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食管切除术颈部改良弯曲单层吻合术

食管癌食管切除术颈部改良弯曲单层吻合术

一、食管癌切除颈部改良弧形单层吻合术(论文文献综述)

娄柯[1](2021)在《棒球棒状管胃+食管松弛黏膜吻合术对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微创食管癌手术中棒球棒状管胃+食管松弛黏膜吻合术和推迟术后进食时间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其中一个手术组自2018-1-18至2021-1-5之间的,接受Mc Keown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连续的84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改进及术后进食时间管理两个变量,将所有数据分为三个组(即:A组、B组及C组)。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心肺并发症、围术期死亡率及术后死亡情况、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喉返神经损伤和术后体质指数变化等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对比三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根据术后临床参数分析,改进手术技术后,B组患者与A组患者在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上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B组与C组患者在吻合口瘘发生率上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平均出血量(P=0.014)、术后住院时间(P<0.001)在三个研究组中,具备统计学差异;在术后肺炎(P=0.556)和心律异常(P=0.502)发生率、围术期死亡率(P=1.00)、喉返神经损伤率(P=0.545)、吻合口狭窄(P=0.746)及术后体质指数改变上(P=0.795)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棒球棒状管胃+食管松弛黏膜吻合术和推迟术后进食时间均有利于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并且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也有改善,推迟术后进食时间,有利于减少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

刘学海[2](2019)在《微创食管癌手术术中中转对肿瘤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方式。传统的食管癌开放手术(Open Esophagectomy,OE)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生存质量差,使很多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不得不放弃手术治疗,随着微创技术在胸外科的推广,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应运而生,其中以胸腹腔镜联合微创的Mckeown术式已成为当今最具有代表性的微创食管癌手术。尽管十几年来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安全性早已被证实,但较多的回顾性的对照研究确定了微创食管癌切除术是替代传统手术术式的之一,但其疗效仍存在争议,有学者的观点认为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存在难度大,手术时间过长,术中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对手术医生的要求较高,缺乏经验的手术医生很难成功完成MIE手术;另外微创食管癌手术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是否真正低于开放手术,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在术中操作上是否占有优势均有待考察。MIE手术的顺利的完成需要良好的术前准备,提高术者的手术技能,但既往研究表明在行MIE手术过程中中转为开胸手术的患者约占0%-14%,其中一半的患者为术中发生紧急情况而被迫转为开胸手术,MIE的术中中转增加了患者的费用及危险性。因此,了解MIE术中中转的原因及对预后的影响,加强术者操作技术的培训是减少MIE术中中转的关键。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术中中转的原因及意义,并评价其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通过对微创食管癌手术术中转为开胸手术的原因进行探讨,了解MIE手术的技术困难,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此外,此外通过对MIE术中中转患者的生存率进行分析,明确术中中转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治疗食管癌选择疗效更佳的手术方式提供证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93例2009年9月至2015年8月行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最终根据排除标准共257例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微创组和中转组),并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化的术前评估的方法和术后定期随访。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围手术期变量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预后因素。运用Kaplan-Meier法来比较两组生存差异并绘制生存曲线。研究结果:1.231例患者(89.9%)成功行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为第一组,中转手术的26例患者(10.1%)为第二组,绝大多数中转(73.1%,19/26)发生在前100例患者中。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差异,但中转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增加。3.中转组的26例患者中,9例患者为需要紧急中转为开胸手术的患者,其中术中出血为最常见的原因。4.MIE术中中转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不需要中转的患者。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术中中转对这些患者的总生存率或无复发生存率没有显着影响。结论: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术中中转对患者OS和RFS的影响不显着,术中中转并不影响MIE治疗的ESCC患者的长期生存。

