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损伤的药理研究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损伤的药理研究

一、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损伤的药理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倪天宇,李淑珍,郭龙,朱红军[1](2021)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患者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患者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常规行超声乳化术式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式,术后对照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观察组另同时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比较两组疗效,治疗3周后症状评分,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IL-4、IL-6、PCT水平,以及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是98.00%(98/100),较对照组的91.00%(91/100)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3周后各项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两组IL-4、IL-6、PCT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00%(3/100),与对照组的2.00%(2/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疗效显着,能有效改善患者IL-4、IL-6、PCT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陈钰茵,严坤,张飞[2](2021)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促进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修复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凝胶促进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08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伴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以患者舒康洗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rb-bFGF凝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积评分、阴道症状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积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积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阴道排液持续时间、阴道出血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阴道刺激征、阴道流液等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b-bFGF凝胶对促进伴有临床症状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异位面修复的疗效显着,能有效改善患者阴道出血时间等症状,并且使用安全性高。

杨婷[3](2021)在《MEBT/MEBO治疗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研究MEBT/MEBO治疗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旨在探求一种疗程短、痛苦小、效果好的治疗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中医方法,进一步探讨中医祛腐生肌和酿脓生肌的作用途径和机理。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共75处病灶)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5例,最终完成临床观察的病例共71例,其中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空白对照组24例。三组均予以基础治疗:(1)内服中药托里消毒散加减益气扶正,和营托毒;(2)窦瘘创面均予以规范清创换药。分组治疗:治疗组给予美宝湿润烧伤膏纱条填塞引流窦瘘腔;对照组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纱条填塞引流窦瘘腔;空白对照组给予医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引流窦瘘腔。每7天1个疗程,共观察三个疗程。分别观察记录三组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第21天的窦瘘局部症状积分、窦瘘愈合率、窦瘘愈合时间、窦瘘愈合速度,整理记录研究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三个疗程观察结束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6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52.2%,空白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5%,治愈率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4天后,治疗组愈合率和空白对照组的愈合率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愈合速度均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愈合率和愈合速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天后,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愈合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愈合速度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愈合速度有差异(P<0.05)。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愈合率、愈合速度均优于空白对照组,疗效相当。治疗21天后,治疗组的总体愈合速度略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治疗14天后、21天后的创面的红肿评分,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治疗14天后、21天后的创面疼痛程度,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治疗14天后、21天后的创面肉芽评分,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三组组间比较创面渗出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治疗21天后的创面渗出物评分,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三组都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项症状积分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在改善窦瘘创面红肿、疼痛程度、渗出液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而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促进肉芽生长方面疗效相当,均优于空白对照组。(4)三个疗程观察结束三月后随访,对比三组愈合病例的瘢痕评分,治疗组为:4.73±1.163,对照组为:5.92±1.165,空白对照组为:6.00±1.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EBT/MEBO与贝复新均能促进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窦瘘愈合,疗效相当。(2)MEBT/MEBO在改善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窦瘘局部症状的疗效优于贝复新。(3)MEBT/MEBO可以减轻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愈合后的瘢痕增生。

