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英文摘要书写格式的规定(论文文献综述)
张儒祥,张琳琳,丁茂平[1](2021)在《医学论文英文结构式摘要中小标题的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探讨目前国内外医学期刊结构式英文摘要中小标题所使用的不同形式。采用文献调查和案例分析对几种着名国内外医学期刊常用的小标题模式及其变体进行分析。英文期刊研究性医学论文采用完全型结构式摘要较常见,而国内期刊英文摘要为简明型结构式摘要,形式过于单一,缺乏个性。国内高质量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宜采用完全型结构式摘要;摘要中小标题的形式须统一,避免单复数混乱使用。
高雪[2](2021)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术期刊论文摘要语步结构及语篇特征研究》文中认为摘要作为独立的语篇,在学术论文中发挥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英语学术论文摘要研究成果颇丰,研究者多基于语步视角,关注摘要的宏观结构以及微观语言特征。而汉语学术论文摘要相关研究仍很薄弱,现有研究多为表层研究,如探讨摘要写作内容、如何规范、字数要求等,针对摘要写作提出的建议大多较为抽象,操作性不强。因此,本文选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两大权威学术期刊《世界汉语教学》与《语言教学与研究》,共收集了 2015~2019年期间508篇论文摘要语料,基于Santos(1996)的五语步结构模型与Hyland(2005)的元话语分析模式,从宏观语步结构及微观语篇特征两个层面对语料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结构特点、语篇内部组织策略、人际互动实现方式及各语步所用语言资源以丰富现有摘要研究,并服务于汉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研究发现,就语步结构而言,大部分摘要包含两个语步或三个语步类型,其中目的语步和结果语步是重要语步,背景、方法、结论语步三者是可选语步。非实证类文章摘要,结果语步与目的语步为重要语步,而背景、方法、结论语步三者为可选语步;实证类文章摘要,方法语步与结果语步为重要语步,其余三个语步为可选语步。另外据统计发现摘要中还出现了语步组合、语步重复、语步逆序、语步循环四种非常规语步形式,其中语步组合、语步重复、语步逆序较为常见,语步循环少见。就语篇层面的元话语使用情况而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术期刊论文摘要中引导式元话语的使用数量高于互动式元话语,反映了摘要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力求向读者展示清晰的论文结构,引导读者理解文章内容。其中使用最多的引导式元话语是过渡标记,占比63%;框架标记次之,占比16%;言据标记、语码注释语占比8%;回指标记最少,占比5%,这表明了摘要语篇组织更重视内在逻辑与结构。其中使用最多的互动式元话语是自称语,占比40%;增强语次之,占比39%;模糊语占比20%;介入标记最少,占比1%;态度标记无,这表明了摘要实现人际互动时更强调学术的客观与严谨。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学术论文摘要写作教学中培养留学生的语步意识,使留学生明确摘要的结构框架,并且学会综合运用多种元话语标记,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接受研究成果。
李美玲[3](2020)在《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写作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文中指出在纷繁复杂的论文海洋里,想要快速的检索查阅到相关研究论文,论文的摘要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论文摘要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其中英文摘要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山西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在英文摘要的写作上还有诸多问题,本研究以2015-2019年山西省各高校(包括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存在问题较多的200篇中英文摘要作为分析对象,以山西省200名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并以山西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写作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为研究对象,对学位论文英文摘要部分(包括英文摘要、题目以及关键词)的撰写进行分析。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科技文献的翻译策略及特点,提炼出近五年来山西省体育学科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部分在写作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结论为:(1)时态(79.50%)、语态(51.50%)、复合句使用不正确(68.50%)、非谓语(86.50)不正确;(2)字母大小写不规范(58.50%);(3)专业术语翻译不准确(60.50%);(4)内容过于繁冗复杂(73.50%);(5)英文摘要撰写多以直译的形式出现(87.00%);(6)不会灵活运用意译、省译等翻译方法(73.00%);(7)部分论文由于中文内容表达不完整、不精确而导致了英文摘要误译的现象(80.50%);(8)从英文部分整体上看,缺乏衔接词、逻辑性偏低使英文摘要部分读起来很突兀(78.50%);(9)对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写作规范不明确(36.50%)等几个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英文摘要写作问题的提升对策:(1)从研究生个体方面:应不断提升英文水平,并加强对英文摘要的重视;(2)从培养环节方面:合理安排普通与专业英语教学的比重,突出论文写作的针对性;(3)从培养制度方面:出台英文摘要写作指南重视英文摘要写作规范。