李文兵[3](2019)在《“L”形切口在胸外科手术领域的应用总结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我科14例行“L”形切口手术患者的回顾性系统分析,总结“L”形切口在胸外科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2018年我院胸外科14例行“L”形切口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3例行经胸骨柄“L”形切口,1例行高后外侧“L”形切口入径,收集患者的基本病例信息及病理类型等数据资料,利用Excel表格分析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对手术方式进行总结。结果:1.14例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完整切除病变部位11例,姑息性切除2例,单纯探查术1例,均无围手术期无死亡。2.前路术式的13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肿瘤侵犯中、上纵膈行全胸骨劈开,切口呈“T”形。2例患者为甲状腺癌侵及上纵膈,单纯颈部切口无法完全切除肿瘤,其颈部切口为弧形,余切口同经胸骨柄“L”形切口。3.手术时间(140470min),术中补液量(21005150ml),术后住院天数(722天),术中出血量(30800ml)等数据较常规手术方式可能较大。4.14例患者术后出现Honor综合征、患侧上肢功能障碍、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均有所好转。结论:“L”形切口可应用于上纵膈肿瘤,颈胸交界区肿瘤及肿瘤主体位于胸廓入口处,或侵及颈胸交界区的肿瘤,且效果较好。“L”形切口更适应胸部解剖结构,可以使手术区域暴露充分,为完整切除肿瘤和病变部分提供了可行性。

