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参数检验在市场调查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顾锦灵[1](2021)在《互联网企业并购中评估增值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其在市场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并且由于互联网行业具有较高的收益率,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转型等方式进入到该行业,行业竞争程度日益加剧。在这一背景下,互联网企业为了增强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不断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来获取其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资源,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资本市场中的并购交易活动逐渐增加。而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交易定价的确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交易定价能够促成交易,但是由于交易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性以及保证交易的公平性,对于标的资产价值的确定一般需要借助资产评估机构这类第三方机构的工作。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根据评估目的和资产的类型、使用状态等因素,运用专业的评估方法,对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合理的估计,为交易定价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但是从实际交易情况来看,在互联网企业的并购业务中普遍存在着较高的评估增值,通过分析造成高评估增值的原因,不仅能够使评估人员在进行具体工作的过程中考虑地更加全面,也能使交易双方更好地认可评估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并购活动的实现。本文以2015-2019年的互联网企业并购交易案例为样本,通过非参数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评估增值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已有研究和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并结合互联网行业的特点以及资产评估的相关理论,选取了通货膨胀率、固定资产占比、无形资产占比、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是否构成关联交易、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资产规模、支付方式和评估方法这10个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的特点,对于可以进行量化处理的因素,构建了相关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来检验不同因素与评估增值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影响程度;而针对无法进行量化处理的因素,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来验证其与评估增值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净资产收益率、是否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支付方式以及评估方法对于评估增值率高低有着显着的影响,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在计量上并不显着。本文通过对影响评估增值率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希望能够对资产评估行业以及互联网行业并购中的交易定价提供参考作用。
蔡超群[2](2020)在《太原市公安局X分局辅警薪酬激励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辅警作为辅助人民警察开展相关工作的非执法人员,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招录辅警是解决我国警力不足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随着辅警数量增多,地方财政压力增大,薪酬待遇降低加上职业发展不明朗,辅警群体整体薪酬满意度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懈怠情绪,对公安形象树立和公安工作开展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为了提升辅警工作效率,增强岗位认同,亟待完善辅警薪酬制度改革,强化薪酬激励作用,提升辅警薪酬满意度。本文以太原市公安局X分局(以下简称“X分局”)辅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的方式,探究提升X分局辅警薪酬激励满意度的策略。本文利用问卷星面向X分局583名辅警共发放583份问卷,收回问卷533份,有效问卷482份,在使用SPSSAU在线分析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描述分析和统计学检验时利用公因子提取的方法并结合本文研究目的,将薪酬满意度分为岗位情况、薪酬制度、薪酬结构、薪酬水平、福利情况、自我价值实现六个维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X分局辅警薪酬满意度偏低。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发现辅警性别、学历、岗位、工龄对薪酬激励满意度有影响,通过对薪酬满意度各个维度进行岭回归分析,薪酬制度与薪酬结构对X分局辅警薪酬满意度影响最大。根据数据分析结果,X分局辅警薪酬激励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薪酬水平整体偏低;薪酬制度不完善;薪酬结构不合理;福利保障水平较低;自我价值需求难以实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不足;薪酬管理制度设计不公平;薪酬结构体系不健全;缺乏福利保障机制;对辅警职业发展缺乏长期性规划。因此,提升X分局辅警薪酬激励满意度必须多途径拓宽辅警经费保障;制定差异化的薪酬管理制度,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优化薪酬体系,扩大绩效工资在薪酬中的比例;提升辅警福利待遇与福利支出,建立福利保障机制;完善岗位技能培训与职级晋升,提升辅警整体综合素质。
