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鸽投资三项成果通过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张钰卿[1](2021)在《*ST康得控股股东资金占用案例分析》文中提出
张亚萍[2](2018)在《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 ——以河南省上市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这也引发了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今我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多的国家之一,所面临的节能减排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顺应国家低碳经济的要求,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企业对碳信息披露的质量越来越关注,因此,对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进行相对系统性的评价是很必要的。通过对有关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以及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本文归纳和总结了碳信息披露框架所应涵盖的内容和元素,且对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筛选。之后,设定了包含及时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完整性这五个层次的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64家河南省上市公司为样本,查询其2016年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从中筛选有关的重要信息,运用构建的碳信息披露评价体系,对河南省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评价。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河南省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质量水平并不高,披露差异较大,总体处于中等及偏低水平,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出引发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此来改善河南省上市企业的碳信息披露的质量。
宋芬芬[3](2018)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效果研究 ——基于股价同步性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地位与日俱增,环境问题也成为我国目前关注的重点。对于环境这一宏观的研究对象,在我国,已经有大量的学者对于环境会计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大部分的研究重点在与对环境会计计量和记录。作为环境问题的主要产生者——企业,虽然目前无法合理量化企业利润中的环境成本,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环境信息披露了解公司在环境这一方面的贡献情况。企业作为盈利团体,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而股价又是在投资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价值的一种表现。那么环境信息披露的效果与企业价值在股价同步性的基础上会有怎样的内在关系是本文的研究关注点。本文根据410家高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12-2016年年报数据和环境信息披露的专项报告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研究,并用建立环境信息披露的指标来量化我国当先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再根据R2衡量股价同步性这一指标,运用2012-2016五年909个样本数据,建立环境信息披露→股价同步性→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路径。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高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整体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不高,行业间可比性差,缺乏独立环境审计;主要对环境达标情况进行披露。(2)我国高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对可以显着降低股价同步性;但与披露环境信息的载体无显着相关性。(3)高污染行业上市公司衡量股价同步性的指标R2普遍较高,股价同步性的降低可以提高企业价值。(4)高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正相关。由此实证检验出环境信息披露→股价同步性→企业价值的信息传导路径。
武静[4](2016)在《资产结构、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 ——基于林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资产结构位列资产负债表左侧,它反映了企业资金的利用程度,合理的资产结构是企业持续经营和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本结构位列资产负债表右侧,它反映了企业资金来源的结构,合理的资本结构对于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绩效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合理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对提升企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合理安排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才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绩效。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与企业绩效相关的各项单项变量的研究,而对综合多变量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的研究较少。从行业层面来看,单纯地研究资产结构、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不够的,应当将各行业面临的不同环境纳入实证研究的范畴,因为行业特性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和融资模式,从而导致各行业的资产结构和融资偏好存在差异。因此,本文从资产结构、资本结构两个层面出发,选取我国的基础产业林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林业上市公司提升企业绩效提供参考,也努力在行业层面上对多变量的企业绩效研究提供借鉴的思路。本文运用Eviews8.0统计分析软件,选取33家林业上市公司2010-2014年五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包括对林业上市公司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以及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资产结构中的流动资产比率和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与假设相符。企业的流动资产是辅助形成销售利润的资产,其流动性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支持。过多的流动资产会增大企业的资金成本,降低企业的收益。同样的,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率过大一方面会占用企业资源,影响现金流的周转速度,另一方面也会增加企业的坏账风险,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第二,资产结构中的固定资产比率和存货占流动资产比没有通过显着性检验,与假设不符。固定资产比率反映了企业的规模生产能力,固定资产比率越高,企业的规模经济越明显,单位成本越低,企业利润率越高。对于林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比重与企业绩效不相关的情况,可能是林业上市公司存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合理或固定资产的规模经济尚未发挥的原因。存货占流动资产比影响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存货占比越大,速动资产越少,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受到影响。林业上市公司的存货占流动资产比与企业绩效不相关反映出林业上市公司可能存在存货管理不善、存货滞销等情况;第三,资本结构中的资产负债率和流动负债比重与企业绩效负相关,与假设相符。债务融资具有抵税效用,企业可以利用财务杠杆提高企业绩效,但随着债务资本的增大,债务融资定期还本付息的特性将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一定的影响,存在企业经营不善从而导致无法按期偿还债务的破产风险增加;流动负债属于短期现金流,无法直接投资于长期资产,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利益流入,因而过高的流动负债比重会降低资产的使用效率,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两方面对林业上市公司提出了优化建议。