刘梦雨[4](2019)在《清代官修匠作则例所见彩画作颜料研究》文中认为清代匠作则例记载了种类繁多的彩画作颜料,但其中大量名目都难以索解,致使研究者对清代彩画颜料的认知长期局限于当代彩画匠师的经验性知识,而针对彩画实物的科学检测结果也无从与清代文献记载印证。在清代的匠作知识体系中,官式彩画应当使用哪些颜料?营造工程中实际使用了哪些颜料?为什么选择使用这些颜料?它们对建筑彩画的最终面貌有何影响?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本文以清代官式彩画颜料为研究对象,以匠作则例为核心文献材料,首先考释颜料名实,在此基础上,还原清代官式建筑彩画的材料构成,并厘清每种颜料的贸易来源与应用状况,以及颜料在营造活动中的流通过程。研究基于二重证据法展开,所使用的主要实物材料,是1978-2018年间针对清代建筑彩画及相关彩绘文物的科技考古数据,共统计文物案例127个(其中笔者分析案例33个)。文献材料则以52种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和清代官修政书为主,同时结合海关档案、税则等中外贸易史料,解决有关进口颜料的问题。在遴选相关匠作则例并完成文献学基础工作之后,本文分别统计了清代匠作则例和清代档案史料中出现的颜料名目,以及科学检测案例所见清代彩绘颜料种类。通过比对上述两份清单,结合其他文献史料,解决了天青、梅花青、紫艳青、硇砂绿、洋青、鱼子金等20余种颜料的名实对应问题;进而对30余种颜料的性状、来源、应用范围等信息作了尽可能详实的考证,以对既有认识作出修正和补充。进口颜料在清代中国的来源、贸易与应用,是本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利用大量贸易档案、笔记等一手材料,梳理出清代中国进出口颜料贸易的整体图景,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smalt、人造群青、巴黎绿、普鲁士蓝等几种最重要的进口颜料展开深入研究,详细考证了每种颜料进入中国的渠道与时间,中文名称演变与确立的过程,并逐一厘清其应用范围、使用方式及贸易状况。研究发现,清代皇家营建活动中颜料的流通与使用,要依次经历采办-贮存-支领-制备-施用-奏销几个环节,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规范。清中期以来,进口颜料在建筑彩画中的应用不断增加,至清晚期已占据压倒性优势。以成本较低的进口颜料来替代则例规定的昂贵物料,逐渐成为普遍的变通做法,但始终未曾见载于官修则例。颜料的选择,是技术、经济、文化各方面因素博弈的结果,这一选择又会影响建筑彩画的最终样貌。因此,仅从文化角度解释建筑彩画的用色问题是不够的,颜料在物质层面的影响及其背后的经济和技术因素,同样值得研究者关注。
郑茹[5](2018)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文中研究指明学术期刊是以探索、积累和传播人类的科技知识、先进思想为基本目标的特殊出版物。学术期刊凝聚着学者的智慧,对科学研究具有导向作用,学者以期刊为阵地分化出动态聚合的论域,催化新的成果的产生。学术期刊的出版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学术期刊出版活动的诸多环节以及出版要素,揭示学术期刊出版的演化历程,探索学术期刊出版规律,揭示出版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贯穿出版活动始终的准则和规范等。相比于自然科学期刊而言,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出版研究更容易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与制约。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具有为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独特功能,因此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出版进行长时段研究,能够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下社会对学术知识、先进思想的需求情况,以及不同时期的学术研究所呈现出的表现形态和差异性,可以镜观不同时期的学术发展情况。本研究采集1949-2016年CNKI近60年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征稿启事,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并且有针对性的利用CNKI公开的期刊出版数据,作为征稿启事的补充,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历年期刊出版史料进行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研究的时间跨度涵盖建国至今,涉及了人文社会科学19个一级学科,因此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面貌和学术期刊出版生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揭示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基本情况,梳理出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的概貌。包括期刊种类走势、地域分布、学科的基本分布等。(2)揭示建国以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出版规范演变及完善历程。包括审稿制度、出版要求,如稿件类型以及论文格式(题名、摘要、引文)等方面的要求。(3)通过分期研究将建国后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分析,揭示每个阶段期刊的发展特征;通过分层研究重点分析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以及网络期刊等特殊类型,揭示名刊工程期刊的示范作用、核心期刊的引领效应以及网络期刊的倒逼效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现有的研究中宏观层面、全景式、整体性研究较为少见。本研究从宏观层面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出版演化状况所做全景式描摹,是对以往以单一期刊或某类期刊、某地区出版期刊为主的个案式研究的补充,能够从多维度揭示建国以来学术期刊出版演变的过程。同时,也能够从微观层面,揭示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期刊的出版特征。(2)针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长时间段连续性研究的方法、区别于节点研究。本研究的时间范围是建国至今,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上考察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出版生态,既可以形成时间上的演化研究,也可以针对某一时间进行横向比较,在已有的期刊出版史研究中较为少见。本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其一,建国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基本生态不断发生变化。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发展过程较为波折,全国范围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存在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的学术期刊的发展差距较大。