刘媛[3](2020)在《民营油站用户满意度测评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10年来,伴随我国汽车销售量的不断增长,成品油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加油站作为油企的线下终端,不仅连接着成品油市场,还与零售渠道中的用户相关联,竞争必然非常激烈。而民营加油站相对国有加油站来说,不仅自身存在发展同质化、利润趋微化的问题,在品牌、油品等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研究用户满意度,提高加油站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民营加油站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论文首先探讨了当前民营加油站的情况和形成这种局势的原因,阐述了在实证分析中需要用到的理论和模型;然后,依照指标选取原则,借鉴已有文献资料,结合M民营油站现状,建立了用户满意度测评体系;再以构建的民营油站用户满意度测评体系为基础,以M民营油站用户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满意度调查;接着,在对问卷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的前提下,对问卷数据做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并基于问卷数据,应用Bayes方法对民营油站用户满意度进行测评;最后采用DEMATEL模型对M民营油站用户满意度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以了解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内部网络结构。研究发现,油站存在拉新、宣传、促销等方面的问题。民营油站用户满意度在性别上没有显着性差异,而在城市和用户类型上存在显着性差异。92.43%的用户对油站的感受相对满意,7.57%的用户对油站不满意,满意度较高。实证结果表明:对维度分析发现,售后服务维度的被影响度最高且中心度最高,产品体验的影响度最高且原因度最高;对指标分析发现,原因度中指标较为靠前的有油品质量、油站地点便利性、促销优惠活动,中心度较为靠前的是投诉处理速度、投诉处理意见和用户回访。对油站用户满意度测评体系的构建尚不完善,基于测评体系的民营油站用户满意度研究尚不成熟,学者在研究方法上不断进行着新的尝试。本研究为民营油站用户满意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期望对民营油站用户满意度的提升有所帮助。
程彬彬[4](2020)在《芜湖市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课堂教学效果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效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专业素质的高低,对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也由此具有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通过访谈、课堂观察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芜湖市四所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教学主体和教学环境两个方面,教学主体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教师层面测量了教师个人素养、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三个因素;学生层面测量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主动性两个因素;在教学环境方面测量了班级规模、学习氛围、学校图书资料获取情况和课程设置四个因素,并由此形成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对270名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师的的个人素养、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主动性和外部环境均存在正相关性;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教学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学内容在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过程中教学形式具有显着的调节作用,教学环境在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过程中教学形式具有显着的调节作用,学习行为在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过程中教学内容具有显着的调节作用,教学环境在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过程中教学内容具有显着的调节作用。结合访谈、课堂观察和计量分析的结论,从教学主体和教学环境两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希望给芜湖市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课堂教学效果的改进提供实践依据,培养出更高质量的学生,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舒婷[5](2020)在《洛带古镇旅游怀旧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面对如此机遇,如何占领市场,促进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和企业家必须思考的问题。由于旅游目的地吸引重游者比初游者所需花费的成本更低,重游者为旅游目的地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使得研究游客重游意愿具有现实意义。影响游客重游意愿的因素很多,怀旧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研究旅游怀旧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很有必要。本研究以洛带古镇为案例地,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探寻旅游怀旧、游客满意度与重游意愿的关系,从而得到以下结论:1、不同类型游客对旅游怀旧各维度的感知、重游影响是有差异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对于旅游怀旧之历史怀旧、个人怀旧具有显着性差异;不同职业对于历史怀旧、怀旧倾向具有显着性差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游客对于重游的影响具有显着性差异。2、历史怀旧、个人怀旧、怀旧倾向对游客满意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历史怀旧、个人怀旧、怀旧倾向通过游客满意度间接对游客重游意愿产生影响。本研究根据研究结论为旅游目的地的经营管理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从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
钱枫嫣[6](2019)在《《中国大学MOOC》学习APP用户体验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MOOC在教育领域的影响与推广,移动MOOC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APP(应用程序)作为移动学习的主要途径,与MOOC的融合更是突破了学习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移动MOOC学习APP的日益增多,使得以往对MOOC平台网页端的研究无法完全用来指导移动端MOOC平台的设计,而当前MOOC平台低完成率的特点也表明了其平台可能存在用户体验等问题,学习者作为MOOC平台的使用者,其平台用户体验将成为MOOC建设的重要出发点。为此,探究如何通过MOOC学习APP的用户体验优化来提升移动MOOC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将成为本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目的。本研究站在学习者视角,以用户体验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用户体验“蜂窝模型”为基本框架构建MOOC学习APP体验评价指标,综合运用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调研学习者对《中国大学MOOC》学习APP的用户体验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中国大学MOOC》学习APP所存在的用户体验问题,为MOOC移动学习APP的体验提出优化策略。