张娟[5](2014)在《客户内部控制缺陷与会计事务所风险管理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国内外不断涌现的财务丑闻,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如国外的安然事件以及国内的银广夏、琼民源、蓝田股份等,使得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当沈阳华伦会计事务所因审计蓝田股份失败被判处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正式拉开了会计事务所必须为其未尽职尽责“买单”的序幕。因此,对会计事务所来说,风险管理研究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与会计事务所风险管理审计策略之间关系研究的述评,并分析会计事务所进行风险管理的审计策略组合,进一步探讨会计事务所管理内部控制缺陷引起的控制风险的策略之间是否存在着啄食顺序。首先,分别检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分别与审计费用,审计意见类型及会计事务所解除聘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管理策略在独立的基础上管理控制风险都是可行的。然后,将这些策略联合起来研究时,描述性的证据表明,会计事务所的客户风险管理策略之间存在着啄食顺序。也就是说,随着被审计公司控制风险的增加,注册会计师及会计事务所可能按照调整审计费用,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以及与客户解除聘约这样的顺序做出反应。因此,注册会计师及会计事务所是通过一个有序的策略数组来管理客户的相关控制风险的。本文把调整审计收费、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和会计事务所解除聘约这三项审计策略作为注册会计师及会计事务所的客户风险管理组合,并研究了组合中策略选择具有啄食顺序,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但研究样本较少,是本文的不足。
蒋德启[6](2011)在《中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框架下,企业的责任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然而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企业不仅是为股东创造经济价值的经济组织,而且还应是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组织。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及20世纪90年代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履行了社会责任,就应该予以报告,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和激发更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面向企业利益相关者发布的反映企业经济、环境、社会业绩的非财务信息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对提升企业的社会地位,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的商业价值具有重大的作用。我国自21世纪初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逐年增多。林业企业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其拥有森林资源,其承担着许多不同于其他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因此对我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观为基础,结合林业企业的特点,首先分析了林业企业应对股东、供应商、客户、环境、政府、员工、社区与捐赠等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林业企业应对各利益相关者承担的具体社会责任,通过分析认为,林业企业除承担了与其他企业基本相同的一般社会责任外,还承担着包括木材负责任采购、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认证、林产品绿色营销、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等在内的特殊社会责任。林业企业的各项社会责任应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予以详细报告,而其报告的框架应该分为报告前言、利益相关方描述、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报告后记等四部分。根据林业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报告的内容,本文设计了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包括内容性指标和形式性指标两部分,其中内容指标包括7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形式性指标包括8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并且依据AHP分析法,对内容性指标的一、二级指标和形式性指标的一级指标进行了量化赋权。然后依据该评价指标体系对17家样本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质量评价,在百分制下的评价结果为:样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最高分值为46.70分,最低分值为25.74分,平均分值为35.30分。这说明样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尚处于非常差的水平,我国林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尚处于服从阶段甚至防御阶段。鉴于样本企业均为上市公司,其社会责任信息的报告在所有林业企业中尚处于较好的情况,因此可以推断我国林业企业整体社会责任报告处于极差的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有政府部门工作力度不够、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不够、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滞后、企业没有建立社会责任管理制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未经独立第三方审验等几个方面。本文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促进机制:一是外部利益相关方,特别是政府、投资者、客户及媒体应对林业企业施加更大的压力,促使其编制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并应该逐步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示制度;二是企业应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使企业产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内生动力,使社会责任报告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是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验,以增强报告的可信度。
