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聊斋志异》“异史氏曰”叙事形式的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付岩志[1](2021)在《论《聊斋志异》的民间信仰研究价值》文中研究指明《聊斋志异》的写作与民间信仰有密切关系。从民间信仰角度研究《聊斋志异》颇受重视,取得丰硕成果。在利用民间信仰理论研究《聊斋志异》的同时,亦可开展利用《聊斋志异》研究民间信仰的逆向研究。一是可以把《聊斋志异》结构分为"实结构"与"虚结构",探索民间信仰在微观层面的生成、整合与异化;二是区分《聊斋志异》民间信仰故事中的多种角色,重点分析释通者侦知并解释灵应现象,包括解释灵应现象的失灵,从而在民间信仰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民间信仰建立在人们趋利避害、祈福禳灾的现实需求之上,它不仅是信仰者寻求心理安慰、得到精神慰藉之地,也是民间信仰人士、官府、知识分子权力互动的场所。
李臻良[2](2021)在《蒲松龄《聊斋志异》对屈原的接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林雪媛[3](2021)在《《聊斋志异》精怪题材小说研究》文中指出
陆瑶[4](2021)在《《女聊斋志异》研究》文中认为《女聊斋志异》又名《女聊斋》,是民初一部专述女性故事的文言小说选集,编者署名古吴靓芬女史贾茗。《女聊斋志异》的故事题材、叙事特征,语言风格都极力仿效“聊斋”,虽然其整体艺术成就不及《聊斋志异》,但也具备了独特的女性价值。这部书长期以来未受到学界重视,直至陈汝衡先生的《说苑珍闻》才正式提及,故前人对此书的研究不多,主要集中于其成书年代以及选材来源的考证,对其编录制度、删改情况、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涉及较少。本文正是基于这些空白,试图对《女聊斋志异》研究进行一次全面补充,涉及该书的成书时间、编者身份、版本、篇目来源、编录制度、删改情况,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除绪论和结语外,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女聊斋志异》的编录问题。主要论述作者的编录原则,勾稽《女聊斋志异》的故事来源,揭示《女聊斋》的编纂意义。综合学界研究成果可知《女聊斋志异》成书在1893-1913年之间,编者可能是一名女性。《女聊斋志异》故事来源颇广,对其选材来源考索发现编者统一以人名命篇,史传形式结构全文,通过对原篇故事地增删修改宣扬了女性独立、妇女解放的编纂主旨。《女聊斋志异》的编纂不仅反映了编者所代表知识女性的阅读视野,还展现了其对读者的阅读期待,为妇女解放运动的早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第二部分为《女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通过对编者编选思想主题数量的分析,主要分为《女聊斋志异》的理想女性观,《女聊斋志异》的女性爱情观,《女聊斋志异》的社会政治观念。首先通过挖掘女性才华、智慧、品德、侠义精神在社会上的功用探寻女性意识,传达出独立自主的女性观。其次通过女性在讲门第、论资财,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下的悲苦命运控诉古代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提出了自由平等、忠诚专一的婚恋观。最后聚焦社会黑暗,揭露封建统治腐朽,以同情之笔赞扬人物的美好品行,表达出编者对自由安定生活的向往。第三部分为《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从奇幻的艺术风格、简洁与宏富的叙事特征和语言艺术三方面展开,探寻该书的艺术魅力。首先从书中人物之奇、情节之幻探究其整体呈现出的奇幻艺术风格。其次从史传文学的叙事类型,跌宕起伏的叙事特征以及文诗兼备的叙事模式探求《女聊斋志异》的叙事特征。最后分析编者编选作品呈现出的简练含蓄、古朴雅致的语言艺术魅力。第四部分为《女聊斋志异》对《聊斋志异》的继承和发展。通过与《聊斋志异》的对比,分析其编选对《聊斋志异》的继承、传播以及女性意识的发展,挖掘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女聊斋志异》编选尽力追求与《聊斋志异》相同的趣味,又迎合晚清女性解放思潮宣扬了女性的社会功用,呈现出其独特的女性价值及时代烙印。全文对《女聊斋志异》进行了全面考察,以期对《女聊斋志异》的研究起到一些补充作用。当然由于笔者才力有限,在很多方面的讨论还不够深入,仍具有很大的改正空间,但这并不能掩藏《女聊斋志异》这部仿书独立的文学价值。
胡志雯[5](2021)在《论蒲松龄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文中认为《聊斋志异》堪称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顶峰之作,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蒲松龄狐鬼花妖的故事启发了包括莫言在内的无数作家。再加上莫言从小在“谈鬼说狐”的氛围里长大,和蒲松龄一样饱受齐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也就醉心于玄幻灵异的故事创作。回顾莫言的创作历程,可以明显看到蒲松龄对他创作的影响与启发,在继承与学习的过程中立志成为和蒲松龄一样的“讲故事的人”,迎合百姓的喜好是他们创作的共同旨归。莫言的小说扎根于民间土壤,在儿时的鬼狐故事的基础上结合了西方的幻觉现实主义手法,将中国神话传说、民间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主义完美结合在一起,以此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本论文立足于莫言的长短篇小说,通过细致全面地梳理作品中的“聊斋情节”,论述莫言对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借鉴,全文分为绪论、主体与结语三大部分。