其二,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规范受欧美影响,日益与世界对接,审稿制度、稿件类型以及论文的写作规范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完善。其三,从分期情况看,不同历史时期的期刊出版在种类、发展速度、学科组成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术水平、科学技术的影响,期刊的出版呈现不同的状态。从分层情况看,核心期刊对学术期刊的规范具有引领效应,“名刊工程”对大学学报的发展具有示范效应,网络期刊对纸本期刊具有倒逼效应。本研究的价值主要在于呈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出版的整体面貌和出版规范发展的完整过程,从学术期刊出版中出现的基本现象出发,涉及到学术期刊出版的诸多方面,揭示学术期刊发展中经历的低谷和浪潮,从而为本土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刘为[6](2018)在《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也飞速发展。万维网(World Wide Web)作为互联网(Internet)的一种应用成为了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最常用的平台与工具。在Web1.0环境中,人们只能单向被动地阅读和获取信息;在Web2.0环境中,所有人既可以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创造者和提供者在这一全球化信息空间中进行信息交流。为适应人们不断升级的信息需求,语义网(Semantic Web)作为Web3.0的主要组成部分被提出。信息资源在语义网中被层层递进相互继承的置标语言在不同粒度、维度、层次上进行描述与揭示,从而使得这些信息资源能够被机器处理和理解。语义网打破了机器与机器之间、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壁垒,使得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内容以及人类社会的运作模式呈现出全方位的关联性与智能化。在语义网环境下,利用相关语义方法与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能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并在最大程度和范围内发挥其作用。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我国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知识资源中不可替代的部分,也应顺应这一趋势被开发管理。本文首先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和傣族历史档案实际管理工作情况,对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重新界定,并结合语义网的特性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赋予了新的内涵。接着,本文针对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上的实施进行了论述。微观层面,本文根据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特性对其进行了科学分类,设计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以期能够充分揭示其各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并以傣族医药知识领域本体构建为例说明了该工作实施的方法和优越性,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中观层面,本文提出基于关联数据技术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创建为关联数据集,并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在档案馆之间、与其他信息机构之间、以及语义网信息空间中其他信息源之间的资源整合与知识融合。宏观层面,为实现和保障前两个层面的工作,本文提出在语义网环境下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应实现转型,并融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了相关保障机制,从现实层面提供了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策略。
王海科[7](2013)在《科技论文英文摘要问题探讨》文中指出英文摘要是科技论文的必要内容,对科技论文在国际上的学术交流起关键作用,已成为提升科技论文影响力的重要因素。阅读了大量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对其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正确书写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建议,为英文摘要的书写与编辑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张春芳[8](2012)在《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的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摘要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摘要不仅能使作者清楚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有助于审稿人审稿,帮助读者迅速判断文献的主要内容并决定是否有必要阅读全文,还能为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提供便利。英文摘要在国际间进行知识传播以及学术交流与合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近三十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摘要写作进行了研究,对提高期刊摘要质量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尚无从翻译视角对学术论文摘要进行系统研究。目的:针对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框架,制定学术论文摘要英译原则,探讨摘要翻译策略,构建摘要翻译模式,以期帮助中国作者掌握摘要写作和翻译规则,提高摘要写译质量,促进学术交流。