孙贝[4](2018)在《胸腔内全机械侧侧吻合在微创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胸腔内食管胃全机械侧侧吻合在微创食管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9月到2018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采用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上腹胸腔内食管胃机械吻合治疗胸下段食管癌、食管胃交界癌(siewertⅠ型及Ⅱ型)的患者共52例。其中全机械侧侧吻合组有29例,管状吻合器吻合组23例。我们收集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对照研究,包括性别、年龄、BMI、FEV1、DLCO、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呼吸病史、肿瘤长度、组织分型、肿瘤位置、病理分期、吻合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和组数、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乳糜胸、心律失常、声音嘶哑、胃排空障碍)、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胸管留置和术后住院时间。按照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8版标准进行肿瘤TNM分期。结果:1.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基本临床资料的的对照研究本研究共有52名患者,其中全机械侧侧吻合组29例,管状吻合器吻合组23例。两组病例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BMI、FEV1、DLCO、吸烟史、饮酒史、呼吸疾病史、高血压病史、肿瘤长度、组织分类、肿瘤位置、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手术和术后相关资料的的对照研究全部患者均完成胸腹腔镜下食管病损切除术,术中行胸腔内食管胃全机械侧侧吻合和管状吻合器吻合全部成功,未有中转开胸开腹者。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的吻合时间分别为26.35±5.90min和31.04±6.71min,手术时间分别为318.97±6.85min和367.57±75.22min、胸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1.10±2.80天和13.52±2.17天、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41±2.65天和16.70±4.3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和组数、术后第一天胸腔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术后并发症的的对照研究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0%和17.39%,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0%和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在肺部感染、乳糜胸、心律失常、声音嘶哑、胃排空障碍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胸腔内食管胃全机械侧侧吻合在治疗食管下段及食管胃交界癌微创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2.与管状吻合器吻合相比该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吻合和手术时间,降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徐东[5](2018)在《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108例食管癌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疗效分析目的:手术中采用食管癌切除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是否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吻合方式。方法:从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胸心外科随机选择部分食管癌患者使用管状胃食管T型吻合,记录并观察及随访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后远期生存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原手术计划。共入组患者108例,胸上段30例,胸中段50例,胸下段28例,Ⅰ期12例(ESD失败,或手术前胸部增强CT提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淋巴结阴性的患者),ⅡA期(T2-3NOM0)50例,ⅡB期(T1-2N1M0)34例,Ⅲ期(T3-4N0-1M0)12例。其中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部吻合82例;截至随访期末(2018年06月),随访患者1-42个月,中位时间20个月。共有30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其中死亡7例,吻合口瘘或管状胃瘘发生例数为10例,均经过保守治疗,在吻合口瘘发生后1周至5周内愈合。吻合口狭窄需要进行内镜下扩张治疗的患者1例。结论:食管癌切除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均在胸腹腔镜的技术下进行,手术采用腔镜微创方式,管状胃与食管T型侧侧吻合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极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较少。将腔镜技术与T型吻合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安全、微创、可行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中采用和推广,促使食管癌手术的优化。第二部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在胸内及颈部的对比分析目的:采用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的手术方式中,对比分析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右胸内吻合与左颈部吻合不同吻合部位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选择部分食管癌患者使用管状胃食管T型吻合。术前均行胃镜检查,肿瘤上缘距门齿30cm以内的患者,行颈部吻合;距门齿大于30cm行右胸内吻合。其中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部吻合82例。记录观察患者的一般一般情况,如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远期生存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原手术计划。无中转开胸及无剖胸探查后关胸病例。右胸内吻合26例,左颈吻合手术8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T型吻合。