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泥熔接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胡恒星,熊杰[1](2020)在《放热焊铜排熔接施工工艺分析及模具的改进》文中提出目前,放热焊作为一种操作方法简单、快捷、节省人工的金属焊接工艺被广泛应用于金属体的连接工程中,本文通过对铜排放热焊施工工艺和模具的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有效解决了工程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夹渣、未焊合和缩孔等问题,为提高焊接质量、更好的利用这种现代焊接工艺提供了范例。
赵丽莉[2](2019)在《唐山马庄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前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电网建设保障日益增长的用电负荷需求,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一方面我国为实现以西电东送为主导的全国联网工程,加大了对特高压电网构架的投资,另一方面,国家对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的投入不断减少,但公民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日益扩大,导致电力资源的供应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在加快高新技术项目建设现代化的同时,保障社会效益和做好企业项目前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项目前评价主要应用在对国家、社会和个体经济的评估中,进行项目前评价以确保输变电工程的指标体系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方面的构建中得到良好的反应,论证该项目的可行性有利于项目决策的客观性,避免盲目投资,减少社会和企业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和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输变电项目的投资收唐山马庄220kV输变电项目工程是根据唐山马庄及周边地区的供电需求而建设的,现有的110千伏变电站无法满足企业用电需要,马庄220kV变电站的建设将为茨榆坨地区提供新的电源点,符合地区电网规划,提高供电可靠性。本文首先在深入调研唐山马庄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基础上,阐述选题背景意义以及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其次在调研了唐山地区用电现状后,系统分析了唐山马庄输变电工程概况,进行了项目的投资估算,多角度、全方面的评价了环境资源综合利用的措施,来达到依靠科学技术和设备更新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最后从项目选址、投资估算、环境资源综合利用三个方面建立了项目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最终得出唐山马庄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合理可行的结论。项目前评价的结果表明,该项目虽然在估算投资方面超出国家电网公司普遍水平,但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合理性较强,而且有益于整体设施构建和环境资源保护,预期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该项目可以满足地区发展的需要,提升供电的实际质量,优化地区110kV网络结构,对减轻居民负担和区域经济良好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倪晶晶[3](2019)在《东双河AT所施工改造风险研判与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铁路建设步入“高速时代”,由于电气化铁路成本低、环保节能、运输能力强等特点,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和改造也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不断新建电气化铁路的同时,既有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也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使设备在改造时,减少因施工风险管理缺失而引起的事故,影响正常的行车秩序,造成经济损失。铁路电气化设备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所需投入的资源、技术、资金都较多,相应的工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也较多,这给施工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风险。而风险是可以预测和评估的,通过危险源识别,预先估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完全可以减小安全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甚至是避免其发生,从而减少人员损害和财产损失等。本文以京广线东双河AT所施工改造为例,对其施工改造方案进行了设计,分解施工流程,发现风险源,并对风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并研究相应的风险对策,最后提出有效实施风险对策的措施和方法,以实现施工改造安全实行的目的。首先,绪论中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其次,在理论基础章节中,阐述了相关的概念和安全风险的形成特点和风险管理的流程;再次,对东双河AT所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分析了东双河AT所目前的设备现状和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具体的施工流程;接下来,根据东双河AT所施工改造方案,识别了施工中各种风险源,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降低了风险系数保证本次施工工作的顺利实施;最后,在末段对论文中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
