业务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 |
4.1.3 对委托投资业务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 |
4.2 补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科目,加强账户管理 |
4.2.1 从完善科目设置和加强个人账户管理两个角度做实个人账户 |
4.2.2 针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最新业务完善科目设置 |
4.3 进一步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监管 |
4.3.1 加强会计控制并明确会计监管主体 |
4.3.2 加快会计监管制度体系的构建 |
4.4 提高信息公开水平并加强会计信息披露 |
4.4.1 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信息公开水平 |
4.4.2 明确信息披露的原则并建立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
4.4.3 继续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以提高披露信息的质量 |
4.4.4 单独对委托投资的投资及收益详细情况进行披露 |
4.4.5 增加表外信息的披露以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
5 结束语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我国城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区域性差异研究 ——以四川、黑龙江和广东三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说明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1.4.1 主要创新点 |
1.4.2 主要不足 |
2.城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区域性差异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基本原理 |
2.1.1 现收现付制与代际间的收支平衡 |
2.1.2 基金积累制与个人生命周期内的收支平衡 |
2.1.3 部分积累制的基金收支平衡 |
2.2 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理论 |
2.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
2.4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
3.我国城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区域差异现状及不利影响 |
3.1 我国城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区域差异现状 |
3.1.1 各省(市)基金收入及其增速对比 |
3.1.2 各省(市)基金支出及其增速对比 |
3.1.3 各省(市)城职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对比 |
3.2 四川、黑龙江、广东三省城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对比研究 |
3.2.1 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与人均缴费的比较 |
3.2.2 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与退休金水平的比较 |
3.2.3 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的比较 |
3.2.4 累计结余基金的支付能力比较 |
3.2.5 三省城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差距及缺口预测 |
3.3 城职养老保险基金的地区性收支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 |
3.3.1 破坏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在公平性 |
3.3.2 阻碍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 |
3.3.3 加剧地区经济失衡 |
3.4 本章小结 |
4.地区间城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差异的根源分析 |
4.1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 |
4.1.1 财政分灶吃饭 |
4.1.2 养老保险管理条块分割 |
4.2 历史债务的地区不平衡性 |
4.2.1 转制初期各省所负担的退休职工人数差异明显 |
4.2.2 新制度实施之后各省社平工资差距过大 |
4.3 人口结构的地区差异性 |
4.3.1 人口老龄化加剧基金收支失衡 |
4.3.2 劳动力人口跨省流动改变地区间制度抚养比 |
4.4 省际间经济发展不同导致基金收支差距扩大 |
4.4.1 各省职工工资和缴费人数差距影响基金收入 |
4.4.2 各省地方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能力差异大 |
4.5 宏观政策设计缺少前瞻性 |
4.5.1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为养老保险的地区差异埋下隐患 |
4.5.2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不合理规定造成基金收支的地区性失衡 |
4.6 本章小结 |
5.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调节城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区域平衡的政策建议 |
5.2.1 近期目标及措施——逐步统一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建立省际调剂金制度 |
5.2.2 中期目标及措施——实现城职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支统收 |
5.2.3 远期目标及措施——建立地方性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
5.2.4 其他配套措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四、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财务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金制度研究[D]. 徐燕.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研究[D]. 郭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 [3]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分析与效率评价[J]. 刘溪. 老龄科学研究, 2019(12)
- [4]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再分配效应研究[D]. 唐陆伟.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2)
- [5]缴费年限对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D]. 毛成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6]中央调剂制度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地区收支状况影响研究[D]. 赵晨. 辽宁大学, 2019(01)
- [7]我国社保基金财务偿付能力评价指标构建及风险测度[J]. 唐大鹏,张琪. 财政研究, 2019(01)
- [8]湖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影响因素研究[D]. 张蓉. 湖南农业大学, 2018(09)
- [9]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问题研究[D]. 刘丽娟.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7(01)
- [10]我国城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区域性差异研究 ——以四川、黑龙江和广东三省为例[D]. 彭小琴. 西南财经大学,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