张璇[4](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Ⅱ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中医证治规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Ⅱ型玫瑰痤疮,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玫瑰痤疮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一步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内治法治疗玫瑰痤疮的辨证特点和用药规律。方法:1.观察2020年1月-2020年12月份在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的Ⅱ型(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口服中药汤剂枇杷汤(蜜枇杷叶,桑白皮,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连翘,紫花地丁,夏枯草,虎杖,知母,当归,牡丹皮,北柴胡,白茅根,黄芩,白鲜皮,白术,薏苡仁,茯苓,栀子)、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商品名玫满,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60010)、复方甘草酸苷片(商品名甘毓,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001),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商品名贝复新,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40001)、氧化锌油,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详细记录治疗前后的DL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皮损及症状评分并进行对比观察,计算临床有效率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合统计学分析,综合判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2.通过检索CKNI、万方、维普、CMB,古今中外医案云平台搜索中医内治法治疗Ⅱ型玫瑰痤疮的相关文献,筛选并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辨证及用药规律。结果:论文一:与治疗前对比,治疗4周后、8周后,患者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玫瑰痤疮皮损及症状评分与治疗前都存在显着差异。治疗8周后,共治愈病患7例,显效病患20例,有效病患17例,总有效率91.66%。论文二:共筛选得出中药处方96首,涉及中药179味,其中用药频次较高的有黄芩、甘草、赤芍、生地黄、金银花等;常用药物组合有“黄芩+赤芍”“赤芍+甘草”“黄芩+甘草”等,挖掘出内在核心组合14个,新方7首。结论:1.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Ⅱ型玫瑰痤疮疗效确切且安全有效。2.经中药处方数据挖掘分析,治疗Ⅱ型玫瑰痤疮的高频药物有黄芩,甘草,赤芍,生地黄,金银花,牡丹皮,连翘,桑白皮,蒲公英,常见证型有热毒蕴肤证,肺胃热盛证,脾胃湿热证,血热内蕴证。

李军[5](2020)在《中药热奄包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促愈作用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中药热奄包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将9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外用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之上给予中药热奄包穴位热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8 d临床疗效、溃疡面面积、愈合时间、症状体征积分,并进行不良反应和安全性分析的评价。[结果] 1)治疗组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有效率为81.82%,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症状体征积分、溃疡面面积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基础治疗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中药热奄包穴位热敷不良反应未经特殊处理自行好转,两种疗法均比较安全。[结论]中药热奄包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临床疗效良好,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徐兴浩[6](2020)在《重苋汤湿敷治疗颜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血热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红斑、丘疹脓疱、脱屑、肿胀、瘙痒、灼热感、紧绷或干燥感、刺痛感症候的变化,以及Visia红色区、纹理、紫外斑绝对分值的变化,探讨重苋汤湿敷治疗血热型颜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观察病例均来源于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皮肤科门诊。共纳入65例诊断为血热型颜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整个研究以Visia皮肤测试仪与人工评分相结合的方法更加全面客观评价重苋汤湿敷对血热型颜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治疗组: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商品名:贝复济;生产公司: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S10980076;规格:21000IU/5g/支)和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商品名:喜辽妥;生产公司:Mobilat Produktions GmbH;批号:H20110296;规格:40g/支),配合使用自拟重苋汤湿敷方,方药组成:重楼9g、连翘30g、马齿苋30g、黄芩30g、薄荷10g、牡丹皮15g、白鲜皮15g、地骨皮15g。(颗粒剂剂型由北京康仁堂有限公司生产提供)使用方法:准备300ml开水加入颗粒药中,放凉至室温,六层纱布沾中药液,拧到纱布不滴水,将纱布敷于患处,共15分钟,后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2次,连续用药,疗程为28天。对照组:给予清水湿敷,再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使用方法:先清水湿敷,后分别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2次,连续用药,疗程为28天。观察方式:①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后,给予全面部Visia拍照作前后疗效对比,并进行Visia全脸皮肤分析,研究者客观记录面部红色区域、紫外线色斑、纹理的绝对分数值。②研究者根据受试患者病情按照附录中的临床观察表,客观记录患者数据以及不良反应情况。③研究者根据受试者描述按照附录中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量表,客观记录数据。④治疗结束56天后随访记录患者复发情况,比较随访期间两组疗效。