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脂肪醇脱墨剂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

长链脂肪醇脱墨剂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

一、长链脂肪醇脱墨剂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凤[1](2018)在《酶辅助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的废纸脱墨及脱墨浆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逐渐重视,废纸中二次回用纤维在造纸领域已经成为纤维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混合办公废纸(MOW)的数量连年上升,因为其数量多、品质好、价格低的优势在废纸回收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将混合办公废纸(MOW)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脱墨研究,首先以腰果酚为原料合成环保型表面活性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CPE),并将其与其他市面上脱墨效果较好且具有优良生物降解性能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多组分复配,探讨最优配比,制备一款绿色高效的脱墨产品。将其应用于传统的碱性化学法脱墨,探讨其最优脱墨工艺。其次用角质酶和淀粉酶取代碱性化学法脱墨中的传统化学药品,在中性条件下,配合复配的脱墨剂进行中性酶法脱墨,探讨角质酶和淀粉酶的最优添加量和最优脱墨工艺,并从脱墨浆质量,环保程度等方面与传统碱性化学法脱墨进行对比。本文还将最优脱墨工艺下得到的脱墨浆,采用磨浆处理-TEMPO氧化-均质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纤维素,探讨主氧化剂次氯酸钠的用量对氧化纤维素的羧基含量、得率、平均聚合度及纤维的沉降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制备的纳米纤维素的形态尺寸及部分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以腰果酚为原料合成的表面活性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CPE)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脱墨性,与市售常用脱墨效果较好的表面活性剂之间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其中CPE/AEO-9/AES以质量比为1:1:1的比例复配使用时脱墨效果最好,混合办公废纸脱墨后纸张的白度为90.45%ISO,油墨的去除率为91.96%,脱墨后纸张抗张指数19.58 N·m·g-1,撕裂指数7.23 mN·m2·g-1。角质酶、淀粉酶协同脱墨,可以取代传统碱法脱墨中的化学药品且进一步提高脱墨质量。两种酶的最优配比为角质酶用量10 U·g-1,淀粉酶用量5 U·g-1;最优工艺: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0.2%;混合酶的处理时间为30 min;混合酶的处理温度为50℃。脱墨浆指标为:白度92.24%ISO,油墨去除率92.63%,脱墨后纸张的抗张指数为24.83N·m·g-1,纸张的撕裂指数为9.48 mN·m2·g-1。角质酶/淀粉酶/复配表面活性剂的中性脱墨体系,不论是从脱墨浆的质量,脱墨过程中的环保程度还是在生产成本方面均优于传统碱性化学法脱墨。以脱墨浆为原料通过磨浆预处理-TEMPO氧化-高压均质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成功制备得到直径在10 nm左右,长度分布在100-150 nm之间纳米纤维素。其中磨浆压力为(3.33±0.1)N/mm,磨浆时间为15 min;TEMPO氧化阶段NaClO用量6.0 mmol·g-1;均质处理阶段使用型号为AH2010的高压均质机,用300 bar高压循环处理3遍,900 bar高压循环处理7遍。

张明[2](2017)在《天然脂肪酸基载木聚糖酶脱墨剂的制备及其ONP脱墨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实现废纸再生的清洁生产,可再生和易降解的天然脂肪酸基表面活性剂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木聚糖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酶制剂,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好的特点,同时它还是一种绿色清洁产品。其中,碱性木聚糖酶在废纸脱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以天然脂肪酸为原料,研究制备具有良好脱墨性能的天然脂肪酸基表面活性剂。为了促进脱墨剂朝着绿色化、功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本课题对碱性木聚糖酶与天然脂肪酸基脱墨剂相融合的脱墨剂做了初步探索。首先,以天然脂肪酸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天然脂肪酸基表面活性剂做应用分析。优化后的制备工艺为:反应时间30min,反应温度90oC,m松香:m椰子油酸:m棕榈酸为2.5:3.5:4,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40%。最优加入量为0.20%。脱墨浆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天然脂肪酸基脱墨剂能有效的去除自由油墨粒子,但对纤维表面的“纤维-油墨”粒子不能有效去除。其次,对碱性木聚糖酶FX40做了酶学性质研究,然后分析了其对废旧新闻纸(ONP)纸浆油墨粒子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性木聚糖酶FX40具有较好的温度、pH值稳定性,对高温、碱性环境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碱性木聚糖酶FX40用量为3.0U·g-1时,面积在0.005-0.015mm2尺寸范围内的油墨粒子提高了3.32%;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未经碱性木聚糖酶处理的ONP废纸浆纤维上有“纤维-油墨”粒子及“油墨-纤维”粒子。在经过碱性木聚糖酶处理后,未发现“纤维-油墨”粒子。最后,对天然脂肪酸基载木聚糖酶脱墨剂(GXD)的制备和应用做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为使GXD脱墨剂具有最佳的残余酶活力,制备温度为55oC,固含量为94%,游离碱含量为0.10%,甘油加入量为0.20%。GXD脱墨剂的最优应用工艺条件是pH值为8.5,碎浆时间为35min,碎浆浓度为12%,碱性木聚糖酶含量为15%;在此条件下,与使用天然脂肪酸基脱墨剂相比,撕裂指数、抗张指数分别提高了13.21%、10.54%;白度、油墨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65%ISO、2.05%。且其脱墨性能优于企业现用的脱墨剂。