本论文主要以四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探究莫言与蒲松龄之间的渊源,由莫言后期创作的转变指出本土化的回归趋势,再根据莫言的创作谈及自述发掘与蒲松龄的联系,从地域、民俗、精神追求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两者的相似性,以此作为研究的论据。第二章立足于具体文本,从小说情节、人物等关键要素来归纳莫言作品中的“聊斋因素”,以文本细读的方式进行分析比较,直截了当地呈现莫言对《聊斋志异》的借鉴。第三章进一步分析两者创作特色的共通性,从莫言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动物、语言方面进行研究,以“万物有灵论”和民间文化为切入点,分析两者笔下动物的内蕴,以及语言特色。第四章将莫言作品定义为“新聊斋小说”,指出他在学习蒲松龄之余的新变,从幻觉现实主义入手为莫言风格正名,认为他在犀利的讽刺方面有鲁迅的影子。
赵梓倩[6](2021)在《《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书写研究》文中认为身体是人和异类存在的基础,一直贯穿在中国文学中。本文以《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为研究中心,探究异类女性身体书写的特点、演变状况以及异类女性身体的价值和其对后世的影响。蒲松龄吸收了前人书写异类女性身体的精华,创造性地书写了《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异类女性的身体,是人与非人的结合体,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自然的异类女性身体充满了野性与自由,经过作者的加工,异类女性身体的社会性增强。人与异类的身体转化,附加了道德教化在身体上;人类与异类的身体对立,加强了权力对身体的控制;男性与女性的身体对立,增添了性别认知的困难。在身生合一的基础上,身体的存在状况直接影响了异类女性的生命体验。异类女性身体被拒绝、被接纳和被改造导致异类女性不同的命运走向,是以人的利益为标尺完成的。异类女性的身体,不是自然生成的身体,而是被塑造的身体,身体的背后隐藏着创作者的意图。受晚明社会思潮的影响,《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呈现出阴柔美的审美取向,相较于前人,更重视个性的自由、女性地位的抬升以及欲望的诉求。同时,《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对后世异类女性身体的书写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后来的各类艺术作品中,异类女性的身体书写在沿袭《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身体书写的大框架上,进一步加强对女性身体的认可与尊重,提升女性的地位,并通过肯定身体存在的价值,肯定女性存在的价值。异类想象的身体与人类本源的身体相互照应,人们创造异类的身体,不只是为了认识异类,更是为了认识自己。发现人类在自我、他者、世界的动态过程中,逐步建构自身,实现生命的价值。
张同胜[7](2021)在《《聊斋志异》中的非虚构叙事》文中指出《聊斋志异》中的非虚构叙事包括新闻纪实类、传说野史类、物理之奇者与文学记忆的元叙事等。它们与《聊斋志异》中的虚构性叙事一起共同建构这部小说集的编撰意图:志异。从非虚构叙事观照、透视《聊斋志异》,发现虚构性叙事不是蒲松龄创作的初心,"异史"的书写才是《聊斋志异》的艺术身份;《聊斋志异》中虚构篇什的真实性根基于非虚构事实之上,言说着传记文的效果史真实。
杨林夕[8](2021)在《论《聊斋志异》对“史说同质”观的继承和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文中从《聊斋志异》的开头和篇名、叙事笔法、材料来源、细节的真实和故事的本事以及"异史氏曰"等五个方面,分析了《聊斋志异》对"史说同质"小说观的继承,并从虚构意识和抒愤目的探讨了其对传统小说观的超越。
赵伯陶[9](2021)在《儒家经典与古代小说关系窥管——以《聊斋志异》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聊斋志异》一书承载了作者蒲松龄的平生理想,也宣泄出其一腔幽怨,其写作并非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创作,而是用自己的全部热情谱写出生命之歌。把原本以自娱为目的的小说写作逐渐当作一己之事业去完成,是蒲松龄区别于古代文言小说作家的显着特征,这也奠定了《聊斋志异》之所以能够彪炳后世的文学地位。代表儒家思想的士林文化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乡村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四书"与"五经"作为儒家的基本经典,既是明清科举考试的内容,又是旧时代士林文化引领乡村文化的思想基础。《聊斋志异》的文化品格以士林文化为主而辅以乡村文化,其根基即在于儒家经典对于当时读书人的耳濡目染。探讨这部空前绝后的文言小说与儒家经典的关系问题,不仅是当代解析《聊斋志异》真义的关键所在,也是深入探究儒家经典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路径。