评价指标:参照(2002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近年相关文献,拟定症候积分标准,包括4种皮损指标和4种症状指标,4种皮损指标分别为红斑样、丘疹脓疱样、肿胀、脱屑;4种症状指标,分别为瘙痒、紧绷或干燥感、刺痛感、灼热感4个指标,各项指标按照4级评分法判定为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统计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整理,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进行描述,统计推断组间差异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症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和治疗后28天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7天后和28天后分别为8.47±2.64分、3.94±2.28分,对照组治疗7天后和治疗28天后分别为10.30±2.07分、5.97±3.02分,且治疗组症候总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在皮损方面,治疗组对于红斑、丘疹脓疱、脱屑、肿胀方面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效率和有效例数方面,治疗28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其中痊愈3例,显效22例,有效4例,无效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66%,其中痊愈1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症状改善方面:治疗前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治疗组刺痛感、灼热感症状积分分别为0.84±0.64分、0.84±0.90分,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21±0.73分和1.28±0.60分,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天治疗组刺痛感、灼热感症状积分分别为0.29±0.53分、0.29±0.53分,显着低于对照组的0.66±0.77分和0.62±0.62分,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天和28天紧绷或干燥感症状积分均有显着下降,瘙痒症状积分下降均不明显,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Visia检测结果:紫外线指标治疗前、治疗后7天、治疗后28天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色区域治疗前和治疗后7天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天后治疗组3.16±0.93分,显着低于对照组的3.83±1.14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纹理指标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和治疗28天后治疗组分别为3.87±1.96、3.16±1.55,显着低于对照组的5.04±1.97、4.83±1.79,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ermatology life qualityindex,DLQI)是国际广泛认可适用于皮肤病患者以调查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治疗组治疗7天后和28天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0.07±2.29分、5.61±2.26分,对照组治疗7天后和28天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2.79±2.04分、8.35±2.82分。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重苋汤湿敷治疗血热型颜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对红斑、丘疹脓疱、脱屑、肿胀、Visia红色区和纹理绝对分值、刺痛感、灼热感疗效明显,而且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2.重苋汤湿敷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明显。

陈水龄[7](2020)在《姜黄素抑制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第一章目的采用 532nm倍频激光建立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动物模型,为CNV的相关基础研究提供模型参考。方法1.应用532nm倍频激光光凝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建立实验性CNV模型,分别在光凝后1d、3d、5d、7d、14d、21d采用眼底照、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观察光凝后不同时间点 CNV 的变化情况。2.制作BN大鼠CNV眼组织病理学标本,采用HE染色法观察光凝后不同时间点CNV中央厚度。3.制作BN大鼠CNV眼组织病理学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光凝后不同时间点CNV眼组织中CD105因子表达的情况。结果1.光凝后1d光斑处无荧光素渗漏;光凝后3d、5d仅有少量光斑处有荧光素渗漏。光凝后7d CNV生成率为70.18%,荧光素渗漏平均光密度值为128.30±11.21。光凝后14d CNV生成率为78.18%,平均光密度值为182.12±6.59,与光凝后7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后21d,CNV生成率和荧光素渗漏平均光密度值与光凝后14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E染色结果显示:随着光凝后时间的增加,CNV中央厚度逐渐增加,光凝后7d CNV厚度为48.92±2.81μm,较光凝后1d显着增加(P<0.05);光凝后14d CNV厚度为61.98±5.06μm,较光凝后7d显着增加(P<0.05);光凝后21d CNV厚度为61.78±4.03μm,与14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CD1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视网膜组织CD105表达呈阴性,光凝后1d、3d、5d组光斑处可见少量棕黄色反应物表达,光凝后7d组光斑处棕黄色反应物逐渐增多(P<0.05),光凝后14d组较光凝后7d组比较显着增加(P<0.05),光凝后21d组与光凝后14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应用532nm激光光凝可以成功建立BN大鼠实验性CNV动物模型。2.CNV在光凝后7d至14d生长迅速,至21d逐渐稳定,此模型具有成模速度快,成模率高、重复性好、成本低的优点,可作为CNV基础研究的动物模型。3.眼底照、FFA、ICGA、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可以动态观察CNV的变化。第二章目的观察中药单体姜黄素对BN大鼠实验性CNV的抑制作用,以及对AKT/p-AKT/HIF-1 α/VEGF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为姜黄素治疗CNV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应用532nm倍频激光光凝诱导BN大鼠建立CNV模型,造模后的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珠单抗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中剂量组和姜黄素高剂量组,在光凝后14d进行眼底照、FFA与ICGA检查。2.制作BN大鼠CNV眼组织病理学标本,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不同组CNV中央厚度。3.制作BN大鼠CNV眼组织病理学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不同组CNV眼组织中AKT/p-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各因子蛋白的表达情况。4.采用RT-qPCR法检测CNV眼组织中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各因子mRNA的相对表达量。5.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CNV眼组织中AKT/p-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各因子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正常组未打激光,模型组,雷珠单抗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CNV生成率分别为78.18%、73.21%、77.19%、75.86%、74.5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荧光素渗漏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182.12±6.59、119.22±8.03、166.45±8.33、164.34±5.69、149.22±6.45;雷珠单抗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较雷珠单抗组显着升高(P<0.05),其中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2.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BN大鼠视网膜组织各层结构清晰、排列整齐。