姚炜,郑棋[4](2016)在《浅谈电解离子接地系统在降阻施工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以某电力工程的工程实践为例,简要介绍了IEA电解离子接地极系统在电力工程降阻施工中的应用,为其他电力工程工程降阻施工提供借鉴。
陈荣[5](2014)在《井冈山220kV变电站的接地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由于雷击而引起的事故也日益增多,特别是随着供电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供电设备越来越向小型化智能化发展,配电网络的接地电阻越来越难以达到要求;在变电站中良好的接地系统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保障运行人员和电气设备安全的根本保障和重要手段。本文先从电力系统接地概念以及变电站中接地系统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结合井冈山220kV变电站复杂的地理条件、高土壤电阻率等恶劣的站内环境因素对该变电站接地系统进行设计与研究;通过详细的前期调查研究和充分的资料收集工作确定对本变电站的接地范围和接地电阻。在本接地设计方案中主要从降低变电站接地电阻的方法、接地导体抗腐蚀措施、接地电阻参数数值计算方法以及接地电阻的准确测量方法四个方面研究。通过对上述接地系统四个方面的研究,可以得出适合井冈山220kV变电站的接地系统最优设计方案,对在设计方案中用到的新型接地装置、新型降阻剂产品性能得以验证;对以后在设计过程中碰到类似该变电站环境的接地系统设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尹作前[6](2012)在《发电厂接地系统及其防腐》文中认为接地是指将电力系统以及电气设备的某些导电部位与大地相连,提供故障电流及雷电流的泄流通道,以确保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确保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及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接地系统设计是电力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分析了发电厂接地系统设计需考虑的问题和需要达到的目标,给出了发电厂接地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从降阻原理、适用条件、优缺点等方面分析了接地网的降阻方法,总结了选择接地网降阻方法的原则。重点对长垂直接地极设计方法及遵循原则进行了分析。接地网埋在地下,土壤对其的腐蚀不可避免。通过对接地体在土壤中腐蚀原理及影响土壤腐蚀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防止接地体腐蚀的措施:选择铜接地体;用覆盖层保护;增加金属厚度,阴极保护。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了几张几种防腐措施设计的具体步骤,并作了经济技术比较。
刘洪波[7](2012)在《电力接地网建设管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系统接地网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最基本保证。怎样更好的设计变电站接地网、怎样建造出更符合环境更可靠的接地网、怎样更安全地运行接地网、如何对接地网腐蚀进行防护,这些都是非常急需我们去研究、去解决的问题。论文对变电站接地网设计施工及运行进行了研究,系统整合了电网络理论、材料科学网络拓扑结构、工作流程化管理等方面知识。加强变电站接地网设计管理使电力接地网的设计变得更加规范合理、加强接地网运行可靠性及故障诊断管理诊断的准确度和高效率、找出接地网腐蚀的各方面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整个电力接地网系统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变电站接地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吴家尧[8](2009)在《IEA电解离子接地系统在弱电工程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广州白云机场迁建供油工程在油库弱电工程中使用IEA电解离子接地系统的应用情况,从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
刘兴华[9](2008)在《变电站铜材接地网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指出对铜与镀锌钢的性能和接地体最小截面进行比较分析;介绍了效果良好的铜接地体的放热火泥熔接的连接方式;提出铜材接地网实施的优化措施,并结合工程实践,对铜材接网及镀锌钢接地网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论证了铜材接地网在技术和经济上的优势。
梁春明[10](2008)在《变电所铜接地网与钢接地网比较》文中研究说明接地网有铜接地网与钢接地网两种方式,本文对两种方式作了简要介绍,并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铜接地网在技术方面的优越性。
二、火泥熔接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火泥熔接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放热焊铜排熔接施工工艺分析及模具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放热焊施工工艺分析 |
1.1 放热焊工艺原理 |
1.2 放热焊工艺流程 |
1.3 放热焊施工工艺改进 |
1.4 模具的改进 |
2 试验 |
3 结论 |
(2)唐山马庄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前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项目前评价现状 |
1.2.2 国内项目前评价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 主要研究结论和创新点 |