调研结果表明:(1)《中国大学MOOC》学习APP的学习者大部分具有较高学历,且大多为在校学生;(2)学习者个人因素如性别、年龄及学习课程数在用户体验不同层面上存在显着性差异。(3)《中国大学MOOC》学习APP存在讨论区互动参与度不高;考核评价功能不完善;个性化学习模式欠缺;平台稳定性欠佳;学习进度表不明确;缺少对无障碍设计的关注;个人隐私保护存在安全隐患;课程缺乏质量监管等用户体验问题。并针对《中国大学MOOC》学习APP用户体验现状及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有用性层面,加强讨论区建设,建立实时互动功能;完善考核评价功能,丰富考核机制。可用性层面,建立个性化学习模式,打造人性化交互平台;加强平台服务器建设,增强系统稳定性。可寻性层面,导航分类清晰,尊重用户使用习惯;完善学习进度表,明确学习进程。可获取层面,关注无障碍学习,满足终身学习需求;可信度层面,保护用户隐私,提高平台可信度;满意度层面,重视课程质量监管,提高课程趣味性;关注学习体验,承载教育价值等优化策略。该研究对MOOC学习APP用户体验的研究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陈军[7](2019)在《非参数检验的实验设计及其SPSS软件实操应用》文中提出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参数检验是重点和难点内容,而非参数检验往往不被重视。参数检验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或分布形式已知,且数据类型是数值型。但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数据往往分布非正态或分布形式未知,此时参数检验方法一般会失效,需要引入非参数检验方法。本文针对实际应用需求,结合具体例题并利用SPSS软件就非参数检验的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进行介绍,以方便此内容的教学。
旷群[8](2018)在《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同期学成归国人员数量增长迅猛,虽然海外文凭随之逐渐失去光环,留学的经济收益并不乐观,但留学需求仍然持续强劲。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些重要问题:人们放弃境内高等教育机会而选择出国读大学的驱动原因是什么?留学决策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除了经济因素,人们的境外高等教育需求的产生是否受到其他社会文化的因素的推动?留学目的国和学校的选择受到什么影响?我国境外高等教育需求是否存在着盲目性?本研究将境外高等教育需求看做连续的发生过程,结合消费者行为理论、院校选择理论和推拉理论等重构了个人境外高等教育需求过程发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文献梳理、小样本测试等方式整理出需求发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按照新划分的六个维度归类建构新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研工具以了解境外高等教育动机产生的原因以及人们选择境外高等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研究者实地走访了全国15个城市的27所公立高中和1所中外合作大学,收集问卷2500余份。问卷的发放以国际部学生为主,选择少量在同一学校的普通班级就读的学生作为比较群体样本,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选取在校学生、老师、学校管理人员、家长、已经在国外大学就读的学生、留学中介六大群体进行了访谈,访谈人数达到140人次,访谈时间超过100小时。研究发现:1)我国高中生留学意愿强烈,需求产生时间较早,高中国际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境外高等教育需求的产生,但也造成了许多被动需求;2)境外高等教育满足了我国社会多元化的教育诉求,人们对留学的投资收益预期逐渐回归理性,但是对消费性收益的预期较高;3)教育国际化的推进、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的差异推动了高中学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海外高校的市场营销策略拉动需求,个体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诉求构成了强烈的内部驱动力;4)中国的民族性对留学动机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根文化、孝文化、面子文化作用明显;5)经济因素对境外高等教育需求产生的影响较小但是对需求的内容(留学国家、学校)的影响较大,人们更偏好学费和生活成本较低的地方;6)对留学者安全的担忧、国内的情感因素和跨文化能力欠缺是阻碍留学的主要原因;7)国外高等教育质量是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地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国外高校的社会声望(包括雇主评价、预期收入、就业前景、社会认可),高校的市场推广策略和教育国际化的合作活动等市场因子的作用也不可小觑。研究同时发现我国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与非理性。决策主体缺乏对境外高等教育的正确认知,同时也缺乏对受教育者的兴趣、能力、智力的理性认知,未形成清晰的留学规划,从众跟风行为严重。境外高等教育选择过于单一与集中,在留学院校和专业选择上喜欢扎堆,过度依赖排行榜信息。信息不对称和中国社会心理导致的认知偏差是盲目留学的主要根源。需求主体的信息意识较强,但由于信息渠道不通畅、信息利用能力弱无法获得充分的、准确的信息,容易受到参照群体的影响,严重影响了认知与判断,低估留学风险,从而导致盲目的留学决策。研究认为我国普通高中生的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规模将持续增长,但学成归国发展的比例也将进一步扩大。在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下,个体留学将逐渐从以家庭投资决策行为为重点转向消费决策行为为重点,需求主体将从关注留学所带来的身份职业变化转变为对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注重。因此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媒体、学校以及家庭共同合作构建一个合理的高中生出国留学保障体系,规避留学风险,提升境外高等教育消费体验满足感。由于研究者的时间、精力和经济能力有限,调研完成较为仓促。抽样样本的地区分布稍显不均匀,不留学群体的样本偏少。此外个体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本研究难免有疏漏,可能导致研究结论不够全面与深入。