光凝后14d,雷珠单抗组CNV中央厚度较模型组显着减少(P<0.05);姜黄素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着减少(P<0.05),较雷珠单抗组显着增加(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BN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中AKT、p-AKT、HIF-1α、VEGF因子表达呈阴性,未见棕黄色反应物。光凝后14d,模型组光斑处AKT、p-AKT、HIF-1α、VEGF因子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雷珠单抗组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AKT、p-AKT、HIF-1α、VEGF因子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高剂量组的表达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较雷珠单抗组显着增加(P<0.05)。4.mRNA结果显示:光凝后14d,模型组AKT、HIF-1α和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雷珠单抗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较雷珠单抗组显着增加(P<0.05)。5.Westernblot结果显示:光凝后14d,AKT蛋白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模型组较正常组显着增加(P<0.05);雷珠单抗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姜黄素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模型组较正常组显着增加(P<0.05),雷珠单抗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姜黄素低、中剂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较雷珠单抗组显着增加(P<0.05)。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模型组较正常组显着增加(P<0.05),雷珠单抗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姜黄素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结论1.高剂量姜黄素(400mg/Kg/d)对激光诱导的BN大鼠实验性CNV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2.姜黄素抑制BN大鼠实验性CNV的机制可能与抑制AKT/p-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第三章目的观察姜黄素对氯化钴(CoCl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19(adult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 line-19,ARPE-19)细胞缺氧模型中 AKT、HIF-1 α 和VEGF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采用CoCl2诱导ARPE-19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模型,应用CCK-8法筛选造模试剂CoCl2、实验药物姜黄素和阳性对照药雷珠单抗的浓度,同时检测姜黄素对CoCl2诱导的ARPE-19细胞活性的影响。2.将ARPE-19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珠单抗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应用RT-qPCR法检测姜黄素对CoCl2诱导的ARPE-19细胞缺氧模型AKT、HIF-1α和VEGF mRNA表达量的影响。3.将ARPE-19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珠单抗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姜黄素对CoCl2诱导的ARPE-19细胞缺氧模型AKT、p-AKT、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1.CCK-8细胞活性检测:随着CoCl2浓度的增加,ARPE-19细胞活性呈现先增长后抑制,当CoCl2终浓度≥200μM时,细胞活性显着降低(P<0.05)。姜黄素终浓度在0-100μM时,ARPE-19细胞活性未见异常;当浓度≥200μM时,细胞活性显着降低(P<0.05)。雷珠单抗在终浓度为20μg/mL时,细胞活性较CoCl2组显着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浓度为40μg/mL、80μg/mL时,细胞活性较CoCl2组和正常组均显着降低(P<0.05)。因此,我们选择终浓度100μM的CoCl2作为造模浓度;终浓度6.25μM、25μM、100μM的姜黄素作为低、中、高剂量组浓度;终浓度为20μg/mL的雷珠单抗作为阳性对照药物的浓度。2.RT-qPCR结果显示:模型组AKT、HIF-1α和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雷珠单抗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Westernblot结果显示: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KT和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模型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雷珠单抗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模型组高于正常组(P<0.05),雷珠单抗组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低剂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应用CoCl2可成功建立APRE-19细胞化学缺氧模型。2.CoCl2在终浓度为100μM时可增加细胞中AKT、HIF-1α和VEGF mRNA及p-AKT、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量。3.高剂量姜黄素(100μM)可降低CoCl2诱导的ARPE-19细胞中AKT、HIF-1α和 VEGF mRNA 及 p-AKT、HIF-1α 和 VEGF 蛋白的表达。4.姜黄素(100μM)对CoCl2诱导ARPE-19细胞缺氧具有保护作用。第四章目的观察ARPE-19细胞的各组条件培养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1.将ARPE-19细胞条件培养液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珠单抗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作用于HUVEC细胞;采用CCK-8法观察ARPE-19细胞的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活性的影响。2.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在非接触情况下ARPE-19细胞的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的水平迁移的影响。3.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观察在非接触情况下ARPE-19细胞的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的垂直迁移的影响。4.采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观察在非接触情况下ARPE-19细胞的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的侵袭的影响。5.