右胸内吻合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和平均清扫上纵隔淋巴结数较左颈部T型吻合组少,但两组总转移率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右胸内T型吻合组的左右喉返神经损伤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左颈部T型吻合组低(P<0.05);其他并发症,两组术后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术中渗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共随访108例(100%),随访截止时间2018年06月,随访时间跨度为术后1-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所有I期患者均无化疗,所有Ⅱ、Ⅲ期患者均采用标准的4-6次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随访观察食管癌局部复发率或远处转移率、反流性食管炎、T型吻合口的狭窄、无复发生存率、总死亡及总生存率等指标。两组随访指标中,左颈部吻合组复发或转移率较右胸内组低(P<0.05),故左颈部吻合组无复发生存率较右胸内组高。结论:所有食管癌患者均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吻合采用T型吻合术。上述对比研究验证了 T型吻合无论是右胸内和左颈部都是安全可行的,两组均可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与左颈部吻合相比,右胸内T型吻合在术后吻合口瘘、左右喉返神经损伤等方面并发性更低,返流性食管炎左颈部更低。两组患者的其他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未见明显差异性。食管癌微创手术T型吻合具有安全、可行、微创等特点,值得推广。第三部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颈部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的对比分析目的:比较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后管胃食管左颈部行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与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的差异。方法:从2015年01月起至2018年06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微创食管癌左颈部吻合手术(微创Meckown食管癌手术)中,统计出采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与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的病例共174例,T型吻合组(82例)和圆形吻合组(92例),分别接受管胃食管左颈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和圆形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对比分析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乳糜胸、声音嘶哑、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返流等)等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T型吻合组与圆形吻合组对比,T型吻合组吻合时间更短,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需处理的胸腔积液、心律失常、乳糜胸及声音嘶哑等一般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吻合口返流发生率与圆形端侧吻合比未见明显改善;而T型吻合组的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发生率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颈部全机械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相比,同样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吻合方式。T型吻合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并不高于圆形吻合,具有吻合时间明显缩短,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等优势,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汪潜云[6](2018)在《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近年来,食管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使用率逐步提升,CO2充气技术在微创手术尤其是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但在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旨在探讨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首先在体外模拟纵隔CO2充气环境,利用细胞功能学实验手段,研究不同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接着,应用猪构建纵隔CO2气肿的实验动物模型,通过对相关生理参数的检测,研究不同充气压力对猪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最后,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中随机选择10例,进行纵隔CO2充气辅助经纵隔径路食管癌切除术,分别于CO2充气前,充气后30、60、90 min及放气后30 min监测HR、MAP、CVP,采集动脉血测PaCO2、血乳酸浓度、PaO2/FiO2、SaO2、pH值,利用食道超声测心输出量(CO)。结果细胞功能学实验结果显示,5-10mm Hg CO2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而15mm Hg CO2充气压力可以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并能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凋亡。动物实验结果显示,5-10mm Hg CO2充气压力下,猪的循环功能指标(CVP、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心率、心输出量)及呼吸功能指标(PaCO2、血乳酸浓度、PaO2、SaO2、Ph值)与充气前无明显差异;而15mm Hg CO2充气压力下,猪的CVP升高,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心输出量减少,PaCO2、血乳酸浓度升高,PaO2、SaO2、pH值下降。此外,10例接受纵隔CO2充气辅助纵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中,10mm Hg的CO2充气压力除使患者的心率轻度加快,对其他循环及呼吸功能指标并无明显影响。结论5mm Hg及10mm Hg的纵隔CO2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的增殖转移及机体循环、呼吸系统功能无明显影响,而15mm Hg的纵隔CO2充气压力可以促进食管癌的增殖转移并损害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人体可以耐受10mm Hg纵隔CO2压力,但循环系统会受一定影响,手术中应注意维持平均循环充盈压(MCFP)与中心静脉压(CVP)之间的压力梯度。