马燕[3](2017)在《油酸钠类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废纸纸浆造纸的利用具有降低成本、节约原生纤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简化造纸工艺流程、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因此受到世界各地的普遍重视。废纸脱墨是利用废纸进行制浆造纸的关键环节,脱墨剂又是废纸脱墨环节中重要的化学助剂。目前,我国市面上所售的脱墨剂种类虽多,但大部分脱墨剂为一些小分子的表面活性剂或其复配物,而这类脱墨剂存在一些缺点:泡沫多、捕集性差、抗沉积能力差、再生纸张白度低等,还不能满足制备较高档再生纸的要求。所以,研发高效新型的脱墨剂是提高废纸脱墨水平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以油酸钠(NaOL)为主要原料,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NaOL-AA和NaOL-AA-SMAS型两种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并对其合成工艺条件及废纸脱墨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油酸钠(NaOL)、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NaOL-AA二元共聚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所制备产物在废旧期刊纸的浮选脱墨中的脱墨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以脱墨效果为评判标准,考察了其最佳合成工艺及复配条件,并将其与市售脱墨剂进行了脱墨效果的对比,通过SEM对脱墨后再生纸纤维表面的残余固体物以及纤维交联程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物理性能检测。脱墨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当n(NaOL):n(AA)=1:3,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6h,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2%,pH=89时,制备的NaOL-AA产物脱墨效果较好,其再生纸张白度达到67.6%,残余油墨量为53.0mm2·m-2,效果优于市售脱墨剂;将NaOL-AA与FMEE按m(Na OL-AA):m(FMEE)=1:2复配时,再生纸张白度较单独使用NaOL-AA提高了2.2%ISO。SEM分析结果表明:脱墨后纤维表面固体残留物减少,纤维整洁,轮廓清晰。由GPC数据可知,其数均分子量Mn=3380,产物分子量分散系数Mw/Mn=1.26;物理性能检测结果表明:产物NaOL-AA的表面张力为24.94mN·m-1,CMC值为0.153g·L-1,泡沫稳定性(A)为88.7%,分水时间法测得乳化力为547s。(2)以油酸钠(NaOL)、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NaOL-AA-SMAS三元共聚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所制备产物在废旧期刊纸的浮选脱墨中的脱墨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以脱墨效果为评判标准,考察了其最佳合成工艺及复配条件,并将其与市售脱墨剂进行了脱墨效果的对比,通过SEM对脱墨后再生纸纤维表面的残余固体物以及纤维交联程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物理性能检测。脱墨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当n(NaOL):n(SMAS):n(AA)=1:1:3,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5h,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2.5%时,制备的NaOL-AA-SMAS产物脱墨效果较好,效果优于市售脱墨剂;将NaOL-AA-SMAS与AEO-9复配,当m(NaOL-AA-SMAS):m(AEO-9)=2:1时,再生纸张白度可达71.9%,残余油墨量为42.3mm2·m-2。SEM分析结果表明:脱墨后纤维表面固体残留物减少,纤维整洁,轮廓清晰。由GPC数据可知,其数均分子量Mn=7180,产物分子量分散系数Mw/Mn=1.02;物理性能检测结果表明:产物NaOL-AA的表面张力为24.32mN·m-1,CMC值为0.149g·L-1,泡沫稳定性(A)为90.2%,分水时间法测得乳化力为513s。(3)将脱墨后再生纸张的白度、残余油墨量作为评判标准,以NaOL-AA表面活性剂作为脱墨剂,利用浮选法对期刊纸进行脱墨。考察不同工序的温度、时间以及脱墨方法对脱墨效果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脱墨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NaOL-AA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为0.2%,NaOH用量为1%,Na2Si O3用量为3%,碎浆温度60℃,碎浆时间30min,熟化温度55℃,熟化时间30min,浮选温度45℃,浮选时间8min,在此条件下再生纸张白度达到68.7%ISO,较工艺优化前白度提高了1.1%ISO。

焦雅兰[4](2016)在《α-烯基磺酸类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我国森林覆盖率低,木材原料供应不足,而用纸需求不断增加,需要我们加大二次纤维的利用。废纸回收具有节省原生纤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简化工艺流程、降低能耗等优点,而废纸回收利用的途径就是废纸脱墨,脱墨的技术关键是脱墨剂的研制和开发。目前,我国脱墨剂的研制主要侧重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脱墨剂品种单一,陈旧。随着不同品质油墨的出现,现有的脱墨剂已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开发具有很好的分散、乳化等性能的表面活性剂势在必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结构特殊,对油墨具有较强的渗透力、乳化性、洗涤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种新型脱墨剂。本论文主要制备了两种α-烯烃磺酸钠(AOS)类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并对其合成工艺及脱墨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α-烯烃磺酸钠(AOS)和丙烯酸(AA)为原料通过自由基水溶液聚合反应合成出一系列AOS-AA阴离子共聚物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最佳合成工艺,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和表面化学性能检测,并研究了该产物与复配产物在浮选法废纸的脱墨效果。通过SEM分析纤维表面形态及残余油墨量情况。结果表明:当n(AOS):n(AA)=1:2,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3.0%,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5 h,阴离子共聚物pH值为8-9时,合成产物可达最佳脱墨效果;将AOS-AA阴离子共聚物与月桂醇聚氧乙烯醚(AEO-9)进行复配,当m(AOS-AA):m(AEo-9)=1:2,用量为0.2%(相对于纸片重量,其他助剂一定)时,废旧杂志纸脱墨后白度达72.1%ISO,残余油墨量仅为41.4 mm2·m-2。由GPC数据分析可知,合成产物的数均分子量Mn=3513,产物分子质量分散系数Mw/Mn=1.11;由SEM结果可知,纤维表面基本没有油墨粒子,且纤维表面更光滑,轮廓也比较清晰。(2)以α-烯烃磺酸钠(AOS)、丙烯酸(AA)和相对分子质量为700的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PEG)为原料通过自由基水溶液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AAA(AOS-AA-APEG)型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最佳合成工艺,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和表面化学性能检测,并研究了该产物与复配产物在浮选法废纸的脱墨效果。通过SEM分析纤维表面形态及残余油墨量情况。结果表明:当n(AOS):n(AA):n(APEG-700)=1:3:1,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2.5%,聚合温度为80℃,聚合时间为5 h,聚合物pH值为8时,AAA-700型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可达到较好的脱墨效果。将AAA型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与AEO-9、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按质量比m(AAA-700):m(AEO-9):m(AES)=1:2:1进行复配,复配脱墨剂用量为0.2%(相对于纸片重量,其他助剂一定)时,废旧杂志纸脱墨后白度达72.4%ISO,残余油墨量仅为51.2 mm2·m-2。由GPC数据分析可知,合成产物的数均分子量Mn=6216,产物分子质量分散系数Mw/Mn=1.56;由SEM结果可知,纤维表面基本没有油墨粒子,且纤维表面更光滑,轮廓也比较清晰。(3)分别将上述自制的AOS-AA阴离子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和AAA-700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单因素条件进行正交实验,研究出适用于浮选法脱墨的最佳合成条件。通过正交实验可得:当n(AOS):n(AA)=l:2,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3.0%,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5 h,AOS-AA阴离子共聚物表面活性剂脱墨后效果最佳;当n(AOS):n(AA):n(APEG)=1:3:1,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2.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h时,AAA-700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脱墨效果最佳。

