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州管圆线虫性脑膜脑炎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顾美娟,刘新华[1](2021)在《广州管圆线虫病1例及文献复习》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1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学习,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及治疗措施,总结诊疗经验,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认识。
廖瑶,孙希,吴忠道[2](2019)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广州管圆线虫病是因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后其幼虫移行至宿主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起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征、以脑炎和脑膜脑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危害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阐明其致病机制对于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和脑膜脑炎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谢梅,周真,李增清,郭素华,赵慧[3](2019)在《广州管圆线虫致幼儿嗜酸粒细胞性脑膜脑炎(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广州管圆线虫致幼儿嗜酸粒细胞性脑膜脑炎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广州管圆线虫致幼儿嗜酸粒细胞性脑膜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和基因检测等结果,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结果 2例患儿年龄分别为1岁10个月和1岁3个月、无明确接触史,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精神疲倦,2例在外院均误诊治疗。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脑脊液细胞数增高、嗜酸粒细胞> 10%;高通量基因检测到广州管圆线虫。阿苯达唑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后病情恢复。结论幼儿广州管圆线虫嗜酸粒细胞性脑膜脑炎容易误诊、病死率高,早期完善头颅影像、脑脊液检查和分子基因测序可明确广州管圆线虫嗜酸粒细胞性脑膜脑炎的诊断。阿苯达唑辅以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效果良好。
凌业生,李秋颖,陈嘉杰,纪经智,陈奋华[4](2018)在《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一例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特征,加深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对1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 Med收集并分析相关文献作复习讨论。结果该例患儿以反复头痛伴发热、多次查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点,使用抗生素期间热退、头痛缓解,但易激惹、攻击行为明显,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仍偏高,不能用细菌性脑膜炎来解释。结合脑脊液迈格吉染色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将脑脊液送检行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检查后,确诊为广州管圆线虫所致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停用抗生素并使用阿苯达唑驱虫、醋酸泼尼松后病情得以改善。分析文献显示该病易被误诊,部分病例死亡后经尸检才确诊,及早确诊后采用驱虫治疗可获良好效果。结论广州管圆线虫病相对少见,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完善头颅MRI、脑脊液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抗体及分子基因测序有助于诊断,阿苯达唑辅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本病有良好疗效。
王惠萍,孙莹,王左华[5](2016)在《广州管圆线虫病致儿童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1例及文献复习》文中提出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是由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非正常属主,其幼虫侵入人体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炎,对人体危害很大。我院最近收治1例广州管圆线虫病致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患儿,现报道如下。1资料病例:男,9岁2月。因"头痛、反复呕吐12天,伴神萎6天、发热2
王菲[6](2014)在《基于GIS的滇池、阳宗海流域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根据福寿螺、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等物种的发育零点温度和有效累积积温,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分别预测其在云南省的适生区域;参考预测图选择多次暴发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情的分布于昆明市的滇池、阳宗海流域开展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从而全面了解滇池、阳宗海两大高原湖泊流域内有无福寿螺、褐云玛瑙螺以及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分布及感染情况;调查本地居民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感染情况及特征,明确昆明市售螺蛳来源,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入手,为制定广州管圆线虫病在当地流行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收集、统计近年来云南省32个气象站点月均气温,根据物种发育的零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原理,结合GIS软件(Arc GIS),建立福寿螺、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在云南省的理论分布区域图,并用已知数据对其进行验证。