姜龙沅[7](2018)在《颈部改良三角吻合与传统管状吻合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颈部改良三角吻合术在食管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4月-2017年10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颈部重建的90例患者,其中行三角吻合术43例(实验组)、管状吻合术47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结果:两组食管癌切除术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实验组并发症吻合口狭窄(4.65%,4.65%)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10.63%,14.89%)(P<0.05),两组吻合口漏,肺部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颈部三角吻合方式吻合食管胃,可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且不增加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机率、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安全高效,建议临床推广。

韩莉[8](2016)在《行不同术式的食管癌患者生存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401例患者进行病历资料查阅及术后生存状态的随访问卷调查,绘制生存曲线,研究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探讨行不同术式的食管癌患者生存曲线分布、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及术后生存质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于我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433例患者,通过电话、信件及门诊复诊等方式进行术后生存质量问卷调查回访,记录患者主观生存质量感受,查阅病例资料,按手术方式分成6组(Sweet组、Ivor-lewis组、Mckeown组、MIE组、CIES组、SRELTELN组),对随访成功的401例食管癌术后患者(401/433,92.6%)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性别、食管病变位置、手术方式、食管癌TNM病理分期及病理组织学类型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布差异进行检验。并将性别、年龄、病理分级、肿瘤位置、肿瘤浸润深度T、肿瘤分化程度G、淋巴结转移N、手术方式、组织病理学类型作为协变量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一步对其进行多因素分析。最后,对行不同术式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天数、术后生存质量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食管癌术后患者1、2、3、4、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73%、65%、57%、53%,中位生存期为2244天(74.8个月);2单因素分析结果:p TNM病例分期、组织学分型、手术方式是影响食管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而且发现MIE较Sweet与Ivor-lewis组的术后生存分布高,MIE组与Mckeown组生存分布无统计学差异;SRELTELN组患者预后最差,死亡率最高;3多因素(性别、年龄、病理分级、肿瘤位置、肿瘤浸润深度T、肿瘤分化程度G、淋巴结转移N、手术方式、组织病理学类型)分析结果:平衡了其他因素的混杂效应后,在病理分期方面:III期以及更晚期相对于I期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是危险性因素(HR=4.208,95%CI:[1.107,15.992],P=0.035);在淋巴结转移方面:淋巴结转移个数≥3(N2及N3)相对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N0)术后的生存时间是危险性因素(HR=2.447,95%CI:[1.167,5.192],P=0.018),而N1相对于N0并没有影响术后的生存时间(HR=1.407,95%CI:[0.761,2.602],P=0.277);在食管癌位置方面:胸上、中段食管癌都相对于胸下段术后的生存时间是危险性因素(风险系数分别为:HR=3.187,95%CI[1.515,6.706],P=0.002,HR=1.750,95%CI[1.102,2.780],P=0.018);在组织学分型方面:日趋发病率增多的腺癌类型相对于其他组织学类型并不影响术后的生存时间,在手术方式方面:只有SRELTELN相对于MIE组术后的生存时间是危险性因素(HR=7.937,95%CI:[2.451,25.696],P=0.001),MIE组相对于Sweet组、Ivor-lewis组、Mckeown组及CIES组并未影响术后的生存时间;4行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之间在住院天数,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ICU时间、出现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肺不张、胸膜肥厚粘连或增厚、吻合口瘘的概率,以及术后引流总量存在差异(P<0.05),比较后发现:MIE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最少,而且相对于SRELTELN组住院时间短,MIE组和Sweet组术后发生贫血、低蛋白血症概率最低;MIE组术后出现肺炎、呼吸衰竭、心脏并发症(主要是心律失常)、乳糜胸的概率与其他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E组和Mckeown组都较Sweet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高,Sweet组较Mckeown组术后肺不张发生率低,Mckeown组术后发生胸膜粘连及增厚的概率最高,而且术后引流总量也最多;5术后随访结果:于我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大部分食欲恢复较好,进食量也日渐恢复到术前未发病时水平,大部分患者可进食固体食物,从而生活质量达到了较好的状态,尤其是MIE组术后体质(ECOG和KPS评分)恢复较好,MIE组较Sweet组和Ivor-lewis组术后容易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others组(Mckeown组、CIES组和SRELTELN组)术后容易出现食欲较差、进食量较少和进食后饱腹感的情况;Ivor-lewis进食伴疼痛感发生率较其他组高。结论:1 MIE较其他术式未增加或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的死亡风险。其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贫血、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术后引流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MIE具有较好的发展趋势。2 Sweet术式仍然存在一定优势,具有一定安全性和较少的手术并发症。3 SRELTELN组则较其他术式存活率低且术后并发症多。