韩文会[5](2016)在《LIP和AI-T-IA两种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利用废纸进行制浆造纸具有相对成本较低、节约原生纤维资源、简化造纸工艺流程、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等优点,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废纸脱墨是利用废纸进行制浆造纸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废纸脱墨剂又是废纸脱墨环节中最重要的化学助剂。目前的国产废纸脱墨剂品种较少,且多为利用现有的市售小分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所得的复配物,国产废纸脱墨剂脱墨效果相对较差,还不能满足制备较高档再生纸的要求。所以,研发新型高效的废纸脱墨剂是提高废纸脱墨水平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实验原料,采用亲核加成法制备了LIP型和AI-T-IA型两种较高分子量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对其合成工艺条件及废纸脱墨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月桂酸二乙醇酰胺(LDE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LIP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所有制备产物在废旧期刊纸的浮选法脱墨中的脱墨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以脱墨效果为评判标准,考察了其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及复配条件,并将其与市售脱墨剂进行了脱墨效果的对比,通过SEM对脱墨后再生纸纤维表面的残余固体物以及纤维交联程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物理化学性能检测。脱墨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2h,催化剂用量为单体LDEA的1.0%,n(LDEA): n(IPDI):n(PEG)=1.0:2.0:2.0,并且PEG相对分子量为600时,制备的LIP-600产物具有较好的脱墨效果,其再生纸的白度可达71.2%ISO,残余油墨量为52.5 mm2.m-2,其脱墨效果优于市售脱墨剂;当按照m(LIP-600):m(AEO-9):m(AES)=2:1:1进行复配脱墨时,再生纸的白度较LIP-600单独使用提高了1.1%ISO,残余油墨量下降了1.1 mm2.m-2; SEM分析结果表明:脱墨后纤维表面固体物明显减少,表面更为平整光滑,纤维之间分散良好。物理化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产物LIP-600的最低表面张力为34.48 mN·m-1, CMC值为1.36×10-5 mol·L-1,浊点为53℃,HLB值为13.33,起泡比为80.5%,分水时间法测得乳化力为589s。(2)以月桂醇聚氧乙烯醚(AEO-9)、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酒石酸(TA)为原料制备了一种AI-T-IA表面活性剂。对该AI-T-IA表面活性剂在废旧期刊纸的浮选法脱墨中的脱墨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以脱墨效果为评判标准,考察了其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及复配条件,并将其与市售废纸脱墨剂进行了脱墨效果的对比,通过SEM对脱墨后再生纸纤维表面的残余固体物以及纤维交联程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物理化学性能检测。脱墨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105℃,反应时间3.5 h,催化剂用量1.0%, n(AEO-9):n(IPDI):n(TA)=2.0:2.2:1.0时,制备产物具有较好的浮选脱墨效果,再生纸的白度可达69.5%ISO,残余油墨量为57.8 mm2·m-2,其脱墨效果优于市售脱墨剂;当按照m(AI-T-IA):m(AEO-9):m(AES)=1:2:1进行复配脱墨时,再生纸的白度较AI-T-IA单独使用提高了1.3%ISO,残余油墨量下降了3.3mm2·m-2; SEM分析结果表明:脱墨后纤维表面固体物明显减少,表面更为平整光滑,纤维之间分散良好;物理化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产物AI-T-IA的最低表面张力为35.96 mN·m-1, CMC值为0.52mmol·L-1.酸值为43.81 mgKOH·g-1,起泡比为69.8%,分水时间法测得乳化力为416s。(3)以脱墨效果为评判标准,以LIP-60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脱墨剂,对涂布期刊废纸采用浮选法脱墨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废旧书本纸采用浮选法和洗涤法脱墨的脱墨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脱墨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碎浆温度为50℃、碎浆时间为30 min、熟化温度为55℃、熟化时间为30 min、浮选温度为45℃、浮选时间为8 min、LIP-60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量为0.3%、Na2SiO3用量为3%、NaOH用量为1%,采用先加入脱墨药品,后加入废纸的加料顺序,在此条件下对涂布期刊废纸进行浮选法脱墨,其再生纸的白度最高可达73.2%ISO,残余墨量为46.6 mm2·m-2,较工艺优化前的白度提高了2.0%ISO,残余墨量降低了6.1 mm2·m-2,同时对废旧书本纸宜采用洗涤法进行脱墨,当LIP-600的用量为0.3%时,其再生纸白度可达64.1%ISO。

雷莉娜,张昌辉,李翔虹,李姣[6](2014)在《AI-P-IA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在洗涤法脱墨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以月桂醇聚氧乙烯醚(AEO-3)、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聚乙二醇-600(PEG-600)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AI-P-IA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考察了最佳合成工艺,并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物理性能检测;研究了合成产物在洗涤法废纸脱墨中的应用,并将其与复配脱墨剂以及市售脱墨剂的脱墨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nAEO-3∶nIPDI∶nPEG-600=1∶1∶0.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h,w(催化剂)=1%,具有较好的洗涤脱墨效果;AI-PIA(PEG-600)与AEO-3和AES复配可取得较佳效果,当m(AI-P-IA-600)∶m(AES)∶m(AEO-3)=1∶2∶1,用量0.2%(其他助剂一定)时,废旧书本纸纸浆白度可达68.3%ISO,残余油墨量仅为45.3 mg/kg。