采用Matrigel基质胶管腔形成实验,观察在非接触情况下ARPE-19细胞的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结果1.ARPE-19细胞的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活性的影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UVEC细胞水平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UVEC细胞水平迁移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珠单抗组水平迁移显着减少(P<0.05);姜黄素条件培养液低(6.25μM)、中(25μM)、高(100μM)剂量组水平迁移较模型组显着减少(P<0.05),其中,高剂量组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HUVEC细胞垂直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UVEC细胞垂直迁移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珠单抗组垂直迁移显着减少(P<0.05);姜黄素条件培养液低(6.25μM)、中(25μM)剂量组垂直迁移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条件培养液高(100μM)剂量组垂直迁移较模型组显着减少(P<0.05),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HUVEC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UVEC细胞侵袭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珠单抗组细胞侵袭显着减少(P<0.05);姜黄素条件培养液低(6.25μM)、中(25μM)剂量组细胞侵袭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条件培养液高(100μM)剂量组较模型组细胞侵袭显着减少(P<0.05),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HUVEC细胞管腔形成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管腔形成较正常组显着增加(P<0.05);雷珠单抗组管腔形成较模型组显着较少(P<0.05);姜黄素条件培养液低(6.25μM)剂量组管腔形成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姜黄素中(25μM)、高(100μM)剂量组管腔形成与模型组比较显着减少(P<0.05),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ARPE-19细胞姜黄素低(6.25μM)、中(25μM)、高剂量组(100μM)条件培养液可显着抑制HUVEC细胞水平迁移;其中高剂量组条件培养液可显着抑制HUVEC细胞垂直迁移。2.ARPE-19细胞姜黄素高剂量组(100μM)条件培养液可抑制HUVEC细胞侵袭。3.ARPE-19细胞姜黄素中(25μM)、高剂量组(100μM)条件培养液可抑制HUVEC细胞管腔形成。4.姜黄素可在细胞水平抑制血管的生成。

刘娟君[8](2020)在《托里消毒散加味联合角膜修复剂对气血亏虚型角膜溃疡后期修复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托里消毒散加味联合角膜修复剂对气血亏虚型角膜溃疡后期修复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气血亏虚型角膜溃疡后期修复的治疗提供思路。方法:1.根据排纳标准,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期间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医院门诊经眼前段检查、角膜荧光染色检查、溃疡组织刮片检查染色及细菌培养等检查筛选出的、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符合标准的患者83例。根据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50眼)和对照组41例(50眼)。在治疗前,对两组病例进行年龄、性别、病种、基本病情等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在保持患者原有抗生素滴眼液不变的基础上,对两组病例进行差异化治疗:治疗组为托里消毒散加味联合角膜修复剂,对照组单纯使用角膜修复剂,角膜修复剂均选用贝复舒(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两组疗程均为6周。3.采集病例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6周后的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等信息,采用溃疡面积、裸眼视力等指标,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1.治疗6周后,治疗组显效8例(16%),有效38例(76%),无效4(8%);对照组显效2例(4%),有效37例(74%),无效11(22%),?2=27.49,P<0.05,两组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较治疗前显着提高,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25)。且对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6周三个时间点的两组患者视力比较发现,治疗2周后两组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4周后、治疗6周治疗组视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在改善角膜溃疡面积方面,治疗6周后,治疗组溃疡面积(3.08±0.46),对照组溃疡面积(3.16±0.46),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疗效,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研究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良好。结论:1.托里消毒散加味联合角膜修复剂可以加快对由于多种病因造成的气血亏虚型角膜溃疡后期角膜的修复,包括细菌性角膜溃疡、真菌性角膜溃疡、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和蚕蚀性角膜溃疡等。2.托里消毒散加味联合角膜修复剂治疗角膜溃疡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更好地促进角膜溃疡的修复愈合,改善患者视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有效率高于单纯使用角膜修复剂治疗。3.托里消毒散加味联合角膜修复剂治疗角膜溃疡的疗效与治疗时长呈正相关,但其最佳治疗周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4.托里消毒散加味联合角膜修复剂治疗角膜溃疡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陈荡[9](2020)在《甘草泻心汤治疗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治疗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64例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研究过程中由于未规律用药、未按规定行检查、自身原因主动终止试验等,治疗组和对照各脱落1例,最终每组有效例数均为31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甘草泻心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局部外用治疗,疗程为10天。观察期间,两组采用相同的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两组护理级别大致相当,如果合并感染予以相应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分别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口腔溃疡的分级、疼痛、溃疡持续时间、溃疡个数、溃疡直径、血清IL-2水平、中医证候评分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详细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安全性指标情况。结果:(1)疗效性评价:(1)口腔溃疡分度:治疗后两组口腔溃疡分度比较,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2)口腔溃疡疼痛评估:两组治疗后口腔溃疡疼痛评分均减轻,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3)溃疡持续时间:两组治疗后平均溃疡持续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4)溃疡直径:治疗后两组溃疡直径均缩小,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5)溃疡个数:治疗后两组溃疡个数均减少,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6)血清IL-2水平:治疗后两组血清IL-2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7)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87.09%,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8)生活质量:两组治疗后KPS评分均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安全性评估: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为心肌酶、心电图、大便常规的轻度异常,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甘草泻心汤可以用于治疗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其疗效与西药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大致相当,但是在减轻溃疡的疼痛、缩小溃疡直径、减少溃疡个数、血清IL-2水平等方面优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研究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两组无显着差异,甘草泻心汤较为安全有效;3.