然后结合预测图,选择滇池、阳宗海流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捕捞流域内河流、湖泊、水沟内螺蛳,采集当地水产市场、农贸市场、餐馆内螺蛳、龙虾等,拍照鉴种;选择人群聚居区、湖周边捕鼠,拍照、鉴定鼠种、雌雄和成幼后,活鼠股动脉取血留存;选取流域内居民,知情同意后进行与广州管圆线虫病有关的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清。实验室中采用胃蛋白酶消化法和(或)肺检法检查螺蛳、小虾、牛蛙、龙虾广州管圆线虫三期幼虫的感染情况;鼠类解剖后,撕碎心肺组织检查血管内有无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寄生;采集到的鼠血清、人血清分别用相应试剂盒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IgG抗体。最后应用Epidata、Excel、SPSS等软件对结果进行录入及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了福寿螺、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在云南省适生区分布图,并对福寿螺、褐云玛瑙螺的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其中滇池、阳宗海流域温度条件均达到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发育完成一个世代的最低条件,而褐云玛瑙螺在此区域并不适生。明确了滇池采集的螺蛳以萝卜螺、环棱螺、中国圆田螺为主,阳宗海内的螺蛳主要有环棱螺、福寿螺、萝卜螺;掌握了昆明市官渡区木水花野生菌海鲜综合批发市场、和平村农贸海鲜综合广场和五华区篆新综合批发市场出售的主要螺种为福寿螺、环棱螺,其中福寿螺来源主要为广西以及云南的红河、瑞丽等地;滇池流域检测湖泊内、市场螺蛳5批次共1364只,未检获广州管圆线虫阳性螺蛳,检测龙虾、青蛙、小虾共341只,未见阳性。阳宗海流域的阳宗镇、汤池镇、草甸乡农产品市场未见生螺蛳售卖,检测湖泊内福寿螺、萝卜螺、环棱螺共计1366只,未检到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两湖流域共检查鼠类三种426只,所调查区域褐家鼠占比为82%(349/426),为当地优势鼠种,其次为黄胸鼠(16%)和小家鼠(2%)。解剖检查鼠心肺组织238份,未检获广州管圆线虫;检测鼠血清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267份,未见抗体阳性样本。对滇池、阳宗海周围村镇部分居民入户调查,被调查者对广州管圆线虫及广州管圆线虫病知晓率仅为8.2%(55/671),46.5%(322/690)的被调查者曾吃过螺蛳,烹饪方法多为爆炒、凉拌等。两湖共抽样调查690份人血清,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阳性率1%(7/690)。阳性血清抗体OD平均值0.193,抗体阳性7人均无头痛、头晕、脖子发硬等症状,其中4人否认有吃过螺蛳、青蛙等流行病学史,所以7份阳性血清均不能诊断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结论】1.滇池、阳宗海流域温度条件均适宜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的生长、繁殖;阳宗海内已有福寿螺入侵并繁殖下来。两湖流域温度条件不适宜褐云玛瑙螺生长、繁殖。2.滇池、阳宗海流域均发现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环棱螺的自然生长。3.湖泊内捕捞的螺蛳、虾、小龙虾等宿主未检测到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昆明市市售福寿螺未检测到广州管圆线虫幼虫。4.滇池、阳宗海流域内鼠类未检测到广州管圆线虫。5.居民饮食卫生健康教育亟待加强,流域内居民对广州管圆线虫及广州管圆线虫病知晓率较低,46.5%的被调查者食用过螺蛳,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流行的因素仍然存在。6.结合物种发育的基本条件,GIS软件可以很好的预测目的地环境是否适合该物种生存,从而为流行病学调查选点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为制定防控疾病在该区域的暴发流行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尹红梅[7](2013)在《20例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病例发病前均有生食螺肉或鱼肉史,潜伏期一般为3~30d,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周围血象或脑脊液中嗜酸粒细胞增高,阿苯达唑治疗有效。结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治是大理地区的一项长期工作,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该病进行综合防治。
陈良义,庄晓荣[8](2012)在《生食青蛙致广州管圆线虫性脑膜脑炎1例》文中研究指明患者,男,21岁,因头痛伴发热10天于2009年5月2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17天前有吞食活青蛙史。入院10天前出现头痛,用力加重,发热,体温高达39.0℃,伴有全身酸痛。入院时查体:体温37.9℃,意识清楚,痛苦面容,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腱反射对称(++),肌力5级,双侧巴氏征阴性,颈抵抗2横指,克氏征(+)。入院后行腰穿脑脊液检查:颅内
马强,马大庆[9](2007)在《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影像学表现》文中研究指明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是血管圆线虫属的一种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1935年我国陈心陶教授首先在广州褐家鼠的肺动脉中检出病原体。该病好发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太平洋岛屿及东南亚地区为主,现在已在其他地区有病例报道。一、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1.传染源: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常在鼠肺动脉内发育、产卵,虫卵随血流进入肺毛细血管,孵出第1期幼虫。幼虫穿过肺泡入呼吸道,再经气管上行至咽喉部转入消化道,随粪