潘华光[9](2015)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技术和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食管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食管癌的治疗方案目前仍然是以外科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多项研究表明,经右胸的手术方式(经腹右经胸食管癌根治术和右经胸经腹经颈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行二野和三野的淋巴结清扫能够显着提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所以目前的趋势更倾向于这二种手术方式。但开胸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高、疼痛明显、术后生活质量差。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以腹腔镜、胸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逐步进入普胸外科的各个领域。腔镜手术使以往的一些大切口大创伤的手术发生了根本意义的改变。创伤小、视野清晰、术后恢复快、出血少等微创优势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胸腔镜联合腹腔食管癌根治术难度大,不但要求术者具有丰富的常规开放食管癌切除手术经验,同时需熟练掌握胸、腹腔镜操作规范,学习曲线较长。虽然肿瘤安全性和淋巴结清扫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及经验的累积,微创食管癌根治术获得了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大样本量的回顾性研究结果也开始显示出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优势。目的1.探讨胸腹腔联合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的治疗效果并总结相关手术经验和手术并发症的处理。2.分析手术者经验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早期结果的影响及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胸外科完成的144例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手术病例资料,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主刀医生完成。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并发症、中转开放手术例数,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吻合口瘘和肺部感染)及治疗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术后病理资料(包括肿瘤位置、吻合口病理结果、病理类型、清扫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数量及病理TNM分期)。同时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根治术的例数按时间顺序进行累积,按手术日期的先后顺序,将144例患者分为4组(A、B、C、D组),每组36例,比较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中转开放手术率,并发症率,住院时间及手术频度,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对比研究手术者经验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早期结果的影响及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结果本组共144例患者,其中男性111例,女性33例。年龄40-78岁,平均62.1±6.6岁。ASA分级:Ⅰ级45例,Ⅱ级99例,无Ⅲ级以上病例。术前生化检查血清白蛋白水平31.7-55g/L,平均43.0±3.7g/1。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有5例患者术中出现手术并发症中转开放手术,其中因脾脏出血中转开腹手术3例,术中损伤左主支气管中转开胸修补1例,损伤下腔静脉开胸修补1例。手术时间150-480min,平均276.6±62.6min;术中出血10-850m1,平均128.3±124.2ml;肿瘤位于胸食管上段14例,位于胸食管中段116例,位于食管下段14例。1例食管中段癌患者出现吻合口上皮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R1切除),其余143例患者均为R0切除。病理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137例,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15.97±7.77枚,平均阳性淋巴结数目1.24±2.37枚。术后TNM分期:0期1例,Ⅰ期42例,Ⅱ期52例,Ⅲ期42例,Ⅳ期7例。术后胸管留置时间2-25天,平均7.60±3.10天;术后胸腔总引流量390-7040ml,平均1785.37±998.42ml;19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轻度乳糜胸2例,吻合口瘘5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9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7例(其中同时发生声音嘶哑及肺部感染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6-38天,平均13.05±4.63天。分组研究显示,术者的手术经验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随着手术频度的逐渐增加而趋于稳定。A组手术时间为(339.1±56.5)min,显着长于B组(240.7±58.2)min.C组(255.4±45.7)min和D组(269.9±45.4)min, (P=0.000).A组的术中失血量为(218.6±142.9)min,显着多于B组(106.4 ±76.0)min、C组(75.5±48.7)min和D组(100.5±91.9)min, (P=0.000).A组清扫淋巴结的个数为(10.6±5.6)个,显着少于B组(15.6±7.7)个、C组(18.3±6.9)个和D组(18.4±8.7)个,(P=0.000)。4组患者在中转开放手术率(P=0.399),并发症发生率(P=0.753)及手术后住院时间(P=0.611)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胸腹腔联合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2.术者的手术经验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胸腹腔联合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的学习曲线约为36例。背景加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 FTS)是指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有循证医学依据的优化措施,以减少或减轻手术患者心理及生理创伤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治疗总费用的综合措施。其核心是减少机体应激反应,包括术前的心理辅导、微创手术方式、改进麻醉方式、注意术中保温、减少水钠潴留、术后有效镇痛、提前拔管和早期下床活动等,上述措施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已经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普外科、妇产科、心脏外科、骨科及普胸外科等多专业领域的疾病中,在结直肠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是最为成功的典范。加速康复外科必须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过程,不仅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康复治疗师、护士,也包括病人及家属的积极参与。同时,加速康复外科也依赖于围手术期治疗方法的良好整合。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中,“微创”是很重要的因素。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每年世界上新增加的30万食管癌患者中,约有一半发生在我国,且高发区多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医疗资源相对紧张,加之食管癌目前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因此将FTS这一理念引入食管癌的治疗有其特殊意义。目前,FTS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报道很少,FTS与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技术的联合应用将为进一步探索治疗食管癌及其术后加速康复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目的1.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2.探索更为安全、合理、有效的食管癌术后加速康复外科程序。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胸外科从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食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并且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完成。将80例患者分成2组,每组40例。实验组(FTS组,40例)围手术期施行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对照组(传统组,40例)施行传统围手术期处理,具体措施参见Tab 2。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术毕放置胃管、腹腔引流管及颈部乳胶引流管情况,术后静脉补液量,尿管留置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咽痛情况,呕吐情况,病理类型,pTNM分期,术后饮水时间,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1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30天内再入院情况。结果1.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SA评分,肿瘤位置,手术前血清蛋白水平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FTS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217(150-290)minvs 242(173-383)min, P<0.05),FTS组术中所有患者均不放置胃管、腹腔引流管及颈部乳胶引流管,传统组40例患者常规放置胃管、腹腔引流管及颈部乳胶引流管。3.FTS组术后静脉补液量明显少于传统组(2.11L vs 2.8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保留胸管时间FTS组明显短于传统组(3(2-4)d vs 8(6-9.75)d。2组患者术后出现呕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但术后出现咽痛情况FTS组明显少于传统组(17vs 40 P=0.000)。FTS组患者术后饮水时间明显早于传统组(2(2-3)d vs 9(8-10)d).相较于传统组,FTS组患者术后通气时间(3(3-4)d vs 6(6-7)d)、住院时间(7(6-9)d vs 12(10-16.5)d)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术后pTNM分期,病理类型,术后保留导尿时间,术后30天再入院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 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可行的。2.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可以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和舒适度,与传统的围手术处理的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相比并未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优势。