方法:(1)采用文献法,概括和分析国内外学术论文摘要研究现状以及英译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和分析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摘要翻译的指导作用。(2)随机选取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收录的影响因子大于1.0的90种中文期刊,医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期刊各30种,文章发表于2010年1月到2011年9月,从写作规范、宏观结构和语言运用三大方面对其研究型论文英文摘要质量进行调研,并对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然后,基于目的论以及国际标准ISO214-1976(E)和国家标准GB6447-86,探讨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原则;从摘要的宏观结构和语言特征入手,探讨其翻译策略;建构学术论文摘要翻译模式,为译者提供较为清晰的翻译思路。结果:(1)国内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写作规范方面的问题、体裁结构要素不全和语步混乱以及语言运用上存在的词汇、句法和语篇方面的不足。(2)功能翻译理论可用于指导学术论文摘要英译。(3)确立了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原则。目的论的“三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是摘要翻译应遵循的“总则”。基于ISO214-1976(E)和GB6447-86有关摘要写作的规范和要求总结而成的“九原则”是摘要翻译遵循的基本原则,即体现摘要的体裁性特点、规范、客观、完整、准确、一致、简洁、正式以及与时共进原则。(4)制定了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策略。基于语步的选词选句策略用于各语步典型词汇和句型翻译;语序调整策略用于定语翻译和状语从句翻译;词类转译策略用于连动式谓语句的英译(确定一个动词,其余动词转换成非谓语动词或介词);时态、语态和人称的选择应以实现摘要各语步的功能为目的以及衔接策略用于语篇翻译,以符合英文表达习惯。(5)构建了一个基于“五步骤”的学术论文摘要语篇翻译模式。该模式由五个“步骤”组成:明确“翻译纲要”、做好译前六项准备工作、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双文本”分析、文本翻译、润色、加工以及对照摘要质量评价表审核译文。结论:功能翻译理论为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目的论的“总则”和基于两“标准”的“九项基本原则”对摘要翻译起到了规范作用;翻译策略有其各自的适用层面;“五步骤”翻译模式能够为译者提供清晰的“图式”。研究局限:对功能翻译理论的分析不够透彻;选取的样本数量有限。启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语篇体裁意识,另一方面可将功能翻译理论引入到学术写作教学中。此外,本研究探讨了关键词的标引和翻译原则。英译关键词应遵循规范性原则、简洁性原则、准确性和一致性原则。
赵更吉,孙晓玲[9](1990)在《科技学术论文撰写的一般内容、要求和格式》文中研究指明给出了科技学术论文一般座包括的若干项内容,着重提出了各项内容在写作时必须做到的种种要求,并规定了其写作格式。
李巨川[10](1981)在《一个自动情报检索系统的详细介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1.问题的提出如今,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情报资料在与日俱增,这些资料包罗万象,涉及到各个领域,各种学科,各个国家,各种语言,上至古往,下到今来,无所不有,而且数量庞大,品种繁杂,通过各种方式发表出来。其中绝大部分是以书籍或杂志的形式来发行的。一本书,一份杂志,或者是一篇文章的内容可能会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涉及到多种学科,多种领域,因而同一份资料可能为多方面专家们所感兴趣。另一方面,同一位专家也可能会对多个领域、多个学科的问题感到兴趣。
二、关于英文摘要书写格式的规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英文摘要书写格式的规定(论文提纲范文)
(1)医学论文英文结构式摘要中小标题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英文结构式摘要小标题的结构类型 |
2 结构式摘要小标题的编排方式及其单复数 |
2.1 编排方式 |
2.2 小标题的单复数 |
3 讨论 |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术期刊论文摘要语步结构及语篇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创新性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体裁与体裁分析 |
2.2 摘要语步结构研究 |
2.2.1 摘要语步结构理论模式 |
2.2.2 摘要语步结构研究现状 |
2.3 摘要中的元话语研究 |
2.3.1 元话语的概念 |
2.3.2 元话语理论模式 |
2.3.3 摘要中的元话语研究现状 |
2.4 研究现状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问题 |
3.3 语料标注及说明 |
3.4 研究步骤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宏观层面的摘要语步结构分析 |
4.1.1 常规语步结构 |
4.1.2 非常规语步形式 |
4.2 微观层面的摘要语篇特征分析 |
4.2.1 基于元话语视角下的摘要语篇组织策略分析 |
4.2.2 基于元话语视角下的摘要语篇互动方式分析 |
4.2.3 基于语步视角下的摘要语篇常用句法结构分析 |
第五章 结语 |
5.1 回应研究问题 |
5.2 对汉语学术论文摘要写作教学的建议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写作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摘要概述 |
2.1.1 摘要的作用 |
2.1.2 摘要的分类 |
2.1.3 体育论文摘要的概述 |
2.1.4 硕士学位论文的概述 |
2.1.5 英文摘要的概述 |
2.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2.2.1 国外研究动态 |
2.2.2 国内研究动态 |
2.3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数理统计法 |
3.2.3 内容分析法 |
3.2.4 对比分析法 |
3.2.5 案例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英文摘要写作问题的分析 |
4.1.1 英文摘要部分语法错误现象的分析 |
4.1.2 英文摘要中字母大小写错误现象的分析 |
4.1.3 英文摘要部分专业术语翻译不准确现象的分析 |
4.1.4 英文摘要部分习惯性直译现象的分析 |