刘迪一[9](2017)在《中国石油阜新销售分公司客户满意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十年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对成品油的需求也相应的增加。中国石油阜新销售分公司在竞争中不能及时调整对策,客户流失问题频发。因此,研究客户满意度对提升中国石油阜新销售分公司竞争力尤为必要。以中国石油阜新销售分公司客户满意度为研究对象,以SERVPERF质量服务量表、美国及中国顾客满意度模型、期望不一致模型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顾客为主体,正式调查共发放问卷716份,回收问卷634份,有效问卷52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3.44%。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运用SPSS19.0采用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中国石油阜新销售分公司客户满意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对该公司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个维度:第一为产品体验维度,第二服务环境维度,第三为售后服务维度。其中,产品体验是核心维度。通过数据分析比对,发现客户不能及时获取该公司的促销信息、客户加油等待时间长、油品质量没有达到客户的期望、男士的满意度在多个方面得分偏低、服务态度和意识有待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实施实时信息推送服务、缩短客户加油等待时间、多方面提高油品质量、侧重男士群体设计营销策略、提高服务意识和态度等相应对策。希望对中国石油阜新销售分公司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油品销量,提高企业利润有所帮助。也能够对中国石油其他销售公司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蒿楠[10](2017)在《中小学办学自主权区域实证研究 ——基于豫中地区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办学自主权是学校在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自主确立办学目标、规划学校发展,自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在学校人事、财务以及招生事务上拥有一定自主空间的专门权力。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是当前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但长久以来,实践中公办中小学校办学自主权不足、自主能力欠缺,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不仅束缚了教育活力的释放,也影响着育人质量的提升。因此,深入调研当前中小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真实状况,全面探讨其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研究在区域视角下展开聚焦于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的实证研究,力图解决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其一,建构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研究的分析框架;其二,描述豫中地区中小学校的自主程度以及学校内部权力运行的现状;其三,剖析豫中地区中小学校办学自主权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四,基于调查发现探讨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的保障机制。鉴于此,本研究在对"办学自主权"的核心概念进行透视、分解的基础上,建构了以"权力主体"、"权力要素"、"主体间关系"与"保障机制"为要点的四维分析框架,并以此为理路,展开了本研究的研究设计、实证调查、相关问题的分析与保障机制的探讨。具体言之,本论文在三个主要模块下,共展开了八章的研究:模块一:学理阐释。模块一以研究的学理阐释为定位,具体包括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与第三章"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该模块首先对中小学"办学自主权"进行内涵解读与概念检视,并在政府本质与职能相关理论、学校运行与发展相关理论与治理理论的关照下,借助政治学"权力分析方法"的启发、糅合研究关注的具体问题、针对中小学的办学实践,提出了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研究的分析框架。模块二:实证调查。模块二以研究的实证调查为主线,具体包括了第四章"实证研究设计与调研工具检验"与第五章"调查发现与数据分布"。该模块首先基于研究分析框架进行实证研究的设计,进而检验并确立了以调查问卷和非结构化访谈提纲为主的调研工具,以此在豫中地区展开了实证调查。通过深入豫中地区的3个地级市市辖区、3个县级市、1个县及其下辖的乡镇地区,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3467份,访谈学校领导、教师、教育行政部门人员等共计28人,并实地走访了 8所不同特质的中小学校进行相关案例的采集。随后,本研究借助SPSS20.0软件以因素分析、描述性统计、线性回归分析、差异性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对学校自主的"五因素"进行了探索和验证,对当前豫中地区中小学校在人事、财务、招生、课程教学、发展规划等各项事务中的自主程度以及学校内部权力运行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全方位描述,就学校自主"五因素"对于办学自主权的整体认知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对不同类型学校在学校自主"五因素"及办学自主权其他相关问题上存在的差异性进行了检验。模块三:分析与结论。模块三以问题的分析与结论的呈现为归属,具体包括了第六章"相关问题分析"、第七章"保障机制探讨"与第八章"结语"。该模块在结合学理阐释与实证调查发现的基础上,展开了对于中小学办学自主权"权力主体的分析"、"权力要素的分析"与"主体间关系的分析",并以此提炼目前豫中地区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的主要问题:其一,"中小学"的法人资格定位存在一定模糊性;其二,中小学校的"权力清单"尚不清晰,且缺乏相关法律的保护;其三,政府"简政放权"的改革尚未切实植入中小学校的土壤;其四,学校间存在显着差异,部分学校尚不足以承担起"办"的责任;其五,以多主体参与为主要特征的学校内部管理的民主机制尚未健全。鉴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以系统性思维和现实性考量、针对豫中地区的教育实践现状,提出了以推进地方性立法为引领,以学校教师的区域性招聘制度、学校经费的地方性财政投入制度与基于学校差异的"弹性化"学校管理制度等制度层面的革新为依托,以学校内在民主机制的健全、内在活力的唤醒与章程建设的完善等学校层面的"内省式"保障为落脚点的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的保障机制。总体而言,本研究在建构分析理路、展开实证调查与深入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对于理论工具、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意义上的创新进行了有益探索,未来研究的改进与深化需要在更为严密的抽样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并以个案研究与行动研究进一步挖掘深层性问题。
二、非参数检验在市场调查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参数检验在市场调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企业并购中评估增值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 |
2.1.1 互联网行业概述 |
2.1.2 企业并购的相关理论 |
2.1.3 资产评估的概念及基本方法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文献评述 |
第3章 互联网企业并购评估增值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 互联网行业发展概况 |
3.2 互联网企业并购概况 |
3.3 评估增值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及其实证假设 |
3.3.1 宏观因素角度 |
3.3.2 企业价值角度 |