1.4.1 主要研究结论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工程项目前评价理论综述 |
2.1 工程项目前评价的基本内涵 |
2.2 工程项目前评价主要内容和方法 |
2.2.1 市场条件分析 |
2.2.2 经济评价分析 |
2.2.3 技术条件分析 |
2.2.4 生态环境分析 |
2.2.5 投资估算 |
2.3 工程项目前评价的原则与程序 |
2.3.1 项目前评价的原则 |
2.3.2 项目前评价的程序 |
2.4 输变电工程项目评价概述 |
2.4.1 输变电工程项目及其类别 |
2.4.2 输变电工程项目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2.5 项目前评价方法 |
2.5.1 层次分析法 |
2.5.2 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唐山马庄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概况 |
3.1 唐山马庄周边电网概况 |
3.2 唐山马庄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必要性 |
3.2.1 满足地区负荷发展的需求 |
3.2.2 优化地区110kV网络结构的需要 |
3.2.3 符合地区电网规划,提高供电可靠性 |
3.3 唐山马庄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规模 |
3.4 唐山马庄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
3.4.1 接入系统方案 |
3.4.2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唐山马庄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影响因素分析 |
4.1 唐山马庄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选址分析 |
4.1.1 唐山马庄220kV输变电站址概况 |
4.1.2 路径方案分析 |
4.1.3 水文气象条件分析 |
4.1.4 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
4.1.5 进站道路和交通运输 |
4.2 唐山马庄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分析 |
4.2.1 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
4.2.2 投资估算 |
4.2.3 主要技术条件 |
4.2.4 土建部分 |
4.2.5 线路部分 |
4.2.6 主要条件和技术经济指标与典型方案差异表对比 |
4.2.7 投资估算分析 |
4.2.8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
4.3 唐山马庄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环境资源综合利用分析 |
4.3.1 系统节能分析 |
4.3.2 变电节能分析 |
4.3.3 路径选择 |
4.3.4 导线选择 |
4.3.5 分裂导线的采用 |
4.3.6 铁塔优化 |
4.3.7 基础优化 |
4.3.8 噪声影响 |
4.3.9 电子辐射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唐山马庄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评价与改进 |
5.1 唐山马庄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评价 |
5.1.1 唐山马庄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1.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1.3 模糊综合评价 |
5.2 唐山马庄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改进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3)东双河AT所施工改造风险研判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2.1 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2.2 铁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铁路电气化改造的概念及风险管理概述 |
2.1 铁路电气化的概念 |
2.1.1 铁路电气化的相关概念 |
2.1.2 铁路电气化改造的相关概念 |
2.1.3 铁路电气化改造的特点 |
2.2 风险管理概述 |
2.2.1 风险的定义及形成 |
2.2.2 风险管理的定义 |
2.2.3 风险管理流程 |
2.3 信阳供电段变电设备现状 |
2.3.1 信阳供电段变电所概况 |
2.3.2 历年变电专业故障分析 |
2.3.3 变电设备改造存在的风险及具体要求 |
第3章 东双河AT所改造方案 |
3.1 设备现状 |
3.1.1 自耦变压器 |
3.1.2 所用电源 |
3.1.3 测控保护装置 |
3.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 改造方案设计 |
3.2.1 10kV箱变电源施工 |
3.2.2 全所停电退出运行 |
3.2.3 设备更新及投运 |
第4章 东双河AT所改造风险识别及控制 |
4.1 施工作业项目环节分解 |
4.1.1 主要设备安装施工环节 |
4.1.2 电气设备试验项目 |
4.2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 |
4.2.1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步骤 |
4.2.2 风险评价 |
4.2.3 危险源及风险等级评价结果 |
4.3 控制措施 |
4.3.1 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
4.3.2 人身安全控制措施 |
4.4 应急预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井冈山220kV变电站的接地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电力系统接地概念 |
1.1.2 变电站接地系统的重要性 |