4.1.5 英文摘要部分省译现象的分析 |
4.1.6 英文摘要部分误译现象的分析 |
4.1.7 英文摘要部分语言逻辑性问题的分析 |
4.2 英文摘要写作规范的分析 |
4.2.1 关键词的分析 |
4.2.2 中英文摘要字数的分析 |
4.2.3 英文摘要部分题名的分析 |
4.3 英文摘要部分写作问题产生的原因 |
4.3.1 体育学科硕士英文水平有限,且对英文摘要不重视 |
4.3.2 体育学科硕士与英语专业人士沟通不到位 |
4.3.3 导师对学位论文英文摘要不够重视 |
4.3.4 各培养单位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
4.3.5 各培养单位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
4.4 英文摘要写作问题提升对策 |
4.4.1 从研究生个体方面:硕士应不断提升英文水平并严格遵循国家规范.. |
4.4.2 从培养环节方面:合理安排普通与专业英语教学比重,突出论文写作针对性 |
4.4.3 从培养制度方面:出台英文摘要写作指南,重视英文摘要写作规范..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4)清代官修匠作则例所见彩画作颜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为什么研究颜料史 |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1.3.1 清代匠作则例相关研究 |
1.3.2 清代官式彩画相关研究 |
1.3.3 中国古代颜料史相关研究 |
1.3.4 西方古代颜料史相关研究 |
1.3.5 其他相关研究 |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1.4.1 建立文献与实证相结合的颜料史研究框架 |
1.4.2 考释匠作知识体系下清代彩画颜料的名实问题 |
1.4.3 弥补清代官式彩画材料及工艺的认识之不足 |
1.4.4 揭示西方进口颜料进入中国的传播过程 |
1.4.5 推进清代匠作则例的文献学研究 |
1.5 研究方法与材料 |
1.5.1 “纸上之材料”:彩画颜料相关文献 |
1.5.2 “地下之材料”:清代彩画及彩绘文物中的颜料遗存 |
1.6 研究框架 |
第2章 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的文献学研究 |
2.1 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文献述要 |
2.1.1 对“匠作则例”与“营造则例”概念的再反思 |
2.1.2 文献学基础工作之一:整理与汇释 |
2.1.3 文献学基础工作之二:编目与提要 |
2.2 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的编纂体例与编修方式 |
2.2.1 画作工料类 |
2.2.2 物料价值类 |
2.2.3 具体工程类 |
2.3 几种重要则例的衍生源流辨析 |
2.3.1 工程做法/内庭工程做法 |
2.3.2 九卿议定物料价值 |
2.3.3 工部现行则例四种 |
2.3.4 圆明园、万寿山、内庭三处汇同则例 |
2.4 清代彩画作相关文献中的颜料名目 |
2.4.1 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中的颜料名目统计 |
2.4.2 清代档案史料中的彩画颜料名目统计 |
2.4.3 彩画作颜料名目的年代分布状况 |
2.5 小结 |
第3章 现代科学视野中的清代彩画颜料 |
3.1 古代颜料的科学分析:方法、意义及局限性 |
3.1.1 古代颜料的实验室分析方法 |
3.1.2 对实验室工作的反思:数据的意义与局限性 |
3.2 名与实:东西方颜料命名体系及其对接 |
3.2.1 颜料的命名方式及其意义 |
3.2.2 东西方颜料命名体系的沟通 |
3.3 科学分析所见清代彩绘颜料数据统计:1978-2018 |
3.3.1 蓝色系颜料 |
3.3.2 绿色系颜料 |
3.3.3 红色系颜料 |
3.3.4 黄色系颜料 |
3.3.5 白色系颜料 |
3.3.6 黑色系颜料 |
3.3.7 金属质颜料 |
3.3.8 胶料及辅料 |
3.4 小结 |
第4章 清代官式彩画颜料:基于双重证据的颜料名实考 |
4.1 天然矿物颜料 |
4.1.1 石青/天青 |
4.1.2 梅花青/南梅花青 |
4.1.3 青金石/天然群青/紫艳青 |
4.1.4 朱砂/银朱 |
4.1.5 箭头砂/箭头朱砂 |
4.1.6 马牙砂/马齿砂 |
4.1.7 水花朱 |
4.1.8 红土/片红土/南片红土/铁红 |
4.1.9 陀僧/密陀僧 |
4.1.10 包金土/土黄/黄土 |
4.1.11 无名异/土子 |
4.1.12 云母 |
4.2 有机质颜料 |
4.2.1 靛蓝/广靛花/靛水/煮蓝/蓝靛 |
4.2.2 洋蓝 |
4.2.3 黄栌木/黄芦木/黄卢木 |
4.2.4 烟子/南烟子/松烟/烟炱 |
4.2.5 墨/香墨/徽墨/松墨 |
4.2.6 紫胶/紫矿/胭脂虫红 |
4.2.7 五倍子/五棓子/乌棓子 |
4.2.8 紫粉 |
4.3 合成颜料 |
4.3.1 铜绿/锅巴绿/氯铜矿 |
4.3.2 铜青 |
4.3.3 硇砂大绿/硇砂二绿/硇砂三绿/硇砂枝条绿 |
4.3.4 西绿 |
4.3.5 黄丹/漳丹/淘丹/铅丹 |
4.3.6 定粉/官粉/铅粉/铅白 |
4.3.7 洋青/大青 |
4.3.8 人造群青/佛头青/人造绀青 |
4.3.9 普鲁士蓝/洋靛 |
4.3.10 巴黎绿/漆绿 |
4.4 金属质颜料 |
4.4.1 黄金/红金/赤金/大赤金/大赤/田赤 |
4.4.2 黄飞金/红飞金 |
4.4.3 黄泥金/红泥金 |
4.4.4 鱼子金 |
4.4.5 银箔/银粉 |
4.5 胶料和辅料 |
4.5.1 水胶/广胶 |
4.5.2 贴金油 |
4.5.3 青粉/土粉 |
4.5.4 轻粉 |
4.5.5 松香 |
4.5.6 硇砂/硵砂/黑卤砂 |
4.5.7 剉草/锉草 |
4.5.8 油艌灰 |
4.6 小结 |
第5章 彩画颜料的生产与贸易版图:1644-1902 |
5.1 从胭脂红到洋青:西方颜料进入中国 |
5.1.1 贸易档案中的颜料进口数据 |
5.1.2 宫廷与民间对西洋颜料的接纳 |
5.2 清前期的颜料贸易:以广州和东印度公司为中心 |
5.2.1 粤海关、十三行与西洋颜料 |
5.2.2 广州外销画中的颜料 |
5.2.3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对华颜料贸易(1635-1834) |
5.3 1840年以来的颜料贸易:通商条约、海关与沿岸贸易 |
5.3.1 19世纪欧洲的对华颜料贸易 |
5.3.2 19世纪美国的对华颜料贸易 |
5.3.3 近代进出口颜料贸易路线与重要集散地 |
5.4 几种重要的进口颜料:来源、贸易与应用 |
5.4.1“取彼水晶,和以回青”:Smalt |
5.4.2 再造青金石:人造群青(Synthetic Ultramarine) |
5.4.3 来自德国的“中国蓝”: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 |
5.4.4 危险的绿色:巴黎绿(Emerald Green) |
5.4.5 从“各作泥腊”到“呀囒米”:胭脂虫红(Cochineal) |
5.5 清朝与亚洲国家之间的颜料贸易 |
5.5.1 与日本间的颜料贸易 |
5.5.2 与朝鲜间的颜料贸易 |
5.5.3 与琉球间的颜料贸易 |
5.5.4 与东南亚诸国间的颜料贸易 |