贾娜[7](2007)在《河南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资产重组近几年来一直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热门话题,自1993年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出现,一直到进入21世纪,资产重组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资产重组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出来。2004年2月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而河南省作为人口第一大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但其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与其经济发展速度极不相符。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是实现产业整合、优化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一种重要工具。在此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实证分析了解河南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整体业绩情况以及不同重组方式之间业绩的差别,探讨河南省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的现实问题以及存在原因,并提出继续改善重组问题的对策,从而为河南省上市公司在新形势下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作用,增强河南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提供一定的探索性建议。本文通过选择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两个规模指标和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比率指标,着重对重组公司、非重组公司以及全部上市公司之间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上市公司重组对业绩作用;进而又对不同重组方式重组对业绩作用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经过分析,本文认为目前河南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仅仅是初步显现,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也只是略有提高,资产重组中还存在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刘莎[8](2006)在《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及其控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证券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近些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舞弊事件越来越多,财务舞弊行为已经逾越会计领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财务舞弊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破坏了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给证券市场信心带来致命的打击。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3月14日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要把规范市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当作今年国家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原因,如何尽早识别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探寻防治财务舞弊的方法,是当前会计界探索和研究的重点问题。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导论。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内容和结构,并对本文研究对象“财务信息失真”的内涵进行说明,为以后的论述作好铺垫。 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意义。主要从证券市场、投资者、监管者等方面说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意义,表明了财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三、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阐明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的现状。同时在对我国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上市公司常用和隐蔽的舞弊手段。 四、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原因剖析。从环境因素和直接诱因两个方面分类分析上市公司舞弊原因。主要从政府、公司治理、证券市场、监管机构、会计制度等多个方面剖析舞弊的产生机理。 五、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的控制机制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识别和控制的先进理论方法上,结合上章的环境和动因分析,针对识别方法和管理机制方面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建议,为我国防范财务舞弊行为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财务舞弊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在经济越发达的背景下,其表现形式也越复杂、越隐蔽。因此,单从某一方面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效果是不明显的,财务舞弊行为的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内外央击”,建立一个综合的控制系统。本文以此为研究方向,做出努力。
陈瑶[9](2006)在《基于环境信息披露的材料行业上市公司绿色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解决生态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企业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必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入世后,更加严峻的绿色壁垒使企业认识到要想改善环境,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必须改进生产工艺,生产绿色产品,实施绿色竞争战略。企业绿色竞争力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绿色竞争力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绿色管理理论研究方面,是从产品、技术、文化观等内在的影响因素定性着手的,如何才能更直观地反映企业的绿色竞争力?在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启发下,指标体系研究即成为提高绿色竞争力的必然趋势。企业建立环境管理指标体系之后,通过对各种量化的资源消耗、废物处理的有效控制与干预,全面优化成本管理、提高生态经济效益、更加直观反映企业的绿色竞争力。本文从环境指标体系角度来考察绿色竞争力定量研究是否适用于我国不完全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是否与我国的环保法规和政策相融合。从绿色竞争力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出发,本文阐述了企业绿色竞争力与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发展现状,提出从指标体系的角度分析企业绿色竞争力;以材料行业几年期间披露的环境信息为基本资料,具体分析了该行业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年报中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同时结合我国现有的环保法规政策与国际认证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标准利用特尔菲法(Delphi)设计出一套企业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指标体系的检验及指标权重的确定;接着将整套设计完成的指标体系应用到材料行业的各个企业中对企业进行绿色竞争力案例评价,得出各企业的绿色竞争力排名;最后,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的结论,并对我国环保政策及环境体系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黄其秀[10](2006)在《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中提出1993年,我国发表《中国21世纪议程》,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双向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资源、环境的保护,使资源、环境能永续地支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也为环境会计的建立提供了前提条件。