1.2 变电站接地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接地系统设计步骤及方法 |
2.1 设计阶段和设计步骤 |
2.1.1 设计阶段和资料收集 |
2.1.2 设计步骤 |
2.2 接地极、降阻剂选用原则及类型 |
2.2.1 接地极选用原则及类型 |
2.2.2 降阻剂选用原则及类型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站内土壤电阻率测量方法及应对措施 |
3.1 本变电站工程概况 |
3.2 土壤电阻率测量方案 |
3.2.1 勘测方案 |
3.2.2 高土壤电阻率的应对措施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站内接地系统设计方案及参数计算 |
4.1 接地系统设计方案 |
4.2 接地系统参数数值计算 |
4.2.1 接地短路电流计算 |
4.2.2 接地电阻计算 |
4.2.3 接地装置的热稳定计算 |
4.2.4 接触电位差及跨步电位差计算 |
4.3 接地电阻实测方案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发电厂接地系统及其防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接地系统及其意义 |
1.2 发电厂接地系统设计现状 |
1.3 发电厂接地系统设计发展趋势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发电厂接地系统设计 |
2.1 发电厂接地设计需考虑的问题 |
2.2 发电厂接地网设计方法和步骤 |
2.3 本章小结 |
3 降低发电厂接地电阻措施 |
3.1 增大接地网面积和敷设外引接地网 |
3.2 采用长垂直接地极 |
3.3 采用降阻剂 |
3.4 其他降阻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4 接地体防腐 |
4.1 接地体在土壤中的腐蚀 |
4.2 影响土壤腐蚀的因素 |
4.3 接地网腐蚀的防护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7)电力接地网建设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2 新建变电站接地网设计管理 |
2.1 变电站接地网构造原理 |
2.2 降低接地电阻的几种基本方法 |
2.3 接地网主要参数 |
2.4 变电站接地网设计控制 |
2.4.1 测量变电站所处位置的土壤电阻率 |
2.4.2 确定接地网的面积 |
2.4.3 确定最大接地网入地故障电流 |
2.4.4 确定接地导体的材料和尺寸 |
2.4.5 接地点布置 |
2.4.6 铜与钢性能比较 |
2.4.7 接地网的接地电阻的研究 |
2.4.8 经济性比较 |
2.5 进行接地系统的初步设计 |
3 接地网的施工管理 |
3.1 接地网施工的一般工序 |
3.1.1 施工准备 |
3.1.2 工艺要求 |
3.1.3 接地体连接方式 |
3.1.4 必须加强施工的整个环节的管理 |
3.2 接地系统的测量 |
4 接地网的运行管理 |
4.1 概述 |
4.2 变电站接地网故障诊断方法 |
5 接地网腐蚀防护管理 |
5.1 概述 |
5.2 接地导体的腐蚀机理分析 |
5.3 防止接地网腐蚀的防护基本方法 |
5.4 阴极保护方案 |
5.5 标准及规范 |
5.6 方案确定思路 |
5.7 方案要求原则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IEA电解离子接地系统在弱电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IEA电解离子接地系统原理 |
2 IEA电解离子接地系统在广州白云机场迁建供油工程中的应用 |
2.1 地质状况 |
2.2 设计对接地电阻的要求 |
2.3 I EA电解离子接地系统的应用 |
2.4 火泥熔接技术的应用 |
3 IEA电解离子接地系统施工方法探讨 |
3.1 I EA电解离子接地极的安装 |
3.2 火泥熔接 |
4 结束语 |
4.1 IEA电解离子接地系统的优点 |
4.2 火泥熔接技术的优点 |
(9)变电站铜材接地网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接地材料选择 |
1.1 材料性能比较 |
1) 导电性能和热稳定性。 |
2) 耐腐蚀性。 |
1.2 接地体截面比较 |
1.3 型材的具体选用 |
2 接地体连接方式及选择 |
2.1 传统的金属连接方式 |
2.2 放热火泥熔接连接法 |
1) 放热熔接接头的特性。 |
2) 放热熔接的优点。 |
2.3 连接方式选择 |
3 铜材接地网的设计选型和优化措施 |
4 工程实例的技术经济比较 |
4.1 材料表 |
5.2 材料费 |
5.3 维护与改造 |
5.4 铜接地网施工方便 |
5 结语 |
(10)变电所铜接地网与钢接地网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技术比较 |
1. 性能比较 |
2. 截面选择 |
3. 接地体连接方式 |
4. 接地点布置 |
三、结束语 |
四、火泥熔接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放热焊铜排熔接施工工艺分析及模具的改进[J]. 胡恒星,熊杰.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20(04)
- [2]唐山马庄22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前评价研究[D]. 赵丽莉.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3]东双河AT所施工改造风险研判与控制[D]. 倪晶晶.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3)
- [4]浅谈电解离子接地系统在降阻施工中的应用[J]. 姚炜,郑棋. 科学中国人, 2016(33)
- [5]井冈山220kV变电站的接地系统设计与研究[D]. 陈荣.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3)
- [6]发电厂接地系统及其防腐[D]. 尹作前. 浙江大学, 2012(07)
- [7]电力接地网建设管理的研究[D]. 刘洪波. 浙江大学, 2012(07)
- [8]IEA电解离子接地系统在弱电工程中的应用[J]. 吴家尧. 科技广场, 2009(07)
- [9]变电站铜材接地网的应用效果分析[J]. 刘兴华. 供用电, 2008(02)
- [10]变电所铜接地网与钢接地网比较[J]. 梁春明.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