张进虎,徐希奇,王志兴,梁雪,张莉娜,单军[10](2006)在《广州管圆线虫病致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4例及文献复习》文中提出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是由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幼虫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继而导致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同时幼虫也可侵犯身体其他器官,导致相应脏器功能异常。由于广州管圆线虫病在我国多发生于南方地区,北方发病率较低,因而容易导致误诊误治的发生。我院最近收治4例广州管圆线虫病致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患者,为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意识,现报道如下。
二、广州管圆线虫性脑膜脑炎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州管圆线虫性脑膜脑炎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广州管圆线虫病1例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
2 讨论 |
(2)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EOS增高的机制 |
1.1 IL-5 |
1.2 Eotaxin (CCL11) |
1.3 Chi3l3 (Ym1) |
1.4 IL-33 |
1.5其他EOS趋化相关因子 |
2 中枢免疫细胞在广州管圆线虫引起EOS增多性脑炎和脑膜脑炎中的作用及机制 |
2.1 小胶质细胞活化是广州管圆线虫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关键节点 |
2.2 中枢免疫系统内的免疫细胞及神经元凋亡和坏死是广州管圆线虫引起中枢免疫炎症的重要原因 |
3 miRNA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的EOS增多性脑炎和脑膜脑炎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
4 结语 |
(3)广州管圆线虫致幼儿嗜酸粒细胞性脑膜脑炎(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1.1 病例1 |
1.1.1 现病史 |
1.1.2 既往史 |
1.1.3 个人史 |
1.1.4 体格检查 |
1.1.5 实验室检查 |
1.1.6 辅助检查 |
1.1.7影像学检查 |
1.1.8 眼科会诊结果 |
1.1.9 华大基因检测 |
1.1.1 0 诊治与转归 |
1.2 病例2 |
1.2.1 现病史 |
1.2.2 既往史 |
1.2.3 个人史 |
1.2.4 家族史 |
1.2.5 体格检查 |
1.2.6 实验室检验 |
1.2.7 辅助检查 |
1.2.8 影像学检查 |
1.2.9 华大基因检测 |
1.2.1 0 眼科会诊结果 |
1.2.1 1 诊治与转归 |
2 讨论 |
(4)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一例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一、1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儿的资料收集 |
二、文献检索 |
结果 |
一、1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
1.一般情况 |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
3.治疗及转归 |
二、文献检索结果 |
讨论 |
(5)广州管圆线虫病致儿童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1例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 |
2 讨论 |
(6)基于GIS的滇池、阳宗海流域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广州管圆线虫的分布及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 |
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
三、研究背景及内容 |
材料 |
实验器材 |
试剂 |
气象、地图及病例资料 |
方法 |
一、云南省福寿螺、褐云玛瑙螺及广州管圆线虫适生区域地理分布模拟图的建立 |
二、流域内广州管圆线虫流行病学调查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20例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特点 |
2.2 流行病学资料 |
2.3 实验室资料 |
2.4 其他资料 |
2.5 治疗 |
3 讨论 |
(10)广州管圆线虫病致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4例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 |
2 讨论 |
四、广州管圆线虫性脑膜脑炎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州管圆线虫病1例及文献复习[J]. 顾美娟,刘新华.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02)
- [2]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廖瑶,孙希,吴忠道.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9(01)
- [3]广州管圆线虫致幼儿嗜酸粒细胞性脑膜脑炎(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谢梅,周真,李增清,郭素华,赵慧.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9(01)
- [4]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一例及文献复习[J]. 凌业生,李秋颖,陈嘉杰,纪经智,陈奋华. 新医学, 2018(02)
- [5]广州管圆线虫病致儿童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1例及文献复习[J]. 王惠萍,孙莹,王左华.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04)
- [6]基于GIS的滇池、阳宗海流域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研究[D]. 王菲. 大理学院, 2014(01)
- [7]20例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分析[J]. 尹红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09)
- [8]生食青蛙致广州管圆线虫性脑膜脑炎1例[J]. 陈良义,庄晓荣. 临床荟萃, 2012(04)
- [9]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影像学表现[J]. 马强,马大庆.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7(02)
- [10]广州管圆线虫病致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4例及文献复习[J]. 张进虎,徐希奇,王志兴,梁雪,张莉娜,单军. 中国医药导刊,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