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自然资源重开发轻保护,使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被污染、生态失去平衡,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反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信息是决策的依据,环境信息披露将有助于政府管理部门解决环境问题,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及环保意识强的社会公众都要求了解与企业有关的环境信息。一些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也开始主动披露环境信息,但披露水平参差不齐,远不能满足企业环境信息内外部使用者的需求。综上所述,我国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企业环境信息对于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问题充分反映了研究环境信息披露的必要性,结合我国披露的现状,对环境信息披露进行系统研究,将有助于推动环境信息披露走向规范。本文首先对与环境信息披露相关的各个概念加以阐述,再界定文本研究的环境信息,然后回顾国内外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现状,对前人做过的工作加以归纳,从而对环境信息披露研究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构建本文研究的框架。本文从环境信息披露动因理论入手,再对国内外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细化分析我国的发展现状,然后,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扩展对材料板块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的研究。最后,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和对策。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探讨环境信息披露的动因、发展动态、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披露的措施。其次采用统计
二、银鸽投资三项成果通过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鸽投资三项成果通过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2)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 ——以河南省上市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碳信息披露现状 |
1.3.2 影响碳信息披露的因素 |
1.3.3 碳信息披露的框架 |
1.3.4 碳信息披露的质量评价 |
1.3.5 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的经济影响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1.6 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碳信息概念的界定 |
2.1.2 碳信息披露概念的界定 |
2.1.3 碳信息披露质量的界定 |
2.2 碳信息披露相关理论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3 社会责任理论 |
第三章 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指标评价体系 |
3.1 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确认依据 |
3.1.1 质量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
3.1.2 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内容的确定 |
3.1.3 碳信息披露指标维度选择依据 |
3.1.4 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方法的选择 |
3.2 碳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2.1 一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
3.2.2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
3.2.3 指标体系的设定 |
第四章 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 |
4.1 指标的权重确定所采用的方法 |
4.2 设定指标层次 |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 评价指标的赋值 |
4.5 碳信息披露质量指标量化处理 |
4.5.1 指标值域归一化处理 |
4.5.2 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模型 |
第五章 河南省上市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 |
5.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5.2 样本结构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5.3.1 碳信息披露上市公司比例分布 |
5.3.2 碳信息披露质量指标分析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及建议 |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致谢 |
(3)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效果研究 ——基于股价同步性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2.1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2.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3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传统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2.1.2 环境信息披露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综述 |
2.1.3 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综述 |
2.1.4 文献评述 |
2.2 环境信息披露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研究 |
3.1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
3.1.1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 |
3.1.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 |
3.2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 |
3.2.1 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框架设计 |
3.2.2 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 |
3.2.3 环境信息披露政策与环境现状 |
3.2.4 可信度分析 |
3.3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四章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与股价同步性 |
4.1 环境信息披露与股价同步性研究假设 |