雷莉娜[7](2014)在《IPDI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废纸的回收利用不仅投资少,而且可节约森林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并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脱墨剂的研究和应用是废纸利用的关键技术,常用的脱墨剂一般为脂肪酸类有机化合物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及聚氧乙烯醚类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刷品的颜色、光泽性和牢固性也在不断的提高,例如紫外光固化油墨、激光打印和静电复印油墨等,这些新型油墨的出现使得废纸的脱墨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研究新工艺、高效能、低污染的脱墨剂是今后废纸脱墨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本论文主要对IPDI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工艺及其在脱墨中的应用做了研究。1.以月桂醇聚氧乙烯醚(AEO-3)、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AIP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最佳合成工艺,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检测,并研究了合成产物及复配产品在浮选法废纸脱墨中的应用。通过SEM对废旧期刊纸脱墨后纸片纤维表面残余油墨以及纸样内纤维紧密交联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步骤1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5h,w(催化剂)=1.0%,n(AEO-3):n(IPDI):n(PEG-400)=1.0:1.0:1.0(AIP-400)具有较好的浮选脱墨效果,合成步骤2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2.0h,w(催化剂)=1.0%,n(AEO-3):n(IPDI):n(PEG-400)=1.0:1.0:1.0(AIP-400)具有较好的浮选脱墨效果;AIP-400与AEO-3和AES复配产品的脱墨效果有进一步的提高,m(AIP-400):m(AES):m(AEO-3)=1.0:2.0:1.0,掺入量为0.2%时,对废旧期刊纸进行脱墨后纸张的白度为67.8%ISO,残余油墨量为43.2mm2·m-2。GPC分析显示脱墨剂平均分子量Mw=2002.45,分散系数Mw/Mn=2.006,SEM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表面油墨离子明显减少,基本没有附集的油墨离子,纤维表面相比比较光滑、平整。2.以月桂醇聚氧乙烯醚(AEO-3)、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400)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AIP-I-AIP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最佳合成工艺,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检测,并研究了合成产物及复配产品在浮选法废纸脱墨中的应用。通过SEM对废旧期刊纸脱墨后纸片纤维表面残余油墨以及纸样内纤维紧密交联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0h,w(催化剂)=1.0%,当n(AEO-3):n(IPDI):n(PEG-400):n(IPDI)=1.0:1.0:1.0:0.5具有较好的浮选脱墨效果;AIP-I-AIP-400与AEO-3和AES复配产品的脱墨效果有进一步的提高,m(AIP-I-AIP-400):m(AES):m(AEO-3)=1.0:2.0:1.0,掺入量为0.2%时,对废旧期刊纸进行脱墨后纸张的白度为68.6%ISO,残余油墨量为41.4mm2·m-2。GPC分析显示脱墨剂平均分子量Mw=2426.23,分散系数Mw/Mn=2.160。SEM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表面油墨离子明显减少,基本没有附集的油墨离子,纤维表面相比比较光滑、平整。3.以月桂醇聚氧乙烯醚(AEO-3)、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600)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AI-P-AI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最佳合成工艺,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检测,并研究了合成产物及复配产品在浮选法废纸脱墨中的应用。通过SEM对废旧期刊纸脱墨后纸片纤维表面残余油墨以及纸样内纤维紧密交联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0h,w(催化剂)=1.0%,当n(AEO-3):n(IPDI):n(PEG-400)=1.0:1.0:0.5时合成的AI-P-AI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浮选脱墨效果;AI-P-AI-600与AEO-3和AES复配产品的脱墨效果有进一步的提高,m(AIP-400):m(AES):m(AEO-3)=1.0:2.0:1.0,掺入量为0.2%时,对废旧期刊纸进行脱墨后纸张的白度为66.4%ISO,残余油墨量为55.3mm2·m-2。GPC分析显示脱墨剂平均分子量Mw=2783.13,分散系数Mw/Mn=2.223,SEM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表面油墨离子明显减少,基本没有附集的油墨离子,纤维表面相比比较光滑、平整。

李翔虹[8](2014)在《HDI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废纸再生利用不仅投资少,而且可节约森林资源、降低能量消耗并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得到普遍重视。废纸再生利用的主要环节是废纸脱墨,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刷品的颜色、光泽性和牢固性也在不断的提高,一些新型油墨的出现使得废纸的脱墨变得越来越困难。废纸脱墨剂是废纸脱墨的关键助剂之一,目前的国产废纸脱墨剂大多来自于市售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但其脱墨效果欠佳,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脱墨行业的需要。因此,研发新型的可用于废纸脱墨的表面活性剂是今后废纸脱墨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本文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两种HDI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对其在洗涤法废纸脱墨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HDI和聚乙二醇-200(PEG-200)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HDI-PEG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实验,对其最佳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物理性能检测;研究了合成产物在洗涤法废纸脱墨中的应用,并将其与市售脱墨剂的脱墨效果进行了对比。通过SEM对脱墨后再生纸张纤维的微观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当nHDI:nPEG200=1:1.3,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2h,催化剂用量为0.05%时,其合成产物的脱墨效果最佳,脱墨后再生纸白度可达65.5%ISO,残余油墨量仅为52.75mm2·m-2;合成产物的表面张力为33.94mN·m-1,CMC为2.78g·L-1,起泡比为67.90%;GPC分析显示合成产物的平均分子量Mw=2362.62,分散系数Mw/Mn=2.224;与市售脱墨剂相比在相对于相同条件下使用A、B、C白度增值分别为6.60%ISO、4.80%ISO、4.30%ISO,残余油墨含量减少值分别为21.58mm2·m-2、13.97mm2·m-2、16.86mm2·m-2;SEM分析结果表明脱墨后再生纸张纤维表面平整、光滑。(2)以HDI、1,4-丁二醇(BDO)以及聚乙二醇-600(PEG-600)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HDI-BDO-PEG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其最佳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物理性能检测;研究了合成产物在洗涤法废纸脱墨中的应用,并将其与市售脱墨剂的脱墨效果进行了对比。通过SEM对脱墨后的纸张纤维的微观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当nHDI:nBDO:nPEG600=1:0.2:0.8,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2.5h,催化剂用量为0.10%时,其合成产物的脱墨效果最佳,脱墨后再生纸白度可达66.20%ISO,残余油墨量仅为52.10mm2·m-2;合成产物的表面张力为36.96mN·m-1,CMC为2.31g·L-1,起泡比为69.70%;GPC分析显示合成产物的平均分子量Mw=2732.62,分散系数Mw/Mn=2.141,与市售脱墨剂相比在相对于相同条件下使用A、B、C白度增值分别为6.40%ISO、5.00%ISO、4.40%ISO,残余油墨含量减少值分别为20.20mm2·m-2、15.80mm2·m-2、12.00mm2·m-2;SEM分析结果表明脱墨后再生纸张纤维表面平整、光滑。(3)以上述自制的HDI-PEG型表面活性剂和HDI-BDO-PEG型表面活性剂分别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以不同的重量比进行了复配,研究了复配产物在洗涤法废纸脱墨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当HDI-PEG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AEO-3、AES按照1:1:2重量比复配后,其复配产物的脱墨效果最为理想,脱墨后再生纸白度可达67.70%ISO,残余油墨量可减少至51.30mm2·m-2。当HDI-BDO-PEG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AEO-3、AES按照1:1:2重量比复配后,其复配产物的脱墨效果最为理想,脱墨后再生纸白度可达67.90%ISO,残余油墨量可减少至50.10mm2·m-2。