5.6 小结 |
第6章 清代营造活动中彩画颜料的流通与使用 |
6.1 彩画颜料的流通 |
6.1.1 颜料的采买 |
6.1.2 颜料的贮存 |
6.1.3 颜料的支取与奏销 |
6.2 彩画颜料的制备 |
6.2.1 天然矿物颜料 |
6.2.2 人工合成颜料 |
6.3 彩画颜料的施用 |
6.3.1 单色做法 |
6.3.2 调色做法 |
6.3.3 混色做法 |
6.3.4 衬色做法 |
6.4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清代官式彩画颜料使用状况:历时性综述 |
7.2 颜料对建筑彩画及营建活动的影响 |
7.3 匠作则例对清代建筑史研究的意义 |
7.4 结语:颜料的身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与彩画作颜料相关的匠作则例目录(52 种) |
附录B 清代匠作则例所见建筑彩画颜料名目统计 |
附录C 清代档案史料所见建筑彩画颜料名目统计 |
附录D 实物分析检测所见清代彩绘颜料统计(1978-2018) |
附录E 清代物料价值则例中所见颜料价值统计 |
附录F 清代彩画作未刊则例补遗 |
F-1 内庭大木石瓦搭土油裱画作现行则例 |
F-2 工部现行用工料则例 |
F-3 工部核定则例 |
F-4 钦定工部续增则例 |
F-5 崇陵工程做法册 |
附录G 工部与内廷画作则例用料对比 |
附录H 清代贸易文献中颜料类商品税则辑录 |
H-1 酌定奉天通省粮货价值册 |
H-2 1858 年中英协定税则 |
H-3 1902 年中英协定税则 |
H-4 1844 年中美协定税则 |
H-5 1844 年中法协定税则 |
H-6 1858 年中法协定税则 |
H-7 1903 年厦门内地税关税目 |
H-8 1903 年重订苏省水卡捐章 |
H-9 《粤海关志》税则 |
H-10 常税则例 |
附录I 《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1635-1834)》中颜料贸易信息辑录 |
附录J 《中国旧海关档案》中进出口颜料贸易信息辑录(1859-1871) |
附录K 几种重要进口颜料的海关贸易数据统计 |
K-1 Smalt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1859-1902) |
K-2 人造群青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1859-1902) |
K-3 普鲁士蓝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1859-1902) |
K-4 胭脂红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1859-1902) |
K-5 巴黎绿进出口贸易数据统计(1894-1902) |
附录L Winterthur馆藏中国清代外销画的颜料XRF分析数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存在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价值和创新点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相关研究述评 |
2.1 概念界定与辨析 |
2.1.1 学术期刊与学术着作 |
2.1.2 学术规范与出版规范 |
2.1.3 出版、学术出版与期刊出版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2.2.1 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与分类 |
2.2.2.文献计量学与期刊统计 |
2.2.3 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 |
2.3 研究现状述评 |
2.3.1 国外期刊研究前沿与热点 |
2.3.2 国内期刊研究成果及研究态势 |
第三章 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总况 |
3.1 研究史料的采集与处理 |
3.1.1 史料的采集 |
3.1.2 数据的处理 |
3.2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出版基本分布情况 |
3.2.1 期刊的种类、年发行数量以及期刊载文量的变化情况 |
3.2.2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更名、停刊情况 |
3.2.3 期刊的版本分化情况 |
3.3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地域分布研究 |
3.3.1 期刊的出版地域整体分布 |
3.3.2 强势期刊出版区域 |
3.3.3 弱势期刊出版区域 |
3.4 学术期刊出版的学科分布研究 |
3.4.1 期刊种类的学科分布 |
3.4.2 哲学人文和社会科学期刊的学科占比 |
3.4.3 基础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期刊的差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规范的演化 |
4.1 审稿制度的演化 |
4.1.1 三级审稿制 |
4.1.2 双向匿名审稿制与同行评议制 |
4.2 稿件类型的演化 |
4.2.1 手稿 |
4.2.2 打印稿 |
4.2.3 电子稿 |
4.3 论文结构规范的演化 |
4.3.1 题名规范 |
4.3.2 文章篇幅 |
4.3.3 摘要与关键词 |
4.3.4 引文规范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分期与分层研究 |
5.1 期刊的分期与分层 |
5.1.1 期刊的分期依据 |
5.1.2 期刊的分层依据 |
5.2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分期研究 |
5.2.1 七年过渡时期(1949-1956 年) |
5.2.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 年) |
5.2.3 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7 年) |
5.2.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 年至今) |
5.3 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的分层研究 |
5.3.1 CSSCI与“北大核心”期刊的基本情况 |
5.3.2 核心期刊引入前后的出版情况比较 |
5.3.3 核心期刊对规范的引领效应 |
5.4 高校学报与名刊工程的分层研究 |
5.4.1 学报的基本情况 |
5.4.2 高校的更名情况 |
5.4.3 名刊工程的示范效应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评析 |
1.2.1 语义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现状 |
1.2.3 相关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思路设计 |