4.2 研究设计 |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2.2 构建模型 |
4.2.3 变量定义 |
4.3 实证检验 |
4.3.1 描述性统计 |
4.3.2 回归分析 |
4.4 稳健性检验 |
4.5 结果分析 |
第五章 股价同步性与企业价值 |
5.1 企业价值与股价同步性假设 |
5.2 研究设计 |
5.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5.2.2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
5.3 实证检验 |
5.3.1 描述性统计 |
5.3.2 回归分析 |
5.4 稳健性检验 |
5.5 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 |
6.1 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研究假设 |
6.2 研究设计 |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6.2.2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
6.3 实证检验 |
6.3.1 描述性统计 |
6.3.2 回归分析 |
6.4 稳健性检验 |
6.5 结果分析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3 创新点 |
7.4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4)资产结构、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 ——基于林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1.2.1 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的文献综述 |
1.2.2 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文献综述 |
1.2.3 资产结构、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文献综述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资产结构相关理论 |
2.1.1 资产结构概念 |
2.1.2 资产结构相关理论 |
2.2 资本结构相关理论 |
2.2.1 资本结构概念 |
2.2.2 资本结构相关理论 |
2.3 企业绩效相关理论 |
2.3.1 企业绩效概念 |
2.3.2 企业绩效相关理论 |
2.4 资产结构、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作用机理分析 |
2.4.1 资产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
2.4.2 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
2.4.3 资产结构、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
第三章 资产结构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
3.1 研究假设 |
3.2 指标的选取 |
3.2.1 资产结构指标 |
3.2.2 资本结构指标 |
3.2.3 企业绩效指标 |
3.3 模型建立 |
3.4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3.5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5.1 资产结构描述性分析 |
3.5.2 资本结构描述性分析 |
3.5.3 企业绩效描述性分析 |
3.6 实证分析 |
第四章 优化林业上市公司资产资本结构的建议 |
4.1 资产结构优化的建议 |
4.1.1 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 |
4.1.2 强化存货的管理 |
4.1.3 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 |
4.1.4 合理安排固流比率 |
4.2 资本结构优化的建议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林业上市公司指标统计表 |
(5)客户内部控制缺陷与会计事务所风险管理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1.5 研究结构与框架 |
2 文献回顾与综述 |
2.1 国外文献回顾 |
2.2 国内文献回顾 |
2.3 文献回顾综述 |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3.1 理论基础 |
3.2 研究假设 |
4 研究设计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2 变量设计 |
4.3 研究模型 |
5 实证结果 |
5.1 描述性统计 |
5.2 相关性检验 |
5.3 回归结果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6)中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的目的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动机分析 |
1.4.2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 |
1.4.3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 |
1.4.4 企业社会责任指标研究 |
1.4.5 行业性企业社会责任及报告的研究 |
1.5 国内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相关法规或标准 |
1.5.1 国外相关法规或标准 |
1.5.2 国内相关法规或标准 |
1.6 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
1.7 本文研究范围、方法、技术路线与内容 |
1.7.1 研究范围 |
1.7.2 研究方法 |
1.7.3 研究技术路线 |
1.7.4 研究内容 |
2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分析 |
2.1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因分析 |
2.1.1 企业理论的演变 |
2.1.2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与开展 |
2.1.3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2.2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
2.3 企业社会责任涉及的利益相关者 |
2.3.1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
2.3.2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识别 |
2.3.3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
2.3.4 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特征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理论分析 |
3.1 企业报告社会责任信息的动因分析 |
3.1.1 来自规章制度的压力 |
3.1.2 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
3.1.3 企业主动报告 |
3.2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概念 |
3.2.1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历程 |
3.2.2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定义与内涵 |
3.3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性质、原则及模式 |
3.3.1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性质 |
3.3.2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原则 |
3.3.3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模式 |
3.4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3.4.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特点 |
3.4.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3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趋势 |
3.5 本章小结 |