刘富伟[10](2020)在《从客观“展现”到主观“讲述”——论话本小说对《聊斋志异》的文类置换》文中研究说明《醒梦骈言》等白话小说是在遵循业已形成的话本创作规律、符合已相对固定的话本艺术体制的基础上,将《聊斋志异》的传奇文类置换为话本体式的。聊斋话本对《聊斋志异》的文体转换主要表现在从传奇体制转变为话本体式、从客观"展现"转变为主观"讲述"、从"异史氏曰"发展为长篇大论、从简约精炼发展为铺叙敷演等方面。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造与置换,聊斋话本与《聊斋志异》无论在外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在形式上,都发生了显着改变,从而呈现出迥然相异的艺术面貌。
二、《聊斋志异》“异史氏曰”叙事形式的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聊斋志异》“异史氏曰”叙事形式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论《聊斋志异》的民间信仰研究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聊斋志异》与民间信仰互动关系的研究回溯 |
二、民间信仰生成与演化的动力机制:基于《聊斋志异》叙事结构的分析 |
(一)民间信仰的生成 |
(二)民间信仰的整合 |
(三)民间信仰的异化 |
三、民间信仰传播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基于《聊斋志异》内部角色的分析 |
四、民间信仰所内含的权力互动:基于《聊斋志异》所叙关系的分析 |
(一)经济权:民间信仰人士(信仰活动主持者)的利益诉求 |
(二)政治权:政府官员对民间信仰的秩序调控 |
(三)教化权:知识分子对民间信仰的伦理引导 |
五、小结 |
(4)《女聊斋志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及价值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论旨及创新 |
四、研究方法及路径 |
第一章 《女聊斋志异》的编录 |
第一节 《女聊斋志异》的编者、版本情况 |
一、关于《女聊斋志异》编者 |
二、《女聊斋志异》成书时间、版本及选集 |
第二节 《女聊斋志异》的编录原则 |
一、以女性人名命篇为主 |
二、统一行文体例 |
三、对原篇的删改 |
第三节 《女聊斋志异》的作品来源考 |
一、《女聊斋志异》的作品来源情况 |
二、《女聊斋志异》作品来源辨证 |
三、《女聊斋志异》中以男性名篇者 |
第四节 《女聊斋志异》的编纂意义 |
一、女性小说选本视野下的《女聊斋》 |
二、《女聊斋志异》的编纂价值 |
第二章 《女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
第一节 《女聊斋志异》的理想女性观 |
一、赞赏女性技艺超群、着书立说的才华 |
二、推崇女性智勇双全、胆识过人的智慧 |
三、宣扬女性扶危济困、惩恶扬善的侠义精神 |
四、关注女性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独立意识 |
第二节 《女聊斋志异》的女性爱情观 |
一、肯定女性敢爱敢恨的行为 |
二、追求至真至纯至情之爱 |
三、主张出于至情的节烈观 |
四、批判不合理的婚姻制度 |
第三节 《女聊斋志异》的社会政治观念 |
一、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 |
二、官僚制度的黑暗腐败 |
三、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
四、自由安定生活的向往 |
第三章 《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
第一节 《女聊斋志异》的艺术风格 |
一、人物之“奇” |
二、情节之“奇” |
三、奇幻与现实相结合 |
第二节 《女聊斋志异》的叙事特征 |
一、“史笔”与“文笔”的结合 |
二、韵文与散体的结合 |
第三节 《女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 |
一、简练含蓄、质朴雅致的叙事语言 |
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
三、修辞的广泛运用 |
第四章 《女聊斋志异》对《聊斋志异》的继承与发展 |
第一节 《女聊斋志异》对《聊斋志异》的继承 |
一、相似的故事主题 |
二、相似的艺术风格 |
第二节 《女聊斋志异》对《聊斋志异》的发展 |
一、增设了巾帼英雄类型 |
二、反对一夫一妻多妾制度 |
三、女性自主性和现实批判性更强 |
第三节 《女聊斋志异》对《聊斋志异》的传播作用 |
第四节 《女聊斋志异》的独特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论蒲松龄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莫言小说的研究综述 |
二、选题缘由及研究内容 |
三、“幻觉现实主义”概念辨析 |
第一章 莫言与蒲松龄之间的渊源 |
第一节 对蒲松龄的接受与认同 |
一、 本土化的回归 |
二、师从蒲松龄 |
第二节 莫言与蒲松龄的契合性 |
一、地域文化的相似性 |
二、民俗传承的相似性 |
三、人生经历的相似性 |
第二章 莫言对《聊斋志异》的借鉴 |
第一节 小说情节上的体现 |
一、鬼魅故事 |
二、佛教因果 |
第二节 人物形象的体现 |
一、奇人异士 |
二、女性形象 |
三、儿童形象 |
第三章 创作特色的共同性 |
第一节 动物叙事的特色 |
一、狗精神 |
二、狐幻魅 |
第二节 语言诗意与民间话语 |
一、诗意化的语言风格 |
二 生活化的语言风格 |
第四章 莫言“新聊斋小说”的价值 |
第一节 忠实再现与幻觉的结合 |
一、中国化的幻觉现实主义 |
二、虚幻与真实相结合 |
第二节 讽喻精神的当代转化 |
一、犀利讽刺与“吃人” |
二、冷漠看客与温情百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一章《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特点分析 |