甘草泻心汤在本研究中疗效良好,价格低廉,服用便捷,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朱曦[10](2020)在《祛腐生肌膏治疗四肢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祛腐生肌膏治疗皮肤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旨在为祛腐生肌膏治疗皮肤缺损的临床推广提供医学证据。方法:将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皮肤缺损患者予以早期两组患者均先行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及异物,双氧水、生理盐水、活力碘冲洗干净。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皮肤缺损创面予常规换药+祛腐生肌膏治疗;对照组30例皮肤缺损创面予常规换药+凡士林纱布治疗,前三天1天换药1次,后开始每隔23天换药1次,直至伤口愈合。观察并记录用药后3、7、14、21天各组愈合面积变化、创面愈合时间、皮肤质量、瘢痕情况,将其进行比较,分析祛腐生肌膏治疗四肢皮肤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结果:本课题60例患者随机分组,各组的性别、年龄、创面面积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愈合率:两组患者用药后第3、7天疮面的愈合率(%)比较,P>0.05,两组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用药后第14、21天疮面的愈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用药14天之后,在改善皮肤缺损愈合率方面,治疗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在缺损愈合时间方面,创面愈合所用的时间,治疗组所用的天数比对照组少,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面愈合时间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瘢痕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愈合后2个月进行随访,瘢痕质量从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进行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皮肤缺损的患者,清创术后予祛腐生肌膏换药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创面的愈合率,改善皮肤治疗,减少瘢痕的形成,缩短了愈合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在研究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损伤的药理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损伤的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患者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
    2.3 两组IL-4、IL-6、PCT水平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2)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促进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修复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对照组
        1.2.2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积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2.4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3)MEBT/MEBO治疗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概论
        1.1 现代医学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认识
        1.2 传统医学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认识
        1.3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内服药物治疗
        1.4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局部中医外治疗法
        1.5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手术治疗
        1.6 对MEBT/MEBO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病例标准
        1.4 伦理学要求和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盲法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分析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分析
        3.2 结果分析比较
        3.3 安全性观察结果
        3.4 脱落病例处理
        3.5 治疗前后大体情况比较
    4 讨论
        4.1 对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认识
        4.2 实验基础治疗的根据
        4.3 实验方案药物的作用原理和选择依据
        4.4 MEBT/MEBO与祛腐生肌、酿脓生肌
        4.5 实验结果分析
    5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录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综述 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外治研究进展
    引言
    1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病机
    2 治疗窦瘘常用的外用药物
        2.1 传统丹药
        2.2 自拟祛腐生肌、酿脓生肌药方
        2.3 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
        2.4 贝复济
    3 治疗窦瘘常用的中外治法
        3.1 药捻疗法
        3.2 挂线疗法
        3.3 滴灌疗法
        3.4 拖线疗法
        3.5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
    4 外科手术治疗
    5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中西医结合治疗Ⅱ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中医证治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Ⅱ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中医内治法治疗Ⅱ型玫瑰痤疮的证治规律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综述 现代医学对玫瑰痤疮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中药热奄包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促愈作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一般治疗心理疏导
        1.3.2 常规治疗两组均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外用。
        1.3.3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中药热奄包穴位热敷。