4 我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
4.1 林业产业与林业企业 |
4.1.1 林业的概念 |
4.1.2 林业产业 |
4.1.3 林业企业 |
4.2 分析林业企业社会责任应考虑的基本原则 |
4.2.1 要充分考虑林业企业的特点 |
4.2.2 要充分考虑林业企业的产销链 |
4.2.3 要充分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要求与特征 |
4.3 林业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分析 |
4.3.1 林业企业应承担的一般社会责任 |
4.3.2 林业企业应承担的特殊社会责任 |
4.4 本章小结 |
5 我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框架与内容 |
5.1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框架 |
5.1.1 报告前言 |
5.1.2 利益相关方描述 |
5.1.3 社会责任的内容 |
5.1.4 报告后记 |
5.2 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报告 |
5.2.1 股东责任的报告 |
5.2.2 供应商责任的报告 |
5.2.3 客户责任的报告 |
5.2.4 环境责任的报告 |
5.2.5 政府责任的报告 |
5.2.6 员工责任的报告 |
5.2.7 社区与捐赠责任的报告 |
5.3 本章小结 |
6 我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指标体系 |
6.1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评价方法 |
6.1.1 英国咨询机构SustainAbility评价方法 |
6.1.2 润灵环球责任评级(RKS)的MCT-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 |
6.1.3 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标准 |
6.1.4 对上述三种报告评价体系(标准)的评价 |
6.2 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指标设计 |
6.3 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 |
6.3.1 层次分析法概述 |
6.3.2 社会责任指标的权重赋值 |
6.4 本章小结 |
7 我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评价 |
7.1 评价样本选择 |
7.2 统计和分析方法 |
7.3 样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评价 |
7.3.1 样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评价分值 |
7.3.2 样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形式评价分值 |
7.3.3 样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总体评价分值 |
7.4 我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的分层分析与评价 |
7.4.1 样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总体描述 |
7.4.2 社会责任报告分层指标分析与评价 |
7.5 评价结果的总体判断 |
7.6 评价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
7.7 本章小结 |
8 我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促进机制 |
8.1 外部利益相关方参与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促进 |
8.1.1 政府及行业协会等在推进社会责任报告中的角色定位 |
8.1.2 投资者在推进社会责任报告中的角色定位 |
8.1.3 客户在推进社会责任报告中的角色定位 |
8.1.4 媒体在推进社会责任报告中的角色定位 |
8.1.5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示制度 |
8.2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社会责任报告 |
8.2.1 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 |
8.2.2 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规划 |
8.2.3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组织管理推进体系 |
8.2.4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日常工作机制 |
8.2.5 编制与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
8.3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验 |
8.3.1 社会责任报告审验标准 |
8.3.2 审验方 |
8.3.3 审验的程序与方法 |
8.3.4 审验报告的基本内容 |
8.4 本章小结 |
9 研究主要结论及展望 |
9.1 研究主要结论 |
9.2 研究创新之处 |
9.3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附件一 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表 |
附件二 中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及报告情况调查 |
(7)河南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引言 |
第一章 调查样本状况 |
第一节 样本选取 |
第二节 样本分类统计状况 |
第二章 资产重组及其绩效分析 |
第一节 河南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概况 |
第二节 河南上市公司重组绩效分析 |
第三章 河南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资产重组中的现实问题 |
第二节 资产重组中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继续改善的对策 |
第一节 微观方面 |
第二节宏观方面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8)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及其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财务信息失真概念和相关概念 |
1.2.1 财务信息失真的概念 |
1.2.2 与财务信息失真相关的概念 |
1.3 国内外现状研究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章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意义 |
2.1 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制度的核心—体现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 |
2.2 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是投资决策的前提 |
2.3 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是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保障基础 |
2.4 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监管的核心 |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
3.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的现状 |
3.2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的操纵手段 |
3.2.1 上市时的陷阱 |
3.2.2 不当地选择会计核算方法和变更会计政策 |
3.2.3 关联方交易 |
3.2.4 资产重组 |
3.2.5 掩饰重大交易或事实 |
3.2.6 地方政府扶持 |
3.2.7 资产评估 |
3.2.8 操纵现金流量 |
3.2.9 虚假的盈利预测 |
第4章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
4.1 财务信息失真的客观因素分析 |
4.1.1 政府职能的问题 |
4.1.2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
4.1.3 证券市场相关制度的不完善 |
4.1.4 不健全的监管机制 |
4.1.5 会计准则的缺陷及准则制定的滞后性 |