第一节 《聊斋志异》中异类的身体特点 |
一、类人与规范的异类化人身体特点 |
二、超凡与惩戒的人化异类身体特点 |
三、奇异与幻化的异类相互转化的身体特点 |
第二节 《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特点对比分析 |
一、与人类女性平凡与守贞的身体特点对比分析 |
二、与异类男性刚柔并具的身体特点对比分析 |
第二章《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存在分析 |
第一节 《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身体存在的时空分析 |
一、异类女性身体存在的超越性生命时间 |
二、异类女性身体存在的循环性展开时间 |
三、异类女性身体存在的虚构性异类空间 |
四、异类女性身体存在的真实性人类空间 |
第二节 《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身体存在的关系分析 |
一、异类女性对自我身体清醒与迷失的认知 |
二、他者凝视对异类女性身体的向往与逃离 |
三、异类女性身体对世界的呈现与转换 |
第三节 《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身体存在的命运分析 |
一、异类女性身体被拒绝而身毁形灭或全身而退的命运 |
二、异类女性身体被接纳而圆满幸福或孤身只影的命运 |
三、异类女性身体被改造而不甘束缚或知命安身的命运 |
第三章《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身体的书写价值 |
第一节 异类女性身体对中国传统身体观的呈现与反叛 |
一、认可“身本论”思想 |
二、彰显女性身体阴柔美 |
三、反抗压抑欲望的身体 |
第二节 异类女性的身体书写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 |
一、对《聊斋志异》仿作的影响 |
二、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
三、对网络小说的影响 |
第三节 《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身体的视觉呈现 |
一、在真人影视中的呈现 |
二、在中国动画中的呈现 |
三、在网络游戏中的呈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聊斋志异》中的非虚构叙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闻纪实类 |
二、传说野史类 |
三、友朋文学记忆的元叙事 |
四、物理之奇者 |
五、虚构叙事所依据的是非虚构现实 |
六、叙事的真实性问题 |
结语 |
(8)论《聊斋志异》对“史说同质”观的继承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聊斋》对“史说同质”小说观的继承 |
1、篇名与开头显示为人作传的意识 |
2、对“史家笔法”的“继承” |
3、声明材料来源以证明故事的真实性 |
4、以细节的真实、故事的本事等取信于读者 |
5、篇末的“异史氏曰”效法史传 |
二、《聊斋》对“史说同质”观的超越 |
1、虚构的意识。 |
2、抒愤的目的。 |
(9)儒家经典与古代小说关系窥管——以《聊斋志异》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小说的文化品格说起 |
二、以儒家经典解析小说真义 |
三、儒家经典书证的津梁作用 |
(一)先说有关“四书”的书证 |
(二)再说有关“五经”的书证 |
(10)从客观“展现”到主观“讲述”——论话本小说对《聊斋志异》的文类置换(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传奇体制转变为话本体式 |
二、从客观“展现”转变为主观“讲述” |
三、从“异史氏曰”发展为长篇大论 |
四、从简约精炼发展为铺叙敷演 |
四、《聊斋志异》“异史氏曰”叙事形式的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论《聊斋志异》的民间信仰研究价值[J]. 付岩志. 蒲松龄研究, 2021(03)
- [2]蒲松龄《聊斋志异》对屈原的接受研究[D]. 李臻良.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3]《聊斋志异》精怪题材小说研究[D]. 林雪媛. 青岛大学, 2021
- [4]《女聊斋志异》研究[D]. 陆瑶. 扬州大学, 2021(09)
- [5]论蒲松龄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D]. 胡志雯.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聊斋志异》中异类女性的身体书写研究[D]. 赵梓倩.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聊斋志异》中的非虚构叙事[J]. 张同胜.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2)
- [8]论《聊斋志异》对“史说同质”观的继承和发展[J]. 杨林夕.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1)
- [9]儒家经典与古代小说关系窥管——以《聊斋志异》为中心[J]. 赵伯陶.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1(01)
- [10]从客观“展现”到主观“讲述”——论话本小说对《聊斋志异》的文类置换[J]. 刘富伟. 明清小说研究,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