        1.3.3. 1 中药热奄包方药组成
        1.3.3. 2
        1.3.3. 3
        1.3.4 疗程
    1.4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
        1.4.1 溃疡面面积
        1.4.2 症状体征积分
    1.5 疗效判断标准
    1.6 安全性评价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溃疡面积变化比较
    2.3 两组愈合时间比较
    2.4 两组肿胀、肉芽组织、渗出、疼痛积分比较
    2.5 安全性分析
3 讨论
4 结果

(6)重苋汤湿敷治疗颜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血热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重苋汤湿敷治疗颜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血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的脱落与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注意事项
        2.4 观察指标
        2.5 不良反应
    3 统计分析
    4 统计结果分析
        4.1 患者完成情况
        4.2 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4.3 治疗组、对照组疗效的对比
讨论
    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2 病因病机分析
    3 中医方药和治疗方法分析
        3.1 方药分析
        3.2 湿敷法分析
    4 基础治疗用药分析
        4.1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选择依据
        4.2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选择依据
        4.3 用药顺序选择依据
    5 疗效分析
    6 Visia皮肤测试仪
    7 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中的难点
    8 生活质量
    9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一 随机数字表
    附表二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血热证)临床观察表
    附表三
综述中医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姜黄素抑制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532nm倍频激光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建立
    1. 实验动物、仪器、耗材与试剂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及耗材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532nm倍频激光建立CNV模型
        2.3 眼底照相、FFA及ICGA观察CNV变化
        2.4 制备病理学标本
        2.5 HE染色
        2.6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3. 图像分析与统计学方法
        3.1 眼底照、FFA及ICGA图像
        3.2 HE染色图像
        3.3 免疫组化图像
        3.4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眼底照、FFA与ICGA结果
        4.2 HE染色结果
        4.3 CD105免疫组化结果
    5. 讨论
        5.1 CNV模型建立的方法
        5.2 532nm倍频激光诱导BN大鼠建立实验性CNV模型的机制
        5.3 532nm倍频激光诱导BN大鼠CNV模型的评价
    6. 结论
第二章 姜黄素通过AKT/p-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BN大鼠CNV的实验研究
    1. 实验动物、仪器、耗材与试剂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与耗材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0 实验药物配制
        2.1 实验分组及给药
        2.2 532nm倍频激光建立实验性CNV模型
        2.3 眼底照相、FFA及ICGA观察CNV变化
        2.4 病理学标本制备
        2.5 HE染色
        2.6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2.7 RT-qPCR检测mRNA表达
        2.8 Westernblot检测蛋白表达
    3. 图像分析与统计学方法
        3.1 眼底照、FFA与ICGA图像
        3.2 HE染色图像
        3.3 免疫组化图像
        3.4 RT-qPCR结果分析
        3.5 Westernblot结果分析
        3.6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眼底照、FFA与ICGA结果
        4.2 HE染色结果
        4.3 免疫组化结果
        4.4 RT-qPCR结果
        4.5 Westernblot结果
    5. 讨论
        5.1 新生血管与中药单体
        5.2 姜黄与姜黄素
        5.3 姜黄素与眼部新生血管
        5.4 CNV的中医认识
        5.5 姜黄素抑制CNV的机制
    6. 结论
第三章 姜黄素对CoCl_2诱导的ARPE-19细胞缺氧模型中AKT、HIF-1α和VEGF因子的影响
    1. 实验细胞、试剂、药物及仪器
        1.1 实验细胞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药物及溶液的配制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ARPE-19细胞复苏、传代与冻存
        2.2 造模试剂CoCl_2、实验药物姜黄素及阳性对照药雷珠单抗浓度的筛选
        2.3 实验分组与干预
        2.4 CCK-8法检测实验各组ARPE-19细胞的活性
        2.5 RT-qPCR检测
        2.6 Westernblot检测
    3. 结果分析与统计学方法
        3.1 CCK-8检测细胞活性结果分析
        3.2 RT-qPCR结果分析
        3.3 Westernblot结果分析
        3.4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正常ARPE-19细胞形态
        4.2 CoCl_2对ARPE-19细胞活性的影响
        4.3 姜黄素对ARPE-19细胞活性的影响
        4.4 雷珠单抗对CoCl_2诱导的ARPE-19细胞活性的影响
        4.5 RT-qPCR结果
        4.6 Westernblot结果
    5. 讨论
        5.1 细胞缺氧模型的建立
        5.2 CoCl_2诱导ARPE-19细胞缺氧模型的机制
        5.3 姜黄素对CoCl_2诱导ARPE-19细胞缺氧的保护作用
    6. 结论
第四章 非接触共培养体系观察ARPE-19细胞姜黄素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1. 实验细胞、药物、试剂及仪器
        1.1 实验细胞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试剂的配制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HUVEC细胞株复苏培养、传代与冻存
        2.2 CCK-8检测
        2.3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水平迁移
        2.4 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垂直迁移
        2.5 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
        2.6 Matrigel基质胶法检测细胞管腔形成
    3.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正常HUVEC细胞形态
        4.2 CCK-8结果
        4.3 划痕实验细胞水平迁移结果
        4.4 Transwell小室实验细胞垂直迁移结果
        4.5 Transwell小室实验细胞侵袭结果
        4.6 Matrigel基质胶实验细胞管腔形成结果