赵鹏,李刚[10](2011)在《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在食管癌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应用于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7例食管癌病人采用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与同期105例采用传统的胃食管单纯吻合法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24个月,通过食道吞钡或胃镜检查,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内翻组为2.4%、0%和3.6%;而传统吻合组为9.5%、4.8%和12.4%,两组比较差别具有显着性意义(P<0.01)。单层内翻组发生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明显低于传统吻合组。结论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有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优点,符合食管胃连接的生理需要,减少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有效减轻病人术后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二、食管癌切除颈部改良弧形单层吻合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管癌切除颈部改良弧形单层吻合术(论文提纲范文)

(1)棒球棒状管胃+食管松弛黏膜吻合术对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微创食管癌手术术中中转对肿瘤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影响微创食管癌手术术中中转的相关因素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微创食管癌手术术中中转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分析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微创食管癌手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L”形切口在胸外科手术领域的应用总结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病例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浅谈胸外科手术切口的选择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胸腔内全机械侧侧吻合在微创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和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 临床资料
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2.2.1 腹腔镜下的操作
        2.2.2 胸腔镜下的操作
        2.2.3 胸腔镜下食管胃全机械侧侧吻合
        2.2.4 胸腔镜下食管胃管状吻合器吻合
    2.3 术后处理
统计分析和结果
    3.1 观察指标
    3.2 统计学处理
    3.3 结果
        3.3.1 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
        3.3.2 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手术和术后相关资料的比较
        3.3.3 全机械侧侧吻合组和管状吻合器吻合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讨论
    4.1 微创食管切除术和吻合方式
    4.2 管状胃的应用
    4.3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主要并发症分析
        4.3.1 吻合口瘘
        4.3.2 吻合口狭窄
    4.4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后一般并发症分析
        4.4.1 肺部感染
        4.4.2 乳糜胸
        4.4.3 心律失常
        4.4.4 喉返神经损伤
        4.4.5 胃排空障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英文缩写词表
致谢

(5)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108例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疗效分析
    序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围手术期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在胸内及颈部的对比分析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围手术期处理与手术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管胃食管颈部T型侧侧吻合与圆形端侧吻合的对比分析
    序言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手术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思考与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及科研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6)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体外模拟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猪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患者循环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一、资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一:食管癌的微创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充气技术在微创手术中的安全性分析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论着
致谢

(7)颈部改良三角吻合与传统管状吻合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标准和分组
        2.2.1 入选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分组
    2.3 胸腔镜设备
        2.3.1 手术仪器
        2.3.2 手术器械
    2.4 手术方法
        2.4.1 术前评估
        2.4.2 术前准备
        2.4.3 麻醉与体位
        2.4.4 患者手术切口的选择及手术操作
    2.5 临床指标
    2.6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3.2 两组发生率对比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8)行不同术式的食管癌患者生存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综述 关于食管癌外科治疗新进展的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技术和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摘要
第二部分 摘要
Part I Abstract
Part II Abstract
第一部分 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技术在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研究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快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参考文献

(10)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在食管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检测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四、食管癌切除颈部改良弧形单层吻合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棒球棒状管胃+食管松弛黏膜吻合术对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D]. 娄柯.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2]微创食管癌手术术中中转对肿瘤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D]. 刘学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3]“L”形切口在胸外科手术领域的应用总结及分析[D]. 李文兵.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4]胸腔内全机械侧侧吻合在微创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D]. 孙贝. 青岛大学, 2018(02)
  • [5]管状胃食管T型侧侧吻合技术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D]. 徐东. 苏州大学, 2018(04)
  • [6]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D]. 汪潜云. 苏州大学, 2018(06)
  • [7]颈部改良三角吻合与传统管状吻合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对比[D]. 姜龙沅. 南昌大学, 2018(08)
  • [8]行不同术式的食管癌患者生存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回顾性研究[D]. 韩莉. 河北医科大学, 2016(04)
  • [9]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技术和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潘华光. 安徽医科大学, 2015(09)
  • [10]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在食管癌中的应用研究[J]. 赵鹏,李刚. 当代医学, 2011(25)

标签:;  ;  ;  ;  ;  

食管癌食管切除术颈部改良弯曲单层吻合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