3.3.3 资产评估角度 |
3.3.4 其他因素 |
第4章 互联网企业并购增值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4.2 变量设计与模型构建 |
4.2.1 被解释变量 |
4.2.2 解释变量 |
4.2.3 控制变量 |
4.2.4 多元回归模型构建 |
4.3 实证分析 |
4.3.1 描述性统计 |
4.3.2 相关性分析 |
4.3.3 非参数检验 |
4.3.4 多元回归分析 |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5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主要结论 |
5.2 政策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太原市公安局X分局辅警薪酬激励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依据与研究对象 |
1.1.3 研究目的 |
1.1.4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基层辅警薪酬现状研究 |
1.2.2 薪酬激励满意度研究 |
1.2.3 辅警薪酬激励满意度优化策略研究 |
1.2.4 总结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辅警 |
2.1.2 薪酬 |
2.1.3 薪酬满意度 |
2.2 基本理论 |
2.2.1 需求层次理论 |
2.2.2 公平理论 |
2.2.3 双因素理论 |
2.2.4 期望理论 |
第3章 X分局辅警薪酬现状 |
3.1 X分局辅警基本情况概述 |
3.2 X分局辅警薪酬现状概况 |
第4章 X分局辅警薪酬激励满意度问卷设计与检验 |
4.1 X分局辅警薪酬激励满意度问卷设计 |
4.1.1 问卷设计思路 |
4.1.2 问卷内容设计 |
4.1.3 满意度量表设计 |
4.1.4 问卷预测试 |
4.1.5 问卷质量控制与结果回收 |
4.2 X分局辅警薪酬激励满意度问卷检验 |
4.2.1 问卷因子分析与提取 |
4.2.2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5章 X分局辅警薪酬激励满意度分析 |
5.1 样本基本情况 |
5.2 X分局辅警个体因素对薪酬水平的影响分析 |
5.2.1 性别因素对辅警薪酬水平的影响 |
5.2.2 年龄因素对辅警薪酬水平的影响 |
5.2.3 工龄因素对辅警薪酬水平的影响 |
5.2.4 岗位因素对辅警薪酬水平的影响 |
5.3 X分局辅警薪酬激励满意度综合分析 |
5.4 X分局辅警薪酬激励满意度个体差异性及其影响 |
5.4.1 性别因素在薪酬激励满意度中体现出的差异性 |
5.4.2 年龄因素在薪酬激励满意度中体现出的差异性 |
5.4.3 学历因素在薪酬激励满意度中体现出的差异性 |
5.4.4 岗位因素在薪酬激励满意度中体现出的差异性 |
5.5 X分局辅警薪酬激励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5.5.1 X分局辅警薪酬激励满意度因素分析 |
5.5.2 X分局辅警薪酬激励满意度因素影响力分析 |
第6章 X分局辅警薪酬激励满意度问题分析 |
6.1 薪酬水平整体偏低 |
6.1.1 对外缺乏竞争力 |
6.1.2 对内缺乏公平性 |
6.2 薪酬制度不完善 |
6.2.1 薪酬分配平均主义 |
6.2.2 薪酬调整缺乏灵活性 |
6.2.3 绩效考核制度无法发挥激励作用 |
6.3 薪酬结构不合理 |
6.3.1 绩效工资占比较低 |
6.3.2 薪酬结构体系不完备 |
6.4 福利保障水平较低 |
6.4.1 福利待遇水平较低 |
6.4.2 福利支出水平较低 |
6.5 自我价值需求难以实现 |
6.5.1 岗位技能培训流于形式 |
6.5.2 缺乏晋升渠道 |
第7章 X分局辅警薪酬激励满意度原因分析 |
7.1 财政支持力度不足 |
7.1.1 地方财政支出较低 |
7.1.2 财政支持种类单一 |
7.2 薪酬制度设计缺乏公平性 |
7.2.1 薪酬管理制度设计不合理 |
7.2.2 绩效考核未全面衡量岗位要素 |
7.3 薪酬结构体系不健全 |
7.3.1 未设置有效的梯度薪酬 |
7.3.2 忽视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
7.4 缺乏福利保障机制 |
7.4.1 用工性质制约福利水平 |
7.4.2 福利发放没有统一规范 |
7.5 缺乏对辅警职业发展的长期规划 |
7.5.1 对辅警职业发展意识不强 |
7.5.2 辅警正规化建设不完善 |
7.5.3 辅警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
第8章 X分局辅警薪酬激励满意度提升策略 |
8.1 提升经费保障水平 |
8.1.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
8.1.2 多途径拓宽经费支持形式 |
8.2 制定差异化的薪酬管理制度 |
8.2.1 实施差异化的薪酬分配制度 |
8.2.2 完善薪酬调整及档次规定 |
8.2.3 完善绩效考评制度 |
8.3 优化薪酬结构体系 |
8.3.1 完善薪酬结构体系 |
8.3.2 提升绩效工资占比 |
8.4 提升福利待遇保障水平 |
8.4.1 提升辅警福利待遇与福利支出 |
8.4.2 设立辅警抚恤救助基金会 |
8.4.3 改革辅警用工性质 |
8.5 落实辅警职业发展机制 |
8.5.1 建立科学奖励机制 |
8.5.2 完善职级晋升渠道 |
8.5.3 提升辅警综合素质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民营油站用户满意度测评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用户满意度理论 |
2.2 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
2.3 非参数检验 |
2.3.1 非参数检验的特点 |
2.3.2 非参数检验方法的适用范围 |
2.4 Bayes方法的原理 |
2.5 DEMATEL方法介绍 |
第3章 构建民营油站用户满意度测评模型 |
3.1 民营油站用户满意度指标体系 |
3.1.1 民营油站用户满意度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1.2 民营油站用户满意度指标体系 |
3.2 Bayes方法的公式推导 |
3.3 基于DEMATEL模型的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
第4章 民营油站用户满意度测评的实证分析 |
4.1 数据来源 |
4.2 信度和效度检验 |
4.2.1 信度分析 |
4.2.2 效度分析 |
4.3 描述性分析 |
4.4 非参数检验 |
4.4.1 性别的非参数检验 |
4.4.2 城市的非参数检验 |
4.4.3 用户类型的非参数检验 |
4.5 Bayes方法估计满意度 |
4.6 基于DEMATEL模型的民营油站用户满意度实证分析 |
4.6.1 各维度影响关系分析 |
4.6.2 各指标影响关系分析 |
第5章 民营油站用户满意度提升策略 |
5.1 建立完备的售后体系 |
5.2 增加多样的促销活动 |
5.3 拓宽丰富的宣传渠道 |
5.4 实施精细的用户管理 |
5.5 建立完善的服务环境 |
5.6 建立全面的品控系统 |
第6章 总结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芜湖市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课堂教学效果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创新之处 |
二、文献综述 |
(一)教师主导型教学 |
(二)学生主导型教学 |
(三)教学环境主导型教学 |
(四)评述 |
三、芜湖市中职学校教育发展现状 |
(一)芜湖市中职学校概况 |
(二)芜湖市中职学校教学现状初次调查 |
(三)问题提出 |
四、调查方案设计 |
(一)理论依据 |
(二)研究设计与思路 |
五、实证分析 |
(一)实证过程 |
(二)实证结果 |
六、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芜湖市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师生随机抽样访谈 |
附录 B 关于芜湖市中职教育发展现状的初次调查 |