    5. 讨论
        5.1 细胞迁移
        5.2 细胞侵袭
        5.3 细胞管腔形成
    6. 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性
不足与展望
综述一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姜黄素在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学术表现
致谢
附: 查新报告

(8)托里消毒散加味联合角膜修复剂对气血亏虚型角膜溃疡后期修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现代医学对角膜溃疡的认识
    2.传统医学中对角膜溃疡的认识
    3.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排除及脱落标准
    1.5 研究方法
    1.6 观察指标
    1.7 数据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背景资料分析
    2.2 治疗后资料分析
    2.3 治疗结果分析
    2.4 安全性评价
3.讨论
    3.1 研究意义
    3.2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越性
    3.3 病因病机探讨
    3.4 托里消毒散的来源、方药组成及分析
    3.5 托里消毒散的现代研究
    3.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9)甘草泻心汤治疗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终止试验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3.临床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3.1 疗效评价指标
        3.2 安全性观察指标
    4.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1.1 性别
        1.2 年龄
        1.3 口腔溃疡分度
        1.4 治疗前溃疡时间
        1.5 治疗前溃疡直径
        1.6 治疗前溃疡个数
        1.7 治疗前血清IL-2水平
        1.8 KPS评分
    2.疗效性指标
        2.1 两组溃疡愈合效果比较
        2.2 治疗后两组溃疡分度比较
        2.3 患者疼痛VSA评分比较
        2.4 治疗后溃疡持续时间
        2.5 治疗前后溃疡直径比较
        2.6 治疗前后溃疡个数比较
        2.7 治疗前后血清IL-2水平比较
        2.8 生活质量
    3.安全性指标
第三部分 讨论
    1.现代医学对于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研究进展
        1.1 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发病机制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治疗研究进展
        1.2.1 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类
        1.2.2 抗生素类
        1.2.3 维生素类
    2.中医对于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研究进展
        2.1 中医对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认识
        2.2 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辨证论治
    3.甘草泻心汤理论研究及药理分析
        3.1 甘草泻汤出处及方解
        3.2 甘草泻心汤现代药理研究
        3.3 甘草泻心汤剂型、疗效、经济优势
    4.研究结果分析
    5.导师治疗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临证心得
    6.临证举隅
    7.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溃疡情况记录表
附表B:VAS评分法
附表C:口腔溃疡分度标准
附表D:口腔溃疡中医证候评分
附表E:KPS评分标准
附表F:WHO抗肿瘤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分级标准
附表G:知情同意书
附表H:临床观察表
文献综述: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中西医预防与治疗
    参考文献

(10)祛腐生肌膏治疗四肢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患者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剔除标准
        1.7 病例脱落标准
        1.8 病例脱落处理方法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
        3.1 安全性观察指标
        3.2 疗效观察指标
        3.3 不良反应事件
    4.检测方法
        4.1 创面愈合程度
        4.2 创面愈合时间
        4.3 创面愈合后2月瘢痕情况
    5.治疗效果评价
        5.1 创面愈合率评分
        5.2 创面瘢痕评分标准
    6.统计分析标准
结果与分析
    1.安全性指标比较
    2.一般资料分析
        2.1 两组病例年龄数据分析
        2.2 两组病例性别数据分析
    3.观察指标分析
        3.1 两组创面面积数据对比
        3.2 两组愈合率数据对比
        3.3 两组愈合时间对比
        3.4 两组愈合后瘢痕评分对比
讨论
    1.现代医学对皮肤缺损创面的诊治
    2.祖国医学修复皮肤缺损创面的认识
    3.中医学修复皮肤缺损创面的治疗及优势
    4.组方依据及药理分析
        4.1 组方依据
        4.2 方药分析
    5.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损伤的药理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患者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J]. 倪天宇,李淑珍,郭龙,朱红军.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1(11)
  • [2]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促进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修复的临床效果[J]. 陈钰茵,严坤,张飞. 中国医药科学, 2021(19)
  • [3]MEBT/MEBO治疗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研究[D]. 杨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中西医结合治疗Ⅱ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中医证治规律分析[D]. 张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中药热奄包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促愈作用观察[J]. 李军. 天津中医药, 2020(07)
  • [6]重苋汤湿敷治疗颜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血热型)的临床研究[D]. 徐兴浩.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姜黄素抑制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机制研究[D]. 陈水龄.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8]托里消毒散加味联合角膜修复剂对气血亏虚型角膜溃疡后期修复的临床观察[D]. 刘娟君.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9]甘草泻心汤治疗化疗相关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D]. 陈荡.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祛腐生肌膏治疗四肢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D]. 朱曦.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损伤的药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