崔春亮[9](2012)在《弱碱条件废纸油墨和胶黏物去除工艺与机理研究》文中指出废纸脱墨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生产技术已经很成熟。虽然也有中性脱墨、酶法脱墨等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还不能在工厂中广泛应用。对新闻纸厂来说,目前脱墨工艺所用碱量已经很低,因此下一步的工艺发展方向应为弱碱性脱墨;对旧书刊纸为主要原料的白卡纸厂,目前仍为高碱度脱墨工艺,因此其下一步工艺应该往低碱度量脱墨方向发展。本论文对不同化学体系的界面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碎浆时各因素对表面张力、接触角的作用规律。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温度升高,接触角和表面张力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但是转折点不同;随着NaOH用量的增加,接触角和表面张力均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大;随着H2O2用量和Na2SiO3用量的增大,接触角和表面张力曲线呈现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以废旧新闻纸为原料,采用某工厂成熟的脱墨工艺条件,在碎浆阶段以硅酸钠或亚硫酸钠为唯一添加的化学品,研究浆中油墨和胶黏物的去除效果,并与常规碱性脱墨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添加Na2SiO3的脱墨效果比添加Na2SO3的脱墨效果好,当Na2SiO3用量为2%时,胶黏物去除效率是最好的;Na2SiO3和Na2SO3作用体现阶段不同,Na2SiO3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碎浆阶段,而Na2SO3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浮选阶段。本论文还以旧书刊纸为原料,研究不同碎浆工艺对脱墨效果的影响,并从界面化学体系的角度,对脱墨机理做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接触角增大,白度增值和ERIC降值的趋势逐渐减少,接触角较小时,对白度的增加和ERIC值的降低有较好的作用效果;表面张力增加,白度增值和ERIC降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又上升之势,表面张力较低或较高,白度增值和ERIC降值都较为明显。然后,采用某工厂生产脱墨工艺,就工厂内常用的四种商品脱墨剂对旧书刊纸的脱墨效果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四种脱墨剂在不同作用阶段对脱墨效果影响各有不同。在浮选阶段,对白度提高最大的为泛亚-S脱墨剂,对油墨去除最好的为罗地亚脱墨剂,对胶黏物去除效果最好的为DIA-30脱墨剂;在洗涤阶段,对白度、油墨、胶黏物提高最大均为DIA-30脱墨剂。四种脱墨剂中,总体脱墨效果最好的为DIA-30脱墨剂,脱墨效果最差的为323脱墨剂。

李清林,韩卿[10](2012)在《表面活性剂在废纸脱墨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文中认为对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种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分析了其在不同的废纸脱墨工艺中的作用原理。为了得到良好的脱墨效率,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该注意对不同种类的废纸采用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同时用量、工艺参数等都应该严格控制。