附录 C 关于芜湖市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5)洛带古镇旅游怀旧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区域 |
2 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怀旧 |
2.1.2 旅游怀旧与怀旧旅游 |
2.1.3 满意度 |
2.1.4 重游意愿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怀旧消费研究进展 |
2.2.2 旅游怀旧研究进展 |
2.2.3 游客重游意愿研究进展 |
3 研究假设与研究数据获取 |
3.1 研究假设 |
3.2 问卷设计 |
3.2.1 问卷整体设计 |
3.2.2 测量变量设计 |
3.3 问卷调查过程 |
3.4 旅游者描述性统计分析 |
3.4.1 旅游者人口统计特征 |
3.4.2 旅游怀旧特征 |
3.4.3 游客满意度特征 |
3.4.4 游客重游意愿特征 |
3.5 问卷信度分析 |
3.6 问卷效度分析 |
3.6.1 探索性因子分析 |
3.6.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4 数据分析 |
4.1 方差分析 |
4.1.1 不同类型游客对旅游怀旧各因子感知差异 |
4.1.2 不同类型游客对重游影响差异 |
4.2 结构方程模型 |
4.2.1 正态性检验 |
4.2.2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4.2.3 游客满意度中介效应检验 |
4.3 研究结果分析与启示 |
4.3.1 结果分析 |
4.3.2 洛带古镇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创新之处 |
5.3 研究局限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中国大学MOOC》学习APP用户体验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MOOC |
1.4.2 学习APP |
1.4.3 用户体验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用户体验蜂窝模型理论 |
2.1.2 行为主义理论 |
2.1.3 建构主义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内外MOOC研究综述 |
2.2.2 国内外MOOC用户体验研究综述 |
第三章 MOOC学习APP用户体验研究设计 |
3.1 研究平台 |
3.2 调研对象及问卷发放 |
3.3 调研模型构建 |
3.3.1 MOOC学习APP调研模型初步构建 |
3.3.2 调研模型的进一步修改 |
3.3.3 调研模型的最终确定及解释 |
3.4 研究问卷的制定 |
3.5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工具 |
3.6 问卷前测 |
第四章 MOOC学习APP用户体验研究结果分析 |
4.1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4.1.1 问卷信度检验 |
4.1.2 问卷效度检验 |
4.1.3 因子分析 |
4.2 学习者基本情况统计 |
4.2.1 学习者性别统计 |
4.2.2 学习者年龄分布统计 |
4.2.3 学习者职业分布 |
4.2.4 学习者学历分布 |
4.2.5 学习者学习动机统计 |
4.2.6 学习者学习课程数统计 |
4.3 学习者用户体验情况统计 |
4.3.1 用户体验有用性层面 |
4.3.2 用户体验可用性层面 |
4.3.3 用户体验可寻性层面 |
4.3.4 用户体验可获取性层面 |
4.3.5 用户体验可信度层面 |
4.3.6 用户体验满意度层面 |
4.4 学习者个人因素对用户体验各要素的影响 |
4.4.1 性别对用户体验各维度的差异性分析 |
4.4.2 年龄对用户体验各维度的差异性分析 |
4.4.3 学历对用户体验各维度的差异性分析 |
4.4.4 学习课程数对用户体验各维度的差异性分析 |
4.5 深度访谈 |
4.5.1 访谈对象的确定 |
4.5.2 访谈内容 |
4.5.3 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MOOC学习APP用户体验研究结论 |
5.2 MOOC学习APP用户体验优化策略 |
5.2.1 用户体验有用性层面 |
5.2.2 用户体验可用性层面 |
5.2.3 用户体验可寻性层面 |
5.2.4 用户体验可获取性层面 |
5.2.5 用户体验可信度层面 |
5.2.6 用户体验满意度层面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国大学MOOC》学习APP用户体验调查问卷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7)非参数检验的实验设计及其SPSS软件实操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参数检验理论内容及实验设计体系 |
二、单样本非参数检验的SPSS实操应用 |
(一) 单样本非正态分布 |
(二) 单样本游程检验 |
三、独立性检验的SPSS实操应用 |
四、两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的SPSS实操应用 |
(一) Mann-Whitey U检验 |
(二) Komogorov-Smirnov Z检验 |
(三) Wald-Wolfowitz游程检验 |
五、结语 |
(8)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局限性 |
一、研究创新 |
二、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五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境外高等教育 |
二、留学与留学生 |
三、教育需求 |
四、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 |
第六节 文献综述 |
一、国际市场学生流动的研究及述评 |
二、我国出国留学现象的研究及述评 |
三、留学意愿与动机的研究及述评 |
四、留学选择理论模型的研究及述评 |
五、留学行为的研究总评 |
第二章 境外高等教育需求的本质 |
第一节 作为市场行为的留学活动 |
一、境外高等教育市场的客观存在 |
二、高等教育市场的国际供需配置 |
三、留学市场行为的发生过程 |
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框架下的境外高等教育 |
一、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基本形式 |
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理论基础 |
二、国际服务贸易视角下的留学活动 |
第三节 作为有限市场的境外高等教育市场 |
一、境外高等教育供需双方受到限制 |
二、境外高等教育兼顾公私属性 |
三、境外高等教育市场中的信息有限性 |
四、境外高等教育机构缺乏清晰的产权利益结构与售后保障 |
第四节 作为家庭决策的留学选择 |
一、个体留学是家庭决策行为 |
二、家庭投资视角下的个体留学行为 |
三、家庭消费视角下的个体留学行为 |
四、我国家庭境外高等教育决策特点 |
第三章 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理论框架构建 |
第一节 多学科视域下的留学行为研究 |
一、留学行为的经济学视角 |
二、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视角 |
三、留学行为的社会心理视角 |
第二节 个体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发生机制分析 |
一、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发生的条件 |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 |
三、个体境外高等教育消费过程 |
四、我国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过程模型 |
第三节 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 |