4.2 财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因分析 |
4.2.1 股票发行和上市动机 |
4.2.2 配股动机 |
4.2.3 避免处罚动机 |
4.2.4 借款动机 |
4.2.5 业绩、政绩动机 |
4.2.6 炒作股票动机 |
第5章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的控制机制 |
5.1 虚假财务信息的识别 |
5.1.1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的预兆 |
5.1.2 报表重点科目分析法 |
5.1.3 去除报表虚假成分分析法 |
5.1.4 财务指标识别法 |
5.2 构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的管理机制 |
5.2.1 投资者:培育有效的财务信息需求主体 |
5.2.2 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5.2.3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保持机制 |
5.2.4 证券市场监管的保持机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基于环境信息披露的材料行业上市公司绿色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
1.2.1 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现状 |
1.2.2 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材料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分析 |
2.1 材料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基本情况说明 |
2.1.1 样本选取 |
2.1.2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总体状况 |
2.2 材料行业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 |
2.2.1 横向看环境信息披露的项目 |
2.2.2 纵向看上市公司各年度披露项目 |
2.2.3 招股说明书中环境信息披露的综合分析 |
2.3 材料行业上市公司在年报中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 |
2.3.1 纵向看各年度的披露情况 |
2.3.2 横向看各企业的具体披露情况 |
2.3.3 年报中环境信息披露的综合分析 |
2.4 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建议 |
2.4.1 针对材料行业而言 |
2.4.2 针对所有上市公司而言 |
第三章 企业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计 |
3.1 特尔菲法简介 |
3.1.1 特尔菲法的预测程序和特点 |
3.1.2 调查结果的汇总处理 |
3.1.3 特尔菲法的评价 |
3.2 特尔菲法在企业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中的运用 |
3.2.1 企业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说明 |
3.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 特尔菲法形成的企业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评价 |
3.3.1 企业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创新 |
3.3.2 企业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的不足及展望 |
第四章 确定企业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权重 |
4.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4.2 层次分析法在确定企业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权重系数中的应用 |
4.2.1 企业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简述 |
4.2.2 企业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及一致性分析 |
4.3 结论分析 |
第五章 模糊综合评价材料行业绿色竞争力 |
5.1 企业绿色竞争力模糊评价模型简述 |
5.1.1 竞争力模糊现象 |
5.1.2 竞争力模糊评价模型 |
5.2 材料行业绿色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 |
5.2.1 应用实例 |
5.2.2 材料行业各企业的绿色竞争力排名 |
5.3 绿色竞争力结果评述 |
第六章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10)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方法 |
2. 环境信息披露的动因分析 |
2.1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
2.2 自愿披露理论 |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4 公共品 |
2.5 决策有用论 |
2.6 外部压力论 |
2.7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 国外环境信息披露概述 |
3.1 日本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及启示 |
3.2 美国环境信息披露 |
3.3 西欧国家环境信息披露简述 |
4. 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 |
4.1 我国法律法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 |
4.2 我国现有环境信息披露规定的评析 |
4.3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
5. 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建议 |
5.1 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5.2 规范环境信息披露完善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 记 |
致 谢 |
四、银鸽投资三项成果通过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ST康得控股股东资金占用案例分析[D]. 张钰卿. 东华理工大学, 2021
- [2]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 ——以河南省上市公司为例[D]. 张亚萍. 河南工业大学, 2018(11)
- [3]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效果研究 ——基于股价同步性的视角[D]. 宋芬芬.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8(04)
- [4]资产结构、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 ——基于林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D]. 武静. 南京林业大学, 2016(03)
- [5]客户内部控制缺陷与会计事务所风险管理的关系研究[D]. 张娟. 四川师范大学, 2014(01)
- [6]中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D]. 蒋德启. 北京林业大学, 2011(07)
- [7]河南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实证分析[D]. 贾娜. 吉林大学, 2007(08)
- [8]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及其控制机制研究[D]. 刘莎.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4)
- [9]基于环境信息披露的材料行业上市公司绿色竞争力评价研究[D]. 陈瑶. 南京工业大学, 2006(04)
- [10]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 黄其秀. 西南财经大学, 2006(11)
标签: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论文;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 环境会计论文; 绩效指标论文;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