二、长链脂肪醇脱墨剂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链脂肪醇脱墨剂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酶辅助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的废纸脱墨及脱墨浆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混合办公废纸脱墨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传统碱法脱墨
        1.1.2 弱碱性脱墨与中性脱墨
        1.1.3 空化射流脱墨
        1.1.4 附聚法脱墨
        1.1.5 磁性脱墨
        1.1.6 附聚-磁性法脱墨工艺
        1.1.7 蒸汽爆破法脱墨
        1.1.8 溶剂法脱墨
        1.1.9 酶法脱墨技术
    1.2 表面活性剂在废纸脱墨领域的应用
    1.3 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研究现状
    1.4 生物酶在混合办公废纸脱墨领域中的应用
        1.4.1 纤维素酶
        1.4.2 半纤维素酶
        1.4.3 脂肪酶
        1.4.4 漆酶
        1.4.5 淀粉酶
        1.4.6 角质酶
    1.5 脱墨浆制备纳米纤维素的现状
    1.6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2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传统碱法脱墨研究
    2.1 传统碱法脱墨所用化学品
    2.2 浮选法脱墨机理
    2.3 复配原理
    2.4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2.4.1 原料试剂
        2.4.2 仪器设备
    2.5 实验方法
        2.5.1 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合成方法
        2.5.2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实验
        2.5.3 传统碱法脱墨方法
    2.6 合成产物表征及理化性能的检测
        2.6.1 产物红外谱图分析
        2.6.2 产物核磁谱图分析
        2.6.3 亲水亲油平衡值的测定
        2.6.4 浊点的测定
        2.6.5 泡沫高度的测定
    2.7 脱墨纸页性能检测
        2.7.1 纸页白度
        2.7.2 纸页尘埃度
        2.7.3 纸浆得率
        2.7.4 纸页SEM分析
        2.7.5 纸页抗张指数的检测
        2.7.6 纸页撕裂指数的检测
    2.8 结果与讨论
        2.8.1 合成产物腰果酚聚氧乙烯醚的性能表征
        2.8.2 单一组份表面活性剂脱墨
        2.8.3 双组份表面活性剂复配脱墨
        2.8.4 三组分表面活性剂复配脱墨
        2.8.5 脱墨用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性
        2.8.6 脱墨后纸张SEM分析
        2.8.7 碱法脱墨最佳工艺的探究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物酶/表面活性剂体系协同中性脱墨研究
    3.1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3.1.1 原料试剂
        3.1.2 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角质酶酶活测定方法
        3.2.2 中性酶法脱墨方法
        3.2.3 废水COD含量测试方法
    3.3 角质酶脱墨机理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角质酶用量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3.4.2 角质酶处理时间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3.4.3 角质酶处理温度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3.4.4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角质酶脱墨效果的影响
        3.4.5 角质酶与脂肪酶的脱墨效果对比
        3.4.6 角质酶和淀粉酶的协同作用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3.4.7 混合酶处理时间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3.4.8 混合酶处理温度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3.4.9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混合酶脱墨效果的影响
        3.4.10 碱法脱墨和中性酶法脱墨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脱墨浆纳米纤维素的制备与表征
    4.1 实验原料与仪器
        4.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脱墨浆磨浆预处理
        4.2.2 脱墨浆TEMPO氧化处理
        4.2.3 高压均质处理
    4.3 测试分析方法
        4.3.1 氧化纤维羧基含量测定
        4.3.2 氧化产物得率计算
        4.3.3 平均聚合度的测定
        4.3.4 沉降性能的测定
        4.3.5 扫描电镜(SEM)观察
        4.3.6 透射电镜(TEM)观察
        4.3.7 光学显微镜观察
        4.3.8 X-射线衍射(XRD)分析
        4.3.9 热性能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氧化纤维素羧基含量、得率及平均聚合度
        4.4.2 纤维的沉降性能分析
        4.4.3 纤维形态的表征
        4.4.4 纤维结晶结构分析
        4.4.5 纤维热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天然脂肪酸基载木聚糖酶脱墨剂的制备及其ONP脱墨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废纸回收的重要意义
    1.2 废纸脱墨技术
    1.3 表面活性剂在浮选脱墨中的研究现状
    1.4 天然脂肪酸基脱墨剂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1.5 木聚糖酶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6 论文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天然脂肪酸基脱墨剂的制备及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化学试剂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3 单一原料的表面活性剂的制备
        2.2.4 天然脂肪酸基脱墨剂的制备
        2.2.5 表面张力的测定
        2.2.6 起泡力及泡沫稳定性的测定
        2.2.7 脱墨性能的测定
        2.2.8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2.9 扫描电镜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原料的优选分析
        2.3.2 天然脂肪酸基原料红外光谱分析
        2.3.3 天然脂肪酸基脱墨剂制备工艺条件优化
        2.3.4 表面张力的测定
        2.3.5 起泡力及泡沫稳定性的测定
        2.3.6 天然脂肪酸基脱墨剂用量的确定
        2.3.7 天然脂肪酸基脱墨剂实际应用分析
        2.3.8 天然脂肪酸基脱墨剂脱墨效果微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碱性木聚糖酶对ONP废纸浆油墨特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化学试剂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 碱性木聚糖酶FX40酶活力的测定
        3.2.4 碱性木聚糖酶FX40最适反应温度的测定
        3.2.5 碱性木聚糖酶FX40最适反应pH值的测定
        3.2.6 碱性木聚糖酶FX40热稳定性分析
        3.2.7 碱性木聚糖酶FX40 pH值稳定性分析
        3.2.8 废纸浆的准备
        3.2.9 碱性木聚糖酶FX40处理ONP废纸浆
        3.2.10 ONP废纸浆油墨特性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木糖标准曲线
        3.3.2 碱性木聚糖酶FX40最适反应温度分析
        3.3.3 碱性木聚糖酶FX40最适反应pH值分析
        3.3.4 碱性木聚糖酶FX40的酶活力
        3.3.5 碱性木聚糖酶FX40的热稳定性分析
        3.3.6 碱性木聚糖酶FX40的pH值稳定性分析
        3.3.7 碱性木聚糖酶FX40对废纸浆油墨粒子的影响
        3.3.8 ONP废纸浆油墨粒子显微镜观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然脂肪酸基载木聚糖酶脱墨剂的制备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化学试剂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3 天然脂肪酸基载木聚糖酶脱墨剂 (GXD) 的制备
        4.2.4 残余酶活力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制备温度对GXD脱墨剂酶活力的影响
        4.3.2 固含量对GXD脱墨剂酶活力的影响
        4.3.3 O-吡啶酸酯壳聚糖对GXD脱墨剂酶活力的影响
        4.3.4 游离碱对GXD脱墨剂酶活力的影响
        4.3.5 甘油对GXD脱墨剂酶活力的影响
        4.3.6 金属离子螯合剂对GXD脱墨剂酶活力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天然脂肪酸基载木聚糖酶脱墨剂在ONP脱墨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及化学试剂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2.3 碎浆实验
        5.2.4 浮选实验
        5.2.5 纸浆抄片
        5.2.6 分析检测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碎浆pH值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5.3.2 碎浆时间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5.3.3 碎浆浓度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5.3.4 碱性木聚糖酶含量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5.3.5 碱性木聚糖酶含量对脱墨浆纤维形态的影响
        5.3.6 碱性木聚糖酶含量对脱墨浆纤维结晶度的影响
        5.3.7 碱性木聚糖酶含量对脱墨浆成纸物理强度的影响
        5.3.8 GXD脱墨剂脱墨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进一步的研究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油酸钠类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废纸回收利用的价值
    1.2 废纸的分类
        1.2.1 国外废纸的分类
        1.2.2 国内废纸分类
    1.3 国内外废纸的利用情况
        1.3.1 国外废纸利用情况
        1.3.2 国内废纸利用情况
    1.4 表面活性剂
        1.4.1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史及概述
        1.4.2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1.4.3 表面活性剂在脱墨剂中的应用
    1.5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1.5.1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简介
        1.5.2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5.3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1.5.4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1.5.5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1.6 废纸脱墨剂
        1.6.1 脱墨剂的含义
        1.6.2 脱墨剂的组成
        1.6.3 脱墨剂的分类
    1.7 废纸脱墨技术
        1.7.1 废纸脱墨的原理
        1.7.2 废纸脱墨的方法
        1.7.3 脱墨效果的评价
    1.8 影响废纸脱墨的因素
        1.8.1 脱墨剂的选择
        1.8.2 脱墨废纸的影响
        1.8.3 脱墨碎浆工艺的影响
        1.8.4 脱墨方法的影响
    1.9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9.1 目的意义
        1.9.2 研究内容
2 NaOL-AA型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2 NaOL-AA二元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2.2.3 合成产物的结果测试
        2.2.4 脱墨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NaOL-AA聚合物的合成条件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2.3.2 NaOL-AA的物理化学性能测试
        2.3.3 自制、复配脱墨剂与市售脱墨剂的脱墨效果对比
        2.3.4 SEM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NaOL-AA-SMAS型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2 NaOL-AA-SMAS型三元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3.2.3 合成产物的结果测试
        3.2.4 脱墨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单因素实验
        3.3.2 正交试验
        3.3.3 NaOL-AA-SMAS的物理化学性能测试
        3.3.4 自制、复配脱墨剂与市售脱墨剂脱墨效果对比
        3.3.5 SEM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脱墨工艺的优化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2.2 脱墨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脱墨剂用量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4.3.2 温度、时间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题目