一、基于文献的影响因素梳理 |
二、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分阶段影响因素指标 |
三、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
第四章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的研究设计与过程 |
第一节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的预调研 |
一、预调研问卷的构成与优化 |
二、预调研过程与调研对象 |
三、信效度检验 |
第二节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研究设计 |
一、问卷的设计与修订 |
二、访谈设计 |
三、样本选取 |
第三节 第一阶段调研过程 |
一、问卷的再次验证与修改 |
二、调研过程 |
第四节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第二阶段调研 |
一、问卷的最后修订 |
二、问卷的发放 |
第五节 调查情况汇总 |
一、调研学校汇总 |
二、问卷调查样本描述 |
三、访谈过程与访谈样本描述 |
第五章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研究发现 |
第一节 样本检验 |
一、效度检验 |
二、信度检验 |
第二节 高中生接受境外高等教育的意愿分析 |
一、高中生接受境外高等教育的意愿描述性分析 |
二、个体特征对高中生留学意愿的影响 |
三、家庭因素对高中生留学意愿的影响 |
第三节 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动机分析 |
一、境外高等教育动机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
二、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动机影响因素的逻辑回归分析 |
三、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动机影响因素解释 |
四、高中生出国留学阻碍因素分析 |
第四节 高中生留学目的地选择分析 |
一、高中生留学目的地选择影响因子分析 |
二、留学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指数分析 |
三、高中生留学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解释 |
第六章 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的社会心理解释 |
第一节 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的外部环境解释 |
一、政策打造积极的留学环境 |
二、经济发展保障有利的留学环境 |
三、国际化大环境与中国文化共同营造留学社会氛围 |
四、国内教育环境推动境外高等教育需求 |
五、境内高中国际教育的发展促进境外高等教育需求 |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现象对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发挥重要影响 |
一、高等教育选择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
二、个体拥有的信息能力有限 |
三、家长对子女的能力与心理特征所掌握的信息不充分 |
四、掌握的教育质量信息不完全不准确 |
五、错误利用排行榜信息 |
第三节 感知消费性价值对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的影响 |
一、消费性收益驱动留学需求 |
二、感知收益价值偏差导致盲目性需求 |
三、低估留学决策风险 |
第四节 社会流动诉求促进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 |
一、社会阶层流动的诉求驱动家庭境外高等教育需求 |
二、资本转化机制激发境外高等教育需求 |
第五节 中国社会文化影响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 |
一、中国消费者选择偏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
二、根文化与儒家文化共同作用下产生留学动机 |
三、“面子”在需求发生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
四、从众行为是导致社会留学热潮的重要原因 |
五、民族记忆促进了境外高等教育的狂热需求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研究结论 |
一、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特点 |
二、非理性境外高等教育需求的主要根源 |
第二节 我国高中学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的变化趋势 |
一、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与归国需求都将持续增长 |
二、消费结构升级改变我国社会的留学消费观念 |
三、个体留学从以投资行为为重点转变为以消费行为为重点 |
第三节 政策建议 |
一、国家层面 |
二、社会层面 |
三、学校层面 |
四、家庭层面 |
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外文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问卷(第一阶段) |
附录二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问卷(第二阶段) |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修订稿) |
附录四 学校老师访谈提纲(修订稿) |
附录五 国际部主任访谈提纲(修订稿) |
附录六 家长访谈提纲(修订稿) |
附录七 已经留学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八 访谈学生名单 |
附录九 访谈教师名单 |
附录十 访谈国际部主任名单 |
附录十一 访谈家长清单 |
附录十二 已留学学生访谈名单 |
附录十三 部分数据分析图表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9)中国石油阜新销售分公司客户满意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客户满意度的相关概念 |
2.2 影响客户满意度的指标因素 |
2.3 相关研究基础理论 |
2.3.1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
2.3.2 关系营销理论 |
2.3.3 客户满意度测量模型 |
2.3.4 客户满意度理论模型 |
2.4 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方法 |
3 中国石油阜新销售分公司客户满意度调查分析 |
3.1 中国石油阜新销售分公司基本服务现状 |
3.1.1 中国石油阜新销售分公司简介 |
3.1.2 成品油销量及市场份额 |
3.1.3 中国石油阜新销售分公司基本服务情况 |
3.2 顾客满意度调查 |
3.2.1 问卷的初步设计及测试 |
3.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2.3 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
3.2.4 信度和效度检验 |
3.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4 相关分析 |
3.5 非参数检验 |
3.6 中国石油阜新销售分公司客户满意度存在的问题 |
3.6.1 客户不能及时获取促销信息 |
3.6.2 客户加油等待时间长 |
3.6.3 油品质量有待提高 |
3.6.4 男士对中国石油阜新销售分公司的满意度低 |
3.6.5 服务意识和态度有待提高 |
4 提高中国石油阜新销售分公司客户满意度对策 |
4.1 实施实时信息推送服务 |