1.4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 |
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概念 |
2.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理论 |
2.2 语义网相关理论 |
2.2.1 语义网概述 |
2.2.2 语义网信息组织方法与本体理论 |
2.2.3 语义网最佳实践——关联数据 |
2.3 语义网和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关系 |
2.3.1 语义网是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外部环境 |
2.3.2 语义网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方法 |
2.3.3 语义网的实现得益于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
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总体方案设计 |
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现状 |
3.1.1 收集与保管的现状 |
3.1.2 整理、翻译和编目的现状 |
3.1.3 传播和传承的现状 |
3.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
3.2.1 必需手段:充分实现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
3.2.2 必要条件:发挥档案工作作用和适应学科发展规律 |
3.2.3 必需方法: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和满足社会利用需求 |
3.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
3.3.1 实体储备与数字资源基础 |
3.3.2 业务规范与技术标准支持 |
3.3.3 理论研究和实现方法参考 |
3.4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方法 |
3.4.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基本任务 |
3.4.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步骤与技术方法 |
4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 |
4.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 |
4.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现状 |
4.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构建 |
4.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 |
4.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原则与步骤 |
4.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元数据方案分析 |
4.2.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构建 |
4.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 |
4.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原则 |
4.3.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方法与工具 |
4.3.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的实现——以傣族医药本体构建为例 |
5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
5.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与任务 |
5.1.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目标 |
5.1.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任务 |
5.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设计 |
5.2.1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优势分析 |
5.2.2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参考模型 |
5.2.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构建 |
5.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方法 |
5.3.1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创建模块的实现方法 |
5.3.2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发布模块的实现方法 |
5.3.3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融合模块的实现方法 |
6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现策略 |
6.1 面向语义网环境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转型 |
6.1.1 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的局限性 |
6.1.2 基于语义网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 |
6.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保障机制构建 |
6.2.1 意识观念与政策法规保障机制 |
6.2.2 组织管理体制与合作交流机制 |
6.2.3 标准规范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科技论文英文摘要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文标题的书写原则 |
1. 一致性原则 |
2. 长度控制原则 |
3. 统一格式原则 |
二、作者署名与单位的规范化 |
三、英文摘要的书写问题 |
1. 语态问题 |
2. 时态问题 |
3. 忠实性问题 |
四、关键词的确定 |
五、结论 |