(4)α-烯基磺酸类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表面活性剂
        1.1.1 表面活性剂的概述
        1.1.2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1.3 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2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1.2.1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概述
        1.2.2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2.3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1.2.4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1.2.5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3 废纸回收的价值及国内外利用情况
        1.3.1 废纸回收的价值
        1.3.2 国内废纸利用情况
        1.3.3 国外废纸利用情况
    1.4 废纸脱墨剂
        1.4.1 脱墨剂的含义
        1.4.2 脱墨剂的组成
    1.5 废纸脱墨技术
        1.5.1 废纸脱墨机理
        1.5.2 废纸脱墨工艺
        1.5.3 影响脱墨的因素
    1.6 α-烯基磺酸钠及其应用
        1.6.1 α-烯基磺酸钠的性质
        1.6.2 α-烯基磺酸钠的应用
    1.7 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7.1 目的和意义
        1.7.2 研究内容
2 AOS-AA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1.2 实验仪器
        2.1.3 AOS-AA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2.1.4 实验结果测试
        2.1.5 脱墨实验
    2.2 结果与讨论
        2.2.1 AOS-AA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合成条件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2.2.2 AOS-AA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
        2.2.3 合成脱墨剂、复配脱墨剂、市售脱墨剂脱墨效果对比
        2.2.4 SEM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AAA型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1.2 实验仪器
        3.1.3 AAA型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3.1.4 实验结果测试
        3.1.5 脱墨实验
    3.2 结果与讨论
        3.2.1 AAA型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合成条件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3.2.2 AAA型共聚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
        3.2.3 合成脱墨剂、复配脱墨剂、市售脱墨剂脱墨效果对比
        3.2.4 SEM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正交实验讨论
    4.1 AOS-AA共聚物表面活性剂正交实验讨论
        4.1.1 实验部分
        4.1.2 Ⅱ号产物的结构表征
    4.2 AAA型共聚物表面活性剂正交实验讨论
        4.2.1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AAA型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脱墨效果对比
        4.2.2 AAA型共聚物表面活性剂正交实验
        4.2.3 Ⅱ号产物的结构表征
    4.3 正交实验小结
        4.3.1 AOS-AA共聚物表面活性剂正交实验小结
        4.3.2 AAA型共聚物表面活性剂正交实验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LIP和AI-T-IA两种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废纸回收的意义
    1.2 废纸回收利用现状
        1.2.1 世界废纸回收利用现状
        1.2.2 国内废纸回收利用现状
    1.3 废纸脱墨剂
        1.3.1 脱墨剂的涵义
        1.3.2 脱墨剂分类
        1.3.3 脱墨剂的组成及功能
        1.3.4 脱墨剂中应用的表面活性剂
    1.4 废纸脱墨技术
        1.4.1 废纸脱墨的原理
        1.4.2 废纸脱墨常用的方法
        1.4.3 废纸脱墨的工艺流程
        1.4.4 脱墨效果的评价
    1.5 影响废纸脱墨的因素
        1.5.1 脱墨废纸的影响
        1.5.2 脱墨剂的影响
        1.5.3 脱墨方法的影响
        1.5.4 碎浆工序的影响
    1.6 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目的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LIP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2 LIP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2.2.3 LIP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表征及物理化学性能测试
        2.2.4 LIP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脱墨应用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合成条件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2.3.2 LIP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表征
        2.3.3 LIP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能检测
        2.3.4 LIP-60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实验
        2.3.5 LIP-600、复配脱墨剂及市售脱墨剂的脱墨效果对比实验
    2.4 本章小结
3 AI-T-IA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3.2.2 AI-T-IA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3.2.3 AI-T-IA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表征及物理化学性能测试
        3.2.4 AI-T-IA表面活性剂的脱墨应用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合成条件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3.3.2 AI-T-IA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表征
        3.3.3 AI-T-IA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能检测
        3.3.4 AI-T-IA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实验
        3.3.5 AI-T-IA、复配脱墨剂及市售脱墨剂的脱墨效果对比实验
        3.3.6 AI-T-IA与LIP-600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产物的脱墨效果对比
    3.4 本章小结
4 脱墨工艺优化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2.2 脱墨实验
        4.2.3 脱墨效果检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温度、时间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4.3.2 脱墨药品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4.3.3 不同加料顺序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4.3.4 不同脱墨方法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4.3.5 LIP-600表面活性剂对书本纸的脱墨效果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AI-P-IA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在洗涤法脱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及仪器
    1.2 制备
        1.2.1 制备原理
        1.2.2 制备方法
    1.3 脱墨实验
        1.3.1 废纸样和脱墨剂组成
        1.3.2 脱墨流程
        1.3.3 脱墨工艺参数
        1.3.4 脱墨结果检测
    1.4 分析测试
2 结果讨论
    2.1 合成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2.1.1 反应时间
        2.1.2 催化剂用量
        2.1.3 反应温度
    2.2 产物的结构表征
    2.3 AI-P-IA-600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物理性能检测
    2.4 AI-P-IA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复配脱墨剂、市售脱墨剂的脱墨效果对照实验
    2.5 扫描电镜 (SEM) 分析
3 结论