4.2 缩短客户加油等待时间 |
4.3 多方面提高油品质量 |
4.4 侧重男士群体设计营销策略 |
4.5 提高服务意识和态度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国石油阜新销售分公司客户满意度情况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中小学办学自主权区域实证研究 ——基于豫中地区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办学自主权 |
二、中小学办学自主权 |
三、保障机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 |
二、研究范式 |
三、研究采用的具体方法 |
四、研究的技术路线 |
五、论文结构安排 |
第四节 研究价值与研究创新 |
一、研究价值 |
二、研究创新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一节 国内相关研究回顾 |
一、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引发对于学校自主权的探讨 |
二、基于实践需求大力强调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的落实 |
三、政府职能变革引起对于学校自主权的再度关注 |
第二节 境外相关研究概览 |
一、以教育分权化为主题的研究 |
二、以校本化思潮为主题的研究 |
三、强调由"赋权"转向"增能"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述评 |
一、已取得的研究进展 |
二、待完善的研究空间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第一节 理论基础及其适切性的探讨 |
一、政府本质与职能的理论界说 |
二、学校运行与发展的理论视界 |
三、凸显"整合意义"的治理理论 |
第二节 分析框架的提出 |
一、政治学"权力分析方法"的启发 |
二、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与调研工具检验 |
第一节 基于分析框架的实证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假设 |
三、问卷设计 |
四、访谈设计 |
五、抽样方案 |
第二节 调研工具的检验 |
一、问卷施测前的探讨与修正 |
二、问卷的初次检验与修正 |
三、问卷的二次检验与信效度分析 |
第五章 调查发现与数据分布 |
第一节 样本描述与样本检验 |
一、样本描述 |
二、样本检验 |
第二节 数据分布与结果分析 |
一、学校的自主程度现状及其他相关问题的描述性统计 |
二、学校自主"五因素"对办学自主权整体认知的回归分析 |
三、学校内部权力运行情况相关问题的描述性统计 |
四、不同样本分组在学校自主"五因素"上的差异分析 |
五、不同样本分组在办学自主权整体认知上的差异分析 |
第三节 数据结论归整 |
第六章 相关问题分析 |
第一节 权力主体的分析 |
一、公办中小学的法律地位分析 |
二、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的权力来源分析 |
三、中小学办学自主权权力主体的特殊性分析 |
第二节 权力要素的分析 |
一、人事自主权 |
二、财务自主权 |
三、招生自主权 |
四、课程教学自主权 |
五、发展规划自主权 |
第三节 主体间关系的分析 |
一、政府角色之于学校 |
二、学校角色之于政府 |
三、家长角色的意涵解读 |
四、社会组织参与学校评估监测的价值所在 |
第四节 主要问题归纳 |
一、"中小学"的法人资格定位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
二、中小学校的"权力清单"尚不清晰,且缺乏相关法律的保护 |
三、政府"简政放权"的改革尚未切实地植入中小学校的土壤 |
四、学校之间存在差异,部分学校尚不足以承担起"办"的责任 |
五、以多主体参与为特征的学校内部管理民主机制尚未健全 |
第七章 保障机制探讨 |
第一节 法律层面的保障 |
一、教育法律体系的完善尚需填补《学校法》的空白 |
二、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保障亟待《学校法》的出台 |
三、推进地方性立法是当前较为可能的实现路径 |
第二节 制度层面的保障 |
一、学校教师的区域性招聘制度保障 |
二、学校经费的地方性财政投入制度保障 |
三、基于学校差异的"弹性化"学校管理制度保障 |
第三节 学校层面的"内省式"保障 |
一、以内部民主机制的健全保障办学自主权的合理使用 |
二、以内在活力的唤醒激发秩序之下自主能力的生成 |
三、以章程建设为统领维护学校自主发展的内外环境 |
第八章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对于分析框架建构与运用的基本结论 |
二、对于现状描述的基本结论 |
三、对于相关问题分析的基本结论 |
四、对于保障机制探讨的基本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一、抽样覆盖范围不够广泛 |
二、对于学校案例的研究不够深入 |
三、对已获得研究资料的运用不够充分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一、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规模 |
二、以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进一步挖掘深层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中小学办学自主权区域实证研究的调查问卷 |
附录2:校长(校级领导)访谈提纲 |
附录3: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教育行政部门人员访谈提纲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非参数检验在市场调查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企业并购中评估增值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 顾锦灵. 山东大学, 2021(02)
- [2]太原市公安局X分局辅警薪酬激励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D]. 蔡超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9)
- [3]民营油站用户满意度测评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媛. 山东大学, 2020(11)
- [4]芜湖市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课堂教学效果调查研究[D]. 程彬彬.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2)
- [5]洛带古镇旅游怀旧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研究[D]. 舒婷.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6]《中国大学MOOC》学习APP用户体验优化策略研究[D]. 钱枫嫣.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7]非参数检验的实验设计及其SPSS软件实操应用[J]. 陈军.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1)
- [8]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研究[D]. 旷群.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1)
- [9]中国石油阜新销售分公司客户满意度研究[D]. 刘迪一.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7(05)
- [10]中小学办学自主权区域实证研究 ——基于豫中地区的调查分析[D]. 蒿楠.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