(8)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的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表格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1.5 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国内外学术论文摘要写译研究综述 |
2.1 摘要的概念界定 |
2.2 摘要的起源和发展 |
2.3 摘要的类型和结构 |
2.4 国内外学术论文摘要写译研究现状 |
2.5 小结 第三章 功能翻译理论研究综述 |
3.1 功能主义的来源 |
3.1.1 语言功能 |
3.1.2 语言功能的定义和分类 |
3.2 功能翻译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3.2.1 文本类型理论 |
3.2.2 翻译“目的论” |
3.2.3 翻译行为理论 |
3.2.4 “功能加忠诚”理论 |
3.3 功能翻译理论研究现状 |
3.4 功能翻译理论对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的启示 |
3.5 小结 第四章 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 |
4.1 学术论文英文摘要英译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写作规范方面 |
4.1.2 体裁结构要素不全和语步混乱 |
4.1.3 语言运用方面 |
4.2 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原则 |
4.2.1 从“标准”的角度对比分析中英文摘要的特点 |
4.2.1.1 国际标准 ISO 214-1976(E)和国家标准 GB 6447-86 简介 |
4.2.1.2 两“标准”的“规则”实质上确认了摘要的文体特征、语篇特征和体裁特征 |
4.2.1.3 中英文摘要写作“规则”异同及原因分析 |
4.2.2 学术论文摘要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 |
4.3 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策略 |
4.3.1 小标题和各语步标志性词句的翻译 |
4.3.1.1 结构式摘要小标题的翻译 |
4.3.1.2 各语步标志性词语和典型句型的翻译 |
4.3.2 句法层面的翻译 |
4.3.2.1 调整定语语序 |
4.3.2.2 调整状语语序 |
4.3.2.3 连动式谓语句的英译 |
4.3.2.4 时态的选择 |
4.3.2.5 语态的选择 |
4.3.2.6 第一人称代词的选择 |
4.3.3 语篇层面的翻译 |
4.3.3.1 英汉语言学学术论文摘要语篇衔接对比 |
4.3.3.2 语篇衔接差异对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的启示 |
4.3.4 巧记英文摘要各语步高频词及常用句式 |
4.3.4.1 英文摘要各语步高频词统计 |
4.3.4.2 英文摘要各语步的典型句式 |
4.4 小结 第五章 学术论文摘要“五步骤”翻译模式 |
5.1 明确“翻译纲要” |
5.1.1 英文摘要文本的预期功能 |
5.1.2 英文摘要文本的受众 |
5.1.3 英文摘要文本的传播媒介、使用的时间和场所 |
5.1.4 摘要写作和翻译的动机 |
5.2 摘要译前准备工作 |
5.2.1 厘清中文摘要的写作顺序和编写方法 |
5.2.2 通读摘要写作相关“标准”或“规范”,掌握写作规则 |
5.2.3 区分摘要类型,把握其宏观结构及适用的文章类型 |
5.2.4 甄别摘要优劣 |
5.2.5 了解并熟悉拟投期刊摘要写作要求和规范 |
5.2.6 设计摘要质量评价表 |
5.2.6.1 国外摘要质量评价方法回顾 |
5.2.6.2 本研究设计的摘要质量评价表 |
5.3 “双文本”分析 |
5.3.1 “文本分析”和“平行文本”模式对比 |
5.3.2 “双文本”分析模式在摘要翻译中的运用 |
5.3.2.1 “文本分析”模式在摘要翻译中的应用 |
5.3.2.2 “平行文本”对照模式在摘要翻译中的应用 |
5.4 文本翻译、修改与润色 |
5.5 译文检查 |
5.6 摘要英译实例分析 |
5.7 小结 第六章 学术论文关键词的英译 |
6.1 关键词的来源和功能 |
6.2 关键词标引的原则和方法 |
6.3 关键词的英译原则和方法 |
6.3.1 规范性原则 |
6.3.2 简洁性原则 |
6.3.3 准确性和一致性原则 |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
7.1 研究回顾与结论 |
7.2 本研究对学术写作教学的启示 |
7.3 提高学术论文摘要质量的建议 |
7.4 本研究局限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Summary 附录 1 国际标准 ISO 214-1976(E)(英文) 附录 2 国际标准 ISO 214-1976(E)(中译文) 附录 3 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GB 6447-1986) |
四、关于英文摘要书写格式的规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学论文英文结构式摘要中小标题的调查与分析[J]. 张儒祥,张琳琳,丁茂平. 学报编辑论丛, 2021(00)
-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术期刊论文摘要语步结构及语篇特征研究[D]. 高雪.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1)
- [3]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写作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D]. 李美玲. 山西大学, 2020(01)
- [4]清代官修匠作则例所见彩画作颜料研究[D]. 刘梦雨. 清华大学, 2019(02)
- [5]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研究(1949-2016)[D]. 郑茹. 东南大学, 2018(05)
- [6]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D]. 刘为. 云南大学, 2018(01)
- [7]科技论文英文摘要问题探讨[J]. 王海科.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02)
- [8]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的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研究[D]. 张春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01)
- [9]科技学术论文撰写的一般内容、要求和格式[J]. 赵更吉,孙晓玲.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02)
- [10]一个自动情报检索系统的详细介绍[J]. 李巨川.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981(01)