(7)IPDI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脱墨剂的概述
        1.1.1 脱墨剂的涵义
        1.1.2 脱墨剂的分类
    1.2 废纸脱墨剂的研究现状
    1.3 废纸脱墨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1.3.1 废纸脱墨的原理
        1.3.2 脱墨工艺方法
        1.3.3 废纸脱墨剂中各成分的作用
    1.4 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5 本研究实验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 AIP 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1.2 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实验
        2.1.3 脱墨实验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AIP 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工艺条件的探讨
        2.2.2 AIP 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表征及性能检测
    2.3 本章小结
3 AIP-I-AIP 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3.1.2 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实验
        3.1.3 脱墨实验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AIP-I-AIP 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工艺条件的探讨
        3.2.2 AIP-I-AIP 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表征及性能检测
    3.3 本章小结
4 AI-P-AI 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4.1.2 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实验
        4.1.3 脱墨实验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AI-P-AI 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工艺条件的探讨
        4.2.2 AI-P-AI 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表征及性能检测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HDI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简表
1 引言
    1.1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1.1 聚氧乙烯类
        1.1.2 烷基醇胺类
        1.1.3 环氧乙烷类
    1.2 表面活性剂和废纸脱墨剂
        1.2.1 油墨组成
        1.2.2 油墨分类
        1.2.3 脱墨剂及其种类
    1.3 废纸脱墨技术
        1.3.1 废纸脱墨的原理
        1.3.2 常规的废纸脱墨方法
    1.4 废纸脱墨的影响因素
        1.4.1 废纸种类
        1.4.2 存放时间
        1.4.3 加料的顺序
        1.4.4 脱墨的温度
        1.4.5 脱墨的时间
        1.4.6 碎解的浓度
        1.4.7 油墨的性质
        1.4.8 脱墨的 pH 值
        1.4.9 废纸的疏解
        1.4.10 浆料的洗涤
    1.5 评价脱墨效果的方法
        1.5.1 白度法
        1.5.2 油墨尘埃度法
        1.5.3 扫描电镜(SEM)法
    1.6 目的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1.6.1 目的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HDI-PEG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反应条件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2.2.2 试样 HP-200 的 FTIR 谱图
        2.2.3 试样 HP-200 的1H-NMR 谱图
        2.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2.2.5 试样 HP-200 的表面张力与浓度
        2.2.6 表面活性剂 HP-200 的表面指标
        2.2.7 表面活性剂 HP-200 与市售表面活性剂的脱墨效果对照实验
        2.2.8 扫描电镜分析合成表面活性剂 HP-200 对纤维表面的影响
    2.3 正交实验讨论
        2.3.1 反应条件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2.3.2 Ⅱ号表面活性剂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2.3.3 Ⅱ号表面活性剂的1H-NMR 谱图
        2.3.4 Ⅱ号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2.3.5 Ⅱ号表面活性剂与市售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对比
        2.3.6 Ⅱ号表面活性剂与市售表面活性剂的脱墨效果对照实验
        2.3.7 扫描电镜分析Ⅱ号表面活性剂对纤维表面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2.4.1 单因素实验小结
        2.4.2 正交实验小结
3 HDI-BDO-PEG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反应条件对脱墨效果的影响
        3.2.2 试样的 FTIR 谱图
        3.2.3 试样的1H-NMR 谱图
        3.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HDI-BDO-PEG 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3.2.5 产物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
        3.2.6 合成的表面活性剂与市售表面活性剂的脱墨效果对照实验
        3.2.7 扫描电镜分析合成表面活性剂对纤维表面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复配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仪器
        4.1.3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表面活性剂 HP-200 与市售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4.2.2 表面活性剂 HDI-BDO-PEG 与市售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4.2.3 扫描电镜分析复配后表面活性剂对纸张纤维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弱碱条件废纸油墨和胶黏物去除工艺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废纸回收利用现状
    1.2 影响废纸杂质去除的处理单元
        1.2.1 碎解
        1.2.2 筛选和净化
        1.2.3 废纸脱墨方法
    1.3 废纸脱墨技术进展
        1.3.1 碱性脱墨法
        1.3.2 弱碱性脱墨
        1.3.3 中性脱墨
        1.3.4 磁性脱墨
        1.3.5 溶剂法脱墨
    1.4 胶黏物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研究
    1.5 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碎浆阶段各因素对体系界面特性的影响
    2.1 前言
    2.2 实验
        2.2.1 实验原料及化学品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碎浆阶段各因素对接触角的影响
        2.3.2 碎浆阶段各因素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废旧新闻纸油墨和胶黏物在弱碱性条件下去除特性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
        3.2.1 实验原料及化学品
        3.2.2 实验装置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传统碱性条件下的脱墨效果
        3.3.2 Na2SiO3和 Na2SO3对白度和残余油墨的影响
        3.3.3 Na2SiO3和 Na2SO3对纤维流失率和填料流失率的影响
        3.3.4 Na2SiO3和 Na2SO3对胶黏物去除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碎浆条件对旧书刊纸油墨和胶黏物去除影响及机理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
        4.2.1 实验原料以化学品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碎浆各因素对白度的影响
        4.3.2 碎浆各因素对 ERIC 值的影响
        4.3.3 碎浆各因素对中浮选、洗涤、洗浮脱墨效率的影响
        4.3.4 碎浆各因素对尘埃去除的影响
        4.3.5 碎浆各因素对胶黏物去除的影响
        4.3.6 表面张力与脱墨效果之间的关系
        4.3.7 接触角与脱墨效果之间的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常用脱墨剂对旧书刊纸油墨和胶黏物去除影响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
        5.2.1 实验原料及化学品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脱墨剂的泡沫性能研究
        5.3.2 脱墨剂在碎浆、浮选、洗涤处理过程中对白度的影响
        5.3.3 脱墨剂在碎浆、浮选、洗涤处理过程对油墨的去除影响
        5.3.4 脱墨剂对胶黏物的去除影响
        5.3.5 脱墨剂对尘埃的去除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表面活性剂在废纸脱墨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种类
    1.1 表面活性剂的一般特性
    1.2 废纸脱墨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2 表面活性剂在脱墨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2.1 在洗涤法脱墨中的作用
    2.2 在浮选法脱墨中的作用
    2.3 在洗涤和浮选联合脱墨工艺中的作用
    2.4 表面活性剂对脱墨过程中胶黏物的作用
3 表面活性剂在脱墨过程中的应用
    3.1 表面活性剂在废纸脱墨中的具体应用
        (1) 脱墨剂。
        (2) 捕集剂。
        (3) 分散剂。
    3.2 表面活性剂在脱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 结语

四、长链脂肪醇脱墨剂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酶辅助腰果酚基表面活性剂的废纸脱墨及脱墨浆应用研究[D]. 王凤. 江南大学, 2018(01)
  • [2]天然脂肪酸基载木聚糖酶脱墨剂的制备及其ONP脱墨应用研究[D]. 张明.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3]油酸钠类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D]. 马燕. 陕西科技大学, 2017(01)
  • [4]α-烯基磺酸类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D]. 焦雅兰. 陕西科技大学, 2016(03)
  • [5]LIP和AI-T-IA两种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D]. 韩文会. 陕西科技大学, 2016(02)
  • [6]AI-P-IA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在洗涤法脱墨中的应用[J]. 雷莉娜,张昌辉,李翔虹,李姣.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4(06)
  • [7]IPDI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 雷莉娜. 陕西科技大学, 2014(11)
  • [8]HDI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D]. 李翔虹. 陕西科技大学, 2014(11)
  • [9]弱碱条件废纸油墨和胶黏物去除工艺与机理研究[D]. 崔春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10]表面活性剂在废纸脱墨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J]. 李清林,韩卿. 湖南造纸, 2012(01)

标签:;  ;  ;  ;  ;  

长链脂肪醇脱墨剂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